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

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2时间和位移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5 自由落体运动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3.1 重力

3.2 弹力

3.3 摩擦力

3.4 力的合成

3.5 力的分解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

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作为我们未来的科学家,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

二、新课教学

1. 物体和质点

研究物体的运动,第一步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例如:

(1)投掷手榴弹时怎么样测量投掷距离?

(2)把教室的课桌向后推出0.5m,怎么样测量距离?

(3)你从校门口向校园内走100m,你现在哪儿?

在学生议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

(1)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2)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

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

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必须从实际出发,撇开不考虑的只能是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因素,和对当前考察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

(3)关于质点简化的条件性

一个物体能否抽象成质点,并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

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形状就无关紧要了,可以把整个物体当质点。

例如: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当然,假如我们需要研究汽车轮胎的运动,由于轮胎上各部分运动情况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了。

要注意的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上海,研究火车的运行的时间,可将火车看成质点,而火车过桥时,计算火车过桥的时间,不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

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

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质点。 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

再如:乒乓球旋转对球的运动的较大的影响,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简单看作质点。

2. 参考系

参考系是研究机械运动的标准,要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取参考系。

(1)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在选定参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参考系中去观察物体的运动。(请同学们思考课本图1.1-4。并思考观察结果为什么不同。)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3)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照系,比较才有意义。

(4)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没有特别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例如,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而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3. 坐标系

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所在的空间的一点。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发生变化,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坐标系是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参考系。

(1)坐标系即参考系的具体化,是在参考系上建立的,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具体有:

① 一维坐标: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 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下图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 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A =3m ,若它运动到B 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 B =-2m (“-”表示沿X 轴负方向)。

X /m A B O 0 3 -2

②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描述物体在一平面内运动,即二维运动时,需采用两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

③三维坐标:立体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的运动。

(2) GPS定位仪——确定地球物体的具体方位,提供准确时间。

要注意以下几点:

a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b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c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d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等概念,它们是运动学乃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地、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四、课后作业

问题与练习第2题。

1.2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 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下图所示

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例如:“第6s 末”、“第7s 初”、“6s 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s 末”、“第7s 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s 这一点;

“6s 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s 内”、“前2s 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s 内”就是“第4s 初”(或“第3s 末”)到“第4s 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s,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s 内”就是“o 时刻”到“2s 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s ,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右图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

点的位置变化,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y ① ② ③ A

B

有方向。“某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1—2—2中的有向线段AB。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 从A点向北走了40m到C,再从C向东走了30m到D,则有向线段AC、CD和AD 分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下图。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大小为50 m.

C D

A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坐标差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与坐标轴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坐标差的数值表示位移的大小——位置移动的距离。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处于“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x=x2-x1。即初、末位置坐标的变化量△x表示物体的位移。

例如:物体从A到B,x A=2m,x B=5m,△x AB=x B-x A=5-2=3m,从C→B,x C=6m,△x CB=x B-x C=5-6=-1m,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和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在直线运动中,矢量运算可化为代数运算,用正、负代表方向。

三、布置作业

问题与练习第1~4题。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1.理解坐标和坐标变化量。

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体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火箭转瞬即逝,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爬.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 研究直线运动时,坐标轴上的点x表示物体的位置,两点间的线段Δx表示位置的变化。

2. 物体的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

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

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思考:课件投影图,让学生观察,用数轴

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

间的变化量?

分析:显然物体开始是向x轴正方向运动,

位移△x=x2-x1为正值;若向x轴负方向运动时,位移△x为负值。

(二)速度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内比较位移的大小;

(2)相同位移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速度

(1)定义:速度等于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单位:m/s,常用的还有km/h、cm/s等。

换算关系: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是矢量

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6)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运动的快慢程度相同,即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某段时间的位移△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v=△x/△t

(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者是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描述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一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

(1)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3)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4)物体在从t到t+△t时间间隔内,若△t非常小,以至于△t 0,则可以认为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特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

[典例分析]

例1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3.0×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一个人看到闪电后5s听到雷声,则打雷的地方离他大约多远?

分析:设打雷的地方到人的距离为x,根据x=vt,可分别计算闪电和雷声传到人所在处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根据条件t2-t1=5s,则可得解。

答案:约1.7×103m

例2 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分析:求解平均速度一般由定义求解.

解:(1)程所用的时间为t ,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

[课标问题拓展]

从山顶悬崖边释放一小石块,石块下落,以释放点为原点,释放时开始计时,测得其x -t 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画出石块的v -t 图像,x 轴向下为正方向,t 轴水平向右,每1s 为一个标度,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石块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是否可以说石块下落的轨迹是曲线?

解析:建立x -t 坐标系,将实验数据一一描点,把所描点

用平滑曲线连在一起,得到的x -t 图像是曲线,如图由图像

知石块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变速直线运动,石块

竖直

下落,它的轨迹是直线.

答案:如右图所示,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说明下落轨

迹是曲线.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

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更准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是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不同的,前者跟位移相关,后者跟路程相关.

[板书]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x/m 4.9 19.6 44.1 t/s 1 2 3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二)速度

1.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定义:位移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 公式:v=Δx/Δt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平均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公式:v=Δx/Δt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矢量性:方向与位移△x方向相同,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2. 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准确地讲,瞬时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v=Δx/Δt(Δt→0)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4)矢量性:与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相同,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速度。

3. 速度和速率

(1)速率:速度的大小。

(2)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知识应用自测]

1.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mm/s B.炮弹:1000m/s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s D.火车:360km/h

答案:C

2.关于速度,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是()

A.通过位移长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位移长的物体速度大

D.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答案:BCD

3.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 )

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答案:ABC

4. 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A. 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

D. 因不知为是和时间无法确定

答案:C

5.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x/t可知()

A. 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位移和时间无关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答案:BC

6. 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 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m/s,则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8m/s,4m/s)

7. 一汽艇在相距2km的甲乙两码头之间往返航行,逆水时用1.5h,顺水时用1h,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0,0.8km/h)

8.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第一个100m用了20s,通过第二个100m用了10s,求汽车在第一个100m内和第二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汽车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5m/s,10m/s,6.7m/s)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基本构成,知道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并学会安装和使用打点计时器。

2.学会根据纸带上的点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并学会测定平均速度和测量瞬时速度。

3.明确速度—时间图像的意义,描点法画图像的方法,并画出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像象。

4.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5.通过画速度—时间图像培养学生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 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 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

【教学难点】

1. 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2. 画图像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时。为了简化我们今天只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化,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准确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怎样记录呢?

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用彩笔和纸带模拟打点计时器。

思考:

1. 彩笔打出的点能不能准确记录纸带的位置?

2. 在打点时间间隔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纸带拉动的快慢对纸带上点的间隔有无影响?

学生讨论:

师总结:彩笔打出的点可以记录纸带的位置,但在打点时间间隔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纸带拉动的快慢对纸带上点的间隔有影响(拉的越慢纸带上点越密,反之就会越稀疏)考虑到用手打点的时间间隔不能准确相等,所以无法准确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原因在哪?

学生:原因出在用手打点时的时间间隔不能严格相等,要是有一台打点时间间隔严格相等的仪器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打点计时器就是可以精确记录时间间隔和位移的仪器。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

布置学生阅读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明确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

使用方法。

师总结: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6V以下。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的下面。通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交流电的周期一致,即为0.02s.如果纸带运动,振动片一端的振针就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思考:电磁打点计时器用低压交流电源工作,能不能用直流电源呢,为什么?

师总结: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是靠交流电的方向改变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从而使振动片上下振动的,且振动片的频率与交流电的频率一致。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周期正好是频率的倒数为0.02s. 若使用直流电振动片将无法振动,打点计时器将打不出点!

(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布置学生阅读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明确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师总结: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不同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的交流电。使用时将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V插座内就可以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墨粉和电火花打点。墨粉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会产生高温电火花,高温电火花可以使墨粉汽化在纸带上。当输入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时,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也每隔0.02s打一个点。实验时纸带的两面可以重复使用,注意降低实验成本。

思考1:从原理上讲两种打点计时器哪中误差更小,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总结: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时阻力较大;阻力包括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以及限位孔和纸带间的摩擦。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使用过程中阻力极小,这极小的阻力来自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时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较小。同时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操作简易,安全可靠。

思考2: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

学生:时间(时间间隔)和位移。

(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

师总结: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钉上,推动调节片可以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即可。

问题2. 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有哪些情况?怎样调节? 师总结:

1. 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

2. 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动幅度太小了,可以调节振动片的位置。

3. 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使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调节到原来的位置。

4. 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节振针直到能打出点为止。

5. 可能是选择的电压太低,可适当调高电压。

问题3. 为什么要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先工作1~2s 再松手打纸带?可不可以先松手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师总结: 打点计时器打开电源后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才能稳定工作,所以应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1~2s 后才能松手打纸带,这样做可以减小误差。

问题4. 打点计时器打完点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打点计时器是按照间歇性工作设计的,长期工作会导致线圈发热而损坏。 问题5. 处理纸带时从某个能看清楚的点开始,往后数出n 个点,这些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怎样确定?

师总结:每2个相邻的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n 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n -1)倍的0.02s

问题6. 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师总结:测出两个点的距离,数出两个点之间有n 段时间间隔,则.在用公式

即可计算出平均速度。 (四)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粗略的代替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计算出的瞬时速度就越精确。

如图:要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D ---E 的平均速度来替代,也可以用E—F 的平均速度来替代,还可以用D—F 的平均速度来替代。这三种方法中D—F 包含E 点切比较靠近E 点,所以用D—F 的平均速度来替代E 点的瞬时速度是最精确的!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图中各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课本22页的表2中,从表中列出的点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纸带的运动情况。

(五)用图像表示速度

在得到的数据中我们只能粗略得知纸带在有些间断的点的速度.要想知道纸带的速度变化规律我们还要借助于图像怎样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呢?

学生讨论:

师总结: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

x ∆n t 02.0=∆t

x

v ∆∆=

D E F G

间,根据所得数据中各个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像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像称为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简称速度图像。

学生实际操作:

思考:我们从根据实际测量数据所描出的点的走向可以大致看出纸带的速度变化规律。在把点连成线的时候我们是用折线来连还是用光滑的曲线来连呢?

学生讨论:

师总结:速度的变化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应该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板书设计

第四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靠电磁感应带动振针振动通过复写纸打点。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靠产生的电火花放电蒸发墨粉打点。

3.测量瞬时速度

用包含某点的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

4.速度—时间图像。

以时间为横坐标,速度为纵坐标,描点连线作出的平滑图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完成课后练习1题。

课堂练习

1.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被打点计时器打上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能说明()

A .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B.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C .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置

D . 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

2.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大

B . 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小

C . 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在做变速运动

D . 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3. 在你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拖动纸带并在上面打下一系列的小点,根据你所打出纸带,在判断纸带表示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时()

A . 应通过测量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程来判断

B. 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

C . 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计算

D. 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相同来判断

参考答案

1.ABCD 2.BC 3.D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2.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 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实例,引出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存在增加和减少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 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敢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1. 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

我们知道运动快慢用速度来比较。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如何描述?

二、新授

(一)加速度

提问: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

(速度由0v 经一段时间t 后变为v ,那0v v -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用v ∆表示。) 提问: v ∆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为此,我们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1.加速度的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t

v a ∆∆=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米/秒2(m/s 2)

就像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那样,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之分。 4.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①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变化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这一段时间(或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加速度。

②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加速度称为瞬时加速度。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加速度也是矢量,它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 内速度从10m/s 增加到20m/s ,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 内速度从10m/s 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分析讨论:

(1)火车40s 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2)汽车2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3)两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1)物体:

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40秒内属于的改变量为s m s m s m v /10/10/20=-=∆,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25.040/10s m s

s

m t v a ==∆=

方向v ∆方向相同,

即a 与v 方向相同。 分析(2)物体:

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s m s m s m v /10/10/0/

-=-=∆,说

明v ∆与v 方向相反。2/

//52/10s m s s

m t

v a -=-=

∆=,说明a 方向与v ∆方向相同,与v 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总结: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匀加速直线运动:0v v >,v ∆为正值,a 0>,a 与0v 方向一致。 匀减速直线运动:0v v <,v ∆为负值,a 0<,a 与0v 方向相反。

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①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描述的是位移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以及速度变化多少无必然联系。

②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三)从v-t图像看加速度

学生观看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像?

(2)图1.5-3中两条直线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通过图像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异同点?

(3)在图像中如何表示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明确:在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的数值等于其加速度。

速度一时间图像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它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纵轴为速度轴,在坐标系中将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坐标的形式描点,然后连线,就画出了速度一时间图像。

a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厉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对较平缓。所以a的速度变化快,即a的加速度大,b的速度变化慢,加速度小。还可以用加速度的定义式a=△v/△t来定量求加速度,从而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三、视野拓展

1. 加速度与糖尿病患者

前不久,一名由昆明飞往武汉的旅客,刚下飞机就一头栽倒在候机楼大厅门口,昏了过去。由于患者系独自外出,身边没有同伴,病史无从询问,给诊断救护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明确诊断其为病死率十分高(40%~70%的死亡率)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经过抢救患者才脱离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该患者平常仅出现多饮多尿,并没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在乘机前几天一直腹泻,在飞机上由于晕机发生剧烈呕吐,从而导致身体严重脱水。我们知道,在飞机起飞和降落以及气流导致的飞机颠簸时,人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力和加速度作用的变化。实验证明,在加速度作用下,血糖浓度升高,糖原含量降低。动物试验证明,在高空气压降低缺氧时,糖的异生作用增强,血糖升高。患者在以上多因素的作用下,血糖较正常高出近5倍,从而出现高渗性昏迷,差点危及生命。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航空旅行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2. 冲击性加速度或过载对全身作用的机制

冲击性加速度或过载对人体的影响与持续性加速度不同,它主要不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而是引起疼痛,短暂意识丧失和各种机械性损伤,如组织器官变形、撕裂及破坏等,严重时可致死亡。其影响的程度除了与冲击过载峰值、作用时间、过载速率3个基本参数有关外,还与过载作用的方向、人的体位、束缚状况等因素有关。

载人飞船在各个不同的飞行阶段中,加速度的变化很大。火箭起飞时,加速度很小,随着火箭不断上升,推进剂逐渐消耗,加速度就越来越大,在火箭熄火瞬间达到最大值。在飞船返回时,脱离轨道,再入大气层时,又将遇到巨大的峰值减速度。在加速度或减速度值超过一个重力加速度(g=9.8m/s2)时,因惯性力而受到很大的过载,人变重了,这种现象称为超重。60年代的载人飞船,在上升段的最大加速度是8g,返回舱的最大减速度约10g。超重对人体的影响与它的作用方向有关。在飞船上升时,主要影响是头部血压降低,下肢血压升高,视觉减退。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导致航天员头部充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 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 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二、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 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 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像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 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

1. 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在自然界了,雨滴下落,猎豹捕食,蚂蚁搬家……这些运动中多有速度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

要探究一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在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新课教学

(一)进行实验

【实验】

问题一: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

问题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步骤:

1. 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

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问题三: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

1. 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的中央位置。

2. 滑轮不能过高。

3. 钩码数量不能过多,长木板两端高低相差不能太大。 4.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5.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6.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二)处理数据

问题四: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1. 纸带要选择打出的点清晰的 2. 舍掉开始过于密集的点

3. 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为时间单位选取计数点

即T =0.02×5s =0.10s 这样既可方便计算,又可减少误差。

(也可取多个间隔为一个计数间隔时间要看具体情况灵活选定;原则上能取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参考表格一:

5. 速度的计算方法: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是用计数点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

v 1= v 2=

(三)作出速度—时间图像

问题六:如何处理计算出来的数据?

图像法:运用图像来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这是一个难点,作图像时要标明横纵坐标轴代表的物理意义,选择合适的标度,以各点瞬时速度为纵轴,时间 t 为横轴,根据所得数据,描点: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01122s s T +12232s s T +

用直线拟合,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问题七:从图上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变化)小车做匀变速(a 不变)的直线运动。 问题八:如何根据速度—时间图像( v—t 图像)求小车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①取任意两组数据求出Δv 和Δt ,然后代入Δv /Δt 求解。 ②在v—t 图像上取一段时间Δt (尽量取大一些),找出两个时刻对应的坐标值求出Δv ,代入Δv /Δt 求解。

哪一种方法更好?(画图时让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等量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就是为了使偏大或偏小的误差尽可能地抵消,所以图像也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应该用图象上的点,而不是用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三、创新拓展

1. 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的小车的v -t 图像,先把纸带每隔0.1s 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轴,标出时间,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 -t 图像。请你按以上办法绘制这个图像。这样做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秒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v=

,纸条长度可认

为表示速度。)

2. 某组同学实验过程中将固定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垫高,使木板有一倾斜角度,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画出的图像有什么不同?(无;图像与时间轴的夹角不同) 四、练习反馈

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哪些器材是本实验必须的?___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 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 ① ④ ⑤ ⑥ ⑦ ⑨ )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 刻度尺) 2. 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我们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 舍掉开头过于紧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B 为了实验精确,选取纸带上第一个点作计时起点 C 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只能取0.1s 。

D 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可视打点密度而定,可取0.02s 、0.04s 、…n×0.02s 均可。 ( A D )

3. 图中给出了从0 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0,1,2,3,4,5,6均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S 1=1.40cm

S 2=1.90cm S 3=2.38cm S 4=2.88cm S 5=3.39cm S 6=3.78cm

那么

①计时器在打出1,2,3等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 1= cm/s ; v 2= cm/s ; v 3= cm/s ; v 4= cm/s ; v 5= cm/s ②在坐标纸上画出v -t 图像

0.1

x S 1

S 2 S 3 S 4

S 5

S 6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 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2时间和位移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5 自由落体运动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3.1 重力 3.2 弹力 3.3 摩擦力 3.4 力的合成 3.5 力的分解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 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作为我们未来的科学家,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 二、新课教学 1. 物体和质点 研究物体的运动,第一步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例如: (1)投掷手榴弹时怎么样测量投掷距离? (2)把教室的课桌向后推出0.5m,怎么样测量距离? (3)你从校门口向校园内走100m,你现在哪儿? 在学生议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 (1)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2)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 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 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 物体相对于它的 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 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 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 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篇1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教案

福建省高一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模块综合测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概览 三维目标 1.通过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思想,掌握质点、参考系的概念,知道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如何根据物体的运动建立坐标系。 2. 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体会和对严格的物理概念的把握,知道时间、时刻的含义和它们的区别,能够区分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通过体会实际生活中运动快慢的不同,理解速度的概念,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通过体会生活中速度变化快慢的不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加速度、速度变化率、速度。 5.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极限分析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培养比较和辨析的能力。学习抓住主要因素、科学近似、抽象的思维方法。 6.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本章知识网络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成一个有 质量的点,称为。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做的另一个物 体称为参考系。 (1)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的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3)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做参考系。 3、坐标系:在选定的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就能 定量地描述物体地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答案:1、质点;2、参考。 疑难突破 物体在什么条件下能看作质点?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的近似,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呢? (1)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作 质点。 (2)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3)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知识导学 1、质点是高中物理提出地第 一个理想模型,是研究物 理问题地科学思维方法, 我们在学习中,要逐步领 悟质点的概念和分析,建 立质点模型地研究过程。 2、初中学习的参照物与参考 系类似,但参考系是更为 科学的定义。 3、结合实际问题如何建立坐 标系,如何选择坐标轴和 正方向、如何选择坐标原 点,是坐标系的一个实际 应用问题。 疑难导析 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的物体可看作质点,如沿斜面下滑的物块。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忽略,故可把地球看成质点。 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如

1.2 时间 位移(第1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1.2 时间位移(第1课时) 〖详细教材分析〗 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和上节的质点、参考系一样都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物理量。时间和时刻我们在生活中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都是混合着来用的,但是学习物理时就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区分,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第一次接触位移这种有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矢量,通过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的学习,来建立矢量的概念,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贯穿整个高中三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建立时间和位移的物理观念,知道时间时刻,位移位置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思维:严密的数学思维方法,能用坐标系来理解时间和时刻,位置和位移,学会用图像描述运动,掌握位移时间图像。 科学探究:知道时间和位移的意义,掌握时间和位移的思想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难点: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与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要讨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就要涉及位置、时间等概念,如果要准确地描述一辆行驶在北京长安街上的汽车所处的位置,你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你对时间是怎么认识的? 教学设计说明:直接应用课本的问题情景导入,有图有真相。 二、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要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清楚“时间”一词的含义。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时间是什么?当你没有问的时候,我很清楚的知道时间是什么,一问就不清楚了。 如:1、你今天多少点离开宿舍的?2、你什么时间到教室的?3、从百合到横州要多少时间?4、找个时间我们聊聊人生问题?里面涉及到的时间含义一样吗?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时间和物理中的时间是否一样? 是不一样的,但是哪里不一样好像又说不上来。就是感觉它不一样。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一连串的发问,让学生思想发生碰撞,时间是什么,自己也蒙了,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为了清楚的区分上边的时间概念,也是为了更好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由此我 们引入新的的物理量,时间和时刻。 1、时刻指某一瞬时,在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的某一瞬间。 也就是钟表上的读数,比如刚才你今天多少点离开宿舍的?,出门之前你看钟,看到的是六点十分;当你回到教室的时候有看一下钟,是七点十分。那么我们说的这两个时间,全部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是一个过程量与瞬间相对应。比如刚才从百合到横州要多少时间,三十分钟。 ①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这是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联系,我们准备上横州看一下手边,到了以后再看一次手表,两者的差值那就是时间间隔了。所以 ②时间的计算:末时刻减初时刻,△ t=t2-t1。把刚上车的时刻称为初时刻,到达目的后的时刻称为末时刻。 ③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为秒(s)还有分钟(min)、小时(h),他们的转化关系是1h=60min,1min=60s。 ④时间的测量:实验室中用停表和打点计时器来测量。时间的测量主要有两种,我们常用的表,和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打点计时器。它将伴随你高中三年。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质点、概念的建立。 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如图所示, 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 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赞叹他前 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 说他运动,谁说的对呢?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讨论: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 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探究、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后思考问题(有关运动的话题). (放映录像)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可搜集整电视片《科技之光》和《动物世界》中的图像).如: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飞机在天空中划过,行星、卫星在

2022年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23)必修一全册教案

2022年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23)必修 一全册教案 前言 本教案旨在辅助教师有效地教授2022年高中物理材人教版(2013)必修一全册内容。通过详细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必修一全册的物理知识。 -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 - 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和探究。 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含必修一全册的以下主要内容: 1. 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 2. 第二单元:运动的规律

3.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4. 第四单元:力的分解与合成 5.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 6. 第六单元:机械能守恒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统一性 7. 第七单元: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8. 第八单元:功和功率 9. 第九单元:简单机械与机械优化设计 10. 第十单元:液体静力学 11. 第十一单元:气体动理论及压力 12. 第十二单元:热学基本定律 13. 第十三单元:热能的传递和转化 14. 第十四单元:电流和电路基础 15. 第十五单元:电功和电能 16. 第十六单元:磁场基本概念 17. 第十七单元:电磁感应和电磁场 18. 第十八单元:电磁波和光的本质 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教授教材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课堂讲授,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积极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测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 课堂练与作业:安排课堂练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1. 日常考察:通过课堂上的随堂测验和课堂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对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教材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1.1质点 参考系—【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 一、教材分析: 关于“质点”概念的学习,教材分析通常情况下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必要性,即由于描述实际物体的复杂性,使得人们不得不进行科学的抽象。其次是从三个方面分析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三是在旁批中特意点出了:“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强调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一般原则,这种研究方法突出研究问题的主要方面、深刻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可以说,物理学研究问题的精髓在于:用模型描述自然;用数学表达模型;用实验检验模型。 这一节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参考系”。在参考系的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就一定要确定是在什么样的参考系中来描述。参考系在运动的描述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其实,任何物理问题的说明和分析实际上都离不开参考系。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关于参考系的概念教村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是说“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这也是通常的种说法,即不区分“参考物”和“参考系”,而强测“坐标系是参号系的数学抽象”。在讨论具休问题时,通常只给出坐标系而不必具体地指出参考物或参考系。关于参考系要结合下一节的坐标系进一步学习。

二、新课引入 生活中,运动随处可见:如飘落的树叶、行驶的汽车、弹跳的篮球、转动的钟表等……这些运动的物体,大到围着太阳转的行星,小到看不见的分子和原子微粒,我们如何准确的描述他们的运动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 不过在学习描述运动之前我想问:同学们还记得运动在物理学里面是怎么定义的吗? 说到运动的定义就不得不提到最早对运动进行分类的人:恩格斯。他把运动从低级到高级进行了大致分类,依次是: 机械运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物理运动(分子热运动)——分子层次上的运动; 化学运动(原子层次上的运动); 生物运动——万物生长; 人类社会运动——人类或其他高级的哺乳动物有意识的参加社会活动。 【提问】 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吗?——化学运动 【提问】 请学生判断以下是否为机械运动(跳远、跑步、开车、飞机轨迹)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1.2时间与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1.2时间与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1) 1.2时间与位移 一、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 位移的矢量性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影片) 通过前面的影片大家可以看到,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

(二)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老师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3. 时刻和时间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 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 1.物体的运动总是伴随着时间和空间而进行.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而两个点之间(即两个时刻之间)对应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简称时间. 3.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神学生思考: 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二)位移和路程 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 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最佳?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序言:物理学: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教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新教材】必修第一册

序言 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选自上海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的序言,是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对学生开始学习物理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序言的学习,学生概括的了解了物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蕴含的科学精神,丰富的科技应用和充满挑战的未来发展。为进一步开展物理内容的学习,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序言的学习,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物理学概况,了解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知道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3、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了解物理、增加兴趣、激发志趣、掌握方法。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大家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物理知识,相信大家对物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是我们进入高中物理的第一课,同学们能不能分享一下你们心目中的物理学是怎样的?同学 们对物理学有什么印象呢? 【学生活动】 讲述学生心目中的物理学 【教师讲授】 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回望历史,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界充满好奇。日出日落、辰宿列张、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大自然的各种神奇现象,让人们惊叹不已的同时渴望着弄清其背后的规律和联系。在好奇心和人类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需求驱使下,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洞察天地,万物之理——物理学概述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阿基米 德等一批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探索,并发现了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规律。这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16~ 17世纪,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创立 了系统性的力学理论,建立了实验观测和理论分析计算相结

2021年高中物理 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 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可将曲线运动的条件深化,即平行速度的力只改变速度大小;垂直速度的力只改变速度方向,可根据力的效果将合外力沿速度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分解; (4)了解合运动、分运动,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5)由分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综合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有关教学软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概括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研究船渡河运动,假设水不流动,可以想象出船的分运动;又假设船发动机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随水流而动的另一分运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物理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曲线运动为什么是变速运动,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2.已知两个分运动的性质特点,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学生不容易很快掌握,是教学的难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每个分运动的初始值(包括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每个分运动所受的外力)进行合成,最终还是用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关系来判断。 三、教具 1.乒乓球、小铁球、细绳。 2.斜槽、条形磁铁、铁球、投影仪、计算机软盘、彩电。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机械运动可以划分为平动和转动,而平动又可以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所以曲线运动属于平动形式,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仍然可以看成一个质点,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更为普遍。例如,车辆拐弯;月球绕地球约27天转一圈;地球绕太阳约一年转一周;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约2.2亿年转一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1 知识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

3.1重力与弹力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3.1 重力与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4、知道弹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会判断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并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5、掌握胡克定律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形变,从而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用科学的质疑的态度去学习知识的习惯,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3、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4、弹力大小的计算。 5、实验设计与操作 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3、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熟了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 二、讲授新课: 1、重力 【教师引导】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 【教师总结】 1)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 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教师提问】为什么熟了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 【学生回答】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教师提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教师引导】由于地球的吸引。 【教师提问】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讨论总结】重力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地球的引力是使物体在地球上,另一部分使物体随地球自转而转动。 【教师总结】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机械运动 1.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所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小木块 ...的翻倒过程。 B.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 .....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 ... D.汽车后轮 ..,在研究牵引力来源的时。 三、参考系 1.定义: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一个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有不同。 【例二】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的。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 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 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 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 “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 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 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 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 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 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问题: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 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 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