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所以,

小学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对

当前小学德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营造学校育人氛围、教师素质、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家校合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的变化过程中,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是儿童的“质变”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小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

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所以,德育

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根据小学德育的实际和特点,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现

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据此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有

针对性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方法,力求小学德育的最大化效益。

1.小学德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小学德育

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增强了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学校教育环境的差异、教师素质的高低、家庭及社

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小学德育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1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过去我们习惯于制造学校道德教育的“神话”,认为其无所不能。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在

学校德育活动中就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东西又必须去做,诸如宣传小学生见义勇为,却忽视了人的生命价值;“三好学生”的评选,却以智育为主,忽略了德育为首;

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到了大学才讲怎样做人,把内容的序列给颠倒,忽略了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推己及人的原则等等。德育与学生

生活脱节,是造成德育成效低下的原因之一。

1.2在教育者方面,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代沟”扩大,如师生关系的对立(包括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对立),再如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的

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

的道德难题。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些道德难题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新问题,故

不能依赖于过去的观念和经验,而应和学生们一道去学习,一起尝试解决。现代

道德教育应关注这种受教育者的地位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道德教育价值的失落。

1.3不少学校的德育方法没有按照儿童品德形成的特点,即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而是按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把道德

与生活割裂开来,作为一种知识来教,作为一种技术来训练。其结果就是学生有

道德之知,而少道德之行、道德之情和道德之信。有的德育方法形式单一,学生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5、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6、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

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莱西市院上中学王斌 内容摘要:不管是在改革开放的昨天,还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德育都处于统帅的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只有摆正德育的位置,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整个教育的系统工程才能健康、正确地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不管是在改革开放的昨天,还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德育都处于统帅的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只有摆正德育的位置,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整个教育的系统工程才能健康、正确地运行和发展.而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往往把德育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忽视了,这不但与新课程改革相冲突,更违背了办教育的真正目的. 为了引起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就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现状进行分析: 现状一:重“智”轻“德”.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现状三: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相当薄弱.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 方案 1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她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中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她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

杨寨中心小学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和意见要求,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整体构建小学阶段德育体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合理设置德育目标内容,努力拓展德育渠道,科学实施德育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我校重点突出养成教育,学习和践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为重点的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了解乡土文化,热爱祖国文化,逐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具体德育模式: 学校实施“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模式下的德育教学。即:一个中心--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两个方面: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个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组制定自己授课计划和配档表,规定在一定时间段的完成目标,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台阶式提高。 我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德育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班队会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2、德育课程建设: 德育课程的开设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就学生成长而言,在德育方面需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国家提出的德育工作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在目前国家开设的课程中,小学只有“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属德育课程,这两门课程在内容、途径和方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德育发展的需求。 我们坚持以德育创新发展为主线,在全面实施国家德育课程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现状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教育模式,开发并实施了每周一课时的德育校本课程,学校组建了由课程部牵头的德育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制定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各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研发原则,针对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实际,提交课程专题及研发设想,然后由政教处组织研发小组进行选题,细化了对德育活动的综合设计,力求做到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使每一节特色德育课都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富有弹性的教育空间,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成为了一种自然、愉快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关爱中健全人格,在课程化的德育课堂与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中学会做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整体性和针对性,解决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随意性问题,构建了以拓展性实践活动为主,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系统而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通过德育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语文课中,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教育。音乐、美术课通过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传统文化课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人民的好教材。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教育。 4、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一是通过学生的德育课前置作业,需要家长的协助完成,不但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亲近,而且让家长了解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及其对策 封开县河儿口镇河儿口中心小学陈定连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本民风淳朴的农村也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在多年的农村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严重缺失,小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呢?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家庭学校社会 【正文】一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本民风纯朴的农村也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村小学生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单纯、勤奋、好学…。越来越多的学生纪律散漫、迟到、旷课、逃学、打架、沉迷网吧、缺乏爱心与公德心…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缺位 (1)为了生计,父母外出打工,放弃对子女的教育。 目前,农村生活水平大多也在温饱线上,许多父母盼望着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四处奔波,外出打工,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家,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他们认为孩子有饭吃,有衣穿,身体健康,就算尽到了家长的义务,完全忽视对孩子品行的培养。而老人们一般文化水平较低,加上隔代亲的缘故,他们对孩子百般宠爱,以致大多数孩子养成刁蛮任性、横行霸道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隔代教育由此带来很多问题。 (2)缺乏方法,家长不能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有辅导意识和机会的家长,大多因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也未达到正确辅导孩子的效果。大多父母对孩子采取以下的教育方法:一是训斥,二是威胁,三是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期下来,孩子失去信心,并且产生逆反心理,结果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恶性循环。 (3)部分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差,说话粗鲁,满口脏话,言行不一,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对孩子不问不管,使家庭教育留有缺口。 (4)有些家长文化素质较高,有一定的辅导能力,可是他们只注重语文、数学、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实 施 方 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要》,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成立角峪镇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任务 1、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2、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3、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4、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

德育课程开设情况说明.doc-实验小学

2017—2018学年度 如东县实验小学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开展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指示精神,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摸清现状,理清思路,现将相关工作项目进展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德育课开设 开齐开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每周开设两节德育课。同时抓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让教研为德育工作服务。发挥课堂教学的自身优势,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将德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育人的要求。 二、中队活动开展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并结合学校的德育、少队活动制定出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学科教学计划。中队活动课和班会逐周轮流执行,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并照着计划执行。 (1)抓实常规活动。搞好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等常规活动,配合学校开展“读书节”,“玩具节”活动。 (2)丰富节日活动。结合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等节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 (3)深化主题活动。坚持“月习一礼”,围绕“待人之礼”、“仪表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四个礼仪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晨会、班会、少先队活动课观摩活动。举行第三届儿童剧比赛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校园情景剧比赛。 (4)创新特色活动。继续开展好江海小记者活动、特殊群体学生牵手帮扶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5月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开展“沐浴心育阳光健康快乐成长”主题活动。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

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的德育队伍最庞大,德育口号最响亮,但德育最终变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套用语。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提法背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被边缘化,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首先是德育无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无奈,德育是众矢之的,经常被挤压,经常被指责,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脱节,德育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德育无能,德育很难有一种有效的制衡措施被学生和社会认可,总是把我们推向家长或学生的对立面。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

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三、德育的功能, 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

2021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德育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而言,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

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㈠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摄"活动,用影像真实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闭路电视、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5、继续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制度,利用校会、表彰大会等形式,表彰先进典型,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㈡专题教育 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如"五四"青年节,举行表彰大会、校园艺术节等,弘扬五四传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国庆节开展"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对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一二·九"举行专题报告会、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移民区小学德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移民 “移民”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迁移到外地或外国落户的人”①,显而易见,移民有国内移民与跨国移民之分.然而因对国内移民的研究甚少,所以造成了人们对“移民”即指“跨国移民”的错觉。其实《辞海》对于国内移民早有界定:“在一国内部、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管理体制下,人口迁移有特定的含义,即伴随着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迁移,没有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流动。”① 2、德育 ⑴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⑵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国内外对移民区小学德育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对道德观念的研究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巴恩斯(E.Barenes)发表的题为《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报告,用问卷法研究了关于惩罚观念发展的问题;美国的夏伦勃格(M.Schallengberger)发表了题为《儿童的公正观念》的文章,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报到了关于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研究。本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心理学家麦考莱(Maoaulay)和瓦金斯(Watins)进行了一项关于环境与儿童道德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几年后,哈桑(Hartshorne)、梅(May)以及马勒(Maller)对儿童品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儿童的诚实与欺骗的道德品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有关儿童道德观念的研究。 2、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XX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草案)

XX镇XX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草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继承我国优良教育传统和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借鉴德育的成功经验,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讲求实效,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礼仪、学会生存、学会尊重、学会诚信、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为目标,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整体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 三、遵循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坚持德育的正确方向,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把发扬优良传统和创新时代文明结合起来,开展新型道德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 (二)整体性原则。整体规划德育内容、途径、管理与评价,做到有效衔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三)体验性原则。知行结合,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积极创设各类体验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道德要求,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素养。 (四)渐进性原则。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分层实施、循序渐进。 四、课程内容 一年级:校园礼仪养成教育 包括:1.课堂礼仪 2.问候礼仪

3.集会礼仪 4.路队礼仪 二年级:家庭及社交礼仪养成教育 包括:1.我会整理 2.在家有礼貌 3.我会待客 4.我会做客 三年级:感恩教育——感恩父母和老师 包括:1.我会干家务 2.我会自己过马路 3.我为父母做件事 4.“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活动 四年级:感恩教育——感恩社会和自然 包括:1.走进春天 2.社区文明宣传 3.我会垃圾分类 4.我会急救 五年级:励志教育 包括:1.我会简单烹饪 2.听一堂励志讲座 3.“我之最”班级演讲比赛 4.励志手抄报评比 六年级:筑梦教育 包括:1.“我为扶绥名人代言”讲演活动 2.筑梦卡片 3.参观初中校园 4.为母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五、实施途径 1.成立领导小组。 2.课程以体验活动为主要方式。 3.全员参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

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前店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是义乌市进一步深化课改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重在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真正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作为二期课改的一大亮点,拓展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舞台。跟据我校以“关注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和“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挖掘校本潜力,决定通过“阳光德育”和“阳光阅读”两条途径来开发本校的拓展性课程,以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多为本村农民的孩子或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多数是不关心,不重视,不过问。少部分即使重视,也只是针对基础型课程,尤其是考试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意识较淡薄。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导向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与探究意识,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教师情况分析 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1.75岁,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用哲学的眼光审视这种现象,一方面年轻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对新课程改革是有利的,但年轻缺乏教育教学的切身体验,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困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学校情况分析 前店小学是“活雷锋”金正洪的母校,学校于二OOO年开展以“做太阳的一缕光精神”为主线的学正洪德育活动,曾编写过《可敬的一缕光》校本课程阅读材料,形成了“个个学正洪,人人当雷锋”的良好德育氛围。 学校还前后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于2013年5月出版了《打开童书学写作》系列教材,(由全国优秀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学校力行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学校开设以“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为理念,通过“阳光阅读”和“阳光德育”活动实践为导向,努力开发“阳光德育,书香满园”的特色校本教育课程体系,把学校打造成广大师生生命成长的阳光校园和精神家园,成为一所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农村学校。

申庄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情况小结

申庄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情况小结 惠济区申庄小学继续坚持“优先,全面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基础道德建设,规范德育管理,紧紧围绕的中心工作,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整合德育资源,将“、节日活动、经典诵读、技术、思品课堂”纳入德育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组织,再到课程,我们一步步探索,从方方面面渗透,使德育课程系列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礼仪等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从而向真、向善、向美。 一、加强德育课程队伍建设,为德育课程建设坚守保障 德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艳芳() 副组长:李捧(教导主任)程康利(大队) 成员:刘朝娟薛喜文胡锟锟马璐萍王辉(各科教师、辅导员) 1.德育课程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我校继续建立和完善德育课程管理网络,实行校长总负责,教导处具体负责,少先大队操作执行,学校其他科室和年级能同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

2.调整、辅导员例会内容,引领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认真的工作方法,鼓励大家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促使班主任注重实践、注重思考、注重质量,互相启发,深入研究,确立更先进的育人理念,掌握更科学的育人方法,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 二、深化德育课程管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德育课程 1.学校日常德育管理坚持抓实抓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着力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主题》《一日常规量化考核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通过板报比赛、学生作品、主题班会等展现各班创建特色,以学生教育学生,更贴近学生的和学习生活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礼仪先进等评优评先项目,激发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热情,推动了班风、、校风的优化。 3.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请专业法律工作人员为学生做法律,营造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学校领导、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三、紧抓活动育人,丰富德育活动课程 活动育人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继续受到重视,本学年我们开展了很多德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立公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现状一:重“智”轻“德”。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现状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现状四:.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背崩乡中心小学第一学期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背 崩乡小学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力求在德育校本课程认识上有所突破,在德育工作实践上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实效上有所提高,全 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系列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德育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目标:德育教育序列化、系列化、专业化、科学化、最优化。 1)德育体系序列化: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序列化体系。 2)德育工作系列化:力求把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分解到学段、年级, 具体到学期与月,根据主题安排活动,形成系列,使学生在具体的 活动中受到教育。 3)德育队伍专业化:在探索实践中增强教师把握德育契机的敏锐性,为教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积累经验,提升班级组教师的合作分工意识。 4)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双线”评价机制,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把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结果 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5)德育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效控制学生的违纪 违法行为。 2、德育校本课程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 审美、学会生活。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青少年:

1)、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 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 3)、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行为习惯文明,团结友爱,孝亲 敬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4)、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创新 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观念;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5)、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6)、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初步了解党的基本知识,为将来成为坚定 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三、德育校本课程的理念: 1、坚持德育为首理念: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确保德育在学校 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坚持德育为首、成才先成人。 2、坚持全员管理理念: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全员管理观念。 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形成人人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合力,特别要加强德、智、体、美、劳的整合互动。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学生是德育主体的 观念,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坚持内化提高理念:德育工作应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最高境界是学生心灵的内化。这一过程首先是严格制度管理,其 次是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亲身的学习、实践、体验,并经过多 次反复,逐步内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德育校本课程类型: 1、学习课程:专题讲座,班团会,理论学习等; 2、环境课程:校园、班级环境布置,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3、活动课程:如艺术节、体育节、主题活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 4、社会实践:社会考察与调查,军训等。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

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创新德育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科学分析,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学科教学德育功能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现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课堂教学是落实学校道德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担负着尤为重要的使命。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育的走向和成功。 2.改革教育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任,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学生观,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德育的实施者,也是德育工作的研究者,只有教师的德育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变,才能实现德育的共进。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是他们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教师应始终以研究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因

为教师的人格形象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和德育,友善、和蔼、幽默、公正、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3.改革教学内容,为德育提供丰富的教材保证 现行学校德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品德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所以必须对以知识传授为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除要深入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进行精心设计外,还需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教科书以外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让德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德育才是最有效的,它能最大程度地引发学生的道德感知和道德共鸣,并外化为学生的道德实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道德规范,必须把它们还原到特定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道德是晦涩的教条。将德育投影到生活,学生才能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道德两难情境,由此才能更进一步地反省自身道德素养,通过观察体验、深入思考,从而自觉地内化道德、实践道德。 4.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品德内化 德育教学要注重认识,更要注重情感,要注重外部输入,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道德教学要从单一、枯燥的封闭式、注入式转变为交流讨论、情景模拟、创设情境、案例教学、讲座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学生在道德教学上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所以, 小学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对 当前小学德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营造学校育人氛围、教师素质、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家校合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的变化过程中,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是儿童的“质变”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小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 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所以,德育 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根据小学德育的实际和特点,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现 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据此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有 针对性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方法,力求小学德育的最大化效益。 1.小学德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小学德育 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增强了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学校教育环境的差异、教师素质的高低、家庭及社 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小学德育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1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过去我们习惯于制造学校道德教育的“神话”,认为其无所不能。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在 学校德育活动中就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东西又必须去做,诸如宣传小学生见义勇为,却忽视了人的生命价值;“三好学生”的评选,却以智育为主,忽略了德育为首; 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到了大学才讲怎样做人,把内容的序列给颠倒,忽略了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推己及人的原则等等。德育与学生 生活脱节,是造成德育成效低下的原因之一。 1.2在教育者方面,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代沟”扩大,如师生关系的对立(包括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对立),再如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的 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 的道德难题。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些道德难题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新问题,故 不能依赖于过去的观念和经验,而应和学生们一道去学习,一起尝试解决。现代 道德教育应关注这种受教育者的地位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道德教育价值的失落。 1.3不少学校的德育方法没有按照儿童品德形成的特点,即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而是按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把道德 与生活割裂开来,作为一种知识来教,作为一种技术来训练。其结果就是学生有 道德之知,而少道德之行、道德之情和道德之信。有的德育方法形式单一,学生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瑞山联办小学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讨论稿)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多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的办学理念,忠实践行学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的德育品牌理念,通过?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逐年发展,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我校开展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现结合《指导纲要》和市教育局下发的《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在进一步丰富我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德育理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

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同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年级、各班; 三、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董鹏程 组员:张继业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刘彦浩 组员:全体教师家长委员会 四、实施内容 1.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新泰市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在落实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当前使用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与整合,做好学段之间、学科之间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衔接融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参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活动。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德育一体化课程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