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变化分析

美国经验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有着较低的税率,较少的收入再分配和异常复杂的税收制度,从金融危机之后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为稳定。2009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2.105万亿美元,各州政府财政收入总和1.124万亿美元,当年GDP 为14.119万亿美元,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仅为22.9%;2012年美国政府财政总收入为5.1万亿美元(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总收入为6.3万亿美元,政府间重复计算收入1.2万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收入2.4万亿美元,州政府收入1.5万亿美元,州以下地方政府收入1.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 的32.63%(GDP 核算方法调整前);2014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3.02万亿美元,当年GDP 为17.4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继续下降为17.4%。

图1:1990-2014年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625203.html,/indicator/NY.GDP .MKTP .CD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625203.html,/data/reports.aspx?frmsrc=search&CNO=2&country=&seri es=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625203.html,&period =

0%

5%10%15%20%25%30%35%40%45%1990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图2:1996-2012年德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单位:百分比)

30.00

29.50

29.00

28.50

28.00

27.50

27.00

26.50

26.00

25.50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625203.html,/indicator/NY.GDP.MKTP.C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625203.html,/data/reports.aspx?frmsrc=search&CNO=2&country=&seri es=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625203.html,&period=

德国经验

德国财政收入占GDP比较大的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自二十世纪以来,德国财政收入逐年下滑,占GDP比重逐年大幅下降,2000年财政收入占GDP29.72%,直至2004 年降到27.57%的极低点。经济形势下降颓萎的同时,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这使得这一阶段的德国经济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使得德国不得不改革经济财政政策。1997年欧盟通过了由德国倡议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目的是保证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保证马约的顺利实施。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财政赤字每年不得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若超过这一指标,该国将被处以最高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0.5%的罚款。该条约还规定,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家总债务不得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从2002年开始德国的财政赤字连

续3年超标,而债务则从2001年起连续年超过马约规定的标准,引起各方的严重关注。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德国由于经济陷入停滞因而主动放弃欧盟为了保持稳定所拟定的统一标准,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一部分国际问题观察家甚至怀疑德国的欧洲政策已经从以欧盟为导向转变为以国家利益为导向。赤字和债务问题涉及到德国能否和愿否执行马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的问题。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复苏继续表现出强劲势头。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的增长率为1.5%、2%,实际增长率约为1.7%,2005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开始回升。德国经济复苏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国外需求的强劲增长,这得益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国内工资成本下降导致的产品价格竞争力的提高。尽管存在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的不良影响,2004年第三季度的出口仍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数据预示2005年的德国经济将会是进一步复苏的一年。

联邦德国政府则在2005年进一步增收节支,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创造较好的经济环境。2004年德国政府的支出份额进一步降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7%,2005年可能下降到11.3%。这就给居民和企业的消费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要求,使德国企业的收益有较大的增长。由于提前执行下一阶段税改计划,加上执行其它改革措施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工资成本下降,企业的财政状况和赢利状况得到了改善。从德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德国的经济明显处于经济发展周期的复苏阶段,接下来的几年中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中。

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变化分析

美国经验

从政府层级划分来看,在美国,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具有横向平等关系,州以下的政府才称为地方政府。这些地方政府是按照州的宪法组织起来,因此模式不一。但总体来看,美国地方政府一般分为一般性地方政府和特别区两类。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有县(Counties)、自治市(Municipalities)、镇(Townships)三种基本类型。特别区有专区(Special districts)、学区(School districts)两种基本类型。这些地方政府是为了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共同的多样化的需求而

产生的,例如种类繁多的特别区,就是为了向公众提供学校、消防、公园、供水、保健、公园等单一服务而出现的,这种零碎化的公共服务模式导致了美国地方政府多如牛毛。联邦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有89,476个地方政府。此外美国地方政府之间不一定存在隶属关系,例如县与自治市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自治市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法人,具有自治权力。

在美国,州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可以分为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 )、公共设施收入(Utility revenue )、酒储备收入(Liquor store revenue )和保险信托收入(Insurance trust revenue )。一般性收入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州和联邦的政府间收入(Inter governmental revenue ),一部分是本级政府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 from own sources )。地方政府自己取得的一般性收入主要由税收(Taxes )和收费(Charges )组成。

为了调剂分税制下州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短缺,转移支付便成为调节政府间财力的有效手段,从表1可看出,2012—2013年度,州与地方政府一般性收入的19.84%来自于联邦和州政府的转移支付;州政府一般性收入的29.47%来自政府间转移支付,其中,94.85%来自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5.15%来自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一般性收入的37.45%来自政府间转移支付,其中11.10%来自于联邦政府,88.90%来自于州政府。这有助于州与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服务标准,而不必过多地增加本地居民的税收负担。

表1: 按来源州政府财政收入(亿美元)1

1

数据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625203.html,/faces/nav/jsf/pages/searchresults.xhtml?refresh=t

项目 州政府财政收入(亿美元)

项目/总收入 总收入Total Revenue 2042.52 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

1741.35 85.25%

政府间转移支付Inter governmental Revenue572.23 28.02%

来自联邦政府的收入From Federal551.77 27.01%

来自地方政府的收入From Local20.46 1.00%

总税收Total Taxes851.37 41.68%

一般性销售和国内总进项税额General Sales and Gross Receipts Taxes260.21 12.74%

特殊销售和国内总进项税额Selective Sales and Gross Receipts Taxes143.18 7.01%

牌照税License Taxes59.72 2.92%

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es300.46 14.71%

企业所得税Corporation Net Income Taxes43.28 2.12%

其他税收All Other Taxes44.53 2.18%

收费Current Charges187.38 9.17%

其他一般性收入Miscellaneous General Revenue130.37 6.38%

公共设施收入Utility Revenue13.63 0.67%酒储备收入Liquor Stores Revenue7.98 0.39%保险信托收入Insurance Trust Revenue279.57 13.69%失业保险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Systems87.10 4.26%

国家养老金保险State-Administered Pension Systems166.49 8.15%

工伤保险Workers' Compensation Systems18.41 0.90%

其他保险信托收入Other Insurance Trust Systems7.57 0.37%

在财权划分方面,各级政府收入构成如下:联邦政府主要征各种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工薪)税;州政府主要征销售税;

地方政府主要征财产税。三级政府以税率分享形式征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

税、销售税。这种划分收入方式考虑了税种自身的性质特点,也考虑到了各级

政府自身的职能。如:联邦政府承担了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职责,与此

相适应,将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和稳定宏观经济功能的所得税划归联邦政府。

这也是财权与事权相对应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地方以财产税为主体则是考虑了

财产税税基的流动性弱、方便地方政府征管的结果。在美国,三级政府之间收

入与职责划分清楚、各司其职,各级政府支出主要依靠自己的收入来源融资。

德国经验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成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政府各自独立。在其政府结构中,州政府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间呈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模式。在权力关系上,联邦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大量的行政决策需要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合作的形式做出;在财政关系上,联邦政府通过分税制和纵向财政平衡两个主要手段加强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控制,使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联邦政府。

德国的政府结构分为三级,政府的财政体制也分为三级。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实行三级独立财政体制,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在财政管理上拥有独立权力,互不依赖。财政管辖权在三级政府中加以分配。三级政府分别设置独立的财政管理机构,各财政管理机构拥有明确的管辖范围和职能联邦政府中的联邦债务管理局联邦财政局联邦烧酒专管局联邦信贷监管局和联邦保险监管局等五个机构为上层机构,由联邦财政部长直接领导;设在州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财政管理厅为中间机构,由联邦财政部长和各州财政部长(或市政委员)共同领导;设在地方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财政管理机构为地方机构,由联邦管理处和州(市)管理处归口领导。

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权力分配模式通过税收的划分得以体现。德国实行专享税和共享税并存并以共享税为主体的分税制,按照适度集中、相对分散的原则,赋予各级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基本法》规定,联邦专享税共81种,包括关税、消费税、保险税以及统一后征收的团结互助税附加费等;州专享税有10种,包括财产税、机动车辆税和啤酒税等;专属地方的税种共7种,有土地税、娱乐税、养犬税及猎钓税等闭。将税收数额大、税源稳定的税种列为共享税,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分配。

德国共享税的实施由来已久。早在1956年,联邦德国颁布的宪法修正案便授予联邦政府以包括销售税(即增值税)、货物税(石油和汽油税、烟草税、酒

精税和咖啡税)和其他一些不重要税收的专有权;州政府被授予财产税、遗产税、机动车辆税、啤酒税和其他一些税收的专有权;地方政府被授予房地产税、营业税等一系列税收的专有权。联邦德国1956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划归共享税体系,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加以分配,共同享有。1956年建立的税收分配格局一直维持到1969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分配格局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营业税成为联邦德国地方政府收人的主要来源,地区性的原因使地方政府在财政收人上出现了悬殊差距,农业区及大量居民集中居住的生活区在财政收人上远远落后于工业密集地区。针对尴尬的现实,在联邦德国,一段时间政府大力提倡工业化进展速度,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国家地区间总体发展规划,形成顾此失彼的局面。除此之外,联邦政府在共享税中的分成比例不到四成,在共享税的分配关系中处于劣势。

为了保持政府间的财政平衡关系,缓解非工业地区政府财力的困难,联邦德国议会于1996年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扩大共享税税种的来源,将由联邦政府专享的增值税(即销售税)和由地方政府专享的营业税一并纳人共享税体系中,重新对分配关系加以调整。将增值税改为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享,根据每隔一个时期(通常为半年)重新商定的限额进行分配图,邦政府承诺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的分成提高到50%,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地方政府让渡营业税的40%,进而获得管辖范围内居民上缴的个人所得税的14%。1969,年联邦德国财政改革所确立的财政分配格局得以传承,没有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只是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做出相应调整。如1980年,联邦德国政府规定,地方政府让渡的营业税比例下降至25%,地方政府所获得的个人所得税的比例上调至15%;1984年地方政府让渡的营业税比例进而下降至15%。

如今,共享税已经成为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人的主体。地方政府一改过去收人较为单一的局面,共同分享所得税,以之作为地方财政储备的基础,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方政府间财政收人的差距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

共享税系统现今已经成为德国各级政府税收的主体来源,无论对联邦、州抑

或地方政府而言都是如此。例如,1990年共享税收入占总税收的80%;1992年共享税收入超过税收总额的2/3;1995年共享税在税收总额中约占2/3;2002年共享税税收收入约占德国财政收入的75%;2005年德国税收收入合计4520亿欧元,按照税种统计,共享税所占比重为66.7%;2007年德国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三项即占税收总额的72%;以上数据清晰地显示出共享税在国家财政税收中的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在财政关系中并不受重视。在1949至1969年期间,地方政府没有任何主动在战略层面上施以联合一致的行动,它们被分散在州的界限内以至很难形成类似州在联邦参议院中所体现出的强大合力般的反作用力,即使当大量地方政府间组织建立以后也谈不上全德协商一致。而1980年和1984年地方政府得以将让渡营业税的比率从40%降至25%又降至15%的同时,其所得税份额仅仅象征性提高了1%。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 思路 一、当前XX 市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突出 从XX 年开始, 铜陵市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随后几年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XX—XX 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此基础上, 铜陵市财政收入也随之加快增长,XX —XX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但是收入结构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即地方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XX年到XX年,该比重分别为% % % % % %,% XX年进一步下降为% (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其他各地财政相似, 我市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一方面财政收入上划中央较多, 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另一 方面部分单位花钱大手大脚, 财务管理松弛, 支出管理难以 控制。二是支出“越位”与“缺位”共存。一方面, 政府承 担事务较多, 一些应由市场提供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然背 在财政身上, 财政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 公共事务, 财政力不从心。三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 未健全。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

法律制度, 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据, 但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中的随意性和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即财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胀, “以法压法” 、法与法“打架”的现象十分突出, 财政无所适从, 平衡压力加大, 这实质上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未来一段时间改进收支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围绕实施铜陵奋力崛起,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机制, 打造“持续财政、优质财政”工程 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 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长弹性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财政宏观调 控机制,打造“发展财政, 协调财政”工程 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财政优惠政策和贴息、奖励、转移支付、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财税制度创新, 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和各类支持经济发展资金, 支

最新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区财政局尹彦砚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收入级次结构、税种结构、收入性质,税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并对其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结构分析思考 2006年以来,大渡口区紧紧抓住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两大主题,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从2006年到2008年,全区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GDP从77.3亿元增加到了130.0亿元,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快速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辖区区级一般预算收入从13.7亿元增加到23.5亿元,增长了71.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的内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就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谈一点看法。

一、2006-2008年大渡口区财政收入结构变化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占GDP的比重略有提高 在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支撑下,大渡口区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辖区一般预算收入从2006年的13.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5亿元,增长71.5%,年均增长30.1%。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也在稳步提高,从2006年的17.7%上升到2008年的18.1%,两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即实现了国家要求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目标,也说明大渡口区经济发展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详见表一) 表1 2006-2008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单位:亿元 (二)对上级的贡献略有下降,但贡献率仍然很高 一是从增长速度看,对中央和市级贡献的一般预算收入从2006年的9.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5.7亿元,增长了67.0%,年均增长29.2%,低于辖区一般预算收入增幅0.9个百分点。二是从中央和市级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看,对上级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与现状 姓名:梁晓迪 学号:11081054 专业班级:国贸A 概念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两方面: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 演变:政收入规模决定了财政政策作用的空间,是分析财政相关问题的基础。中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或者说

宏观税负,在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舆论普遍认为“国富民穷”,即国民收入分配中财政收入过高,由此提出需要大力减税;另一方面,以地方政府为代表,各级财政似乎总在“差钱”,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性支出尚欠账颇多,如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甚至还需增加政府财力。因此,关于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是否适度的讨论,关系到“十二五”时期内财税改革以及财政政策的整体走向,迫切需要回答。讨论中国财政收入规模是否适度,应当以核算财政收入规模及其结构为基础。然而,由于我国的财政统计与国际标准不一致,这一基础且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常陷于口径之争,缺乏明确的答案。官方公布的财政收入规模,一般被认为并未包含所有的财政收入。一些机构和学者(林赟等,2009;陈志武,2008;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2007;吕冰洋,2008)试图对中国的整体财政收入规模进行估算,但各种估算的定义、方法、数据来源不一,其估算的结果并不统一,结论的严谨程度也存在疑问。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1978年到2007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扩大了近45倍。回顾29 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1978的1132.26亿元上升至198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1982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1992 年的3483.37 亿元上升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2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 1978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之所以经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和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降的过程反映出我国打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付出的代价,升的过程显示出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得到的成果。我们可用坐标将表1中的数据表示成图1的曲线,其形状如“V”字图形。正好可比喻为改革“过河”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展示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在过去所经历的变化,而且预示着它未来的前景。 ○3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从理论上说,一国特定条件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与GDP 的相对增长速度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合理量值(或合理数量区间)。在这个水准上,资源总体配置效率最高,政府应力求使本国财政收入符合这一水准。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不同,这个量值不可能简单划一,也不可能固定不变。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但下降过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其后的恢复性增长也有其必要性、必然性。近些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越高,则财源越丰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进入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分成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块。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是不同的或者是按比例分的。因此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央财政是由地方财政构成的。地方发债,要以地方税收为信用保证的。中央一般不为地方解决债务问题。(何为非一般,下文有论述)国家财政收入大致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大方面。税是指国税,利是指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债是央行发行的国债和外汇占款;费是各项行政收费及罚没款。其中税占大头,其构成也较为复杂些,目前我国的19个税种中,16个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部门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1.增值税: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2.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销售、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3.营业税: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七个税目)、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4.企业所得税:对在我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 5.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个应税项目)征收。 6.资源税:对各种应税自然资源征收。 7.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8.土地增值税:在我国境内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转让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 9.房产税:以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或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使用人征收。 10.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征收。 11.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等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12.车船税:以在我国境内依法应当到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为征税对象,向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征收。 13.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经济凭证征收。 14.契税:以在我国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承受人征收。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复习与思考 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此,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的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尽管由于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因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高低以及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却明显存在一种共同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步上升;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3

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5、其他支出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 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财政变化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以及政府采用的

浅谈目前财政收入结构及分析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 ——浅谈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从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一个稳定高速的增长,无论国民财富方面,还是经济体结构方面,都取得非常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是保持着更高的增长率,我国政府目前的财政规模已经仅次于世界上少数的国家。我们知道,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职能,这些职能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甚至其他更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还更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财政规模非常庞大,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难以估量。GDP与财政收入都是衡量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两者存在着多多少少的联系,这需要简单的去研究一下。在本文中,还将探究一下目前财政状况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及与社会就业岗位的联系。 一、关于财政收入的一些概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二、我国财政总收入与GDP的比较 <一>GDP近十年的变化 要探求财政收入,必须要关注我国的国民产值,一来因为财政的收入是要以国民收入作为依据的,二来也因为财政收入也会反过来对国民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以下是对国民总产值的一个粗糙地描述。近十年来,我国GDP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年份国民人均国内 总收入生产总值 (元) 2000 98000.5 7858 2001 108068.2 8622 2002 119095.7 9398 2003 135174.0 10542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电子教案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 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财务管理 内容摘要: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原因与趋势,探讨财政支出重大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变化原因趋势合理性不合理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fiscal spending of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finds the causes and predicts the trends, in the same time, discussing th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of the major changes. 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财政支出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纵观财政支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情况 1、财政支出相关数据

图1:1980-2009年财政各项主要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2:2001-2012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走势图 表3: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览表

2、财政数据分析 回顾中国2003-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则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2007、2008、2009、2011四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2007-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加大(表1、图1)。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高于中央财政支出规模,是中央财政支出的2-3倍,中央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表1)。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在财政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规模,社会文教支出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慢,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社会保障支出总投入大量增加,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表2、表3、图2),可以看出政府虽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可是力度相当偏低,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二、原因分析 根据法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不详)。我国近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稳步升高,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导致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以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社会文教费的不断提高是符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

区县财政收入结构与增收潜力分析

县级财政收入结构与增收潜力分析 刘爱云 一、对财政收入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意义 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各级政府的一个主要的财政目标,优化税收结构从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构成,对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结构,尤其税收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它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结构反映了国民经济结构及其质量。税收是对不同的课税对象收入的再分配,不同的课税对象分属于国民经济的不同产业,因此税收收入的结构就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二)对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有利于有关各部门及时发现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税收是国民经济的一面镜子,税收中出现了问题,也就表明了国民经济中存在着问题。 (三)对财政收入结构进行分析有利于国民经济计划部门做好本地区的国民经济远期规划。既然税收收入结构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的结构及其质量,那么国民经济的计划部门就可以通过分析本地区的税收收入结构来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和引进对国民经济和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较大的产业,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淘汰那些经济效益偏低的产业,从而推动本地区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县级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以下以河南省安阳县数据为例,就县级财政收入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从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看 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反映政府以税收和各种非税方式取得的财政收入的构成状况。税收收入结构是指各种税收的搭配和安排。

我们首先看看安阳县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构成情况: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837万元,各项税收完成36555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9%。非税收入完成14282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8.1%。安阳县在全省108个县市中,按收入规模排第13位,按税收结构排第26位。2004年至2007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7.5%、70.8%、71.9%、68.2%,呈下降趋势,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22.5%、29.2%、28.1%、31.8%,财政非税收入比重升高,主要是部分非税收入项目近两年年纳入财政预算所致,除了国有企业改制可能产生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随着非税收入项目的减少及管理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基本上已无增收潜力。 我们再来看看税收结构中的税种结构。下面是安阳县2004年-2007年四年的税种结构: 税种结构单位:万元 从上面的税种结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县级税种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城建税是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2004-2007年1-6月份这五项税收的合计数分别占了全县税收收入的89.7%、85.9%、82.1%、80.8%,虽然这个比重在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但五项税收占总体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本文第一部分依据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几点政策思路。第二部分分析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主要从收入形式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重点分析了税收部分,对几个主要税种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体现各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由此反映除财政收入的结构情况。 关键字: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税收结构 财政收入可以理解为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1财政对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占有了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政府才能实现其职能。 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表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各年增长速度 1摘自陈共《财政学》(第六版)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到目前已经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2007、2008、2009年财政收入总量分别为52321.78亿元、61330.35亿元、68518.30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的水平;四年的增长速度依次为32.4%、19.5%、11.7%、21.3%。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 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慢,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并且达到目前的规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比起很多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水平低,技术水平也还很落后,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一直努力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国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在这些年中采取的一些措施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征管的加强。我国的各级税务机关加强了对税收的征管,切实保 证了税收的到位,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价格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一般呈上升趋 势,一定范围内价格的上涨是正常现象。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上升了不少,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也同比例的增长。 四、企业效益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效益水平提高,个人收入增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对外 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Chapter 3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费用类别(职能):经济建设类、社会文教类、国防支出类、行政管理类、其他支出按支出的功能(我国现行的分类)设置三级科目: 类(综合反映类级科目是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 款(反映为完成政府某项活动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项(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工作所发生的具体事项) (2)按支出的经济分类(我国现行的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 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经常性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 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补偿方式有税收和国债。 按支出的经济分类设置两级科目:类、款 (3)按财政支出经济活动的关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 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

浅析十一五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

小论文 题目:“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及其可持续增长路径的选择 作者:孙小乐 班级:2010级金融3班 学号:2010121304 指导老师:唐善永 时间:2012年4月28日

内容摘要:“十一五”时期,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由过热到趋冷再到过热的“V”字型发展过程。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增长为重点逐步向以调节产业结构为重点的战略转变.如何顺利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双赢局面以及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财政收入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也是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十二五”规划融经明确提出了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目标: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 关键词: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结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标志,比重的提升表明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扩大,体现出国家或者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活力增强。充足的财政除满足政府工作正常运转外,会有更大的能力惠及民生。为全力保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及各项民生事业发展资金投入,市财政部门创新融资渠道,主动整合打造各类融资平台,采取银企对接、社会融资、争取资金等措施,2009年筹融资超过百亿元,连同争取到的国家扩大内需资金4.52亿元,全部科学安排落实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上,重点支持机场建设、北戴河新区建设、津秦客专配套、城市道路、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以及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打牢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和现状 温小玲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或者相对数额来表示。财政收入的规模是衡量一国财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了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大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财政收入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变化过程,但是财政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对经济造成一定伤害,所以财政规模必须适当,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公众需求相适应。 一、我国财政收入的历史: 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 1. 97年来各年度财政收入(支出)增长情况。

上图只截取了自1997年来财政收支变化的情况。对比09年及以前各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财政收入每年都在以15%-23%这一速度不断增长(个别年份增速明显加快之外)。98-06年通胀率基本维持在-1.0%到1.0%间,而近五年已经快速上涨到3%-5%。排除通胀率的干扰,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速则会在5%-30%之间波动。接近20%的年增长率,表明了近年来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政收入在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 由1978年的1479.3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740亿元, 29年间增长了70倍. 我国的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逐年下降而后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国际横向比较,我国预算内收入规模仍然明显偏低,我国社会保障收入仍未纳入预算内统计。综合考虑我国预算内收入仍有继续提高的余地,但从全部财政收入规模看,继续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 我国财政收入的现状: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经济社会仍处于转型期的今天,财政收入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税收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近九成,而中央财政收入占到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 (1)财政收入增幅远高于GDP增幅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则保持在9%左右。财政收入增幅达到了GDP增幅的两倍左右,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仍待提高 今年来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达到了超过财政收入总水平50%的规模。但相较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仍然较低。仅从数字上看,我国中央财政收入比率的水平是很低的,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世界各国的水平低得很多。 (3)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而“国富民穷”问题凸显 今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但这样的增长,在高通胀、温州企业倒闭潮等各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

.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基于我国1978~2005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从世界各国的实践考察中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职能呈现日益扩张的趋势,社会共同需要的范围与总量也在不断增长,在质的方面已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导致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并表现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特征。 关键字:财政支出增长;规模;结构;实证分析 一、引言: 就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具有普遍性。各国财政支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财政支出绝对数量于动态相对量的名义增长和实质增长比较明显。例如美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35年的 9.3%到1990年的21%:财政支出总量,1935年的64.12亿美元1990年的11518.48亿美元,除去物价因素财政支出绝对增长为180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也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图一所示)。财政支出额从改革开放初的1122.09亿元,到2004年的28486.89亿元,绝对规模增长了近26倍,平均每年增长1052.49亿元,特别是1996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名义年均增长超过10%(1991-1996的高增长是由于高通货膨胀率导致的)。于同期的GDP名义增长率相比,平均高出7.3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最高,高达17.3个百分点。为了消除支出增长种的价格因素对变化的影响,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GDP进行了通胀缩减,从缩减后的增长率看,财政支出的增长也是快速的。1998-2002年期间财政支出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19%。

图一 二、理论回顾: 为了寻求影响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对各国人士与研究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具有长期的影响,并已成为财政支出规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最早对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长进行研究,并提出这种现象已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是19世纪德国的社会政策财政论的代表人物瓦格纳。瓦格纳在对当时欧洲许多国家及美国、日本的公共部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他认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政治因素是国家活动规模扩大的结果,而工业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公共支出呈现出一种总不断上升的长期性趋势,并认为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工业化中的社会进步对政府活动规模扩大的需要,表现在对政府保护与管理服务方面的需求的豁达,对政府干预经济及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的扩大,以及对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效益,但由于种种原因,私人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经营的建设项目,也要求政府接管或直接进行经营,这些都将引起公共支出的增长。同时,随着国民收入的改善,人们对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公共产品及混合产品的需求会上升,这也将促使公共支出的增长。尽管瓦格纳并未对公共支出总量增长与规模确定的全部原因进行分析,但一个多世纪以来,瓦格纳的研究成果已为众多国家的财政支出实践所证实,并被称为“瓦格纳法则”,这一法则对以后的经济学家对公共支出增长规律的研究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发展阶段增长论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 (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 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22 、5252.82 、7110.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66万

亿元,比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了66.7倍,比2002年增长65.5%。近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69%,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31.06%下降到1996年的10.41%,1997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10年间稳步上升,从1997年的10.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该比率比2006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2007两年显著上升。 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虽然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08年税收所占财政收入比例为88.41%;与美国、英国、阿根廷等国则超过90%的税收收入相比仍然偏低。 09年前10月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1,317.65亿元,同比增长只有4.7%;而非税收入为7,046.1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3.8%,非税收收入过快增长会影响经济运行效率。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3101.51亿元,完成预算的112.4%,比2009年增加14583.21亿元,增长21.3%,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平均增幅基本持平(2005-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19.9%、22.5%、32.4%和19.5%)。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比2009年增长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 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2010年全国非税收入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比2009年增长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对比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水平可以发现,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普遍在30%-45%这一范围内,而中国无论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是人均财政收入都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 (二)近年财政收入结构及比例对比——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不断上升,收费仍有不可替代左右,宏观税负水平处于稳定水平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比2009年增长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2010年全国非税收入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比2009年增长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年下降1.2个百分点。1税收依然成为财政收入中的主要组成,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大致呈现了9:1的比例态势。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基本都是以税收为主,但收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1《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基本情况》,财政部,2011-08-0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