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政治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学政治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学政治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学政治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1、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历程(理解)

①石器,是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有决定意义。②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③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2、生产力的含义和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理解)

(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2)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表现在:①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②劳动对象范围狭窄(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等);③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3、生产关系的含义(理解)

(1)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2)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②平等、互助合作的劳动关系;③平均分配消费品。

4、原始社会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和最低级阶段;②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③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私有制先后出现。

▲5、阶级和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过程(理解)

①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战俘就成为剥削奴役的对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成为最初的奴隶主;②随着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穷人遇到天灾人祸向富人借债,无法还清债务时,就被迫把子女和自己卖为奴隶,成为债务奴隶;③随着奴隶劳动日益普遍,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④阶级的出现,使原来为整个社会公共利益

服务的氏族机构逐渐瓦解,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出现了。⑤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本质)

6、奴隶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表现(理解):

①金属工具的使用;②农业和畜牧业的显著发展;③手工业的兴起;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7、文字出现的意义(理解)

①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继承、积累和传播;②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8、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理解)

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

9、奴隶社会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①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②几种现象出现先后顺序:生产力提高--个体劳动--私有制--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国家

10、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具有明显进步性的表现(理解)

①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②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的土地;③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土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理解)

①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②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③这样,农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受地主的剥削。

▲1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理解)

主要方式:榨取地租。其它方式:①放高利贷②苛捐杂税③服徭役。

13、封建的统治罗网包括(理解)

①建立自上而下的等级从属关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②不仅依靠暴力统治,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以禁锢劳动人民的思想。

14、封建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理解)

①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日益扩大的市场要求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极端贫困,无法提高购买力;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使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劳动力都得不到解决。

15、封建社会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①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中国晚得多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能够列举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16、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和影响(理解)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①含义: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②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③影响: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还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①时间:19世纪最后几十年②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③影响:人类从此跨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①时间:20世纪40年代开始。②标志: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③影响:使生产劳动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使劳动对象发生重大变革,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的科技革的兴起及影响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17、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识记)

①资本家通过订立契约或合同,以工资的形式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②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③资本主义剥削带有隐蔽性。

18、资产阶级的本性(识记)

①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②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

19、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没有改变(理解)

①在当代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但这是以资本家更多地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②资本家给工人支付“高工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这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20、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理解)

① 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②第一,资本主

义国家政权,一直掌握在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手里,始终代表着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第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始终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为巩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2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已经社会化了。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全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却属于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当然难以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②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缓解,但不能根除。只有消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进一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④所以,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理解)

①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②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

23、十月革命意义(理解)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4、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艰难与曲折(理解)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虽然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但都经历了相当长时期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

②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其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是不可避免的。

▲25、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理解)

①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②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各种关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先进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要对资本主义世界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护高度警惕,严防他们的一切颠覆活动。

26、资本主义社会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27、近代中国人为了救中国进行的探索和失败的原因(识记)

①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②戊戌变法--脱离广大的劳动人民;③辛亥革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

2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识记)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②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③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2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理解)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②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理解)

①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可见,二者的性质不同。

②联系:两者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31、“三个代表”的含义和意义(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①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资料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15507814.html,

32、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理解)

(1)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2)条件:①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②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③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33、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完成时间及重大意义(理解)

①对象: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②完成时间:1956年底③意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理解)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5、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6、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①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③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37、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的探索历程(运用)

①1956到1966年是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②1966到1976是空难深重的十年;③1978年开始进入建设的新时期。

3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运用)

①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②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由此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由此开辟;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39、“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重大意义(理解)

(1)含义: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②“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③“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重大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40、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的原因(运用)

由于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基础太差。

▲41、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运用)

①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运用)

①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存在,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和原因(运用)

①依据:基本国情(初级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和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②原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4、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运用)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5、人口现状的特点:(理解)

(1)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

(2)其它特点:①农村人口多;②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③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46、人口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理解)

①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4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理解)

①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要求: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48、我国的资源现状和面临严峻资源形势的原因(理解)

①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②原因:人均占有量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平,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49、环境问题的含义、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和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理解)

①含义: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②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③因素: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工业的发展往往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50、如何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对保护环境提出建议】

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及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②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09、环境的含义(理解)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凡是以人类为中心,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都是环境要素。如大气、水、森林、野生生物,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都属于环境要素。)

10、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理解)

(1)含义: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2)表现:①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②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11、环境问题的危害(理解)

①威胁生态平衡;②第二,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③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12、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理解)

由上而下是:①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部法律,是我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又是制定专门性环保单行法规的基本依据。③环保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总之,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已经建立在逐步健全的法制基础上。

1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理解)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核心是“防”,“防”是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治”是解决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是既防又治,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才能变消极被动的应付为积极主动的防治)。③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14、追究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运用)【要求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①对于违反环境法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受给予行政处罚。②对于违反国家环保法防止污染的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③对于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和刑事法律,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15、自觉履行环保义务(运用)【要求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①提高环保意识;②增强法制观念;③落实环保行动。(如:清洁、美化生活环境;

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搞环境调查,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等。)] 51、初级阶段的含义(识记)

①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②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5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识记)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3、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和意义(识记)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②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54、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识记)

①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意义: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立国之本。

▲55、改革的实质和目标(识记)

①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②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56、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和必要性(识记)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进程。

57、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理解)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8、为什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理解)

①才能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5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理解)

①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首先,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③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60、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理解)

①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②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61、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运用)

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6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运用)【要能结合实际谈认识或体会】

①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相关知识参见考标P90面

63、第三课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①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和其它几个国情②20多年来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③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64、国有经济的含义及作用(理解)

①含义: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②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③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资料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15507814.html,

65、集体经济的含义及作用(理解)

①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②作用:作为分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66、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内容和作用(理解)

①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②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分配制度是什么?(理解)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8、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理解)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部分地区,一总分人先富和慢富的问题。③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④要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又要防止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出现两极分化。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69、十三大制定的我国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理解)

①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②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70、如何理解小康(理解)

①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②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71、我国21世纪的奋斗目标(理解)

①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②经过一段的努力,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将有较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大为增强,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72、我国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7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运用)

①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②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7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采取的措施(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分析和举例】

(1)必要性:从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分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矛盾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措施:为此,我们必须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75、我国人民怎样当家作主(理解)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③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

7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理解)

①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②选举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任命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人员,都是它的权力;③行使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也是它的经常性工作。

▲77、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理解)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7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识记)

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79、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①有权提出批评建议;②有权求得公正待遇;③有权揭发违法、失职行为;

(2)不同形式行使监督权:①可以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表达我们的意见;②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可以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

80、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理解)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81、决定我国文化事业性质和方向的是什么?(理解)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8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理解)

它们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有效抵制和消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和发展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8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基础工程是什么?(理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①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②基础在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8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理解)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5、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容(识记)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运用)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7、怎样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谈做法】

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88、第四课其它相关内容

①法律的本质是保护人民,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④在当今时代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⑤我国的文化发展,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说课稿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说课 稿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属于《经济生活》第四单元“面向全球市场经济”的一节,具体研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从理论上讲,《经济生活》前三单元分别研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现象,第四单元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存在的经济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探究,学生能依据国际经济形势,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内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阶段,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同时,他们又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了解了经济生活进行的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影响,有利于高中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4.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5.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6.知道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2012年初中政治教师招聘考试高度仿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 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绝对高回报”、“百分之百的高收益”,这是在不少投资类广告资料上经常可以看见的一些说法。这表明() A.该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B.该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灵活性也越高 C.该投资对象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D.投资收益的高低与投资的安全性无关 4.“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5.2009 年是达尔文诞辰200 周年,他发表于1859 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思所以危期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记忆口诀

记忆口诀,教育综合知识轻松 学 ?常用徳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 )教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1 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导向性原则得贯彻要求13 (1)坚定正确得政治方向。 (2)德育U标必须符合新时期得方针政策与总任务得要求。 (3)要把德育得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记忆口诀2 政治U标要实现?疏导原则得贯彻要求 (1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口诀3 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得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与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认真执行。 记忆口诀4 提要求:尊(尊重)旨(执行)。

?长善救失原则得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瞧待学生。 (2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口诀5 一(一分为二)个人发(发扬)自(自我教育)肺腑。?说服法得基本要求 13⑴明确U得性 (2)S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口诀6 木(山织时代 ?一堂好课得标准⑴U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 5 )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记忆口诀7 标点内方表演(严)热烈 ?直观性教学原则得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口诀8 植(直观)入宣(选择)讲(讲解)语(语言)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精品文档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3.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4. 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 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5. 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6. 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7.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8. 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9.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0.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1.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13. 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14.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5. 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2.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4.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5. 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6. 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7. 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8. 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9.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10. 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1欢迎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知识考点归纳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知识考点归纳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知识考点归纳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进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能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作用概括为一点,就是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初中政治招教面试稿10篇

第一课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请拿出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的5角硬币,大家看一下硬币背面是什么啊,对,是国徽,那么大家知道国徽主要有哪些图案构成吗,大家知道我国国徽体现了什么吗, 嗯,老师听到了,大家回答的都很积极,是的,国徽主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吗,我们是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吗,看到大家都摇摇头,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起来解决以上的疑问。 新课讲授: 通过刚才对国徽的观察,大家都说出了国徽上面有天安门,细心的学生的还发现国徽上面有齿轮和稻穗,那么大家知道这些代表了什么吗,来,后排那位穿白衣服的男生你来说说看,他说,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嗯,说的很棒,这就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那么,大家知道这些权利是谁赋予的吗,好的,老师听到了,同学们都说,是有宪法和法律予以确认的,那么法律是如何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建言献策,这个情景表明了什么?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看,来,这位穿红衣服的女同学你说一下,她说,视频中的情景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利,是啊,我国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利,这些权利是

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因此,我们享有的公民的权利是法律予以确认的,这些权利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学习了公民权利,在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说说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老师听到了,不是一回事,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在我国公民包括人民,所以人民也享有像公民一样的权利,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公民权利,但是有的人享有的公民权利却无法实现,大家看一下PPT上,小寒不能按时入学的案例,说一下,她的权利为什么没有实现呢?来,前排这位女同学你来说一下,她说啊,因为小寒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是的,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保障,其中最有效的是来自法律的保障,那么大家知道我国的法律保障体制有哪些吗,请大家前后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一会老师派代表发言,好,请第一小组代表你来说说看,他说,主要有立法保障,是的,立法保障就是我国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由国家强制力保护,回答的不错,请坐,还有哪组代表愿意来说一下,来第三组代表你来说说看,她说出来司法保障,是的,司法保障就是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 好,同学们以上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知道了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公民的权利由法律予以确认,并且受到立法及司法的保障,好的,课下老师还有一个小小讨论会,请大家下去讨论一下我国公民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所有公民都可以为所欲为吗。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 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 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 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 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 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 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 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高中)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高中)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木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4个特点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具有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

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著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西方最早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培根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泛智教育”,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卢梭《爱弥儿》倡导儿童本位和自然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课程在大学教授。袈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化”自然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提出“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齐勒五段教学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情意统一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经验”,主张在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成长,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提出五步教学法。

教师招聘《初中政治教师专业课》考试要点:法学基础理论 - 政治(思想品德)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招聘《初中政治教师专业课》考试要点:法学基础理论- 政治(思想品德)学科专 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法学基础理论的基本范畴 (一)法律及其特征 1.法律的定义 2.法律的显著特征 (二)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含义 2.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三)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特点 2.法律原则可以被划分的不同类型 (四)法律效力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 2.法律效力体现法律的强制性 3.法律效力的范围分为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象效力 (五)法律责任 1.法律责任的含义

2.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 3.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 (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有机统一 (七)法治和法制 1.法治的含义及构成要件 2.法制的含义及分类 3.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八)法律适用和法律解释 1.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和及时 2.在法律适用中应贯彻的原则 3.法律解释必须遵循的原则 (九)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 1.法律监督的内涵和应遵循的原则 2.我国法律服务体系的构成 二、宪法的基本知识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4.宪法在内容、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等方面的特征 (二)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基本制度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的政治制度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4.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 2.我国国家机构活动的基本原则 三、民法的基本知识 (一)民法的概念 1.民法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2.民法的调整对象 3.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权利和责任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3.民事权利的种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湖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真题2016年

湖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真题2016年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以下对政治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①着重讨论“应当是什么” ②其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 ③其研究对象是国家 ④政治哲学上的一系列规范性命题,是人们判断政治好坏、善恶的标准 (分数:2.00)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解析] ③说法错误。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自身,如政治学基本概念、范畴的确立,政治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政治分析原则与方法的选择,政治逻辑的普遍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规定,政治价值评判及其标准的设置等。 2.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______。 ①选举②投票 ③主动接触④结社活动 (分数:2.00)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解析] 政治参与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通过合法程序,包括以支持政府的方式和以施加压力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以非法的暴力方式出现,其目标是影响政府对相关问题的决策,使决策结果有利于参与者。政治参与的机制有投票、选举、主动接触、结社活动等。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蕴涵的哲学道理是______。 (分数:2.00) A.新事物是在肯定一切事物中形成的产物 B.新事物是对旧事物全盘否定的产物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解析:[解析] A项说法错误。B项错误在于新事物对旧事物并不是全盘否定的,只是摒弃旧事物的糟粕、继承其精华。C项的错误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酒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匙污水。一匙污水坏了一桶酒的原因是______。 ①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次要方面有时也能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可以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的联系存在于具体的条件中,并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分数:2.0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初中政治考试题(参考样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2.辩证法既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与唯心主义同流。( ) 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 4.企业精神是领导者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 ) 5.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考试大(www.Examda。com) 6.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 7.社会责任是法律和经济要求企业承担的义务。( )考试大论坛 8.激励过程的出发点是需要。( ) 9.软科学是由研究电脑软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 ) 10.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的哲理在于说明( ) A.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至关重要 B.领导班子成员年轻化至关重要 C.领导班子中一把手的选用至关重要 D.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12.商品等价交换是指( ) A.价格相等 B.价值相等 C.数量相等 D.质量相等 13.《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于( ) A.1767年 B.1867年 C.1967年 D.1787年

14.多头管理所带来的混乱是由于违反了下面哪项管理原则?( ) A.命令统一原则 B.授权原则 C.例外原则 D.权责对等原则 15.战略决策的核心是( ) A.战略目标 B.战略思想 C.战略重点 D.战略阶段 16.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泰罗 B.孔茨 C.梅奥 D.巴纳德 17.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 ) A.制度层 B.物质层 C.精神层 D.文化层 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真理的客观性 19.“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20.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指的是计划的( ) A.必要性 B.可能性 C.重要性 D.有效性

2020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_划重点考点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 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中学政治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1、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历程(理解) ①石器,是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有决定意义。②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③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2、生产力的含义和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理解) (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2)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表现在:①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②劳动对象范围狭窄(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等);③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3、生产关系的含义(理解) (1)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2)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②平等、互助合作的劳动关系;③平均分配消费品。 4、原始社会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和最低级阶段;②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③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私有制先后出现。 ▲5、阶级和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过程(理解) ①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战俘就成为剥削奴役的对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成为最初的奴隶主;②随着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穷人遇到天灾人祸向富人借债,无法还清债务时,就被迫把子女和自己卖为奴隶,成为债务奴隶;③随着奴隶劳动日益普遍,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④阶级的出现,使原来为整个社会公共利益

服务的氏族机构逐渐瓦解,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出现了。⑤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本质) 6、奴隶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表现(理解): ①金属工具的使用;②农业和畜牧业的显著发展;③手工业的兴起;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7、文字出现的意义(理解) ①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继承、积累和传播;②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8、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理解) 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 9、奴隶社会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①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②几种现象出现先后顺序:生产力提高--个体劳动--私有制--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国家 10、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具有明显进步性的表现(理解) ①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②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的土地;③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土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江西省遂川县教育局教研室罗六生 第一部分教学基本原理(3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学思想品德学科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 2.我们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__综合性___的 必修课程。而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分)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 C )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A.2 B、3 C、4 D、5 2. 思想品德课程课程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特点有( ABCD ) A、思想性 B、人文性 C、实践性 D综合性 3.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请说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 基本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1分) 基本理念: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3分) 2.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什么地位?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分) 教师作用:教师一要摆正自己的位子,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导演"而不是"主演";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

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P27 答: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容和手段。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容。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③学校文化。Ⅰ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Ⅱ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Ⅲ学校制度文化(规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 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P89 答: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的基本涵: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社会政治制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3、人口发展状况。4、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纲要及工作方针: 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素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练习题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15年末,美联储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导致美元走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利率变动一般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该国商品进出口。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此影响机制的是( )。 A.利率上升→本币贬值→出口增加 B.利率上升→本币升值→进口减少 C.利率下降→本币贬值→进口减少 D.利率下降→本币升值→出口减少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出口减少,有利于进口,进口增加;AB说法错误;反之,当一国利率下降时,本币贬值,利于出口,出口增加,不利于进口,进口减少;C正确且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是村干部的独角戏。工作中,某村十分注重发挥村民组长、党小组长和群众的积极性,推行农村环境卫生自查自纠管理制度。制定村民公约,每周一由3个党小组长带队,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该村的这一做法( )。 ①是对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大胆创新 ②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推进了基层社会法治建设深入开展 ④是党支部领导下对村民自治的有益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答案】C。解析:该村的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作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②④项符合题意;该村的这一做法创新的不是自治组织形式,而是民主管理中对村民自治的有益探索,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基层社会法治建设,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3.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但在当下,特别是在城市中,方言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对于方言文化,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其流失是优胜劣汰的选择 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方言文化不能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应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答案】B。解析:方言是特定区域环境下形成的文化载体,方言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随着城镇化进程,方言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所以应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②④项符合题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其流失并不是优胜劣汰的选择,①项说法错误;③项说法绝对化;正确选项为B。 4.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及其领导的团队经历20余年的潜心研究,突破以现代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命名的体系结构的局限,并将其结构进行扩展,研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超级操作系统,解决了网络安全性低、用户难在同一个终端平台操作的难题。材料表明,他们的成功在于( )。 ①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研究的积累 ②坚持辩证法否定观,对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扬弃” ③关注现实问题,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用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初中政治骨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简述

政治试题 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1.中国W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 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元人民币。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上升0.76%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下降0.83% 2. X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一般情况 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 ①X商品是商品房,商品房价格上涨②X商品是电脑,生 产电脑的技术进步③X商品的需求量不变,X商品供过 于求④X商品是汽车,生产汽车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 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对某一类产品的消费 增加幅度一般低于收入增加幅度,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 减,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对此,企业可采取的 有效措施是 ①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换代②规范行业竞争行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③逐步淘汰主营业务,实施市场多元战略④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开发新兴潜在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可以 A.运用法律手段——增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C.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 D.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5. 湖南省卫计委2014年10月7日数据显示,今年全省累计报告登革热诊病例共13146例, 其中长沙61例。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湖南调研疫情后表示,湖南登革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然存有盲点。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湖南省应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强疫情、病例的监测分析和处置报告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城市间信息沟通和防控措施协同 ③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 ④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加强医疗救治,完善病例救治指引,科学用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