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

5.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难点】

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

2.正交分解法。

【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把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学生活动]同学们先思考例题一、例题二,简单的写出解题过程。

[提问]上述两个例题在解题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在第二个例题中为什么要建立坐标系?在运动学中,我们通常是以初速度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在解决静力学的问题时,通常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要建立坐标系与上述的情况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师讲解]大家可以看到上述两个例题解题过程中都用到牛顿第二定律,但是例题一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的问题,而例题二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的问题。所以我们发现,牛顿运动定律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从受力情况可以预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和从运动情况可以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下面我们来分析两种问题的解法。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题一

基本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结合给定的物体的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 强调:(1)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要注意区分;

(2)题目中的力是合力还是分力要加以区分。

对应练习1答案:解析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 =ma ,a =μg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 02

=2ax ,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14107.02220⨯⨯⨯===gx ax v μm/s=14m/s 。

正确选项为C 。

点评 本题以交通事故的分析为背景,属于从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问题。求解

此类问题可先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a ,再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出相关的运动学量。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例题二

基本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

对应练习 2 答案:解析 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m 的质点,从h 1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为

112gh v =

(向下);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 2,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为 222gh v =(向上)。

速度的改变量 Δv =v 1+v 2(向上)。

以a 表示加速度,Δ t 表示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则

Δv =a Δ t 。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F 和向下的重力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ma 。

由以上各式解得 t gh gh m mg F ∆++=2

122,

代入数值得 F =1.5×103N。

点评 本题为从运动状态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的问题。求解此类问题可先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出加速度a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相关的力。本题与小球落至地面再弹起的传统题属于同一物理模型,但将情景放在蹦床运动中,增加了问题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题中将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从而可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匀变速运动公式求解。实际情况作用力应是变力,则求得的是接触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平均作用力。

小结

牛顿运动定律F =ma ,实际上是揭示了力、加速度和质量三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列

出牛顿定律的方程,就应将方程两边的物理量具体化,方程左边是物体受到的合力,这个力是谁受的,方程告诉我们是质量m的物体受的力,所以今后的工作是对质量m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那么,这个合力是由哪些力合成而来的?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合力的方法,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方程右边是物体的质量m和加速度a的乘积,要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就必须对物体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由此可见,解题的方法应从定律本身的表述中去寻找。

在运动学中,我们通常是以初速度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在解决静力学的问题时,通常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利用正交分解法建立坐标系,列出牛顿运动定律方程求解,一般情况坐标轴的正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

[课堂练习]见学案

t=t1+t2=2s+9s=11s。

点评物体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运动情况也将发生变化。此题隐含了两个运动过程,如不仔细审题,分析运动过程,将出现把物体的运动当作匀速运动(没有注意到物体从静止开始放到传送带上),或把物体的运动始终当作匀加速运动。

2.解析(1) 设小球所受风力为F,则F=0.5mg。

当杆水平固定时,小球做匀速运动,则所受摩擦力F f与风力F等大反向,即

F f=F。

又因F f=μF N=μmg,

以上三式联立解得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2) 当杆与水平方向成θ=370角时,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杆加速下滑。设下滑距离s所用时间为t,小球受重力mg、风力F、杆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

点评本题是牛顿运动定律在科学实验中应用的一个实例,求解时先由水平面上小球做匀速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求出动摩擦因数,再分析小球在杆与水平面成370角时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得加速度,再由运动学方程求解。这是一道由运动求力,再由力求运动的典型例题。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那么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重点是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9.板书设计

一、两类问题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的问题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的问题

二、解题思路: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必要时画受力示意图;

③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必要时画运动过程简图;

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⑤利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求解要求的物理量。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 5.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难点】 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 2.正交分解法。 【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把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学生活动]同学们先思考例题一、例题二,简单的写出解题过程。 [提问]上述两个例题在解题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在第二个例题中为什么要建立坐标系?在运动学中,我们通常是以初速度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在解决静力学的问题时,通常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要建立坐标系与上述的情况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师讲解]大家可以看到上述两个例题解题过程中都用到牛顿第二定律,但是例题一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的问题,而例题二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的问题。所以我们发现,牛顿运动定律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从受力情况可以预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和从运动情况可以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下面我们来分析两种问题的解法。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题一 基本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结合给定的物体的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 强调:(1)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要注意区分; (2)题目中的力是合力还是分力要加以区分。 对应练习1答案:解析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 =ma ,a =μg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 02 =2ax ,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14107.02220⨯⨯⨯===gx ax v μm/s=14m/s 。 正确选项为C 。 点评 本题以交通事故的分析为背景,属于从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问题。求解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高中物理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全章概述 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牛顿第一定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教学用具: 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

高一物理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含答案

一、计算题 1、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对物块施加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向右移动距离S后立即撤去F.物块与水平地面可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撤去F时,物块的速度大小. (2)撤去F后,物块还能滑行多远? 2、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沿平直铁轨匀加速行驶,在100s内速度由5.0m/s增加到15.0m/s. (1)求列车的加速度大小. (2)若列车的质量是1.0×106kg,机车对列车的牵引力是1.5×105N,求列车在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3、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受到在一个与水平地面成37°的斜向右下方F=50N的推力,由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g=10N/kg , sin370=0.6, cos370=0.8.)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4 、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的力F=10N推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2kg的物体,物体和地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0.25。(cos37o=0.8,sin37o=0.6,g取10m/s2)求: (1)物体的加速度;(2)4s末物体的位移多大? 5、如图所示,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6、如图4-3-13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小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 kg.(g取10 m/s2,sin37°=0.6,cos37°= 0.8) 图4-3-13 (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 (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 7、如图4-3-12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10 kg,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如果用与水平面成30°的力拉它,为了产生1 m/s2的加速度,F需要多大?(g取10 m/s2 ) 图4-3-12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摆球A悬挂在车架上,求在上述各种情况下,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a和线中的张力T:(1)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 (2)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为a的运动。 9、如图1所示.平台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滑轮的质量不计.人用力F拉绳索使平台和人共同加速上升,求上升的加速度. 10、如图3所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放在长为1.2m、倾角为37°、动摩擦因数为0.1的斜面上.现用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力推物体,使其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试求经过多长时间可以到达斜面顶端.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 决问题 【一】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或者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球体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加速度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等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主要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同步练习题】 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之时,物体就很强处于平衡状态 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就一定处在平衡状态 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之时,物体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是基本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看,物体所受合外力为负数.某一关头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一直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物体相对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粒子不一定静止,如当另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该地球表面也做变速运动,此时物体处于是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C选项符合平衡条件的判断,为正确选项;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所以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选C. 答案:C 2.为了测量A、B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四个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当中,当测力计读数稳定之时,认为其目视即为滑动摩擦认为力的大小,则测力计精准测得的滑动摩擦力最准确的方案是() 解析:A与B选项维米县保证物体A匀速运动,D选项中测力计示数为F与摩擦力的合力,选C. 答案:C 3.一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沿发展水平方向匀速飞行.未被发现物资的总质量为m,吊运物资的悬索与竖直直角方向成θ角.设物资所受的空气阻力为Ff,悬索对物资的拉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问题 【导语】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精心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一】考点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F=ma,这个公式搭建起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其合外力,在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求解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移大小,速度大小,等等。 考点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通过题中的已知条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及公式,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a,进而再通过受力分析,来求解出某个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已知斜面上某物体在运动,已知某些运动条件,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进而求解滑动摩擦系数μ。 您可以结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目录,来查看更多物理考点的解析。我们对考点的解析与教材目录一致,更加的简洁,也更加注重

解题规律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的探究。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m1a1+m2a2+m3a3+……+mnan对此结论的证明: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F1=m1a1,∑F2=m2a2,……∑Fn=mnan,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合。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另外解题中要注意临界条件的分析。凡是题目中出现“刚好”、“恰好”等字样的,往往要利用临界条件。所谓“临界”,就是物体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认为它同时具有两种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在列方程时,要充分利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一、多选题。 1. 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叠放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匀速运动,若将水平力F作用在A上,两物体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A、B一起匀速运动 B.A加速运动,B匀速运动 C.A加速运动,B静止 D.A与B一起加速运动 2. 如图所示,表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以判定() 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 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 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 D.小球在4秒末速度为0 二、选择题。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木板的右端滑行,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作出如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滑块始终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

B.滑块未能滑出木板 C.滑块的质量m大于木板的质量M D.在t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 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下落,已知下落过程中小球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设小 球离地足够高,则() A.小球先加速后匀速 B.小球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C.小球在做减速运动 D.小球先加速后减速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 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 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A.7m/s B.14m/s C.10m/s D.20m/s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kg, 汽车车速为90km/ℎ,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A.450N B.400N C.350N D.300N 三、解答题。 如图所示,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 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人 和滑板的总质量m=60.0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斜坡的倾角θ=37∘(sin37∘=0.6,cos37∘=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到BC的最大长度L=20.0m,则斜坡上A、B两点间 的距离应不超过多少? 质量为4kg的物体放在与水平面成30∘角、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市赛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 (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2】 如图3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 =1 kg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向上的轻绳的拉力F =9.6 N 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 s 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经多长时间物体速度的大小达到22 m/s 。(sin 37°=0.6,取g =10 m/s 2) 图3 稳拿满分,三步走⎩⎪⎨⎪ ⎧ ①过程分析②受力分析 ③列标准得分方程 第一步:运动过程分析 第一个过程:在最初2 s 内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二个过程:从撤去力F 开始到速度减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第三个过程:从最高点开始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二、三步:

甲 在最初2 s 内,物体在F =9.6 N 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沿斜面方向有F -mg sin θ-F f =ma 1① 沿垂直斜面方向有F N =mg cos θ② 且F f =μF N ③ 由①②③式得a 1=F -mg sin θ-μmg cos θm =2 m/s 2 2 s 末绳断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1=a 1t 1=4 m/s 第二过程:

物理: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2.学会用整体法、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并熟练应用牛顿定律求解 3.理解超重、失重的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牛顿运动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下: 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 点评: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2/2 ,2,21,0202200t t t t v v v t s v as v v at t v s at v v =+===-+=+=等.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3.应用例析 [例1]一斜面AB 长为10m ,倾角为30°,一质量为2kg 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下图〔g 取10 m/s 2 〕 〔1〕假设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 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假设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那么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解析:题中第〔1〕问是知道物体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第〔2〕问是知道物体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1〕以小物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物块受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摩擦力f , 垂直斜面方向上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mg cos30°-N =0 沿斜面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30°-f =m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学生版)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会用牛顿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2.掌握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再利用运动学的有关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出速度v t和位移x等。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合力:F=F1-F2=2.2 N,方向水平向右. 2.物体原来静止,初速度为0,在恒定的合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当弹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小球加速度等于0.由于小球具有向下的速度,仍向下运动. 小球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弹力大于重力,合外力方向变为竖直向上,小球加速度也向上且逐渐增大,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球速度减小,一直到将弹簧压缩到最大形变量,速度变为0. 答案:C 彼此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力F 等于G x 与阻力F 阻的合力. 由于沿山坡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合力F=G x -F 阻,合力的方向沿山坡向下,使滑雪的人 产生沿山坡向下的加速度.滑雪人的加速度可以根据运动学的规律求得:x=v 0t +12at 2 a=2(x -v 0t)t 2 a=4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最新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导学案(部分答案)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组题人: 一、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 求解以上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可用如下所示的框图来表示: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其中有四个矢量v0、v1、a、s,一个标量t。在动力学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其中有两个矢量F、a,一个标量m。运动学和动力学中公共的物理量是加速度a。在处理力和运动的两类基本问题时,不论由力确定运动还是由运动确定力,关键在于加速度a,a是联结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桥梁。

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依据题意正确选取研究对象 2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和运动情景图 3列方程:选取正方向,通常选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值,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值,建立方程 4解方程:用国际单位制,解的过程要清楚,写出方程式和相应的文字说明,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三、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问题 所谓连接体就是指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它们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有相同的速度、加速度),如: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又叫物体系). 2.隔离法与整体法 (1)隔离法:在求解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从研究的方便性出发,将物体系统中的某部分分隔出来,单独研究的方法. (2)整体法:整个系统或系统中的几个物体有共同的加速度,且不涉及相互作用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方法. 3.对连接体的一般处理思路 (1)先隔离,后整体. (2)先整体,后隔离 典例剖析 典例一、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例1】将质量为0.5 kg的小球以14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运动中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2.1 N,则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解析通过对小球受力分析求出其上升的加速度及上升的最大高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课教学】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投影展示例题并布置学生审题: 例1.用水平力F 拉着重为G 的物体以速度v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当拉力F 逐渐减小时,物体的 A .加速度和速度都减小 B .加速度和速度都越来越大 C .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D .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 通过例1定量分析,初步掌握从受力确定物体受力的基本方法。 例2、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 ,在 6.4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N 。求物体在4s 末的速度和4s 内的位移。 2.提出问题,分步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审题,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 1.学生思考讨论后独立作答,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解答。 的兴趣。 2.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将新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挂钩。 3.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和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浅层次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 3.【强调注意】 受力分析的图示对研究这一类问题很有帮助,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受力分析问题,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受力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画受力分析草图的好习惯. 4.分析点评投影展示答案相对照,规范解题步骤。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 F -f =ma , a =1.1 m/s 2 由运动学公式, v=at=1.1×4 =4.4 m/s , m at x 8.82 12 == 学生计算完成,交流 合作、点评,找出不 完善的地方予以改 正。 培养学生书面表述 清楚物理问题的能 力,规范解题步骤。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 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就可以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 力,这是动力学所要解决的另一类问 题。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1.投影展示例题并布置学生审题 例3.一个滑雪的人质量是 75 kg ,以 v 0=2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 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 t =5s 的 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60m ,求滑雪人 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2.提出问题,分步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审题,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解: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 202 1 at t v x += 解得:a =4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θ -F 阻=ma 解得:F 阻=67.5 N. 学生思考,分组交流讨论后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合作、点评,找出不 完善的地方予以改 正。 通过分析实例,培养 学生分析探索和寻 找物理量 之间的关 系,发现浅 层次规律的能力,运 用物理语 言表述物理问题的 能力 培养学生 养成规范 做题的良 好习惯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一】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明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F合――→F合=ma求a, x=v0t+1/2at2 v=v0+at v2-v02=2ax→求得x、v0、v、t.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它们间弹力的0.25倍,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N、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图1 (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可得:Fcosθ-μFN=maFsinθ+FN=mg 解得:a=1.3m/s2,方向水平向右 (2)v=at=1.3×5m/s=6.5 m/s (3)x=1/2at2=12×1.3×52m=16.25m

答案(1)见解析图 1.3m/s2,方向水平向右 (2)6.5m/s (3)16.25m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运动情况――――――――→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a――→F合=ma受力情况. 例2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m,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0m.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达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s(g取10m/s2),则: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 解析(1)由题意可知,h=4.0m,L=5.0m,t=2.0s. 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θ=hL. 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L=1/2at2得a=2Lt2,代入数据得a=2.5m/s2. (2)在乘客下滑过程中,对乘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x轴方向有mgsinθ-Ff=ma, 沿y轴方向有FN-mgcosθ=0, 又Ff=μFN,联立方程解得 μ=gsinθ-agcosθ≈0.92. 答案(1)2.5m/s2 (2)0.92 针对训练1 质量为0.1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弹性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f,取g=10m/s2,求: 图2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新步步高】2016-2016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Word版含解

学案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目标定位] 1.明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F 合――→F 合=ma 求a , ⎩⎪⎨⎪⎧ x =v 0t +12at 2v =v 0+at v 2-v 20=2ax →求得x 、v 0、v 、t .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它们间弹力的0.25倍,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 =8 N 、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 图1 (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可得:⎩⎪⎨⎪⎧ F cos θ-μF N =ma F sin θ+F N =mg 解得:a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v =at =1.3×5 m /s =6.5 m/s (3)x =12at 2=12 ×1.3×52 m =16.25 m 答案 (1)见解析图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6.5 m/s (3)16.25 m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运动情况――――――――→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a ――→F 合=ma 受力情况. 例2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 m ,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0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达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 s(g 取10 m/s 2),则: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 解析 (1)由题意可知,h =4.0 m ,L =5.0 m ,t =2.0 s. 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 θ=h L . 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L =12at 2得a =2L t 2,代入数据得a =2.5 m/s 2. (2)在乘客下滑过程中,对乘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x 轴方向有mg sin θ -F f =ma , 沿y 轴方向有F N -mg cos θ=0, 又F f =μF N ,联立方程解得 μ=g sin θ-a g cos θ ≈0.92. 答案 (1)2.5 m/s 2 (2)0.92 针对训练1 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弹性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 .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f ,取g =10 m/s 2,求: 图2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f 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 答案 (1)0.2 N (2)0.375 m 解析 (1)由v -t 图象可知,弹性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

2021_2022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 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牛顿用他的三个定律对这一类问题作出了精确的解决.牛顿由此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牛顿三定律成为力学乃至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定量关系;牛顿第三定律确定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遵循的规律.动力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体运动情况;另一部分是物体与周围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牛顿第二定律恰好为这两部分的链接提供了桥梁.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高中阶段最为常见的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要解决这两类问题,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前提,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关键环节,因为它是运动与力联系的桥梁. 教学重点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掌握求解这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2)进一步认识力的概念,掌握分析受力情况的一般方法,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解题规律的能力. (2)会利用正交分解法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3)掌握用数学工具表达、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和谐号”列车高速前进等录像资

2023最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教学要点分析】1.本节教材重点是围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议题的辨论。人类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同样也要克服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若一开始就讲方法,介绍历史回顾,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虽节省时间,但对消除学生由直觉产生的类似错误不利。所以,教学一开始应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切实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宜采用思维点拨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惯性是重要概念,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是困难的。应该在今后教学中,结合相关材料,有针对性地一一纠正。教学用具:多媒体小平台、气垫导轨滑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实例讨论引入》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㈠用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止。(教师一边演示,也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焦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例1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小车原先静止,手推小车施了推力,迫使小车改变了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手离开了小车,推力撤去,但小车在摩擦阻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是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㈡让足球在兰球场上、足球草地上以同样初速前进,在哪种场地上滚得更远?为什么?如果地面绝对光滑,足球又当怎样?通过例2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摩擦阻力越小,足球滚得越远,滚的时间越长。假想地面绝对光滑,足球就会永远运动。即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新课教学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历史的回顾:①讲:远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可是直到伽利略时代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②用多媒体投影片概括历史上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雅里斯多德伽利略笛卡儿亚里斯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伽利略认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笛卡尔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③请同学们叙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师总结:伽利略在可*的实验基础上,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继续运动下去。④学生总结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以可*的事实为依据,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解释自然规律。⑤用气垫导轨近似地验证上述结论:把滑块放在一个水气垫导轨上,使滑块和导轨之间形成气层,物体沿这种导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推动一下物体,可以看到物体沿气垫导轨的运动很接近匀速直线运动。2、牛顿第一定律:(1)师讲: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做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力学知识,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练习: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实验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