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室与脑池解剖课件

脑室与脑池解剖课件

脑室与脑池解剖课件
脑室与脑池解剖课件

脑室与脑池精品解剖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学邵正仁副教授制作人体断层解剖学(一)脑室1. 侧脑室围绕尾状核,弯曲呈弧形。* 前角3:自室间孔向前伸入额叶,距额极3~4cm ,冠状切面呈三角形。顶为胼胝体干1,内侧为透明隔4,底为尾状核头2。5 内囊前肢6壳7胼胝体嘴8视交叉*中央部2 自室间孔向后延伸至胼胝体压部的水平裂隙,顶为胼胝体1,内侧为透明隔3后部,底为穹窿5、背侧丘脑15 上面和尾状核4。6 锥体束7第三脑室8脚间池9视辐射10 海马11 脑桥12 下角13 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14 尾状核*后角2 伸向枕叶,渐变细且长度变异大。1 胼胝体3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4视辐射5侧副隆起6侧副沟7前髓帆8小脑上脚9小脑扁桃体10 第四脑室11 距状沟12 禽距(距状沟前部皮质陷入而成)13 脉络丛*下角12 最长,顶由胼胝体12 、尾状核尾14 和杏仁体构成,底为海马10 、海马伞和侧副隆起等。下角后部与后角结合处称三角区。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经室孔与第三脑室相连。

6 锥体束7第三脑室8脚间池9视辐射11 脑桥13 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14 尾状核2. 第三脑室*位置及境界:位于间脑内呈矢状位的狭窄腔隙。顶为脉络组织,底为下丘脑,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后壁为缰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第三脑室的隐窝及交通1视隐窝:伸入终板与视叉之间;2 漏斗隐窝:伸

入漏斗;3 松果体隐窝:伸入松棵上、下脚之间;4 松果体上隐窝:松果体上方;通室间孔和中脑水管3. 中脑水管:位于中脑背侧,上、下两端窄,呈略向后的弧形。4.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底为菱形窝,顶的前部为小脑上脚和前髓帆,后部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角通中脑水管,下角通脊髓中央管。有外侧孔和正中孔通蛛网膜下腔。5. 第五、六脑室为异常发育的透明隔腔,当发生囊肿时可阻塞室间孔而使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压升高。第五脑室的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为穹窿柱,上界为胼胝体干,下界为胼胝体嘴和前连合。第六脑室第六脑室位于第五脑室后方,又称威革(Verga )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借穹窿柱与第五脑室隔开。(二)蛛网膜下池(脑池)1. 延髓池:位于斜坡下部与延髓腹侧之间。池内有基底动脉起始部、后四对神经。2.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颅后窝后下部,上界为小脑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后界为枕鳞的下部。 3. 小脑溪:位于小脑蚓部的下方,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前通第四脑室,后通小脑延髓池。4. 脑桥小脑脚池9: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内侧部,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1 斜坡2颈内A3 基底A4 桥池5内耳道6NⅦ、NⅧ7 小脑中脚8第四脑室9脑桥小脑脚10 齿状核11 脑桥12 展神经5. 桥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斜坡之间,扁面宽阔。有基底A。6. 脚间池:位于鞍背与中脑脚间窝之间。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环内段。7. 交叉池: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周围。池内有视交叉。8. 终板池:位于终板前方,胼胝

体嘴的下方,呈纵行狭长的裂隙。9. 大脑脚池:大脑脚前外侧,其外侧通环池。大脑后动脉绕行于此池。10. 环池:围绕大脑脚的外侧面,前通脚间池,后通四叠体池。11. 四叠体池:中脑四叠体背面,向上延伸入大脑大静脉池。12.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第三脑室后方,上至胼胝体压部。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上部有大脑大静脉。向前上通中间帆腔。13. 中间帆腔(第三脑室上池)位于第三脑室顶上面,穹窿联合的下方,呈三角形,尖向前。14. 小脑上池:位于小脑上蚓部与小脑幕顶之间,宽而扁。前通四叠体池。1 中间帆腔2大脑大静脉池3四叠体池4小脑上池5小脑延髓池6延池7桥池8脚间池9交叉池10 终板池11 大脑纵裂池15. 胼胝体周池:围绕胼胝体外周,前与终板池相连,后与四叠体池相续。池内有大脑前动脉主干。16. 大脑纵裂池:位于大脑镰两侧与大脑半球之间。17 .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外侧沟的前端,内含大脑中动脉。脑室与脑池的选择性断层(一)经半卵圆中心下部与大脑纵裂池层面主要结构:大脑纵裂池、额叶(前部)、顶叶(中部)、枕叶(后部)(二)经侧脑室中央部上部层面主要结构:胼胝体干上部、侧脑室中央部(月牙形)、尾状核体(外下壁)。(三)经侧脑室中央部下部层面*侧脑室的形态:左、右侧脑室对称的凸向中线,呈“X”形。* 侧脑室中隔:前部为透明隔(薄),后部为穹窿。*侧脑室毗邻: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是胼胝体压部,外侧界由前向后为尾状核头、背侧丘脑上部和尾状核体的后部。* 侧脑室中央部内有长条状的脉络丛。(四)经侧脑室三角区与中间帆腔层面主要结构:侧脑室前角(羊角形),侧脑室三角区及后角起始部。

* 侧脑室前角的前界为胼胝体膝,外侧界为尾状尾头,内侧界为透明隔和穹窿。*侧脑室三角区的前界为丘脑枕,后界为胼胝体压部及向后延伸的纤维,外侧为大脑髓质。侧脑室三角内有丰富的脉络丛。*中间帆腔:中线上尖向前的三角形腔隙。两侧界为穹窿,后界为胼胝体枕钳,前端与侧脑室前角之间被穹窿隔开。* 大脑外侧窝池:“Y”形裂隙,左、右对称,分前支、后支和主干。(五)经第三脑室上部与大脑大静脉池层面*第三脑室上部:中线上矢状位裂隙,两侧为背侧丘脑,前达侧脑室前角(有室间孔相通),后邻大脑大静脉池内的松果体。(五)经第三脑室上部与大脑大静脉池层面*大脑大静脉池:横断面呈菱形,位于第三脑室上部的后端与长Y型小脑幕之间。池内前部有松果体(钙化时呈高密度影像),后部有大脑大静脉(向后入直窦)。(六)经第三脑室下部与环池层面*第三脑室下部仍呈矢状裂隙,前界终板与终板池相邻,后方是中脑,两侧为下丘脑。* 环池与四叠体池: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病变(幕切迹疝)可使变窄或消失。(七)经第四脑室上部与鞍上池层面*位置和形态:位于脑桥与小脑蚓部之间,三角形或方形。* 境界:前界脑桥,后界前髓帆和小脑蚓部,两侧为小脑上脚。* 侧脑室下角:断面上呈三角形,前内为杏仁体,后内为海马。(七)经第四脑室上部与鞍上池层面*鞍上池的组成:前部为交叉池,后部为桥池或脚间池。* 鞍上池形态和分部:分前角(前连终板池)、前外侧角(连大脑外侧窝池)、后外侧角(连环池)、后角(为脚间池)。(七)经第四脑室上部与鞍上池层面*鞍上池的毗邻:前为额叶直回和眶回的后部,外侧为海马旁回和钩,后部

由上而下为中脑的大脑脚和脑桥的基底部。(八)经第四脑室中部与桥池层面*位置和形态:位于颅后窝中央呈五角星形(或新月形、菱形)。* 境界:前界为脑桥,后界为小脑蚓,两侧是小脑髓质。(八)经第四脑室中部与桥池层面*桥池的形态:呈一环绕脑桥基底向前的弧形裂隙。* 桥池的境界:前界为鞍背,后界为脑桥基底部,外侧界为颞骨岩部。* 桥池内有基底动脉,后外连脑桥小脑脚池。*蚌医微生物* 解剖学教研室邵正仁编制1 2 3 4 终板池前连合缰三角松果体* * *蚌医微生物

脑室与脑池解剖课件

脑室与脑池精品解剖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学邵正仁副教授制作人体断层解剖学(一)脑室1. 侧脑室围绕尾状核,弯曲呈弧形。* 前角3:自室间孔向前伸入额叶,距额极3~4cm ,冠状切面呈三角形。顶为胼胝体干1,内侧为透明隔4,底为尾状核头2。5 内囊前肢6壳7胼胝体嘴8视交叉*中央部2 自室间孔向后延伸至胼胝体压部的水平裂隙,顶为胼胝体1,内侧为透明隔3后部,底为穹窿5、背侧丘脑15 上面和尾状核4。6 锥体束7第三脑室8脚间池9视辐射10 海马11 脑桥12 下角13 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14 尾状核*后角2 伸向枕叶,渐变细且长度变异大。1 胼胝体3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4视辐射5侧副隆起6侧副沟7前髓帆8小脑上脚9小脑扁桃体10 第四脑室11 距状沟12 禽距(距状沟前部皮质陷入而成)13 脉络丛*下角12 最长,顶由胼胝体12 、尾状核尾14 和杏仁体构成,底为海马10 、海马伞和侧副隆起等。下角后部与后角结合处称三角区。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经室孔与第三脑室相连。 6 锥体束7第三脑室8脚间池9视辐射11 脑桥13 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14 尾状核2. 第三脑室*位置及境界:位于间脑内呈矢状位的狭窄腔隙。顶为脉络组织,底为下丘脑,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后壁为缰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第三脑室的隐窝及交通1视隐窝:伸入终板与视叉之间;2 漏斗隐窝:伸

入漏斗;3 松果体隐窝:伸入松棵上、下脚之间;4 松果体上隐窝:松果体上方;通室间孔和中脑水管3. 中脑水管:位于中脑背侧,上、下两端窄,呈略向后的弧形。4.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底为菱形窝,顶的前部为小脑上脚和前髓帆,后部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角通中脑水管,下角通脊髓中央管。有外侧孔和正中孔通蛛网膜下腔。5. 第五、六脑室为异常发育的透明隔腔,当发生囊肿时可阻塞室间孔而使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压升高。第五脑室的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为穹窿柱,上界为胼胝体干,下界为胼胝体嘴和前连合。第六脑室第六脑室位于第五脑室后方,又称威革(Verga )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借穹窿柱与第五脑室隔开。(二)蛛网膜下池(脑池)1. 延髓池:位于斜坡下部与延髓腹侧之间。池内有基底动脉起始部、后四对神经。2.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颅后窝后下部,上界为小脑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后界为枕鳞的下部。 3. 小脑溪:位于小脑蚓部的下方,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前通第四脑室,后通小脑延髓池。4. 脑桥小脑脚池9: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内侧部,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1 斜坡2颈内A3 基底A4 桥池5内耳道6NⅦ、NⅧ7 小脑中脚8第四脑室9脑桥小脑脚10 齿状核11 脑桥12 展神经5. 桥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斜坡之间,扁面宽阔。有基底A。6. 脚间池:位于鞍背与中脑脚间窝之间。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环内段。7. 交叉池: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周围。池内有视交叉。8. 终板池:位于终板前方,胼胝

脑血管解剖及分段详解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 C 1:颈段; C 2:岩段; C 3:破裂孔段; C 4:海绵窦段; C 5 :床突段; C 6:眼段; C 7:交通段 C1段(颈段):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 ”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 C4段(海绵窦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 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 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起自PCoA 起点近侧,止于ACA 及MCA 分叉处。 分支:①PCoA ;②AChA (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 及MCA 。 Willis 环 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 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P2:PCA 环池段 SCA :小脑上动脉 OA :眼动脉 ON :视神经 CNIII :动眼神经 CNIV :滑车神经 大脑中动脉MCA 分段: M1水平段;M2脑岛段;M3岛盖段;M4皮层支 前后位图解:FPO 为额顶叶岛盖;TO 为颞叶岛盖;I 为脑岛。 1. 颈内动脉 2. 大脑前动脉 3. Heubner 返动脉 4. 颞前动脉 5. 外侧豆纹动脉 6. MCA 分叉处

7. MCA膝部 8. 侧裂顶部 1. M1分叉前段 2. M1分叉后段 3. MCA膝部 4. MCA穿支(外侧豆纹动脉) 5. M2段 6. M3段 7. M4段 8. 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 9.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ACA ACA前后位 1. ACA A2段; 2. 胼周动脉 3. 胼缘动脉; 4. 皮层支 ACA侧位(椎动脉造影) 1. ACA A2段 2. 眶额支 3. 额极动脉 4. 胼周动脉 5. 胼缘动脉 大脑后动脉PCA PCA分4段: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 PCA分出3种类型分支:中央支、脑室及脉络丛支及大脑支。

脑供血与脑血管解剖(图文)

脑供血及脑血管解剖(图/文) 人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在安静状 态下仅占体重2%的脑,大约需要全 身供血总量的20%左右,所以脑组 织对血液供应的依赖性很强,对缺氧 十分敏感。脑血管的特点:动脉壁较 薄;静脉壁缺乏平滑肌、无瓣膜,静 脉不与动脉伴行,形成独特的硬脑膜 窦,血液与神经元间有血脑屏障,此 屏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常的脑功能依赖于通过致密的血 管网不断的运输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脑、脸和头皮的血液主要由二组血管 来供应:即双侧的颈动脉系统和椎动 脉系统。脑组织由四条大动脉供血, 即左右两条颈动脉构成的颈动脉系 统和左右两条椎动脉构成的椎-基底 动脉系统。脑部血液供应量约80%-90% 来自颈动脉系统,10-20%来自椎-基 底动脉系统。 下面一组图为不同方位和模式下所示负责脑部血液供应的几条大动脉。

颈总动脉于第四颈椎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A和颈外A两个分支,其中颈外动脉负责脸部和头皮的血液供应,颈动脉分出后沿颈部向上直至颅底,经颈动脉管进入海绵窦,紧靠海棉窦侧壁,穿出海棉窦行至蝶骨的前床突侧,开始分支(颈A按行程分为四段:即颈段、颈动脉管段、海棉窦段和脑段,临床上将后两段合称为“虹吸部”),其颅外的颈段无任何分支,颈动脉管段先后分出颈鼓A和翼管A两个小支,海棉窦段先后分出海棉窦支、垂体支和脑膜支,脑段在前床突侧处分出眼动脉,在视交叉外侧正对前穿质处分成大脑前动脉(ACA)和最大终末支的大脑中动脉(MCA)两个主要终末支。供应除部分颞叶和枕叶之外的大脑前3/5的血液,即又称为前循环系统。

椎-基底动脉供应脊髓上部、大脑的后2/5(枕叶、颞叶的一部分、丘脑后大半部和丘脑下部的小部分)、脑干和小脑的血液,故又称为后循环系统。 两侧大脑前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相连,颈动脉的末端通过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相连,于是围绕脚间窝形成一完整的血管环即大脑动脉环(Willis动脉环)。Willis动脉环是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如果一条动脉发育不良或阻断时,其他动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动脉环来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供,从而防止了严重损害的出现。 右图为从脑的底面向上观察所示, 包括了Willis动脉环和各条主 要的动脉 任意一条颈动脉的血流减少 都会造成额叶功能的某些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侧身

脑室与脑池

脑室与脑池 脑室的胚胎学发展开始于喙状的神经管的三个初级囊泡的扩张(妊娠4~5周),被称为前脑、中脑、后脑。初级囊泡随后膨胀扩大并弯曲伴有局限的狭窄而形成五个次级囊泡(大约妊娠7周)。前脑发展为端脑(最终的大脑半球和侧脑室)和间脑(丘脑、下丘脑和第三脑室)。中脑初级囊泡最后形成次级囊泡也引起中脑最终形成顶盖、脑干的中脑部分和中脑水管,后脑发育为后脑(最终的脑桥、小脑和第四脑室的上部分)和脑脊髓(延髓和第四脑室的下部分)。 脑室发育的畸形会导致先天性的异常,例如全前脑,无脑回,巨脑回,Dandy-walker 畸形,尾神经管闭合畸形并有内部压力动力学改变被考虑为脑室和其他有关于Chiari Ⅱ型畸形的机制。 正常侧脑室是两侧伸展的C形结构,各包含一个相互邻近的前角、体、前房(三角区)、后角、下角,侧脑室常是对称的,但不对称的改变等级是不一致的,侧脑室的前部分常被透明膈分开。 第三脑室为在丘脑之间充满脑脊液的窄裂,第三脑室的下界是下丘脑,上界为脉络组织(脑室的软脑膜和室管膜内层的融合)和脉络丛,前界是终板和前联合,后界包括松果体及隐窝和后联合。第三脑室与侧脑室通过位于前外侧的孟氏孔相通,第三脑室通过后下方的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第四脑室在矢状面上为椎体状,在轴面上为倒“C”形或肾形。第四脑室在脑桥背侧和它的顶盖为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向上与中脑水管相通,向下与蛛网膜下腔的小脑延髓池通过四脑室正中孔和成对的四脑室外侧孔相通。 由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充满了脑室,在外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及正中孔、外侧孔。在静脉注入Gd-DTPA对比剂后,因为缺少血脑屏障,脉络丛典型强化,来自脑室的脑脊液与脑及脊髓外围的蛛网膜下腔通过正中孔和外侧孔相通。脑脊液有保护脑和脊髓不受损伤和静脉压力迅速改变影响的基本功能。脑脊液存在于颅内和脊柱内腔隙的

脑池解剖版

脑池解剖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 九、终板池 终板池位于终板的前方,胼胝体嘴的后方,为一纵形的狭长裂隙,向后下通交叉池。 十、交叉池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周围,前界是颈内动脉,前方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池内有视交叉。 十一、脚间池 脚间池也称基底池,其前界是视交叉,后界是脚间窝及大脑脚的内面,两侧界是大脑的颞极。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的水平段。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 九、终板池 终板池位于终板的前方,胼胝体嘴的后方,为一纵形的狭长裂隙,向后下通交叉池。 十、交叉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