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

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也高。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辅助治疗作用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标签:脑卒中;早期康复;研究进展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据统计,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死和致残疾病,且发病仍呈上升的趋势[1]。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为重返社会做准备[2]。现结合文献将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康复护理干预的时机

目前一致认为康复应早期进行,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但关于早期康复训练介入的具体时间尚无统一定论。尤其是患病后进行第1 次活动的时间[3]。代启燕[4]认为,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可在发病数日后开始恢复,1个月~3个月恢复速度最快,3~6个月则开始减慢。普遍认可的观点是[5],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意识障碍Glasgow 昏迷量表中的评分>8 的状况下就可进行早期康复。因此认为,将脑卒中发病后3 d 内开展的康复定义为早期康复在当前来说较为恰当。

2 康复体位的护理

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可防止、对抗患肢痉挛的出现,防止关节受损和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半卧位、坐位。在任何体位时都要避免腕关节屈曲,用绷带支持足踝避免足下垂。在摆放康复体位时要避免过度牵拉而导致的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脑卒中偏瘫早期即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低致残率,降低后续的长期的护理成本[6]。孙静[7]对1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4.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恰当的康复体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的症状,防止关节受损以及早期分离运动的出现。目前临床上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反射抑制和持续性控制等方法来对抗异常运动模式,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8]。因此,脑卒中后尽早给予康复护理,行床上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对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对抗异常运动模式,防止或对抗痉挛,保护肩关节及诱发早期分离运动的出现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3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合的能力。脑卒中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适时的引入康复训练,可有助于其脑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促进部分神经元的再生,进而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塑[9]。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训练。运动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的原则主要有[10]:尽量鼓励患者做患肢运动功能。被动活动,被动按摩即取仰卧位,原则上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先健侧后患侧,应力求各关节伸要伸直,屈曲要屈得充分。郑建琴[11] 在进行患侧康复训练同时,也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健侧肢体功能退化,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在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时,发现接受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紊乱以及肌肉无力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跌倒的情况,因此要求护士在进行康复护理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防止患者由于运动时没有支持或者从床上、轮椅上滑下而发生跌倒[12]。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是由于下领、双唇、舌、软鳄、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主要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假性延髓麻痹和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引起真性延髓麻痹,可影响患者呼吸和进食,引发窒息、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发生[13]。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包括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感觉刺激训练来改善吞咽障碍。其主要机制[14]: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口唇、面頰部、舌部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可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殷永梅[15]为寻求快速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60 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病情稳定时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率,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进而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5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语言功能障碍亦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30%[16]。大脑优势半球语言中枢受损时则发生失语。失语一般分运动性失语(构音困难)和命名性失语(遗忘性失语),护理干预时应根据失语类型、程度确定交流方式。国内有研究表明,对早期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进行构音器官颜面肌肉的训练,可使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床边开展言语治疗。只要病情许可,语言训练也是越早越好。早期进行言语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而且对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意义[18] 。Laska[19]对79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接受45min/d、持续15d的语言加强疗法,3w后的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ANELT评估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臧巍[20]以72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唇舌运动训练、发音训练、口语训练、识别记忆训练、书写阅读训练、

体语训练等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观察了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显著优于未实施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对照组患者。6 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不仅可影响神经系统及肢体运动功能外,尚可影响其认知功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而认知功能障碍又可影响到患者神经系统和运动功能的康复[21]。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新近的观点认为[22],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主要表现在卒中后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血管损伤的相互作用。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有50%~75% 的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至少是未患脑卒中患者的6~9倍,尤其在脑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而且可能持续到数年之后[ 23] 。目前广受认可的认知功能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包括3R 认知功能训练法、认知疗法和虚拟现实互动技术三种。卢菊清等[24]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38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了该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防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肢体活动可使相应皮层的血流量增加,这也为神经元的再生和重塑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25] 。

7 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

患者因肢体功能和语言障碍,事事依赖他人,又难以与人沟通,情绪会变得焦躁易怒,脾气怪异,固执不配合治疗,常出现心理问题[26]。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心理障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0%~60%,患者因主动康复的愿望下降,对其神经功能的康复造成了影响,因而影响到了患者的心身康复和生活质量[27]。但在临床工作中,脑卒中后抑郁却存在很高的漏诊率。有学者报道[28] ,50% ~80%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没有被正确诊断。李振香[29]以126 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研究中,63 例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针灸、训练治疗,另外6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护理。结果表明,心理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感到得到了尊重,多应用安慰性语言及激励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30] 。重视患者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训练,促进患者康复[31]。

参考文献:

[1]张冬梅,郑丽维,许乐.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信行问卷的编制[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02.

[2]姚丽娟.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6-18.

[3]Alberts. Recommend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stroke centers:A con - 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Brain Attack Coalition[J]. Stroke,2005,36(9):1597.

[4]代启燕.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B):419-420.

[5]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31

[6] Kim YH,Park JW,Ko MH.Plastic changes of motor networe after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J].Yonsei Med J,2004,45(2):241-246.

[7]孙静.脑卒中偏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22-23.

[8]曹艳.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7:589.

[9] 刘钦刚.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28.

[10] Mee LY,Bee WH. A comparison study on nurses’and therapists’perception

on the positioning of stroke patients in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J]. Int J Nurs Pract,2007,13(4):209.

[10]鄭建琴.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健肢功能的维持[ J] . 中国康复,1999,14 (3):162.

[12] Atzmon T,Zvi S.Falls in stroke patients:Risk factors and risk management [J].The Israel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0,12:216-219.

[13] 韩莉.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161-162.

[14] 张永康.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6):190.

[15] 殷永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24-1725.

[16]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2003,1(7):57-58.

[17]陈玉兰,马玉芹,杨艳丽.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康复护理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6 ):1358- 1359.

[18]沈敏慧. 外伤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J].护理研究,

2005,19(8):1563- 1564.[19] Laska AC,Kahan T,Hellblom A,et al. Design and method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 early 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 in patientswith acute stroke and aphasia [J]. Top Stroke Rehabil,2008,15(3):256-261.

[20]臧巍.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2):311-312.

[21]姜敏,刘斌.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3):289-292.

[22]曲福玲,魏英玲,刘忠良.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评定和康复新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 (12):1107.

[23] Merino JG. Dementia after stroke:high incidence and in triguing as sociations[J].Stroke,2002,33(9 ):2261- 2262.

[24]卢菊清,沈群芳,夏荷秀,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72-1374.

[25]梅元武,文晖.近红外光谱仪在脑卒中瘫痪康复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154 - 155.

[26]葛球芳,王風莲,龚婵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41

[27]刘昌勤,解翠红,孙圣刚.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40-3841.

[28]Turner-Stokes J,Hassan N.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base to in 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are pathway.l Part 1:Diagnosis,frequency and impact l [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2,16(3):231-247.

[29]李振香.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106-107.

[30]曲江川.老年患者心理干预的语言艺术[J].医学与哲学,2006,27(1):63-64.

[31]李红.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2(27):20.

脑卒中康复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研究进展 引言: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大脑发生供血中断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它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脑卒中康复研究被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 一、早期干预:关键的时间窗口 早期干预是脑卒中康复成功的关键。在发生脑卒中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急救治疗并尽快恢复血流供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及早进行血栓溶解治疗或机械取栓术可以有效恢复受损组织功能,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此外,近年来的科学证据还表明,在急性期采用辅助步态训练以及运动神经再学习等康复技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脑卒中康复的效果。 二、多学科团队:协同合作助力康复 脑卒中康复通常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医生、物理治疗师、护士、社工等。这种协作模式有助于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和康复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例如,在康复治疗中,物理治疗师通过针对患者肌肉力量和平衡感训练,并与语言治疗师合作进行言语恢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三、技术创新:数字化辅助康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辅助康复在脑卒中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虚拟 现实(V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患者行走能力和平衡感。通过穿戴式设备和虚拟 环境的结合,患者可以在模拟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智能康复辅助装置也为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提供了更多便利。例如,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跌倒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跌倒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这些技术创新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四、心理支持:重要不可或缺 脑卒中既影响了患者身体功能,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理负担。因此,在康复过程 中提供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改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消极情绪和康复过程中的挫折感。 此外,亲属和社会支持也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患者的 社交支持网络,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结论: 脑卒中康复研究在早期干预、多学科团队、技术创新和心理支持等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展。通过及早干预、形成多学科合作、应用数字化辅助康复技术以及提供心理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研究和创新,在脑卒中康复领域带来更多突破。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进展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进展 摘要:近些年临床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这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临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降低,促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应用 脑卒中的类型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出血等,脑卒中康复的关键目标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有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早期进行科学护理,可以让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因此临床可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 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 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中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症状不再继续恶化的基础上,尽可能早的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与训练。早期康复护理与训练可以让患者的吞咽、肢体、认知、语言等功能的恢复速度都得到进一步加快,使得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程度得到明显降低,并且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脑卒中并发症,促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让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保障[2]。 医护人员在早期康复护理当中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摆放,使得患者四肢摆放位置可以符合人体科学,使得患者四肢得到有效放松,以此来预防患者肌肉发生痉挛。医护人员针对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能够让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以促使患者患肢的关节活动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可以让患者吞咽功能取得良好康复。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认知行为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会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帮助脑卒中患者在早期获得良好的恢复。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进展 摘要: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展速度较快,及时治疗后虽然能减少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病症,但患者仍有较大几率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尽早对其予以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其残疾率。故文章重点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 脑卒中为目前临床治疗中较常见疾病,也是全球死亡率第二、致残率第一的 疾病。为降低患者治疗后残疾率,改善患者各项功能,提升其生存能力。文章对 出血性脑卒中疾病予以深入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以及干预措施,现综述如下。 一、制定个性化早期康复护理方案 医院组织专业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可提升康复护理专业性能,促使其流程更加规范。小组成员可于患者入院初期了解患者各项身体体征、心理 状况、恢复情况等,并针对患者实际接受程度,为其制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护 理方案必须秉持个性化原则,以服务于患者为主要原则,确保护理期间可最大程 度提升患者各项功能恢复速度。田美莲,苏佳,温普燕[1]研究中,探究早期康复护 理对脑卒中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试验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由专业护理成员成 立护理小组,通过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制定个性化早期护理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四肢肌力评分均较佳,神经缺损程度较低。 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也是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影 响的因素。故临床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尽早为患者提供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但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康复护理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继续发展时方能 进行。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辅助患者行正确体位,并通过床边康复训练方式为 患者提供被动康复运动,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并发症,为后续康复 训练奠定基础。同时,康复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康复护理方案为指导, 由被动运动过度为主动运动。胡艳红,陈晨,廖文艺[2]研究中,探究早期康复护理 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通 过肢体摆放、床上运动、关节运动等方式锻炼患者肢体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观 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谨遵医嘱行为、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并发症发生 率较低。 三、吞咽功能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发病后患者迷走神经以及舌下神经核性等受损,导致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引发的延髓麻痹。早期运动康复中,护理 人员应结合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程度,对其实行针对性护理。吞咽训练应以间接吞 咽训练、直接吞咽训练等为主,同时也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早期为患者实行吞 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吞咽能力,防止误咽情况发生。孙艳[3]研究中,探 究康复护理与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观察组患者 接受吞咽功能康复护理,通过穴位敷贴、按摩、冷热刺激等方式训练患者吞咽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摄食能力均得以改善,吞咽障碍改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四、语言功能康复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均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使得患 者不能有效进行人际交流,增加其不良情绪发生情况。为此,早期语言功能训练 十分必要。患者急性期渡过,精神状态稳定后,可为其提供语言耐受训练,且该 训练可长期进行,于其发病后1-2年内均不要放弃训练。该训练工作为较为漫长 的过程,应先易后难,持之以恒。高美娇[4]研究中,探究早期语言康复护理对脑 卒中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试验组患者接受早期语言康复护理,通 过舌头部位锻炼、复述训练、语言描述训练、对话训练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康复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脑卒中护理治疗观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共6篇)

脑卒中护理治疗观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共6篇) 第1篇: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发病急骤,恢复较慢,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发病初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防止肢体关节挛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肢体功能,充分发挥残余功能。 1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时机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早期时间窗内(24h)功能锻炼,能纠正和改善预后以避免脑损伤加重,抢救损伤而死亡的脑细胞,修复脑组织。多数研究者认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神经学症状进展后48~72h内为宜。还有研究者认为,对于中量脑出血患者为发病后7~14d,小量脑出血患者为发病后6~7d,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6d[1]。 2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方法 2.1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即早期抗痉挛的体位,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防止废用性萎缩、患肢水肿、关节畸形、痉挛和失用性综合征[2]。良肢位是一种临时体位,需2h变换一次体位。 2.1.1患侧卧位尽量多采用此体位,可增加患者偏瘫侧的感觉输入,增加患者对偏瘫侧的认识,同时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活动,利于患者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姿势为患侧肢体在下方,患侧肩部前伸,肘伸直,前臂外旋放后,手指伸展,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3]。患侧下肢稍后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小腿下垫一软枕。 2.1.2健侧卧位将患者头颈部垫舒适软枕,避免头屈向患侧,健侧肢体在下方,取舒适体位,患侧肢体向前伸,肩关节保持屈曲100°的位置[4],胸前放置枕头,肩肘关节置于枕上,肩胛骨上提及前神,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屈,手指伸展,手心向下,患侧下肢下垫一枕头,患肢屈髋屈膝垫于枕上,踝关节背屈90°,足部也垫于枕上,防止足下垂[4]。 2.1.3仰卧位尽可能少用此体位,仰卧位容易诱发异常反射活动,加重日后的痉挛异常运动模式,亦容易引起尾骶部及足跟压疮。姿势为枕头不要过高,避免颈椎、胸椎前屈,患者面部转向患侧,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位,肘伸直,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伸直,膝关节稍屈曲,大腿外侧放置沙袋防止髋外旋,踝关节尽量背屈,脚下放置足托,防止足下垂。 2.2肢体关节功能锻炼 2.2.1按摩多数研究者认为,关节功能锻炼前辅以肢体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和减轻浮肿及痉挛,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按摩动作轻柔缓慢,嘱患者平卧放松肢体肌肉,上肢屈曲内旋,从肩部周围开始,至上臂、前臂和手部进行揉捏按摩,下肢轻度伸髋屈膝,从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标签:脑卒中;康复研究;护理进展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中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1]。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患者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致残率高达75%。现幸存中风患者700万,其中450万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2]。本文就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研究及护理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1 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选择 到目前为止,大家一致认为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越早开始功能恢复越好[3]。早期康复具体指的就是在发病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无恶化趋势的情况下,尽早实施康复训练,多数在发病1w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有项研究采集17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研究组分别在第2~10d开始康复训练,76例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后评估发现研究组患者可以独立步行的比例50.9%明显高于对照组3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另外,早期康复效果要远远高于晚期康复。丹麦学者发现1197例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Bobath康复法6个月后,95%以上四肢功能恢复效果最好的均是在发病11w内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并得出结论认为日常活动能力在12.5w内恢复最好[5]。 2 康复评定 精确的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机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实施康复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康复评定内容囊括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负重能力、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等多个项目[6]。根据国内外通用的评定方法进行评估:①运动功能:针对患侧上肢、下肢布氏分级进行评定;②肌张力:评估患侧上肢、下肢肌群的Ashworth;③负重能力:评估患侧下肢可以维持30s 及以上的最大负重;④关节活动度:测量患侧下肢踝关节、膝关节被动活动度,也就是踝关节被动跖背屈关节活动范围与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范围;⑤平衡功能:以Semans标准进行评定,伸直下肢时不能坐起为0级,伸直下肢可坐起为1级,可手膝位站立或双膝跪立或双足站立为2级,一腿前一腿后站立时身体重心可从后腿向前腿移为3级,可单腿跪立为4级,可单腿站立位5级;⑥步行能力: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中提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中的步行能力评价[7]。正常行走为0分,独立行走为5m以上为1分,扶杖可独立行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极大影响。早期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康复医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同时探讨了早期康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功能恢复,神经科学,生物医学。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脑血管意外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早期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包括康复医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同时探讨早期康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是指在患者发病后早期阶段进行的康复治疗。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早期康复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康复医学方面,康复医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介入,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旨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恢复。康复医生还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康复过程和自我护理技巧。 在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脑卒中后神经修复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早期康复能够促进脑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功能重塑,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神经科学家还致力于研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在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通过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发生与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关。还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康复治疗:研究发现,在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时,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具体使用意义及价值;并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最佳时机进行深入的探讨;然后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基础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功能运动等方面对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介绍,通过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全面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字: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进展 引言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并且具有发病急及脑功能缺失迅速等临床特点,一般也称其为脑血管意外或是中风[1]。据相关研究显示该疾病在西方国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每年接近有一百万人会引发脑卒中,在其国内的致死疾病排名中位居第三位,在致残因素中排名第一。同样的,脑卒中在我国的基本形式也非常的严峻。由于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发展,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亦是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由于脑卒中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相关研究显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该疾病对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故本研究就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1.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价值 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基本障碍能够得到有效的减轻,使其身体各器官的基本机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有效降低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最终使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使其能够非常融洽的融入到原来的家庭以及社会中。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后虽然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但是人体大脑在功能以及基本结构等方面仍然具有进行重新组织的能力,而康复护理的工作重点就在于对患者的神经组织进行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运动、认知以及情感等方面具有功能障碍,若康复时间较久,则愈后恢复较差。早期的院内康复被认为是恢复患者功能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有利于患者感觉运动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可减少患者的相关医疗费用。本文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发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案以及早期活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等方面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进行了详细综述,旨在为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In China,acute ischemic stroke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which has a serious harm to people′s health,and have dysfunction in motion,cognition and emotion etc..If the recovery time is longer,the recovery is poor.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hospital was considered to be a very important part for the patients functional recovery,which is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to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nd sensory motor,and it can reduce the related medical costs.In this paper,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reviewed in detail from epidemi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early rehabilitatio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program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relevance of early activity,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arly acute ischemic stroke.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Research progress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具有永久性或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或体征,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60%~80%[1-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人群多数为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和病死率也较高等特点。相关研究[3-5]显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活动的相关训练能有效阻止其神经、肢体功能障碍的进一步恶化。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相关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结果[6]显示,2011年,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0.23%,而新发病人数也将近百万,其中<60岁的患者约为50%,提示其年轻化的趋势较为严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使用某种激活剂或其他治疗方法降低死亡率,但其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依据相关统计[7-8],在被抢救成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75%失去了劳动能力,约有40%伤残,具有偏瘫、吞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等症状,且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感障碍。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 一、本文概述 脑卒中,亦被称为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后果严重,可能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旨在通过各种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现状,包括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同时探讨当前康复护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能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能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理解,推动康复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激发更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问题,共同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事业贡献力量。

二、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康复护理一直是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目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涵盖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等多个方面。在物理疗法方面,主要通过运动训练、按摩、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作业疗法则侧重于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进食、洗漱、穿衣等。语言疗法主要针对脑卒中后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通过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心理疗法则着重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 然而,当前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现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康复护理的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或医院可能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和设备。康复护理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可能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护理效果不佳。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护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影响康复效果。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对康复护理缺乏了解或信心,而未能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应加大对康复护理的投入,提高康复护理资源的覆盖率和质量。应加强康复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他们对康复护理的认知和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 究进展 摘要:偏瘫在生活中又被称为半身不遂,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者一侧上下肢、 舌肌下部、面肌的运动障碍,通常是发生于脑卒中之后,症状较轻者往往表现为 患者进行上肢屈曲、走一步划半圈、下肢伸直等活动的时候存在障碍,症状较重 的患者则会丧失生活能力、卧床不起,由于偏瘫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脑部及相关部 位神经损伤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常通过康复训练进行纠正。中医对于脑 卒中偏瘫的研究历时悠久,具有良好的效果,随着近年来中医干预方式越来越受 到重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中西医康复护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偏瘫;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脑部血液供应异常 造成缺血、缺氧,并进一步造成脑缺血性坏死及脑软化,若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可 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偏瘫则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1]。临床表明,由于脑卒中 偏瘫的特殊性,单纯的采用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 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病情恢复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患者的治疗 黄金时期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意义重大,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于提升 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医对于脑卒中偏瘫的研究历时悠 久[2]。为此,本文就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 1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西医康复护理 1. 1. 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肢体按摩包括适度的按摩患者的四肢、腰椎、颈椎等 部位,通常情况下每天按摩半个小时以上,以此预防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等并发症[3];主动运动则是以患者的恢复情况为基础进行,主动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 者施加一定的阻力协助患者开展运动;同时协助患者开展平衡训练,训练内容包

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脑卒中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它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为人类三大杀手。脑卒中后幸存者中约有70%-80%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这便给患者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代临床康复护理模式也一直是临床护理研究的探索方向,不断在逐步深入中。 标签:脑卒中;康复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1、西医康复护理模式 1.1 个体化康复护理 即从脑卒中患者入院开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具体化个体化临床康复护理指导,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人员信任度,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达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缩短治疗疗程。周松茂是将分散式的护理措施转化为集中式的康复护理指导,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临床疗效。 1.2 临床路径康复护理 是针对初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第一天开始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各项体征如健康状况、运动功能以及病情的轻重和自身运动能力等,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一套让家属共同参与的、有可弹性、可灵活运用的康复护理路径表,表中将各期的康复护理要点一一列出,贯穿整个住院康复过程。张玲玲[4]等通过研究认为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护士的素质、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1.3卒中单元康复护理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一个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具有诊疗规范和明确治疗目标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讨论治疗和护理的医疗综合体。在一个监护室、康复室。建立监护室、康复室与普通病房为一体的卒中小组中,护士除完成治疗工作外,还应扮演咨询、指导、教育的角色,给住院患者提供适当的支持、健康教育和建议等,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卒中患者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刘杏仙[7]等在卒中单元基础上加以个体化康复,患者的ADL比对照组明显改善,NIHSS得分显著降低,肢体活动、语言、认知功能等各方面均明显提高,同时也减少了脑卒中泌尿系感染、肩手综合征、抑郁症、下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 1.4 协同护理模式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19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8例,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通过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满意度83.67%高于对照组59.78%(χ2=10.452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引言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该疾病病死率已逐渐下降,经过有效治疗后部分患者会遗留肢体障碍,出现偏瘫,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成为护理人员除疾病抢救和治疗配合之外的重要任务。常规护理模式多滞留于经验护理层次,护理措施较为笼统,缺乏个性化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认知力,对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该院诊治的19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8例,男48例,女50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医 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 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愈发重要,这种护理模式通过持续不断地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 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脑卒中患者的特点和康复需求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一类急性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会给患者的生活和自理能力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脑卒中患 者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而由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需要 一种延续护理模式来满足患者持续的康复需求。 二、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延续护理模式是指在患者出院后,护理团队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家庭访问 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延续护理模式可以发挥以 下作用: 1. 提供持续的康复指导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而延续护理模式可以通过电话随访、家 庭访问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康复指导,使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 2. 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 延续护理模式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定期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康复 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三、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还比较有限,但一些研究已经 证实了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1. 一项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表明,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 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2.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再发作率,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75%以上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40%以上[2]。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现综述近几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时机的选择、康复体位护理、运动功能的康复、康复心理护理等护理研究进展。 标签: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1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 国内外专家对早期康复干预的最佳起始时间争论较多,主要因为长期卧床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关节挛缩等。而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存在再次梗死、再次出血和血肿增大的风险。以往康复界普遍认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9年推荐的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以后48h[4]。早期康复之所以有效,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结构、功能上的重组能力和高度的可塑性[5]。研究表明,当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后,在损伤中心区周围的神经元细胞并非死亡或程序凋亡,仅出现传导衰竭,形成半暗区。早期对其进行运动治疗及护理等有利的干预可使这部分细胞复活[6]。林海红[7]对39例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便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在2w后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表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康复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代启燕[8]认为,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可在发病数日后开始恢复,1个月~3个月恢复速度最快,3个月~6个月则开始减慢。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只要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 h 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一般宜在10 d~14 d后进行康复护理。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护理应该贯穿疾病的始终,且尽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进行康复护理。 2早期康复体位护理 常用的康复体位有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半卧位、坐位。在任何体位时都要避免腕关节屈曲,用绷带支持足踝避免足下垂。在摆放康复体位时要避免过度牵拉而导致的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孙静[9]对1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4.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恰当的康复体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的症状,防止关节受损以及早期分离运动的出现。张连欣等[10]对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刘学红等[11]对100例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肢体按摩、功能锻炼、电刺激等康复护理,出院时步行恢复率达到83%。在实施康复护理时,帮助患者逐步从一般的”替代护理”模式向”自我护理”模式转换,能够发挥患者自身的参与功能从而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早期即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低致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人,到2008年已经跃升为国人死因的首位,[1]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3.2%[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l世纪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脑卒中的发病率将继续上升,伴有不同程度残疾的脑卒中病人将继续增加,因此国家脑防委2011年启动重点公卫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从防、治、管、康进行干预,旨在提升国人对卒中防治的重视,将关口前移推动脑卒中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随着卒中适宜的核心技术的推广,康复治疗技术亦进行了调整。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理论依据、康复介入的时机以及康复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寻求各类康复手段在不同时期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发现早期康复能提高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应和运动功能,现综述如。 1.早期康复的理论依据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重组能力或可塑性,神经生理学研究显示: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适应性改变,即代偿机制,其中一种代偿形式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轴突再生,树突侧支出芽和突触阀值改变发挥储备或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功能,调整神经元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实现功能重组而达到功能重塑的作用。早期康复训练基于这种理论,通过利用卒中后残余的肌肉功能进行最大用力活动引起的泛化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及其他粗大活动,促进正常运动出现。康复锻炼可以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肌力,增强肢体运动的协调性,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肢体的运动及电刺激可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送冲动,增加脑皮质功能区的血流,进而发挥易化作用,促进其功能恢复[3]。张峰等[4]在缺血前给动物进行2周的运动干预,在术后80min处死检测脑组织内谷氨酸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也显示预运动组动物谷氨酸受体的转录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得到显著减少,神经行为能力障碍减轻。这些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前一定量的运动训练不仅能直接减轻脑缺血带来的兴奋性谷氨酸释放,而且还能下调谷氨酸受体表达,同时增加其抑制性神经递质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另外预运动还大大减少缺血脑半球额顶叶皮质和背侧纹状体内浸润的白细胞数目,减少梗死灶体积[5]。在张彭跃,胡永善[6]的研究中,发现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4h进行运动训练,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发现,卒中后早期的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多种神经炎性因子的表达,还显著减少了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血源性白细胞的黏附和浸润,从而减轻血源性炎性细胞进入脑实质。当然,脑卒中早期患者确实有很强的本能恢复能力,这种应激能力依赖于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自然的代偿和功能重组,但自然恢复的能力是有限的,早期康复不仅在训练的当时能使神经系统功能发生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赵梦娟赵春善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9期 摘要: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3大死亡病因之一。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死率、致残率。本文将以综述的形式分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护理要点。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70%~80%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等严重后遗症,其中40%为重度性残疾[1,2]。然而,脑卒中患者若能通过正规的神经康复治疗,则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比例超过60%[3]。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减轻病人的残疾,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预防深静脉血栓、皮肤病变、关节挛缩和肺炎等并发症[4-6]。 1.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内容 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最佳的中心为卒中单元,同时必须兼配有专业的多学科康复团队共同参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活动[7]。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指出,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感觉、认知、情绪、言语和语言、吞咽、排泄及心肺功能障碍等[8]。 1.1认知障碍护理内容 通过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再生,减轻因脑卒中对认知功能造成的损害。主要对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康复锻炼[9]。记忆障碍:可采用身边的各类道具如手表、闹钟、积木、彩色图片等来训练时间记忆和物品的识别。定向力障碍:对时间感知障碍的病人,应提醒病人遵守时间概念,如睡觉和起床的时间、三餐进食时间、吃药训练的时间等。注意力障碍:选择病人感兴趣的事,吸引他的注意力,如看电视节目、家庭照片等。 1.2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10]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防止和对抗痉挛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从治疗与护理角度出发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康复体位对预防挛缩、抗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预防患肢水肿、关节畸形、挛缩及失用性综合征[11]。良肢位的摆放以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为主。但由于仰卧位由于会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