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池解剖版

脑池解剖版

脑池解剖版
脑池解剖版

脑池解剖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

九、终板池

终板池位于终板的前方,胼胝体嘴的后方,为一纵形的狭长裂隙,向后下通交叉池。

十、交叉池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周围,前界是颈内动脉,前方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池内有视交叉。

十一、脚间池

脚间池也称基底池,其前界是视交叉,后界是脚间窝及大脑脚的内面,两侧界是大脑的颞极。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的水平段。

十二、桥池

桥池位于枕骨斜坡与脑桥腹侧面之间,故也称桥前池。该池扁而宽阔,向上通脚间池,向两侧通脑桥小脑角池,池内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十三、延池

延池位于枕骨斜坡下部与延髓的腹侧面之间。左、右椎动脉在此池内两侧互相接近汇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在此池内发出小脑后下动脉,池内还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通过。

十四、鞍上池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

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蚓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

脑室与脑池解剖课件

脑室与脑池精品解剖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学邵正仁副教授制作人体断层解剖学(一)脑室1. 侧脑室围绕尾状核,弯曲呈弧形。* 前角3:自室间孔向前伸入额叶,距额极3~4cm ,冠状切面呈三角形。顶为胼胝体干1,内侧为透明隔4,底为尾状核头2。5 内囊前肢6壳7胼胝体嘴8视交叉*中央部2 自室间孔向后延伸至胼胝体压部的水平裂隙,顶为胼胝体1,内侧为透明隔3后部,底为穹窿5、背侧丘脑15 上面和尾状核4。6 锥体束7第三脑室8脚间池9视辐射10 海马11 脑桥12 下角13 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14 尾状核*后角2 伸向枕叶,渐变细且长度变异大。1 胼胝体3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4视辐射5侧副隆起6侧副沟7前髓帆8小脑上脚9小脑扁桃体10 第四脑室11 距状沟12 禽距(距状沟前部皮质陷入而成)13 脉络丛*下角12 最长,顶由胼胝体12 、尾状核尾14 和杏仁体构成,底为海马10 、海马伞和侧副隆起等。下角后部与后角结合处称三角区。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经室孔与第三脑室相连。 6 锥体束7第三脑室8脚间池9视辐射11 脑桥13 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14 尾状核2. 第三脑室*位置及境界:位于间脑内呈矢状位的狭窄腔隙。顶为脉络组织,底为下丘脑,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后壁为缰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第三脑室的隐窝及交通1视隐窝:伸入终板与视叉之间;2 漏斗隐窝:伸

入漏斗;3 松果体隐窝:伸入松棵上、下脚之间;4 松果体上隐窝:松果体上方;通室间孔和中脑水管3. 中脑水管:位于中脑背侧,上、下两端窄,呈略向后的弧形。4.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底为菱形窝,顶的前部为小脑上脚和前髓帆,后部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角通中脑水管,下角通脊髓中央管。有外侧孔和正中孔通蛛网膜下腔。5. 第五、六脑室为异常发育的透明隔腔,当发生囊肿时可阻塞室间孔而使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压升高。第五脑室的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为穹窿柱,上界为胼胝体干,下界为胼胝体嘴和前连合。第六脑室第六脑室位于第五脑室后方,又称威革(Verga )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借穹窿柱与第五脑室隔开。(二)蛛网膜下池(脑池)1. 延髓池:位于斜坡下部与延髓腹侧之间。池内有基底动脉起始部、后四对神经。2.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颅后窝后下部,上界为小脑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后界为枕鳞的下部。 3. 小脑溪:位于小脑蚓部的下方,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前通第四脑室,后通小脑延髓池。4. 脑桥小脑脚池9: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内侧部,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1 斜坡2颈内A3 基底A4 桥池5内耳道6NⅦ、NⅧ7 小脑中脚8第四脑室9脑桥小脑脚10 齿状核11 脑桥12 展神经5. 桥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斜坡之间,扁面宽阔。有基底A。6. 脚间池:位于鞍背与中脑脚间窝之间。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环内段。7. 交叉池: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周围。池内有视交叉。8. 终板池:位于终板前方,胼胝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 九、终板池 终板池位于终板的前方,胼胝体嘴的后方,为一纵形的狭长裂隙,向后下通交叉池。 十、交叉池

脑室与脑池

脑室与脑池 脑室的胚胎学发展开始于喙状的神经管的三个初级囊泡的扩张(妊娠4~5周),被称为前脑、中脑、后脑。初级囊泡随后膨胀扩大并弯曲伴有局限的狭窄而形成五个次级囊泡(大约妊娠7周)。前脑发展为端脑(最终的大脑半球和侧脑室)和间脑(丘脑、下丘脑和第三脑室)。中脑初级囊泡最后形成次级囊泡也引起中脑最终形成顶盖、脑干的中脑部分和中脑水管,后脑发育为后脑(最终的脑桥、小脑和第四脑室的上部分)和脑脊髓(延髓和第四脑室的下部分)。 脑室发育的畸形会导致先天性的异常,例如全前脑,无脑回,巨脑回,Dandy-walker 畸形,尾神经管闭合畸形并有内部压力动力学改变被考虑为脑室和其他有关于Chiari Ⅱ型畸形的机制。 正常侧脑室是两侧伸展的C形结构,各包含一个相互邻近的前角、体、前房(三角区)、后角、下角,侧脑室常是对称的,但不对称的改变等级是不一致的,侧脑室的前部分常被透明膈分开。 第三脑室为在丘脑之间充满脑脊液的窄裂,第三脑室的下界是下丘脑,上界为脉络组织(脑室的软脑膜和室管膜内层的融合)和脉络丛,前界是终板和前联合,后界包括松果体及隐窝和后联合。第三脑室与侧脑室通过位于前外侧的孟氏孔相通,第三脑室通过后下方的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第四脑室在矢状面上为椎体状,在轴面上为倒“C”形或肾形。第四脑室在脑桥背侧和它的顶盖为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向上与中脑水管相通,向下与蛛网膜下腔的小脑延髓池通过四脑室正中孔和成对的四脑室外侧孔相通。 由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充满了脑室,在外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及正中孔、外侧孔。在静脉注入Gd-DTPA对比剂后,因为缺少血脑屏障,脉络丛典型强化,来自脑室的脑脊液与脑及脊髓外围的蛛网膜下腔通过正中孔和外侧孔相通。脑脊液有保护脑和脊髓不受损伤和静脉压力迅速改变影响的基本功能。脑脊液存在于颅内和脊柱内腔隙的

颅脑正常解剖

颅脑正常解剖 1、颅骨: (1)外形: (2)颅底:主要孔道及内容物已在平片中讲述 2、脑膜:三层脑膜、三个间隙 (1)硬脑膜:硬膜下(或外)间隙硬脑膜与颅骨间的潜在间隙为硬膜外间隙,与蛛网膜间的潜在间隙---硬脑膜下腔。 硬脑膜的颅内反折形成间隔。 1)天幕:分隔小脑与大脑枕、颞叶,分颅腔为幕上和幕下;前方鞍背围成一孔,称天幕裂孔,幕上颅内压升高时,可将(颞叶)脑回压入此孔内,称小脑幕裂孔疝。 2)大脑镰:硬脑膜插入大脑两半球间形成,上缘长,沿矢状缝附着于颅盖穹窿;下缘短、游离。 3)鞍隔:位于鞍顶,环形,有垂体柄通过。 4)小脑镰: (2)蛛网膜、软脑膜与脑池系统: 蛛网膜与硬脑膜间的潜在间隙为硬膜下间隙。蛛网膜与软脑膜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在颅底等处扩大称为脑池。 小脑延髓池---最大;鞍上池——呈六角形;桥池---基底动脉,环池---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及滑车神经,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视交叉池---视交叉。 3、大脑半球:图3

脑实质:皮质CT值+32-40Hu;髓质CT值+28- 32Hu。 额叶---后方中央沟与顶叶分界、外侧裂与颞叶分界; 颞叶---顶枕裂与枕前切迹(枕极前4cm)的连线前方、外侧裂池下方;顶叶---前界中央沟,后为顶枕沟; 枕叶---顶枕沟至枕前切迹间虚线的后方。 岛叶---位于大脑外侧裂池底部 4、间脑: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包括丘脑、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上部。 5、小脑: 6、脑干:中脑、桥脑和延髓。 7、脑室系统与脑脊液循环 (1)脑室:1)侧脑室:大脑半球内下方的狭长腔隙,内含脑脊液,分为额角、颞角、体部、三角区和后角。双侧脑室体部间透明隔存在潜在间隙,若此间隙扩大,脑脊液进入,称为透明隔间隙(第五脑室,若合并胼胝体后部和穹窿之间的海马闭合不全,称为第六脑室(又称Vergae腔)。2)第三脑室:侧脑室下方,间脑之间的狭窄间隙;上方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下方与中脑导水管相连,前下方有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前部有中间块,后方有松果体上陷窝和松果体隐窝。3)中脑导水管:连接3-4脑室间管道,长约15mm,宽1-2mm,其背侧为四迭体,腹侧为中脑。4)第四脑室:位于脑干背侧、小脑腹侧。上通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两侧经侧孔通蛛网膜下腔。4)脑脊液循环

脑池解剖版

脑池解剖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 九、终板池 终板池位于终板的前方,胼胝体嘴的后方,为一纵形的狭长裂隙,向后下通交叉池。 十、交叉池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周围,前界是颈内动脉,前方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池内有视交叉。 十一、脚间池 脚间池也称基底池,其前界是视交叉,后界是脚间窝及大脑脚的内面,两侧界是大脑的颞极。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的水平段。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大脑髓突及脑回横断面表盘定位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结果 通过脑横断层标本与其相应的CT图像对照观察,确认并命名CT图像中自大脑髓质发出的诸髓突,再据髓突反向追踪相应的脑回,从而实现在CT图像上对大脑髓质的髓型对脑回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按规定套用表盘,用表盘的时针方向描述髓突并定位脑回。选取典型层面的CT图像,将借助表盘定位脑回的观察结 果简述如下。 平大脑顶部层面(图1) 大脑顶部层面的特点是大脑髓质尚未出现,所见到的条索状低密度影都是脑沟。由于该层面脑沟清晰而髓质又未出现,故该层面采用脑沟定位脑回。在大脑半球中部相当于2点位处有呈内外方向的较长低密度影为中央沟,其前、后分别有与其平行的中央前、后沟,三沟间密度略高的皮质影分别为中央前、后回(1点位和3点位)。中央前沟以前是额上回(11~12点位),中央后沟以后相当于4~7点位处的不整形沟回都属顶上小叶。半球内侧相当于8~11点位处为中 央旁小叶。 平半卵圆中心上部层面(图2) 大脑半球中央的髓质增多成半卵圆中心。自半卵圆中心中段向外发出两支平行的髓突为中央前、后回髓突,其中中央前回髓突方向在2点位;中央后回髓突方向在3点位。向内发出的扣带回髓突在8~11点位。自前段向前内发出的髓突(11~12点位)是额上回髓突,向前外发出的髓突(12~1点位)属额中回髓突,向外发出的髓突(1~2点位)属额下回髓突。自后段向后外发出顶上小叶髓突

(3~5点位),自后段向后发出的大髓突干(5~6点位)是楔叶髓突,向后内 的分支为楔前回髓突(6~7点位)。 平帆间池层面(图3) 两侧丘脑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区为帆间池。帆间池层面由于许多新结构出现而将半卵圆中心髓质分隔成额叶髓质、顶枕叶髓质、内囊、外囊和最外囊等。其中额叶髓质是半卵圆中心前端向下的延续,顶枕叶髓质是半卵圆中心后端的向下延续。由额叶髓质向前内发出的髓突(11~12点位)为额上回髓突,向前外发出的髓突(1~2点位)为额中回髓突,向外发出的髓突(2~3点位)为额下回髓突。另外,在胼胝体膝前方(9~10点位)自额叶髓质还向内发出扣带回前部髓突。由顶枕叶髓质向前外(1~

脑池的正常解剖

脑池的正常解剖 蛛网膜下腔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其形状大小的变化在影像学上有重要意义。脑池间没有明显界限,彼此交通,个体差异较大,所以数目不定,命名不一。 重要的脑池有: 1.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小脑和枕骨大孔上方的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分,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交通。 2. 桥池(桥前池):脑桥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间,扁而宽阔,其内有基底动脉,桥池向上通脚间池,向后通小脑延髓池。 3. 脑桥小脑三角池:其前外侧为颞骨岩部内侧面,后界为小脑中脑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迷路动脉走行。 4. 脚间池(基底池):位于两中脑大脑脚之间的脚间窝处,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动脉环后部。 5.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的外侧面。 6.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分上丘、下丘各一对)背面、下丘后方及两侧,小脑蚓上部前缘之间。 7.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周围,池内有视交叉。 8. 鞍上池:是影像学名词,位于蝶鞍上方,由解剖学中的交叉池、脚间池、桥前池前部构成。鞍上池前界为额叶直回,后界为脚间窝或脑桥基底部,两侧界为海马旁回钩,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乳头体、大脑动脉

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等,因体位不同,可呈五角形、六角形、四角形等。 9.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后下方,池内有大脑大静脉走行。 10.大脑外侧裂池:为额叶、顶叶、颞叶与岛叶之间的大脑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年轻人可以不明显,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明显增宽。 11.小脑上池:位于小脑幕下方与小脑之间的蛛网膜下池。形态宽扁,矢状面显示较佳。 12.小脑池(小脑溪):位于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的蛛网膜下池部分,其前部经第四脑室后正中孔通第四脑室,后连枕大池。 磁共振室:张广才 2013.12.0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