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单元 2: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培养从质的变化

和量的变化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

学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

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

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

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

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

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学情分析

(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

应。除了生物课上学过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过能量守恒外,未接触任何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

识。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

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他们影响也较大。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

趋向,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尤其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管理跟不上,教学双边活动很难

开展,但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所以得细心的引导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分析推理,建立假说→ 设计实验,进行求证→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分析结论→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当一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无论它以哪种状态或形式存在,质量都是不变的,例如,

将一块铁变成铁丝、铁粉或铁水,它的质量都不变。那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例如:木材燃烧完

后,只剩下了炭灰;蜡烛燃烧,最后没了;铁生锈,其质量增多了。它的质量会变化吗?如果变,会怎样

变化?

《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

猜想 1:质量减小;猜想2:质量增大;猜想3:质量不变。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关系

取一个锥形瓶,将少许白磷放入其中,然后取一支滴管,套上一个气球并将其插入单孔橡皮塞中,并把橡

皮塞紧紧的在锥形瓶中;在点燃前先称量这一装置与白磷的总质量;然后点燃白磷,观察现象,等冷却后

再去称量总塞质量,将所得数据填入下表中。

反应前置与白磷的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现象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1、气球为什么开始先鼓后瘪?

学生 1、气体热胀冷缩;学生2、有气体产生;学生3、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消耗掉瓶内氧气;

归纳:反应表达式白磷 +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燃烧时瓶内气体热彭胀,冷却后五氧化二磷小固体落于瓶底,瓶内氧气消耗,气体量少,所以气球

瘪了。

根据所测数据可知: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实验二】加热五水硫酸铜晶体

取一支试管将少许五水硫酸铜晶体放入管内,并将一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导管上一端系一个气球,组装后称其总质量;然后给五水硫酸铜晶体加热,观察现象,待冷却后再称量其总质量。完成下表:反应前置与白磷的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现象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1、加热时反应物由蓝色变为白色,即变成了新的物质,所以发生了化学反应

2、气球先鼓后瘪

3、称量时发现其前后质量仍平衡;即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实验三】加热五水硫酸铜晶体

取一支试管将少许五水硫酸铜晶体放入管内,并将一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组装后称其总质量;然

后给五水硫酸铜晶体加热,观察现象,待冷却后再称量其总质量。完成下表:

反应前置与白磷的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现象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1、加热时反应物由蓝色变为白色,即变成了新的物质,所以发生了化学反应

2、称量时发现其前后质量不相等。

【思考讨论】比较实验二和实验三,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引导学生从两个实验加热时是否有物质逸出,然后分析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

【课堂练习】木炭燃烧后只剩余些灰呢?即质量不守恒吗?

引导学生从木炭燃烧的产物思考问题。

(木炭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漂移到空气中了,所以从直观上感觉到质量不守恒,若将产生的二氧化碳

象方案 1 和方案 2 一样收集起来再称量。则遵守质量守恒)

《得出结论,分析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守恒的是“总质量” ,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3、“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思考讨论》为什么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了变化,而质量会守恒呢?同学们试从微观角度(分

子、原子)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老师引导讲解】以电解水为例

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 H2+O2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分析讨论: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

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得出结论】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可分成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2、

宏观:元素种类不变

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个数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种类

《本节课小节》

律质

定注意点:①化学反应②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

原理:①原子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质量没有变化运用:①进行有关的计算;②解释现象

《课外作业》 1、在 A+B → C+D 的反应中, 5 克 A 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 克 C 和

10 克 D,则 B 的质量是()

(A)18 克(B)7 克(C)8

2、现有一反应 A +B → C+ D,有则生成 D 的质量为克

10gA和

(D)6 克

5gB 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 , B无剩余,生成4g的C,

3.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 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分子的数目⑤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4.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5g 酒精与 5g 水混合得到10g 酒精溶液

B.2g 氢气与 18g 氧气反应生成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20g 水

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以探究实验为主,遵守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在实验探索中体念,在发现中学

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把“教”与“学”变

成“探究”与“再发现”的过程。但是本节课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没有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所以

在做探究实验所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时间不是很够用,而且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得出

结论也不理解。对这部分学生只能通过课外辅导帮助他们掌握这部分内容了。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_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 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 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 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学法指导] 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 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 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 (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那么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 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以下图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获共享】 〖基础篇〗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 g硫和3.2 g氧化合,生成了3.2 g二氧化硫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④ 2.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 B.Cu、O、H C.O、H D.Cu、H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 2 =2Z中,Z的化学式为() A.XY 2 B.X 2 Y 2 C.X 2 Y 4 D.X 2 Y 4.在化学反应:M+N = P+Q中,a g M和b g N完全反应,生成c g P。则生成Q的质量为() A.(b+c-a) g B.(a-c+b) g C.(a+c-b) g D.(c-a+b) 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8 g B.11 g C.8 g D.5.5 g 6.4 g A物质与5 g 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 g C物质,剩余3 g B。若将7 g A与3 g 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9 g B.10 g C.8 g D.3 g 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8.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9.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 g D,同时增加了8 g 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 B.l:4 C.4:l D.5:l 10.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m-n) g B.(m+2-n) g C.(m+2+n) g D.(n-2) g 11.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RO B.RO 2 C.R 2 O D.R 2 O 5 12.在化学反应A+B = C+D中,80 g A和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 g。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态物质的质量_____氯酸钾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化学反应A+B=C中,3 g 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 g C。如有12 g A,能和_____g B完全反应。 15.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根据这个定律,3 g碳在10 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16.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能正确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复习重、难点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且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听写强化记忆 导入:同学们能学元素符号,根据化合价原则就能写化学式,就能用化学式表达化学反应过程,也就是化学方程式,但是,书写化学方程式也是有原则的,一要根据客观事实,再一个就是一定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及其它的应用。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复习过程 1、检查课前复习阅读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清楚实验探究过程。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能正确解释一些现象。 2、回顾探究实验,重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的原因,归纳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三个可能变”。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类型(例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化学问题 1、判断并解释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3)在装有100克稀盐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仍为110克. 2、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即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推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H 2O + CO 2 = 淀粉 + O 2 由此判断:淀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单元 2: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培养从质的变化 和量的变化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 学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 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 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 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 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 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学情分析 (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 应。除了生物课上学过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过能量守恒外,未接触任何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 识。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 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他们影响也较大。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 趋向,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尤其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管理跟不上,教学双边活动很难 开展,但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所以得细心的引导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分析推理,建立假说→ 设计实验,进行求证→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分析结论→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当一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无论它以哪种状态或形式存在,质量都是不变的,例如, 将一块铁变成铁丝、铁粉或铁水,它的质量都不变。那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例如:木材燃烧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 4 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 4+Fe→FeSO 4 +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砝码放_____。砝码要用______夹取。 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 二、自主探究: (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阅读】课本P90、91实验。 ▲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92

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交流讨论】课本P93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3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 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 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 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 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板书]:实验一:CuSO4与NaOH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 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够对一些简单的反应从质量的角度做出正确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学习分析和断定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猜想要有依据的意识,强化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发展很重要。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难点: 对一些简单的反应从质量的角度做出正确的解释。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讲解 教学仪器:天平2台,锥形瓶2个,带橡胶塞和气球的玻璃管一支,橡胶塞一个 教学药品:红磷,铁钉,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产生。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旧的物质就变成了新的物质。大家能列举几个过去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吗? 学生: 例如蜡烛的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教师:通过这些反应,我们能够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等等。这一系列的反应直接告诉了我们,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能够生成多少新的物质呢?化学变化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是我们知道,新物质是由旧物质转化而来的。要想知道生成多少新物质,我们就要弄清楚新旧物质之间有着怎样的质量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首先,对于一个反应,我们还不知道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会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可以猜一猜。假设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那就是说,反应前的物质质量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是…相等的。这是第一种情况。 即:M前= M后 假设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生了变化,那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 两种。一是反应前的物质质量大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这是第二种情况。 即:M前>M后, 二是反应前的物质质量小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这是第三种情况。 即:M前< M后 教师: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对,不会有了。这样,我们就通过分析,猜想出了三种可能的关系。那到底是哪种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 学生:

《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本节课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共同研究适合于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教学思路: 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有一则广告“水变 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 欢迎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 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谈谈你的想法。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明智的选择。 【介绍】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创设情境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2、表示生成物是; 3、表示反应条件是;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 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 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二氧化锰反应中起作 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

5340.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3 质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 (5)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4.5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班级: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单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知识纲要: 三、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的实质。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解成,重新组合成的过程。在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A.18克 B.7克 C.8克 D. 6克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XY2+Y2=2Z,则X的化学式为() A.XY B.XY2 C.X2Y D.XY3 4、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5、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于() A、自然界中所有变化 B、主要是物理变化 C、主要是指化学变化 D、主要是能量变化 6、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用30g白糖和70g水配制100g糖水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不能确定 8、(肇庆中考2011)、燃煤发电厂利用反应2SO2+2CaCO3+X=2CaSO4+2CO2来减少SO2的排放,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 9、(肇庆中考2007)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未测值为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 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 2CO 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 2、表示生成物是 ; 3、表示反应条件是 ;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2.微观: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 2+O 2 2H 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一定改变的是 ; 可能改变的是 。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 2→CO 2+H 2O ,则A 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 2=6CO 2+6H 2O ,则A 的化学式为 。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物质A 分解成56 g B 和44 g C ,则反应了的A 的质量为 g 。 3、将36 g 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 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 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 4.把6.1 g 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 ,根据 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 。二氧化锰反应中起 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 ,有10克A 和5克B 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 ,B 没有剩余,则生成C 的质量为 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选择题: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杨晓莉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由实验过程的设计、探究,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充分考虑到视障生的特点和差异,尽可能让视障孩子拥有与健全人同等的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通过实验探究和史实资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3)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准备】 仪器药品: 1、演示实验:电子秤、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镊子 2、学生实验:电子秤、烧杯、小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锥形瓶、小 试管、气球。 自制教具:水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

【回忆引入】: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请大家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呢? 【大胆猜想】: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用事实说明你猜想的理由。PPT 出示 教师:那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通过实验证明) 称量物质的质量关系,用到的主要仪器是什么? 讨论:实验怎么进行 小结:(1)用天平称量反应物的总质量 (2)让反应物反应 (3) 再称量生成物的总质量,进行比较 师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请大家注意观察现象,盲生认真听好。 这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我把它倒入烧杯。这是一枚银白色铁钉。反应前先称出它们的总质量,记录。 现在我将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请大家观察反应现象。 生描述现象(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师:如果反应时间足够长,溶液也会变色。这是课前老师做的实验,现在溶液变成了浅绿色,现象师:得到什么结论?PPT出示 变色,有新物质生成,红色物质是铜,浅绿色物质是硫酸亚铁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师:生成新物质后质量有没有改变呢?再称量它们的总质量 得到什么结论?(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师:两次称量中,铁和硫酸铜变成了铜和硫酸亚铁,其它物质没有变化,而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PPT 分析过程。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总质量。PPT 师:一个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这样的结论呢?大家愿意亲自探讨一下吗? 请大家做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师:你准备怎么做呢?说说步骤 我们每张桌上都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请取两药匙碳酸钠放在烧杯中,取稀盐酸约10ml于试管,现在请大家开始实验 注意:操作过程要小心,不能让物质溅出造成误差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让盲生体验气体的生成) 讨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让盲生观察。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本节的核心容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其相关知识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中考中约占1.5-4分。 二、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容及注意事项。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题型中的应用 4.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对知识点进行梳理,通过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及应用 复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题型中的应用 四、教法:提问、讨论、探究等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复习) 理解—----适用围 探究—----方案设计 原因-—---微观解释

应用-—---典题分析 典型例题: 例1【2017·兰州】“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Cl2===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a2O B.NaCl C.NaH D.NaClO3 例2【2017·】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5-1(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确的是( ) 例4【2016 ·一模】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 、t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例5【2017 质量分数如图15-3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