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

学生去发现这四次探索的内在联系,及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图2),由此概括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图1)

(图2)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制度思想师: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技术上学习西方;戊戌变法主张引进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是从制度上学习西方;辛亥革命主张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也是从制度

上学习西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是从思想上学习西方。【设计意图】: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有利于帮助学生清晰的构建出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本课重点得以突破,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环节二中用到的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引导法和启发式教学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设计:安排了一个合作探究——探究前三次探索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的原因,并谈一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生……

师: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带领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及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本课的难点在此得以实现。

环节三用到的方法有:引导法、合作探究、综合归纳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设计:完成导学案的12个复习题,要求将各题所考核的知识点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巩固重点,加强掌握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小结设计: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器物制度思想

【设计意图】: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系统又直观

讨论交流:作为当代青少年,从这些先辈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生……

师: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牢记肩负历史的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将来共建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设计意图】:本课的情感目标的得以实现。

【作业】完成导学案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以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而不是炒冷饭,应侧重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点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教师应该在复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历史发展框架,用一条条线索将众多的知识连起来,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史的探索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人民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二轮复习) (1840-1895) 授课时间:2015年4月1日上午第3节 授课班级:高三(6) 授课教师:庄爱平 【2015年考纲要求】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的萌发 (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报刊的发展 【学情分析】 我校为省三级达标高中。2015届高三共有两个文科班。高三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终点,更是关键。一轮复习已经结束,根据我们学校高三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二轮复习本着准确定位教学起点,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设计思路】 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本节课为高三第二轮复习课,打破人民版历史教材专题体系,节选中国近代史(1840-1895).复习时注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条主线的交融与影响,准确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2.本节课以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为指导,整合中国近代史知识,揭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学习时,应了解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的基本内容,加深对节课内容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3.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近代化的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化为现代工业社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从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中国。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导学案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 【复习目标】 1、 知道近代化的概念,知道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背景。 2、 熟记近代化探索的四场运动的名称、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内容。 3、 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四场运动的作用及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探索的艰 巨 性,归纳出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从而得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一些启示。 二、 【复习重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一)梳理线索,加深理解 代表人物: 评价Y 性质: 意义: 序幕: 「报刊: 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政治团体: 3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举 步 维 艰 自主学习,掌握基础 (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 完成知识要点梳理) 背景: 时间: 目的: 学法指导: 4人小组合作交流后 3、4号展示为主, 1、2号补充为辅 洋务运动 口号: 内容: 结果: 检查释疑: 1、 3号互查; 2、 4号互查。 戊戌变法 问题:通过观察时间轴,你发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在什么背景下进行? 观察时间轴在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近代化探索四场运动的名称。 1840 1842 1856 19 世纪 60-90 年代 1894 1895 1898 1900 1901 1911 1915

5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 ( 年) (四)拓展延伸, 中外比较 兴起: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 4、探究四: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柳暗花明-辛亥革命 创」建统一的革命政党 发展J 三民主义是指: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 ______ 年 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 _______ 年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在中国建立起 意义 背景: 日,在 .) 的统治。 旭 日东升一新文化运 2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前期: !后期: 进步性: 评价:局限性: 合作研究, 归纳总结 1、探究一: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探究二: 试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探究三: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个事件都体现了什么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性质。 2.掌握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理解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学习重点】 1.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2.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 【学习难点】 1.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2.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 【课前预习】 1.“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 增开通商口岸 B. 赔款白银二亿两 C. 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3.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A.邓世昌 B.左宗棠 C.丁汝昌 D.关天培 4.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此次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影响 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诗句赞颂的是( ) A.关天培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林则徐 2.“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3.“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易错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个人数众多的组织。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他们是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洋务派 D.维新派 2.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3.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这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湖北织布局C.开平煤矿D.上海轮船招商局4.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这里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5.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 6.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7.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8.观察下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 思”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0.洋务运动时期某留学生想到军事企业中工作,你认为他应进哪一家企业() 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开平煤矿D.汉阳铁厂 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2.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祖国宝岛台湾曾流落他乡,受尽了屈辱。你知道哪个国家曾割占台湾吗?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13.“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的历史功绩是() A.创办近代工业B.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矢志为变法献身D.兴办大生纱厂 14.2019年4月23日,为纪念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我国在青岛海域举行的海上阅兵备受世界关注。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百日维新D.抗击八国联军15.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认识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 (2)以表格形式为主,教师讲授,学生回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授课过程 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战败。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使中国独立富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索救国方案,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一、知识梳理: 学生朗读本部分内容,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本节内容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过程设计如下:1. 学生快速浏览本节知识,并结合教材完成表格内容;2.教师抽查、补充及疏导。 (一)洋务运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本内容的知识梳理表格。

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然后抽查学生速记情况。 (二)戊戌变法 1、据表格提示,学生采用口述方式,自主完成。然后学生阅读,巩 (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器物技术(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三、归纳总结 学生先自我归纳,然后教师加以完善,共同总结出中国近代化探索 的特点: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德育纲要要求: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课本和完成思维导图等,梳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事件,能说出近代化探索过程。 通过复习课本和完成课堂检测题等,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重点知识,并学会如何分析试题。 教学难点:近代化探索过程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导入】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板块一:洋务运动】 1、出示复习任务一: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时

间 2、完成检测题: (1)掀起洋务运动的清朝开明官员有哪些? (2)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出示复习任务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4、完成检测题: (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分别有哪些? (2)洋务派如何加强清朝的军事力量? (3)洋务派如何培养人才?举例说明 (4)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 C安阳铁厂D轮船招商局 5、出示复习任务三:洋务运动的结局怎样?体现其结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出现此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6、完成检测题: 材料:“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了数十年求索的失败”。 (1)“数十年求索”中的“数十年”和“求索”分别指的是什么? (2)求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出示复习任务四:洋务运动的意义/作用/积极评价 8、完成检测题: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人需要的物品,是中国自己仿照外国制造的……对我们而言多卖出一分钱的货物,中国的财产就少被掠夺一分”,这说明洋务运动A使中国走向富强 B使中国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发展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在洋务运动伊始,李鸿章曾说:“中国之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远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他认为清朝的制度比西方好,只是科技方面不如西方,所以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但是办了几十年洋务之后的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败给了岛国日本,这时的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没办法救中国,中国人尝试走资产阶级的改革之路。 【板块二:戊戌变法】 1、出示复习任务一: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目的、作用 维新派的报刊和政治团体 2、完成检测题: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导航——《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姓名 一、【走进历史,整理史实】(认真回忆,提取有效信息) 经过 性质 (地位) 影响 二、【感知历史,评价史实】 1、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的探索之路上(即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分别举出事例。。 2、对比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近代化变革有何不同? 3、学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你有何启示?

4、学习了先辈们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事迹,作为中学生的你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三、【中考再现,巩固知识】 1、1.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4、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6、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7、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8、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9、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辛冲二中梅爱珍 一、对复习课的认识: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课复习内容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复习时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我将采取用表格的方式,使四次探索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复习目标: 结合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该课复习内容都属于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首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比较,明确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艰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次探索过程中的基本知识 难道: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五、复习过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③内容: 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苏杭杀虫”)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 ④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瓜分中国狂潮 ①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②各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③美国“门户开放”

(6)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7)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 (8)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拆”: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④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 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docx

蕿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 莄复习目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羂1、知识与能力: 蚁(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羀(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肆(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羅(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螁2、过程与方法: 肇(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 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螇(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 理解。

螄(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意识。 袁3、情感态度价值观: 蒇(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 国主义情感。 芅(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薂(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 承受挫折的能力。 羁重点与难点: 袈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羇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芁授课过程: 肁导课: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及探索历程 1、含义: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 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2、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线索梳理】线索1:冲击与反应

线索2:近代化转型1.政治民主化 2.经济工业化 3.思想科学化

线索3:近代化转型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1.北京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2.上海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上海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3.南京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治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4.广州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5.重 庆重庆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内地商埠之一,是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也是现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内地开放较早的地区,是中国从近代衰败到现代崛起的缩影. 线索4:不同国家近代化路径的比较

{部编}2019年秋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9年秋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测试题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2.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抗击的侵略者是() A. 英军 B. 英法联军 C. 俄军 D. 八国联军 5.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如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公车上书 D. 新文化运动 8.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开办民用企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派遣留学生 9.“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法指导】 本单元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运动。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理解】 近代化主要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二、知识梳理:

三、自主建构: 四、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 1.看课本概括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探索?分别说说这几次探索的实质、领导阶级、性质。 2.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的是什么? (2)从上述历史变革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思维拓展: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上述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2)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

近代化的探索_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独秀、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派别在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地主阶级顽固派C.地主阶级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2.“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A.促进思想启蒙B.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挽救民族危亡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3.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 4.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5.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这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湖北织布局C.开平煤矿D.上海轮船招商局6.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这里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7.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8.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了() A.巩固作用B.瓦解作用C.补充作用D.改革作用 10.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发表《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2017年中考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总结

2017年中考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总结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主张:提出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 第二单元第6课洋务运动 1、说出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前后期的口号以及主要内容。 2、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找出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前后期的口号以及主要内容。 2、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影响。 1、说说洋务运动的背景? 2、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时间、名称、办学宗旨? 3、讨论: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哪年由谁创办的? 2、洋务派筹建海防的时间?筹建了哪几支海军? 3、用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4、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和。 5、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核心内容是要() A、创办民用企业 B、创办军事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办新式学校 6、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清楚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给英王的敇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清朝后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三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3)根据材料三,我国正在实行的伟大国策是什么?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一、历史认识及启示(初三历史组)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的主题线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近代化所经历的的艰辛探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结论? ①实现近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 ②实现近代化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了长期的贫穷落后,因此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国吸取和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③社会进步是近代化的核心和源泉,科学和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基本内容,欧美近代化过程贯穿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的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科技兴国是实现国家真正强大的、正确的科学决策。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 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 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 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的启示: 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