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人民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能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建筑行业竞争加剧。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维护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推动建筑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意义重大,更迫在眉睫。

与传统粗放建造相比,建筑工业化具有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综合性能好等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确保了构件质量和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由于实现了构件生产工厂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处于可控状态;建造阶段消耗建筑材料和电力较少,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大减少。

三是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构件生产和现场建造在两地同步进行,建造、装修和设备安装一次完成,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大大缩短了工期,适应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四是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代建筑产业减少了施工现场临时工的用工数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变为产业工人,减少了临时工人的用量和流动,从而可有效减少因劳动报酬、夫妻两地分居等因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现象。

五是减少施工事故。与传统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建造周期短、工序少、现场工人需求量小,可进一步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

六是施工受气象因素影响小。产业化建造方式大部分构配件在工厂生产,现场基本为装配作业,且施工工期短,受降雨、大风、冰雪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相关行政单位: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 (一)推动全产业链协同。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筑师负责制,鼓励设计单位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优化项目前期技术策划方案,统筹规划设计、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管理。引导建设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单位以建筑最终产品和综合效益为目标,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和联动发展。 (二)促进多专业协同。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提高建筑整体性,避免二次拆分设计,确保设计深度符合生产和施工要求,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系统集成综合优势。 (三)推进标准化设计。完善设计选型标准,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以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住宅等为重点,强化设计引领,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 (四)强化设计方案技术论证。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与建筑风貌有机统一的建筑设计要求,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在建筑设计方案审查阶段,加强对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设计要求落实情况的论证,避免建筑风貌千篇一律。 二、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与实践综述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与实践综述 建筑业发展现状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建筑业目前仍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在建造的全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式的管理仍然是困扰建筑业发展的一个矛盾,与当前所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差;(2)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建筑技术的集成化低;(3)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4)工程以包代管,管施分离,工程组织管理水平低;(5)工人以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为主,操作工人技能水平低。这些都造成建筑质量低,产值利润低,劳动生产率低,整体综合效率低。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最近几年,国家对建筑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住建部和地方政府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制订了相关的实施性条例,如即将出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50%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效果明显,自2006年开始设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来,目前,全国先后批准了8个产业化试点城市,2个产业化基地园区和46个产业化基地企业,基地的建设和实施引领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生

产工艺、施工技术等日趋成熟。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GJ32/TJ125-2011于201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其它地方标准(上海、北京、辽宁、重庆、湖北、河北、湖南、陕西、福建、四川、山东等)陆续发布实施。预制构件厂建设,2013年底建成31家,2014年新建20多家,目前全国总计新建预制构件厂近60家。装配式建筑规模明显,2012、2013年全国的建设量约为1300万m2,2014年全国建设量为3000万m2。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解决建设过程中设计、生产、建造、维护之间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含义,它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广泛运用先进适用的建造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建筑现代化的特征(1)标准化设计(2)工厂化生产(3)装配化施工(4)成品化装修(5)信息化管理。

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促进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和施工效率,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统筹规划,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配套,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要结合地质结构、自然条件、区域经济水平、技术状况、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路径,有计划、分阶段推进预制混凝土(PC)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龙骨结构、木结构等的应用。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形成科学合理布局。 (三)完善体系,整体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快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评价认定体系。遵循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规律,在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装配式建筑与成品住房、绿色节能建筑联动发展。 (四)示范引领,推动发展。以培育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示范项目为引领,促进重点领域和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6—2017年,成都、乐山、广安、西昌四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基地。同时,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立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成都、乐山、广安三市的产业化基地要形成15万立方米部品构件的年生产能力,可提供项目装配率30%、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并在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住房中采用装配式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装配率30%以上。西昌市建立钢结构产业化生产基地,到2020年,扶持2家钢结构建筑龙头企业。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在房屋、桥梁、水利、铁路等建设中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率达到3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新建住宅全装修达到50%。 到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筑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已高达15.9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近7%。可以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但是我们要看到,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对新的形势,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转型,也有专家提出了新型产业化等。2013年底,全国政协组织专家座谈时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一时间人们对此热议较多,即使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向也语焉不详。2013年,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郑一军会长的指示,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就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2013年末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深化建筑业改革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应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命题的定位较为科学,既符合党和政府早

就提出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有利于建筑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发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综合“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做如下探讨。 一、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一)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并没有建筑的概念,出于生存的本能需要,只能在自然环境中寻求遮风避雨的场所。原始建筑是在原始社会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叶明在2013-2014年度“广厦奖”获奖项目企业经验交流会上叶明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同与会者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交流:一个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第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域特征.第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核心与技术.第四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模式与途径.第五是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从我们国家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说起.当前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仍然具有普遍性,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叶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施工建造工艺、工法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二是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业化程度低.三是项目以包代管、层层转包,工程管理水平低.四是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工人技能素质低.五是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整体综合效益低.尤其是设计、生产、施工的脱节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有的普遍性问题,由此造成房屋建造的整体质量不高,整体效益偏低.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核心还是生产方式问题,这四个方面造成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一个是技术集成,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偏低的.从单一的技术来讲,我们的单一技术水平还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当中,一直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进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但是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技术的集成问题. 从管理的方法来说,叶明认为是粗放的.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方法很粗放.从劳动力的素质来看,综合素质是偏低的.从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来看,也是落后的.从生产要素的这四个要素来说,大体上归纳起来在这四个方面,由此造成我们的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是低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益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其实根源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质量、决定了效益、决定了资源环境的消耗程度.所以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还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关键问题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和大的背景. 当前国家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从国家政策发展要求来看,我们归纳起来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的文件,一系列的信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来国家的重视程度.比如去年年初的1号文件,绿色行动方案,其中第八项工作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筑工业化.去年年底的部里边的建设工作会议,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七项就明确提出要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去年10月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多次批示要加 强以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些要求. 今年4月在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当中,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 建筑产业现代化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筑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已高达15.9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近7%。可以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但是我们要看到,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对新的形势,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从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转型,也有专家提出了新型产业化等。去年底,全国政协组织专家座谈会时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一时间人们对此热议较多,即使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向也语焉不详。2013年,根据郑一军会长指示,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就建筑业这个

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前不久,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深化建筑业改革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应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命题的定位较为科学,既符合党和政府早就提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有利于建筑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综合“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做如下探讨。 一、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规律。

关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的研究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研究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改革和开放,建筑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在深化建筑业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规律。 一、建筑业的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建筑业在向现代化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规律性:在施工生产方面,从手工劳动走向机械化操作,从简单工艺走向复杂工艺,从个人的直接经验走向依靠科学技术,从低产出走向高效率,从粗放型管理走向集约化管理;在企业经营方面,从小规模走向大规模,从单一生产走向多元化经营,从封闭走向全球化开放。总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是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这就说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及今后的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的任务,建筑业使命光荣。为了把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对国民经济较高贡献率的产业、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低碳绿色产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民生产业、具有较高产业素质的诚信产业,就必须全面促进和加快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产业特征 现代建筑业与传统建筑业的区别在于:现代建筑业更加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入元素,即应用现代建造技术、现代生产组织系统和现代管理理念所进行的以现代集成建造为特征、知识密集为特色、高效施工为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的产业组织体系。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先进建造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和全球供应链系统而产生的,主要有以下特征:(1)充分应用和吸收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施工工艺、装备、材料高技术化,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贡献率较高,并呈现出建筑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特点;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建筑产品全寿命期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模式; (3)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利于保护环境的低碳绿色特色;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与展望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与展望 引言 2015年是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年,行业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的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15年正式成立并全面开展工作。本文结合行业发展与联盟工作,介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并对十三五及今后建筑工业化有关工作进行展望。 本文收录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2016》。 1 建筑工业化解析 1.1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减少人工作业的高效建造方式,并以“四节一环保”及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的建筑业发展途径。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手段主要有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等。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主要包括:传统作业方式的工业化改进,如泵送混凝土、新型模板与模架、钢筋集中加工配送、各类新型机械设备等;装配式建筑,如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体系与工业化的外墙及内墙墙板结合、新型木结构等;建筑、精装、厨卫等非结构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家与建筑业的新形势,继续推广优势技术、产品与作业方式,开发新领域、满足新需求。 1.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同时,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将维持大量的建设需求。建筑业的劳动力问题不仅是劳动力价格提高,还包括与其他行业竞争劳动力而促进改善作业环境、劳动强度带来的成本提升,甚至要考虑机械化代替劳动力所增加的投入,这些都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家大力推广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的绿色建筑,建筑业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承担重要任务,社会对空气、噪音等环保问题日益重视,房屋建造质量从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出发均应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建筑工业化来实现。 1.3 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也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重点任务;《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出台多项鼓励发展政策。 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 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全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范和加强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3 号)、《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59 号)、《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 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苏政发〔2014〕111 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我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项目建设,以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遵循“科学规划、政府引导、规范运作”的原则,按照自主申报、逐级审核、省级择

优的程序,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实施。 第二章职责划分 第四条专项资金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原则,划分省级和市县、财政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监管职责,在申报、评审、执行、监督、评价等各环节做到职责分明、责任清晰。对省属单位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承担本办法规定的行政监管职责。 第五条省财政厅主要负责: (一)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研究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二)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编制和省级预算执行; (三)参与制定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四)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申报项目是否合规进行形式审查; (五)审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拟定的项目评审方案; (六)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确定专项资金支持额度; (七)负责公开专项资金目录,参与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八)组织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九)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 (一)制定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3、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地问题与对策

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 □其盛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大力向前推进,以此方式建造的住宅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但是,各地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滞后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本文将对当前阶段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装配式预制率BIM 成套技术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建设集成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建筑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本要求。它实现了图纸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饰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并具有质量优势明显、施工周期缩短、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过程安全、实现环保低碳等优势。以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方式建造公租房为例,预制率在30%的情况下,实现节(木)材70%,节水36%,节能30%,节人工40%,节工期31%,减少建筑垃圾71%等优势。 2014年3月20日,建设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交流大会在成功召开,把我国的建筑产业化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全国各省市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都提上了日程,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如、、、等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住宅均达数百万平方,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先行城市,为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积

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有市场的问题,也有政府的问题。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标准化滞后、设计的软件缺乏、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结合不够紧密、产业链脱节等制约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曾讲,我国住宅产业化现阶段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和宏观指导,全国性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标准、规严重滞后于市场和试点项目的发展。 同时,在各地保障房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对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全面推动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缺位;相关标准规滞后于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的责任追踪机制不完善;掌握产业化技术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等问题。就连住宅产业化的名称的提法也不断地更新,如“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还有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结构装配式住宅,认为装配式住宅为全预制误区等等。 2012年以来,宝业集团先后在、、等地承担了近100平方米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住宅,实现了结构体系研发创新、图纸设计深化、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饰的总承包模式,并已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在顺利推进并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我公司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后期的正常推进。本文将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最核心的结构产业化为主,结合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面临的问题 1.1标准体系问题 连接技术眼花缭乱,有些科学实验并不充分。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人民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能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建筑行业竞争加剧。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维护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推动建筑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意义重大,更迫在眉睫。 与传统粗放建造相比,建筑工业化具有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综合性能好等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确保了构件质量和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由于实现了构件生产工厂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处于可控状态;建造阶段消耗建筑材料和电力较少,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大减少。 三是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构件生产和现场建造在两地同步进行,建造、装修和设备安装一次完成,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大大缩短了工期,适应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四是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代建筑产业减少了施工现场临时工的用工数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变为产业工人,减少了临时工人的用量和流动,从而可有效减少因劳动报酬、夫妻两地分居等因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现象。 五是减少施工事故。与传统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建造周期短、工序少、现场工人需求量小,可进一步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 六是施工受气象因素影响小。产业化建造方式大部分构配件在工厂生产,现场基本为装配作业,且施工工期短,受降雨、大风、冰雪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引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推动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明确方向、只有理解了才能下定决心、只有理解了才能科学发展。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理解得深、认识得早、行动得快、落实得好,谁就会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未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 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件,将推 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 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一,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新型”主要是新在信息化,体现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在技术上是一种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从建设行业的未来发展看,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表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BIM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数字化建设和运维的基础性技术工具,其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任务能力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地避免各专业、各行业间不协调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

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

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建筑产业是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贡献度高的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安民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区建筑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但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存在建设周期较长、资源能源消耗较高及生产效率、科技含量、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现代化建筑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建筑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重大。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绿色建筑为方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

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为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消化社会过剩产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加快推动我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重视市场对建筑质量、性能、功能等的品质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科研等产业链各有关单位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市场机制下良性健康发展。 ⒉积极引进、创新实施。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和推广使用先进成熟的既有成果。同时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应用,提高建筑业管理水平和工程建设效率,推动建筑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⒊示范带动、有序推进。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中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基地和项目建设。重点选择政府主导投资项目作为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产业化成套部品部件及技术。根据不同地区建设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生产和施工水平,引导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序发展。

建筑工业化——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未来)20131028

建筑工业化——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摘要:建筑体系成套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预制构配件生产能力、建筑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生产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业……建筑业在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还是和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背离。大多数企业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笔者借鉴多方面的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形成自己对于建筑工业化的看法,希望在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工程建设高潮的今天,能对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重视其居住的环境,尤其是企业等对工作环境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由此可见,建筑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现代建筑需求,谈一下箭镞工业化的实现。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必要性 引言 建筑工业化,就是利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是建筑业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过程。要把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建筑工业化的基木内容,是建筑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建筑管理科学化。 1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国内基本上是在和国外同一时间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大力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己有数万家构件厂。工厂化的新发展使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大、中城市(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基本上都已拥有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我国的建筑机械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迅速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但是,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已经和当初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背离。当时,提出工业化的要求是希望我国的建筑业能够象制造业一样在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和部件的通用化,较少地受到外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然而,当前国内的建筑业基本上仍然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严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传统陈旧的技术还在大量使用,科技进步贡献率依然低下;建筑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施工机械化和合理化程度不高;节电、节能、节水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尚不能推广使用,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

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城乡建委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 现代化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市城乡建委《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2月30日 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意见 市城乡建委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指采用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替代现场现浇作业方式建造建筑产品,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推进绿色施工,实现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为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三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发展质

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制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建立标准体系、技术体系、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完善产业配套,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市场主导。整合市场资源,理顺产业关系,增大市场供应,激发市场需求,引导行业各方踊跃参与,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循序渐进。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难易程度、建筑类型、成本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逐步提高预制装配水平。 ――示范引领。在保障性住房、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城市道桥、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率先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推进商品建筑开展工程试点,逐步形成适应我市特点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建设监管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市新开工的保障性住房必须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15%以上;城市道桥、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优先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工程项目监管体系;建成4―5个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培育5―6家部品构件龙头骨干企业。到2020年,全市新开工建筑预制装配率达到20%以上;城市道桥、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广泛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发和建筑部品构件生产的产业集群。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编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和检查验收等系列地方标准,编

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也就是和其他工业那样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定型产品。建筑工业化的定型产品是指房屋、房屋的构配件和建筑制品等。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机械化的生产与施工是建筑工业化得核心。设计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手段。组织管理科学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保证。 1974年,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义了“建筑工业化”: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工业化的特点 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是将设计与建造环节分开,设计环节仅从目标建筑体及结构的设计角度出发,而后将所需建材运送至目的地,进行露天施工,完工交底验收的方式;而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标准化的设计,至构配件的工厂化生产,再进行现场装配的过程。建筑工业化颠覆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最大特点是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将设计施工环节一体化,设计环节成为关键,该环节不仅是设计蓝图至施工图的过程,而需要将构配件标准、建造阶段的配套技术、建造规范等都纳入设计方案中,从而设计方案作为构配件生产标准及施工装配的指导文件。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除以上所述外,建筑工业化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建筑工业化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生产方式,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开始,建筑物的设计就遵循一定的标准,为大规模重复制造与施工打下基础。遵循设计标准,构配件可以实现工厂化的批量生产,及后续短暂的现场装配过程,建造过程大部分时间是工厂,采用机械化手段、一定技术工人操作完成。与传统的现场混凝土浇筑、缺乏培训的低素质劳务工人手工作业对比,建筑工业化将极大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发达经济体预制装配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相比节约工期可达30%以上。 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工厂化预制生产的构配件,设备精良,工艺完善、

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

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年5月

前言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在提升建筑品质和建设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依据我国现有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各地发展现状,我们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本体系按照主体、内装、外装三部分进行构建,其中主体部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木结构竹结构等,内装部分包括内墙地面吊顶系统、管线集成、设备设施、整体部品等,外装部分包括轻型外挂式围护系统、轻型内嵌式围护系统、幕墙系统、屋面系统等内容。 本体系主要适用于民用建筑。全装配单层工业厂房现有五十余本相关图集,已使用多年,体系较为完整,故本体系未列入。其他工业建筑可参考本体系相关内容使用。 如对完善本体系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九号;邮政编码:100835)。

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总框架 内装内墙、地面、吊顶系统 管线集成 设备设施 整体部品 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民用 建 筑 ) 外围护轻型外挂式围护系统 轻型内嵌式围护系统 幕墙系统屋面系统 其他围护 系统 主体 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 结构 钢-混凝土 混合结构 木结构 竹结构 其他结构 框架结构 框架-支撑结构 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 空间结构 框架-内嵌混凝土墙板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轻型木结构 胶合木结构 原木、方木结构 组合木结构 竹结构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发展-叶明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叶 明 2015年6月 青岛

目 录 目 录 2 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与特征3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4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 5 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1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第一部分

1、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提出 ?2013年10月,俞正声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高丽总理 作出重要批示。 ?2013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住宅为重点, 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明 确提出了“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建筑产业 现代化“。 ?2014年12月,陈政高部长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 是建设部2015年6个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的工作任务之一。

2、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 其重要意义在于:对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和全局性。 ? 革命性: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变革,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 ? 根本性: 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 安全、效率、效益、节能、环保、 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 本途径;是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 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提高 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