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探析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探析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探析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探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随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国内有关科学教育的研究日趋活跃,不同领域的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科学教育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我们也发现,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依然是相对薄弱的。诸如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及目标体系的建构等一系列问题,都因被人们忽视而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这样极易使中小学科学教育脱离基础教育改革走向素质教育这一时代的轨道,脱离学生的个性、潜能尽可能得到发展这一基础教育的基本理想,脱离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从而与教育的价值、理想相背离。因此,对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而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仅就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作初步探讨。

一、应然分析

对中小学科学教育地位的应然分析,即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具有什么地位。这是探讨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战略的有机构成成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言自明的,还用得着研究吗?然而,恰恰是因为它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使得人们对它的把握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对这一地位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以及在这种深刻理解基础上向实践的转化。比如,既然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决策部门却缺乏对科学教育的宏观规划,并没有及时组织专家群体对科学教育作系统、整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至今没有制定中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标准。在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把科学教育理解为一门孤立的学科知识从而进行机械的传授与接受,而缺乏在现代课程观基础上的创造与生成,更没有从目的的层面上把它与教师的生命经历、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表现为忽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育,在理论上缺乏从人的发展和科学素养养成的视角,对中小学科学教育作价值取向和目标建构上的整合。再比如,既然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却仅仅把教好、学好有关的学科知识、取得好的考试分数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教学活动没有真正体现充满生命活力的探究精神,实际上是把科学教育从素质教育中肢解出来,而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这一切都反映出人们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的。”〔1〕我们认为,把科学教育与教育活动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历程联系起来,是认识科学教育地位的主要依据之一。

如果再从学校文化建构的角度去理解科学教育的地位,我们会获得更深一层的认识。英国著名学者查里斯·帕希·斯诺在他的名著《两种文化》中曾指出,当今社会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一种是人文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2〕科学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离开了科学文化的滋养,人生将是不完全的人生,正如离开了人文文化的滋养,人生之不完全一样。因此,学校教育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使命,不可能无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事实,不可能无视科学技术与人的生存、发展的联系,也不可能无视科学文化对于学校文化建构的意义。学校文化建构如果缺少科学文化的参与,将很难完成为新世纪培养新人的重大使命。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的视野里得到了清晰的确认。

把科学教育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联系起来,是确立其应有地位的第二个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广泛共识,但是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命运。中国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键在科学技术,基础在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宗旨正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公民,这是一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奠基性事业。我们深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科学和有效的科学教育,中国的强盛、综合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作为基础教育基本内容的科学教育。

如果说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的话,那么,中小学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则为高地的构筑提供坚实的地基,这并不是说基础教育只作为高等教育的升学预备,而是通过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公民,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实然透视

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然透视,即是探讨实然与应然的吻合度。从理论上说,事物的实然状态与其应然状态总是存在一定距离的,互相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张力,但如果不克服实然的惰性和片面,使其不断向应然逼近,事物将失去变革的动力,从而丧失其发展的可能。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教育高高在上,雄居于教育的霸权地位,导致了人文教育的衰落。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然状态作出这样的判断,如果不是虚构的话,至少是对中国科学教育的盲目乐观,但如果借主张人文精神的复兴或将诸多社会、道德问题归罪于科学教育并进而贬抑、否定科学教育,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有害的。事实上,我国科学教育的实际地位还很低,与其应有的地位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反映在认识层面,也反映在实践层面;不仅表现在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识上,而且还表现在他们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习行动上。一项对北京培养特长生的研究表明,艺术特长过剩,科技特长紧缺,培养特长生误区严重:1997年,最热门的艺术特长生,报名与招收比例为3∶1,而科技特长生为1∶2〔3〕!科学教育在家长、学生、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低下!而科学教育的缺乏、落后、低效造成的恶果,就是国民科学素质的贫乏:1998年12月29日,中国科普研究所“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完成的最终分析数据表明,我国公民达到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仅为0.2%,与欧共体国家(1989年达到4.4%)相差21倍,与美国(1990年达到6.9%)相差35倍〔4〕。即使单从义务教育自然科学学科的课时安排来看,我国科学教育也不存在霸权问题。到1993年,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自然科学学科的平均周课时比日本等6国(地区)自然科学学科的平均周课时少。课程计划六·三制自然科学学科的平均周课时是21课时,五·四制的是23课时,而韩国、中国台湾省每周分别设32课时和31课时,挪威29课时,法国为25课时,日本为24.5课时,均比我国大陆多。我国小学阶段所设自然课比日本等6国(地区)小学所设的自然课少得多:我国小学阶段每周设自然课8课时,挪威为21课时,韩国为20课时,法国为13课时,日本为15课时,日本等6国(地区)自然课的平均周课时高达15.83课时,是我国小学自然课周课时的1.98倍。〔5〕中小学科学教育不是过剩了,而是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远未提到应有的高度。

这种反差的形成,既有历史演进的惯性,因为自近代以来,尽管一批志士仁人不遗余力地提倡科学教育,但科学教育、科学精神一直没有积淀为国民的文化心理结构,人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没有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追求的内在目标,没有转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同时也有教育政策制定与贯彻的原因,这种政策差距具体表现在:文件上肯定了科学教育的地位,却缺少如何使科学教育向教育实践的转化,究其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对科学教育进行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

三、国际比较

如果把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扩展到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广阔背景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赋予其很高的地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政策,颁布法律,为确保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提供政策和法律的保障。

韩国为了实现在本世纪末科技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国第七和“科技立国”的目标,十分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把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基本的措施来抓,并且制定了有关的科技教育法规,如科学教育振兴法及实施令、产业教育振兴法及实施令等,在1967年颁布的《科学教育振兴法》中,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实施科学教育方面的任务,设立隶属

于教育部长的“科学教育审议会”,设置科学教育基金、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支援措施、科学教材的奖励等内容。有的韩国学者形象地把国家的发展比作一座大厦,把大厦的顶部比作“科技立国”,科学技术为基柱,科学教育则为基础,即正确的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立国”的实现。〔6〕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中增设科技科目,从小学开始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并建立系统的科技教育体系。

第二,课程改革中显著的科技取向。

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视课程的变革,而在构建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时,又采取了显著的科技取向策略。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教改报告,规定国家设立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5门核心课程,拉开了80年代后科学教育改革的序幕。

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了《普及科学美国2061年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分别对数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生物科学和保健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五门科目的核心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和仔细论证,从课程的角度予以切实保证。

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科技与文化是不同的概念或者领域,但两者之间关系复杂,而且发展方式显然不同,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科技由于遵守逻辑准则,其发展是渐进的,从简单到发展,从初级到高级,每个新科技出现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尽管常常有科技的突破,但总体上是渐进发展的,如从手工业中发展出机械工业,出现了工业化;而机械如果有了动力,就会有自动化,发展出电力电气化;为了控制电力和电气设备就会出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等,科技进步很少有跨越式的发展。 而文化则不同,文化发展不仅与科技发展不同步,还会出现跨越式发展,也有停顿时期,甚至后退。如西方文明来源于古埃及和巴比伦,但突破发展在古希腊,从文化的角度,古希腊文化不比现在差多少,但西方进入中世纪的蒙昧神权时期后,其文化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到文艺复兴后才有了新的、突破式的发展。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充满战争和动乱,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发展,2000多年前的百家文化内涵和体系与现在比,未必落后,到一家独尊儒学的汉代以后反而停顿,到唐朝,佛教及西域文化引进才有较大的发展。唐诗的鼎盛,以后千年再也没有超越过。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后,我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影响持久的宗教。 伊斯兰教在开创以后的1000年中,一直是世界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当欧洲进入中世纪时,伊斯兰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精髓翻译成阿拉伯文,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文化,当时埃及等伊斯兰教国家就有世界上最早和最好的大学,是当时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以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欧洲寻找古希腊文化精髓时不得不从阿拉伯文中再翻回拉丁文,使中断千年的希腊文明才重新回到欧洲。而19世纪后,随着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与开放的西方国家方式的巨大差异,其文化发展停止,而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大发展,所以,在古代,文化与科技不同,其发展方式是波动式的,起伏巨大,而且与军事实力和统治能力有较大的关系。 到近代和现代,科技发展与文化关系更加密切。虽然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模式不同,但两者存在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科技发展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强大的经济实力必然会扩大文化的影响力。美国经济一百年来一直称霸世界,不仅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而且好莱坞、麦当劳、摇滚乐、牛仔裤看似很低俗等文化因子其影响力吸引着全世界广大的年轻人,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科技与经济紧密相连,而经济更容易影响文化的传承,使当今科技与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再如从语言文化特性和完美程度看,英语并不比拉丁文和中文好,但其已经成为国际上主流语言,这与近现代英美两国科技和经济领先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交流的工具,也不体现科技水平,但用得人多了,就成了公共交流工具,这里主要是有强大的科技和经济实力作为后盾。 就科学家个人素质而言,大科学家最终也是哲学家,科学家个人的人文素质不仅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不断涌现的科学家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强大的标志,他们必定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所以,科技与文化互为促进是当今世界一大特点,先进的科技水平必然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同样,宽松、包容和自由的文化环境也会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规划研究

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 策略规划研究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 萧山区云石小学沈辽 论文摘要: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必须把握科学概念的清晰与模糊,注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做好实验仪器的规范性,注重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关注小学生科学习惯的养成,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更好的融合与发展。我们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作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知识体系 对于科学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科学是入门课程阶段,两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但目前存在的现状是: 1、相互之间的忽视 对小学科学老师来说,很多时候可以一句话:“这些东西到初中,你们就会学到的。”初中科学教师则认为:“不管你小学科学教师怎么教,我初中科学教师都是重头再来,当你小学没学过。”课程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中小学科学教师相互之间的陌生不信任,导致中小学科学教师变成两个陌生的团体,互不往来,互不探讨,互不研究。 2、知识体系的重叠 中小学科学有些课文题目甚至是一样的,内容也很相同,或者很有联系,如《月相变化》等课,初中也有这课,小学也有这课,甚至教学内容都很相仿。如何衔接中小学科学知识体系,怎么考虑这些知识体系的重叠和互补,需要老师们的探讨,但由于团体之间的陌生,导致小学学得过深,或者学得过浅,初中或者重复小学的教学,或者初中脱节于小学科学教学。 从科学的本体知识看,小学知识需要跟初中接轨,不能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建构一些错误的科学概念。初中老师对“重量”一词非常的敏感,而学生就是带着“重量”进入初中段的。 小学教师本体知识的缺乏,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也使一些科学概念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3、能力之间的断层 初中由于教学指向性,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缺失。而小学科学目前很侧重于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概念上,并不多,整个小学阶段才142个科学概念。小学科学很在意探究,很在乎实验,但往往受条件限制,存在实验器材的不规范,实验过程的不严谨,探究过程的不合理。 4、情感态度的错位 从情感态度来看,小学科学塑造学生一种科学习惯,养成学生对待科学的兴趣、态度。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很重要,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对小学科学学科来说,培养

浅谈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

浅谈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 类别:科技创新论文 单位:丰城市蕉坑初级中学 姓名:廖建兵 电话: 浅谈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科学技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懂科技的专业人才和富于创造的创新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靠的是科学的教育,靠的是专业的师资队伍、科学创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国家也一直提倡“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通过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中小学小、偏、散、穷等客观因素造成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受阻。农村信息相对闭塞造成观念守旧,学校以应试为指导的教学,师资水平不够或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设备简陋,教材适应性较差等原因也严重约束农村科学教育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兴农宣传,改变学校工作考核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交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改进装备,开发校本课程等措施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科学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词:问题原因对策机遇 浅谈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须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素养的养成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课程改革着眼于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开设了《科学》这门学科,旨在开启少年儿童认识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大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对于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

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印证,农村落后的生产力源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而农业科技人才的短缺正是问题的根源。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落实新课程的要求,着力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从基础抓起,提高农村中“懂科学,爱创新”的人口比例,从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入手,为农村和农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重视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还可以引导更多的农村学子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还充实了国家的人才储备。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课程改革形势下,许多农村学校对科学课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而导致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乱象丛生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就像救治病人一样,我们且为新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教育把把脉,以便让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之问题呈现 近几年,农村教育虽然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改善,但城乡间的教育水平却日益拉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边缘化和泡沫化的风险。农村的孩子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但从近几届科技创新大赛来看,从参赛到跻身决赛的学校几乎都是城区重点校和实验校,已难觅农村中小学的身影。要想全面了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真实情况,必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与学生、教师座谈了解,据我们的了解和调查,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这么一些问题: (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村中心校尚能按要求比较规范地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在一些规模较小、相对偏远的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开设则严重缩水,有的学校学生根本不知道还有这门课程。在对某乡镇23所小学的调查中发现能够按省标课时数开设科学课程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虽然有开设但是课时根本不够,其它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对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条件好的学校落实程度比较好,能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有些学校只能放任学生自由活动。 (二)课程开设弄虚作假;部分农村中小学虽然按照课时数开设科学教育课程,但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还有一些农村中小学会将一些教学能力较弱、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安排教授科学教育课程,科学课程成了一种摆设;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参与很少,课程的有效性比较差;有些科学教育课已经演变成为学生的自习课,教学没有介入,缺乏指导和规范。为应付上级检查,假功课表、假成绩并不鲜见。科技创新活动很少组织,即使能够组织的,创新成果的技术水平也普遍较低,学校整体科学创新氛围很差。 (三)科学教育舍本逐末;在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课堂上,有些教师能够用心钻研,将科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有些课堂则不免令人昏昏欲睡。农村中小学科学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和处理方式相当重要,科学课程应该重事实、重实践、重能力的课程,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材使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上都出现一些舍本逐末的做法。(1)从教材使用看,重课标教材,轻校本开发。(2)从课堂教学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3)从评价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课题: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姓名:王瑞瑞 学校:香乐乡南官地中心小学校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香乐乡南官地中心小学校王瑞 瑞 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各个教学阶段的课程标准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为避免教学的脱节,实现学生的平稳过渡,学区组织中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学习,探讨反思,旨在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衔接的重要性。 一、衔接的关键因素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训练学生读书、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同时小学教学中培养动手多练的习惯,是作文成功的必要条件,想要提升写作水平,就需要让学生坚持长时间练笔,培养一种习惯。这也就要求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坚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样的方式延续到初中,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二、衔接的前提是把握教材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衔接 在阅读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生要懂得默读,并且默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约束速度”;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同样要求进行默读,但更多是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浏览和略读的方式;在分析、理解与评价上,小学阶段注重的是对内容的理解、讨论与交流,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初中阶段在这基础上还要求针对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所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各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然后进行分解,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加以理解,然后再整合资源,制定出合理的操作方案。只有充分掌握了标准,才能够明确教材意图,才能够获取教学依据。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该钻研教材,能够找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内在联系,将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比如: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必定会涉及到词汇、语法等内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课型当中也出现过词汇、语法等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可以注重这一部分内在联系,就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内容,满足教学要求。

研究方案: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研究1

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原因: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主要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探究既是目标,又是学习方式。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其核心也是科学探究。为此,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表现相关性,学习方式强调探究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可见,小学科学课程和初中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只有熟悉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方法,才能更科学地设置新一轮的学习。进行“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可以避免单凭经验的衔接教学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在中小学科学教学的共性与差异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小学科学教学转化为初中科学教学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完善科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利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现行的教学体制实际上小学、初中从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各人自扫门前雪。由于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进入初中后感到很不适应,学习成绩滑落。初中科学教师埋怨小学科学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科学教师又会责怪中学科学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种种不适应。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下降。 因此,中小学科学的有机衔接是中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将使中小学科学教与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有助于“师与生”的双向适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初中科学入门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过早过快,使中小学科学教学得到优化,大面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从而步入良性循环,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工作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2、我校科学教学的现状: 我校地处乡村,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因城乡之间在科学教师的配备以及科学课的规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比其它学科显著得多,导致城乡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差异,但在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上缺乏研究,导致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科学的兴趣下降,学习成绩滑落,

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 策略研究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 萧山区云石小学沈辽 论文摘要: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必须把握科学概念的清晰与模糊,注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做好实验仪器的规范性,注重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关注小学生科学习惯的养成,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更好的融合与发展。我们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作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知识体系 对于科学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科学是入门课程阶段,两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但目前存在的现状是: 1、相互之间的忽视 对小学科学老师来说,很多时候可以一句话:“这些东西到初中,你们就会学到的。”初中科学教师则认为:“不管你小学科学教师怎么教,我初中科学教师都是重头再来,当你小学没学过。”课程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中小学科学教师相互之间的陌生不信任,导致中小学科学教师变成两个陌生的团体,互不往来,互不探讨,互不研究。 2、知识体系的重叠 中小学科学有些课文题目甚至是一样的,内容也很相同,或者很有联系,如《月相变化》等课,初中也有这课,小学也有这课,甚至教学内容都很相仿。如何衔接中小学科学知识体系,怎么考虑这些知识体系的重叠和互补,需要老师们的探讨,但由于团体之间的陌生,导致小学学得过深,或者学得过浅,初中或者重复小学的教学,或者初中脱节于小学科学教学。 从科学的本体知识看,小学知识需要跟初中接轨,不能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建构一些错误的科学概念。初中老师对“重量”一词非常的敏感,而学生就是带着“重量”进入初中段的。 小学教师本体知识的缺乏,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也使一些科学概念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3、能力之间的断层 初中由于教学指向性,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缺失。而小学科学目前很侧重于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概念上,并不多,整个小学阶段才142个科学概念。小学科学很在意探究,很在乎实验,但往往受条件限制,存在实验器材的不规范,实验过程的不严谨,探究过程的不合理。 4、情感态度的错位 从情感态度来看,小学科学塑造学生一种科学习惯,养成学生对待科学的兴趣、态度。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很重要,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对小学科学学科来说,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第一位的。但进入初中科学后,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漠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会从天堂掉到地狱。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经过思考,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1、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2、教学模式的衔接。 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3、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特别要这方面的加强。

4、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考试结果出来后做好质量分析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心理上的衔接。 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助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知。幼儿在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近年来,我们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入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 首先,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例如,金秋时节,向日葵成熟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田间观察向日葵,让他们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盘总朝着太阳?”让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对向日葵的果实进行观察,幼儿会发现原来向日葵的果实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向日葵的欲望。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春天来了,我便带孩子们去寻找春天,这时候,有几个孩子发现了蜗牛,他们高声地喊了起来:“我找到了蜗牛!我找到了蜗牛!”其他孩子立刻一窝蜂地围了过去,于是,我把蜗牛请到了班里,先请幼儿观察蜗牛的样子,并让幼儿说一说它的眼睛在哪里、嘴巴在哪里等等,然后建议把它养起来,紧接着又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蜗牛喜欢生活

在哪里?它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蜗牛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等等问题,先让幼儿自己观察、猜测,再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然后带到幼儿园分享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蜗牛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最后,我们要迅速作出反应,调整教育策略。如夏天雨过天晴,有时小朋友会高兴地叫起来:“快看,天上有座彩色的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才是学习的时间,以前教师会忽略幼儿偶发事件中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现在教师能及时抓住偶发性活动的契机,不嫌麻烦,立足幼儿的日常生活,重视随机引导,及时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告诉小朋友:“那不是桥,是彩虹。因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的,太阳光照到这些水雾里,小水滴会把太阳光的七种颜色折射出来。”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 我们的幼儿园种了很多的花和树,我经常带幼儿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当幼儿投身于大自然怀抱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启发他们提出问题。秋去冬来时,我引导幼儿进行常青树与落叶树的比较观

小学科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

小学科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建议 为了更好完成本学期小学科学教学任务,进一步落实线上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使“线上—线下教学”更加有效衔接,特制定小学科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建议。 一、网课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说明 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开展线上授课活动,有效解决疫情期间学生教学任务的落实,聘请平阳县小学科学四个名师工作团队和优秀教师作为主播教师,较好完成教学任务,得到多数学生与家长认可和赞扬。但线上学习因为学生本身自律性的差异,合作探究没法实施,没有经过探究的实验却直接从老师那里得到了探究的结果,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任务落实。“线上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实验教学不充分,受网络教学环境的限制,以及疫情期间师生准备实验材料面临一定的困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更显薄弱。受“线上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师与学生不能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反馈与指导,因受各地、各校的条件、学校重视程度、教师责任心及跟进的程度、家长监督力度、学生自律情况等影响,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均存在极大的差异。作业反馈不够全面作业批改效率比较低。 (二)网课基本情况表

二、教学衔接建议 (一)多形式进行学情研判,分层补齐知识短板 1.复学前,利用问卷星,56教室等设置问卷,细化科学概念,全面研判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了解学生动手实验参与及完成的情况。对于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设计教学,对于个别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生采取适切的方式,建议两周之内完成梳理。 2.复学后,借助县里统一组织的达标测试,全面分析每一小题,利用测试结果,查漏补缺,发挥同伴互助,引入小老师机制,分层对待,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 3.按照教材目标要求,对学习过的内容按每单元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与回顾,查漏补缺。 (二)多渠道提供实验机会,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1.基于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宅家时的动手实验情况了解,对于受条件及材料等限制,大部分同学没有机会做的实验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必须提供实验机会。 2.利用中午等课间时间,开放学校实验室,有序设置实验内容,让部分学生能亲历实验过程,通过观察实验中的现象,促进科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三)多平台构建评价体系,分支促进共同发展 1.制订复学后课堂的评价标准与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同一要求,人人评价。 2.基于学情研判,制订不同类学生的近期小目标,对于目标的达成给予及时的评价。 3.建立家校一致性的评价机制,与家长共同合力,发挥家长的评价功能,让学生课内课外都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发展。

小学科学(心得)之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论文之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萧山区云石小学沈辽论文摘要: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必须把握科学概念的清晰与模糊,注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做好实验仪器的规范性,注重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关注小学生科学习惯的养成,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更好的融合与发展。我们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作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关键词: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知识体系对于科学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科学是入门课程阶段,两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但目前存在的现状是: 1、相互之间的忽视对小学科学老师来说,很多时候可以一句话:“这些东西到初中,你们就会学到的。”初中科学教师则认为:“不管你小学科学教师怎么教,我初中科学教师都是重头再来,当你小学没学过。”课程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中小学科学教师相互之间的陌生不信任,导致中小学科学教师变成两个陌生的团体,互不往来,互不探讨,互不研究。 2、知识体系的重叠中小学科学有些课文题目甚至是一样的,内容也很相同,或者很有联系,如《月相变化》等课,初中也有这课,小学也有这课,甚至教学内容都很相仿。如何衔接中小学科学知识体系,怎么考虑这些知识体系的重叠和互补,需要老师们的探讨,但由于团体之间的陌生,导致小学学得过深,或者学得过浅,初中或者重复小学的教学,或者初中脱节于小学科学教学。从科学的本体知识看,小学知识需要跟初中接轨,不能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建构一些错误的科学概念。初中老师对“重量”一词非常的敏感,而学生就是带着“重量”进入初中段的。小学教师本体知识的缺乏,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也使一些科学概念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3、能力之间的断层初中由于教学指向性,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缺失。而小学科学目前很侧重于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概念上,并不多,整个小学阶段才142个科学概念。小学科学很在意探究,很在乎实验,但往往受条件限制,存在实验器材的不规范,实验过程的不严谨,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

四、课题论证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发表时间:2011-9-16 来源:《学园》2011年6月12期作者:李玉玲 [导读] “中小学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本文主要努力解决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之间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的问题,促使“师与生、教与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李玉玲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教研室 作为一名教研员,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感触很多,特别是担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七年级 教学研究工作以来,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进入中 学后的不适应。教师教得精疲力尽,学生学得苦 不堪言。面对这样的现状,深感做好中小学衔接 工作的重要性。“中小学衔接”从字面意思看, 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 接。本文主要努力解决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年 级之间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的问 题,促使“师与生、教与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 应,协调运转,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 一小学生进入初中,过渡衔接不好的主要原因1.从教材内容不同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到了中学,教材体系一下增多,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 2.教师授课不同 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老师反复讲、反复练。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中学教学容量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而且初中教师大多都是从九年级下来的,对初一新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知前提、管理方式、教育教学现状等方面认识不全面,了解不透,教师的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主导作用发挥不好,对学生估计过高,教育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师生协调适应差,下力不少,收获不大。 3.学生特征不同 从小学进入初中,在成人眼里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在一个十二三岁孩子的眼里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科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处于被

浅谈小学生科学教育方法

浅谈小学科学教育方法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如何教授好小学的科学,这是很多老师想要知道的,本文从教师的教授方法和校内外资源在科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来介绍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以此帮助老师们在科学教育中找对教育方法和方向。此外也让老师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这是每一个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一、创设问题,广泛阅读 人的创造始于问题,创造意识,创新精神起源于问题意识。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问题的需要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中被扼杀、泯灭。学生探究问题需要得到满足必须具有特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教师们要实施“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广泛阅读的策略”。教师不断地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科学的动机,激发起旺盛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广泛地阅读。广泛阅读是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过实践锻炼,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速读的技巧,知晓自己每分钟默读速度,学会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形式增大信息量。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拓宽了阅读的范围。广泛的阅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采用自制资料卡片的方法学会搜集、筛选、储存和有效运用资料信息。学生在这种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能力,同时也掌握了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等从事研究的方法。 二、引导兴趣,主动参与 科学教育实效性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和 参与的程度,即内驱力强还是弱,“兴趣是形成内驱力的主因”依据这个规律,教师们可以采用寻找身边的典型,介绍同龄少年科学迷的事例,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观看科技影视,阅读科技书刊及会见科技工作者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情趣,并引

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为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未来创新型人才,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中小学校为主要阵地,以基础教育为依托,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技知识普及、科技能力提升和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宗旨,因校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及基础性科学知识、科学常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提高科学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基础科学素养与兼顾发展科技特长、培养创新人才相结合。 (二)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中小学科技教育要坚持发挥学科科技教育主渠道作用,尤其要充分运用科学类课程发挥科技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相关学科课程所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通过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发挥学科科技教育作用。同时,要充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由校内向校外进行有效延伸,促进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 (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坚持知行统一,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科技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科技理论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在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三、目标任务 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中小学生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科技辅导教师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科技教育成果逐步显现,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 ——全面落实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科技教育全面展开。城市和农村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活动的比例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成50个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培养800名“重庆市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改善科技教育基础条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所有中小学拥有科技教育功能室和科技教育活动基地(场所),建成100所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命名50个学生科技实践基地,创建100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校外科普基地逐步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 ——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科学创新意识普遍增强,涌现一批具有较好创新素质和潜质的优秀中小学生。培养300名市级“小科学家”、科技“小发明家”、“小能手”。 ——社会各有关方面关心、支持、参与学校科技教育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初步形成全社会重视、各界支持、家长关心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环境和氛围。 四、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以保护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起点,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技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围绕科技与人文、材料与工具、设计与制作、探究与体验等四个教学模块,大力加强学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要通过课程建设,着力营造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与探究的实践过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与训练,积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力开展“研学旅行”科技教学实践活动、科普基地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主题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和地方特色科技教学活动,促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有所减退,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无可非议的,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即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桥,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低年级侧重搭了启蒙桥。在入学之初,注意为儿童创设了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儿童在语言环境中学好汉语拼音,打好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工具,提早读书,同时早读书为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架起了桥梁。中年级一直是学生低凹段,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注意丰富学生词汇的同时,加强句段训练,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独立默读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指导读书方法。从三下开始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从多方面拓宽道路,铺好了过渡桥。高年级语文教学注重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同时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自己读书,自己会作文,在实践中培养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为升入初中搭好了挺进桥。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是大的,是值得褒奖的,可在初中阶段确实有不少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学习门类突然增多,学生一时适应不了。 2.在教与学方面,中小学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小学生“听鼓下挠”,学习往往容易处于被动;中学生强调动口、动手、动脑,如缺乏自觉性、独立性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有依赖“耳提面命”式辅导的习惯,中学生强调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计划不周密,顾此失彼。初中阶段学习时间较紧,在校时间基本排满了课程。由于以前习惯的影响,学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计划不周密,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 4.偏科或“欠债”,积重难返。初中所学科目较多,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少数学生在小学就有偏科的毛病,进入初中后,一旦忽视了某一学科的学习,日积月累,等到他醒悟过来时,就发现自己“欠债”太多了,想赶上去困难很大,一是时间精力不容许,二是自学能力较差,一科没学好,就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一科成绩没赶上来,整体成绩也好不了。 造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四点,其中还有很多重要原因要在老师身上找。因此,怎样抓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力争通过中小学语文衔接研究,有效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建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初中学习,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素质。 三、研究的内容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研制出“两弹一星” ,“两弹” 是指 ( ) ①原子弹 ②氢弹 ③中子弹 ④导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 中国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也在进行导弹的 研制工作。经过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研 制出可用于实战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 并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 功爆炸的时间在 A. 1964 年 B.1966 3. 早在20世纪50 年代,毛泽东就发出了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右图是我国在 1970 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 A.长征一号 B. 东方红一号 C. 神舟一号 D. 神舟五号 4.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 给了一位水稻专家,他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钱学森 5. 1986年,在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下, “863计划”初步形成,后来经过 一百多位科学家的反复论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1996年又将 第八个高技术领域列入《863计划纲要》。它是 ( ) A.生物技术 B.信息技术 C.海洋高技术 D.新材料 6. 国家实施863计划以来,在某些方面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克隆”、“基因”、“器官移植” 等已成为寻常百姓耳熟能详的名词,这项技术属于 863 计划的八大领域之一的 ( ) A..生物技术 B. 信息技术 C. 能源技术 D. 新材料 7. 下列成果中最能体现中国古代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的是( )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书本 &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以下能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是 ( ) ①购物 ②上课 ③看病 ④ 发邮件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9?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 的基础在于教育。到 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年数是( 此次成 ( ) 年 C.1968 年 D.1970 ,他是 D. 杨振宁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