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而所有改革的焦点,不外乎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各项改革措施中所强调的又不外乎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然而,这一项项改革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有学者指出“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但成效并不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统治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

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几千年的中外教育史,便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改革建议只能说是旧话重提,实在不是什么新东西。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教学法便是运用对话,列举出机智巧妙的问题进行教学,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探索新知;古罗马的昆体良所倡导的修辞学方法,则强调教师要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方法,则提倡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到近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强调从做中学;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所有这些,无一不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一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我国,古代便有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早在汉代的王充,便极力反对“信师是古”,他批判死记硬背的教学为“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主张“极问”,以“订其真伪,辩其虚实”;到了魏晋时期,以嵇康为代表,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思想。我国近现代的教育家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都围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过深刻的见解。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基本原则。

1、深刻性原则

深刻性原则是指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不是停

留在表层上的,而是进入深层次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要搞成形式上轰轰烈烈的一问一答式的简单提问,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并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2)要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更要鼓励他们积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在数学教学中应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即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参与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这无疑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体意识。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去组织学生参

与数学教学活动,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时应有不同的要求,随着他们学习的进步,才能逐步提高要求,不要“一步到位”和“一刀切”。这样才能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积极参与数学教与学的良好习惯。

4、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是指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整体把握.这是因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数学学习总是从表面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所以要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情况去设计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行为是逐步形成的,起始阶段可以是被动的,随着习惯的养成会逐步变为主动参与,最后达到自觉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二、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

1、增强参与者动力,激活参与者主体

明确目标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内容前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中学生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表现欲旺、富有创造精神等特点,因此给予他们明确的目标、开放的空间、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消除参与障碍,创造参与条件

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经常会有畏难或害怕犯错误的情绪。这是影响他们积极参与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设备,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体验和模仿实践活动,培养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3、开展任务式教学,增加参与机会

数学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也就是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角,给他们以明确的任务并提供具体的操作要求、方法和步骤作为参考。在任务式活动中,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小组讨论”、“个别讲解”等组织形式来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也可以不拘形式,指定一行学生不必站立,不必等老师提问,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既省时又高效,特别适合探究性学习。

4、难度适当,给予学生参与者的成就感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意难度适当,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并让每个学生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教师还应考虑到个体差异而进行分层次教学活动,让全班都动起来。当学生觉得自已能行时,就会积极开口,踊跃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教师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的成就感。

5、形式活泼多变,增加参与兴趣

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于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比如小组即兴表演比赛、单词接力赛、短剧表演、猜谜游戏等。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遵循信息互补的原则,即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还应设法让学生运用语言去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达到了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6、扩大活动空间,增强参与的氛围

传统课堂的布置是学生坐成四组八行,它的主要缺陷是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面的学生,而且学生活动的空间较小。为了增强参与者的氛围,扩大学生活动的空间,课桌的摆放可采用半圆式、全圆式、小组围坐式等多种摆放形式,这样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便于信息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课堂的主体。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改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学习行为的调控,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将学习指导纳入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下方面进行教学改进:

1、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前一种过程教材已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中,沉浸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

2、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气氛状态两个方向。教学中同时存在着师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回路,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

课堂要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激情,善于诱导,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化情感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

因此,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学习自主化,鼓励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获取知识,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而所有改革的焦点,不外乎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各项改革措施中所强调的又不外乎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然而,这一项项改革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有学者指出“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但成效并不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统治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 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几千年的中外教育史,便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改革建议只能说是旧话重提,实在不是什么新东西。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教学法便是运用对话,列举出机智巧妙的问题进行教学,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探索新知;古罗马的昆体良所倡导的修辞学方法,则强调教师要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方法,则提倡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到近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强调从做中学;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所有这些,无一不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一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我国,古代便有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早在汉代的王充,便极力反对“信师是古”,他批判死记硬背的教学为“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主张“极问”,以“订其真伪,辩其虚实”;到了魏晋时期,以嵇康为代表,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思想。我国近现代的教育家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都围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过深刻的见解。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基本原则。 1、深刻性原则 深刻性原则是指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不是停 留在表层上的,而是进入深层次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要搞成形式上轰轰烈烈的一问一答式的简单提问,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并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2)要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更要鼓励他们积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在数学教学中应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即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参与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这无疑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体意识。 3、层次性原则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法:从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入手,分别探讨了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结果: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还要根据语教学课程的特点来开展,教师要想让学生成长地更真实,更有力,就要实实在在的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程特点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教育领域中推行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教育中施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3]。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主要包括两点内容:一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课常教学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二是要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2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学生为主体,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导者,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体,让他们主动认识主体意识。在认识自我主体意识的同时,渐渐地在课堂上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越来越重要。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掌握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能够调节班级学习氛围,从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数学游戏,在课堂上更多地让学生意识到主体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既能突出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众所周知,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同桌经常在课堂上主动与教师互动,不懂的难题就及时找老师或其他同学讨论解决;而我在课堂上很少主动与教师互动,遇到难题也是自己看书找思路,可想而知,我同桌的成绩肯定比我优秀,而且她因为学习好所以好多同学都很喜欢跟她讨论学习的事情。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够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主动探索 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提出问题。以前的数学课经常是学生被教师牵着牛鼻子走,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教师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那问题是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其次,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就拿我的事例来说,在一次课堂上遇到了不会的数学题目,我就主动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立马就向我解释了数学题目的解析过程并且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我做题,我瞬间就掌握了做题思路。如果我没有主动向老师提出我不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共5页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一、概述 在教育理论中人们对教师的地位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坚持教育过程应以教师为主体,也有人认为教育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还有人认为教育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即所谓“双主体”。另外也有人主张教育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自我活动”、“主动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其目的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实现主动性教学的转变过程中,结果不是令人满意的。一些教师在做了一定的尝试后,又回到传统的教师主体的模式。原因之一:问题在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操练,但绝大多数学生不愿卷入到活动中来,个别有参与意识的学生也由于从众心理,保持沉默。因此,课堂口语活动形同虚设。原因之二: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模式。他们过于依赖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感兴趣于教师仔细的讲解,如果教师讲课不详细、不全面,就给教师很低的评价。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1.活动指令下达的模糊。当教师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课堂指令只给出一或两次,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或根本不懂教师的要求,因此就不能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他们对其它同学的回答也不感兴趣,就出现了和同桌或前后位用母语窃窃私语的现象。 2.活动引导的失败。学生在做小组活动或对话时,教师应该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对他们的活动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切忌不要着忙与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面部表情很严肃,给学生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导致学生不敢用英语发言。 3.活动结果的反馈。每一个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期望能听到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但教师却不给予任何讲评;或者,在学生还没结束活动时,就因为时间关系打断学生。 另外,如果第一个起来发言的学生声音比较低,如果教师不要求其提高声音,或不予阻止,这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随后发言的学生的声音都会低下来。 4.活动处理方式的不恰当。第一种,学生答案和教师准备的答案不同时,教师说:Sorry, you are wrong.这样,学生的充分准备和大胆发言没有受到教师的承认和鼓励,下次发言时,除非有相当大的准确率,他才会主动参与。 第二种,为了避免出错,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站起来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Sorry, I can’t. / I’m sorry. I don’t know.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并没有给予他们第二次机会,只是让他们坐下。实际上,有

浅谈小学语文以学为主课堂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以学为主课堂模式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非常 重要的角色,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为教师的 重点。其中以学为主是现代教育和学习中的关键词汇,将以学为主课堂模式贯彻 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以学为主课堂模式有效开展策略,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为主;课堂模式 引言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一些教师总是习惯于用灌输式教学 来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但是就学习素养来看,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长久的学 习也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采取以学为主课 堂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性 新课标强调课堂核心主体是学生,要求把课堂话语权归还给学生,因此教师 要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性。首先教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合作探 究学习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完成一些学习 任务。例如,每组的男女生比例应尽量相等,一半男生一半女生;或者如果每组 男女比例相同,第一组有3个女生,那么剩下的几组也尽量设置3个女生;小组 内学习能力要有强有弱,有活泼好动的,也有安静的,从而保证小组成员实力均衡,以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此外不要为了分组而分组,为了合作探究学习将合作 探究变成了小组对话或相互合作,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学习,任何方 法都是坏的;如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那就需要构建适合学 生发展需要的“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合作探究”是教与学双边的“互动实现”过程,它决非简单地 举举手,动动口,讨论一下就可完成,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外在与内在”,“深层与浅层”,“受动与能动”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才能完成。“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特点,学生一旦获得,对其发挥自身潜能,有着重要作用。“探究”作为一种能力,为学生今后深层次的学习、适应社会将 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 习方法必将产生有益的作用。 “主体参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是: 1.创设情境,准备参与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欲望。教 师可利用谈话启发,复习诱导,设疑激趣等方式,由教学内容入手,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新知的兴趣,为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为学习 新知识搭桥铺路,是学生感知材料的前奏阶段。 2.揭示目标,主体参与 这是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质疑,演示等方式将教学要求转化为 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主 体参与学习过程,意识到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发现新知的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自 信心,从而启动智慧潜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巡视指导,合作探究

这是模式的核心部分。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知识形成的 过程,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一步旨在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则作为成员参与到 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指导学生的探究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师生,生生之间 的合作、沟通,以加深理解,拓宽思路,照顾差异,激发创造。 4.系统整理,体验成功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学习结果,同时帮助学生对 探索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理清学习思路,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将头脑 中原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材料与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知和旧知相融合, 把外部转化为自身知识或能力的组成部分,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新 知的欲望。 5.激励评价,引伸创造 此环节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鼓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积极肯定 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触类旁通,迁移发散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举 一反三,引伸创造,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主体性向更高目标发展。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状况,把握 以下几点: 1、学生主体 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力军,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2、情感交融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亲切、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尊重、信任学生,理解、支持学生,启迪、鼓励学生,让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脑、动眼、动情,使不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日益深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甚至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要改变这一现状,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为已有,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新的英语教学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新信息与日俱增,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教师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可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应定位为: (1)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合作者。 (2)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像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视听表演、讨论,做游戏及讲练结合等,同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易接受的和充分理解的学习环境。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3)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而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少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已接近极限,但是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仍未有明显提高,其原因之一在于课堂教学中被动的管理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地位,学生对计划全然无知,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失去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熟悉教材内容,力图做到了因“材”施教,但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忽视了教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做到因“才”施教。然而,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在以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从以前的传授知识、讲授课文的角色转变为导师和辅导员 的角色,学生则成为了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和处理者。针对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 用一些特定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改进。下面本文将着重探讨以学生为主 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个策略。 一、多样化教学模式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感受知 识的魅力。比如说,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让 学生在不断接触和交流中感受到合作和互动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够多样化地运用这些教 学模式,便可以让学生在更加活跃和积极的课堂环境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建立目标导向的学习体验 随着学生的年龄和学业水平的不同,各个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如 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出更加目标导向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体验中获 得自然而然的成长,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就会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 设立多种知识目标,比如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实践目标等等,逐步建立一个相对系统、 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教学和学习目标的统一。 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中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中,他们就会更加关注这些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和思考,同时让他们参与到设计流程的决策过 程中。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结构,成为理解和整合知识的重要力量。 四、建立反馈机制 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需要不同的反馈方式。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下,教 师可以借助一些诸如评估、评价等工具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通过这些反馈和指导,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理解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和表现得如何,并从中汲取营养进行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给予他们更加详 尽和周全的反馈及建议。 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沟通和互动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交流、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真实、实时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发表自己的思考。另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

浅谈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深雪堂初级中学校冯继宝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教学改革是于质朴中见精神、于自然中出创新、于平淡中卓然的超群的新教学模式。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重在训练”。这一模式虽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颇有效果,然而单从文字上看却绝无多少玄妙奇异之处。细细琢磨,才有心灵震撼的体验: 一、自信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是星火之燎原,照亮了教师万般艰辛却体验着幸福的改革之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课堂上,在看似平常听似平常的教学现象背后,执着地洋溢着一种教育的博爱精神、对学生的赏识与信任精神,这即使“爱满天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的精神。从心底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并且自信地选择学生、不苛求学生不歧视学生。实际上,把复杂的探索课题、把难以想象的教育难题都留给教师。 然而,健康成长的学生们却又仿佛体验到了如布卢姆的“差异教学”、“掌握学习”的理验关照,乃至如合作教育、交往学习、自主建构性学习等现代理念、现代教学尊照学习者主体的理念。 二、自然的课堂教学模式。 给人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它的自然宽松、质朴随和,绝无刻意雕饰、重复排练的痕迹。我曾十分困惑于时下的公开课教学,也曾在评课时提出过“这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问题”的勃论式的评价意见,起因即在于这些课却让我折服,让我如沐春风而赞叹不已,它充满了生活般的互动交流,跃动着真实的对或是错,那么平实那么自然而然,甚至竟让那些不远千里赶来听课的教师们感到失落: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们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学,教师只是点拨诱导,设置疑问,几乎不讲多少课,这样的课我们也能办到嘛! 其实,再往深层次追问,情况可能就全然不同了: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宗旨究竟是什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们不是都沉浸在教学中了吗?甚至,如果我们不是有意强化自己的观摩者的角色意识,岂不是很自然地会转化角色像学生一样融入他们的教学生活融入他们的课吗?是在追求教学之内涵的超越境界里,已经淡化了某些惯例形式的课。突破了那种教师讲得尽善尽美,学生蛰伏于教师权威而被动、压仰的惯例;那种只重视“双基”却淡漠基本品质养成的惯例;那种单向授受几无反馈调节的惯例;那种学生在课堂上只吸收不消化留待课后承受负担的惯例,是求得自然的返璞归真的课。 如果我们能把课堂教学之轻松与教师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备课、研究课、相互交流观摩课的情形对照地来思考,就不难悟出,超越传统惯例、走出自然轻松得课堂教学创新之路是何等不易,何等令人赞叹!而这里更潜隐了多少教师成长的艰难。 三、自主的教学角色转换。 “先学后教,即时训练”,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教学关系中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从课堂教学形式上看,教师仿佛已退居二线,他们遵循着凡是学生或通过群体交流能够学会的就坚决不教、不重复的理念,真正是导师和引路人的角色了,而学生学习却占据了课堂上的绝对优势的时间和空间。但真正难能可贵的是、人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从实质上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曾提出,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我们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亟待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和视角去审视。我们要以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方式去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不足,这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化学学生主体教学模式 一、改变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里,以教师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靠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参考书、教材来讲授,以及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基本化学实验这类模式去授课。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既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压抑了教师的工作创新性,也使得一部分学生的自身个性以及创新能力受到抹杀,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也无法为创新型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固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实施探索并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创新型教学理念。如今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的标准即是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学生本体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来改良教学模式,如此方可适应新型课堂教学成果的要求。同时,教师也可以借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摆脱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创造力和活力,从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教学课堂实践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并努力从教育教学方面去实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作为化学教师,要勇于去担当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催化剂,以自身为辅助,以学生为反应主体,开放课堂教学气氛,把学生之间的交流、说理、讨论焦点等方面放在重要的位置,这将大大有助于发挥和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化学这门基础自然学科会感觉到厌倦,对其中繁杂的化学式、化学性质感到头晕,对教师单调乏味的理论讲解有种种排斥感,几乎很少有学生能体会到“教”与“学”这两种活动过程中的快乐。而教师同样习惯了以自身为主体、学生为附属对象的教师主导地位,这必定无法取得斐然的教学成果。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不换角色,而互换位置,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才能把知识清晰、透彻地灌输给学生。对教学活动中的相关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重点,然后总结出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不断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经常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哪些知识点、知识面对学生而言是晦涩而难以理解的,再加以辅导,循循善诱。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一种创新的过程,更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 三、创设学生主体参与化学教学的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还要增加“教——学”这一活动在学生的认知中的宽度和深度,必须创设引导、促使学生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教学活动相关的学习环境。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即是这种得到优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借助教师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重视。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需要通过一些策略来改 进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个有趣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 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适时引入一些互动问题或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 其次,教师应当把学生的学习需要置于首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所需要的 教学资源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性地调整课堂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比如在开展一些探究式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和有挑战性的任务。 第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及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途径。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找到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领悟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学习需要一个轻松愉悦 的心态,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 中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情 感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 成长需求。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更能有效地回应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注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多种策 略创设出合适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才能使学生收获更多、更有成效的学习经验。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制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教学与教学模式 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如果教育以教学为主,其教学秩序就会稳定,教学质量就提高,教育事业就发达。目前,在我国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流地位,要解决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就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不仅分别承担传统的教学者和学习者角色,还共同担任研究者的工作,因为教学和研究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是紧密结合的。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习明纳教学模式的特征,它是一种讨论式的模式,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研讨学问,通过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教学活动。我国传统的模式属于灌输接收型,而且至今仍然是大多数学校的主要模式,一般是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课后复习完成作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倡的方式则属于研究互动型,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知识,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教师评价总结。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锻炼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学生收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协作互动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到教学所制定的目的。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认知和创造能力,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各种实践和应用活动进行锻炼培养,这也是是该教学模式最看重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增加以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为内容的活动,比如社会实践、动手操作等,在课堂教学中还可运用互动式的学习工具等。 概括起来,该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它打破了传统的“三中心”教学制度。“三中心”是指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三者为教学的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则改变了这样的制度,给了学生和教师更多的自主,让学生摆脱了固定的教材和单一的课堂,学生在活动中成了认知的主体,主动进行研究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主导活动的进行。而教材只是帮助学生进行研究的辅助资料,课堂只是进行学习探讨的场所之一。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2)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会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大量与问题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在过程中掌握文献收集和查阅的方法,为以后从事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又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常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范例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一)范例教学模式 1. 范例教学含义 (1)范例教学模式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在教学中,一般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去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迁移整合。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 (3)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是由德国教育实践家瓦·根舍因提出的。 2.范例教学的四阶段 (1)第一阶段,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以典型事实和现象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2)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类”的阶段,用许多在本质上与“个案”一致的事实和现象来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3)第三阶段,范例性地理解规律性的阶段,通过对“个”和“类”的分析、认识,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为对普遍规律性的规律的认识。 (4)第四阶段,范例性地掌握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 3.范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1)体现基本性,教学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 (2)体现基础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实际和可接受性,难度适宜。 (3)体现范例性,在学科知识中精选起示范作用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时进行正向迁移。 (4)体现四个统一,即知识教学与德育相统一、问题教学与系统学习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抛锚式教学模式又叫“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一日问题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随之而定(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2.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 (3)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修改版]

第一篇: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教学模式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尤其是语文教学。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层出不穷,然而,这种现象是“百花争艳”还是“泡沫繁荣”?我结合课堂观摩认为,不管教学模式怎样,都要体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不在于教学生学到了什么,而在于教学生怎样学,真正做到,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 绝大多数老师教学环节机械、程序化,总是按照提前备好的课一字不差的去教学生,就连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也是向自己提前准备好答案的那一方面去引导学生,致使课堂教学就像是公务员上班一样一成不变,让学生听了一节课就知道所有的课怎么上,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殊不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元素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教学模式不仅受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制约,而且受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单靠机械程序的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那么课堂教学将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 老师们,我们口口声声强调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语文教学时就会发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学生面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不愿意回答,不乐意去做,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有些问题、课后作业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所以才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的,它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关注生成中的课堂情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在课堂上要做到:发现学生的浮躁,要借助巧妙的引导,诱使他们沉下心去;洞悉学生的紧张,营造轻松的氛围,让他们体验课堂的快乐;看到学生的疲倦,要采取新颖的方式设疑激趣,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发现学生的懈怠,可以制造认识上的错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教学过程轻松而愉悦。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识字一》中的生字时,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个字及愿意集中精力听课,我就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我问生“谁看过动画片胡图图”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口若悬河,说出了和胡图图有关的故事来。我又问生“图图有一门最厉害的功夫,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们一起告诉我是动耳神功,我继续问他们“你们有会动耳神功的吗?想不想学?”同学们给我打答案是都想学,于是我就顺势引导告诉他们要想学会动耳神功就必须先要学会“耳”字。听了我的话他们学“耳”字的时候可认真了。有时我还会故意不拿课本上课然后问学生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老师没有带课本今天该教的字怎么写你们告诉老师好吗?他们都会纷纷回答告诉我今天该教什么字怎么写,这样做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少讲,学生多说,看起来老师似乎很轻松,但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跳出传统模式,关注学情,关注学生活动如何安排,多预设一些问题,要有相当的机智和把控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