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主呼吸试验指标

自主呼吸试验指标

自主呼吸试验指标

自主呼吸试验指标(月日)

实验七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浓硫酸溶液)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 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三、结果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资料】溴麝香草酚蓝:也叫溴百里酚蓝,英文名Bromothymol Blue,简称为BTB,酸碱指示剂;吸附指示剂。

分子式:C27H28Br2O5S,分子量:624.39,产品性状:浅玫瑰色结晶性粉末,熔点200~202℃,易溶于乙醇﹑醚﹑甲醇及稀氢氧化碱溶液。稍溶于苯﹑甲苯及二甲苯,微溶于水,几乎不溶于石油醚。溴麝香草酚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pH6.0(黄)~7.6(蓝)。普通水是中性,pH也就是7左右,差不多呈淡蓝,溶有CO2后,由于会形成碳酸,碳酸是弱酸,因此pH不会降太多,变黄。当中过渡颜色是绿色或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田秋红 一.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 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 , 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 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 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

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 》 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 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 通过评价面团实验,引入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 展示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 利用学生的结论进一步完善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尝试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进一步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 结束 &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六--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实验拓展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六)——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实验拓展 (国考5年未考)(地方卷:2018天津卷;2018浙江卷;2017海南卷;2015安徽卷;2013广东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的条件是有氧还是无氧?酵母菌在有氧和无 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 作出假设: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 科学思维 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 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 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 提示:10%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物的锥形瓶中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

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 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 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考问2 实验拓展 (1)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 ①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②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见下表): (2)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①实验装置 ②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 ③误差的校正 a.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b.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c.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题组跟进】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78748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 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 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 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 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 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 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

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展示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 利用学生的结论进一步完善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尝试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进一步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 结束

实验一:心肺复苏

第一部分急救护理实验 实验一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项目背景】 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也是急救人员必备的急救医疗措施之一,因此,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实验的重要部分。心肺复苏术是无数医学专家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而来,本节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本实验课围绕一位在医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岁男性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展开,进一步学习现场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理论知识简介】 心肺复苏 1.定义: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2.分期: (1)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basic life support 紧急供氧期主要是向全身重要器官提供氧气使机体耐受死亡的时间延长。首先应判断患者是否心搏骤停,根据《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非专业人士可不用扪及大动脉的搏动,一旦意识丧失即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以下4个步骤: A: Airway 开放气道患者一旦意识丧失,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极易使咽喉阻塞,造成舌后坠。通过仰头抬颏法或托下颌法可使气道开放,托下颌法由于较费力且有一定技术难度,所以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推荐采用仰头抬颏法,怀疑有颈部损伤或已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应采用托下颌法。气道开放是心肺复苏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在开放气道前应该注意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气道通畅。 B: Breathing 呼吸支持呼吸支持是通过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部,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在进行呼吸支持前先判断患者是否呼吸停止,常用的呼吸支持的

有创、无创、自主呼吸实验

有创机械通气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机械通气有3个环节,包括(),(),()。 2、吸气向呼气的转换,即切换,依据包括(),(),()及()。 3、吸气的开始,即触发包括(),(),()。 4、强制式通气模式包括(),()。 5、半强制式通气模式包括(),()。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有创机械通气的目的包括() A提高氧合作用B改善通气C减少呼吸作功D减少心肌做功E使通气方式正常化 2、有创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与患者经()相连,使其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一种技术。A口B鼻C面罩D口鼻罩E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3、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不包括() A呼吸衰竭一般治疗方法无效者B呼吸频率大于35~40次/分或小于6~8次/分 C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D1型呼衰E呼吸衰竭伴有严重意识障碍 4、有创机械通气的禁忌症不包括() A气胸BII型呼衰C肺大疱D严重肺出血E肋骨骨折出现矛盾呼吸 5、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范围不包括() A COPD有早期肺脑改变B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C充血性心衰D ARDS E心梗并呼衰 6、呼吸机的模式不包括() A MV B PSV C CPAP D AC E PCV 7、有创呼吸机潮气量为() A6-12ml/kg B8-12ml/kg C10-12ml/kg D10ml/kg E12ml/kg 8、呼吸机报警设置不正确的是() A设置分钟通气量的10%~15%B设置呼吸频率的10%~15%C设置潮气量的10%-15% D低PEEP/CPAP:较设置PEEP或CPAP低3~5cmH2O E FiO2:较设置士10% 9、呼吸机根据设置的呼吸频率强制启动通气,比如,如果呼吸频率设置为20次/分,那呼吸机每隔()秒钟就开放吸气阀,启动送气1次,即触发1次。 A1B2C3D4E5 10、SIMV模式控制呼吸的频率设为10次/分,心电监护监测f为20次/分,呼吸机实际工作频率为() A15B10C20D16E18 三、判断题(每题1分) 1、呼吸机送气目标用容量和压力来衡量。 2、呼吸机吸呼比为1:1.5~1:2. 3、SIMV模式呼吸频率应大于15次/分。 4、调节湿化器温度,预设气流温度在36~37°C。 5、呼吸末正压PEEP:3~5cmH2O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有创呼吸机使用注意事项? 2、有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监测? 五、案例分析题 一例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呼吸频率很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频繁报警,出现什么情况。请问如何做好通气效果的观察?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 教学设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田秋红 一.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 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 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 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 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 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 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 通过评价面团实验,引入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2小时自主呼吸试验(SBT)方案

2小时自主呼吸试验(SBT)方案 一、SBT的目的是测试气管插管/切开上机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若SBT成功, 可认为患者非常有可能成功地撤机-拔管。SBT的方法主要有T管试验、低支持水平PSV。 二、行SBT前患者需具备的条件 1、神志清楚,插管状态下GCS评分≥7+ETT(无语言反应评分) 2、T≤37.2 。C 3、血流动力学稳定 4、SpO2≥90%(FiO2≤40%) 三、SBT的判断标准 1、观察如下指标,若2小时内达到其中之一即停止试验,判断为SBT 失败。 反之,2小时内未达到其中任何一项指标即为SBT成功 a、呼吸频率≥35次/分或增加≥50% b、SpO2≤90%或PaO2<60mmHg(FiO2=40%) c、PH<7.35 d、心率≥145次/分或持续较脱机前增加≥20% e、严重心律失常 f、收缩压≥180mmHg或<90mmHg,或较脱机前升高≥20% g、焦虑、易激惹、大量出汗 2、停止SBT后,再接呼吸机行有创通气,使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 血气指标恢复试验前水平。序贯撤机组患者稳定4-12小时后拔管 四、T管试验方法 1、患者具备行SBT的条件 2、断开呼吸机管路与气管插管的连接,接T管2小时。调节氧流量,使SpO2 保持断开呼吸机前水平 3、根据SBT观察指标的变化,判断试验结果 五、低水平PSV试验 1、患者具备行SBT的条件 2、将PEEP减至2-3cmH2O,参照气管内导管的型号,将△PS减至 6-8cmH2O,观察2小时 3、根据SBT观察指标的变化,判断试验结果 GCS评分= ①+②+③气管插管/切开患者GCS评分=①+③+ETT

SBT评估标准

自主呼吸试验判断标准 1、试验前评估。满足下表各项条件的患者可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各项条件应 采取个体化原则评估。 1.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得到控制 2.氧合状况良好(参考指标:PaO2/FiO2≥150~200,PEEP≤5~8 cmH2O,FiO2≤0.4~0.5) 3.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参考指标:HR≤140次/min,动脉血压稳定,未用血管活性药 物或小剂量应用(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剂量<5ug/kg/min)) 4.较强的自主呼吸能力、咳嗽能力 5.无高热(参考指标:T<38℃) 6.无明显呼吸性酸中毒 7.血色素水平不低于7~9g/dl 8.精神状态良好(参考指标:觉醒,GCS≥13,无持续镇静药物输注) 9.代谢状态稳定 2、若通过试验前评估,可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试验时间为30~120min。若试 验过程中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判断试验失败并终止试验,反之判断试验成功。 各种情况应采取个体化原则综合判断。 1.肺泡气体交换功能恶化(参考指标:SpO2≤85%~90%;PaO2≤50~60mmHg;pH≤7.32;PaCO2增加≥10mmHg),持续时间长达5min 2.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参考指标:HR≥120~140次/min,或变化>20%;SB P<90mmHg 或>180~200mmHg,或变化>20%;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增加),持续时间长达5min 3.呼吸形式恶化(参考指标:RR≥30~35次/min,或变化>50%),持续时间长达5min 4.明显的精神状态恶化(参考症状:嗜睡,昏迷,躁动,焦虑等) 5.明显的主观感觉不适 6.明显发汗 7.明显的呼吸功增加(参考症状: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胸腹矛盾运动) 附表-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①+②+③) 积分 6 5 4 3 2 1 ①睁眼反应自动睁眼呼唤睁眼刺痛睁眼不能睁眼 ②语言反应回答切题回答不切题答非所问只能发音不能言语 ③运动反应按吩咐动作刺痛能定位刺痛能躲避刺痛躯体屈曲刺痛肢体伸展不能活动 附表-2:咳嗽能力评估 ++++ 咳嗽充分,能自主将痰液咳出 +++ 能自主咳嗽,能自主咳出痰液少许 ++ 能自主咳嗽,但不能将痰液咳出 + 无自主咳嗽能力

ICU呼吸治疗技术

第四章 常用治疗监测技术 第一节呼吸治疗技术 一、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1.患者准备 ⑴操作前30分钟停止鼻饲。 ⑵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⑶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口鼻分泌物。 (二)操作流程 1.两人配合,一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导管相连。 2.于第三次潮式呼吸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通气(以患者潮气量2-3倍的通气量送气)。 3.同时,另一人将气囊完全放气,在简易呼吸器送气末将气囊充气。 4.再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科可反复操作2-3次,直至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 5.将患者体位恢复至半卧位,测量并维持气囊压于25-30cmH20。 (三)操作要求 两人配合协调,能准确判断呼吸节律,简易呼吸器操作时无明显对抗。 二、 气囊漏气试验 (一)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简易呼吸器、10ml注射器、吸痰管、测压表。 2.患者准备 充分清除口鼻腔及气囊上滞留物。 (二)操作流程 1.将模式更换为VC模式,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合理参数,监测吸入和呼出潮气量,保证两者相差 小于20ml。 2.将监测波形更换为容量-时间曲线。 3.将气囊完全放气,待患者平稳后,连续记录5-6次呼出潮气量的大小,取其中最小3个数平均 值。 4.计算吸-呼潮气量的差值,判断气囊漏气试验是否阳性。 5.将气囊充气,测量并维持合适气囊压。 6.恢复原模式及参数。

(三)结果判断 气囊漏气试验阳性标准:吸-呼潮气量的差值<110ml。 (四)操作要求 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力学及主观感受,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三、 呼吸力学监测 1.充分镇静,必要时肌松 2.VC模式,方波流速 3.按住吸气末暂停至少3秒,记录PIP、Pplat。 4.按住呼气末暂停至少6秒,记录PEEPtot。 5.计算阻力、顺应性: C(顺应性)=Vt/(Pplat-PEEP) 正常值:50-70 R(阻力)=(PIP-Pplat)/Flow 正常值:个位数 7.顺应性下降:肺原因(水肿、纤维化、不张),胸廓原因(胸水,气胸),腹部原因。 8.阻力升高:气道狭窄(痉挛水肿异物肿瘤),分泌物多,管路问题。 四、 肺复张RM 适应症:顽固性低氧血症 相对禁忌症: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肺大疱、气胸或严重气压伤3.肺部严重局灶性损伤4.严重颅脑损伤 1.准备:充分镇静肌松,吸出气道及口鼻内分泌物,气囊压维持在40-45cmH2O,维持适当血管容量状态。 0(PC15+PEEP25)起,持续时间三屏(36秒)。 2.PC模式,频率10次/分,I:E=1:1,开放压40cmH 2 3. 如果氧合改善,PEEP调到20,以后每10-15min下调PEEP 2cmH2O,直到氧合再次下降后重复2的步骤。然后将PEEP直接下调到氧合下降之前的PEEP水平(即闭合压)。 4.如果氧合不改善,以5cmH2O为单位逐渐提高PEEP,即提高开放压,直到氧合改善。 5.RM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如果血压心率降低,立即停止。 五、 自主呼吸试验SBT 操作前评估 1.有创机械通气> 24小时

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学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思考题2.CO2可使变混浊,也可使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混浊程度或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思考题3.橙色的溶液,在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条件下,变成。 三.参考资料: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 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必修一P92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 思考题4.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是为什么? 3.检测洒精的产生 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四、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 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 →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例题、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 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原理:(略) 3、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100mL 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 溶液、清水、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培养液中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4、实验方法: (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右图(装置1)安装好。(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实验,请指出另一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计? 5、结果预测和结论: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在以下表格中填写: 五、课堂练习: 1、(多选)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 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光照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 B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 .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 .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2、(多选)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酵母—葡萄 糖溶液的温度随时间慢慢地升高,指示剂的颜色也开始改变(该指示剂遇酸变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现 象 结 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1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第33讲-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doc资料

第33讲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本讲考纲要求: 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写出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的反应式及发生条件 (2)理解实验的两种装置 (3)说明CO2和酒精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指标 (4)理解对比试验 一、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试剂检测法) 1.变量分析: 2.对照设置: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酵母菌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二、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气压检测法) 1.实验装置分析: 装置1中NaOH的作用: 吸收瓶内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2.实验结果分析: (1)只进行有氧呼吸→1左移,2不动→1左移距 离代表了O2的消耗量 (2)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1不动,2右移→2右移距离代表了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

(3)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同时进行→1左移,2右移→1左移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2右移距离代表了呼吸释放CO2的量与消耗O2量的差值。 (4)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1不动,2不动 (5)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同时进行→1左移,2不动→1左移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3.物理误差的校正: 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采用对实验装置进行灭菌、对种子进行消毒等措施,减少微生物及其他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是将装置2中“萌发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其余均相同。 三、探究绿色植物细胞呼吸的方式 为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遮光或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例1】某同学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①②③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碎屑,向③瓶充入N2,装置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实验锥形瓶①②中马铃薯块茎碎屑作用不同 B.乙实验目的是探究马铃薯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 C.甲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马铃薯细胞呼吸在逐渐增强 D.乙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不能说明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CO2 【例2】下图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呼吸机脱机撤机SBT自主呼吸实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MICU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标准 SBT: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 一、撤机前满足的一般条件(筛选试验): 1.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被祛除。 2.氧合指标:PaO2/FiO2≥150 mmHg;PEEP≤5 cmH2O; FiO2≤40%; pH≥7.25;对于COPD 患者:pH>7.30,FiO2<35%,PaO2>50 mm Hg。 3.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肌缺血动态变化,临床上无明显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或只需要小剂量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 4.有自主呼吸的能力。 二、SBT的通气策略选择采用低水平支持,CPAP(持续正压通气)≤5cmH2O或PSV≤7cmH2O 三、SBT耐受性的评价。 SBT成功的客观指标SBT成功的主观临床评估指标 1.血气指标: FiO2<40%,SpO2≥90%; PaO2≥60mmHg; pH≥7.32; PaCO2增加≤10 mmHg); 2.血流动力学稳定 HR<120次/分; HR改变<20%; 收缩压<180并>90mmHg; 血压改变<20%,不需要用血管活性升压药; 3.呼吸RR≤35次/分;RR改变不>50%。1.无精神状态的改变 例如:嗜睡、昏迷、兴奋、焦虑;出汗; 2.无呼吸做功增加的表现 如:使用辅助呼吸肌,胸腹矛盾呼吸 自主呼吸测试:30-120分钟,如患者能够耐受应考虑脱机。 四、失败的处理。 未没有通过SBT的患者,应采用不导致呼吸肌疲劳的机械通气方式,该并查找SBT失败的原因。导致失败的原因被纠正后,SBT可每24 小时进行一次。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2014---2015高三一轮复习课堂复习学案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学习目标】:掌握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自主复习指导一】:认真阅读教材第91-92页内容,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1.实验原理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生物。 (2)产物的检测 试剂现象(颜色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 CO2 酒精 【自主复习指导二】:认真思考植物组织呼吸方式的探究材料。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 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 无氧呼吸 【特别提醒】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 2 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 、培养液浓度等 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 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 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当a 和b 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 a 和v b ,则v a <v b B .如果b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 b 和T c ,则T c >T b C .如果b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 b 和L c ,则L b <L c D .如果a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 a 和T c ,则T a >T c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 mm 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 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图中X 为NaOH 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 B .在20~30 min 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 3/min C .如将X 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 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 .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 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4.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有关问题,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 中加入10 mL 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30 ℃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 ℃的恒温水浴锅中。试回答: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实验组一段时间内烧杯中液面没有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变化,则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min 液滴移动距离 /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第33讲 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本讲考纲要求: 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写出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的反应式及发生条件 (2)理解实验的两种装置 (3)说明CO2和酒精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指标 (4)理解对比试验 一、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试剂检测法) 1.变量分析: 2.对照设置: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酵母菌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二、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气压检测法) 1.实验装置分析: 装置1中NaOH的作用: 吸收瓶内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2.实验结果分析: (1)只进行有氧呼吸→1左移,2不动→1左移距 离代表了O2的消耗量

(2)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1不动,2右移→2右移距离代表了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 (3)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同时进行→1左移,2右移→1左移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2右移距离代表了呼吸释放CO2的量与消耗O2量的差值。 (4)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1不动,2不动 (5)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同时进行→1左移,2不动→1左移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3.物理误差的校正: 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采用对实验装置进行灭菌、对种子进行消毒等措施,减少微生物及其他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是将装置2中“萌发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其余均相同。 三、探究绿色植物细胞呼吸的方式 为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遮光或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例1】某同学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①②③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碎屑,向③瓶充入N2,装置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实验锥形瓶①②中马铃薯块茎碎屑作用不同 B.乙实验目的是探究马铃薯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 C.甲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马铃薯细胞呼吸在逐渐增强 D.乙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不能说明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CO2 【例2】下图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