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单选题

1.(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6)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潮()

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 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2.(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据此可知,顾炎武()

A.批判传统儒学 B.具有民族思想 C.提倡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3.(2019·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5)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评价李贽时说“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这表明作者()

A.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

B.认为李贽的思想仍属于旧思想体系

C.认为李贽的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

D.李贽的思想不具有批判精神

4.(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8)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5.(2018·河北保定二模·29)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6.(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7)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7.(2018·山西晋城一模·8)颜元(1635—1704年)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据此可知,他()

A.反对佛学思想 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

C.提倡经世致用 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

8.(2018·燕博园高三综合能力测试题·2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称:《明夷待访录》

“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这说明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务实的学风 D.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9.(2018·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5)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 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

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10.(2018·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4)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民,宁屈其刁顽。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海瑞的思想()

A.重视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 B.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

C.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D.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

11.(2018·安徽合肥一模·18)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

A.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12.(2018·河北承德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8)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

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13.(2018·广东茂名一模·27)16世纪以来,传教士利玛窦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赢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其去世后,部分传教士开始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这反映出()

A.中国缺乏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条件 B.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对立

C.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 D.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14.(2018·河南洛阳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题·6)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15.(2018·河北邢台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题·6)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认为如果君主背离了兴利除害职责的话,那些恨其君如“寇仇”、视其君为“独夫”的“天下之人”就可以起来推翻暴政。据此可知黄宗羲()

A.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

C.深化了传统民本思想 D.改变了儒学的本质

16.(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9月模拟·2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17.(2018·江苏海门一模·6)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18.(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5)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

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

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

19.(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8月模拟考试·14)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

)

A

C.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D.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20.(2017·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26)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这表明()

A.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

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通过通过可知,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晚明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主张行为自由、追求物质利益等,这实际上是强调人的自我价值,故选B 项;该人文主义思想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A项;该思潮是对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不是创新,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他们有关民主政治的诉求,排除D项。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结合所学,异姓改号为亡国,清军入关,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为亡天下,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顾炎武反对空谈义理的信息,排除A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经世致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黄仁宇针对少数评论者对李贽评价的总体态度是“论调……

属于无稽”、“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说明李贽并没有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反映了李贽没有突破传统的思想体系,故选B项;黄仁宇并没有完全否定李贽的批判思想,题干只是针对少数评论者对李贽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特点,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思想的价值性在于其批判性,但是李贽并没有背离传统的儒家思想,而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故A项错误;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思想与清代的考证之风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的主张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 项正确;根据题干中“在当时”可知,李贽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系,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没有否定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与女权无关,故B项错误;“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见古代并无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弊端,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

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 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宋明理学而非佛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六艺,即古代的六种基本技能而非复古先秦儒学,故B项错误;由材料“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六艺”可知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的思想而非反对封建统治经典和教条的离经叛道,故D 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明清进步思想是受到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君为臣纲”属于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贵民、天下为公、《孟子》”

可知是受到了先秦民本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贵民、天下为公”不能体现务实的学风,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明清进步思想的内容来源,而不是强调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或作用,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想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说明儒家思想蕴含实用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思想主流为程朱理学,实学并非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学只被有些有识之士所倡导,并未成为人们的共识,故C项错误;由材料“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想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说明实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彻底否定,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海瑞认为“讼之可疑时”可以“屈弟”、“屈侄”、“屈贫民”、“屈刁顽”,说明海瑞并未重视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故A项错误;孔子“正名”的精神是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这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海瑞认为“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

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民,宁屈其刁顽”说明海项的思想受封建传统伦理影响,故C项正确;传统法家没有受儒家伦理观念影响,因而海瑞与传统伦理观相统一的思想不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依所学,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认教皇权威,因此两者都敢于挑战权威,故A项正确;依所学,李贽并未动摇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李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西方思想引领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理学主要是程朱理学仍为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对“存理灭欲”的反思,提及“理寓欲中”、“欲中求理”,推知当时社会仍以压制个性为主,故B项错误;儒学一直是为现实服务的,未被宗教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再结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评传统儒学,故D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利玛窦结合中国儒家文化宣传基督教,说明中国不缺乏传播西方宗教的条件,故A项错误;利玛窦将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相结合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文化,说明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并非对立,故B项错误;利玛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播基督文化取得进展,而其后传教士排斥儒家思想造成“教案”的反差说明中西方文化交流需要互相尊重,故C项正确;利玛窦在中国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成功说明中国文化并非铁板一块,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与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这些学者倡导实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中“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并非主张废除君主制度,是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西方民主政治属于代议制民主,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些恨其君如‘寇仇’、视其君为‘独夫’的‘天下之人’就可以起来推翻暴政”体现了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并未根本改变儒学的本质,故D项错误。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以“八股文”箝制人们的思想,况且材料图表中没有涉及文化政策和社会舆论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出现了几个城市,但是不足以说明中小市镇大量兴起,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之学,并未出现反传统舆论,故B项错误;四民结构是指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材料仅涉及士商阶层,未提及农工,而且没有社会分化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材料“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东

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可知,经世致用思潮兴起,故D项正确。17.【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世致用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未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提倡公平法治,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也强调社会责任感,且材料也没有反映两者反对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18.【答案】B 【解析】君权神授、皇权至上是历代政治文化的共性,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文化专制加强,理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凸显,日益成为束缚思想的桎梏,而具有进步思想的思想家则被视为异端而遭受打击,故B项正确;忠孝伦理、家国同构并非明清独有,汉代以后历代都存在,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不存在开明统治,故D项错误。

1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朝八旗举人人数不断增加,说明满洲民族逐步接受以儒学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也说明儒学影响在满洲民族中得以扩展,故A项正确;

材料只体现八旗举人人数的增加,未提供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组成情况,故B 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八旗举人人数的增加,未体现八旗举人来自哪些地区,故C项错误;材料未对文官武官的数量进行比较,D项无从得出,故D项错误。

20.【答案】B 【解析】黄宗羲所谓“藏天下于天下者”,一方面包含着天下是人民之天下,应由人民共同治理的民治思想,另一方面则包含了治理天下之法为万民之公法的思想,其所谓“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之说,则提出了无论贵贱、在法律面前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张,而所谓“藏天下于筐箧者”,则必为专制帝王一家之私法,这在黄宗羲看来是“非法之法”,因而必须加以反对与批判,他认为只体现君主和家族利益的法律是非法之法,势必引起天下大乱,由此当中我们不难看出,黄宗羲已经不是仅对某个特定的君主进行抨击,而是把斗争矛头指向了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他不是简单地对明王朝或清王朝进行抨击,而是对整个封建国家的法制进行了批判,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不合题意,故A 项错误;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不合题意,故D 项错误。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目标解读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 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 官场的腐败 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 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 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 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4.(原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

学点儒家思想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学点儒家思想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韩元涛金英 儒家思想之所以作为正统文化统治中国三千多年,不仅是因为它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它“说的都是家长里短”,阐述的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道理,符合民众的愿望,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文化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照儒家思想去思索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快乐的人。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所难免。一个人从诞生到死亡,既要和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相处,也要和社会中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如果你是官员、管理者,你还要和你的上下级合作共事。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与人相处必然给你带来快乐或不快乐,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毫无疑问,人们都愿意使自己生活的快乐一些。那么何为快乐?有人说赚钱最快乐,有人说拥有权力最快乐,有人说健康平安最快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见,不同的人对快乐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因此,我们也很难用我们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是否快乐。但有一条是共识:要做一个快乐的人,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自我心灵的归宿。具体讲,一是要给自己制造快乐。快乐是别人给的,更是自己营造的。陶醉于学习——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人生和学术——“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回忆生活中点滴的成功——自我安慰,无一不是制造快乐的良方。相反,如果我们不去给自己制造快乐,而是用自己得不到东西去和别人得到的东西相比,我们就会愁眉不展,自寻烦恼。古人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欲品自高”。要给自己制造快乐,必须首先做到知足。比如,你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强、教子有方,可就是没有被提拔,在旁人看来你已经足够幸福快乐了,可你偏不知足,偏要去和被提拔的人比,那你不但会感到愤愤不平,甚至痛不欲生。我们不妨试着想一想,当有人住在金碧辉煌的豪宅中而你却住在陋室之中时,你是否淡定地想“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当你的同事、同学身居高位而你仍是平头百姓时,你是否会坦然地想“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当有人锦衣玉食而你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时,你是否会从容地说“锦衣玉食不足羡,粗茶淡饭保平安”。生活中不是不可以与人相比,而是看你怎么与人相比。如果用你的成功之处和别人的不如意之处相比,你会感到心满意足;反之,用你没有得到或不可能得到的和别人得到的相比,你会感到很委屈、很苦恼。第二要学会给人制造快乐。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不但要会给自己制造快乐,更要考虑别人是否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是君子所为,也为人所不齿。君子之人认为,给人制造快乐,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此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人制造快乐,不见得有多大的能力,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即可。当有人走路不小心摔倒时,你走上前去轻轻地扶他一把;当有人过独木桥是,你轻轻地对他(她)提醒一句:“当心掉下去”;当别人帮助了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李贽的代表作书名叫《焚书》《藏书》? (以这三个问题引出李贽的异端思想) 阅读:李贽语录 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1.让各组同学反复诵读,并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2.(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③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3.(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 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四)研究学习 黄宗羲语录 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二)顾炎武语录 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两人主要思想。 展示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著作思想及作用),让各组同学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小组讨论,教师随机抽查三个组在黑板上展示 (五)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我们如何来评价三大思想家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看法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试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核心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说到儒家,肯定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作为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仁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 一、仁学的发展 仁学思想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出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混乱时代,孔子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暴行,各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轮番上演。这种情况下使得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 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

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 晚清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地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这不仅使仁学获得了新生,更是把仁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的许多思想也是继承仁学思想不断演变来的。和谐社会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倡导,其实早在古代,这种意识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自商周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将“大同”思想作为奋斗的指引。如今仁学也必会随着人们追逐和谐社会的步伐继续发展。 二、仁学的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一百零八次,而又多出自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之口。其中讲得最为清楚的是颜渊问“仁”的部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应当看为对“仁”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表现出“仁”的基本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的规范,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接下来,就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做简略的阐述。 (一)、仁者爱人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可以将“爱人”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1、政治:①专制统治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①程朱理学 ②“西学东渐” 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例证(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结合材料习题,我们可以概括: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

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的生活背景: a、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b、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c、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儒家思想与教师职业道德

儒家思想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能激励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自觉献身精神,能调节教育过程中有关人际间的关系。它不仅对学生起重要的教育作用,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是素来重视师德修养的文明古国,历代的师德有着丰富的内容,这是中华民族丰富的道德理论财富,是我国教师长期实践的结晶。自孔子以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得到不断的扩充和丰富。教师职业道德也承载着儒家思想的内涵。因此学习儒家思想对于教师学习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问题上,孔子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他认为,教师身教重言教,教师的人格感化作用,以身作则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孔子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修养,孔子提出,教师应诚实,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孔子还提出,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要“躬身厚而薄责于人”。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孔子本人便是一个表率。他崇尚道德仁爱礼义,从不谈怪异、强力、暴乱、鬼神。即“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不信怪、力、乱、神。”他为人认真诚实,“言而有信”。他主张实事求是,曾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他严以律已,勇于承认错误,乐于听取意见,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正因为如此,孔子在其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高尚人格,受到众弟子的高度钦仰。他们将孔子崇之如日月,爱之如父母,敬之过于尧舜,对他的学说,“仰之称高,钻之弥坚”。至于后世,则更是尊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感人至深,由兹可见。 成才德为首,树德先树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更是无言的召唤。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深受教师的影响,作为教师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教学态度、道德情操以及思想作风都会影响学生,对学生的成才极为重要。 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许一句话就会让学生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甚至会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的道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因此,当代教师应该全方位地进行包装自己,用渊博的学识、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儒家的起源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 【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核心思想为“仁”与“礼”。 何谓“仁”?“仁者爱人”,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如何“爱人”?夫子曰:“忠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何谓“礼”?“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这就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二、儒家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时 【孟子】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除了曾参留下了《大学》之外,其他的大多未曾留下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收了一名弟子,此人便是日后被称作“亚圣”的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流传于世的著作为《孟子》“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仁”的思想上,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了一套政治学说。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 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民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如果说儒学在孔孟手中还仅仅停留在关注人的身上,那么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就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 荀子,名况,赵国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荀子》共三十二篇。其主要思想有如下几点: 1、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与孟子正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战乱与社会变革中并不适用,更不用说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了。等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打败项羽,百废待兴,这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继位时,黄老思想一直在政治上占据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汉朝历经了“文景之治”后,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的发展需要了。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此时,儒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研究《公羊春秋》,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儒学的基础。他宣扬“君权神授”,为君王统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君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基础达标 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 (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答案:C 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黄宗羲( ) A.痛恨君主专制 B.反对儒家学说 C.鼓吹君主集权 D.倡导君主立宪 答案:A 3.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 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 答案:A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答案:A 5.(2014·滨州模拟)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解析: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故D项正确;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李贽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故B、C项错误。 答案:D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晚明——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思考了哪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 (3)说明“晚明——明清鼎革”之际,“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产生的时代背景。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相关内容。

儒家思想变化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学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合观念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心与身的关系以及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国际和平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兴衰及其原因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4.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原因: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6.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抨击。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这就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1.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分为二,批判地加以继承。 2.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它也曾成为统治者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目标解读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 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 和官场的腐败 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 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 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 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浅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当下个人修养的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当下个人修养的意义 摘要:传统儒家文化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而言,可谓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它依然熠熠生辉。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还对当下个人修养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或多或少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往中国人的血脉里注入了“兼恭、宽厚、诚信、勤敏、施惠”的仁人品德;向华夏子孙的个人修养中添加了“自强不强、正道直行”的优秀品德;让炎黄子孙更加注重内心的探索与实践的重要。 关键字:传统儒家文化、个人修养、仁人品质、自强不息、内心修养、意义深远。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换言之,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儒家文化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儒家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和创新,而其对当下个人的意义也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 首先,儒家文化对个人修养的待人接物上影响重大。当下人们所追求的谦逊恭敬、宽容厚道、诚实守信、勤劳机敏,都是源于儒家文化中的“仁”,“仁”是孔孟时期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而“恭、宽、信、敏、惠”也是儒家文化对仁士的五个要求。 “恭”是谦恭。孔子言“恭则不悔”,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自己的人生过的有尊严,不招致无端的冲突乃至灾祸。你就应该毕恭毕敬地对待别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正所谓:不真不诚,难以动人!这想必就是当下我们对人谦恭的依据吧!“宽”是宽厚。孔子言“宽则得众”,在传统儒家文化中讲求折中的思想,凡事都留有余地,所以处理他人对自身造成伤害的情况时,不会把事情极端化处理,而是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这样便能得道众人的拥护。“信”是诚信。孔子言“信则人任焉”,即为守信用的人,人们也愿意相信他。传统儒学思想认为信是立人之本,这对当下个人修养也同样适合。一个人失去诚信,也就失去了信任,而信任本就是人与人之间最为重要的桥梁之一。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真正做到儒家文化中的”信”,又哪里来的作弊,哪里来的假药、黑心肉呢?如果个人修养达到了诚信,又哪里会引来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呢?“敏”是勤敏。孔子言“敏则有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只有勤劳才能获得成功。这告诉迫切渴望成功的当下人,成功并非是凭空而来,只有勤劳才能获得成功,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当下人渴望成功那颗浮躁的心正是不懂“敏”的意义的体现。再有就是“惠”了,孔子言“惠则足以使人”,字面意思就是说,对别人施以恩惠才能让人更好的为你所用。我想这是当下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个人修养,就像一位成功商人所说“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只有给员工以足够恩惠,企业才能具有持久竞争力。 其次,儒家文化还影响了当下个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正气直道的民族气节。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那便是理学。而理学也就主导了中华民族精神。 当下我们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就是理学大家所提倡的重要精神。在儒家文化中“自强不息”意味着一个人应该:立功、立德、立言。这也就是所谓的“三不朽”!细细想来,这三不朽对当下个人修养也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一个人应该有立功的信念,这倒不是鼓励我们每个人都要汲汲于功名,而是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与追求。这恰恰也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所缺乏的东西。另一方面就是立德了,中国古代讲求立德,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的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立德呀!如今社会,“德”字尤为重要,我暂且把“德”简单的理解为道德和品德。良好的品行、优良的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是我们立足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一定程度上讲,一个人的“立德”远比他“致慧”来得重要得多。最后便是“立言”对当下个人修养的意义了。所谓“立言”,便是指提出真知灼见。这是在告诉我们,个人修养里应当注重“言”的质量,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说话时,应当说那些重要有含量的话。至于废话,多说无益,反倒是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了。“功、德、言”是古代君子自强的内

人文(儒家思想)篇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它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等一大批先贤们的智慧结晶,由于篇幅的局限,我们只能做一粗浅的介绍: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董仲舒(西汉)、程颐(北宋)、朱熹(南宋)、王阳明(明)。 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孔子(前551 - 前 479)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 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 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 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3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

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7、8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 第二阶段:自37岁从齐国返回鲁国到55岁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孔子虽然有4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上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 第三阶段:自68岁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5年时间。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结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

儒家思想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儒家思想总结 篇一:学习总结儒家思想 学习总结儒家思想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 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 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 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 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

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 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篇二: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感想 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体会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 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 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其中思想品德是必答,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盐池县的初中基本上要求学生选择生物,受此影响,很多初中的历史课课时不足或被挤占挪用,甚至初三没有开设历史课,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特别是世界史的基础薄弱,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一堂课40分钟),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盐池高级中学是盐池县唯一的一所高中,但每年中考全县前三百名左右的学生基本都流失到邻近的银川市、吴忠市等地的学校,致使学校生源受到影响。高一年段20个班级,按照中考成绩分成A、B、C、D四个层次的班级,A、B、C层次各两个班,为重点班;我所任教的都是D班(普通版),学生基础差,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存在厌学情绪;再加上平时的月考科目没有历史,学生对历史学习重视不够。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目标】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高考导航】 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以文明史观审视历史的今天,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题型上,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演变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明清思想为重中之重。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当前全球祭孔、开办孔子学院、《论语》热等现象理解儒学与国家建设的联系;二是结合和谐社会构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热点问题,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三是注意纵向和横向分析、比较。如纵向梳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横向比较明清民主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等。 【考点梳理】 一、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形成 1.源头:百家争鸣 (1)背景: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文化繁荣。 (2)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法治”;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3)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透析:①百家争鸣的出现反映了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的时代特征。②儒家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包含辩证思想。三者互补,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 例1.(2011年上海单科卷,第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 B 2.形成与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思想 (1)创始:孔子。①主要思想:“仁”(核心);德治;有教无类。②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 (2)发展:孟子和荀子。①孟子:把“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被称为“亚圣”;《孟子》在南宋被列为四书。②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天人关系上,提出“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 透析: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关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刻影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不断吸纳、融合各流派的观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③孔孟提出的修身、治国等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下面和小编一起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吧! 读《论语》感悟到儒家文化贯穿两千多年历史,辉煌古代,如今《论语》借助电视、网络、讲座向国内外传播,为建设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做出了贡献。我从养生的立场思考儒学关于人生的基本准则。 1.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的思维敏捷,会学习,学的程度在于“习”,学后会用,必然产生喜悦。“习”是深入体会、反复练习,如弹钢琴,一个指法就练许多天,体育运动每个项目都要天天拼搏。习的目的在于升华,古儒叫格物,真明白了它的意义必然“悦”之。朋友来了可切磋,可升华,可传播,其乐大矣。孔子指出:人要通过学与习去追求人生的最高极点,是内悦;朋友互访,可以从中交换、互补、提高、借鉴、增强气场,使蓬荜生辉、信誉远播;君子应该有内心中的恒定地位,人不知道你的胸襟作为,又怎能生气呢?做人不是给人家看的,而是要担负起为国为民为人类的使命。圣人的这三句话是人生指南针。 2.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语。忠、信、习三者是人永远应对照的镜子。子贡问孔子国家安定政治平稳之道。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国家要强盛,经济要繁荣,人民要信实。三股力量齐备,才能使国安定政治平稳,当力量达不到时,先去兵,经济力达不到可去食,但必须让老百姓对国家有坚强的信仰力。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28年中,经艰苦奋斗,缺兵缺粮食,但人民对党坚信不移,终于建成了中华民族人民民主共和国。 3.天道: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无言”也是一种教育。“道法自然”,神接近天,圣接近地,人要开天辟地,一日九变。既要有理想主义,又要有现实主义。只有理想没有土地者是梦想主义者;只有土地没有天空是务实主义者,二者都不能得到开拓。上天给人自强不息、从容不迫的大气度:地给人以生生不息、温柔敦厚和谦仰的态度,加上人之理想与适应实践创新的摸索,成为伟大的力量,天人合一,与时俱进,一种完美的力量凝聚在心中,即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4.“安贫乐道”: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古有愿安贫乐道、寻找心灵的家园的人物如陶渊明。而今小康世界,物质极大丰富,全国老年人老有所养、有所学、有所用,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