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及启示

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及启示

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及启示

尚丽莉;李阳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关系高等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在全球视角下构建良好的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模式成为最近研究的重点。文章对国内学者对美国,英国以

及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以人为本'''',''''价值渗透''''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突显其校园文化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我国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10

【总页数】2页(P82-83)

【关键词】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启示

【作者】尚丽莉;李阳

【作者单位】营口理工学院;营口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各个国家社会文化的整体差异,进而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在当今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进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文明与习俗十分重要。由于民族文化和具体国情不同,他国成功的方法未必适用于我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理念还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所

以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高校校园文化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也会有所助益。王淑侠的文章《中美校园文化对比研究》列举了中美校园文化差异及其根源:由于“性本善与性本恶论,集体主义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以及求稳与求变”的不同,中美校园在校园建筑,“教”与“学”,课余生活,以及独立与依赖上都存有差异,并得出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借鉴美国校园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水平和制定开放课程体系的启示。王继华在其文中总结了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注重多元文化的交叉融合;三是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倴凫鼇在《英国大学校园的价值观渗透教育:路径及启示》中着重探讨如何渗透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层面提到在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服务以及校风建设中渗透价值观,并得出对于我国高校价值观渗透可从夯实课外活动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融入实践锻炼中,以及加强学生人文关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巧妙融入关心爱护中来提高的启示。潘赛在其文章中则以牛津剑桥大学为例,强调优美环境和导师制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赵国权在其文《零距离体验日本独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中提及的日本高校“对外开放”性特点令人印象颇深。其开放主要有三:一是高校教育资源开放,如图书馆、体育设施等等;二是让社会各层人士走进校园;三是设置假期参观接待制度,如考生开放日。通过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的开放力求与社会接洽融合。

大学校园应充分体现“为师生,利师生”的人文理念,来创建温馨舒适的大学校园环境和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下面将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路面建设。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各高校随处可见由于距离更近、行走更方便而被同学们从草坪中生生踏出的一条小道,这样既不美观,也“踏破”了美德与公德心的防线。因此学校不妨在设计路径时先任由学生行走,因为仅凭一方理念规划设计,难免有疏忽和不切实际之处。

待行走路径成型之后,再进行路面的铺设,既美观,又人性。二是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氛围的营造不仅仅要体现在学习场所的安排布置上,如自习室,阅览室等,而是要从中体现出人性化、交流化的一面。如可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场所设置专门的餐饮区。餐饮时间大家可以就近用餐,其余时间则可有如咖啡厅一般。运动场所也可以设置学习休息区,总之应多设置校外休闲学习沟通场所,把学生从寝室吸引出来。三是打造独具一格的“校园名片”。“校园名片”不仅可以体现一所高校的文化内涵,还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责任意识。如:“标志性雕塑”名片,体现学术及人文理念;“校园一景”名片,体现环保闲趣创意理念;“校史展出”名片,可从校史馆整体和整个校园布局中体现学校发展历史内涵。四是增强“仪式感”。如“成人礼”一般,通过特定仪式加强学生在某一具体方面的意识觉醒并传扬下去。五是发挥校友文化。建立校友档案,举办校友节,加强各领域校友同在校学弟学妹的沟通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六是“请进来,走出去”。教学环境的适当开放,让学生走出去,请企业走进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及对今后工作定位的认知,同时加深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家演讲、员工交流等帮助同学掌握专业精髓、提高认知能力。

【相关文献】

[1]倴凫鼇.英国大学校园的价值观渗透教育:路径及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182-184.

[2]潘赛.大学校园文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探析——以世界一流大学为例[J].今日南

国,2009(7):33-34.

[3]王淑侠.中美校园文化对比研究[J].人民论坛,2010(8):206-207.

[4]王继华.国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以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6-77.

[5]赵国权.零距离体验日本独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7):61-64.

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及启示

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及启示 尚丽莉;李阳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关系高等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在全球视角下构建良好的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模式成为最近研究的重点。文章对国内学者对美国,英国以 及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以人为本'''',''''价值渗透''''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突显其校园文化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我国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10 【总页数】2页(P82-83) 【关键词】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启示 【作者】尚丽莉;李阳 【作者单位】营口理工学院;营口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各个国家社会文化的整体差异,进而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在当今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进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文明与习俗十分重要。由于民族文化和具体国情不同,他国成功的方法未必适用于我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理念还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所

以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高校校园文化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也会有所助益。王淑侠的文章《中美校园文化对比研究》列举了中美校园文化差异及其根源:由于“性本善与性本恶论,集体主义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以及求稳与求变”的不同,中美校园在校园建筑,“教”与“学”,课余生活,以及独立与依赖上都存有差异,并得出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借鉴美国校园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水平和制定开放课程体系的启示。王继华在其文中总结了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注重多元文化的交叉融合;三是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倴凫鼇在《英国大学校园的价值观渗透教育:路径及启示》中着重探讨如何渗透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层面提到在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服务以及校风建设中渗透价值观,并得出对于我国高校价值观渗透可从夯实课外活动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融入实践锻炼中,以及加强学生人文关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巧妙融入关心爱护中来提高的启示。潘赛在其文章中则以牛津剑桥大学为例,强调优美环境和导师制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赵国权在其文《零距离体验日本独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中提及的日本高校“对外开放”性特点令人印象颇深。其开放主要有三:一是高校教育资源开放,如图书馆、体育设施等等;二是让社会各层人士走进校园;三是设置假期参观接待制度,如考生开放日。通过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的开放力求与社会接洽融合。 大学校园应充分体现“为师生,利师生”的人文理念,来创建温馨舒适的大学校园环境和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下面将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路面建设。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各高校随处可见由于距离更近、行走更方便而被同学们从草坪中生生踏出的一条小道,这样既不美观,也“踏破”了美德与公德心的防线。因此学校不妨在设计路径时先任由学生行走,因为仅凭一方理念规划设计,难免有疏忽和不切实际之处。

以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筑牢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国外研究综述

以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筑牢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国外研究综 述 摘要:大学生是推动新时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文化自信培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在现代生活模式和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出现时代断裂,大学生文化自信心薄弱、文化自觉性不高。因此,高校要以时代特点和高校地方特色为依据,结合大学生的兴趣心理和文化需求,从学中华经典文化、懂中华经典文化、传中华经典文化三个维度出发,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心,进而培育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校园建设;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作为推动新时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文化自信培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但是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使得许多大学生出现了文化认同危机。因此,推动大学生落实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各大高校在互联网新时代急需解决的校园建设问题。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仍具有卓越辉煌的不朽魅力。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精髓锻造了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核,铸就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经典教育的理念

与目标,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任务”[2],中华经典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在悠长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中华文化精髓,是在新时代话语之下具有强大生命力、并对当代生活有深切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对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薄弱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培育问题越发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视,但是文化自信还无法深入到大学生的意识里。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还未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识,对文化自信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能将文化自信贯彻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现代生活的市场化和功利化对大学生还未稳定的思想体系造成冲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现代网络信息的影响下摇摆不定,大学生还无法形成稳固的文化自信心和坚实的文化自觉性。 在集体层面上,虽然现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手段不断多样化,同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但是,从整体来看,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式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较多的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式还是采取单一的课堂教授模式,缺乏创新性。集体影响力还不够,集体意识传递方式呈现单一化景观。 (二)中华经典文化的价值被低估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之下,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世界最为活跃的受众群体之一,较为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无意识渗透。大学生作为信息的主要接收者,更容易跌入网络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大学教育的支撑。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在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在增强院校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形成办学特色中,在培育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发挥创造力,从而实现院校发展战略目标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为先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大学校园文化,它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所以,本次研究,从实地调查资料入手,来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一些建议。 二、主体: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渊源: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称学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 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王林的《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内涵》中提到“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沃勒1932 年提出的。他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年青人体现出来的;二是成人有意安排的,教师代表成人文化。两者常常发生冲突。到了20 世纪50 年代,研究校园文化的人逐渐增多,因此看出每一所学校都有一种娱乐亚文化,它对学生的成长有巨大作用。我国自1985 年以后也有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对“校园文化”予以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 社会大文化就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据此, 校园文化也是由这些方面所构成的。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环境与建筑的景观和特色以及图书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室内外的布置和氛围等。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教学及其各种管理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勤工俭学、科技制作等等。校园制度文化包括教学和管理制度及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文明公约、社团章程等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各部门的工作作风等等。 也有国外的学者Carson R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 超前于大众文化的、相对独立的、以精英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形态。 (二)关于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1. 大学校园文化的层次较高。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职工, 知识分子占多数。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相对于其他阶层的人而言要高; 即便是大学里的职工, 由于他们和众多的知识分子长期共处在一个较小的地域圈内, 彼此接触频繁、耳濡目染, 文化素养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2.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校园文化的独立性不仅体现在它具有特定的文化创造的主体、环境、方式与记录文化成果的手段, 而且还体现在它与社会文化或其它亚文化系统的交流过程中。正是这种独立性, 使得校园文化自成系统, 有自己独特的形式、演化和继承的规律以及自身的存在方式和历史渊源。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 摘要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 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 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结合国情,为 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

最新-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构建思路3篇 精品

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构建思路3篇 第一篇一、传统辐射引领,增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影响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1]可见,环境对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大学校园的传统蕴文化,作为一种理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它容易被人们的感官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特性的物质人文环境。 高校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己任,作为先进思想与文化孕育的重要场所,离不开这一实体的依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当弘扬理性的精神,使校园环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 高校物质文化精神的培养要与社会的主旋律相吻合,包含着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等,都应与人类进步的方向相一致,才能担负起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任。 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具体地说,主要涵盖着大学校园的地形风貌和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的错落有序;校园内各种人造景观,如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的布局合理;校园内的文化设施、生活设施以及各种建筑、教学和科研设备的独具特色等。 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大学校园物质文化,不仅为广大师生开展丰富多彩和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优美舒适的人文环境,而且还能让其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师生员工在求知、求美和求乐的过程中受到应有的启迪和教育。 因此,高校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保留多样性,弘扬主旋律。 大学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和成才的需要。 为此,大学校园应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做到规范有序、先进完善、宽松宜人。

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近年来,高校文化育人逐渐受到关注,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这一话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 和研究。本文将综述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的现状及其主要领域内容。 一、研究现状 国内外高校文化育人研究起步较早,大量学术成果已经涌现出来。其中,国外研究主 要关注高校文化育人策略、实施效果以及文化育人方法论等问题;国内研究则更多地关注 高校文化育人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始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研究视角上,国内外研究中存在一定差异。国外研究 往往从社会文化角度、高校管理角度、学生视角等不同角度入手;国内研究则更多地从机构、教师、学生的视角研究高校文化育人。 二、研究领域 1、高校文化育人理念:高校文化育人的理念是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高校文化育人的定义、目的、意义和定位等。目前,国内外学者普 遍认为高校文化育人的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2、高校文化育人策略:高校文化育人策略研究主要探讨高校利用文化资源,采取何 种策略推进文化育人的以及如何进行文化育人的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问题。研究发现,高校文化育人策略要注重因地制宜,既要根据学校特色和文化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文化育人培养方案。 3、高校文化育人实施效果:高校文化育人实施效果研究主要探讨高校文化育人对学 生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知和学习能力以及社交和沟通能力的提升等。研究发现,高校文化育人对学生成长具有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高校文化自信心。 三、研究趋势 总体来看,高校文化育人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并呈现 出以下主要趋势: 1、综合性地推进文化育人:将多种文化载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元丰富的文化 育人资源,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深度结合的特点; 2、个性化地开展文化育人: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 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育人活动,构建个性化文化育人模式;

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与启示

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与启示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外语。外语在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发展历程,其中国外外语教育发展情况也值得我们细细探究。本文旨在对外语教育在国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启示,以期为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 1、国外外语教育注重任务型教学 外外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语言技能的开发。此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讲授型课程向学习型课堂的转变,使学生能更多的实践性的去使用语言,由此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实践能力。 2、国外外语教育重视多元文化交流 外外语教育更加强调学习者与多元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教师在外语课堂中创造一个温馨融洽的氛围,加强学习者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未来文化共融能力。 3、国外外语教育坚持语言学习情境化 外外语教育重视创设一个情景化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国外外语教育注重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外外语教育更加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倡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发挥自身能力,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国外外语教育发展启示 1、要重视任务型教学方法 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可以为我国外语学习提供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实践中加深语言技能的掌握。 2、要坚持多元文化交流 元文化对于拓宽学习者文化视野有很大帮助,可以让学习者更加真实的体验不同文化,拓展语言使用范围,从而达到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3、要让学生多接受语言学习情境化 言情景教学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更全面的掌握语言技能,还能促进文化交流,激发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者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4、要培养语言学习自主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自主能力,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能够发挥自身能力,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国外外语教育的发展情况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视野,可以为我国的外语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推行任务型教学,加强多元文化交流,拓展语言学习情境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校本研究(School-Based Research)是以学校为研究的中心,以学校和学生为调查对象,有效地建立、发展和改善学校的一种研究方法。学校研究在国内外均受到积极关注,学术界和实践界纷纷进行研究,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 1.国内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学校的发展状况,其中着重探究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其中,包括调查学校的管理机制、教师专业能力、学校资源分配、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例如,孙玉石(2003)就以学校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结构变迁与学校发展”为研究主题,深入考察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这种研究可以为学校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2.另外,国内学者还研究了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社会性、教育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学校管理实践提出有效的建议。例如,柳维华(2006)以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校组织文化与学校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深入考察了学校组织文化的构建,以期可以为学校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此外,国内学者还研究了校本教育的发展状况,其中着重探究学校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学校教育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例如,范朝瑞(2005)以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深入考察了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可以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国外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 1.国外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学校的发展前景,其中着重探究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师能力、学校资源分配等方面。例如,斯坦尼斯(2002)以学校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为研究主题,深入考察了学校文化的构建,这种研究可以为学校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2.另外,国外学者还研究了学校管理模式、学校激励机制、教育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学校管理实践提出有效的建议。例如,米尔斯(2004)以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校管理模式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考察了学校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期可以为学校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此外,国外学者还研究了校本教育的发展状况,其中着重探究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学校教育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例如,皮尔森(2004)以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实践之间的

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一、引言 高校文化育人是指高校通过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 道德观。当前,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如何通过文 化育人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 的焦点。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之一。 二、高校文化育人理论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理论研究是对文化育人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 的研究。目前,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高校文化育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备受关注。全面发展教育主张高校应该注重培养 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四 个方面取得均衡发展。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主张高校应该以人为本, 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主、有社会 责任感的人才。在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中,各种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体现和实施, 同时也反映了高校文化育人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高校文化育人实践研究是对高校文化育人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进行研究。当前,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方面,高校通过创建各种形 式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团体,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艺术、体育和娱乐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机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一些高校还注 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讲座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传 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一些高校还注重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实践。在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研究中,一些成功的 案例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高校文化育人评价研究是对高校文化育人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的研究。目前,对高校文化育人的评价研究已经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对 高校文化育人的效果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如何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如何综合特定高 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文化育人评价研究还需要注重对影响高校文化育人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这 不仅包括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素质和师资力量等内部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到校园文化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是探究高校内涵建设、发挥高校文化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将就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阐述如下。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不够成熟。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2. 文化建设策略缺乏统一性和针对性。缺乏统一性的文化建设策略难以形成文化氛围,也难以发挥高校文化的影响力。 3. 文化氛围不足。高校文化氛围的缺乏,使得高校不够凝聚,不利于高校的深入发展。 4.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高校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还有待提升,比如文化场馆、图书馆等设施。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性 高校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推动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的优势,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 1. 培育特色文化形象。通过文化建设,高校将培育出自身的文化形象,建立出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2. 发挥高校文化优势。高校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文化建设,将这些资源充分发掘利用。 3. 推进高校内涵建设。高校文化建设可以促进高校内涵建设,提升高校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高素质人才。文化建设将会使高校营造更加浓厚的人文氛围,进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达到更为全面的人才培养目的。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确定文化建设目标、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管理、创造文化氛围、丰富文化建设内容等。 1. 确定文化建设目标。高校需要明确自身的内涵发展方向、学科方向,以及现代高校文化的定位,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目标。 2. 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管理。高校应当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3. 创造文化氛围。高校应该积极创建浓厚的人文氛围,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构建起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体系。

国外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与不同

国外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与不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留学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选择。在选择留学国家时,除了学术实力、专业方向、语言要求等因素外,校园文化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国家的大学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美国的大学校园文化 美国的大学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这是因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自由度较高,各大学在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较大自主权,这也导致了各个大学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 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中,学生自治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大学中有众多的学生组织,比如学生会、校报、社团等,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此外,美国的大学相对更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效果,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也是美国的校园文化之一。 英国的大学校园文化 英国的大学校园文化相对于美国要保守一些。英国的大学生活是以传统为基础,注重品格教育的培养。这种传统在英国的大学教育中有着较深的根源。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历史悠久、典雅华贵,这也是英国大学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英国大学校园里,很多建筑都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这些历史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传承着英国文化的精髓。 法国的大学校园文化 法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同样有着独特的特点。法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集中管理的,因此各大学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同时,法国的大学注重人文教育,这也是其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法国的大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不过,在法国的大学里,学生的自治和管理相对较弱,相应地需要教师和行政部门的管理。此外,法国的大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研究,相对较少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总结 不同国家的大学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不同之处。美国的大学文化注重实践和学生自治;英国的大学文化强调传统和品格教育;法国的大学文化注重人文教育和理论研究。留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和大学,去体验并融入不同的校园文化。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国外研究现状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国外研究现状 摘要: 1.引言 2.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3.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5.国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6.结论 正文: 【引言】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和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整体质量提升具有深远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校园文化建设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外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揭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和规律,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等。这些研究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貌。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校园文化的整体性、注重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注重校园文化的发展性、注重校园文化的实践性。 【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这些研究方法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支持。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丰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揭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和策略、构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案例。 【国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对比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结论】 总之,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研究

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研究 关键词: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历史文化,特色对比 一、引言 大学校园景观作为中西方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反映了各自大学的办学特色。本文将从历史演变、文化影响和特色对比三个角度,对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的历史演变 1、中国大学校园景观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起源于汉代,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清末以来,中国大学校园景观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大学校园。以清华大学为代表,早期清华园被设计为“中西合璧”的风格,而后期的建筑则更多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 2、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的历史演变 西方的大学校园景观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西方大学校园景观以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主。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校园景观开始向现代主义风格转变。20世纪以来,随着多元化和国际

化的趋势,西方大学校园景观愈发注重场所感和文化元素的融入。 三、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校园景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这在大学校园景观中得到了体现。例如,许多中国大学校园内设有孔子像、四合院等传统建筑,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2、西方文化对大学校园景观的影响 西方文化注重个性、自由和批判性思维,这在西方大学校园景观中得到体现。例如,许多西方大学校园拥有开阔的草坪、精美的雕塑和现代风格的建筑,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对比 1、建筑风格对比 中国大学校园景观的建筑风格以传统建筑为主,注重对称和和谐。而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的建筑风格则以现代主义为主,注重简洁和功能主义。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前言 “校本”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教育内容和方法从“中央集权”转移到“学校本位”,通过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构建适合学生特征和学校特 点的教育模式。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回顾“校本”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实践中 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校本”教育探索提供参考。 一、国内相关文献 1. 《论校本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该文献由曹转慧、贾君厚等人撰写,于1996年发表。文中作者阐述了校本课 程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学生特征、教师 发展、课程标准等。此文献为国内“校本”教育研究的开端,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奠定 了基础。 2. 《学习型组织与校本管理》 该文献由章敬天于2002年发表,着重探讨了学校如何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有效应对变化和挑战。文中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校本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操 作手段,并呼吁学校应该建立“校本”例会、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促进 教师和校园组织的协作。 3. 《基于校本的教育改革在中国的实践与展望》 该文献由著名教育学家罗跃嘉于2010年发表,主要介绍了中国在校本化教育 改革方面的进展和成果,重点分析了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并提出了未来校本 化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此文献代表了国内校本化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对今后相 关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相关文献 1.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该文献由David W. Murata于1992年发表,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究进行 了全面的概述。文中作者分析了校本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重点介绍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和经验,为对校本课程 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指导。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国外研究现状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国外研究现状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 2.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3.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4.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5.结论 正文 【引言】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对于推动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借鉴意义。 【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主要探讨校园文化的定义、功能、类型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 2.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关注校园文化在教育、管理、活动等方面的具体实施。 3.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研究:研究如何评估校园文化的效果,以期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 4.校园文化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校园文化的特点,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和特色。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是以美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造力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美育地位:尚美校园文化建设强调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2.注重环境育人:尚美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环境美化,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3.丰富文化活动: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4.强化师生参与:尚美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全校共同参与的局面。 【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尚美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对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其科学性。 2.加强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完善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尚美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机制,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促进国际交流:加强与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尚美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结论】 总之,了解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对于推动我国尚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概述 1. 校园文化的理论界定 从普通意义而言,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把文化定义为“是人类群体或者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所谓校园文化,也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加以阐释。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泛博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狭义的校园文化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全方位的功能,如能科学充分的加以利用,就会与其他教育形式和途径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舆论环境 通过对舆论环境的精心营造来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并把社会主流文化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舆论环境体现出来。这种舆论环境包括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如校园雕塑、科技馆、校史

馆、学生活动中心、教工俱乐部等场所;校园宣传阵地的掌控,如宣传栏、校园论坛、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文艺舞台等。 2. 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中所渗透和流淌的那种厚重而无 形的精神底蕴和启迪创新的内在机制,可以说是大学的灵魂。通过强调校园精神来体现校园文化内化与外显的价值观念。如校训、办学理念等。 3. 校园风貌。校园内师生的精神风貌就是他们在校园内工作、学习 生活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积极、乐观和进取的态度,这种态度旨在提高师生工作和学习的整体效率。如,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活动、主题教学活动等。 4. 健康行为。校园内所倡导的健康行为就是要促使师生养成一种健 康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先进集体” 评选、“文明宿舍”评比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是“文化育人”的本质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从根本上塑造人、雕琢人的工作。从学理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上以解决人的思想和精神为本质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根本目的在于,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人、启示人,解决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问题,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都起着“先行军”的作用,而价值则是文化的核心。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育人”,需要具有先进文化性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献综述-中美校园文化

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提问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 文献综述 校园文化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文化是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象征和代表,是人类美德和智慧的表现。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校园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继承文化、整理文化、扬弃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校园传播,一切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校园繁衍生息.(章焕荣刘国云 1995) 校园文化是包含在母概念“文化”之中的.“文化"内涵丰富,《美国遗产词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将文化定义为“社会延续下来的行为规范、艺术、信仰、惯例以及所有人类劳动成果、社会或居民的思维特征的总和。"奥莱尔和费斯罗托认为,“文化是一种制度,该制度通过分享同一种象征物、意识、价值观、神话、典礼、仪式、习惯、语言、传说、故事、制度理念、样式和建筑物来加以表达的具有情感的诸多方面”。(王淑侠 2010:120) 总的来说,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一、建筑风格 美国的大学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学校,学校周边没有围墙,这和美国人的文化也是分不开的.美国人和中国人相比更加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开放不仅表现在其性格上,而且还在美国的大学校园的建筑风格上有所表现。

中国的大学校园周边围起高高的围墙,将学校和外面的世界隔离.而传统文化在建筑风格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人相对封闭,含蓄,内敛,说话委婉,遇事谨慎,用一堵无形的围墙将自己和他人隔绝开来,以此来保护自己。 二、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国是多民族、多宗教文化的国家,崇尚自由平等、个人奋斗、英雄主义、实用主义的“美国精神";美国人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学生在校园中时刻都是以个人身份生活和学习,群体的约束很小。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上课气氛自由轻松,师生之间不拘礼节,课堂上可以随时举手发言等等。我国高校校园的价值观则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强调“集体主义”的主旋律.中国人提倡集体、社会、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各类关系时,必须做到“自我压抑"、与集体和领导保持一致。这种取向也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并力求使自己与环境相适应。 三、独立与依赖的差异 美国的大学生非常独立,崇尚个人奋斗,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打工来争取学费和生活费。 中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各种费用大多是由父母来承担的。大多数人认为在大学期间花费父母的钱是理所当然,因为自己还在求学阶段,精力应该全用在学习上;而父母也认为挣钱供孩子读大学是应尽的义务,自己也不忍心看到孩子因为打工而受苦受累,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分在经济上依赖父母.(王淑侠2010:120) 四、美国校园文化较中国相比更加注重贯输“通才教育"理念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大学是继承西方文化的机构,它保存、传播并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它像动物和植物一样向前不断进化,因此,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英)埃里克阿什比(EricAshby) 大学自身拥有不可磨灭的特质、维护知识权威的使命、教书育人的传统、文化辐射的角色,以及不断发展的功能,这些都是其能够成为西方社会仅次于教堂等古老机构存在的原因。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探究大学希腊时期的发端,中世纪的雏形,16 至

18 世纪的保守态度,直至19 到20 世纪中叶的科学精神与化回归,以及二战后西方大学的多元巨型模式,可以发现大学在每个时代的属性要素,特别是建成环境,都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和嬗变的内在逻辑: 大学建筑的组织模式从封闭的院落体系,到开放对称的轴线体系,再到兼收并蓄的混合体系的发展脉络,与大学教育从博雅教育、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普及教育转变的历程,与大学由教学一元功能到教学和科研统一的二元功能,再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元甚至多元功能的转变是一致的。 1 缘起:教授者与学习者的社团 大学(university)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含义为教授者与学习者的社团。学院(academy)的概念则出自雅典,柏拉图于公元前387 年创办的哲学学校,位于希腊神话中阿卡得摩斯(Akademos)的圣地附近,被视为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图1)。随着希腊化时代的开启,当时一些着名的早期高等教育机构都是中世纪大学的前身,如雅典大学和亚历山学。

最初,希腊高等教育源于诗人和哲学家对其门徒的授业解惑,是以书面文字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几乎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运作模式无不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即同侪之间、长幼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对话及讨论。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古老的哲学巨着都是以对话的体例来组织行文的恐怕没有什么体例能比一问一答的形式更忠实地再现这些经典对话的内容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多数经典的思想火花都是在那些先知圣贤之间面对面的交谈或论战过程中产生的,这也是中外古典绘画作品惯常采用的题材之一(图2)。 文化的发展与师徒之间的答疑解惑密不可分,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早在欧洲学术体系的发端之初亦已出现。在希腊和罗马的学院中,来自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在此任教和研究,当时欧洲人所认知的世界主要是亚洲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古埃及地区,与来自其他地区学者的观点相结合,组成了相对完善的科学体系。 亚洲的盛世大唐,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文化上兼收并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