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叶明在2013-2014年度“广厦奖”获奖项目企业经验交流会上叶明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同与会者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交流:一个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第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域特征.第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核心与技术.第四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模式与途径.第五是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从我们国家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说起.当前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仍然具有普遍性,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叶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施工建造工艺、工法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二是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业化程度低.三是项目以包代管、层层转包,工程管理水平低.四是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工人技能素质低.五是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整体综合效益低.尤其是设计、生产、施工的脱节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有的普遍性问题,由此造成房屋建造的整体质量不高,整体效益偏低.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核心还是生产方式问题,这四个方面造成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一个是技术集成,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偏低的.从单一的技术来讲,我们的单一技术水平还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当中,一直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进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但是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技术的集成问题.

从管理的方法来说,叶明认为是粗放的.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方法很粗放.从劳动力的素质来看,综合素质是偏低的.从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来看,也是落后的.从生产要素的这四个要素来说,大体上归纳起来在这四个方面,由此造成我们的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是低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益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其实根源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质量、决定了效益、决定了资源环境的消耗程度.所以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还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关键问题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和大的背景.

当前国家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从国家政策发展要求来看,我们归纳起来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的文件,一系列的信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来国家的重视程度.比如去年年初的1号文件,绿色行动方案,其中第八项工作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筑工业化.去年年底的部里边的建设工作会议,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七项就明确提出要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去年10月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多次批示要加

强以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些要求.

今年4月在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当中,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

筑产业现代化.今年7月部里出台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今年9月,陈政高部长出席了会议,部署了六项重点工作,其中第四项工作就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我摘录了两个文件,一个是今年9月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十六条就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还有《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里面第四条提出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这里边有三层目标要求.第一个目标要求是,到2015年底除西部少数省区外,全国各省区市要具备相应规模的部品建设能力.第二层目标要求是,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应率先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第三个目标要求是,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住宅新开工面积占住宅新开工总面积比例逐年增加,每年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刘志峰副部长也在很大篇幅当中提到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应该说方方面面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

从现状来看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其实这个事情从国家层面上我们能感受到,从地方层面上我们更能够感受到热度.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全国大概有20多个省市都针对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最近深圳市出台了三个百分之百的政策措施,百分之百的纯装修,百分之百的保障性住房,百分之百的商品房也要纳入产业现代化中来.这是深圳市政府出台的.我们看到像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方面的一些措施和力度也非常之大,也表明发展方向越来越明确了.

第二,试点的带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了,我们分别设立了八个试点城市,这些试点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确实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三,全国的技术标准是越来越完善了,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业计划在今年12月底进入审批阶段.

第四,产业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凸显.

第五,建设了一大批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去年年底统计大概31家,从今年年初到年底大概又增加了20多家,加起来大概接近60家左右.

第六,建成了一大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从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的状况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是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三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已得到业界广泛共识.

四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

五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建筑产业现代化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管是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还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都离不开建筑工业化.

叶明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对建筑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丰富、范畴广泛,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的全方位.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产业化”、“工业化”的概念是区别的.叶明表示产业化是整个产业链的产业化,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我们在一谈到工业化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在生产方式的角度上考虑.产业化更多的是在产业链的范畴,所以工业化应该是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工业化达

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实现产业现代化.我们国家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其实核心还是要走什么路的问题,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实现现代化.其实我们建筑产业现代化也是要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道路,实现我们的建筑产业现代化.道路都是相通的.

还有一个概念很重要,传统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区别,这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很重要的一个内涵.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传统生产方式,什么叫工业化生产方式,必

须要建立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从设计的阶段来说,设计跟施工、生产的脱节就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发达国家整个的设计和施工、生产是一体化的,我们国家是设计关起门来搞,施工是照图施工,基本上是分开的.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本不考虑施工的效率,不考虑施工的因素,我认为这就是设计阶段的传统生产方式.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一定是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协同设计,和部品建造、装饰装修一定是紧密结合的.施工阶段还是以现场湿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工人流动性非常大.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一定是设计和施工是一体化的,构件

生产是工厂化的,现场施工是装配化的,施工队伍是专业化的.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就是毛坯房,二次装修,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这种装修一定是和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验收阶段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一定是一体化的管理,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从对比来看,我们不难理解什么

是传统的,什么是工业化的.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很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新型主要还是区别于以前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工业化,再就是新时期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比如我们城市化现在也是新型城镇化,有时代的概念,有

时代的内涵.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建筑工业化也应该是新型建筑工业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征主要是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二是部品生产工厂化.三是现场施工装配化.四是结构装修一体化.五是过程管理信息化.这五化到现在为止还是站得住脚的,有些专家和学者也对这五化增加了内涵,比如精细化、集约化,这五化是核心.我们在表述什么是建筑工业化的时候,不要用最初的提法,用像造汽车那样去造房子,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突出以定型设计的基础,一个是标准户型的设计,就住宅而言,要注重标准户型,其实万科就那么几个户型,恒大的项目也就那么几个户型,像这些成熟的开发商已经逐步走向了一些定型的户型,包括我们到香港、新加坡看,就那么几个户型在组合、在变化.构件、部品、厨卫设施也是定型的,我想这个定型是我们整个建筑标准化最重要的基础,其实它是走到了内涵式发展当中最重要的前提.

叶明认为装配化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一个表征,新型建筑工业化不等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装配化,新型建筑工业化不等同于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化,也造成了成本偏高等一系列的问题,目前还是存在的.

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于什么呢?等于现代科学技术+企业现代化管理.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最大的诠释就是:没有技术就没有产品,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

这部分的结论是:建筑业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以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现在不是想不想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而是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业化的浪潮已经把我们推到必须要面对和改变的前沿.尤其是人力成本提高的现实,信息化发展的现实,使得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建筑产业现代化也不是在传统生产方式上的修修补补,应该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它的发展涵盖着全系统、全产业链的全过程,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是系统性、根本性、革命性的,是治本的,不是治标的.

生产方式变革也必然带来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工程监理、管理验收都将发生变化.其次,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带来管理体制、实施机制、责任主体等等都将发生变化.

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

设过程中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维护管理之间的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与技术

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管理创新.

我重点说一下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有四项支撑条件.第一是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建筑设计方法.第二是与主体结构相适应的预制构件生产工艺.第三是一整套成熟适用的建筑施工工法.第四是切实可行的检验、验收的质量保障措施.

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我是主编,正在编制.这本标准的评价体系还是基于

一条主线就是生产方式,什么是工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用什么来评价?核心就是你是不是

采用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如何体现呢?我们是从这么一个构架来的,一个是设计阶段的评价,一个是建造过程的评价,一个是管理与效益的评价.设计阶段的评价占权

重是50%,经过我们认真的比较,这个权重应该加大.而建造过程的权重占30%.管理与效益评

价占20%.我们编制了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争取明年上半年要出台.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模式与途径

模式就是管理创新的问题.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优化整个产业链上的

资源,解决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使其发挥最大化的效率和效益.在我们发展初期是多种模式并行,一个是以房地产发展为龙头的资源整合模式,像以万科为代表的,万科就是技术

研发、应用平台、资源整合,万科这些年来高举住宅产业化的大旗,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功不可没,也确实是有它的代表性和商业模式.另外一种是设计、开发、制造、施工、装修一体化建造模式,远大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的施工代建模式.还有一种是以工

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重点要发展EPC模式.为什么要发展EPC模式呢?是通过工程总承包的模式打通设计跟施工,打通设计跟制造、跟构件生产和施工全产业链,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才能成功.

目前还存在很多的瓶颈,瓶颈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要突破先期成本提高的瓶颈.突破

管理体制上的瓶颈,突破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上的瓶颈.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针对目前建筑产业化的问题,叶明指出:首先要建立推进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是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盲目地用行政化手段推进.三是要研究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可持续

发展的保障.四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五是要激励技术创新.六

是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与实践综述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与实践综述 建筑业发展现状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建筑业目前仍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在建造的全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式的管理仍然是困扰建筑业发展的一个矛盾,与当前所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差;(2)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建筑技术的集成化低;(3)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4)工程以包代管,管施分离,工程组织管理水平低;(5)工人以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为主,操作工人技能水平低。这些都造成建筑质量低,产值利润低,劳动生产率低,整体综合效率低。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最近几年,国家对建筑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住建部和地方政府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制订了相关的实施性条例,如即将出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50%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效果明显,自2006年开始设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来,目前,全国先后批准了8个产业化试点城市,2个产业化基地园区和46个产业化基地企业,基地的建设和实施引领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生

产工艺、施工技术等日趋成熟。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GJ32/TJ125-2011于201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其它地方标准(上海、北京、辽宁、重庆、湖北、河北、湖南、陕西、福建、四川、山东等)陆续发布实施。预制构件厂建设,2013年底建成31家,2014年新建20多家,目前全国总计新建预制构件厂近60家。装配式建筑规模明显,2012、2013年全国的建设量约为1300万m2,2014年全国建设量为3000万m2。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解决建设过程中设计、生产、建造、维护之间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含义,它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广泛运用先进适用的建造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建筑现代化的特征(1)标准化设计(2)工厂化生产(3)装配化施工(4)成品化装修(5)信息化管理。

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促进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和施工效率,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统筹规划,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配套,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要结合地质结构、自然条件、区域经济水平、技术状况、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路径,有计划、分阶段推进预制混凝土(PC)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龙骨结构、木结构等的应用。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形成科学合理布局。 (三)完善体系,整体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快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评价认定体系。遵循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规律,在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装配式建筑与成品住房、绿色节能建筑联动发展。 (四)示范引领,推动发展。以培育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示范项目为引领,促进重点领域和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6—2017年,成都、乐山、广安、西昌四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基地。同时,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立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成都、乐山、广安三市的产业化基地要形成15万立方米部品构件的年生产能力,可提供项目装配率30%、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并在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住房中采用装配式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装配率30%以上。西昌市建立钢结构产业化生产基地,到2020年,扶持2家钢结构建筑龙头企业。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在房屋、桥梁、水利、铁路等建设中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率达到3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新建住宅全装修达到50%。 到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2 三、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状况3 四、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情况3 五、中国国内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企业5 六、日本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5 七、美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情况6 八、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6 九、法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7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

浅谈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

浅谈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 [摘要]建筑产业化作为我国建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近期保障性住房和标准化部分商品房建设中,众多龙头企业都纷纷以此为切入点,来推动我国产业化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显露了多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产业化的管理模式的建造经营与项目目标效益仍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阐述建筑产业化在环保节能、资源整合、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意义。引荐国外建筑产业化模式发展与我国现状建筑产业化管理模式的对比,来推动适合我国的建筑产业化进程。同时寄往整合建筑产业化资源整合、统一标准、产业革新,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建筑产业化管理模式节能环保人力成本 第一章绪论 近年来,建筑产业随着资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升高,消费群体对建筑品质等实际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才能在维持建造利润的前提下满足业主的需求等问题已成了建筑经济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很好的工程质量与利润最大化的这一矛盾,只有从整个建筑业的的产业化和建筑产业化的优秀工程管理入手,从而找到有效之方案。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工业制造也已进入4.0时代,粗犷传统的建筑业必须跟随现代化脚步,通过产业化、建筑2.0,把建筑建造的大部分流程和部件利用工业4.0的新技术、新模式工业标准化生产,形成建筑部件流水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施工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来说又是非常重要,施工的好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在这一阶段中,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对施工现场和施工对象进行生产任务的管理。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合理的运用人力和物力,协调空间和时间,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条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管理,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施工阶段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问题的多发期,对工程的影响极为重大,因此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也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筑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已高达15.9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近7%。可以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但是我们要看到,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对新的形势,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转型,也有专家提出了新型产业化等。2013年底,全国政协组织专家座谈时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一时间人们对此热议较多,即使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向也语焉不详。2013年,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郑一军会长的指示,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就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2013年末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深化建筑业改革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应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命题的定位较为科学,既符合党和政府早

就提出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有利于建筑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发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综合“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做如下探讨。 一、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一)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并没有建筑的概念,出于生存的本能需要,只能在自然环境中寻求遮风避雨的场所。原始建筑是在原始社会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叶明在2013-2014年度“广厦奖”获奖项目企业经验交流会上叶明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同与会者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交流:一个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第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域特征.第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核心与技术.第四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模式与途径.第五是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从我们国家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说起.当前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仍然具有普遍性,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叶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施工建造工艺、工法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二是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业化程度低.三是项目以包代管、层层转包,工程管理水平低.四是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工人技能素质低.五是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整体综合效益低.尤其是设计、生产、施工的脱节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有的普遍性问题,由此造成房屋建造的整体质量不高,整体效益偏低.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核心还是生产方式问题,这四个方面造成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一个是技术集成,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偏低的.从单一的技术来讲,我们的单一技术水平还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当中,一直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进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但是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技术的集成问题. 从管理的方法来说,叶明认为是粗放的.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方法很粗放.从劳动力的素质来看,综合素质是偏低的.从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来看,也是落后的.从生产要素的这四个要素来说,大体上归纳起来在这四个方面,由此造成我们的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是低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益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其实根源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质量、决定了效益、决定了资源环境的消耗程度.所以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还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关键问题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和大的背景. 当前国家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从国家政策发展要求来看,我们归纳起来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的文件,一系列的信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来国家的重视程度.比如去年年初的1号文件,绿色行动方案,其中第八项工作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筑工业化.去年年底的部里边的建设工作会议,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七项就明确提出要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去年10月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多次批示要加 强以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些要求. 今年4月在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当中,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

浅谈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发表时间:2019-04-29T15:58:23.1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万冬君孙锋[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如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住宅建筑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住宅建筑产业化的突出环节就是装配式建筑。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如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住宅建筑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住宅建筑产业化的突出环节就是装配式建筑。如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完整性,减少构件加工程序,降低安装难度,提高构件安装质量,缩短安装时间,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实现装配式建筑产业化, 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著作《走向新建筑》是奠定工业化住宅的基础。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发展预制住宅技术,在1973年,日本此时采用装配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5%-20%。 法国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实施装配式建筑构造,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施工企业和设计公司联合提出了“结构——施工”一体化体系。到了80年代,法国住房部推行“居住88”计划,这个计划总体要求建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造价降低,进一步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瑞典在1960年左右就将建筑产品的规格化逐渐纳入瑞典相关的标准中,瑞典后来在法国的影响下,推行建筑工业化。 美国由于其社会崇尚自由,主张个性,美国的住宅的混凝土构件种类封堵,住房者可以购买到他所需产品,美国的装配式正走上独立制造行业。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建国初期,当时处在社会主义阵营,向苏联学习相关的经验,在全国大力推行预制构件和装配式构件建筑。 在1995年,建设部及其他部门开设“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与日本企业进行了相关的合作,一部分与装配式建筑有着很多关系。在1996年建设部发布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通过一系列通过推进住宅产业化,来处理相关的质量问题,提高综合效益。 进入2012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开始发展,但是,我国还处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初期,其比例不足5%,和美国(50%)及日本(70%)的比例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还是相当低,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行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形成了一批有颜值、有内涵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如中国建筑在2016年完成的敦煌文博会主场馆,敦煌大剧院为代表的场馆建设工厂化装配制造部件占到整个建筑的81.2%,施工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2装配式建筑物的特点及优越性装配式建筑是指预制的构件在工地上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迅速,节约劳动力,工程质量好。装配式建筑是由工厂生产标准化的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施工的方式,建筑房屋也可以像工厂机器制造,迅速完成它的大量的建筑构配件都是在车间加工完成。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相当于我们日常所说的产品,装配式产品可以运送到现场可以组装,可以说是既方便,又快捷,在争分多秒抢工期的建筑领域,其优越性无与伦比。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构件都是在工厂中进行相应的组装,质量可靠。装配式建筑构建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小,符合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的环保绿色建筑要求。 3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3.1技术要求比较高 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包括结构设计标准化和房型标准化的缺失,我国实行的现行规范都是按照传统施工现浇施工的思想构建的,无论设计、施工还是构件加工企业仍存在技术盲点,企业在执行相关标准时候就无规可依,有可能会导致一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3.2经济成本较高 装配式建筑前期的设部、机器、厂房投入巨大,施工安装过程中不仅缺少相应的工种,而且相关的技术标准也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比传统造价通常要高出10%至15%,挤压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这也就造就了装配式有些产能不足,无法通过规模化大量生产来降低成本。 3.3进入行业门槛比较高 牵扯到一系列诸如行业管理理念、生产标准、管理等变革,必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方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出路,因此,实现“设计-制造-采购-建造”的发展模式,才是装配式企业的出来。 4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战略十三五之后,北京住总将集团将聚焦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公司战略级目标概括为:以立足京津冀,布局全中国,拓展丝路经济带为市场布局方向,深化巩固国内市场。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房屋建造的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管理全过程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具体实施措施: (1)北京住总集团业务的“加法”与 “减法”。一个企业的发展,仅靠单一的业务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北京住总集团之前的业务方向还是传统的建筑企业。近几年,传统建筑企业污染高、浪费大以及 “招工难”等问题掣肘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具有“五节一环保”核心优势的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国家的新宠儿,成为了建筑行业从传统粗放走向智慧和现代的重要途径。 北京住总集团业务的加法其内涵为: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行逐步的深化,对装配式产业进行垂直布局,改变生产方式,依托北京住总集团一体化经营,布局全产业链优势,完善属于住总的EMPC总承包模式:E是指的是设计环节,继续保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主导地位。M是制造环节,北京住总要继续强化与北京万科的合作关系,学习北京万科先进的装配式的管理经验。P是指采购的环节,加强与各大厂商的合作,并基于住总集团一体化经营的优势,提供全流程建筑设部材料采购。C是指建造环节,充分发挥老牌国有企业丰富的施工管理组织经验和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以科技研发和生产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住总工业化建筑集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实现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 建筑产业现代化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筑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已高达15.9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近7%。可以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但是我们要看到,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对新的形势,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从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转型,也有专家提出了新型产业化等。去年底,全国政协组织专家座谈会时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一时间人们对此热议较多,即使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向也语焉不详。2013年,根据郑一军会长指示,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就建筑业这个

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前不久,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深化建筑业改革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应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命题的定位较为科学,既符合党和政府早就提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有利于建筑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综合“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做如下探讨。 一、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规律。

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规划现状及趋势

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规划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业在国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中承担了重要任务,是振兴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现状,分析我国建筑产业存在的问题,寻求现代化建筑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实践方法,为装配式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规划设计 背景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并不乐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建筑使用周期短,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隐患,这都与我国建筑业一直以来的行业形式有关。因此,建筑行业迫切需要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应对上述问题。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对建筑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建筑成本,使得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装配式建筑以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建设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建筑综合质量和性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定的推动作用。以建筑产业化为核心,在产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建筑产业园会成为推进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动力[1]。 1 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速率都先于中国。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的过程中,出现过住房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象。这些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要解决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因此各国都在建筑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做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装配式建筑模式广泛被很多国家运用,也在各方面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其中,德国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最高,超过百分之九十,日本、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预制构件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众所周知,德国的工业技术世界领先,其建筑行业也亦是如此。包括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等都相当发达。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表现出对于住房和建筑的不同需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建筑的预制生产模式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大时代背景。目前德国建筑的建设均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方式,并且正在研究資源循环型的建筑,使得房屋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降低能耗。 日本在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上运用了不同的方式。日本建筑的装配式不仅仅体现在它对建筑主体的使用上,同时在建筑内部结构也是有一套成熟的产品体系。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政策上起到了对建筑业的主导作用,建立专门的机构

关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的研究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研究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改革和开放,建筑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在深化建筑业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规律。 一、建筑业的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建筑业在向现代化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规律性:在施工生产方面,从手工劳动走向机械化操作,从简单工艺走向复杂工艺,从个人的直接经验走向依靠科学技术,从低产出走向高效率,从粗放型管理走向集约化管理;在企业经营方面,从小规模走向大规模,从单一生产走向多元化经营,从封闭走向全球化开放。总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是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这就说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及今后的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的任务,建筑业使命光荣。为了把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对国民经济较高贡献率的产业、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低碳绿色产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民生产业、具有较高产业素质的诚信产业,就必须全面促进和加快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产业特征 现代建筑业与传统建筑业的区别在于:现代建筑业更加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入元素,即应用现代建造技术、现代生产组织系统和现代管理理念所进行的以现代集成建造为特征、知识密集为特色、高效施工为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的产业组织体系。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先进建造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和全球供应链系统而产生的,主要有以下特征:(1)充分应用和吸收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施工工艺、装备、材料高技术化,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贡献率较高,并呈现出建筑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特点;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建筑产品全寿命期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模式; (3)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利于保护环境的低碳绿色特色;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 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全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范和加强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3 号)、《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59 号)、《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 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苏政发〔2014〕111 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我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项目建设,以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遵循“科学规划、政府引导、规范运作”的原则,按照自主申报、逐级审核、省级择

优的程序,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实施。 第二章职责划分 第四条专项资金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原则,划分省级和市县、财政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监管职责,在申报、评审、执行、监督、评价等各环节做到职责分明、责任清晰。对省属单位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承担本办法规定的行政监管职责。 第五条省财政厅主要负责: (一)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研究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二)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编制和省级预算执行; (三)参与制定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四)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申报项目是否合规进行形式审查; (五)审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拟定的项目评审方案; (六)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确定专项资金支持额度; (七)负责公开专项资金目录,参与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八)组织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九)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 (一)制定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建筑工程产业化

小议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 (169810009 方奎广) 摘要: 对比分析国内外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发展状况,提出新常态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分析建筑工程产业化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实现建筑业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按发展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条件,结合国内国际经济技术条件对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思考与分析,重点对建筑工程产业化目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关建议: 要全面推进建筑工程产业化工作; 要加强研发与工程示范应用; 要立足于政策支持,也应注重市场化引导; 要积极推进建筑工程产业化全产业链建设,并应积极推进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各时期的发展情况,对当前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我国新时期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建筑工程产业化; 市场化引导; 全产业链;建筑工程产业化问题 一、建筑工程产业化概念 建筑工程产业化,是指用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生产为一体,用产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方式生产建筑工程部件,充分发挥工程装备和工程建筑建模能力,将建筑工程由现场施工变为,工厂生产现场总成,将工程建筑由“建造”转变为“制造”,对建筑这将在提高工程建筑质量的同时又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量。然而建筑工程产业化并不是简单地搭积木,而是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制造、施工等融为一体的运行,每个部分相互依托,相互关联,促进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建筑工程产业化以集成型规模化的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以产业化制品的现场装配取代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方式,以产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方式,实现建筑工程产业化以生产产业化,施工机械化,建筑工程信息化,促进建筑工程产业升级,化解当前钢铁产能过剩,加快我国建筑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工程装备机械的升级发展,最终促进我国工业4、0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1、建筑工程产业化国际情况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国家,它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代建筑工程产业化”范本,即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再建立许多专用体系后,发展通用构建制品和设备为特征的“第二代建筑工程产业化”过渡,法国的住宅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由专用体系向通用体系过渡,建筑体系捉奸向学校,办公楼,体育及公用建筑发展。瑞典是世界上推行建筑工程产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中

3、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地问题与对策

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 □其盛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大力向前推进,以此方式建造的住宅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但是,各地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滞后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本文将对当前阶段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装配式预制率BIM 成套技术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建设集成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建筑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本要求。它实现了图纸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饰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并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以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方式建造公租房为例,预制率在30%的情况下,实现节(木)材70%,节水36%,节能30%,节人工40%,节工期31%,减少建筑垃圾71%等优势。 2014年3月20日,建设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交流大会在成功召开,把我国的建筑产业化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全国各省市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都提上了日程,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如、、、等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住宅均达数百万平方,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先行城市,为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积

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有市场的问题,也有政府的问题。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标准化滞后、设计的软件缺乏、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结合不够紧密、产业链脱节等制约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曾讲,我国住宅产业化现阶段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和宏观指导,全国性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标准、规严重滞后于市场和试点项目的发展。 同时,在各地保障房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滞后于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就连住宅产业化的名称的提法也不断地更新,如“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还有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结构装配式住宅,认为装配式住宅为全预制误区等等。 2012年以来,宝业集团先后在、、等地承担了近100平方米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住宅,实现了结构体系研发创新、图纸设计深化、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饰的总承包模式,并已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在顺利推进并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我公司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后期的正常推进。本文将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最核心的结构产业化为主,结合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面临的问题 1.1标准体系问题 连接技术眼花缭乱,有些科学实验并不充分。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中国建筑产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中国建筑产业化发展——以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18年的探索发展为例Discussion on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文/何贵财 摘要:2013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加值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7%,已经发展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模式仍以传统的粗放型手工作业为主,科技含量、工业化程度低,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消耗大量资源能源,而且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工业化、自动化程度,推进产业化住宅,提高住宅品质,对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简称“远大住工”)18年的建筑产业化发展之路为例,对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探索如何有效推进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发展;建筑工业化;远大住工 Abstract:In 2013, the gross value of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output was CNY 15.9 trillion, with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6.1% which accounts for nearly 7% of national GDP.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national pillar industries in China. However, the current dominated conventional manual work with low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does great harm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sumes lots of resources and energies, which greatly hamp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it’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utomation, promote residence industrialization, and improve residence quality. By giving the example of 18 years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Broad Homes Industrial Co., Ltd. (Broad Homes for shor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search how to promote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efficiently. Keywords:China;Development;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Broad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人民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能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建筑行业竞争加剧。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维护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推动建筑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意义重大,更迫在眉睫。 与传统粗放建造相比,建筑工业化具有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综合性能好等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确保了构件质量和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由于实现了构件生产工厂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处于可控状态;建造阶段消耗建筑材料和电力较少,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大减少。 三是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构件生产和现场建造在两地同步进行,建造、装修和设备安装一次完成,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大大缩短了工期,适应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四是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代建筑产业减少了施工现场临时工的用工数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变为产业工人,减少了临时工人的用量和流动,从而可有效减少因劳动报酬、夫妻两地分居等因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现象。 五是减少施工事故。与传统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建造周期短、工序少、现场工人需求量小,可进一步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 六是施工受气象因素影响小。产业化建造方式大部分构配件在工厂生产,现场基本为装配作业,且施工工期短,受降雨、大风、冰雪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