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朱美光博士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通过深入考虑我国高新区发展制度保障和环境基础,提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高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加速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内生化”和以主导产业为主,促进产业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等政策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为顺应国际竞争新形势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潮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运而生,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提升区域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园区内部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了大批现代企业家,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最具创新能力的亮点。

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以及历史局限性影响,出现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趋同、互相渗透、重复建设,甚至恶性竞争现象。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方面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高新区发展初期,由于依靠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大都是走“以地引资、以地养区”的粗放式外延发展道路。依靠土地、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倾销”来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约程度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高新区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低下,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优惠政策过度,空间扩张太快,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竞争规模而忽视了竞争水平,在政绩冲动驱动下,形成低水平重复和盲目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招商引资过程中,重视即期效应而忽视远期效应,形成非经济吸收力(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的不可持续性,导致企业追逐优惠政策而“流动”,使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空洞化”;第三,过度强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模扩张,导致土地的奢侈使用,降低了土地使用效应,造成了无谓的空间扩张。

产业结构高度趋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发展初期,许多高新区在争相发展一般性高技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时,片面追求结构的高度化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导致产业结构雷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部产业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度,致使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相互关联,

不利于产业群体的整体竞争力提高,难以实现经济外部性和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出现高新技术企业“集而不聚”现象。

另外,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没能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机制,加之园区提供的过度优惠政策,导致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强,出现“贸而不工、科而不研、研而不果”的怪现象,导致园区内部高新技术企业未能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主要精力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上,进行低层次的、重复性的经营竞争,缺乏现代技术内涵。

由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要求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人力资本、鼓励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制定和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大力推进风险投资体系建设等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提升园区区域经济增长极重要作用。

二、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

吴敬琏在《制度高于技术》一书中提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相关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建设是保障

目前,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政府规划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目标,确定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然后动员各种物质资源和科技人力资源进行“攻关”。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由于政府拥有相对充分的信息和调动资源的能力,科技“攻关”在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探索未知的原创性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来说,政府就丧失了信息充分和运作效率高的优势,由政府直接组织、管理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的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创新能力发挥的障碍。

由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园区沿着“快速高效、健康有序”方式发展,就必须注重园区的管理制度创新,关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创业环境是基础

环境建设是指培育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创业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发展条件。具体包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营造园区自主创新环境;推动园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灵活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风险投融资退出机制,改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环境;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环境;培育高新企业创业文化氛围,弘扬敢于尝试的创业文化等方面内容。

首先,培养高技术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新基金和中介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其起步和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将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金融资本结合在一起,为有才干的企业家和有前景的小企业提供创业发展环境,是培养和扶持中小型

科技企业“快生”、“长大”的土壤。由此,园区应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另外,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担保机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以及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等配套服务体系。

其次,建立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要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两方面的作用,形成市场和政府对企业研发机构的“合力干预”,促进园区内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的研发体系的建立。

第三,培育高新企业创业文化氛围,弘扬敢于尝试的创业文化。借鉴学习美国硅谷“竞争、合作、创新、宽容”的独特创业文化,借鉴学习日本“以人为本、激励前进”的文化氛围。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创业、勇于创新,鼓励冒险、允许失败,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献身职业、成就事业,守信得利、失信吃亏”的创新创业文化,建立竞争机制、开放机制和激励机制,构筑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创新潜能、开创卓越事业”的人文环境。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探讨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实现“二次创业”就必须实现“五个转变”:即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转变;努力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推动产业发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从逐步的、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的转变。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创新效应、示范效应、合作效应和创业效应,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自主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新生企业的生态“栖息地”。

(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高新技术,快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由此,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快速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软硬环境的重要基础。

由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用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使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与巨人同行和技术合作,获取来自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在消化吸收跨国公司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附加值。

(二)促进高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加速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

高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具有客观必然性。为了保证高技术产业的顺利发

展,必须要有高投资作为支撑。从国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经验来看,资本市场是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是关键。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不仅是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由此,促进高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首先,需要优化风险投资资本来源结构,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使科技链与产业链之间“天堑变通途”。其次,通过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吸纳各方面的社会资金,使高科技上市公司成为证券市场上最具活力的板块。通过努力盘活上市公司的存量资金,推进产业重组,让高技术企业买“壳”上市,实现上市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加快对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改造。推进上市公司同创新成果的对接,加大上市公司高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证券市场注入持久动力和活力。

(三)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内生化”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运行机制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控制力的集中体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内生化”技术创新的必经之路。

由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提升园区企业R&D 活动水平,真正使园区内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究与开发活动主体。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改变研究与开发活动游历企业之外的“外部化”现象,促进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系统的“内生化”格局形成。

(四)以主导产业为主,促进产业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是指关联密切的高新技术企业与相关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的现象,集聚区内企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分工,市场交易与竞争形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技术创新发展,这种创新网络根植并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产业间较强创新动力和竞争力的集聚体。

目前来看,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政策环境不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不均衡。园区产业分布仍然没有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完备的产业集聚,还仍然停留在追求规模的产业集群阶段。由此,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型规模增长向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内涵型增长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化企业集群;以价值链条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专业分工协作机制。建立以市场选择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夏海钧.中国高新区发展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 , 2001.

[2] 王丁宏.“硅谷模式”及对建立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启迪.[J].科学.经济.社会.2002(3)

[3] 陈宏愚等.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软环境认识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2)

[4] 韩伯棠,朱美光等.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二次创业”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618~621

[5] 朱美光,韩伯棠,李强.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7):17-19.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和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7号),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和示范作用,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模式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领、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打造一批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产业支撑和配套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政府要在园区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措施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二是坚持高新优先、整体推进的原则。要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根本任务,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突破重点的原则。加快发展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四是坚持协调发展、分工协作的原则。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协作体系。五是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发展的原则。整合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优质科技资源,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坚持合理利用土地等有限资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二、重点任务

“十三五”规划期的四大产业发展战略

“十三五”规划期的四大产业发展战略 2015-07-08 09:00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黄群慧贺俊 核心提示:从中国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全球分工格局低端等问题,未来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原标题:“十三五”时期的产业发展战略 从全球来看,在未来五到十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拓展,技术突破和业态创新将逐步融合产业边界,全球投资贸易秩序将加速重构,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突出,服务业甚至研发活动都将呈现深入的产业内垂直分工的特征。从中国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全球分工格局低端等问题,未来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

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定位、方向和政策都将面临重大的变化。 “十三五”时期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思路进行重大调整:摒弃以往追求产业间数量比例关系优化的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是提高生产率。 基于一般意义的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我国五年规划一般将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关系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比如,“十二五”规划提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43%提高到47%。但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的三次产业数量比例关系,尤其是在当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各个产业边界日趋模糊的大趋势下,统计意义的产业规模数量比例指标作为政策导向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寻求最优产业比例关系、进行“产业结构对标”的产业结构升级思路,其合理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已越来越薄弱。 实际上,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本质是生产率高的部门逐步替代生产率低的部门成为主导产业。虽然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演进趋势,但2013年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仍高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第三产业比例上升而整体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潜在

关于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

关于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 调查与思考 海宁市科学技术局 茅伟明、陈霓裳、吴锦芳、陈继彪、王晓丽 近年来,海宁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工作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企业培育为抓手,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在年浙江省科技进步监测中,海宁市科技进步规模综合评价保持在全省第位,嘉兴市第位,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位次列全省第位。年,海宁市全社会经费支出占的比重由年的增加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年的亿元增加到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年的增加到。年,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嘉兴各县(市、区)中设立的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年,海宁市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同时还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年,海宁市成功创建浙江创新型城市。 一、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截止年底,海宁市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仅指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不含软件企业等)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 高新技术产业在海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据了相当重要 的地位,成为推进海宁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涉及六大行业,形成四大优势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涵盖十三大行业,包括个行业小类,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涉及其中八大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按照年行业规模,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列前四位,且产值规模均超亿元,这四个行业的企业数占海宁市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的%,产值占海宁市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是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领域。专用设备制造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元,成为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详见下表)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决定 穗字[2008]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就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深刻认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是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集中体现。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2.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根本,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强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发展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至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科技进步对工业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和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7号),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和示范作用,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模式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领、以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打造一批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产业支撑和配套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政府要在园区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措施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 二是坚持高新优先、整体推进的原则。要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根本任务,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突破重点的原则。加快发展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四是坚持协调发展、分工协作的原则。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协作体系。 五是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发展的原则。整合园区、企业和科

最新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探析

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探析 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关系到中国产业发展和经济改革取向的重大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笔者认为战略发展选择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其最佳的途径是如何让市场中的经济主体自由理性选择从事经济活动的产业,逐利的众多经济个体单位的经济活动将内生地决定各阶段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对中国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的反思 林毅夫教授等提出的中国现阶段应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在经济学界颇有影响。其主要思想是:当前中国的各种投入要素中劳动力资源是最丰富的,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则相对比较稀缺。按照市场自由定价原则,稀缺程度高的资本、技术的市场价格将比劳动力价格高得多。在技术水平、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将使企业的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增强企业的自生存能力。一个产业的企业如果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那么这个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在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能力将增强,资本日渐丰裕,资本的机会成本将降低,那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将自动地得到发展。表面看来,上述观点的论证比较严谨,结论也令人信服。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不能推出中国目前的战略选择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决定一个企业选择产业技术水平的根本动力是能否盈利,而决定利润水平高低的因素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多少。在技术水平、总收益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理性

选择当然是进入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当技术条件发生变化,选择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果能导致企业的净收益增加(增产导致的收益增加减去由于使资本密集技术导致的成本增加),那么企业选择资本密集型产业就将是理性的,符合经济效率。上述表述也可以用下述函数表示: π=P×Q-TC (1) Q=AF(K,L)(2) TC=f(K,L,r,w)(3) 其中,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资本投入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r表示资本的价格——利率,w表示工资,P表示企业生产产品的价格,TC表示总成本,Q表示生产产品的产量,π表示总利润。 主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在PQ一定的情况下,将多使用L,少用K的技术A,使TC变低,从而增加π。 但是,当提高技术水平,即A→A’时,在A’条件下,将多使用资本,少使用劳动,这时TC将上升,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导致产量Q上升。如果A→A’=>Δπ=ΔTR-ΔTC>0,则企业选择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将有利可为。 上述分析表明,企业选择进入什么技术水平的行业,不仅要看其经济成本,还要看获得的收益情况,即产量的增加导致总收益的增加。因此,比较优势学说单从成本角度出发分析得出的中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论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上述分析也说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建立在下述条件之上的:①技术水平不变;②产量Q不变;③K和L可以相互替代。因此,在上述条件成立和资本价格r远高于劳动的价格w的情况下,企业的理性选择必然是进入劳动密集型产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 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别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各地的工作重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既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从现今段来看,传统产业又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深入研究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对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对于研究制定面向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的概念及其特点。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要用严格科学的定义

来概括高新技术产业还有一定困难。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部门:①研究开发经费超过其价值增加额10%以上的产业部门;②高科技人员超过其职工总数10%以上的产业部门。显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了具体的行业标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共涉及11个领域,在工业上包括38个行业。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特点:一是高度的创新性。高新技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为基础,高新技术成果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是人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二是高度的集成性。高新技术发展不是单一学科或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多个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与综合;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商品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体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集成。三是高度的产业关联性。高新技术发展使科技链与产业链融为一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快、周期短,市场信息反馈及时,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捷。四是高度的渗透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加速重组,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五是高度的竞争性。高新技术竞争较之传统技术领域的竞争,其内涵更为广泛和深刻。它包括: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朱美光博士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通过深入考虑我国高新区发展制度保障和环境基础,提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高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加速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内生化”和以主导产业为主,促进产业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等政策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为顺应国际竞争新形势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潮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运而生,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提升区域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园区内部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了大批现代企业家,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最具创新能力的亮点。 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以及历史局限性影响,出现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趋同、互相渗透、重复建设,甚至恶性竞争现象。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方面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高新区发展初期,由于依靠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大都是走“以地引资、以地养区”的粗放式外延发展道路。依靠土地、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倾销”来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约程度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高新区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低下,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优惠政策过度,空间扩张太快,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竞争规模而忽视了竞争水平,在政绩冲动驱动下,形成低水平重复和盲目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招商引资过程中,重视即期效应而忽视远期效应,形成非经济吸收力(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的不可持续性,导致企业追逐优惠政策而“流动”,使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空洞化”;第三,过度强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模扩张,导致土地的奢侈使用,降低了土地使用效应,造成了无谓的空间扩张。 产业结构高度趋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发展初期,许多高新区在争相发展一般性高技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时,片面追求结构的高度化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导致产业结构雷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部产业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度,致使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相互关联,

产业园区的规划与理念

产业园区规划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1、广州科学城概况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规划用地面积为37km2,是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以形成科学研究综合体为目标,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高效率投资服务软环境的多功能现代新型产业区(图1)。 广州科学城的地形主要分为丘陵台地和河涌冲积谷地。其中大部分丘陵台地高程在50m~120m,北部最高的迁岗大山为288m,其地质构成以花岗岩、混合岩为主;河涌谷地则地势平缓,高程一般为15m~20m,其地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浅覆盖区,基岩地基和硬塑粘土地基的强度和埋藏条件相对稳定。科学城中的丘陵山地生态绿化环境良好,树木茂密,枝繁叶茂,以荔枝、橄榄等果树为主,谷地以农田为主。 2、广州科学城用地布局 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都是核心内容之一,是关系着全局性的工作。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或园区的环境、开发成本、效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风格和魅力,也决定着其与城市或园区其他组成元素的和谐。总体上说,广州科学城在用地布局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图2)。 2.1 与自然和谐统一 为了充分利用科学城现状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规划项目组与重庆建筑大学黄光宇教授合作进行了以“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科学城总体规划对用地进行了适宜性分析,并以现状山体和河涌为生态系统骨架,充分尊重和利用现状山脉和谷地的走向,把建设用地安排在平坦的谷地上,并按谷地走向进行拓展形成纵向发展轴,横向拓展形成功能组团,各功能组团相对集中且有机疏散。这样的布局结构能充分利用自然山体资源形成较好的城市景观,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图3)。 2.2 开发的经济性 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对大部分地区或城市的政府来讲,资金缺乏是制约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产业园区规划要把降低投资、提高资金的效益作为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加以体现。 广州科学城用地规划充分尊重现状山体和生态环境,利用谷地进行开发建设,避免了对山体的大开大

(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实施细则最全版

(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实施细则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 实施细则 第壹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开发区科技发展局是执行《规定》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对《规定》进行解释说明、细则制定、实施推进。《规定》所涉及的各项扶持和资助的申请由科技发展局统壹受理、认定、审核,且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上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高指委)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获得批准后协调落实,且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政策兑现申请由科技发展局初审,财政局复核,如未超出政策规定且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意见壹致的,报分管科技的副主任批准;如突破政策规定或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意见不壹致的,报管委会主任批准。 第四条申请享受《规定》各项扶持和资助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须事先经过开发区管委会的相关资格认定且按规定参加年检。未通过年检以及因故被取消资格称号的,将停止所有相关的扶持和资助。 第五条申请者须保证其所提供的全部申请资料是合法、真实、客观的。如申请者提供虚假文件和情况骗取资助扶持的,开发区管委会有权责令其退仍资助资金,且赔偿经济损失。该申请者三年内不得再享受《规定》中的任何扶持和资助。构成违法犯罪的,提交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条享受《规定》中各项优惠支持的申请者,须和开发区管委会签订资助合同,明确双方对于资助项目的权利和义务。如有违反,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七条对于给予申请者的指定用途的扶持和资助,开发区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部门将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审计。申请者有义务按照开发区科技发展局的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情况,积极配合检查。如有拒绝配合检查或发现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停止拨付资助且收回已拨付的资助金或仪器设备,该申请者三年内不得再享受《规定》中的任何扶持和资助。 第二章普惠扶持和资助政策 第八条《规定》第七条所称的“建设扶持”的额度依据如下因素确定:项目所属技术产业领域、项目的技术水平、项目投资额、用地面积、对开发区的预期贡献等。 建设扶持的额度,按如下方法计算: 建设扶持额度=(协议出让价格-P)*购地面积 其中,P=120-0.2r 上述公式中,r为企业的投资密度(r=注册资本/用地面积,单位为美元/平方米);如计算出P<50,则取P=50。 第九条企业项目建设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建筑面积/拨地面积)必须不低于0.7;建设项目用地内严禁建造公寓、招待所等商业服务和娱乐设施,以及其他和生产无关的各种服务设施。 第十条企业和研发机构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可向建设发展局提出建设扶持申请,建设发展局按规定时限核准后壹个月内支付(壹般建设项目壹次性支付,分期建设项目分期支付)。 第十一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给予房租补贴时,具体的补贴标准参照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由于环境的改变,我国新能源的开发提到了日程上来,新能源的起色与国家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有一定的自然优势,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也很迅速,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文章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局限以及战略进行阐述。 标签: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战略思考 1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的理解 中国目前的主要能源还是煤炭与石油,尽管我国现在这两种资源已日渐稀少并且正走向枯竭。2008年,我国的煤炭消费却仍在世界上占据第一名,石油消费在世界上排在第二名。所以,中国现在急需发展新能源,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非常不相符,只有发展新能源才会适应中国的发展。可怎么样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发展新的能源呢,中国各个部门如今已经意识到发展新能源的作用以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必要影响。从微观中分析,一个企业最需要具备的是能动性,一个企业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新能源产业对一个国家来说等同于能动性对于企业,需要对新能源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新能源这一新兴的产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表示对其很感兴趣。愿意投出时间与精力在新能源上,并且对新能源的发展很看好,有着很大的积极性。由此看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2 中国风能、氢能的发展 风能是我国开发最快速,并且是如今运用最广泛的新能源,在我国,新疆可以说是风能最丰富的的地点。同时,新疆也是最早开发风能的地点,风能企业的运行相对于其他新能源企业来说,更早的进行了实施建设。新疆风能的开发潜力也是不可预估的,新疆特有的自然优势,使许多的企业愿意在这里发展,在这里投资。除了新疆,河北的风能资源也比较有优势,许多企业也愿意到河北搞建设,利用其自然优势,同时对风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在河北的投资中仅有一个县城就引来了十余家的企业希望在这里投资。江苏也是我国风能比较富裕的城市,目前也已有很多企业打算入驻江苏,在这里发展风能。 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优势,企业也要注重自身技能的发展,提升自己的技术,利用技术更新将风能更好的利用。中国除了在风能上有所发展,在氢能源上的发展也是十分的迅速,我国对氢能源的开发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现在已经可以在多方面提取氢能源,并且做到合理处理与利用氢能源,如果氢能得到开发后,影响最大的便是我国的汽车产业。风能与氢能源的发展,更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局限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1)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1) (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1)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2)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前景 (2) (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2)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前景 (2) 三、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4) (一)宏观环境 (4) 1.地理环境 (4) 2.政治/法律环境 (5) 3.经济环境 (6) 4.社会文化环境 (7) 5.技术环境 (7) 6.宏观环境机会、威胁分析 (8)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素质评价 (9) (三)SWOT分析 (13) 1.优势 (13) 2.劣势 (14) 3.SWOT矩阵 (15) (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参考建议 (16) 结语 (17)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英文摘要(关键词) (20)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姜宏(学号:2003123098) 化学与化工院化学系化学专业 指导教师:崔世娟 【摘要】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来自北京、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起来的城市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本论文运用G-PEST、SWOT分析模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评价体系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思路,为有关部门制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分析;发展战略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市政府抓住机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创造了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的神话。现在,深圳已形成了以华为、中兴、大族激光、迈瑞、腾讯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原因在于深圳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有前瞻性,率先将高新技术产业放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先后提出了“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予这些地区许多优惠政策。深圳的特区功能日益淡化,“特区不特”已成为现实。现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除了面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竞争以外,在深化改革中迅猛发展的苏州、杭州、大连以及中西部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构成的威胁也不可小觑。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应该如何获取并保持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这对深圳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运用G—PEST、SWOT分析模型以及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评价体系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未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参考建议。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国情的差异,国际上对高新技术的定义并不统一。经合组织(OECD)采用R&D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或增加值)的比重来筛选行业(主要是工业制造业中的行业),将相对于其他制造业而言R&D密集度较高的飞机及航空器制造业、办公及计算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科学仪器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六大产业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则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 穗字〔2008〕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就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深刻认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是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集中体现。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2.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根本,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强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具体强大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发展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至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3%。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产业、生物产业、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数控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家庭建设,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重点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础上,完善和实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意见。抓紧编制和实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 发展战略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但煤炭产业真正的发展仍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除1997-2000年期间出现递减以外,我国煤炭产量壹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且不能掩盖中国煤炭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多重问题。 主要问题之壹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2002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和西焦煤集团X公司共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壹家,但神华集团X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 问题之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高居不下。 我国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在百万吨死亡率方面高出先进产煤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问题之三是采出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壹般在50%左右,而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有的仅为15%,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20年累计浪费煤炭资源1000多亿吨;而据有关人士测算,实际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总量可能要达到2000亿吨之上。另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伴共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壹种资源的浪费。 问题之四是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负外部性过强。 我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

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在煤炭加工过程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和土法炼焦。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 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 问题之五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这些包袱主要包括:因国家投入资本金不足,国有煤炭企业基本上是负债运营,本息负担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煤炭业按加工制造业征税,煤矿企业税费大幅增加;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铁路建设基金的额外负担;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煤炭企业后续开采资源日趋紧张等等。 问题之六是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 我国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壹,尽管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都发展了壹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都来源于煤炭。 此外,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仍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机制转换较慢、管理方式粗放、科技进步缓慢、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 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当下五个方面。 壹是以资源地理分布为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众多、规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