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叶集区广场东苑小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研究

一、城市概况

叶集区是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六安市辖区(原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平岗办事处、镇区办事处共6个乡镇(办事处),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

叶集区文化底蕴厚重。徽商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即为江淮之间重要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未名文化薪火相传,涌现出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台静农、李济野等“未名四杰”燃灯文坛。红色文化彪炳史册,孕育出陶勇、杨国夫、桂绍忠等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名垂丹青。美食文化享誉内外,羊肉、沙锥贡鱼、空心挂面、启航茶油等特产驰名四方。

产业特色鲜明。为全国建筑模板之乡、华东四大木材集散地之一、安徽省林产业十强县区。木竹加工企业2000余家,规模企业91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木材加工量50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成功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通过中家协评审授牌,荣获第三届中国家具品牌节新兴产业基地示范奖。

二、区位环境

叶集地处、皖豫两省交界,东望长三角,南枕大别山,西接中原地,北连淮河水,素有“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境内史河(干渠)环绕,105、312两条国道、宁西、阜六、合武三条铁路和沪陕、合武、济广三条高速交汇于此,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交通便捷。

本项目用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周边已建成住宅小区和教育配套商业配套众多,地理位置较优越,区政府、未名湖、人民广场近在咫尺。

三、现状分析

1、基地现状

现状基地为建设用地,整个基地内以自然植被为主,西侧有河流,基地内有部分民房,沿街有部分临时简易棚。

项目用地总面积110904平方米(约166亩,扣除创新路道路面积),其中综合商业用地面积26737平方米,住宅小区用地面积84167平方米。

2、地形地貌

整个基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高差较小,总体竖向标高在55.3-54.2之间,在竖向设计中应合理解决排水,同时有效地降低土方工程,减小成本。

3、周边道路分析

项目地块南侧为城市道路,北侧为万寿路,东侧为柳林大道,南侧为南海路,综合商业和居住区之间为创新路,场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4、出入口设置

综合商业地块:用地北侧为万寿路(红线宽度30米),东侧为创新路(红线宽度24米)。两条市政道路交叉口处设置步行主入口与集散广场,用地东南角于创新路设置车行次入口,用地西北角于万寿路上设置车行出入口。

住宅小区地块:小区四面临路,分别为西侧创新路(红线宽度24米)、北侧万寿路(红线宽度30米)、东侧柳林大道(红线宽度40米)、南侧南海路(红线宽度40米)。小区车行主入口设置在北侧万寿路,车行次入口设置在南侧南海路,东侧柳林大道道路等级较高,小区沿此道路不设置出入口,小区步行出入口设置在西侧创新路上,与综合商业地块贴近,同时能方便小区居民快捷到达商业区、市政广场等休闲购物场所。

第二章规划思想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4月1日发布实施)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

5、《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划》JGJ50-2001

6、《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7、《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9、《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守则》

10、《城市排水工程规范》(GB50318-2000)

11、《城市电力工程规范》(GB50293-2000)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6

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5、《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16、《六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年版

17、招标文件提供的规划设计任务书、地形图

18、现行的有关国家政策、标准、及地方基本建筑规定

19、业主及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设计条件要求

二、规划理念

1、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理念注重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注重住宅区景观的环境设计以及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将地块规划、建筑

与景观设计三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统一考虑,充分体现规划地块的整体性。

2、以用地规划条件和地块周边现状为依据,打造出既能体现优质的内部居住环境,又符合更高层次的城市面貌要求的住宅小区,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

与周边建筑相协调,设计出我们生活中的“理想之城”。

3、塑造小区形象特色,营造出“和而不同”的小区内外空间环境,让家园更温馨。

4、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生态型的居住环境和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为目标,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力求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强调环境资源利

用的公平性,让社区更和谐。

5、强调绿化与居民社区活动的融合,将住宅与绿化融为一体,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空间,让绿地更亲近。

6、充分利用规划地块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文化条件,将此小区建设成为居住舒适、环境优美、服务便利,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综合性城市居住小区,

让生活更美好。

二、规划布局

1、功能目标

本项目以打造“叶集区居住精品工程”,使居民“安其居、乐其业、转其型、解其忧”为目标,设计体现现代感,突出商业配套、生态宜居、民生保障等功能,努力将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多样性、和谐、节能省地型的现代化居住社区。

2、环境目标

将开敞空间与绿带空间引入规划设计,院落与绿野交融达到“堂虚绿野尤开,花隐重门约掩”的境界。广场、绿景与住宅融合,局部景点精致丰富,创造高品质精品社区。强调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单纯的空间创造转变为场所的创造,使场所具有宜人的空间尺度,在视觉上更能吸引人的注意。注重实用性布局,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有机整体的商住空间,避免整齐划一的形式,布局简明、规则,能集中地满足市民各种需求。

3、规划布局解析

本案总体功能布局结合城市道路将建筑南北朝向,保证了建筑的最佳采光通风朝向和道路的衔接关系。由于地块较大,在规划中本案采用组团式布局的模式,为营造组团内部优质的居住环境,我们采用中心花园式规划构图,在住宅组团中心形成大型中央景观区,与地块周边的城市绿带相互呼应渗透,形成住宅区的优质环境空间。

4、规划功能布局

规划在功能上可以概括为“四区、一带”。“四区”:整个地块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住宅组团。“一带”:小区中央设置带三栋高层,由此为纽带,连接四区成为有机整体。

四、道路交通

1、出入口设置

住宅小区地块四面临路,周边交通条件较为优越。地块的四个临路方向依据现场条件均设置了三个住宅小区出入口。

综合商业地块设置了一个人行主入口和两个次入口,方便购物人群快捷到达街区各个角落。

通过商业街的次入口和住宅小区的人行出入口对应设置,二者有机联系,互补共生。

2、动态交通

设计从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小区的内环路,与小区的车行出入口相连,车行交通进入小区,可以直接从小区主次入口附近的地库入口直接进入地库,或者沿环路在居住休闲区外围行驶,避免了车流与小区人流和休闲活动区域的流线交叉。组团景观通过景观轴线连接小区主轴线周边建筑群再结合步行支路的景观节点,构成小区的步行交通体系。

3、静态交通

小区地上车位沿主环路和商业周边停放,数量控制在总车位数的20%以内,地下车库设置在小区中间开阔地带,停车效率最高,至各个住户的距离也最短,地库入口设置在小区入口附近,机动车进入小区可以直接驶入地库,有效减少小区内部车流量。非机动车位利用高层住宅的地下空间与一层局部架空部分,分散式设置,使住户可以就近停车。

4、消防设计

消防道路系统以机动车环线为主,可穿越小区内部路网,也可穿越广场和铺地,形成可到达各栋建筑的应急消防扑救态势,所有道路交叉及转弯处的绿化皆考虑为低平草坪,以备紧急状况下碾压之需。

五、规划景观

整个小区在沿街的空间效果处理上强调规划的有序性和韵律感,建筑有机布置,使其围合而成一个大尺度的庭院空间,外围建筑的序列布置和高度变化形成了空间上的秩序感和韵律,沿万寿路一侧住宅立面公建化设计,建筑高低起伏,北侧商业与高层住宅间的层次关系处理上,构成了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小区的景观设计强调邻里交往和环境共享,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优质户外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小区内部景观设计和外部景观之间体现出了一种“连续、渗透、共享、因借”的空间关系,使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小区景观整体。规划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搭配树种,与水景、小品、草坪、小径、建筑等形成优美、恬静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休憩场地,让家家户户都拥有良好的窗外景观。

具体的设计思路是:在各主要出入口位置、中心区域、对景观点等处设置观赏类树木。中心绿地作为居民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环境设计的重点,设有

草坪、乔木和丰富的观赏植物;道路旁种植树冠较大的乔木,夏季具有遮阳、降温作用;建筑东、西、北侧适当种植常绿乔木,冬季可作为阻挡寒风的良好屏障;建筑南面适当种植落叶乔木,帮助建筑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人行道与活动场地边缘种植带形的无刺常绿灌木与花草。在需要防范的地段(如矮墙)处种植带刺的常绿灌木,外层仍以无刺灌木作为隔离带;在道路拐角、车辆出入口边上避免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所有草种、树种均选用无毒害、适应本地区气候、便于维护的品种。

六、环境保护规划

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推行新型住宅建筑体系。

1、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本次设计在住宅建设计中,使用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在中心广场、道路和游园等场所,推广应用太阳能照明技术,阳台采用太阳能热水器;

小区居民停车在地下车库中按规定配备大于10%的新能源车专用充电桩,考虑到商业停车不可与小区停车冲突,故在沿街按10%配备商业停车位。

2、新型材料

(1)积极使用各种新型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隔墙板材等新型墙体材料,使用市场上推行的高效保温材料。

(2)积极推行厨房、卫生间装备的系列化、标准化、多档次定型设计,确保产品与产品、建筑与产品之间合理连接与配合。

(3)优先选用新型墙体材料、防水保温隔热材料、轻质隔断、节能门窗、节水便器、新型高效散热器、经济型电梯和厨房、卫生间成套设备等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并适合我市的产品和设备。

七、社区节能及生态技术

1、生态技术

“生态住区”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将住区居住生活的各项内容(居住、交通、休闲、购物等)与自然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纳入整体生态系统的营造中,建设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并最终实现和谐的人居环境,目前国内生态住区实践的主要领域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筑技术层面

包括建筑节能及材料使用的生态化:如改善能源使用效率,采用环保材料,运用非机械的气候适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用可再生能源。

(2)市政工程层面

包括中水系统,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生态道路交通系统,垃圾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3)规划设计及规划政策层面

包括采用紧凑的布局模式,通过多功能的土地利用方法(土地的混合使用)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创造可居性强的小区,提供可负担的住宅,保护小区及周边的生态资源。

2、污水资源化技术及中水回用技术

本小区建议采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将洗菜或盥洗用过的水以及雨水经过住区设施处理后,用作生活杂用水,如浇灌、冲马桶等,或深入地下进入新一轮良性循环。同时设组团生活废水处理站,生活废水及部分雨水处理(采用地埋式地表水过滤器,包括沉淀池、滤池及带水泵的蓄水罐)后浇灌绿地、小区景观用水、渗入地下,参加循环。

3、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技术

本小区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住区景观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住区内部不同层次景观绿地系统的连接,同时注重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衔接,符合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理。

八、社区智能化设计

社区智能化系统设计包括物业管理及安全防卫智能化、信息通讯服务与管理智能化及住宅智能化三个方面:

1、物业管理及安全防卫智能化系统

包括小区物业管理中心(24小时服务)、社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防灾及应急联动、小区停车场智能化管理、三表计量远传系统等。

2、信息通讯服务与管理系统

包括宽带网络服务、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社区综合信息管理等。

3、住宅智能化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家庭保安报警、防火、防煤气泄漏报警及紧急求助报警等。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建筑设计理念

高层住宅建筑以简洁大气的高层形体凸显地段标志和冲击力,竖向线条的造型组合提升了整体的建筑形象。点板结合的构成方式,在内部形成对比张力的同时,对外结成了更具特征的高层体量组合,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完整且突出。低层的配套商业与高层住宅高低错落,平面上带状商业、点式住宅相结合,尺度宜人,形态灵活。

二、物业构成

本案物业构成以住宅和商业为主体,公共配套设施主要包括村部办公、物业管理用房等;市政配套主要包括配电房、垃圾收集点、燃气调压设施站房、公厕等。燃气调压柜、市政设施布置在区内隐蔽且易达之处,在外观上考虑用玻璃、藤架、绿化加以美化。

三、平面设计

本案住宅建筑分别设计了80㎡、90㎡、100㎡、120㎡五种户型,面积和配比均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配置,在规划上让每一户居民均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和日照通风朝向,户型设计中我们不仅对六安房产市场销售较好的同面积户型分析之后,进行针对性设计,同时尽可能满足安置户对户型功能空间的要求,减小安置工作难度。

四、建筑风格

本案单体立面风格设计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形象高贵大气,整体造型秉承新古典主义建筑严谨的立面比例关系,以简洁的高层形体凸显地段标志和冲击力,点板结合的构成方式,在内部形成对比张力的同时,对外形成了更具特征的高层体量组合,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完整且突出。

五、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章结构设计一、主要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二、抗风、抗震设计标准

1.抗风设计标准:基本风压:0.4KN/㎡

2.抗震设计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

三、主要结构材料

钢筋:主筋—HRB335级钢(fy = 300N/mm2)

HRB400级钢(fy = 360N/mm2)

箍筋、分布筋—HPB300级钢(fy =270N/mm2)

型钢及予埋钢件:Q235B·F钢

填充墙:加气砼砌块

四、结构体系概述

五、结构计算

内力与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可采用TAT,SATWE等空间协同程序进行三维分析计算。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本基地建筑考虑设置生产给水、生活用水、消火栓、自动喷淋给水、生产生活污水、雨水等给水排水系统。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3.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规程【cecs94-97】

4.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规程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92】

5.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民用建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定(GBJ08-71-98)

二、生产生活给水设计

1.水源:本工程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

2.水质:应符合生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的要求。

3.供水方式

(1)生产生活用水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方式。

市政给水管网→水池→加压→屋顶水箱→减压阀减压→用水点。

(2)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由室外市政管网直接供给。

三、消火栓给水系统

1.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系统20L/s,室内消火栓系统20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2.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二根DN200给水管,在区域内形成环网。在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的附近设置地上式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火栓给水泵、屋顶水箱、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及消防

管网组成,管网为水平及垂直布置成环,在每层适当位置设置室内消火栓,

并保证每一点均有两支密集射流为10m的水柱同时到达。

3.给水方式

室内消防给水为两个压力区供水;采用一组消火栓给水泵(2台,一用一备)供水。

四、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1.喷淋用水量:27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

2.自动喷淋系统:由喷淋给水泵(2台,一用一备)、屋顶水箱、湿式报警

阀、水流指示器、喷淋水泵接合器及消防管网组成。

3.危险等级:按中危险级II级设计。

4.压力分区:室内喷淋给水为一个压力区供水。

五、消防水池

当市政给水管网不能保证二路供水时,在地下室内设150T室内消防水池。

六、排水系统

1.污水量1000T/d。

2.排水管设专用通气管。

3.地下层设消防排水坑,内设潜污泵,压力排至室外排水管网。

4.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系统。生活污水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若无

市政污水管网,则须经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屋面雨水及

地面雨水均通过区域雨水管道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七、环保要求

1.设完善的供排水设施,生产用水和排水严格执行国家指定的有关规范要求。

2.生活给水管采用铜质阀门,生活贮水池及屋顶水箱采用成品装配水箱,保证生活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3.生活水箱进,出水管布置保证水的良好流动而无死角。

4.所有水泵机组均设置橡胶隔板垫(器)和可曲挠橡胶接头等起到消声,隔振作用,并选用低噪音水泵。

5.生活供水采取防二次污染措施。

第六章强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4.建筑提供的总体布置及面积指标

二、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包括照明、动力配电、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系统的设计,不包括供电局电业站设计。

三、负荷等级

本工程按二类民用建筑设计,建筑物内消防及重要用电设备按一级负荷配电,其余动力、照明、空调按三级负荷。

四、供电电源

由供电局提供两路10KV电源同时供电,以保证负荷满足消防需要。

第七章弱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5.各工种提供的技术资料。

二、设计范围

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可对讲系统、三表数据采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信息化布线系统。

三、电话系统

1.估算电话装机容量的3805门。

2.具体开通电话数量由用户向电信部门申请,但开发商提供电话分线箱,交接箱及多对数干缆。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商业重要建筑内底层设一消防中心。

2.按规范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

3.保护对象为二级,采用集中报警系统。

五、信息化布线系统

每个区域设一只信息配线箱,嵌墙安装,电视、电话、安全防范及电脑网络的管线均由该箱引出。电脑网络预留管线(五类线UTP)引至基地,各层弱电间中预留网络楼层箱位置及上升通道,预留进户套管,今后由网络化公司开通该系统。

六、保安措施

本工程采用TN-S系统制式,强弱电机房电梯机房采用一点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所有插座回路均采用漏电保护开关。

本工程所有电器设备均不选用国家指定的淘汰产品。

七、环境保护

商铺等房间日光灯采用无噪音的电子镇流器或高质量的电感镇流器。

第八章消防设计篇

一、工程概述及设计依据

本项目占地约110904㎡,分住宅区、综合商业区。商业建筑属二类建筑,高层商住楼为一类建筑,适用标准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二、总平面消防设计

本次总平面设计中结合建筑周边设消防道路,商铺前后有道路,沿建筑周边周围设6M宽路面,基地内形成消防环通道。

三、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设计

1、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在一层平面,有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口,便于管理。

2、根据规范要求和功能、流线布置划分防火分区。地下车库设24个防火分区,各设备用房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发电机房、风机房采用甲级防火隔音门;地面高层,一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重要机房内采用自动气体灭火系统,其它部位采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3、管道井每层采用细石砼封堵,凡必须穿孔洞的墙壁、楼梯均用非燃材料封堵,建筑内建筑材料按其使用部位的需要、耐火等级按规范采用相应防火标准的材料。防火墙上及水泵房、配电室采用甲级防火门,管道井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

4、除机房外,考虑到造价因素,建筑结合外窗自然、通风、排烟,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的用房如车库采用机械式排烟。本工程气体灭火系统由专业单位进行专业设计。

四、给排水设计中的消防设计

本基地消防总用水量为100升/秒,其中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升/秒,室外消防用水量25升/秒,喷淋用水量为30升/秒。消防用水由建筑东侧和北侧市政给水管网二路供水,在基地内成环。

本工程有下列消防措施:

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IG-541气体灭火系统、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手推式干粉灭火器及室外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系统:

住宅楼每层均设有室内消火栓保护,消火栓设置间距保证同层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水枪的充实柱不小于10米。消防箱采用钢制消防箱,箱内配DN65消火栓一只,DN19水枪一支,DN65锦纶衬胶龙带(25米)一付,DN25消防软管卷盘一套,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4Kg)三具。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稳高压系统,消防主泵和稳压泵均设于泵房内。消防主泵选用二台稳压缓冲多级消防泵(Q=15L/s,H=55M,N=11kw),一用一备。稳压泵选用二台立式泵(Q=5L/s,

H=70M,N=5.5kw),一用一备。水泵均从基地消防环网供水管直接抽水。

自动喷淋系统:

除电脑主机房、卫生间、泵房、及电气机房外,其他场所均安装自动喷淋系统。本系统为湿式,地下车库按中危险(Ⅱ)级设计,其余按中危险(Ⅰ)级设计。喷头采用玻璃球喷头,动作温度为68℃。整个系统由3只湿式报警阀控制,每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大于800只。各区每层均设水流指示器和监控蝶阀。报警阀设于各建筑地下层报警阀间内。喷淋给水系统采用稳高压系统,喷淋主泵和稳压泵均设于泵房内。喷淋主泵选用二台稳压缓冲多级消防泵(Q=30L/s,H=65M,N=37kw),一用一备。稳压泵选用二台立式泵(Q=1L/s,H=80M,N=5.5kw),一用一备。水泵均从基地消防环网供水管直接抽水。

电气机房采用IG-541气体灭火系统,由设备厂家负责设计。灭火器:每层均按规范要求布置一定数量的磷酸铵盐干粉手提式灭火器或手推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室外道路边每隔不超过120米设一只室外消火栓。

五、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住宅楼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为一级,本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在呼叫中心底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在系统采用智能型总线制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2、在住宅每层设置楼层显示器、手动报警按钮、警铃。在电梯厅、走道等场所布置智能感烟探测器;地下停车库布置智能型感温探测器。机房、变配电间、机房等采用智能感烟探测器、智能感温探测器联合探测火灾。

3、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由两路专线电源供给,末端自切。

4、火灾联动要求:

(1)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启动正压风机,且打开着火层及相邻层的正压送风阀,所有正压送风机可在现场及消防控制室自动或手动启停控制,火灾状态信号返回消防控制室。

(2)火灾发生时,自动打开该处排烟阀,同时连锁启动相应排烟风机;当温度达到280摄氏度时防火排烟阀自动关闭,停排烟风机,信号返回消防控制中心;所有排烟风机,排烟阀均可在消防控制中心或现场手动或自动启停控制,信号返回消防控制中心。

(3)消防按钮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消防控制中心也可手动或自动启停控制,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喷淋泵除压力开关控制外,消防控制中心也可手动或自动启停控制,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4)气体灭火区域只有当感温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均报警时才启动灭火系统,以防误动作。防火卷帘门采用其两侧的探测器自动控制或手动按钮控制,也可由消防中心控制,信号返回消防中心。

(5)火灾发生时,可在消防控制中心对非消防设备和非重要设备断电控制。

(6)火灾发生时,消防中心对电梯进行控制,强制电梯依次降至首层开门并断电停止运行,消防电梯除外,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传输线采用金属管布线。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时需穿金属管敷设在非燃烧墙体内。采用明敷时采用明敷时用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

第九章环保篇

1.本工程采用雨、污水分流形式排放。

2.水泵均设置减震基座,减少水泵运行噪声。

3.空调及通风设备系统均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对各类风机及空调机均安装隔振垫或减震吊、支架。

第十章节能篇

一、建筑节能设计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基本规定-设计要点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基本规定-设计要点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基本规定设计要点 一总平面俢详设计涉及到的规范 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工程建设标准 1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图解 3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80 4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5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13 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7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8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9 《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 29-22-2013 10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11 《天津市无障碍设计标准》DB 29-196-2017 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1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2014 14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年1月1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发布) 15 《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DB/T 29-7-2014 J11250-2014 16 《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 DE/T 29-6-2010 J10484-2010 17 《天津市机动车机械式停车规划设计导则》二○一五年二月十日签发 二总平面设计要点 住宅总平面设计可先从总平面的布置入手,住宅小区规划总平面布置要点

如下: 1 建筑基地内需要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建筑基地内依椐城市规划与建设单位要求,需要保留的古迹、地貌、古树等。 2 建筑基地的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建筑物正负零处的标高值(绝对标高)、建筑物周边场地标高。 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根据场地形状或布局,可向左或右偏转,但不宜超过45°。建筑坐标网与测量坐标网的画法,建筑物、构筑物坐标值与标高的标注方法,详见《总图制图标准》 GB/T 50103-2010 中2.4.2~2.4.6条,2.5.1~2.5.4 条规定。 提示:⑴ 2.5.3.1 建筑物标注室内±0.00处的绝对标高在一栋建筑物内宜标注一个±0.00标高,当有不同地坪标高以相对±0.00的数值标注; ⑵ 2.4.4 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位置的坐标应根据设计不同阶段要求标注,当建筑物与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时,可注其对角坐标。与坐标轴线成角度或建筑平面复杂时,宜标注三个以上坐标,坐标宜标注在图纸上。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筑物、构筑物也可用相对尺寸定位; 3 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绿线等的位置。 建筑基地四角界线的测量坐标(建筑坐标)值;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规划的用地控制线(一般用中实线或虚线表示)、建筑红线又叫建筑控制线(建筑线),是指按规划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基底位置,距道路红线距离的控制线(一般用中实线或虚线表示);用地红线是指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一般用中实线或虚线表示)。以上三条图线,在总平面中,要用引出线标出图线名称(必要时用图例在总平面说明中注明); 4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周边场地(规划四至范围以外50m内)用地性质以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建筑物等的位置、名称、性质、层数; 5 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总图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名称和编号的标注方法:2.6.1 总图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应注写名称,名称宜直接标注在图上。当图样比例小或图面无足够位置时,也可编号列表标注在图内。当图形过小时,可标注在图形外侧附近处。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初步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中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中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简介..................................... 1...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 项目背景........................................ 1... 1.3 工程概述........................................ 2...第二章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3.. 2.1 设计依据和主要资料.............................. 3.. 2.2 设计原则........................................ 3... 2.3 工程设计规范及标准.............................. 3..第三章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 5.. 3.1 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型式的分类...................... 5.. 3.2 本项目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 6..第四章中水处理站设计规模的确定..................... 7. 4.1 建筑小区中水水源的选择.......................... 7.. 4.2 小区中水原水量的确定............................ 7.. 4.3 小区中水需水量的确定............................ 7.. 4.4 小区中水站处理规模的确定........................ 8.. 4.4 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8..第五章中水处理站位置及配套管网系统................ 1. 0 5.1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 1.0.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叶集区广场东苑小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研究 一、城市概况 叶集区是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区(原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区辖镇、洪集镇、三元镇、岗乡、平岗办事处、镇区办事处共6个乡镇(办事处),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 叶集区文化底蕴厚重。徽商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即为江淮之间重要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未名文化薪火相传,涌现出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台静农、济野等“未名四杰”燃灯文坛。红色文化彪炳史册,孕育出勇、国夫、桂绍忠等8位国开国将军名垂丹青。美食文化享誉外,羊肉、沙锥贡鱼、空心挂面、启航茶油等特产驰名四方。 产业特色鲜明。为全国建筑模板之乡、华东四大木材集散地之一、省林产业十强县区。木竹加工企业2000余家,规模企业91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木材加工量50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成功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试点园区。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通过中家协评审授牌,荣获第三届中国家具品牌节新兴产业基地示奖。 二、区位环境 叶集地处、皖豫两省交界,东望长三角,南枕大别山,西接中原地,北连淮河水,素有“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境史河(干渠)环绕,105、312两条国道、宁西、阜六、合武三条铁路和沪陕、合武、济广三条高速交汇于此,距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交通便捷。 本项目用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周边已建成住宅小区和教育配套商业配套众多,地理位置较优越,区政府、未名湖、人民广场近在咫尺。

三、现状分析 1、基地现状 现状基地为建设用地,整个基地以自然植被为主,西侧有河流,基地有部分民房,沿街有部分临时简易棚。 项目用地总面积110904平方米(约166亩,扣除创新路道路面积),其中综合商业用地面积26737平方米,住宅小区用地面积84167平方米。 2、地形地貌 整个基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高差较小,总体竖向标高在55.3-54.2之间,在竖向设计中应合理解决排水,同时有效地降低土方工程,减小成本。 3、周边道路分析 项目地块南侧为城市道路,北侧为万寿路,东侧为柳林大道,南侧为南海路,综合商业和居住区之间为创新路,场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 4、出入口设置 综合商业地块:用地北侧为万寿路(红线宽度30米),东侧为创新路(红线宽度24米)。两条市政道路交叉口处设置步行主入口与集散广场,用地东南角于创新路设置车行次入口,用地西北角于万寿路上设置车行出入口。 住宅小区地块:小区四面临路,分别为西侧创新路(红线宽度24米)、北侧万寿路(红线宽度30米)、东侧柳林大道(红线宽度40米)、南侧南海路(红线宽度40米)。小区车行主入口设置在北侧万寿路,车行次入口设置在南侧南海路,东侧柳林大道道路等级较高,小区沿此道路不设置出入口,小区步行出入口设置在西侧创新路上,与综合商业地块贴近,同时能方便小区居民快捷到达商业区、市政广场等休闲购物场所。

重要!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 一、容积率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 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 二、居住区入口 (一)、住宅区出入口的选址要求: 1.保证安全通畅(主要指机动车对外出入口): 交通分区单元的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间控制在250辆/小时以内。说明:按照交通分区原则设计的交通分区基本能满足此项要求,实际操作中如未满足交通分区要求或者交通分区单位的机动车出入口个数不是建议值(2个),那么应该参考上页计算方法对出入口交通流量进行核算。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

2.便利居民出行: 人车混行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跟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要求不超过150米。住区各类出入口尤其是人行出入口在尽可能前提下靠近周边大型服务设施。 3.满足出入口之间距离的要求: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与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50M。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 (二)、出入口的数量: 交通分区单位的适宜的车行出入口个数为2个; 小于4公顷的项目可以考虑设置1个车行出入口; 个别项目交通分区单位可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但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 交通分区的车行出入口不得超过3个。 (三)、消防要求: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当沿街的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该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通道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四)、出入口的设计要求: 1.机动车出入口的车道设计: 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 2.交叉口采用的形式: 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不建议设置交叉口;

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 设计依据 1.1.1甲方提供的星星村改造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委托书; 1.1.2 台州市建设用地规划要求〔台路规要字(2003)011号〕; 1.1.3台州市建设规划局文件——台建规[2003]360号《关于星星村改造详细规划 的批复》; 1.1.4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等原始资料; 1.1.5 当地自然气象和地质条件; 1.1.6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1.2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通风专业的技术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不包括小区环境、建筑内部装修、燃气设计。 1.3 设计规模及性质 本项目位于台州市解放南路与二号路交汇区域,是台州椒江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为12.08公顷,项目涵盖了原居民还建住宅、幼儿园及用于商业开发的商住楼等内容,结合邻近的山体、广场、住宅区、办公楼、酒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与整个片区融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总建筑面积283738.61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50420.00平方米。地上6-18层,地下一层,多层建筑高度18.6米,小高层建筑高度35.8米,高层建筑高度55.4米。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4.1 在设计中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令、法规; 1.4.2 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满足消防车道、防火分区要求, 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防排烟系统,提高安全和经济性; 1.4.3引入无障碍设计,在商场主要出入口及有电梯住宅一层 住户大堂入口处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1.4.4 以山为源、以人为本;星星村是“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其 环境的市场价值在于相邻白云山的存在,以山为源是其特色和卖点,也是延续城市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本设计尽可能多的表现山体和其自然景观,在社区开发中采用山色渗透的手法,为人们提供观山、亲山、近山、游山的机会和可能。 1.5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 建筑总平面主要数据详见表1.5-1。 表1.5-1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与建筑 一、设计依据与用地分析 1、设计依据 (1)关于本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台路规选[2004]14、15号); (2)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设计规范; (3)本工程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4)甲方的设计要求。 (5)方案评审会议纪要([2005]95号) 2 、总平面用地分析 (1)气候特征:工程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色。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多年平均气压1015.7百帕,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平均降雨量1593.7mm,蒸发量1283.9mm,多年平均日照1507.2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2.4m/s。 (2)地块与城市关系:本工程用地为台州市路桥区灵山居住区的A地块与B地块,交通便捷。东、西、北至规划支路,南至南山路。 (3)地块的景观要素:紧邻地块北侧为路桥区中央山公园,山高70余米,风景秀丽,是理想的居住用地。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从本项目的角度出发,都应在地块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住宅园地。 (4)用地基本条件:本工程用地呈不规则行,总用地面积71348.8M2。 二、规划原则 本工程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在充分满足目前住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合理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它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更注重人们在文化上、心里上对“家”的热爱。在总体规划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原理和手法,在小区内引进一条形态宜人的水景,使小区内大部分住宅都能感受到流水的温馨与亲切。同时采用现代的规划理论及空间与环境的塑造手法,力求创造出融大气、雅致、理性与浪漫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家”是每个人心目中理想化的生活概念,茅庐草舍可以为家,高堂华厦亦可为家。小区内以各种组团单元形式创造家的氛围,同时多层次的绿化、流水和人文景观,井然有序的道路系统,使得小区富有极强的整体感和标志性。建筑的现代感和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整体环境的处理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充分体现出小区的可居住性、可持续发展性,体现“以人为本”。 三、规划构思 1、充分利用地形,建筑布局尽量坐北朝南,争取住宅的良好朝向与景观。全区设计有多种组合方式,规划整体而富有变化,保证开发的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借用山景、改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滕绍华》作者:卜一峰.Cute.? 住宅在规划、建筑、装修设计等方面都有完备的国家规范,在这些方面也有不胜枚数的成功实例和典范,这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学习的楷模。本文拟就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住宅建筑设计的细节思考、住宅装修设计的本源等问题进行探索,以寻觅住宅建设的新趋向,研讨住宅设计的超前性和适用性。 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因经济社会、自然历史、风土民情、地域气候、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此仅对当代大中城市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中新的取向、一般性的发展规律,略举其中的一些较为普遍关注的观点,与同业专家讨论。 1、规划理论的创新 居住区在整体结构的架构上有了许多新的突破。首先,“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三级组织结构的单一模式已被打破,依业主的生活水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特点为主题的居住社区受到欢迎,尤其是健身、健康型的社区楼市红火;其次,单一居住的区域规划遇到挑战,居住与从业相结合的区域规划开始萌生,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所设产业的就近招工问题,并可减小城市人流交叉对交通的压力;再有,对集中规划大面积的居住区提出质疑,居住区过小配套项目发挥不出作用,但居住过大也会造成上、下班时城市干道的单向交通负荷过重,以及商品房销售困难等问题;高层和超高层不应作为居住区的景观点缀,因为高层不但居住不方便,还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及热岛效应等环境灾害问题。为此,许多城市已不再建造高层住宅;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影响居住质量,

路网规划应给住宅建筑以好的朝向,干道应以东西向为主,使楼间距加大,居民的视界开阔。甬道以南北向为主,山墙间距小不影响使用与视觉。进入居住区的机动车应适当限制,庭院中应“人车分流”,车不进庭院,但在需要时车可以到单元门前,如病人救护、搬家等情况。居住区的干道应“人车混行”,但要通而不畅,既照顾乘车者方便,又保障居住区安全和安静。 城市元素的利用与引进。所谓城市元素是指构成城市功能的诸多因素,具体的如医疗卫生、环卫环保、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邮电通信、商业购物、体育健身、就学就业等等,抽象的如繁华景致、商贸环境、文化氛围、民风民俗等等。概括起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配套设施及城市气氛,这些都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城镇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居住区郊区化已在大中城市开始,为满足居民的需求与生活方便,一个居住区的规划首先应考虑周边可利用的城市元素,以节省投资,并繁荣现有业界,再考虑居住区内的配套设施完善,所引进的业界应注意选优的原则,如重点学校、知名医院、热销商场等等。住宅区的配套项目一定要列入规划,包括选择对象的洽谈,并且应先于住宅工程建设,以利居民入住后的生活,这也会促进住宅的销售。同时,规划中应注意营造城市氛围,以尽快形成“人气”足的社区。 住宅区规划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我国近几年引进国外设计,规划出一些学习发达国家住区的实例,但在理论上还缺少研究。首先,我们应充分注意到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坚持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研究应用不能耕种的荒地建住宅的措施。并要限制大量占用土地的“豪宅”,反对恣意扩大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报告设计要点.doc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要点-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提升背景下,相应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住宅小区管理智能化水平,因此对于建筑电气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通过防雷设施设计、监控系统设计以及配电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 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社会各界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主要是由于电气工程在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因此讨论和分析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现实意义比较高。 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原则 (1)在电气工程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及设计标准,以此维护电气设计的安全与质量,还能够为后续电力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2)在开展电气工程设计时,应当立足于建筑实际情况,遵循实用性设计原则,避免与实际需求的偏差比较大。设计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和了解住宅小区电气设计的目的,全面满足小区住户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分析小区建筑的实际情况,将会降低设计效果,也无法发挥出电气工程设计的作用和价值。此外,在设计期间还应当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全面提升设计的经济性,避免过多使用材料,深入践行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优先选用节能绿色的材料,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电气工程的设计成本,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

2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 2.1配电系统设计。(1)变压器设计。在住宅小区配电系统中,变压器属于重要电力设备,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在城市现代化发展形势下,相应增加了用电设备数量和规模,从而提升了用电负荷。所以在进行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到小区当下用电负荷和未来负荷增加情况,确保变压器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所以设计人员在用电负荷设计期间,还应当分析能源损耗问题。联合建筑的实际运行情况,确保变压器设备的合理配置,以此保证小区变压器规模与性能满足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提升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能源与资源浪费情况。(2)线路系统设计。相比于其他电气线路来说,住宅小区的电气线路具备纤毛特点。由于该电气线路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住户缺乏相应的电力知识,极易导致电力线路运行期间出现故障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该类问题,在住宅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能够注重提升线路的设计水平,这样能够保证线路设计满足住宅小区的用电需求,有助于提升电气系统管理的智能化。小区住宅内存在大量暗配电气线路,相应增加了调整与更换难度,所以必须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准确计算电力负荷,包括准备阶段与设计阶段的电力负荷。以上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准确计算设备容量,设计人员必须统计电气工程内所有电气设备的容量;②容量计算。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内,准确计算小区的用电负荷;③电流计算。设计人员应当在额定电压条件下、正常运行情况下,准确计算工作总电流,并且按照电流计算结果,合理选择导体,并且对功率损耗进行计算;④尖峰电路计算,准确计算负荷在短时间内的最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图样)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住宅小区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总用地面积约为2.53公顷。本工程由拟建场地南侧的三栋塔式住宅(1~3号楼)和北侧的多层住宅(6~10号楼,各楼相对独立)合围而成,两排楼中间为集中绿地,覆土3m,以下为地下汽车库(4号楼),地下汽车库西面为锅炉房(5号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2.4万m2。 2.2、3号楼与1号楼完全相同;7、8、9、10号楼与6号楼完全相同。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三、自然条件 1. 风雪荷载 2.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3.场地标准冻深: 1.20m 4.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市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2004年5月编制的《××市第一机床厂住宅岩土工程初勘报告》(工程编号2004-初勘021),其主要内容如下: 4.1 位置及环境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场地地形基本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在44.67m-45.49m之间。地貌单元属永定河及温榆河流洪积扇中下部。 4.2 地物及洞穴 因现有厂房未拆除,1号、2号楼及地下车库部分钻孔(ZK15、ZK19~ZK21、ZK24、ZK25、ZK36)未施工,待条件具备后须补勘。场地原有建筑物未拆除,使部分钻孔移位,但不影响钻探的精度和地基方案的选择分析。

4.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4.4.1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场区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分布有两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类型及钻探期间实测水 工程场区1955年水位标高达到43.0m左右,埋深2.0m左右,近3-5年地下水最高水位标高42.50m左右; 4.4.3地下水腐蚀性测试及评价 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材无腐蚀性; 4.4.4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如地下室设有主要机电设备,一旦进水将使建筑物正常使用受到影响或损失,建筑防水设计应按历年最高水位考虑; 验算地下室外墙承重能力及地下车库抗浮验算时设计水位的取值,可根据历年最高水位标高,按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确定。 4.5场地地震效应 4.5.1场地地震烈度 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4.5.2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4.5.3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判别 拟建场地属非液化场地。 4.6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防治措施建议 拟建1~4号楼楼基底标高基本相同,约为39.50m左右,相应持力层为粘土层③,地基承

某住宅小区设计说明2020

第一章规划设计 1.1 概况 项目位于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规划用地范围东临32米广州湾大道和28米江日路,西临70米海滨大道,南侧是36米文东路,规划周边配套设施成熟,交通便利。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2127.14平方米。项目的建成将会提升周边居住质量,美化此地的空间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2127.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44587.36 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为193059.26平方米,容积率为3.5,建筑密度为25%,绿地率为35%,并配套有1843辆的机动车停车位。 1.2 主要设计规范及依据 1、湛江市城市规划局关于下达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62127.14平方米用地规划条 件的批复湛城规(赤坎)【2018】565号 2、《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 1:500实测地形图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 5、《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DBJ15-11-94)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4年版)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12、《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3 总平面规划设计说明 1.3.1 规划理念及原则 1.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房者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设计规范和功能构成,更要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2.规划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规划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衔接,以城市为出发点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性原则—在环境设计方面强调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环境设计注重“宜居”“人文”的价值品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居住于此的人充分享受到城市中的自然风光,于闹市中享得闲逸之情趣。 因地制宜原则—建筑布局时在保证良好朝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合理布局,使小区规划统一而不呆板。 3.“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项目依据建设用地红线,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现状,综合分析,在有限的用地空间内合理组织内外部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及社会不同家庭生活模式的需求。 4.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创造地方特色 以城市设计为前提,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利用现代设计理念,高科技、工艺和材料,充分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力求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面向未来的居住环境及建筑新形象。 5.场所精神,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设计采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理念,考虑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人的尺度及活动规律,组织高效、丰富的空间以及营造和谐的场所精神,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1.3.2规划布局 项目位于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用地因地制宜展开布置8栋高层住宅,用地东面布置小区人行主出入口,本规划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建筑,合理展开布置,最大限度的营造出大中心园林景观。 规划布局依据朝向、主导风向等因素,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规划布

住宅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 第一部分:建筑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臵: 永州市冷水滩锦和苑小区西临攸县中心大道、东临百花路、北临进站路、周边为住宅用房。配套设施较集中;基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攸县理想的休憩、居家场所。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4.23亩,场地内较为平坦,有利于整个项目的开发。 2、工程范围与现状 工程建设场地气候条件、地质。 本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4-8℃,最热日平均温度27-30℃,全年冬春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1.2-3.5m/s,年平均降雨量1200-1700mm,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3726-4605MJ/㎡。气候区域为夏热冬冷地区。 地质情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二、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 国家有关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2004 及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根据甲方意见调整认可的设计方案 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 攸县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甲方提供的市政规划资料 三、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9487.1㎡,总建筑面积157137.05㎡。(含地下室建筑面积9276.8㎡)。其中32+1的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88006.71㎡,10+1的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37370.1㎡,多层商住楼建筑面积为22483.44㎡ 2、设计范围 本次初步设计的设计范围:攸州一品住宅小区 1#~10#楼及地下室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及概算等设计说明及文本。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沣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四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某小区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第五章电气篇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5栋高层住宅及一层地下车库组成。建筑面积共计45819〃,其中地2 下部分建筑面积5066m。建筑概况详见建筑专篇. 二、设计依据: 1. 本院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参參照的国家及地方主要有关规范、标准。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⑵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⑷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 (5)《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GB50035-94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⑺《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8)《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90)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3 ) 《有线电视糸统工程技术规氾》GB50200-94 (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三、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 2、电力力、照明系统 3、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4、电气消防 5、电气节能 6、弱电系统管线预埋 四、变配电系统 1. 负荷分级 本工程主要为住宅小区,其用电负荷主要为居民用电,公共设备用电及商业用电,,其中消防设备、客梯电力、应急照明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2. 电气负荷 设备总安装容量Pe=8047.9kw 低压侧计算负荷Pjs=3126.79kW 3. 供电电源 由城市10kV配电网引入地下室高压配电房。小区设2个变配电房,地下室公变 配电房(2x1000kVA),供A1~A3栋,B, C栋,D, E栋住宅用电,地下室专变配电房供首层商铺用电及地下室照明,电梯,给水泵,消火栓泵等公共设备用电,并设一台360KW勺发电机,供小区消防设备及重要负荷供电。 4. 计量 本工程商业,公共设备采用高压计量,住宅计量到户。 5. 无功补偿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XXXXX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总图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电气设计 第七章暖通设计 第八章消防及安全设计第九章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第十章智能化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xxxxx 二、设计依据 1、业主方提供的资料 (1)《规划条件图》 (2)《规划要点通知书》 (3)现状地形图电子版 2、工程设计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5)《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 (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6)(11)国家、湖南省、长沙市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法律法规 三、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XXX 四、气象地质条件及场地概况 XXXXX

五、设计理念 1、可持续性发展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绿色”及“低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在单体设计中体现城市及居住的“绿色”“低碳”特点。 2、以人为本,创造便利的交通、购物、居住生活、工作的社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需求不断转变,打造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方向。 3、系统整合,实现城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深刻理解场地的特点及价值,充分挖掘整个辉煌国际项目资源的复合效应,使商业、居住、休闲娱乐有机融合,形成聚合效应。 4、建筑主体在满足后退城市沿街尺度,保证南北向日照间距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在建筑之间不造成互相遮挡的现象,争取最大的日照时间,充分体现对住户生活质量的重视和设计人性化的一面,更进一步提高了小区的品位及级别。在景观创造方面,西侧两列住宅分别向西南、东南偏转角度,最大化利用江景,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小区景观。 第二章总图设计 一、设计原则 1、明确组团分区,科学组织流线,为项目分期实施提供可能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