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惊愕交响曲》赏析

《惊愕交响曲》赏析

《惊愕交响曲》赏析
《惊愕交响曲》赏析

《惊愕交响曲》

我对交响乐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只是偶尔看电视的时候有时会看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但是对于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我却印象颇深。曾经有一款非常喜欢的乐曲弹奏类游戏,其中的电音改编版的《惊愕交响曲》还有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是我的最爱。大二的下学期我选修了《中外交响乐赏析》这门选修课,让我不禁想把我了解的这首《惊愕交响曲》分析给大家。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我想就算再不了解交响乐的人也会有所耳闻。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他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他最大的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海顿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关于《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据说海顿本人曾说这样的话:“那会叫女士们受惊地跳起来。”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睡着的绅士贵妇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乐曲演奏完了,大家恍然大悟,海顿和观众们都开始哈哈大笑。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而其中第二乐章是整个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最受欢迎、最为流传的乐章,也是海顿交响曲中最为熟知的一首。其主题因为充满了一种内在美和魅力,也被用入到作者的著名清唱剧《四季》的一首咏叹调中。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简单而朴实,为后来的变化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初次出现由小提琴轻柔地演奏,第一变奏时声音更轻,然后导致全乐队爆发性的一击。第二变奏,在原有的基础上,木管在句尾的空拍出奏出短小旋律,与主题相呼应;第三变奏一开始,调性从大调转至小调,音色上,明显分出厚重与清淡来,形成对比;进入到第四变奏后,主要乐器移到木管声部,采用了加花变奏手法;第五变奏也是最后一个变奏,弦乐、管乐及鼓合奏,情绪已与第一次出现时差距较远,在同一个短小的同样是以主题动机作为发展素材的尾声中,轻盈地结束了这个乐章。交响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号召力。《惊愕交响曲》在众多交响乐中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音乐爱好者。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亲临音乐会现场,更深刻地体会交响乐的独到魅力和海顿《惊愕交响曲》的“惊愕”之处。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片段1)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一个乐队的强音(片段2),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片段3)。

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有感伤的情调(片段4)。

1791年,海顿离开故国到伦敦上演他的音乐作品。G大调第94号交响曲应该是第一套伦敦交响曲集中最负盛名的一部,甚至堪称海顿晚年作品中名声最大的交响曲之一,它具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惊愕》!这部作品在1792年音乐季的第六场音乐会上首演,获得极大的成功。它的得名源自于作曲家在第二乐章中,先以极弱的演奏陈述主题,随后立即迸发出一个和弦加定音鼓的全奏,由此营造出强劲而极富动态的力度对比,效果令听众惊叹,所以作品首演成功后不久,英国人便给这部作品加上了《惊愕》的标题。虽然这样的技巧在此后的交响曲创作中屡见不鲜,但海顿显然是最早的尝试者。有传闻说,海顿之所以在慢板乐章中加入这样一个小高潮,主要为了讽刺或者惊吓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以期用这样一个令人惊愕的片断让贵妇人们出丑。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实际上大多数听众非常喜欢海顿的这部《第94交响曲》,尤其对第二乐章情有独钟,当年音乐会演出这部作品时,这个乐章往往会被听众反复要求单独重新演奏,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此乐章在平凡中所透出的纯朴、宽广的气质,绝对是海顿创作才华的极高表现。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G大调,Hob.1.94,作于1791年。其曲名是因为第二乐章突然出现全合奏,加上定音鼓的强奏。英国用感情名词“惊愕”;德国则称为击鼓(Puaken schlag)。共4个乐章:

1.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由弦乐回答木管以三度平行的问句始,低音弦反复应答动机,小提琴则以上行半音阶增加紧张度。主部为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仅两个动机

构成的极单纯的乐句,而第二主题以只有4小节没有旋律的切分节奏音型始,再由这个节奏音型中除去切分因素,在其上方由第一小提琴及长笛表现音形化音型。发展部的发展以第一主题动机为重心,以D大调呈示主题旋律后,巧妙地完成转调,并有强烈的和声变化。再转入B小调,进入主题再现。终结部很庞大而充分显示出海顿的架构才能;

2.行板,C大调,单纯的C大调旋律,8小节各重复两次,第二次重复后,主和弦突然以主体管弦乐强奏出现。然后是它的4个变奏,最后再接12小节强奏的尾声。其第三变奏以16分音符的旋律开始,后半有长笛与双簧管隔六度的优美助奏。这个乐章的中间插入小调部分,使全乐章构成3段体;

3.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小步舞曲部分以二段体构成,后半部的技巧已非常出神入化。一面重复单纯的动机,一面呈现由属调开始而回到同调并经过巧妙对比的和声。中段由8小节与19小节二段体构成;

4.终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二段体构成,主题节奏轻快,同样由两部分构成。第二主题也是两部分,在轻快节奏下,12小节的旋律加13小节小结尾。发展部以C音齐奏回复为原调。第一主题发展后以B小调结束,又回复G大调、第一主题再现时变成G小调。

这部曲子在当时受到英国听众的热烈欢迎,其中的第二乐章往往被要求单独重奏一遍,因为它不但有着令人惊奇的设计,而且拥有一种内在的美和魅力、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乐曲概述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结构美的追求内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Papa 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欣赏提示:

这个乐章是整个交响曲四个乐章最受欢迎、最为流传的乐章,也是海顿交响曲慢板乐章中最

为熟知的一首。其主题因为充满了一种内在美和魅力,也被用入到作者的著名清唱剧《四季》的一首咏叹调中。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简单而朴实,为后来的变化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这正符合于变奏曲原则),初次出现由小提琴轻柔地演奏,第一变奏时声音更轻,然后导致全乐队爆发性的一击。第二变奏,在原有的基础上,木管在句尾的空拍出奏出短小旋律,与主题相呼应;第三变奏一开始,调性从大调转至小调,音色上,明显分出厚重与清淡来,形成对比;进入到第四变奏后,主要乐器移到木管声部,采用了加花变奏手法;第五变奏也是最后一个变奏,弦乐、管乐及鼓合奏,情绪已与第一次出现时差距较远,在同一个短小的同样是以主题动机作为发展素材的尾声中,轻盈地结束了这章。

人物

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还热心关怀青年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顿求教,并且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

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作品。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海顿晚年两次访问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伦敦交响曲》。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惊愕交响曲 赏析教程文件

惊愕交响曲赏析

精品资料 惊愕交响曲赏析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阿甘说的一句话:“生活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阿甘正传》)。阿甘活的简单、执着、纯洁、质朴,如果阿甘也会作曲,相信他的音乐也会充满善良、诚挚并且不乏幽默感。在西方作曲家中,海顿就是一位性格淳朴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师级人物,初听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肯定会被第二乐章中间突然奏出的有力和弦吓一跳。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前方或许是妙趣横生、或许是艰难险阻,生命旅程上会发生什么谁都难以预料。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就好像我们平静的生活,每天从早晨一起床就开始忙碌,上班、工作、下班、回家,平凡,简单,质朴。时间就在我们的单纯而忙碌中渐渐流失,悄无声息但在不断前进。 时光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平静的日子也终有结束的一天。就像第二乐章,曲速逐渐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就像生活中的突发变故,让人措手不及。这一部分也是整部交响乐最为精彩的部分,其中共有五次变奏,用小提琴和木管来体现。就像人们在面对重大变故时的心情,又惊喜、有痛苦、有无奈、有高兴,起起伏伏,变幻莫测。 这时,乐曲演奏到第三乐章。整个第三乐章采用的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因为不管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变故,开心的,痛苦的,最终都会过去。就像一颗投入湖水的石子,虽然会激起片片涟漪,涟漪有大有小,但不论如何,湖面最终都会恢复平静,一如最初。生活中会有各种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曹操《短歌行》赏析(林庚)

教育资料 《短歌行》 《短歌行》赏析(林庚) 曹操这一首《短歌行》是建安时代杰出的名作,它代表着人生的两面,一方面是人生的忧患,一方面是人生的欢乐。而所谓两面也就是人生的全面。整个的人生中自然含有一个生活的态度,这就具体地表现在成为《楚辞》与《诗经》传统的产儿。它一方面不失为《楚辞》中永恒的追求,一方面不失为一个平实的生活表现,因而也就为建安诗坛铺平了道路。 这首诗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充分表现着《楚辞》里的哀怨。一方面是人生的无常,一方面是永恒的渴望。而“呦呦鹿鸣”以下四句却是尽情的欢乐。你不晓得何以由哀怨这一端忽然会走到欢乐那一端去,转折得天衣无缝,仿佛本来就该是这么一回事似的。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的感受。这一段如是,下一段也如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缠绵的情调,把你又带回更深的哀怨中去。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终于走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结论。上下两段是一个章法,但是你并不觉得重复,你只觉得卷在悲哀与欢乐的旋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悲哀没有了,变成欢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欢乐没有了,又变成悲哀,这岂不是一个整个的人生吗?把整个的人生表现在一个刹那的感觉上,又都归于一个最实在的生活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不正是当时的情景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正是当时的信心吗? “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两段连贯之妙,古今无二。《诗经》中现成的句法一变而有了《楚辞》的精神,全在“沉吟至今”的点窜,那是“青青子衿”的更深的解释,《诗经》与《楚辞》因此才有了更深的默契,从《楚辞》又回到《诗经》,这样与《鹿鸣》之诗乃打成一片,这是一个完满的行程,也便是人生旅程的意义。“月明星稀”何以会变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几乎更不可解。莫非由于“明月出天山”,“海上生明月”吗?古辞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枯桑何以知天风,因为它高;海水何以知天寒,因为它深。唐人诗“一叶落知天下秋”,我们对于宇宙万有正应该有一个“知”字。然则既然是山,岂可不高?既然是海,岂可不深呢?“并刀如水,吴盐胜雪”,既是刀,就应该雪亮;既是盐,就应该雪白,那么就不必问山与海了。 山海之情,成为漫漫旅程的归宿,这不但是乌鹊南飞,且成为人生的思慕。山既尽其高,海既尽其深。人在其中乃有一颗赤子的心。孟子主尽性,因此养成他浩然之气。天下所以归心,我们乃不觉得是一个夸张。 .

高中语文文言文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原文、翻译、赏析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原文、翻译、赏析译文 原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绕树三匝,何枝

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 所? 可依?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 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 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 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 待。《史记》载周公自谓: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犹恐失天下之贤。”),才 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 赏析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雅好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诗22首,全是乐府诗。曹操的乐府诗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他的《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但是作者将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立意深远,气势充沛。这首带有建安时代"志深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特色的《短歌行》,读后不觉思接千载,荡气回肠,受到强烈的感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

《惊愕交响曲》赏析

《惊愕交响曲》 我对交响乐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只是偶尔看电视的时候有时会看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但是对于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我却印象颇深。曾经有一款非常喜欢的乐曲弹奏类游戏,其中的电音改编版的《惊愕交响曲》还有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是我的最爱。大二的下学期我选修了《中外交响乐赏析》这门选修课,让我不禁想把我了解的这首《惊愕交响曲》分析给大家。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我想就算再不了解交响乐的人也会有所耳闻。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他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他最大的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海顿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关于《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据说海顿本人曾说这样的话:“那会叫女士们受惊地跳起来。”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睡着的绅士贵妇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乐曲演奏完了,大家恍然大悟,海顿和观众们都开始哈哈大笑。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而其中第二乐章是整个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最受欢迎、最为流传的乐章,也是海顿交响曲中最为熟知的一首。其主题因为充满了一种内在美和魅力,也被用入到作者的著名清唱剧《四季》的一首咏叹调中。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简单而朴实,为后来的变化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初次出现由小提琴轻柔地演奏,第一变奏时声音更轻,然后导致全乐队爆发性的一击。第二变奏,在原有的基础上,木管在句尾的空拍出奏出短小旋律,与主题相呼应;第三变奏一开始,调性从大调转至小调,音色上,明显分出厚重与清淡来,形成对比;进入到第四变奏后,主要乐器移到木管声部,采用了加花变奏手法;第五变奏也是最后一个变奏,弦乐、管乐及鼓合奏,情绪已与第一次出现时差距较远,在同一个短小的同样是以主题动机作为发展素材的尾声中,轻盈地结束了这个乐章。交响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号召力。《惊愕交响曲》在众多交响乐中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音乐爱好者。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亲临音乐会现场,更深刻地体会交响乐的独到魅力和海顿《惊愕交响曲》的“惊愕”之处。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 【作品概述】 《惊愕交响曲》,作者在力度的表现手法上,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教学目标】 1、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了解音乐大师——海顿,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3、了解变奏的四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力度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力度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初听): 1、同学们,你们知道“惊愕”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就是“惊奇、错愕”的意思。为什么这首曲子叫“惊愕交响曲”呢?我们还是去亲身体验一番吧!(初听全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a、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b、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引出海顿“惊愕”的设计) 2、音乐欣赏完了,说说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用“惊愕”做标题? 其实,这段音乐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听音乐会是欧洲古代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但是在音乐会开始之后,很多人都闭上眼睛,陶醉在柔美的音乐之中,有的还忍不住开始打盹。这位幽默的音乐家于是就想出了一条妙计,决定和观众开一个小玩笑。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静谧安详的曲调中,突然想起几次强有力的震撼声,让那些正在打瞌睡的贵族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哦,原来是音乐家在跟她们开玩笑呢!后来,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教案 通化市外国语学校:李岩 【作品概述】 《惊愕交响曲》是人民音乐出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作者在力度上的变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整体聆听——主题赏析——整体复听。从开始导入中去调动学生的主题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作品和海顿的兴趣,并主动去了解和探索。在初步整体聆听时,感知音乐的主题思想。主题赏析过程中,利用聆听,分析音乐要素,演唱音乐主题,分辨乐句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分辨乐曲的曲式结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最后整体聆听,师生共同表现融入到作品中,最终让学生在发展音乐听觉思维方面和感受理解音乐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聆听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聆听分析作品,完成教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惊愕交响曲》旋律的主题。 2、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其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师活动】 一、故事导入: 导入音乐史上的《惊愕交响曲》作品背景:据说18世纪的伦敦的观众为表现自己的高雅与高贵,经常特意到剧院观看与聆听此类音乐,但在听的时候经常打瞌睡,当年海顿很讨厌那些在音乐会上打盹的观众们,于是就用此办法来使她们惊醒。 二、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 1、带情景聆听作品 想象同学们自己就是18世纪的伦敦的观众,到剧院观看与聆听音乐会 2、带问题聆听作品 要求: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惊愕? 哪个乐句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给你印象最深的乐句是怎样的旋律(音乐主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及赏析 引导语: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短歌行 二首》 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 态,第二首诗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 短歌行 其二 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钜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 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 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 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 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 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 此大众议论纷纷。 赏析 《短歌行》 (“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 迹,当他翦灭群凶之际,功高震主之时,正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厉”者,但东吴孙权却瞅准时机竟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曹操代汉 而使其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号召, 故曹操机敏地认识到“ 是儿欲据吾著炉上郁!”故曹操运筹谋略而赋此《短歌行 ·周西伯 昌》。 西伯姬昌在纣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 犹能奉事殷纣, 故孔子盛称 “周之德,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 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 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 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而当 今天下时势与当年的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如命他“专使 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但他亦效西伯之德,重齐桓之功,戒晋文 之诈。然故作谦恭之辞耳,又谁知岂无更讨封赏之意乎 ?不然建安十八年(公元 213 年)五月献帝下诏曰《册魏公九锡文》,其文曰“朕闻先王并建明德, 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 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 锡以二辂、虎贲、斧钺、禾巨 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 系二国是赖。”又“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 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 尔龟。”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其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 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 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 孤强盛, 又性不信天命之事, 恐私心相评, 言有不逊之志, 妄相忖度, 每用耿耿。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短歌行》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一作:水) 《短歌行》原文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短歌行》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精.选]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典型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车匠家庭。他8 岁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8年的歌童生活使他获得早期的音乐教育。变声离开唱诗班后生活艰难,靠私人教课和弹伴奏为生。他曾当过那不列斯歌剧作曲家波尔波拉的钢琴伴奏和侍仆,因而随其上过几次作曲课。1761年,他加入埃斯特哈齐家族宫廷的乐队,后成为乐长。在宫廷的近30年里,他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作品。1790年尼古拉斯公爵趋势,宫中音乐组织解体,他迁居维也纳。1791年和1794年两度访问英国,他创作演出了12首《伦敦交响曲》大获成功。晚年创作出了两部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海顿共创作了108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嬉游曲等其他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有26部歌剧和4部清唱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它们确立起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体裁风格。交响曲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在接触和聆听了海顿的作品之后,我对那部《惊愕交响曲》印象最为深刻。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是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与他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关于《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据说海顿本人曾说这样的话:“那会叫女士们受惊地跳起来。”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睡着的绅士贵妇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乐曲演奏完了,大家恍然大悟,海顿和观众们都开始哈哈大笑。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而其中第二乐章是整个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最受欢迎、最为流传的乐章,也是海顿交响曲中最为熟知的一首。其主题因为充满了一种内在美和魅力,也被用入到作者的著名清唱剧《四季》的一首咏叹调中。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简单而朴实,为后来的变化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初次出现由小提琴轻柔地演奏,第一变奏时声音更轻,然后导致全乐队爆发性的一击。第二变奏,在原有的基础上,

短歌行赏析介绍

短歌行赏析介绍 说道曹操, 大家一定就联想到三国那些烽火狼烟岁月吧。 但是曹操其实也是 一位文学 大家,今天就来分享《短歌行 》赏析。 《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 它本来是一个乐曲名称。最初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同名诗有 24 首,最早 是曹操这首。 这种乐曲怎么唱法, 现在当然是不知道。 但乐府 《相和歌·平调曲》 中除《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 “长歌正激烈”, 魏文帝曹丕 《燕歌行》 “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 《艳 歌行》 “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 认为“长歌”、 “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音乐特点。《短歌行》这 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现在 所能见到最早《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 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是其中第 一首。 这首《短歌行》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 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统治基础,打击反动世袭豪强势力, 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 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诗歌 形式,含有丰富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他所坚 持主张,配合他所颁发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那么愁是什么呢?原来他是 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 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 位高权重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 那该有多大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 中真有“贤才”话, 看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

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doc

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 一、活动前思考1、设计意图: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2、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难点是: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的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3、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即兴舞蹈来表现享受音乐。(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开展过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有游戏的经验。2、物质准备:音乐,图谱,小猫、小老鼠的头饰。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三)活动过程: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并做简单的动作。*小老鼠们,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吧!(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随着音乐幼儿走进活动室,坐在座位上。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幼儿游戏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引发了兴趣,熟悉了乐曲的旋律,就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2、播放乐曲,并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曲子。*小老鼠们,你们开不开心啊?现在妈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音乐,咱们一块来听听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听到特别响的声音时,教师做

出吓一跳得感觉),刚才怎么回事啊?妈妈吓了一跳,你们有没有吓一跳啊,你们为什么也会吓一跳啊?妈妈听出了里面的音乐是不一样的,你们有没有听出来啊?听出来的小老鼠告诉妈妈你听到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看看是不是跟妈妈一样的?(请幼儿说出音乐的不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觉)*我的小老鼠真能干,听出了音乐里不一样的声音,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现在妈妈跟你们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和着音乐讲述故事)*妈妈把故事讲完了,刚才音乐响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样的呢?音乐轻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 样的呢?为什么妈妈会吓一跳呢?那吓一跳的时候是什么音乐啊?我吓 了一跳,你有什么感觉?(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让幼儿分别学习脚步重与轻的动作。)评析:本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让幼儿分别学习脚步重与轻的动作,解决活动中的重点。3、看图谱听音乐讲故事,让音乐与图谱提示的符号及故事情节线索建立联系。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我的小老鼠表现得真好,妈妈把去厨房的路都画下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是老鼠的脚印,我们看看这些小老鼠的脚印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想想刚才的音乐,看看这里的脚步,我看哪个小老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的。(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再次欣赏音乐)3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说课稿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朱月红 一、教学背景说明: (一)、教材说明: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古典乐派”,本课为第一课时。古典乐派是欧洲音乐发展中继巴洛克音乐之后、浪漫主义音乐之前的一个音乐流派,主要以“交响乐”的形式出现。作者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是古典乐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因此,本课在初一、初二年级学习内容的衔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阶段学生了解欧洲音乐发展及相关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学生情况 1、初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外国作品和音乐家了解极少,对欧洲音乐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但他们对作品背后的故事较感兴趣,可借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3、初一阶段的学生比较活跃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2、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说明: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逐渐喜欢欧洲音乐,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通过创编活动,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聆听音乐片段,感受音乐变化,探究音乐表现要素和变奏手法;模仿变奏手法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简单的音乐创编;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海顿生平;会唱并记住主题旋律,能够听辩出主题的不同变奏;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力度的作用等相关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风格,体验音乐情绪;分析作品变奏手法,理解什么是“变奏曲” 2、难点:分析变奏手法(交响乐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庞大,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三)、教学方式: 聆听、感受为主,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变奏手法,并进行模仿创编 (四)、技术准备: 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等音响资料) 三、教学过程说明: 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 (一)情境创设: 聆听教师弹奏《小步舞曲》,回答相关问题:作品的名称、作者及所属流派。 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初一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导入本课:“巴洛克音乐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新的乐派的诞生,就是今天要学的古典主义音乐”。这一

2020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乐队构成中,有: A:弦乐器家族 B:木管乐器家族 C:铜管乐器家族 D:打击乐器家族 E:色彩乐器家族 答案: 弦乐器家族,木管乐器家族,铜管乐器家族,打击乐器家族,色彩乐器家族 2、欣赏音乐,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 对 3、音乐的鉴赏能力只有一少部分人具备。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一章

1、被称为交响乐队的“心脏”的是 A:木管组 B:铜管组 C:弦乐组 D:打击乐器组 答案: 弦乐组 2、兼具木管与铜管的音色,在乐队中起到“粘合剂”作用的乐器是 A:小号 B:圆号 C:单簧管 D:大管 答案: 圆号 3、以下属于色彩功能组的乐器是 A:大提琴 B:定音鼓 C:英国管 D:竖琴 答案: 竖琴 4、下面这些乐器哪个是单簧管? 1号图

长笛.jpg 2号图 单簧管.jpg 3号图 小提琴.jpg 4号图 小号.jpg A:1号图 B:2号图 C:3号图 D:4号图 答案: 2号图 5、下面这些乐器哪个是圆号? 1号图 小号.jpg 2号图 双簧管.jpg 3号图 圆号.jpg 4号图 单簧管.jpg A:1号图

B:2号图 C:3号图 D:4号图 答案: 3号图 第二章 1、旋律构成的基本方法有: A:跳进 B:模进 C:同音反复 D:阶进 E:和弦 答案: 跳进,模进,同音反复,阶进 2、旋律织体有: A:单调 B:主调 C:复调 D:改变织体 E:模进 答案: 单调,主调,复调,改变织体 3、卡农是主调织体的构成方法之一。 A:对 B:错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

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个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因为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很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因为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 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

曹操短歌行赏析3篇完整版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一):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正因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正因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情绪;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曹操短歌行赏析(二):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此刻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十分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刻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那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刻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就应赶紧拿定主意,到我那里来施展抱负。因此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用心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证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因此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正因透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因此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 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 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shēng): 出自 《诗经·小 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 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 拾取, 摘取。 另解: 掇读 chuò, 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1/9

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 小路。 12.枉用相存: 屈驾来访。 枉, 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 以。 存,问候, 思念。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 是: 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 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 故能成其众......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 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 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 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 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 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 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 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 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 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赏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 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 24 首,最早的 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 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 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 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 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 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
2/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