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

牢牢抓住司法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院党组会议,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掀起了法院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在认真做好审判执行工作的同时,牢牢抓住司法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已经由以前零散、自发的状态,走向了指引规范、组织有力、保障可靠、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健康发展道路。

明确定位,把文化建设摆在法院工作的重要位置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保障,是提升队伍素质、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王胜俊院长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组织部署的主题活动和各种大型活动,文化建设都是重中之重。

2008年8月26日,王胜俊院长在全国大法官“大学习、大讨论”研讨班上提出,要坚持“三个至上”,必须把中国国情作为谋划工作的根本依据;要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和把握我国法律文化传统,充分考虑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在2009年全国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胜俊院长将深化法院文化建设作为扎实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六个建设”之一,对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后,最高人民法

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揭开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2010年初,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7月初又专门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王胜俊院长出席并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法院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会后,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深刻、系统地明确了法院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抓法院文化建设、怎样抓好法院文化建设、靠谁来抓法院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理论、实践问题,标志着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步入了有统一目标和明确方向,与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相适应、同进步的全新发展阶段。

地方各级法院也积极行动,切实加强对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实践中,地方三级法院普遍成立了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工作安排、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将文化建设纳入考评体系,作为评价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保证文化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政治部门积极牵头其他业务庭室部门和党群组织,认真落实法院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形成了职责清晰、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为了总结经验、树立榜样,继最高人民法院推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后,各高级人民法院普遍组织开展了本地区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北京高院专门向全市法院推广“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东城区法院的“天平式”法院文化建设模式,广东高院先后推出两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实践证明,大力推进人民法院的文化建设,使广大干警思想境界、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广大干警崇尚学习、积极进取、公正司法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为完善法院管理、提高执法办案水平提供了强大动力。

突出重点,大力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

2010年3月,王胜俊院长正式提出的“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对人民法院文化的本质内涵、法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作了高度概括,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人民法院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加强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教育和实践,最高人民法院将司法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司法价值体系的研究范畴,采取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全国法院文艺汇演、举办“法治·法院·法官——全国法院情景书画摄影展览”等多种形式,深入探求、阐释、宣传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为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持。

各地法院也将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塑造人民法院精神文化。河南高院在全省法院组织开展司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通过制定文件将司法核心价值观纳入了干警培训内容体系,组织全省优秀法官开展了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巡回宣讲活动。吉林高院成立司法核心价值观研讨小组,在全省法院开展征文比赛。山东高院深入开展人民性教育、崇法教育、司法良知教育和司法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四项教育”,引导法官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四川高院把精神培育作为法院文化建设根本,把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组织全省法院司法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邀请宋鱼水、陈燕萍等先进典型到川授课。重庆高院紧紧围绕司法核心价值观,向全市法院征集并确定了“崇法秉正、厚德为民”的重庆法院精神。

同时,各地法院普遍把司法核心价值观纳入干警培训内容体系,重点强化主要领导干部、新任领导干部和一线干警的培训,努力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采用演讲竞赛、征文活动、书画摄影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广大干警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努力引导广大干警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相统一。

许多法院还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审执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紧紧围绕司法核心价值观总结、提炼法院精神,建立并推广实施法官宣誓制度,利用现代大众传播手段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影响力。

经过各种努力,广大法院干警进一步增强了“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提升了思想认识、精神境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多措并举,全方位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整体功能。实践中,各地法院坚持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全方位建设、多角度塑造、立体式推进。

在文化建设中,各地法院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大力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法院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上海高院撰写《法院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深化推进》调研报告,拟定《浦江天平文化工程实施意见》,召开长三角地区“法院文化建设论坛”。广东高院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完善了《加强广东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出台了《广东法院文化建设规划(2011—2015)》和《广东高院机关文化建设规划》。江苏高院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文化建设3个大项目和20个子项目。福建高

院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进一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有政策指导、有制度规范、有规划安排、有计划执行”的良好发展格局。

文化建设重在活动。近年来,各地法院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上海高院专门召开文化建设特色项目评选会,评选出10个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江苏法院积极开展法官讲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干警文化生活。安徽高院近年来连续举行运动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展、学术研讨等文化活动。云南高院组建了书法、绘画、摄影、体育健身、读书、研究等兴趣爱好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宁夏高院制作电视专题片,主办“清凉宁夏”文艺演出,集中展示宁夏法院干警风采。

与此同时,全国法院以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为重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加强法院行为文化建设,努力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2010年,最高法院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并出台《人民法院文明用语基本规范》。辽宁高院专门制定下发《辽宁省法官守则》,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司法作风、庭审纪律、办公秩序等检查活动。浙江高院先后出台《关于构建司法规范化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强力推行“处事要严谨,讲话要亲和,办案要公正,为人要清廉”的“职业四要”。湖北法院坚持将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必修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等专题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干警道德情操。各地法院普遍反映,法院行为文化塑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警规范言行、改进作风的自觉性,对于树立法官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司法公信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各地法院还想方设法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努力提

升法院物质文化建设水平。广西全区116个法院都建立了包括院史室、荣誉室、廉政文化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在内的“文化五室”。黑龙江大多数法院建立了荣誉室、图书室、网吧、乒乓球室、篮球场、棋牌室、健身房等各种文体场所。山西、陕西各级法院普遍建立了图书室,一半以上的中基层法院重新装修了图书阅览室,还将图书阅览室建设延伸到基层人民法庭。山东各地法院不仅纷纷建立“法官书屋”、“法官信息岛”、荣誉室、院史陈列馆等文化设施,一些基层法庭还狠抓“小食堂”、“小图书馆”等“五小工程”建设。湖南各级法院图书室总藏书量已达234.8万册,并普遍建立了现代化档案室。海南高院积极向全省法院干警征集各类图书杂志,专门设立“海南法院法官书架”。实践显示,随着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文体活动的有效开展,文化建设陶冶情操的作用日益明显,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已经形成。

法院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像一股化雨的春风,吹入全国法院干警的心田,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构想和途径

如何加强法院文化建设,需要有什么措施、步骤,如何取得较好的效果,法院文化建设要立足本院实际,结合县情、院情和民情,突

显个性和特色.

立足实际,创建特色和个性的法院文化,这是法院文化建设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1、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形成和丰富理论,不断

用成熟的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形成自身法院文化建设的框架。

坚持用先进典型精神引领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是法院精神文化

的具体人格化,作为榜样,他们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法院文化的灵魂,对法院先进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积极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本院特色的先进典型,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促进先进司法理念的形成。同时,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专项活动,进一步深化法院文化建设。

2、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营造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充分体现文化特色。

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威严庄重、布局合理、沉稳大气的有形物质环境不仅会对法官公正裁判产生无形的积极影响,而且会对社会公众产生无以替代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法院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向公众凸显法院文化底蕴和公正精神,能够有效增强公众对法院司法裁判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以此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司法形象。具体而言:一是搞好审判法庭建设。审判法庭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精神的主要窗口,要做到威严庄重、布局合理、设置完善,外观造型上要体现“沉稳大气”,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敬畏和尊崇之感。二是搞好办公场所建设。办公场所建设要处处体现出法院的公正、中立、权威的精神风貌,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法院,而不同于其它机关。三是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显示屏,走廊等空间播放和悬挂名言警句,时时处处对法官进行洗礼和教育。要建设法官书屋、法官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为法官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3、加强法院行为文化建设,培养和提炼反映法院工作要求的行为规范,树立司法权威。

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对法院文化建设成效好坏的检验。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必须切实规范法官的司法行为、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努力培育法官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模式。具体而言:一是以制度化实现规范化。着眼于无缝隙管理的制度构建,在认真思考本院实际的基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财。加强制度体系的构建,干什么事,什么人干,什么时间干,干到什么程度,都要进行严格规范。二是高度重视司法作风建设。司法作风的好坏,直决决定着办案的质量和效果,决定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人民法院的形象,因此强化对法官司法作风建设,时刻提醒法官规范自己的行为,谨慎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三是不断加强法院制度文化建设。法院制度文化是法院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法官职业群体的行为设定一定的准则,对司法行为和心理进行合乎目的性要求的调整,从而达到规范司法行为,提升法院形象的目的。应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规范法官的职业行为,从而促进法官公正司法,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同感,维护和树立司法权威。四是围绕行为文化建设,做牢立足点,在作风塑院上树立新形象。最高人民法院近年出台的《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法官行为准则》等等都是法院行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全国法院的群体成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范围。我们要针对司法行为和司法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整顿活动,认真解决影响公正执法和

法官形象的突出问题,努力培养干警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

4、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能力,管理出战斗力。法院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理念,法院管理文化凝结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于培养工作人员群体意识和规范工作人员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文化的形式把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法院管理制度固定下来,形成公正司法的机制、清正廉洁的机制、奋发有为的激励机制,必将推进司法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完善法院管理,必须要做到科学、制衡、激励、稳定。科学,就是要将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的作用,做到管理科学;制衡,就是要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肆意膨胀,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制约,构建起确保司法公正的法治管理模式;激励,就是形成一个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催人奋进的机制;稳定,就意味着不朝令夕改,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一方面,要在修订和完善制度上取得突破,努力消除制度建设的盲点,力争形成事事有章可循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在巩固制度建设的成果上取得突破。注意稳定和巩固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成果,对定了的制度,要排除一切干扰,狠抓真抓、实抓严抓,一抓到底,使管理文化发挥辐射作用,形成规模效应。

5、围绕审判文化建设,培育新亮点,在人才兴院上打造新品牌。

丰富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础。要使法官队伍适应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围绕构筑

“人才高地”,着力加强法院审判文化建设,花大力气着力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官队伍,全面提升广大干警的综合素质。一要明确用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以“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为用人标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精英型法官”为目标,以教育、培训和实践历炼为手段,积极打造“知名法官”和多层面人才。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不断激发法官队伍的活力。三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法官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和岗位培训,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干警在岗前、岗中、转岗、任职、晋级、晋衔等各个阶段都能接受相应的培训,整体推进法官队伍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和司法水平的提高。

法院的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文化建设带动和深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升。只有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才能提高法官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司法服务水平,全心全意的为当事人服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树立起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来带动队伍建设、审判工作、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提升。通过法院文化建设,丰富和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健全诉讼、告知等各项制度,提高服务档次,尽量的让当事人少跑路、少花钱、少等待,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通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提高科技服务含量,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健全技术服务平台,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当事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是文化建设之本,法治之本,发展之本。

法院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法院文化建设的误区

随着法院文化建设的兴起,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掀起一股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潮,具体做法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部分法院积累了一定的有益经验,做出了一些可喜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法院建设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存在以下误区:

(一)片面论。在有些领导和法官看来,法院的任务就是案件审判,案件质量上去了,其他工作自然就搞好了,有的法院喊几句带“文化味”的口号,用流行的名言装扮一下,就敷衍了事,有的法院只注重硬实力投入,而忽视软实力建设,只注意浅层次的、外在的、直观的文化建设,而没有进行实实在在的规划和策划,依然停留在搞些娱乐活动,唱唱跳跳,打球比赛,联欢旅游等简单的、庸俗的活动上。片面论的另一种表现就是认为什么问题都可以用法院文化来解决,什么东西都可以说成法院文化,把法院文化当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追求立竿见影的表面形式和短期效果,或者把法院文化建设当成一项政治任务看待,没有与文化联系上,忽视法院文化的特质内涵,不进行长期扎实的苦心经营和时间积淀。

(二)无关论。有的法院在搞文化建设时,没有好准脉,找对路,下大力气,没有把这项工作真正摆到应有的高度去重视,很多法官没有从内心深处了解法院文化的重要,认为法院文化建设是领导的事,是综合行政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需要办好案就行。有人认为法院文化建设是无用的“务虚”的东西,只有“花瓶”的点缀作用

而无实际功效。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法官,唯有全体法官积极参与到法院文化建设中来,在潜移默化之间形成这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特质,才能建设好法院文化。

(三)功利论。实践中一些法院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环境,也不管是否适合自身法院的个性,采取照搬照抄别的法院的做法,其硬性嫁接的结果必然导致“怪胎”出现,不伦不类,法院文化的功能显然不能得以体现。文化因各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社会制度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一些法院不考虑法院所处的外部环境,提出一些超越外部环境或者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措施,关起门来建设法院文化,自然是欲速则不达。

四、法院文化建设的路径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久的工程,包括法院精神文化建设、法院物资文化建设、法院制度文化建设、法院行为文化建设、法院学识文化建设几大子系统的建设,需要不懈的坚持与努力。

(一)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塑造灵魂。法院精神是人文精神与法治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法院文化的灵魂,是激发法官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内在动力。它处于法院文化的最核心层,决定和影响着法院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等,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1、提炼法院精神内核。要以“司法为民”为核心,以“公正与效率”为本质,融合现代“独立、公正、平等、公开、高效、文明”的司法理念,深入考察法院的发展历史、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法官

群体的思想状况,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出符合法院发展、能够凝聚人心、体现现代人文关怀、独具特色的法院文化精神内核。要注意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借鉴与创造的关系,既要看到法院文化精神必须包含的法治精神共有元素,对别国或别地区法院的有益经验加以借鉴;也要避免盲目模仿,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每个地方法院自己所处的地域特色,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特有因素进行提炼。这样的法院精神植根于现实土壤,具有良好的人文基础与群众基础,更显厚重,而更富有生命力、感染力与号召力。同时,要采取“院训”等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形式,将法院文化的精神种子播种于法官心间,将法院文化的精髓渗进法官的血液,以此获得法官的内心确认,从而自觉将其作为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2、培育法官职业精神。法官职业精神是法院文化精神的根本,培育法官职业精神是塑造法院文化精神的关键。一要增强法官尊崇法治的职业理念。依法办事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法官应当以法律的价值标准、用法律的思维和逻辑观察、分析和解决矛盾纠纷,法官不信仰法律,不信仰正义,良法也会成为死法。法院文化努力的方向是要培养法官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以法为是,以法为上,崇尚法治,要以推进法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目标,严格用“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独立、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审判工作。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建设,使我们的法官成为法律理念的塑造者、法律传统的信守者、法律秩序的缔造者、法律运行的领航者、法律正义的完善者。二要提高法官执法为民的职业意识。法官是人民的法官,

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官必须体现执法为民的职业风采,必须把我们的工作扎根于民众的支持和信赖之中,在执法中体现出对当事人应有的人文关怀和人格尊重,体现出法院必要的亲和力和法官应有的人文情感,体现出一心为民的服务意识和公仆作风,体现出爱民、为民的耐心和诚心,具有亲民、护民的爱心和细心。三要提升法官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法官既是时流的明镜,又是人伦的典范,手握大权,肩负重任,处于社会矛盾和重大纷争的“风口浪尖”,仅仅知法、懂法远远不够,必须廉洁自律、正身守道。如果没有良知和忠诚的优秀品质,即使有再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可能成为玩弄法律者的帮凶。所以,法院的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致力于提高法官清廉为本、守中持平的职业操守,确保法官不为钱所累,不为利所伤,不为色所惑,不为名所困。四要营造法官团结务实的职业氛围。法院是以法官为主体的职业群体,法院必须极力营造法院团结进取、敬业奉献、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引导法官形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要充分调动法院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减少磨擦,互相体谅、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获得社会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3、丰富精神培养方式。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要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文化形式把法院精神文化要求贯穿于法官日常工作之中,使之受到教育和启迪。一是抓好普遍教育。采取专题研讨、系统学习、专家讲座、知识竞赛、调查研究等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对法官进行理论灌输。二是抓好个别教育。采取警示

教育、个别批评、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离岗培训等方式,使思想引导与法纪措施相结合,教育法官遵守道德规范,守住道德防线。三是抓好教育引导。既加强对在岗时段的教育管理,又注重向业余时间延伸,引导法官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单位做个好干警、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个好成员。通过法官精神的培养,使法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认真行使权力,公正高效审判。

(二)加强法院物质文化建设,夯实基础。物质建设是法院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以外显的形式最直观地体现法院文化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取向。为此,结合地域特色和法文化内涵,营造符合法院职能特点和现代司法理念的法院物质文化氛围,有利于传播法治文明,展示法院良好形象。

1、审判法庭建设。审判法庭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精神的主要窗口,是法院审判案件的法定场所。审判法庭建设必须符合审判特性,显示审判特质,要做到功能齐全、规模适中、布局规范、设施先进。在外观设计上要以庄重、威严为主要特色,在造型上应以“稳”为主,体现力量与威严,在外观装饰上应选用能体现庄重、威严的深色装饰材料,色调要协调,使人产生敬畏、尊崇的感情。要通过审判法庭的规范化建设,传播公平、公正、严谨、严肃的理念,唤起公众具有终极意义的充满激情的法律信仰;同时影响法官行为,促进法官行为的规范化,以助于法院职业理想、职业追求、职业理念、职业思维和职

业操守的养成。

2、办公场所建设。办公楼是法院处理各项日常工作事务的场所,是法院工作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良好的办公环境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身心愉悦。因此,办公楼建设应规模适宜、经济实用、外观庄重,尽量创造出一个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使干警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在享受中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同时要融合地域文化特色,运用多种形式体现法院建筑与其他大楼的本质区别,如:独角兽的运用,法官专用通道的设立;采用浮雕方式,将中外法制发展进程、法院发展历史进行画面式展示;将“法”字的几十种写法形成一面文化墙;在适当的场所(会议室、走廊)张挂凸显法院文化内涵的法律格言和名家名句;为曾经对法院作出突出贡献的法官以及法学理论功底深厚、审判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张贴标准照,确立他们在法院中的带头地位,发挥其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建设法院荣誉室或展览馆,充分展示法院建设的历史和成就、光荣与梦想,增强法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网络文化建设。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催生了先进的网络文化。法院网络文化建设自然成为法院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物质文化建设内容。要增加法院办公科技含量,加强通讯设备、交通设备、网络设备等司法装备建设,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化技术,广泛开展富有思想文化特色和积极向上、活跃精神、洗礼心灵的一些文化栏目与网页板块,开设法官论坛、电子书库等建立法院网络文化阵地。

(三)加强法院制度文化建设,创新机制。法院制度文化即法院管理文化,居于法院文化的中层,在法院文化建设中起着上下联系的纽带作用。建设法院管理文化要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起培养法官群体意识和规范法官道德行为的制度化管理模式。

1、以“科学、制衡、激励、稳定”为要求,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要善于运用文化形式把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法院管理制度固定下来,丰富和完善法院管理文化,使其成为公正司法的机制,清正廉洁的机制,激励人才辈出的机制。具体要求是:科学、制衡、激励、稳定。科学,就是要符合司法内在的基本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是否能够确保公正和效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制衡,就是要合理配置审判资源,在法院内部形成既分权制约,又符合效益原则,确保司法公正的法治管理模式,建立确保防止司法腐败的长效机制。激励,就是要形成一个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催人奋进的机制,并通过机制的管理,给予每个干警公平的机会,使得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稳定,就意味着不朝令夕改,意味着科学、合理,意味着成熟、完善,稳定的机制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秩序,有利于凝聚人心、公平竞争。

2、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制度刚性功能的同时注重制度的人性化设计。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已稳定下来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文化的功能,使其在执法活动中既发挥硬性的法纪制约作用,又发挥软性的道德制约作用,使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司法公正高效。要重视干警个人因素在审判实践和法院管理中的

重要作用,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干警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努力营造崇尚法律、尊崇法官的良好氛围。要建立谈话、谈心制度,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为其解除思想顾虑和减缓工作压力,采取召开家属座谈会、定期家访、节日慰问等形式,帮助干警解决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拉近与干警的距离,从而调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安心工作,乐于创业。

(四)加强法院行为文化建设,树立形象。在倡导社会精英化的时代,法官作为社会精英,其内在素养直接外化为行为。社会民众对法官乃至对法院的印象直接源于对法官行为的认知。因此,建设法院行为文化要注重规范法官的仪表、言谈、举止、交往,努力培养符合法官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以树立法院和法官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法官要从服饰穿戴、待人接物等点滴小事做起,养成符合职业特点的行为习惯,使自己的言谈举止体现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职业特征;要坚定政治信念,自觉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要坚持审判独立,保持司法廉洁;要加强职业修养,培养职业道德,要遵守司法礼仪,注重司法文明。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要规范庭审用语,提高庭审驾驭能力,遵循和维护庭审秩序,平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法官要使用规范、文明、准确的语言,保持态度谦和,举止得体,乐于助人,不得粗暴对待群众。在业外活动中,法官要严格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约束言行,注重个人形象,杜绝任何与法官形象不相称的、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

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避免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怀疑。此外,法院应积极创造条件,规划建设篮球场、期牌室、羽毛球场、网球场、健身房、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努力创造宽松、和谐、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组建法官爱好者摄影协会、登山爱好者协会、书美协会、钓鱼协会、文娱协会、审判沙龙等,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法官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法官情操,提高法官修养。

(五)加强法院学识文化建设,提升底蕴。丰富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在大力打造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学习理念,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素质对于一些基础差、底子薄的法院显得尤为重要。要以打造“学习型法院”为平台,以培养和造就“学者型”、“专家型”、“复合型”职业法官为目标,加强法官的政治思想、法学理论、学历提升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教育培训坚持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原则、学用一致原则、讲求实效原则,把培训目标系统化、培训工作经常化、培训内容丰富化、培训过程阶段化、培训形式多样化,使教育培训由“事业型”向“素质型”转变、“勤政型”向“善政型”转变、“感性型”向“理性型”转变、“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应命型”向“开拓型”转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育法官树立充分尊重司法过程正当性和当事人主体尊严的程序意识,树立公平、效率与效益并重的价值取向,培养全球化的法律意识,努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化法官群体,为建立法院“人才高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规划、统筹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全体法官及法院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唯有如此,法院文化建设之花才能绽吐芬芳,在审判工作和法院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三篇

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三篇 篇一: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XX县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XX县XX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 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倡导"公正、高效、务实、创新"的八字院训,通过几年 的努力,营造了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法院文化氛围,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 开展。同时还连续四年"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妇女儿童维权先进 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我院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注重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求得新发展。并成立文 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制定《XX县法院文化建设规划》,每年年初 制定文化建设工作安排,持之以恒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形 势政策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二、加强法官行为文化建设,有力促进审判工作发展我院针对案多人少的实际,在法官队伍中倡导和弘扬拼 搏奉献的精神,鼓励法官多办案、办好案,以一种干事创业、公正高效的行为 文化引导和激发法官自觉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法官办案数量、效率、 质量均在全市前列。业务工作相对突出表现在:①从没有一起违法超审限案件; ②当庭宣判率高达64%;③审限短民商事案件做到在一个月内审结的占72%,在三个月内审结的占22%;④年均简易程序适用率高达93.7%,基本实现了将

办案周期比法定审限缩短三分之一的目标;⑤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20XX年调解撤诉率高达81.7%;⑥服判息诉率高。20XX年,我院案件服判率为91.2%,不服一审裁决提出上诉仅12件,二审维持8件,改 判2件,发回重审1件,一审案件正确率为98.4%;⑦审判质量效率评估综合 排序名列前茅。我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目标考评中总体排名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 三、加强学习型法院建设,法院文化内化于心 我院把创建学习型法院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加强对法律人才、管理人才、年轻 后备干部三支队伍的培养。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 (一)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院党组始终强调建设学习型法院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引导全体干警提高认识,积极开展审判知识讲座、法律文书评比、案 件质量评比,组织干警到先进法院学习交流等,不断提高全体法官驾驭庭审、 判断事实、适用法律、平衡利益、调判结合、制作文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二)在领导带头上下功夫。院党组成员始终坚持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和 自身的积极参与,引导干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全体干警的学习与工作、生 活融为一体,努力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和"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目标,不断适应法院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出台支持书记员参加司法考试的优惠政策,承诺凡本院干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真正做到工作人员学有压力,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效力;每年安排外出学习的法官或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给全体干警作专题讲座,并组织讨论,交流心得,达到共同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在企业内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把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放到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格局中去考虑和推动,自觉纳入企业文化创建之中,重点把培育和弘扬“忠诚事业、追求更好”的平禹精神、强化青年企业主人翁意识、促进青工提高业务素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青春建功等全面发展作为主要内容,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结合起来,采取了先易后难,聚焦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狠抓了推动实施。 1、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引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在工作之中,公司团委结合公司党委围绕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开展的平禹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从抓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入手,层层召开团的工作会议,大讲抓企业青年文化创建活动目的意义、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帮助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提高认识,增强参加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强化了团员意识教育,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了“我同祖国共奋进,我与企业同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团的工作实际,在全公司团组织中层层开展了青春建功理念、最佳青年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组织团员青年进行了“企业在发展,我们怎么办”和“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我是共青团员”大讨论,引导青年围绕企业文化、平禹精神与企业、青年的关系等方面,挖掘企业精神的内涵,提炼具有共青团特色的青春建功理念,共征集青春建功理念用语300余条。在广泛讨论、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青年为本,服务为重,求实创新,勇于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平禹青年文化理念,并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初步形成了共识。 2、立足岗位,强化理念渗透。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必须把团的工作理念内化为团员青年自觉行为,体现在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上。特别是通过实施理念灌输教育,强化企业青年文化理念,赋予每一种思想、理念以具体的内容。一方面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按照公司党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步骤程序,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了“让团徽在岗位上闪光”、团建“五个一”竞赛等活动,引导团员从各自的岗位要求出发,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目前,立足岗位做奉献,争创一流好业绩在团员中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加强了团的标识性建设。注重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在各单位显要位置建立了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牌版,悬挂了宣传条幅标语,并结合青年岗位工作特点,制定了具有青年特色工作的警示语、提醒牌,使青年文明用语、团员青年工作标准等,时刻用“青年为本,服务为重,求实创新,勇于奉献”激励团员青年、约束团员青年。 3、载体推动,体现青年特色。青年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的文化现象,具有青春的特质,必须体现青年特色,特别是通过具体的载体活动,融思想性、政策性、知识性、娱乐性等于一体,使广大团员青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的同时,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为确保设计开展青年文化活动制度化,我们层层建立了以二级团委为核心的青年文体协会、青年自学协会,从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不断加强开展文化学习活动指导。要求各单位年初都要制定开展文化活动计划,季季有主题有计划,月月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活动结束后将总结及资料上报公司团委。今年,我们围绕纪念五四运动88周年重点突出了青年思想教育和活跃青年文化生活,始终坚持弘扬青春、奉献、上进主旋律,通过举办纪念大会、演讲比赛、征文、艺术节、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重温入团誓词等形式,展示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文化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举办的青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深受公司领导及公司广大职工家属的一致好评,成为公司团员青年传播新知识、宣传青年文化,促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公司发展稳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重在融会贯通,相互促进。要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吸引各部门和各方面人士参与青年文化建设,建立和形成开放的工作机制。要注意调动各种层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汇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边实施边规范,边开展边完善,边建设边发展,不断提高青年文化建设的水平,促进青年企业文化的繁荣。如,我们结合庆祝建团85周年,开展了“我与企业共发展,我为矿山献青春”主题教育活动,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帮助青年确立正确发展目标,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注重与推进团的各项工作相结合,把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之中,特别是要借助企业文化的制度管理,制约和规范团员青年的言行,进一步推动企业团的作风建设。在指导思想上,加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抓团的活动开展力度,寻求最佳结合点;在工作的安排上,主动地与企业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贴紧靠实,使团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在方法的选择上,改变“只在上面说,不到下面做”的状况,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实效性;在效果的考核上,我们制定了《平禹煤电公司基层团委书记月度工作考核办法》,考核主要采取“听、看、查、考”的方式进行。“听”即每月工作例会上听取各单位工作汇报;“看”即到各单位团的工作活动现场了解情况;“查”即每月到各单位进行巡回检查,查阅工作台帐、记录及有关资料;“考”即每月在工作例会上对基层团委书记进行业务知识考核。从而,使企业共青团工作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出一条高效、求实的新路子,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论当代青年文化建设

通过今天座谈会的交流研讨,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对国家和民族、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都是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二是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战略,将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三是对青年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青年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主要功能、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工作机制等有了一些一致的认识。这些共识对全团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谈四个方面意见,供大家参考。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论断极其深刻,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党是一个拥有6000多万成员的大党。要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牢固构筑起坚实、统一的思想基础。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三个伟大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构成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在当代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起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强大思想基础,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以文化为载体传播主流价值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民族的产生源于文化,民族的盛衰系于文化。一个民族要实现持续发展,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昌盛,就必须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综合国力和民族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这个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我们的精神动力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使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成为每个公民的精神追求,成为在未来岁月中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世界上成功实现发展的国家都善于利用其比较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我国人口众多,既是制约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潜在的比较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就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把人口规模转化为人才队伍,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就是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不能通过文化的力量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成巨大的人才优势,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就很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拥有用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形成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构成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

法院文化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 . .. 法院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法官职业化、司法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法院文化建设这一命题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我国司法界、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同,建立一种法院文化,也是法院发展的必然。如何用新的方式、新的有效载体营造一种浓厚的、先进的思想文化氛围、以先进的文化方向、建立一种法院工作的新格局,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以此把法院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 全文字数:6305 关键字:法院文化建设 由于法院文化建设在我国司法领域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其理论性和实际指导性都很强,法学界和司法界对该课题的基本理论、价值取向等理解不一致,司法实践中各法院也只是根据各自的理解操作,故有必要加以研究。本文在阅读读有关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试图对法院文化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以此揭示法院文化的涵、本质、渊源、特点等。 一、法院的涵 (一)文化的概念: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e,语义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进而泛指人身和精神的发展、培养,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我国,《辞海》中将文化定义为:“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 (1)丁义军、隋明善:《法院文化研究》,人民法院,2002年4月第1版

(二)法院文化的概念: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审判和管理等实际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以法官为主体全体法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实现公正与效率为特征,以追求法治为目标,是其特有的、共同遵行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2) (三)法院文化的特征:一是客观性。法院文化是法院与生俱有、客观存在的,我们现在提出构建法院文化,并不是因为原来没有法院文化,而是因为认识到法院现有文化的建设力度跟不上法官职业化、司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力度。二是发展性。法院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规律是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从散乱到系统、从单一到丰富的变化过程。三是指导性。法院文化对法院的整体行为和法院工作人员的个体行为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法院发展目标有质的规定性,同时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指导法院个体行为。四是约束性。法院文化通过对法院群体成员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使法院倡导的群体共同意识在群体成员的个人价值观念中化,形成一种无形的标准,来操纵控制法院的各项活动。五是整体性。法院文化必须对法院的整体行为发挥指导与约束作用,仅仅作用于法官的个体行为,就不能成为法院文化。这种整体性表现为法院文化的全面性、长期性和独立性。同时,法院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文化,是法院全体工作人员、个体文化的集合与整合,是一种群体文化,其发展需要并由法院群体来推动。六是辐射性,法院文化一旦形成较固定的 (2)周艳梅:《新时期基层法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XX法制网,2010年10月14日

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111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彰显新时期法院精神 --------上栗县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上栗县人民法院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倡导"公正、高效、务实、创新"的八字院训,通过几年的努力,营造了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法院文化氛围,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连续四年"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妇女儿童维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我院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注重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求得新发展。并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制定《上栗县法院文化建设规划》,每年年初制定文化建设工作安排,持之以恒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 二、加强法官行为文化建设,有力促进审判工作发展 我院针对案多人少的实际,在法官队伍中倡导和弘扬拼搏奉献的精神,鼓励法官多办案、办好案,以一种干事创业、公正高效的行为文化引导和激发法官自觉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法官办案数量、效率、质量均在全市前列。业务工作相对突出表现在:①从没有一起违法超审限案件;②当庭宣判率高达64%;③审限短民商事案件做到在一个月内

审结的占72%,在三个月内审结的占22%;④年均简易程序适用率高达93.7%,基本实现了将办案周期比法定审限缩短三分之一的目标;⑤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2009年调解撤诉率高达81.7%;⑥服判息诉率高。2009年,我院案件服判率为91.2%,不服一审裁决提出上诉仅12件,二审维持8件,改判2件,发回重审1件,一审案件正确率为98.4%;⑦审判质量效率评估综合排序名列前茅。我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目标考评中总体排名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 三、加强学习型法院建设,法院文化内化于心 我院把创建学习型法院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加强对法律人才、管理人才、年轻后备干部三支队伍的培养。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 (一)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院党组始终强调建设学习型法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全体干警提高认识,积极开展审判知识讲座、法律文书评比、案件质量评比,组织干警到先进法院学习交流等,不断提高全体法官驾驭庭审、判断事实、适用法律、平衡利益、调判结合、制作文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在领导带头上下功夫。院党组成员始终坚持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和自身的积极参与,引导干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全体干警的学习与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努力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和"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目标,不断适应法院工作发展的需要。

关于新形势下青年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青年文化建设的研究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立足上海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融入移动互联等时代特征,推 动公司特色的“海派文化”持续创新。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文化管理促进企业科 学管理,倡导和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标准的优化和流程的再造,夯实管理和创新的文 化基础,向“一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级资质的施工能力、一线城市的稳定生活”美好企业愿 景迈进。公司当前拥有青年员工150余名,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要实现公司发展规划目标,做好青年文化建设对于建设先进,增强员工文化自信,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 的意义。 一、以青年品牌活动为依托,打造爱岗敬业的职业文化 2017年,公司提出“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要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扩大企业规模, 离不开具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青年员工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在青年文化建设过程中, 上海公司将青年品牌活动是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依托,通过团组织不断开展青年品牌 活动,着力打造青年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文化。 1.全力推进“导师带徒”,以榜样为青年员工引路。向青年员工不断传递企业正能量,对青年 员工形成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公司在青年员工成长过程中推行“导师带徒”活动,制定了《导师带徒管理办法》,选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优秀老员工进入导师库,促成新入职员工与优秀老员工结成师徒,让新员工向优秀老员工学习。此外,公司 还创新建立了“师兄制”,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员工作为新入员工的师兄,根据导师带 徒工作阶段目标和学习任务,与导师一同指导新员工工作学习,向新员工介绍日常业务内容 和工作流程,及时督促他们学习新工艺,新方法,优秀导师和师兄的言传身教促进了新员工 的成长成才,也传承了他们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踏实向上工作作风。 2.大力开展“青”字号品牌活动,弘扬“勇立潮头不懈追求”的团队文化。1985年以来,公司逐 渐形成了以“勇立潮头不懈追求”为核心,精细、严谨、敏捷为内容的特色海派团队文化,为 在青年员工中弘扬传承好这一优秀文化,公司以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监督岗”为依托,大力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抓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技 术创新、节能环保,充分发挥了突击施工节点目标我先行,技术攻关我先上的青年突击作用,让青年员工成为了项目建设和安全保障的中坚力量,养成了“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职 业精神,先后有一批青年员工、团队获得了股份公司、局级及地方青字头奖项和竞赛类奖项,弘扬了上海公司“勇立潮头不懈追求”的团队文化。 二、以志愿者服务队为依托,打造热心公益的志愿文化 志愿者文化是新形势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青年文化,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已广泛为社会所接受。公司在青年文化建设中,以“阳光筑爱”公益志愿 者服务队为依托,在公司青年中打造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文化。 1.做好志愿者队伍管理,让志愿者文化在公司落地生根。公司“阳光筑爱”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于2016年5月,是隶属于集团“阳光筑爱”公益志愿者协会的二级志愿者组织,由公司团委负 责日常组织管理,同时接受上级协会和公司党政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下设15个项目志愿者服务站,共有青年志愿者100余名,已全部在志愿中国进行注册,志愿服务时长最长者已累 计超过600小时,志愿者团队服务既有地方单位组织服务于社会公益的活动,也有企业自发 组织进行的服务工程建设活动,志愿者身穿蓝色马甲的身影,在公司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2.积极组织志愿活动,让志愿者文化具有良好的生存土壤。优秀志愿者的根本在于参加志愿 活动,服务社会公益,传播正能量。公司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履行“发展自我,造福社会”的 企业使命,以提高青年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民

法院文化建设

牢牢抓住司法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院党组会议,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掀起了法院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在认真做好审判执行工作的同时,牢牢抓住司法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已经由以前零散、自发的状态,走向了指引规范、组织有力、保障可靠、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健康发展道路。 明确定位,把文化建设摆在法院工作的重要位置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保障,是提升队伍素质、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王胜俊院长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组织部署的主题活动和各种大型活动,文化建设都是重中之重。 2008年8月26日,王胜俊院长在全国大法官“大学习、大讨论”研讨班上提出,要坚持“三个至上”,必须把中国国情作为谋划工作的根本依据;要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和把握我国法律文化传统,充分考虑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在2009年全国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胜俊院长将深化法院文化建设作为扎实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六个建设”之一,对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后,最高人民法

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揭开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2010年初,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7月初又专门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王胜俊院长出席并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法院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会后,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深刻、系统地明确了法院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抓法院文化建设、怎样抓好法院文化建设、靠谁来抓法院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理论、实践问题,标志着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步入了有统一目标和明确方向,与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相适应、同进步的全新发展阶段。 地方各级法院也积极行动,切实加强对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实践中,地方三级法院普遍成立了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工作安排、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将文化建设纳入考评体系,作为评价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保证文化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政治部门积极牵头其他业务庭室部门和党群组织,认真落实法院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形成了职责清晰、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为了总结经验、树立榜样,继最高人民法院推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后,各高级人民法院普遍组织开展了本地区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北京高院专门向全市法院推广“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东城区法院的“天平式”法院文化建设模式,广东高院先后推出两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浅谈青年文化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石河子“五城定位”论文 浅谈青年文化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报送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活力城市,以及活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通过经济、民生、旅游、文化等方面综合评价活力城市,描述了活力城市的主要指标。围绕活力城市建设,进一步叙述青年文化培养在活力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在城市转型升级中如何利用好青年,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字:活力城市;青年文化;主要措施;建设 一、什么是活力城市? “活力城市”是对城市经济成长性、健康度、影响力等的一种形象概括,代表了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活力城市”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学术各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和界定。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活力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活力与社会活力、环境活力以及文化活力等。“新型城市”的概念也比较模糊,目前最为接近的就是“新型城市化”,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二、提高“活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1、要建立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体系。 经济活力作为城市活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性以及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汇聚力等,而其雄厚的实力本身就是经

济活力的重要保证。对于传统产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体系,会使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严重不足。因此,要通过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战略支撑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创新体系建设等途径,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企业利润总额等考量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主要指标均要达到较高水平,使经济发展更有竞争力。 2、要建设适宜就业的城市。 进一步加大效能建设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建设诚信城市,优化发展和投资环境,形成“投资的洼地”和“创业的高地”,把师市建设成为“最佳投资创业城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使实际利用外资率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创业致富的理念,敢想敢干、敢于冒险的拼搏勇气,永不满足、不断发展的进取精神,形成人人争做创业者、家家户户创大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促进创业行动,掀起全民创新创业的新热潮。 3、要建设和谐城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新形象。深入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阳光工程”,关爱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构建公平公正、利益协调、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城市。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和师市的地缘特点,

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研究

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尝试将文化拓展到司法活动中,建立一种法院文化,也是法院发展的必然。如何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有效载体营造一种浓厚的、先进的思想文化氛围,以先进的文化方向,建立一种法院工作的新格局,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旨在将法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层次。 关键字: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是法院审判工作以及日常工作的积淀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来源于日常工作,又作为法院的上层建筑无时不刻在指导着工作的每个环节。因此,法院文化建设关乎着法院审判及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关乎着法院的发展。笔者试着从法院文化的内涵、法院文化建设的必然性、以及法院文化建设的途径等方面作一探讨。 一、法院文化的内涵 (一)法院文化的概念。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审判和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以法官为主体全体法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实现公正与效率为特征,以追求法治为目标,凸现法院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二)法院文化的特征。一是主体性。法院文化是以法官为主体和代表的审判人员的文化,是法官这一特殊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其在物质上的体现。它是法官的人化,是法官群体的共同意识,是维系法官职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决定着法官的价值取向,支配着法官的行为选择,制约着法官的思维和判断,影响着法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法律性。法院文化是法律文化的缩影和代表,要突显法院自身的司法规律,突出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永恒的主题,要突显法官思维方式的非自主性和逻辑性,突出法官行为方式的程序性和相对封闭性,显示法官道德良知的崇高性和知识系统的专门性,展现法官审美情趣的严肃性和言行举止的严谨性。三是精神性。法院文化是精神的文化,重在发展内涵,增强素质,营造氛围,提高品位,展示形象,培育精神;重在培育一种体现法院根和脊梁、魂和神韵的精神,凝聚一种激励法官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一种增强法官职业归属感、尊崇感和获取法院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公信度的表现方式。四是特色性。法院文化以其法院特色而区别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前面讲到的法律性是其特色性的表现之一,此外不同地区法院的文化自有不同,即所谓的地域性,需要融入不同的区域背景、历史传统、

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论文

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网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摘要: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主体和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力量,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希望或生力军。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青年大学生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大学文化建设生力军历史使命 0引言 唯物史观认为,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探究,应该在它所由以萌生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追根溯源,“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1]。回顾20世纪我国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的生长历程,可以雄辩地证明这一观点。 早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学文化的孕育阶段,青年大学生就和大学及大学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促成了

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产生。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用“新陈代谢”的观点,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青年在社会历史进步中的作用:“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并明确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2],来一场文化与价值观的革命,自觉接受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彻底否定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在蔡元培的积极支持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思想进步的新派人物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为阵地,向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他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八股,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生成。 近一个世纪,沿着五四运动开创的这条“青年之路”,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革命、建设和

法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困难及对策

摘要: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各地法院要怎样努力才能进一步扩大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真正立足本地实际、借鉴经验、革故鼎新,发挥特色,把本地区法院的文化建设抓实抓好,从而真正打造好“法院文化”这一品牌,形成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大格局?本文试总结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共同存在的两点宏观不足和八点具体困难,并给出提纲式的对策,以期对各地法院文化建设有所裨益。关键字:法院文化不足困难对策当前,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法院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地法院的文化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在这种形势之下,各级人民法院积极投身到法院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河南巩义、山东东营、上海等地,尤其是地处边疆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值得借鉴。但是,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与当前迅猛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法院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有的法院文化建设缺乏主动,内容老套,毫无新意;有的法院对文化建设消极对待、引导不力……从总体上看,全国法院的文化建设还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缺乏整体推进的意识,还处在各自为阵,法院文化建设如何多管齐下,突破“瓶颈”,值得我们的理论和实务界深思。一、当前全国法院文化建设面临的两点宏观不足谈到个体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从全国法院文化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谈到,只有从宏观上对法院文化建设有一个总的认识,才能够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出现。笔者认为,当前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存在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的困难。历史的困难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的法院文化的历史传统。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封建文明的国家,创造了丰富的中华文明和华夏文化,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也缺失现代法治的历史渊源和积淀,到清王朝覆灭时,我国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的法院,法院文化更是虚无飘渺。人治社会、儒家文化的浸染让中国的法院文化在历史的尘埃中喑哑无语。虽然建国后尤其是我国“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略的适时提出,为法院文化建设铺设了快车道,但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以及当前外来思潮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法院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现实的困难主要来自法院内部:法院文化产生的土壤是法院,脱离了法院和法官来探究法院文化的不足,其结果必然是试图在沙滩上建盖坚固的大厦。首先,从法院的管理体制行政化问题上讲,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实行以行政权为核心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法官的管理仍然带有很浓的行政色彩,姑且不论庭室领导的指令所蕴涵的强制物语权,单是法官的审判职称的评定与行政职务挂钩这一点,就值得质疑。在我国上下级法官遴选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的情况下,一名基层法院法官如果不担任行政职务,那么直到其退休也只能是一级法官。而直接进入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工作的年轻法官由于所处法院授予的行政职级的不同,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达到更高的法官等级。试想,在一个千军万马挤行政职务这一“独木桥”的法院,要试图让法官保持一个超脱、平和的心态来参与法院文化建设和司法精神的塑造必然是困难的。其次,从司法地方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地方行政掌控了法院的财物核拨等重要权限,法院乃至法官的切身利益与地方利益就有了割舍不掉的牵扯,出现了法院很大限度依赖地方行政的危险。正是这种危险,导致全国各地出现了地方政府给法院分配招商引资指标、抽调法院法官参加计划生育、烤烟生产等工作等怪现状。再次,从法官的非职业化角度来说,法官之所以为法官,即是这一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遗憾的是,法官的非职业化现象仍然比比皆是:虽然《法官法》实施已整整十年,但是法官的审判津贴仍可望不可及,实践中收入落后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公务员;法官职业保障并未得到真正落实,法官在办案时稍有理解偏差,就会有很大的职业风险,例如广东法院的法官莫兆军被追究一案。法官的职业保障不到位,待遇的偏低,风险大,不足以使社会产生对法院的认同感,不足以形成法官职业本身的尊荣感,不足以吸引优秀的法律人才到法院工作,也就不足以产生我们期待以久的体现法律、法院、法官精神的优秀法院文化。二、法院文化建设面临的八大具体困难及对策问题一: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院的物质文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积极争取地方财

“青年文化”品牌建设探索

物资供应“青年文化”品牌建设探索 作者:殷富磊 摘要:“青年文化”品牌建设是活跃企业青年工作、增强青年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青年文化”品牌,就是指企业在对青年人群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最富有特色、形成制度而最终长期坚持并造成一定影响的青年文化活动。它是一个标志,能极大的提高企业青年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也是一面旗帜,引领广大青年凝聚到党和团的组织周围,开创工作生活的新局面。可以说,搞好“青年文化”的品牌活动,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重要指示精神,实现组织覆盖全体青年、工作及影响覆盖全体青年的最好抓手,也是实现把工作成效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共青团;品牌;企业文化建设 引言:近年来,随着企业青年群体需求多样化和思维多元化的转变,如何更好的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立足载体满足青年文化需求、创新努力培育青年文化项目、健全青年文化支撑体系,使青年群体的学习与锻炼、培养和成长等一系列活动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活动,并以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建立长效机制塑造成为独具特色“青年文化”品牌活动,是企业在战略发展规划上需要提前谋划、超前运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1、“青年文化”品牌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青年文化”品牌活动是企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所在,是企业文化的活力之源,在引导企业文化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凝心聚力作用。把丰富的“青年文化”品牌活动作为增强青年员工凝聚力的基础,积极探索品牌活动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扩大在青年员工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文化建设聚人心、攒力量,发挥品牌活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2、先锋模范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核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青年文化可围绕企业的工作核心,结合“青”字号工程,创建各种有效活动载体,突出中心,统筹安排,以先锋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比如:开展“青年先锋岗”创

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实施方案

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实施方案 为保持文明建设的连续性,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巩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活动成果,进一步提升市中级法院文明建设的档次,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市中级法院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文明单位,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巩固、辐射、延伸”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方针,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以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和基础建设,加强文明窗口建设,改善司法环境,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树立法院和法官“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 二、工作目标 1、班子团结奋进、锐意进取,表率作用好,决策能力强,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明显; 2、队伍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风清气正; 3、审判工作公正高效,司法保障能力强,法院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院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综合治理工作达标; 5、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整洁,方便干警学习、工作与生活; 6、党风廉政建设效果显著,内部风气正,外部形象好,干警无一人因违法违纪受到党政纪处理或司法追究; 7、法院文化建设内涵丰富、突出特色、时代感强; 8、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三、主要任务 1、大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一是强化党的政治理论的灌输。坚持“五个一”学习制度,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每月上一次党课,每季度组织一次演讲会,每半年进行一次学习研讨交流,每年召开一次学习总结表彰会,引导干警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主题意识和形象意识。二是强化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灌输。贯彻《法官法》规定的法官十三种不得有行为、重温《法官行为规范》、中央政法委八条禁令和法院系统有关禁止性规定,消除不良风气,加强职业修养,培养崇尚法治、维护正义,公正廉洁、讲求效率,谨言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新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 与探索(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新 版)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青年安全文化是平禹煤电公司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平禹煤电公司团委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心,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强化青年职工安全意识,构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打造团的安全工作品牌,促进了企业安全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青年职工是企业生产、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青年职工的比例逐步增大,青年职工在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做好青年职工的安全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更好的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和

青年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载体。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凝聚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一个新的重要载体。安全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是生产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和前提。为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的要求,共青团的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着力提高广大青年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并把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企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特别是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安全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加有效地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治工作的领先属性,要求共青团组织必须走在前面;思想意识的多变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贯穿于安全生产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