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章 第4节

第2章 第4节

第2章  第4节
第2章  第4节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习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知识点一细胞中的糖类

知识梳理

1.功能:□0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元素组成:□01C、H、O。

3.分类

(1)单糖

①含义:不能□01水解的糖类。

②种类、功能和分布。

续表

(2)二糖

①含义:由□09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②种类、水解后产物和分布

(3)多糖

①含义:由多个□13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14单糖才能被吸收的物质。

②种类、功能、分布和基本单位

1.从糖类的元素组成上分析糖类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提示:CO2和H2O。

2.是否所有糖类都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提示:不是。核糖和脱氧核糖组成核酸,纤维素组成植物细胞壁,都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3.葡萄糖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蔗糖是否可以呢?

理由?

提示:不可以。蔗糖必须口服,消化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4.(实践应用)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也需要定量摄取,其原因是?

提示:米饭、馒头等主食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可以生成葡萄糖,进而使血糖升高。

典题分析

题型一糖类的种类和功能分析

[例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解题分析据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单糖不能进行水解,A错误;②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④是纤维素,⑤是肌糖原,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结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D正确。

答案 D

题后归纳

(1)糖类只能水解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2)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和纤维素。

(3)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蔗糖、淀粉和糖原是非还原糖。

(4)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如纤维素。

(5)多糖和二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其单体,如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单糖不能水解;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即糖参与有氧呼吸后的最终产物。

知识点二细胞中的脂质

知识梳理

1.元素组成:主要是□01C、H、O,有些脂质还含有□02P、N。

2.特点:

(1)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01氧含量低,□02氢的含量高。

(2)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03脂溶性有机溶剂。

3.种类及功能

(1)脂肪(C、H、O)

(2)磷脂(C、H、O、N、P)

(3)固醇(C、H、O)

1.动植物的储能物质分别是什么?

提示:动物的储能物质是糖原和脂肪,植物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和脂肪。

2.(实践应用)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婴幼儿常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提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婴幼儿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从而预防佝偻病。

3.(实践应用)为什么平时的膳食中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过量摄入?

提示:体内过量的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使管腔变小,阻碍血液正常流动,最终可能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典题分析

题型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分析

[例2]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

B.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就有可能导致肥胖

C.胆固醇是一种对人体有害无益的脂质

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解题分析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A正

确;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会使脂肪在体内积累,就有可能导致肥胖,B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答案 C

题型三细胞中供能有机物的分析

[例3]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所示: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有差异可能是因为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解题分析三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比例不同,因而耗氧量不同,脂肪含H多而含氧少,因而耗氧多,产生的能量也多,B正确;蛋白质体外燃烧与体内分解产物可能不同,因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C正确;表中只说明了糖类是能源物质,不能体现糖是“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同质量的糖类、脂肪、蛋白质,脂肪释放的能量最多,D正确。

答案 A

知识拓展

1.与能量有关的物质

(1)葡萄糖:主要的能源物质。

(2)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3)淀粉:植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4)糖原:动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2.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特点

(1)共同点:都含有大量的化学能,都可以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产物中都有CO 2、H 2O 。

(2)不同点:①糖类中氧的相对含量多,氢的相对含量少,需氧少,释放的能量少;②脂肪中氧的相对含量少,氢的相对含量多,需氧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知识点三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知识梳理

1.单体和多聚体

(1)单体:□

01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2)多聚体:□02由许多单体相互连接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2.多聚体以碳链为骨架

碳原子→碳链→单体??????????□01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02氨基酸→蛋白质□03核苷酸→核酸(DNA 和RNA )→多聚体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04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

05多聚体。

脂肪、磷脂、固醇属于生物大分子吗?

提示:脂肪类化合物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结合而成的,而且脂肪的分子量与蛋白质、核酸、多糖相比小很多,一般不称其为生物大分子。磷脂和固醇同样不属于生物大分子。

典题分析

题型四 大分子物质的初步水解产物和彻底水解产物的辨析 [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 .糖原和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各种糖类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D.葡萄糖是不能再水解的单糖

解题分析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A错误;糖原和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B错误;核糖和脱氧核糖组成核酸,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不参与能量供应,C错误;葡萄糖是不能再水解的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D 正确。

答案 D

[例5]在生命活动中,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B.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核糖、碱基、磷酸

解题分析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RNA初步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核糖、磷酸、四种碱基(A、U、C、G),D正确。

答案 D

题后归纳

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

题型五有机物种类推断

[例6]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磷脂

C.若③为某种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解题分析①的组成元素为C、H、O、N,若①为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A错误;②和④只有C、H、O元素,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脂肪,B错误;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D正确;③的组成元素为C、H、O、N、P,若③为某种生物大分子,则③为核酸,其彻底水解产物为磷酸、两种五碳糖、五种碱基,C错误。

答案 D

技法提升

根据“元素→化合物→功能”示意图判断化合物种类的一般方法

(1)熟悉此类图的一般呈现模式:元素组成→小分子单体→大分子聚合物→具体生物学功能。因此若从“元素”到“功能”之间有两个过渡项,则前一个是单体,后一个是大分子聚合物。

(2)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课堂小结

一、知识结构

二、重要术语

1.糖类 2.单糖 3.二糖 4.多糖 5.脂质 6.脂肪7.磷脂8.固醇9.胆固醇10.性激素11.维生素D

12.多聚体13.单体

三、重要概念

1.糖类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多糖等类别。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2.脂质种类很多,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而胆固醇、性激素等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当堂检测——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1.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作为储能物质的多糖分别是()

A.葡萄糖、淀粉B.糖原、麦芽糖

C.乳糖、纤维素D.糖原、淀粉

答案 D

解析动物细胞中含有的多糖是糖原,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

2.某动物体可以完成下列反应式(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其中◇—○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

◇—○+水――→酶

◇+○

A .麦芽糖

B .乳糖

C .蔗糖

D .B 或C

答案 D

解析 图示二糖分子水解后产生的单糖分子不相同,符合此条件的二糖有乳糖和蔗糖。一分子乳糖水解后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蔗糖水解后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3.人体胆固醇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 A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B .调节内环境的渗透压 C .作为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 .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答案 D

解析 维生素D 具有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的功能,胆固醇无此功能,A 错误;无机盐离子能调节内环境的渗透压,胆固醇无此功能,B 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胆固醇无此功能,C 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 正确。

4.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和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脂质 B .脂质在哺乳动物精子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C .脂质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D .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 答案 C

解析 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A 正确;脂质中的性激素在调节生殖细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B 正确;脂质中只有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 错误;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D 正确。

第二章 生态系统和生态学基本原理

第二章 生态系统和生态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一、生物与环境 一、 1.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生活于特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光、温度、氧气、水、土壤、营养物质等环境要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我们称这些环境要素为生态因子。 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在根本上决定着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活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对其环境也不断地起着调节作用。生物圈的生命活动对大气成分、地球温度、气候、土壤形成和成分变化等都有重大影响。 二、种群生态 1.种群的增长 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种群的个体数量的增长一般可分两种情况来考虑,即密度制约型增长和非密度制约型增长。(1)非密度制约型增长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数目。非密度制约型增长假设环境中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种群增长率将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其增长形态为指数型增长。 设N 为种群数量,r 为一恒定的(从而与密度无关的)瞬时增长率,且r>0,则其增长过程可用方程描述为: 积分,有 上式中,N 0为初始种群数量,可以看出种群增长表现出类似复利累积的特征(右图)。 (2)密度制约型增长 若考虑到环境资源容量的限制,则种群的指数型增长是不能够维持下去的。考虑到种群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以及其他生物的制约, 种群增长通常表现为一逻辑斯谛过程: 其中,K 表示环境容量,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或该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通常被称作逻辑斯谛系数。 2.种群的周期性波 动、爆发与衰亡 逻辑斯谛曲线的渐近线只代表一个稳定种群的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往往是围绕这个平均值上下波动的。其波动幅度有大有小,波动形态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种群的规则性波动也称周期性波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图(第一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P126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10第二章第三节房地产的种类及第四节房地产状况描述(2012版)

第三节房地产的种类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房地产进行分类。对房地产估价来说,有意义的房地产分类主要有:①按照立法用语的分类;②按照房地产用途的分类; ③按照房地产开发程度的分类;④按照房地产实物形态的分类;⑤按照房地产权益状况的分类;⑥按照房地产经营使用方式的分类;⑦按照房地产是否产生收益的分类。弄清了房地产的分类,在某种程度上就了解了估价对象的种类。【原教材为6类,2011版教材为7类】 一、按立法用语划分的种类【教材新增内容】 中国的土地和房屋的所有制、管理部门及其征收、登记等活动或行为适用的法律法规通常不同。根据《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习惯用语,可以把房地产分为土地、房屋和其他不动产三类。其中,土地有时特别指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有时特别指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可能还包括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所称被征收房屋价值,不仅包括土地上的房屋价值,还包括土地使用权价值。其他不动产是指土地、房屋以外的林木等不可移动的财产。 二、按用途划分的种类 按照房地产的用途,首先可以把房地产分为居住房地产和非居住房地产两大类,非居住房地产又可分为商业房地产、办公房地产、工业房地产、农业房地产和特殊用途房地产,具体可细分为下列10类: (1)居住房地产:是指供家庭或个人居住使用的房地产,又可分为住宅和集体宿舍两类。住宅是指供家庭居住使用的房地产,又可分为普通住宅、高档公寓和别墅。集体宿舍又可分为单身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 (2)商业房地产:是指供出售商品使用的房地产,如商铺、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专卖店、批发市场等。 (3)办公房地产:是指供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使用的房地产,即办公楼,又可分为商务办公楼(俗称写字楼)和行政办公楼两类。 (4)旅馆房地产:是指供旅客住宿使用的房地产,如宾馆、饭店、酒店、度假村、旅店、招待所、度假村、疗养院、培训中心等。 (5)餐饮房地产:是指供顾客用餐使用的房地产,如餐馆、饭馆、酒楼、饭庄、餐厅、快餐店、美食城等。

第2章 第4节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习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知识点一细胞中的糖类 知识梳理 1.功能:□0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元素组成:□01C、H、O。 3.分类 (1)单糖 ①含义:不能□01水解的糖类。 ②种类、功能和分布。 续表 (2)二糖 ①含义:由□09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②种类、水解后产物和分布 (3)多糖 ①含义:由多个□13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14单糖才能被吸收的物质。 ②种类、功能、分布和基本单位 1.从糖类的元素组成上分析糖类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提示:CO2和H2O。 2.是否所有糖类都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提示:不是。核糖和脱氧核糖组成核酸,纤维素组成植物细胞壁,都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3.葡萄糖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蔗糖是否可以呢?

理由? 提示:不可以。蔗糖必须口服,消化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4.(实践应用)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也需要定量摄取,其原因是? 提示:米饭、馒头等主食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可以生成葡萄糖,进而使血糖升高。 典题分析 题型一糖类的种类和功能分析 [例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解题分析据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单糖不能进行水解,A错误;②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④是纤维素,⑤是肌糖原,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结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D正确。 答案 D 题后归纳 (1)糖类只能水解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2)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和纤维素。 (3)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蔗糖、淀粉和糖原是非还原糖。

毛概教案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指导全党。 1937年《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1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 1945年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科学的概括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的地位。 第二,科学的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第三,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选择,简答)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论述) 第一,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第二,要全面的看问题,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 第三,要发展的看问题,绝不能静止的僵化的看问题。 第四,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比喻成“有的放矢”(单选) 4,怎样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问答) 第一,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二,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 第三,重视理论的创新。理论在于历史、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发展和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 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问答) 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 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6,如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问答) 首先,坚持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其次,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7,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联系(选择) 实事求是是核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第二章实训安全 第3课时

安全教育课第2课时 【课题】 第二章实训安全 第一节机械、电气设备安全 第二节拆解化学品的“毒”招 【课时】第3课时 【备课时间】2019 年3月5日 【授课时间】2019 年3月13日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气、机械实训和化学安全事故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伤害。 2、掌握安全使用机械、电气设备、化学实训的预防措施。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安全使用机械、电气设备、遭遇化学安全事故的防护方法。 2、对自身的安全负责,及时解决在生活、生产中可能碰到的安全危机。 三、情感目标: 1、理解安全规范地使用和操作各种设备是人身安全的保障。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安全问题。

【教学重点】 使用机械、电气设备和遭遇化学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及防护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的机械、电气安全和化学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山东省某学校有一间化学实验室,设施简陋,没有安装进行化学实验所必的通风设备,室内的空气循环不畅通。一天,某班级的学生在该实验室做有毒学实验时,不久即有一名同学发生不良反应,但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继而又有几名同学出现同样的反应。直到最后,共有15名学生中度中毒,多数学生和化学老师轻微中毒。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这是有害气体中毒了。 警示: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中生不但要在生产学习、模拟仿真实训中强化技能训练,更要在实训操作中强化全意识,养成遵守安全规程的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第二章负债第三节长期借款第四节应付债券习题答案13

第二章 负债 第三节 应付债券(包括长期借款)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按其票面利率计算 【正确答案】:B 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对于一次还本 付息的债券, 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 “应付债券 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该题针对“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企业发生长期借款利息的情况下,借方不可能涉及到的科目是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一般情况下长期借款的利息应该记入“财务费用”科 目;筹建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 ;为在建工程购入的长期借款利息符合资本化条 件的应该记入“在建工程”科目。 该题针对“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应该记入( )科目。 A.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B. 应付利息 C.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D. 应付债券——面值 答案解析】:对于分期付息、 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 A.管理费用 B. 应付利息 C. 财务费用 D. 在建工程 (不 3、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利息支出, 不应该计入财务费用的是

)。 A.应付债券的利息 B. 短期借款的利息 C.带息应付票据的利息 D. 筹建期间的长期借款利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筹建期间的长期借款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该计入“管理费用”,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该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中。 该题针对“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短期借款的核算, 应付票据的核算, 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从银行借入资金800万元,借款期限为 2年,年利率为6%,利息从2009 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到期时归还 本金及最后一年利息。所借款项已存入银行。2009年12月31日该长期借款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48 B.896 C.848 D.800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利息应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不计入长期借款账 面价值。 5、甲企业2009年7月1 日按面值发行5 年期债券200万元。该债券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利率也为5%。甲企业2009 年应确认的财务费用为()万元。 A.0 B.10 C.5 D.5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2009年应确认的财务费用二200X 5%< 6/12 = 5 (万元)

[文学史]第二章第四节短语

同位短语和名词组成的偏正短语的区别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歧义短语,又叫做多义短语。例如:歧义格式1.动+名学习文件进口彩电表演节目代理厂长修改方案2.名1+名2 学校医院生物历史奶油面包3.动+名1+的+名2 撞倒弟弟的自行车告别母校的学生咬死猎人的狗4.数量+名1+名2 两个学校的领导一个学生的建议5.动+了+数量+的+名运了一年的煤砍了两个星期的柴6.动+形+名放大照片写好文章7.名1+和+名2+的+名3 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牛肉和鱼的丸子8.名1/形+名2+名3 非洲语言研究朝鲜战争小说9.关于/对+名1+的+名2 关于鲁迅的杂文对小陈的意见10.名1+在??名2??上+动+名3 我在黑板上写字。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11.名+不/没/没有+动鸡不吃了。小王没找到。12.连+名+也/都+不/没有+动连厂长也不认识。连门卫都没看见。13.动+的+是+名反对的是他。开刀的是他父亲。六、有人主张“坐在椅子上”不分析为介词结构作补语,而分析为“坐在”带方位结构作宾语。你认为如何?请说明理由。七、“一阵风雨”、“一顿便饭”、“一场京剧”是分析为定中好,还是分析为状中好?为什么?八、有时,方位词跟名词组合,要判断是名词还是方位结构比较困难。例如:桌上、院内、树下、家里。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九、方位词组表示“条件”是有限制的,例如:“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恶劣的条件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请分析出现的条件限制。复杂短语分析作业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在人们看电视的时候在学生读书时在学校读书时当我们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李老师从教委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卖豆腐的站在胡同口乘火车去北京开会姐姐的一件红色新上衣卖水果的农民把成筐的花红果子拿出来抛向空中南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院长递给姑娘一张洁白的信笺中国人民志气高他们偶尔也从口袋里慢慢地掏出东西吃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弟兄二人一个赛一个一匹枣红马一会就吃光了一捆青草同志们刻苦钻研技术的风气必须大大提高我们厂最近试制出很多新产品你们谁是汉语科代表他们注意地观察完了事态的变化昨天晚上下了整整一夜大雪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群众干劲足说明党的政策好对青年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女儿和孙子最爱看的最近我们厂试制成功了一种新产品关于民族历史的书我只看过一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向人民负责的精神写尽了日本人民春天看樱花时的举国若狂的盛况希望得到他的一点帮助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我妹妹书包里的两本新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列车开往北京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在那间小屋住惯了当我对他说的时候斗争经验丰富的红军战士讲好讲不好现代汉语语法革命战争年代的火热斗争生活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植物的一生教案

第四节植物的一生 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知道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 3.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基本过程。 4.了解芽发育的情况和顶芽与侧芽的生长过程。 5.知道花的主要结构。 6.知道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情况。 7.能根据植物的一生,描述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点。 ⑵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⑶识记种子的成分。 2.能力方面: ⑴初步学会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⑵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⑶探究种子的成分,掌握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通过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⑴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⑵通过探究种子的成分,向学生渗透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统一的观点。 ⑶通过课上及课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初步学会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方法 3.参与探究实验,体验通过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养成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4.通过模仿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实验的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依据初一学生参与意识强,思维积极主动的特点,采用了探究、创新教学法。通过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40粒绿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视频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教学软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2.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3.了解胶体的性质。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3)常见分散系及其组成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1)按分散质和分散系的状态不同,共有9种分散系。

(2)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类: ①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 ②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 ③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1)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2)分散系都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例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淀粉溶液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豆浆 答案 A 解析A为浊液,B、D为胶体,C为溶液,答案选A。 例 2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 C.乳浊液D.胶体 答案 D 解析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液滴构成的,小液滴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所以雾属于胶体。

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制备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例 3 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 .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 B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 D .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答案 D

示范教案第一课时(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四节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综合、导游解说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 2.实例图片。 3.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课前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特有动物介绍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国兽”是什么动物吗?(袋鼠)没错,从澳大利亚的国徽组成,由袋鼠和鸸鹋分居左右,就可看出袋鼠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地位。袋鼠和鸸鹋作为澳大利亚的骄傲和象征,成了世人认识澳大利亚的窗口。 板书:第四节澳大利亚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资料,澳大利亚除了袋鼠和鸸鹋还有哪些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动物? 学生回答:树袋熊、鸭嘴兽、针鼹、肺鱼。 老师评价: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那我们一起看图片(课本73页图8.36澳大利亚的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第3课时习题课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第3课时习题课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5 练基础落实 1.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B.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C.分子通式为C n 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D.有些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不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2.下列有关烯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烯烃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烯烃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分子式是C4H8的烃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D.烯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下列各选项能说明分子式为C4H6的某烃是,而不是 的事实是( ) A.燃烧有浓烟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与足量溴水反应,生成物中只有2个碳原子上有溴原子 4.已知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1,2-二氯乙烯(CHCl===CHCl)可形成和 两种不同的空间异构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形成类似上述两种空间异构体的是( ) ①1,2-二氯丙烯②丙烯③2-丁烯④1-丁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将溴水分别与酒精、己烯、己烷和四氯化碳四种试剂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列现象与所加试剂不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与溴水混 酒精己烯己烷四氯化碳 合的试剂 现象 练方法技巧

有关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计算 6.若要使0.5 mol甲烷完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 A.2.5 mol B.2 mol C.1.25 mol D.0.5 mol 7.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完全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 守恒法确定原子数关系 8.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的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则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①同分异构体②同系物③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④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比较耗氧量的多少 9.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烃,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 ) A.C2H6 B.C3H6 C.C4H6 D.C7H16 10.质量相等的下列烃,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 ) A.CH4B.C2H6 C.C2H4D.C2H2 确定混合烃的组成 11.某气态烷烃和气态炔烃的混合烃2 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2.8 L、水蒸气3.2 L(同压且同在200℃下测定),该混合烃为( ) A.CH4、C2H2B.C2H6、C2H2 C.C3H8、C3H4 D.CH4、C3H4 12.两种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混合烃与9 L O2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为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符合此条件的是( ) A.CH4、C2H4B.CH4、C3H6 C.C2H4、C3H6D.C2H2、C3H6

【新课教学过程(一)】第二章第4节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过程一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 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 1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 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 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 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 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

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 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 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 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 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 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 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第五组专业术语第二章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态系统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在热力学之中,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孤立系统一般情况下粒子数守恒。[1] 分解者Decomposer: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所含的有机物质 转换为简单的无机物的生物。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原生动物、小型无脊椎动物等异养生物。 开放系统Open system:在热力学之中,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半自然生态系统Seminatural ecosystem:半自然生态系统是介于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可视为半自然生态系统,例如天然放牧草原、人类经营管理的天然林等。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Open system)。[1]一般的系统均与外界有不同程度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人工生态系统Artificial ecosystem:是指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 生产者Producer: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或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或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世纪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17657933.html,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第二章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特征进行”,并且理解“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2.了解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能说出生物分类等级。 【教学重点】 动物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如果你经营着一家水果店,进了一批水果,你会怎么摆放这一堆水果?——分类摆放 2.请学生列举还有哪些场所也十分讲究物品的分类摆放。 3.教师引导:自然界光动物就有约125万种,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它们,我们也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识 1.活动一:对10种动物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进行分类。 (1)学生思考:分类前需做写什么准备? ——观察,了解动物特征,确定分类依据。 (2)学生活动:按一定的特征,将下列动物分类,分两类: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 (3)学生叙述各自分类的方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教师引导进行活动总结:观察是分类的前提,物体的特征是分类的依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2.介绍林耐及一般的分类方法 不同的分类依据,使得分类结果也大不相同,如果大家都安各自的分类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话,就会造成一定的混乱,还是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和研究各种动物,那怎么办呢?科学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瑞典分类学家、博物学家林耐提出:分类应该以生物鲜明的特征为依据。 学生思考:一般,我们观察动物从哪几方面入手?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 3.活动二:综合考虑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特征,完成活动二。 (1)学生活动:将下列物体按要求分类: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先将以上物体分成两类;将涉及到物体多的一类再分成两类;将涉及到物体多的一类再分成两类。 (2)学生叙述分类结果,教师评价和指导。 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一个系统。小至细胞、大至宇宙,都是系统。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大小不一。小至一滴湖水、一条小沟、一个小池塘、一个花丛,大至森林、草原、湖泊、海洋以至整个生物圈,都是一个生态系统。从人类的角度理解,生态系统包括人类本身和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这些要素也在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即人类的自然环境。除了上述自然生态系统以外,还存在许多人工生态系统,例如,农田、果园等以及宇宙飞船和用于生态学试验的各种封闭的微宇宙(亦称微生态系统,例如美国的生物圈一号)。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①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流动通常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但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信息传递包括物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构成一个复杂的信息网。 ③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受到外力的胁迫或破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行调节和恢复。系统内物种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③是一种动态系统。任何生态系统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从幼年到成熟的过程。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包括以下六种组分: (1)无机物:包括氮、氧、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等。 (2)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 (3)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阳辐射也可归入此类。 (4)生产者: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些细菌。又称为自养生物。 (5)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第一章第四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详细教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编写:荣乾 2019年6月15日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有十章节。教材内容简洁、清晰、明了,内容全面,涵盖教育学科主要知识点,适合作为师范专业的入门课程教材学习。本节内容选自《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该节结构清晰,可读性强,易于理解。在学习了上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容之后,更有助于了解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发展的含义、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掌握并运用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解释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理解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批判精神,能辨别错误教育观点。[教学重点] 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教学难点] 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本节主要内容] 1、人的发展的含义 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教学方法] 启发式学习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1.身心发展的概念 新课引入: 从飞屋环游记的感人片段说起——何为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 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了解这些规律之前,通过图文材料让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章第四节

第二章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 第四节会计软件的安全 一、安全使用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 常见的非规范化操作包括密码与权限管理不当、会计档案保存不当、未按照正常操作规范运行软件等。这些操作可能威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 (一)严格管理账套使用权限 在使用会计软件时,用户应该对账套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数据外泄;用户不能随便让他人使用电脑;在离开电脑时,必须立即退出会计软件,以防止他人偷窥系统数据。 (二)定期打印备份重要的账簿和报表数据 为防止硬盘上的会计数据遭到意外或被人为破坏,用户需要定期将硬盘数据备份到其他磁性介质上(如U盘、光盘等)。在月末结账后,对本月重要的账簿和报表数据还可以打印备份。 (三)严格管理软件版本升级 对会计软件进行升级的原因主要有:因改错而升级版本;因功能改进和扩充而升级版本;因运行平台升级而升级版本。经过对比审核,如果新版软件更能满足实际需要,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升级。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一)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 寄生性。病毒可以寄生在正常的程序中,跟随正常程序一起运行。 2. 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传播。 3. 潜伏性。病毒可以事先潜伏在电脑中不发作,然后在某一时间集中大规模爆发。 4. 隐蔽性。病毒未发作时不易被发现。 5. 破坏性。病毒可以破坏电脑,造成电脑运行速度变慢、死机、蓝屏等问题。 6. 可触发性。病毒可以在条件成熟时被触发。 (二)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1. 按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力分类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良性病毒是指那些只占有系统CPU资源,但不破坏系统数据,不会使系统瘫痪的计算机病毒。与良性病毒相比,恶性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力更大,包括删除文件、破坏盗取数据、格式化硬盘、使系统瘫痪等。 2. 按计算机病毒存在的方式分类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病毒和网络病毒。引导型病毒是在系统开机时进入内存后控制系统,进行病毒传播和破坏活动的病毒;文件型病毒是感染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可执行文件,当执行该文件时,再进入内存,控制系统,进行病毒传播和破坏活动的病毒;网络病毒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的病毒。 (三)导致病毒感染的人为因素 1. 不规范的网络操作 不规范的网络操作可能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主要途径包括浏览不安全网页、下载被病毒感染的文件或软件,接收被病毒感染的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等。 2. 使用被病毒感染的磁盘 使用来历不明的硬盘和U盘,容易使计算机感染病毒。 (四)感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症状 当计算机感染病毒时,系统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症状,主要有: 1. 系统启动时间比平时长,运行速度减慢; 2. 系统经常无故发生死机现象; 3. 系统异常重新启动; 4.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存储容量异常减少,磁盘访问时间比平时长; 5. 系统不识别硬盘; 6. 文件的日期、时间、属性、大小等发生变化; 7. 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8. 程序或数据丢失或文件损坏; 9. 系统的蜂鸣器出现异常响声; 10. 其他异常现象。 (五)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主要有: 1. 规范使用U盘的操作。在使用外来U盘时应该首先用杀毒软件检查是否有病毒,确认无病毒后再使用; 2. 使用正版软件,杜绝购买盗版软件;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系统 第一节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 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 表现两种形式: 城市数目增加; 城市规模(人口、空间)不断扩大: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质量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二、城市化的特点 (1)人口集中;(2)产业集中;(3)能源结构改变;(4)需水量增加;(5)交通便捷;(6)信息传递快速;(7)不透水地面增加;(8)绿地减少;(9)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改变。 三、城市化带来的优点 (1)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 (2)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 (3)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 (4)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活动,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为人们发挥多种才能提高了机会。 四、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各历史阶段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农业、畜牧业带来的生态问题 (二)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生态问题 (三)现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五、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1.城市中物流链很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性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2.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3.各部门分割,行业间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4.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着重当前经济利益。 5.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6.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自我驯化。 第二节城市生态学 一、城市与城市生态学的定义 1.城市(City):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从生态学角度定义: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是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生态系统。 特点: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常为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将城市视为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因此也可以说,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城市生态学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 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城市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的研究,最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调控、管理及人类的其他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使城市生态系统沿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为解决城市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城市社会问题)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城市生态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三、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