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作者:刘程远

戏剧小品是当今文艺舞台上颇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笔者在长期的文艺创作实践中,涉猎了戏剧小品的剧本创作,既有一些成功的收获,也有更多失败的教训,为了繁荣文艺创作,交流创作方法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就戏剧小品的创作漫谈一些体会。

一、戏剧小品的概念

戏剧小品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最初,戏剧小品是戏剧学院学生上课的专业训练手段,一般由老师出一个题目或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不经排练直接表演。如今,戏剧小品已经从艺术院校的课堂走向社会,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频繁出现在文艺舞台。戏剧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形式,往往只表现生活的一个切面,人生的一个瞬间,场面小、人物少、剧情简单,结构紧凑,以小见大。由于它切取生活或故事的一个段落,表现一个生活片段或故事情节,因此,戏剧小品有“切入口”和“切出口”。往往不需要太多的铺垫,也不需要很完整的结局。它既像是一部大戏中的一幕,而又不是拆子戏,它既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而又不是一个完整的独幕话剧,也不是一幕小戏剧。但是,戏剧小品与戏剧一样,有着共同的四大要素:剧本、演员、舞台、观众。

二、戏剧小品的构成方式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个艺术个性就是它的本质规律。因此,它的艺术构成必然受到其个性的规范与束缚。戏剧小品的规范和束缚在于十个方面,即:戏剧小品创作的十要素:

1、时间限定的要素:整个戏剧小品的表演时间限定在13分钟左右;

2、空间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在同一场景之中发生的故事。但戏剧小品的创作发展已经日新月异,在近两年出现在央视戏剧小品大赛中的一些小品已经打破这种时空的限定,如《前面有棵树》、《片儿警的一天》等;

3、人物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以2至3个角色为佳;

4、选材限定的要素:一般是小小的生活片段,鲜见大场景、大题材,要谨慎地避开那些当场解决重大人生问题的素材。必须注意:并非凡是生活事件就可以构成戏剧事件,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小品,但舞台上成立的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存在,在选材上要注意典型性、准确性;

5、表达方式限定的要素:戏剧小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进行表达的,而不是通过叙述进行表达的。是代言体,而不是叙事体,是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

6、戏剧形态限定的要素:一般是杂耍式的短剧,说其“杂耍”是指它表现的手法、题材、形式的多样性;

7、戏剧局势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有戏剧矛盾的冲突,要有解决戏剧矛盾的过程。

8、语言限定的要素:要求语言幽默、有趣、精彩、经典;

9、本源限定的要素:必须是依据真实生活的再创造,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0、思想内容限定的要素:必须有益于身心健康,具有思想性。

三、戏剧小品的特征

1、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戏剧小品容量很小,事件较为单一,一般的表演时间控制在13分钟左右,演员角色为2至3人。虽然作品短小,却能以小见大,是主题性文艺晚会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尤其是讽刺小品,犹如投枪、七首、鲁迅的杂文。

2、主题鲜明,富有思想性。一个戏剧小品只集中反映一件事情,集中表现一个主题思想,而且敏锐迅速,切中要害,近距离地反映现实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轻便灵活,富有适应性。由于戏剧小品容量有限,事件单一,背景并不复杂,没有大制作、大布景、大道具,不受表演场地的限制,或一桌两椅,或不用任何道具,极易表演,而且能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能面向基层,深入群众,贴近百姓,直面现实。

4、以美感人,富有艺术性。通过幽默、风趣、精彩的语言达到以趣悦人,通过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演绎以情动人,既能催人泪下,又能令人捧腹大笑,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

四、戏剧小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主角》、《昨天、今天、明天》等。

(2)正剧小品。如《三鞭子》、《靶钉》、《纠察》、《战地表》等。(3)讽刺小品。如《打针》、《如此包装》、《杨白劳与黄世仁》等。

2、按形式分类:

(1)相声小品。如冯巩称其小品为“相声剧”,冯巩的小品,就是吸收了相声的特点,让相声与小品融为一体,喜剧效果更为强烈。(2)音乐小品。如《过河》等。

(3)哑剧小品。如《一媳三婆》、《胡椒面》等。

3、按手法分类:

(1)语言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语言的精彩取胜,如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说事》、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黄宏、侯跃文表演的《打扑克》等。

(2)情节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取胜,如军旅小品《第八天》、《不了情》、《装修》等。

(3)荒诞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荒诞的手法去演绎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苍蝇问题》、《机器人妻子》等。

五、戏剧小品的主题体现手法

小品的主题也叫立意,即作者通过小品所展现的舞台场景想传达给观众的自己对某生活现象的思索。立意是小品的魂,没了立意,小品则是一盘散沙。如何体现立意,大约以下几种手法: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眼于大主题,着手于小故事,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才显高明,以大见大往往无从下笔。如《鞋钉》,通过三颗小小鞋钉“买”与“送”的多次交锋,体现严守职业道德的大主题;如《泉水叮咚》,通过一桶水的故事,表现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之情;如《纠察》通过对错误的军容风纪的纠正体现严格执行《军人条列》,铁的纪律不容动摇的大主题;如《越洋电话》通过一个海外游子的一次越洋电话,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

2、正面描写,直接体现。直接歌颂现实生活中的光明,直接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直奔主题,层层递进。如《找焦点》,通过农村电视台夫妻记者进城采访,歌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如《居委会的故事》,通过街道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直接表现城市社区居民平凡而有意义的现实生活。

3、侧面切入,正面切出。戏剧小品有切入点和切出点,这一手法从往往从侧面切入开始故事,最后从切出点来升华主题思想。如《杨白劳与黄世仁》,表面上表现的是演员排戏出错,其实是以戏中戏的手法,揭示了“负债的是爷爷,债权人是孙子”这一深刻的“三角债”社会问题;如《夜练》并未直接表现如何进行传统教育,而是从两个老兵回忆,练习明天的报告会这个侧面切入,反映出我军的传统教育;如《打扑克》则通过打名片牌的侧面切入,表现各种纷繁的社会现象,

体现了“小小一把牌,社会大舞台,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的正面主题。

4、揭露反面,揭示正面。这一小品主题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批评错的,来表扬对的,讽刺丑的,歌颂美的,鞭笞恶的,弘扬善的。如《打针》、《打工奇遇》、《办班》等。

六、戏剧小品开场的处理

由于戏剧小品的容量很小,时间很短,不需要有更多的铺垫,它只是某一生活片段的切入口,因此,小品的开场要求有三:

1、快。开篇入戏,开门见山,快速进戏,直奔主题。确实需要作些铺垫的,必须紧紧围绕编剧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舍弃一些似乎有戏,却与立意、主题无关紧要的语言、细节。著名戏剧小品编剧焦乃积曾经说过,小品的开篇要在100个字以内反映出这个小品是表现什么主题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快速入戏、快速组织舞台行动、快速调动观众关注率的效果。

2、巧。优秀的戏剧小品的开场往往都十分巧妙。如赵本山、范伟表演的《三鞭子》一开场就说道路状况极差,汽车陷入泥坑前行不了。不仅交待了戏剧小品表现的事件的特定地点,而且为体现编剧立意和剧情发展——县长下乡调研准备修路作了巧妙而快速的铺垫。

3、撩。这里的“撩”指的是要善于撩拨观众的兴趣,迅速营造剧场气氛,吸引观众眼球,形成台上台下的情绪互动。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鞭钉》开头的一段韵白句就是如此:“今天人来的不少哇,

都穿着鞋来的吧。人多鞋更多,我算了一下,鞋整好比人多一倍。这就叫三句话不离本行,干啥研究啥,目前穿鞋几大特点:老年人讲究古板;年轻人追求新款;干部穿鞋注意检点;农民穿鞋喜欢炸眼;女士要穿高跟鞋,那是为了把线条显;男的要穿双高跟鞋,普遍对自己的个头表示不满……”又如赵本山与杨蕾表演的《小九老乐》开场:“我家媳妇名叫小九,在家她是二把手,我说八她不敢说九,我说没她不敢说有,我说站住,她……(回头看见老婆来了)她可以随便走。”一段韵白句把一个怕老婆却又要充当大男子汉的老公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交待了人物性格,又引人入胜,赢得了观众的眼球和喝彩声,还迅速形成了台上台下的情绪互动。

七、戏剧小品情节和细节的处理

无论什么类型的戏剧小品总是有情节的,只不过有的只有一个大略的故事情节,有的却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一般而言,语言小品、情绪小品不需要曲折跌宕的情节,主要以语言的幽默、有趣、精彩取悦于观众。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而情节小品则往往以曲折复杂甚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如军旅小品《第八天》,整个小品是由一连串的细节构成戏剧情节,组织戏剧冲突,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戏剧小品的细节安排和处理却是十分常见和普遍的,无论什么类型的小品,都必须有一些细节的安排和运用。细节在组织舞台行动、展开戏剧冲突、传达作者立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艺术创作

都必须突出细节,离开了生动的细节,就会变成干巴巴的说教。在细节的处理上,应注意细节的典型性、鲜明性。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秧歌情》中,老婆子给老头子化妆画眉毛,结果把眉毛画在了眼睛的下面的细节,就颇具典型性和鲜明性。再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鞋钉》,作者挑选了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甚至不可思议不可能产生的事件加以演绎,却一波三折,令人信服,映证了“艺术的真实比生活的真实更让人感到真实”的正确性。《鞋钉》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老板刚领了营业执照,向鞋匠买鞋钉回去钉执照,鞋匠硬是不卖,说只卖手艺不卖零件,这叫“道”。戏中几个情节十分紧凑,顺利成章:鞋匠不卖钉子——老板要用50元钱买三个钉子——鞋匠表示拿走钉子可以但不要钱——老板要钉鞋(回去拔出钉子使用)——鞋匠不钉新鞋,只能加掌,得用胶粘——老板故意毁鞋——鞋匠只好钉鞋并感慨无比。这一连串的细节构成一个曲折的小品情节,把几个钉子钉得入木三分。通过这些细节的安排和处理,把戏剧冲突引向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戏剧小品情节发展的手法

戏剧小品是微型的戏剧形式,凡是戏剧都有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所谓情节的发展,就是作者制造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戏剧小品情节发展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误会法。误会法就是作者想方设法故意让观众或剧中人物产生误解,是通过作者的声东击西,有意误导产生的戏剧效果。误会法一般

有三种情况:一是观众明白而剧中人物不明白。如赵亮表演的《泉水叮咚》,海岛来了慰问团,女演员要帮小战士洗军衣,但海岛淡水紧缺,小战士的任务是看好这桶淡水,以保证慰问团的饮用水。因此,小战士死活不让女演员洗军衣。这个戏剧矛盾的情节的发展是由误会法推动的,而在小品一开场,观众就通过连长与小战士的对话了解了这一发展情节的“结扣”所在。于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培养了观众的观赏兴趣。二是剧中人物明白而观众不明白。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剧中人物“黄宏”是知道两人的手并没有粘在一起的,而观众是随着剧情发展后于剧中人物明白的,这也会产生强烈的关注欲望,产生强烈的剧场效果。三是观众和人物同时明白。如郭冬临和周涛表演的《新闻人物》,从妻子误会丈夫是小偷,而丈夫又讲不清真相,到明白他是在水底用石头砸车窗救人的英雄,这一过程,观众和剧中人物是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同时明白的。以上三种情况各有千秋,尤其是后两种,要求作者要作更精巧的情节构思,但从演员的二度创作而言,前一种情况对演员的要求更高,按戏剧圈的行话说第一种情况是“人保戏”,第二、三种情况是“戏保人”。

2、夸张法。戏剧小品的夸张法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一件事情放大到可笑的程度,使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这种夸张既不是人物外部形体动作表演分寸上的夸张,也不是人物情感宣泄程度上的夸张,又不是人物心理逻辑跳跃上的夸张,也不是戏剧小品表演、道具设计上的夸张,而是事件发展的逻辑推向的极端法。如赵本山、宋丹丹、牛群

表演的小品《下蛋公鸡》,通过记者采访的形式,白云、黑土二人的虚构介绍、下蛋公鸡的广告录制、记者花两万元买鸡、最后以两万元钱吃了一锅“下蛋”鸡告结束。剧情发展的逻辑推向的极端化把戏剧结果引向出乎意料之外,效果虽然荒唐可笑,却在笑过之后令人思索与警迪。再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小品《鞋钉》,也是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把一件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推波助澜成一个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发人深省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的正剧,其剧情发展在环环紧扣、步步为营、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逻辑推向中走向极致,令人心服口服,拍案叫绝。

3、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法是戏剧小品创作中最常见、最普遍使用的手法。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的一种技巧,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巧合是巧在必然之中的偶然,必然性即为情理之中。运用巧合法写小品,对于巧合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都应合乎情理、切不可胡编巧合,违背常理,否则就会失去真实性,弄巧成拙。戏剧小品中运用巧合法的成功例子很多。如:《杨白劳与黄世仁》,“三角债”的三方都巧合在同一个剧组之中,三方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形成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军旅小品《喜临哨所》中军嫂在岛上要做产生孩子了,却恰巧遭遇了台风,出不了岛,登不了陆,不能到医院做产,只好让医院的医生用电话指挥岛上的卫生员接生,使故事情节得以成立,“巧合”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悬

念。

除以上三种手法之外,还有的是数法合一,也可以称为“混合法”,既有误会的手法,又有夸张的手法,还有巧合的手法,目的只有一个,促使戏剧小品的情节发展达到精彩、极致。

九、戏剧小品人物的塑造

戏剧小品是靠角色代言的,角色就是剧中的人物,人物必须要有个性,要有典型意义。要避免平面化,突出典型性。典型性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物,是一个大家没有见过或者是不多见的人物,却又十分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要让人看了觉得可爱、可信、鲜活生动、活灵活现。如蔡明、赵丽蓉、郭达表演的《追星族》,戏中的小姑娘(蔡明饰)是一个追星族,追星追到疯狂,被歌星的小车一溅了一身脏水还觉得非常幸福,并且坚决不肯洗掉衣服上的污渍。这样的人物就具有典型性。在塑造人物时,应当考虑人物的身份,其语言、服饰、动作都要与身份相符,而且人物的性格要“一贯到底”,不能前后矛盾,中途变换,首尾不一。塑造人物和刻划人物性格可采用以下方法:

1、习惯动作的设计。通过一个典型的习惯动作来刻划人物。如戏剧小品《这么一个人》刻划了一个大大咧咧的人物形象,给他设计一个见面就使劲拍别人肩膀的动作,对男人是这样,对女人也如此,结果造成了误会,产生了效果。

2、习惯语言的重复。让角色人物反复说一句口头禅来刻划人物。

如《三个女兵》中班长的口头禅:“毛病”;魏积安的口头禅:“伙计”;冯巩的口头禅:“我想死你们了”;《梦幻家园》中蔡明的口头禅:“为什么呢?”等。

3、习惯心理的刻划。以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来表现刻划人物性格。如严顺开表演的《张三其人》,明明没有做错事,又怕被人误会,就加以认真的说明辩白,结果越描越黑,适得其反,反而误导别人曲解其意了。再如《一媳三婆》中的三婆,小孙子的身体出现状况,总是依赖书本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一习惯心理的表现,刻划了一个只唯书不唯实的书呆子形象。

4、习惯反映的妙用。以一种职业的本能反映来刻划人物。如小品《今夜难眠》中的抗洪抢险战士,数个昼夜不能入睡,医生护士都没办法让他入睡,结果是一个退伍老兵用“险情已经解除,部队撤出防区”的谎言命令,让小战士即刻放松精神情绪而呼呼大睡。再如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主角》,正反角反串表演,结果一贯演反角、配角的陈佩斯怎么也演不了正角、主角;一贯演正角、主角的朱时茂无论怎么打扮和表演,既不像坏蛋,也不是配角,而且更加精彩的在于两人演着演着就自然回归的原来的角色上去了,令人捧腹大笑,艺术效果极其强烈。

十、戏剧小品语言的要求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而戏剧小品对语言的要求更为苛刻。戏剧小品最重要的也许不是情节,而是人物和语言。因为语言是体现人物性

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幽默的语言是优秀的戏剧小品的闪亮串珠。由于戏剧小品容量小,事件单一,背景也不复杂,要求语言要尽量简练,对话不宜过长,篇幅不能过大,要善于依赖人物的外部形体动作,人物的表情、感觉、眼色等“说话”。小品语言的功力是作者长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结果,要写好小品的语言,就要善于从纷繁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和捕捉那些显露事物矛盾本质的语言和细节。

1、要生动形象。

(1)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打磨人物的语言。例如:

△别满脸的旧社会了,别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了。(嘲讽愁苦相的样子)

△我怎么一按手印就想起了杨白劳呢?

△怎么了,我成了伊拉克啦,遭全世界制裁?

△你就领导我一辈子吧。

△你这个吻也太偷工减料了。

△你看你这皮下脂肪的自由化倾向。

△甲:听说你们单位XX谈恋爱啦?

乙:得了吧,我们那里连耗子都是公的。

(2)可以用偷换概念的抬杠方式来推敲人物的语言。例如:

△男:你真性感。

女:我不姓感,我姓张。

△女演员:我哭不出来。

导演:哭不出来可以借鉴感情嘛。

女演员:我妈不让我随便向人借东西。

△甲:快点,我都急死了!

乙: 你那么急为什么不去急诊室呀!

△我什么都不吃,就要吃苦。

△甲:我觉得你很面熟呀。

乙:我的脸又没给开水烫过,怎么会熟呢?

甲:我的诗还登了报呢。

乙:什么报?

甲:黑板报。

(3)也可以借用通感或故意搭配不当来打磨人物语言。

例如:

△你这脖子怎么长得这么科学?

△你这双眼啊,就是看不清谎言。

△我们这里呀,玩笑当饭吃。

△我被“幸福”撑得太饱了,要出去消化消化。

(4)也可以运用时尚流行语或者经典流行语来提炼人物语言。例如: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把太君给我的好处都吃了回扣啦?

△甲:你跳舞还真有两下子。

乙:不行,只不过初级阶段。

△妻:你什么时候常换衣服了,我就得提高革命警惕了,准是有

外遇了。

夫:那我就半年不换衣服。

妻:那你也是披着革命外衣的狼,我得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

△黄板牙怎么啦,黄板牙是劳动人民的象征,炎黄子孙嘛。

△我们一定要闹他个天翻地覆概而慷!

(5)也可以采取谐音妙用的方法去丰富人物的语言。

例如:

甲:这里是特区。

乙:我知道是特区,我没说二锅头。

甲:你一定知道东尔尼雪夫斯基吧?

乙:不知道,我又不是汽车公司的,认识那么多司机干嘛。

甲:这么说你当过导演?

乙:我没干过导演,但当过倒爷。

(6)也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去构思人物的语言。例如:

甲:这件事处理好要多久?

乙:三个礼拜吧。

甲:三个礼拜呀,都能生儿子啦。

你这调太高了,都定到W调上去了吧。

女:我们俩是幸福的一对。

男:是幸福,幸福的要离婚了!

2、要有鲜明的个性。

有个性的语言,必然是符合人物性格的,是贴近人物职业的。例如:

△(妻子对着丈夫冷笑)夫:你别,别笑了,我心里没底儿。(体现怕老婆的个性)

△马克思,马大爷他说过……(体现大大咧咧的个性)

△男:我想吻吻你,可以吗?

女:你还是先打个申请报告吧,等省、市、地、县各级下了文件再说嘛(体现含蓄的不满情绪)

△吃鸳鸯火锅?我都快要离婚了,吃自助餐吧!(体现乐天派的性格)

△男:你穿迷你裙真好看。

女:是的,我奶奶说我的两条腿很美。

男:所以我会对你吹口哨。

女:不害羞。

男:不过你以后别穿迷你裙了,改穿长裤。

女:为什么呀?

男:免得别的男孩对你吹口哨(体现含蓄的性格)

男:请问你多大了?

女:去年29

男:这么说你今年30了?

女:嗯。

男:好好好,俗话说男人30一朵花,女人30豆腐渣。(体现女的

虚荣和男的口无遮拦的性格)

男:痛苦吗?

女:痛苦。(哭)

男:(等了一会)好了没有?

女:没有。

男:再痛苦一小时够了吧?

女:不够。

男:那就一小时零五分钟吧。(营造了幽默的氛围)

(男等女化妆等得不耐烦了)女:你看我化妆后是不是年轻了?

男:起码年轻了十岁。

女:才十岁呀?不行,我要年轻十五岁。

男:那怎么办

女:我得再化化。(体现了虚荣的性格)

3、要以短句为主。

戏剧小品的人物语言,应该使用生活语言和口头语言,切忌使用书面语言和领导报告式的语言。生活中人物的对话往往是短句为主,节奏快、易上口,若改用书面语言或领导报告式的语言,肯定会感到别扭拗口。戏剧小品的语言也一样,易上口的短句既有利于演员表现,又可以产生快节奏的紧凑感,避免了拖沓、冗长,减轻了演员的表演负担和观众的听觉负担。

4、要幽默风趣。

在戏剧小品中,语言的幽默诙谐会产生强烈的剧场效果。上乘的

戏剧小品之所以有持之以恒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将“有意义的内容”赋予了“有意味的形式”。戏剧小品的语言要突出三个“趣”:乐趣、情趣、理趣。有趣才有笑声,高雅严肃的主题也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笑声来完美地传达给观众。华君武曾有一幅漫画:讽刺相声不生动,不幽默,听者:爸、妈、儿子以及小猫都听得睡着了。他还有一幅漫画:相声表演要用挠胳肢窝的办法刺激观众发笑。这两幅漫画对小品语言的推敲都有启发:不能靠演员出洋相引人发笑,而要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刺激观众的笑神经。

十一、戏剧小品结尾的处理

戏剧小品的创作也与文学创作一样,有“凤头、猪肚、豹尾”一说,即:开头要巧妙,腰身要丰满,结尾要有力,给人为之一振,或出乎意料。也有“龙头凤尾”一说,即:结尾要漂亮。戏剧小品的结尾是整个剧本构思中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剧情发展的自然结果,有时往往是先有一个好的结尾构思才去写小品的。

一个好的小品必须有一个经过升华了的结尾,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既要做到见好就收,不拖泥带水,又要贵在含蓄,不说太多,让人去思考,发人深省。切忌平淡无味、草率收兵,达到气氛浓郁、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境界。如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钟点工》在结尾时人物角色发生了转变,“本山大叔”不但心不烦了,而且可以去与别人聊天、唠嗑了,与小品开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得到了升华。军旅小品《第八天》讲的是红兰两军的两名男女战士经过了八天的野外生存训练后,按演练指挥部的指令上山寻找食物(一盒方

便面)的故事,从发现方便面——武打争夺方便面——比武赢得方便面—设计骗取方便面——女战士晕厥——男战士留下方便面——女战士推让方便面——打开方便面盒子,这时小品进入结尾,高潮出现于此:方便面盒子里根本不是方便面,而是一道新的作战命令:“抢占15号高地。”于是两名战士又进入了新的争夺战斗。这个结尾出乎意料,不仅令人为之一振,精彩至极,而且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十二、戏剧小品“点子”和“包袱”的设计

“点子”是文艺创作圈内的行话,所谓“点子”,含义有三:一是创作的角度;二是制造出来的故事,包括戏剧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的全过程;三是解决矛盾的方法。点子设计就是创作,新点子就是创新,但是点子设计难度很大,是小品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小品创作最艰苦的一环,更是小品创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可以说,没有点子设计,就没有小品创作,没有好的点子,就没有好的小品。因此,戏剧小品的成败关键在于设计、创新点子。笔者认为“点子”就在于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写那些生活中“奇怪无比”、“荒唐可笑”、“不可思议”、“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实际上就是那些错位的、怪异的、反常规的、可笑的、有趣的生活现象。当然,这样的生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完整地出现的,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创作提炼,加以完善。毋庸讳言,成功的点子和成功的小品,是需要作者作一些放大夸张的奇思怪想、奇编怪造(但不是脱离现实的胡编乱造)的,如:

黄宏、宋丹丹表演的《超生游击队》,写的是夫妻为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制约而“游击”全国各地生育孩子的“荒唐事”;

赵本山表演的《办班》,写的是一个对小提琴演奏一窍不通的木匠当幼儿艺术班的小提琴演奏教师的“反常事”;

郭达表演的《换大米》,写的是某剧团领导从街上拉来一个高嗓门的换大米的农民来当歌唱演员,而让真正的歌唱演员去换大米的“错位事”;

军旅小品《女兵的歌》,写的是让三个如花似玉、豆蔻年华的女兵战士去捉刀杀猪的“有趣事”;

赵本山、范伟、高秀敏表演的《卖拐》,写的是“本山大叔”硬把一个腿脚利落的厨师给忽悠瘸了,买下了他的拐杖的“怪异事”。

由于选取了这些荒唐的、怪异的、有趣的、反常规的、错位的、可笑的生活现象,不仅造就了小品中更富思想内涵,更具性格特征,更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也为构思故事情节、推敲人物语言,制造戏剧冲突、解决戏剧矛盾,组织舞台行动,调动观众的关注率打好了基础。诚然,小品的点子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切忌胡编乱造,脱离现实,令人难以置信。

“包袱”是点子中的小点子。好“包袱”是优秀小品的“定时炸弹”和“开心礼花”。其实一个小品,整个点子应该是一个大“包袱”,中间通过利用语言、动作、细节再制造小“包袱”,施放“开心礼花”。赵本山、黄宏表演的小品都具有这样的包袱特点。如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钟点工》,剧中采取运用道具(马夹)抖包袱的手法,

初中语文戏剧常识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剧本。戏剧有广狭二义:一是话剧、歌剧、戏曲的总称,一是专指话剧。因此,狭义的戏剧文学也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则应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话剧、歌剧、戏曲剧本,虽然它们各自有一些特异性,但作为戏剧文学,又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如话剧中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歌剧中还有歌唱,戏曲中则有唱、念、做、打,等等。动作是演员艺术的根基,也是戏剧艺术的根基。戏剧艺术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动作的艺术,这也决定了戏剧文学的基本特性。从表面上看,剧本同小说一样,也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但一般地说,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剧本中则主要*人物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自我表现。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其中包括对动作展开的时间和具体的物质环境的说明,对人物外部动作、静止动作的提示和对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的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其中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这些,都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方式。在戏曲剧本中,人物的台词(道白与唱词)有时也有说明动作环境和叙述事件的作用,但其主要性能也还是心理动作的外现。剧本需要各种各样的戏剧冲突,需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但无论是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情节,都应通过因果相承的动作直观地展现出来。剧本需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形象,而动作正是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剧本中需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而主题思想也应该寓于动作的发展之中。戏剧文学的这种基本特性,决定了剧作家形象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即必须遵循动作发展的逻辑。剧作家只有熟悉表演艺术的特点,掌握舞台艺术的规律,才能写好剧本。 戏剧演出由于受到舞台条件的制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时空观念。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它的时空特性主要表现为建立在虚拟动作基础之上的虚拟时间和虚拟空间;在戏曲舞台上,离开人物的虚拟动作和说明性的台词,就不存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空间。这样,就造成了戏曲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即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而在话剧中,动作基本上是写实的,它的时空限制要比戏曲大得多,因此,也就决定了话剧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即话剧动作必须在固定空间和延续时间中持续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只能有一个固定空间(即场景),也并不意味着它的时间必须从头到尾连续下去;但它的空间和时间的变换,必须通过中断动作来实现,其方式就是换幕(或场)或暗转。这就形成了话剧结构中分幕、分场的特点。剧作家可以借助这种方式,相对地扩大剧本的时空容量。所谓“一幕”,指的是动作与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则是指在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在现代话剧中,幕与场的界限已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也有不分幕只分场的。但总的说来,不论是话剧、歌剧还是戏曲,都要求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与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节,都应当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这个原则在任何时代的戏剧创作中都是共同的,只是具体要求和具体表现有所不同。 戏剧 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读书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姓名黄智奎 学号 1011021103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 10对外汉语班 指导教师胡波莲老师、李莉老师 日期2012-6-11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摘要】 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 【关键词】 赵本山小品语言东北方言 【正文】 近20多年来,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火,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东北的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从1990年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相亲》节目到2012年春晚因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退出春晚,连续21年(1994年除外)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赵本山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 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征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现代汉语的多数方言的形成,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社会、历史、地理大牛股,比如社会分化、人口迁徙、环境封

我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一、中国戏曲的简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着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二、中国戏曲的特点与赏析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这种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对中国戏曲的赏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欣赏角度,所以戏曲的赏析也很难有

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三、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音乐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戏曲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能真正地被80后90后乃至世界所接受 首先,戏曲的发展需要有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敢于尝试艺术创作新路的、有才华同时热爱戏曲事业的创作人员来提供优秀的戏曲剧目和演出剧本。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给戏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 其次,戏曲的发展和一批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舞台表演者也密不可分。没有一批拥有观众群的戏曲艺术家,戏曲的发展和创新也无从谈

歌舞青春话剧(戏剧_歌舞剧)剧本

Drama-High School Musical aside: School is holding the yearly selection of musical drama’s lead roles.Troy Bolton and Gabriella Montez encounter each other, only to find that they both have the same musical dreams.In spite of huge pressure from their parents and friends, they firmly pursue their dreams. aside: This is where the true expression of the artist is realized. Where inner truth is revealed through the actor’s journey...Just behave yourselves bravely and confidently. Are you ready? Judge Miss Darbus: first, you’ll sing a few bars and I will give you a sense of whether or not the theater is your calling.Shall we? Girl one(out of tune,lose herself): It’s hard to believe that I could not see. That you were always right beside me. This feeling like no other. I want you to know. Judge Miss Darbus: Uh-huh, yes, thank you, next! Second boy(shy and not confident): It’s hard to believe that I could

语文版【单元教案】9年级上第5单元 舞台视野

九年级语文上·新课标(语) 第五单元舞台视野 本单元是戏剧和影视剧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八年级戏剧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本单元中的几篇作品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学习,使学生具体可感地了解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形象地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和胸襟。 个性化的语言是本单元作品最突出的特征,阅读时要透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节选)》,通过描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众多人物形象,展现了晚清的腐朽没落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当代作家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选场)》,通过记叙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夜访著名化学家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事,表现了陈毅的胸怀和智慧。 电影作品《开国大典(节选)》从生活的角度,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平凡朴实、诚挚谦逊。 1.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戏剧内容,体会文中所写的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2.在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戏剧、影视的录像,加深对剧本的感受和理解,指导学生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以本单元的课文为基点,引导学生适当地扩展阅读范围,课外阅读一些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一些戏剧文学的知识。如果学生有兴趣、有余力,可以让他们读一读戏剧的全文或课文作者的其他剧作。 5.通过分析戏剧冲突和品味戏剧语言来把握剧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从而把握剧本所表达的主题。初步感受话剧、戏曲、话剧小品、影视等剧本不同的艺术风格。 6.尝试戏剧剧本的编写和演出,加深对戏剧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第17课《茶馆(节选)》2课时 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3课时 第17课茶馆(节选)

浅谈推动群众小戏小品创作的有效途径

浅谈推动群众小戏小品创作的有效途径 摘要:小戏小品的创作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内容体现。推动小戏小品的发展,大力开展群众创作实践活动,培养一批生活在基层、扎根在基层的群众创作骨干,不仅是群众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提高小戏小品创作力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有效途径 群众文艺创作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娱乐的重要手段,是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近年,伴随着市场化和文艺体制的变革,戏剧曲艺等专业编剧的职业身份与工作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专职编剧越来越少,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的需求。如何推动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小戏小品的基本特征 小戏小品是深受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喜爱的群众艺术形式,是群众文化中群众艺术的一个方面。小戏小品根在基层,通过业余和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共同携手努力,把生活体验、内容进一步加工升华,打造出能在舞台上演的小戏小品,演的都是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有价值、有代表、典型的事,而且小戏小品剧情方面质朴、流露着真情实感,深受群众的喜爱。小戏小品,戏小舞台大。小戏小品演出时间有的多在十几分钟,有的只有几分钟,短小精悍,演职人员少,一般只有三到五人左右,但是它们并没有因为小而没有人认真观看,相反这些题材新颖、短小精悍的小戏小品在群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大舞台。小戏小品投资少、队伍小、演出时间短、道具简单、演出方便,便于深入基层展演,深受群众喜爱,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价值取向。小戏小品折射大千世界,浓缩百味人生。小戏小品生动鲜活并深入人心,能迅速准确地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舞台上又高于生活,是丰富社会各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在满足社会各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小戏小品的创作要处理好角度与细节 设置一个好的角度,在小戏小品中不仅仅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还能更好的深化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在《鞋钉》中鞋匠坚决只卖手艺不卖零件的情节,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反映出了社会上逐渐淡化的职业操守。细节,在小戏小品中也非常的重要。精彩的细节,能够为小戏小品增添喝彩,能够很好的组织舞台行动,推动戏剧冲突的展开,更好的表达创作者的立意。在小戏小品中,情节是骨架,而细节则是血肉,有了细节,才能做到有血有肉,才能使小戏小品更加的精彩。所以,小戏小品的创作要注重突出细节,使小戏小品变得更加的生活有趣。就像小品《琴声》里父亲倒钱的细节,使整个小品更加的深刻,更加能够感动观众。 三、建立业余戏剧创作基地的方法 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去发现,动员群众中有志于戏剧创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和他们建立联系,组成业余创作组。同时,还要尽量吸收一些具有实际创作经验并仍具创作热情的老业余作者参加,作为骨干。如厚街戏剧曲艺创作基地成立前几年,镇文化站多次举办戏剧创作展演、比赛,很多业余作者在捉笔之初,往往是从兴趣、爱好出发,不谙创作之艰辛,偶遭挫折,则踟蹰徬徨。文化站辅导干部尽心尽责,与爱好者打成一片,去了解,熟悉他们的思想、志趣和疑问,且善于啟迪,引导他们入门,帮助他们明确创作方向,鼓舞他们树立创作信心,针对实际情况,做好有计划的培训辅导工作。 四、注重加强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群众文化戏剧小品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大多呈现出明显的“圈子化”特征,创作者与表演者大多长年累月进行合作,共同创作出各种小品作品。但是,新的创作人才却始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摘要: 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戏曲音乐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我们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使传统戏曲音乐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中国教育部2008年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育界、戏剧界顿时引发了多种争议。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和戏曲教学的点滴经验,就“戏曲教学走进校园的的意义”做以下阐述:1、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3、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4、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 关键词: 戏曲校园素质教育好处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戏曲300余种,它将唱念做打熔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今名人、名曲、

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让戏曲走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也是社会在整体上对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在刚过去的一年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百多个剧种、二百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如此众多的剧种、曲种的音乐汇合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音乐进而了解戏曲艺术以至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但是这种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使民族文化的素养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样热爱民族、祖国的感情,就会深深地铭刻于他们的心灵。 二、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小学阶段的戏曲艺术教育主要是了解和赏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

话剧创作与欣赏考试题

话剧 1、话剧的含义及其特点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2、中国话剧发展历史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通过人物

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3、相声的由来与发展历史 我国的相声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最早形式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 “俳优”多在宫廷里演出,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惹人“大笑捧腹”而娱人的目的。但在这笑声中,艺人们往往寄托了对统治者的嘲弄和鞭挞。 唐代的相声叫“弄参军”。参军,即军帐前的幕僚、食客,类似今天的参谋。这种表演相声的演员常常是军营中的幕僚,故称“弄参军”。弄参军是一种对口相声,一个人穿绿色衣服,手持简策,分作机灵滑稽的参军;另一人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扮作愚蠢可笑的苍头,互相笑骂、嬉弄,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8811572.html,甚至扑打。这种相声演员的形象,我们可以从唐墓中出土的戏弄俑上看到。相声艺人多喜欢咒骂和讥讽贪官污吏。宋代的群口相声很时兴。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相声艺术在北京得到充分的发展,日渐成熟,规定用北京方言表演。外地也偶有用地方方言的。当时无论楼堂深院,还是街头市井,都有相声表演的舞台场地。据一些老艺人说,在相声中有两段基本技巧练习的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种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城里、城外四种的声音。“相声”二字就是由“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的。 4、相声的分类与特点 相声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区分的: (1).根据基本功来分的话,大致分为说、学、逗、唱四种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作者:刘程远 戏剧小品是当今文艺舞台上颇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笔者在长期的文艺创作实践中,涉猎了戏剧小品的剧本创作,既有一些成功的收获,也有更多失败的教训,为了繁荣文艺创作,交流创作方法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就戏剧小品的创作漫谈一些体会。 一、戏剧小品的概念 戏剧小品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最初,戏剧小品是戏剧学院学生上课的专业训练手段,一般由老师出一个题目或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不经排练直接表演。如今,戏剧小品已经从艺术院校的课堂走向社会,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频繁出现在文艺舞台。戏剧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形式,往往只表现生活的一个切面,人生的一个瞬间,场面小、人物少、剧情简单,结构紧凑,以小见大。由于它切取生活或故事的一个段落,表现一个生活片段或故事情节,因此,戏剧小品有“切入口”和“切出口”。往往不需要太多的铺垫,也不需要很完整的结局。它既像是一部大戏中的一幕,而又不是拆子戏,它既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而又不是一个完整的独幕话剧,也不是一幕小戏剧。但是,戏剧小品与戏剧一样,有着共同的四大要素:剧本、演员、舞台、观众。 二、戏剧小品的构成方式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个艺术个性就是它的本质规律。因此,它的艺术构成必然受到其个性的规范与束缚。戏剧小品的规范和束缚在于十个方面,即:戏剧小品创作的十要素: 1、时间限定的要素:整个戏剧小品的表演时间限定在13分钟左右; 2、空间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在同一场景之中发生的故事。但戏剧小品的创作发展已经日新月异,在近两年出现在央视戏剧小品大赛中的一些小品已经打破这种时空的限定,如《前面有棵树》、《片儿警的一天》等; 3、人物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以2至3个角色为佳; 4、选材限定的要素:一般是小小的生活片段,鲜见大场景、大题材,要谨慎地避开那些当场解决重大人生问题的素材。必须注意:并非凡是生活事件就可以构成戏剧事件,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小品,但舞台上成立的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存在,在选材上要注意典型性、准确性; 5、表达方式限定的要素:戏剧小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进行表达的,而不是通过叙述进行表达的。是代言体,而不是叙事体,是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 6、戏剧形态限定的要素:一般是杂耍式的短剧,说其“杂耍”是指它表现的手法、题材、形式的多样性; 7、戏剧局势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有戏剧矛盾的冲突,要有解决戏剧矛盾的过程。

戏曲与人生

班级:机自102209 姓名:XX 学号:201022010930 —— 学习《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 曲 对 我 来 说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都是很高深,很难懂得一种艺术,它只存在于专攻上,不存在业余上。不过在我了解了什么是戏曲,它又包含了什么及它的历史后,戏曲也不是那么高高无法触的,它可以是短短的戏曲,小小的小品,形式多样的戏。当然戏曲是无国界的,但是我知道中国的戏曲即使在今天有所落寞,但是在世界上依然是独一无二的。通过本学期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深刻的感受到戏曲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也初步了解了戏曲的发展史和包括的内容,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让我来说说我所学到的戏曲知识吧! 戏曲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戏曲遇有多种多样的变现方式,也有着丰富的剧种。戏曲剧种的分类有:昆曲、高腔、梆子腔、京剧、评剧、皮影戏等。每一个剧种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都说,人生就像一场独一无二的戏,从出生到生命殁乎,就像在舞台上的倾情独舞一样,扮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的角色。故,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演好了换取的是喝彩、掌声以及声名显赫,演不好,则观众稀少,场面冷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形的舞台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就如同表演一般,演员的戏份很多时候在于你的争取,争取了,或许就此刻辉煌。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呢!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概就如此。戏曲是用来品的,或许它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像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我确定的是,它不像电影那样商业化,更

中国戏曲期末论文

《中国戏曲》课程期末论文 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将何去何从 摘要 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与其悠久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当代必然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成为这个古老民族在这个时代中的当代艺术;而中国戏曲积蓄

的传统文化精粹,则更多地需要对其多元而悠久的传承机制加以保护,以呈现文化命脉的延续,以保证新文化的涵育。因此,中国戏曲发展的市场化道路便显得更加的复杂,这应该也是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必然会产生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必须,戏曲的市场化道路不是片面地将演员和剧团抛向市场,任其生灭,而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戏曲发生、发展的基础和生态,使其进入艺术的良性发展,合理保护,增加活力,优胜劣汰,长足发展。 关键词:戏曲发展时代艺术 引言 中国古代戏剧被称做”戏曲”,是因为它是以“戏” 和“曲” 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戏曲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源远流长的历史,鲜明的民族风格,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强烈吸引着历代各界的人士。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同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常说戏曲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当时更多的讨论是戏曲要不要进入市场,而20年后新世纪初期的今天,戏曲已经无法躲避地、也顺其自然地站在了市场当中,时间证明了那时所谓的“高雅”的判断是进入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当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得不走向市场时,本身就已经落后于市场的要求了。事实证明,戏曲确实存在着危机,戏曲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且令人担忧的话题。这次在西安召开的“21世纪戏曲发展论坛”也主要围

蜗牛的奖杯-9人童话剧剧本小品剧本戏剧音乐剧小品舞台剧课本剧心理剧剧本

剧本范例 儿童剧 小学生戏剧 幼儿音乐剧 小品 舞台剧 联欢会表演 备注:本页为首页,下一页为剧本写

剧本写作基本要素 ★优秀剧本的三要素是: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以下为重点: 一、取材:要把写作的素材转化成戏剧要素,最重要的是要把上述要素进一步铺陈为一部有首有尾的戏剧。 二、主题:取材之后你要选择一个表现主题。 三、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取材的范围越广,所能表现的空间也越大。 四、创造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全剧必须围绕着一个贯穿冲突展开故事情节。 五、写剧本的禁忌:用小说写剧本;用说话交待剧情;.故事枝节太多。 以下为剧本内容:

蜗牛的奖杯-9人童话剧剧本 时间-------一个初夏的早晨。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人物-------鸟大姐、蜗牛、蜻蜓、蜜蜂、蝴蝶、七星瓢虫、小兔、松鼠、熊猫。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舞台布置-------在茂密的森林一角,有大石头、小花等错落其间,景色优美。 (分割符) 第一幕-------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旁白-------(音乐起)初夏的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森林里的动物们都醒来了,森林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小蜗牛上场)您瞧,一只小蜗牛多可爱呀。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小蜗牛在空中练习飞行)。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鸟大姐-------蜗牛妹妹,你起得真早呀!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蜗牛-------鸟大姐,你早呀!快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昆虫飞行比赛了,我要多锻炼,争取好的成绩呀!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鸟大姐-------蜗牛妹妹,你真勤奋呀!我也要向你学习!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蜗牛-------谢谢你的鼓励!鸟大姐再见!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鸟大姐-------再见(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 蜗牛-------(边飞边唱)“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我有一双美丽而有力的翅膀,我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你们瞧,我的飞行本领还不错吧!(动物们-------“是呀!是呀!”)今年的飞行比赛我要好好地发挥,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吧! (分割符) 第二幕-------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 旁白-------几天之后,森林里要举行昆虫飞行比赛了,蜗牛、蜻蜓,蜜蜂、蝴蝶、七星瓢虫都做好了比赛准备。小动物都来呐喊助威。(小动物们-------“加油!加油!”)快看,比赛开始了! 小熊裁判-------运动员们,准备好了吗?(蜗牛、蜻蜓,蜜蜂、蝴蝶、七星瓢虫-------“准备好了”)各就各位!预备!飞!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进行曲音乐)(拉拉队-------小松鼠、小猴……在呐喊助威!)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拉拉队-------小蜗牛!加油!小蜗牛!加油!(蜗牛、蜜蜂、蝴蝶……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旁白-------你们瞧!选手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快看,它已经冲到了终点! (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分割符)小熊-------我宣布,

浅析湖北天门传统文化与习俗

浅析湖北天门传统文化与习俗 我的家乡位于美丽的鱼米之乡——湖北天门。天门市为湖北省直管市,是中国棉花高产县市之一,位于省境中部,汉江北岸。 天门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历史文化有:填补历史空白的"石家河文化"、名扬海内外的陆羽茶文化、"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文化、声名远播的"状元"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繁育出异彩纷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天门民俗文化。天门蒸菜、天门曲艺、天门民歌、天门花鼓戏、天门渔鼓、天门皮影和天门糖塑等民间民俗文化韵味独特,堪称文化瑰宝。天门糖塑、天门民歌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荣获"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下面将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天门特色文化。 (一)天门饮食文化 湖北菜(鄂菜)是中国十大名菜之一,常用的烹饪方法有30余种,以蒸、煨最具特色。如果说“味在四川”,那么“鲜”在荆楚,而这“鲜”,能很好地用“蒸”表现出来。提起湖北天(天门)、沔(仙桃)等地的蒸菜,无不让人津津乐道。起源于江汉平原的蒸菜,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从2005年天门石河镇出土了东汉陶甑可佐证。 (二)天门戏曲文化 天门地处江汉平原,文化底蕴丰厚,艺术表演形式和流派繁多,然而,最具地方特色还是曲艺。“天门曲艺”种类较多,历史悠久,富地方特色,其演唱风格和表现手法自成流派,主要曲种有天沔小曲、

天门渔鼓、天门歌腔、天门说唱、三棒鼓、莲花落、道情等。这些曲种大多发源于明清时期,天门说唱《石磉磴还田》、戏曲小品《心灵的密码》参加湖北省第十届“楚天群星奖”评奖,荣获金奖和银奖。2007年,小品《虾缘》获湖北省“春满楚天”春节联欢晚会原创节目一等奖。2010年12月3日,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天门市“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据《天门县志》记载:同治年间,天门艺人陈登洲携儿带女靠唱渔鼓,打三棒鼓到了乌克兰一带。欧洲其它一些国家也有天门华侨当时靠打花鼓到国外谋生的 (三)天门的文人与文学 竟陵派是天门继茶圣陆羽之后的又一文化名人,中国诗文一大流派。晚明时朝,继江汉平原公安派(公安三袁即袁宏道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了较大影响。因钟、谭二人是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故被称为竟陵派。还因为钟惺年长谭元春十二岁的原因,钟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竟陵派诗风在明末乃至清初盛行一时,其影响要比公安派来得更久远。明清时,天门县内曾立有“钟谭合祠”,坊上题书“天下文章”四字。 天门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承载着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更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天门人,我为天门文化感到自豪。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理解并喜欢上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坚守优良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发展天门文化,让天门文化走向世界。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周作人散文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不过是在散文中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显示学识;也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苦涩难懂、令人费解;还有人说周作人曾做过汉奸,他的文章是反动文学……带着文学史及人们对周作人的种种评价,我怀着一种疑惑而又好奇的心理开始走进周作人的世界。徜徉在周作人所创造的文学氛围中,我对作品里的风俗人情开始着迷;走近周作人,我发现了一个独特而又优美的散文艺术境界。 正是在这种理智和情感的驱使下,我开始了对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的探寻……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小品散文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对其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的文抄体是周作人散文独具的特色。其文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运用周氏独到的评点,达到了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其次在其闲适艺术风格中所表现出的平和冲淡的意境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渗透于文章的淡淡的苦味。再次是周作人用特殊的笔调把读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韵致的故乡情绪美。另外,周作人散文语言平实质朴,却不乏精炼,平实冷静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一)、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式的“文抄公”的文体。 周作人自幼饱学诗书,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加之他在留学日本时又广泛涉猎了外域文化。他能够对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学养。周作人这种特殊的读书经历所形成的文学涵养,使其在文章中经常大段地抄引古书内容,使“文抄”成为其文章的一大特色。钱玄同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对于周作人这类文抄体,许多人似乎很难接受。他们甚至认为周作人这类文章脱离现实,躲入书中以书本知识济文章,文中没有自己,其文抄只不过是显示其学识,给人故作高深之态,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面对此类批评,周作人很不以为然。对周作人而言,抄书并不比作文容易得多。 其一、“文抄”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周作人在写作实践中确实做到了“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在文抄中把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让读者在了解某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8811572.html,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 作者:张秋丽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戏曲人物的表演艺术,的确是一个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戏曲是一种以文学、舞蹈、音乐、美术高度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要想把这种艺术通过演员集中地而又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并能深深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 关键词:戏曲演员;人物角色;基功;表演;个性特征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首先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做、念、打”。练好这四项基本功是对戏曲演员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当一名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单就其“基本”二字来看,足见它的重要性。只有打牢基础,功夫扎实,才能在舞台上运用自如,洒脱自然。 二是要研究探讨剧本,当你接受剧本和将要扮演剧中某个角色时,首先要研读剧本,了解剧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脉络,心中构画出人物的粗线形象和在剧中运动的框架,审视你所扮演的解色在剧中的身份,社会及家庭位置,生活的年代和环境,情感的核心在哪里,有哪些个性特征等。只有深刻地理解并熟练掌握剧情,熟悉人物生活、个性、情感特征,你才会在舞台上塑造出一个个鲜活透亮的人物形象。 三是要注重日常生活积累,平时要多留意,善观察,有条件的可以去亲身感受体验生活。传统戏要多看,多练多请教,只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舞台表演实践的积累,才是你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 上述三個方面归纳为三句话就是:没有基本功的表演是美中不足,不研读剧本,理解剧情的表演是有血无肉,不熟悉生活,揣摩生活的表演是无灵无肉。 首先谈谈我对青衣一行的理解。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行当,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青衣是花旦类中的一个定性行当,其特点均是已婚的中、青年妇女,大多数家庭较为贫寒。形象特点为端庄贤淑,老成凝重,衣着朴素大方,举目谨慎庄重,不拘言笑。个性特征:刚毅坚定,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具有善良的品质,美好的情操。在情感方面:孝敬公婆情真意切。体贴丈夫细致入微,呵护孩子情柔似水,如淮北梆子戏《卖苗郎》中柳迎春、《莲花庵》中的邵氏等等,她们是古代妇女德操礼教最佳的体现。扮演时要注重两点:一是出场时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