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梅毒的四大传染途径

梅毒的四大传染途径

梅毒的四大传染途径
梅毒的四大传染途径

梅毒的四大传染途径

(1)直接性接触传染:约 95-98%的梅毒病人是通过这种方式被传染上的。梅毒病人的外生殖器部位的皮肤和粘膜多有病损,病损的溃疡面和渗出物中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经研究发现梅毒螺旋体对人体的皮肤和粘膜有亲和力,能穿透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梅毒病人生殖器上的病损不痛不痒,不妨碍性交,如果病人继续与其他健康人发生性行为,那么后者很容易被传染上梅毒。另外,在性交时,外生殖器极度充血,并相互摩擦,多少会引起皮肤粘膜的细微擦伤,更为梅毒螺旋体的入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接吻、同性恋、口一生殖器接触,首一生殖器接触一类的性行为同样可传染梅毒,损害可发生在口唇、肛门、舌、咽部、首指等部位。

(2)间接接触传染:与梅毒病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可以接触到病人使用过的内衣、内裤、被褥、毛巾、剃刀、浴巾、浴盆、便器等,或者在宾馆、大众浴池接触这些东西,由于这些用具上可能会沾有病人损害处排出的梅毒螺旋体,因而产生感染。

(3)胎传梅毒:患梅毒的妇女,未经治疗,怀孕后母亲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胎儿体内,使胎儿感染上梅毒。

(4)血源性传染:如果供血者是潜伏梅毒患者,他(她)所提供的血液中可能带有梅毒螺旋体。一旦输人到受血者的体内,即可产生感染,这样的病人不产生一期梅毒的表现,而直接出现二期梅毒的症状。所以,对供血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选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草莓医生AP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6747144.html,)是国内第一款专注于性病领域的垂直移动医疗APP,通过拍照识别皮肤性病,对性病进行实时专业的线上问诊。致力于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帮助广大用户解决自己的皮肤性病问题,专业大众两性健康。草莓医生APP分为医生端和患者端两个版本,医生端方便皮肤性病科大夫线上执业,患者端方便性病患者线上就医,从患者、医生的问诊需求入手,打通医患沟通渠道,线上问诊,线下转诊,大大节约了医患的诊治成本。

扫一扫或直接搜索“caomeiyisheng”关注草莓医生微信公众号

精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上述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 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下列4个方面。 (1)患者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2)隐性感染者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还有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受感染动物是传染源中的一部分。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染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SA RS等。 (2)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 (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等)为中间宿主的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当病原体的芽孢(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经过一次流行之后,要等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才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 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 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 B易感者的集中 C人工免疫 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1、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C )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危害、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种类、传播三环节。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传染病来了”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1. 多媒体展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讲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幸福地生活呢? 2.展示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部分因传染病致死人数以及部分传染病的案例。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传染病”。通过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4.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题)这些能够传染的疾病就是传染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危害和种类”以及“怎样预防常见传染病”。 教学内容: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上课讲义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汇总

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

传染病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下高职高护《传染病护理》期终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5*5’=25’) 1、显性感染: 2、隔离: 3、感染后免疫: 4、病毒性肝炎: 5、草莓舌: 二、] 三、填空题:(15*1’=15’) 1、预防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的措施是、 、。 2、影响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因素有病原体的、、和变异性。 3、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和。 4、麻疹是由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程前驱期,在患者口腔两侧颊粘膜近第一磨牙处可见,该斑对麻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5、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所致,是以侵犯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死亡率几乎100%,本病主要通过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伤口、抓伤、添伤的粘膜和皮肤侵入感染。 三、单项选择题(20*1’=20’) >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法》规定,目前法定传染病分为:() A. 三类35种 B. 三类39种 C.两类28种 D. 两类35种 2、确定传染病检疫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A. 病程的长短 B.潜伏期的长短 C.病情的严重程度 D.该病的传染性的大小 3、城市发生甲类传染病要求上报时间:( )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4、HIV主要感染下列哪种细胞:( ) A、B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CD4+淋巴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5、~ 6、某2岁患儿发热后从耳后、颈部出现皮疹,呈红色,稍隆起于皮面,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该患儿皮疹属于:()

A.斑丘疹 B.出血疹 C.脓疱疹 D.荨麻疹 6、狂犬病毒在体内主要侵犯:() A. 肌肉组织 B.淋巴组织 C.内分泌组织 D.神经系统 7、典型的急性菌痢患者粪便呈:() A.米汤水样便 B.柏油样便 C.粘液脓血便 D.果酱样腥臭便 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猪 C.蚊子 D.病毒携带者 … 9、哪型肝炎可转变为慢性肝炎,有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 ) A.甲型和戊型 B.乙型和丙型 C.丙型和戊型 D.甲型和乙型 10、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的肝炎是:( ) A.甲型和戊型 B.乙型和丙型 C.丙型和戊型 D.甲型和乙型 11、水痘皮疹分布特点是:() A.离心分布 B.向心分布 C. 近心分布 D. 远心分布 12、普通型流脑的临床特点是:() A.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咽部充血 B.突发高热、精神萎靡、大块瘀斑、休克 " C.上呼吸道症状、头痛、呕吐、颈强直 D.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13、帕氏线”、“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是下列哪种传染病的特征性表现:() A.麻疹 B.伤寒 C.水痘 D.猩红热 14、猩红热皮疹首发部位是:() A.上、下肢 B.耳后、颈部 C.颈部、上肢 D.胸部、背部 15、关于痢疾杆菌,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 B.对化学消毒剂不敏感 C.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 D.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 16、患儿,女,6岁,发热1日后出现皮疹,躯干多,四肢少,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小水泡,痒感重,部分结痂,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 A.麻疹 B. 水痘 C.猩红热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7、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组β溶血性链球菌 D. B组溶血性链球菌 18、关于水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B.水痘可以使用激素治疗 C.水痘继发感染时应尽早使用抗生素 D.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19、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0、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及预防知识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及预防知识 一、什么叫传染病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巾,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能够使人体发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医学’ 上称为病原体,当病原体进入人休后I可以i盖过不同的形式使人生病,而且,如果病人与其他健康人接触后,会使健康人也生梢。疾捕从-个人传给另·个人的过程叫传染。人还可以通过与动物的接触被传染上 疾病。总之,这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 动物WG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二、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俐的流行必须具备气个基本环节。 1. 传染源:身I:.带有传染性疾病|药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如病人、捕商禽、老鼠等。 2.传播途径:细商或病毒从传染源转入其他人动物的途径 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七壤传播、虫媒 传播等。 3.易感人群:容易感染上某些病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三、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安徽省朗溪县一所学佼肉水井被污染,使全校’许多学生发生翩痰。有些肠道传染病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 播,如乙型肝炎可以经未消帘的针头或病人的血液而传播,脊髓灰股炎币1经谷可气中飞沫传播。 肠道传染病在不同季节旦发病率有向街低,以正4秋季比较多友,i主与苍蝇活 动频繁、紫销加速、人们接触生冷饮食、瓜果蔬菜 较多有关。 预防肠道传染病,产要应管理传染源,发现病人应隔离 治疗,对与病人接触密切的人也要检查或预防件.服药。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有效方法。妥认真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保护水源,搞好厕所卫生,严格 粪便利污水处理,消灭老眠、苍蝇、蜘蛛铃,害有动物。教 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l喝生7)(、瓜呆要冲干净、不吃变质的饭菜等卫生习惯,配合有关部门搞好预防接种工作。 四、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灰尘使人|吸入后而发病,病人咳嗽、Il l:痰时可将病原体 排出体外地。入空气和灰尘中,再传给他人。常见

最新传染病预防安全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 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可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另一种

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与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就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与动物。 (1)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就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2)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与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原携 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3)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与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与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与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就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近年来我国主要传染病

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 非典型肺炎目前已知患者 是主要传染 源。 密切接触是主 要传播途径。以 近距离飞沫传 播和直接接触 呼吸道分泌物、 体液传播多见。 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患者。要做到早期 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 播,因此切断这一途径是控制SARS的关 键。应选择合格的专科医院作为定点收治 医院。建立健全预防院内感染制度,避免 医务人员的感染,合理使用防护用具。 保护易感人群。 禽流感主要为患禽 流感或携带 禽流感病毒 的家禽,另外 野禽或猪也 可成为传染 源。主要经呼吸道 传播,通过密切 接触感染的禽 类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受病毒 污染的水等,以 及直接接触病 毒毒株被感染。 应尽量减少和避免野禽与家禽、饲料和水 源的接触,防止野禽进入禽场、禽舍和饲 料贮存间内,注意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 辅之以适当的疫苗免疫接种。发病时要严 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焚烧发病鸡群 和其尸体等综合防治措施。 手足口病人是已知的唯 一宿主及传染 源。带毒者和 轻型散发病例 是流行间歇和 流行期的主要 传染源。主要经粪-口或 呼吸道飞沫传 播,亦可经接触 病人皮肤、粘膜 泡疹液而感染。 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 理。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被污染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室内通风换 气。注意个人卫生,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基因工程疫苗定义 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将病原的保护性抗原编码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用以转染细胞或真核细胞微生物及原核细胞微生物后得到的产物。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简介 目前利用基因基因工程技术已经使用和正在研制开发生物新型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又称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指只含有一种或几种抗原而不含有病原体的其他遗传信息。能利用体外表达系统大量表达病原体主要保护性蛋白作为免疫原。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便于大规模生产。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可以是非致病性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之表达某种特定病原物的抗原决定簇基因,产生免疫原性。也可以是致病性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修饰或去掉毒性基因但仍保持免疫原性。 核酸疫苗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疾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隔离预防 空气飞沫接 触 生物媒介 口罩 帽 子 手套 防 护 镜 隔 离 衣 防 护 服 鞋 套 病毒性肝炎甲 戊 型 潜伏末期和急性期+ ±±++ 乙丙 丁型 急慢期和病毒携带者# ±±+ 麻疹麻疹患者++++++++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脊髓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苍蝇和蟑 螂 ++++ 流行性出血 热啮齿类动物猫、猪、狗 家兔 +++ +++±± 狂犬病患病或隐性感染的犬、猫、 家畜和野兽+ +++±+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霍乱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 白喉患者、恢复期和健康带菌者+++++++ 百日咳患者+++±+ 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 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菌 携带者 +++ +++±+ 鼠疫肺鼠 疫 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 类动物和患者 +++鼠瘙 +++±+腺鼠 疫 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 动物和患者 +鼠瘙 ±±+±+炭疽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患者+++++±+ 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 SARS 患者++++++±++HIV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者●++ 淋病淋球菌感染者■++ 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禽、健康带毒的禽++ +++±++ 注:1、在传播途径中“+”指其中传播途径之一,“++”指主要传播途径。 2、在隔离预防中“+”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为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3、“●”为性传播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222

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2)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3)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相关知识考试 科室姓名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管理的传染病共三类 39 种,分为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HAV 、 HEV 。 4、水痘病例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5天。 5、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粪便常规检查 . 6、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7、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8、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9、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10、潜伏期一般是 3-7 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5分,共60分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传染病知识试题答案

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 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C)天。 A、3 B、5 C、7 D、9 2、中国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C) A.1/万以下 B.1/10万以下 C.1/100万以下 D.1/1000万以下 3、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播丙型肝炎(B) A.接吻 B.共用针头 C.喷嚏、咳嗽 D.共用餐具和水杯 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 (B) A.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5、某县CDC疫情管理员在浏览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外地报告本地手足口病1例重症患者,且报告卡片未审核,这个病例应该由何地疾控中心审核比较合适(B) A.本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B.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C.两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D.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市级CDC疫情管理员 6、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监测。 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 7、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E)。 A最短潜伏期B5天C15天D30天E最长潜伏期 8、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D)。 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9、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E)。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鼠疫应采取的隔离类型是(A)。 A严密隔离B呼吸道隔离C消化道隔离D接触隔离 11、按时间划分,短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B)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金工小学2014年2月10日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飞沫传播 2、经水、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垂直传播 7、血液、血制品传播 8、呼吸道传播 9、化道传播 10、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1、通过吸血昆虫传播12、通过土壤传播 13、母婴传播

传染病名词解释

鼠疫概述: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以鼠蚤为媒介传播,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1.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多种啮齿类动物,人间鼠疫的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鼠疫患者最为重要。 2. 传播途径:经鼠蚤传播:通过“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接触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 3. 流行特征: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鼠间感染长期持续存在,随时对人类构成威胁。明显的季节性:多发夏秋季节。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性: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为主,野外作业者是高危人群。临床表现: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肺鼠疫:起病急骤,寒颤高热,发展迅速,具有严重中毒症状。败血症型鼠疫:此型最凶险,又称暴发型鼠疫。其它少见类型:如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诊断:流行病学史:起病前10日曾到过疫区或有接触可疑动物或患者史。临床表现:有下列表现之一应高度怀疑鼠疫: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迅速衰竭。咳嗽、胸痛、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绀,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急性淋巴结炎,发展迅速,因局部剧痛而采取强迫体位。实验室:是确定本病最重要的依据。从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痰中检出鼠疫杆菌,或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治疗原则:链霉素是首选。霍乱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二、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传播途径:(1)粪-口途径传播(2)生活接触传播(3)苍蝇传播(4)水(5)食物流行特征: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典型霍乱病程分为三期。(一)泻吐期(二)脱水期(三)反应恢复期:极少数病人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暴发”或“干性霍乱”。临床根据脱水程度将霍乱分为轻(5%↓)、中(5-10%)、重型(10%↑)四、诊断与鉴别诊断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霍乱流行期间疫区内,凡有典型症状,虽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者;在病原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的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轻型患者。治疗原则: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补液是治疗本病最关键的环节。出院标准: 1. 临床症状消失6天,隔日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无细菌培养条件,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2. 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治愈病人同时出院。、艾滋病一、流行病学传染源:感染HIV的人是唯一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性传播2)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3)母婴传播二、临床表现:急性期: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无症状期。持续淋巴结肿大期。床期(艾滋病期)三、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防止被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临床操作、处理污物时避免自己的伤口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如不慎刺伤划伤,应立即用清水清洗伤口,轻挤伤口,用碘酒、酒精消毒,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后续处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概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特指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SARS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发生呼吸衰竭时传染性最强。(二)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近距离接触传播。三、临床表现:(一)潜伏期:在两周之内,通常为2-10天。(二)临床症状:发热及相关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心等脏器受累的表现。四、影像学:(一)磨玻璃密度影二)肺实变影五、医学观察病例: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在自接触之日起医学隔离观察2周。肺结核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痰涂片检查找到结核菌的肺结核患者(涂阳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二)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积极发现和治愈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是当今结核病控制最有效、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即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简称DOTS策略)。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承诺。利用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以发现更多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对所有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进行正规治疗与管理,每次服药都要在医护人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各地、各级要建立持续不间断的免费抗结核药物供应系统。建立结核病的登记、报告和评价的监测系统。三、诊断:细菌学检查:痰菌检查是确定传染性和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痰结核菌阳性可确诊为肺结核。四、结核病分类:(一)原发性肺结核(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三)继发性肺结核(四)结核性胸膜炎(五)其它肺外结核五、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概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全球首例人类禽流感发生于1997年5月的香港,是一名3岁儿童。目前已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有H5N1、H7N7和H9N2三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流感样症状,小儿和老人易并发肺炎,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发展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二、病原学:H5N1血清亚型属于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病毒禽类。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四、临床表现:潜伏期为7天,一般为1-3天。五、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流行性乙型脑炎一、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状等为特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猪为主要传染源。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国内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多为高度散发,多为10岁以下的儿童。流行地区:乙脑绝大多数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三、临床分型:乙脑可分为4型,轻型、普通型(中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四、鉴别诊断:中毒型痢疾的脑型: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血乙脑抗体阴性,可与乙脑相区别。五、治疗原则:治疗重点是把三关:即高热、惊厥与呼吸衰竭。预防:1.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2.消灭蚊子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概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流行病学:1. 传染源: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2. 传播途径:呼吸道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3. 流行特征:3-4月为高峰期。三、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普通型(90%)、暴发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轻型(非典型型)和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1. 普通型: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2.暴发型:休克型流脑:起病急,高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状加重,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广泛,且融合伴中心坏死,休克;合并DIC,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四、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学检查:(1)涂片:取皮肤淤点处的组织液或离心沉淀后的脑脊液做涂片染色,见G—双球菌。(2)培养:取血或脑脊液,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培养。(3)脑脊液检查:病初或暴发型败血症,脑脊液仅表现为压力增高。典型的流脑脑膜炎期呈化脑改变。(4)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ELISA法等进行抗原检测,主要用于早期诊断。五、治疗:暴发型流脑的治疗:病原治疗:青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首剂加倍。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脑水肿治疗:20%甘露醇快速静滴;惊厥者可予安定;呼吸衰竭者,可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凝治疗:凡疑有DIC,早期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病情好转后既可停药。伤寒一、基本概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感染而发生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伤寒患者及带菌者。全病程均有传染性,以病程第2-4周传染性最大。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流行特征:以夏秋季最多。散发性,多由于与轻型病人或慢性带菌者经常接触而引起。流行性,多见于水型或食物型传播。三、病理改变: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嗜细胞为主的细胞侵润,可见胞质内含有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称为“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四、临床表现与分型:(一)临床分期初期:相当于病程第一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伴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高热:体温转为稽留高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工科表情淡漠,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玫瑰疹: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称为玫瑰疹,直径达2-4mm,压之退色,散在分布,一般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相对缓脉;肝脾肿大;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腹胀、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警惕。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仍需注意进食少渣饮食。(二)临床分型: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五、实验室检查:1.常规化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可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2.细菌学检查:(1)血培养:发病第一周血培养阳性率可达80%以上,以后阳性率下降;(2)骨髓培养:全病程均可获较高的阳性率,第一周可高达90%,且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3)粪培养:在第3-5周时阳性率较高;3.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一般从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治疗: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卧床休息;无渣饮食。对症治疗:高热:适当应用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虚脱。便秘: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泄剂。腹泻:可用收敛药,忌用鸦片制剂。腹胀:禁用新思的明类药物。3. 抗菌治疗:喹诺酮类抗菌剂:已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儿童或孕妇。氯霉素。预防:患者:隔离期应自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有条件者应作粪便培养,如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带菌者:对托儿所、饮食行业等工作人员以及伤寒恢复期病人均应作定期检查,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并给予彻底治疗。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副伤寒一、副伤寒甲、乙: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类似。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少见。二、副伤寒丙:伤寒型、胃肠炎型、脓毒血症型。乙型肝炎一、临床表现与诊断:1. 诊断慢性肝炎期有四个临床特征:(1) 乙肝五项: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2)病毒学标志(HBV DNA):HBV DNA >105拷贝/ml;(3)肝功能监测:转氨酶(ALT)异常;(4)肝脏组织学检查:慢性肝炎的病理损伤改变。 2.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分为三期:免疫耐受期、慢性肝炎期、病毒抑制期二、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和拉米腹夫定;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存在的问题:只能抑制病毒,不能清除病毒,需长期应用,可能发生耐药,停药过早或不坚持治疗可导致疾病复发。三、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的途径:母婴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和体液传播。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婚前检查:发现乙肝准妈妈和准爸爸;产前检查:对大三阳妈妈进行产前干预;产中保护:避免产程中交叉感染;产后免疫: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后保护:尽量避免母乳喂养。血吸虫病一、概述: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目前尚有血吸虫病流行的省份是:云南、四川(属于大山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属于长江两岸的大面积湖沼区)等7省。二、病原学:血吸虫主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三、流行病学: 1. 主要传染源是在有螺区感染血吸虫的牛、羊、猪等家畜和患血吸虫病的病人。 2.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3. 6-14岁少年儿童的感染率最高。四、临床表现:(一)急性血吸虫病:多在夏秋季,且有明确的近期疫水接触史。 1. 发热:午后体温上升,午夜后体温下降,第二天又重复。 2. 其它症状:腹泻,大便常带粘液和血液;干咳、肝脾肿大、消瘦、乏力、肌肉关节酸痛。(二)慢性血吸虫病: 1. 无症状型2. 有症状型:腹泻、肝脾肿大、下腹部可摸及包块。(三)晚期血吸虫病 1. 巨脾型:脾肿大超过脐平线,或横径超过腹中线者。 2. 腹水型: 3. 结肠增殖型:本型有并发结肠癌的可能。 4. 侏儒型:(四)异位血吸虫病: 1. 肺型血吸虫病:以干咳为主。2. 脑型血吸虫病:(1)急性期表现为脑膜炎症状,有高热、肝区痛等急性血吸虫病症状。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慢性期表现为癫痫样症状,以局限性癫痫最多见。CT检查可见脑局部肿块。五、实验室检查:(一)粪便检查: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呦,是本病的确诊依据。(二)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只适合用于无治疗史者,有确诊价值。(三)血清学检查: 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 环卵沉淀试验(COPT)六、诊断:(一)急性血吸虫病: 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 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肿及腹泻等。 3. 血清学反应阳性(IHA滴度≥1:10,或ELISA阳性,或其它血清学检查; 4.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呦。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2;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3中的任一项;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4。(二)晚期血吸虫病 1. 有疫水接触史; 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肝脾肿大; 3. 血清学诊断阳性; 4.粪检查获虫卵或毛蚴,或无治疗后已经3年者。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2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与3;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而4.七、治疗:吡喹酮八、早期化疗预防病例: 1.童虫阶段防治感纫:接触疫水后尚未超过15天者可服杀童药药。(1)蒿甲醚(2)青蒿琥酯 2. 成虫阶段预防急性发病:从开始接触疫水起已超过15天者,可于接触疫水一个月左右,服吡喹酮。 3. 年度群众性化聊:每年秋末洪水退后1个月,对当年接触了疫水的人群,普遍化疗1次。吡喹酮。五、医院感染控制(一)医院感染概念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