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7734131.html,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作者:候英森

来源:《商情》2019年第49期

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资料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省的经济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消费、财政支出对省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省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财政支出 一、前言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2001—2014年的14中,我省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1.5%,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省目前

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了2001-2014年的省生产总值等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表如下: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

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2010年8月第24卷第4期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Shandong Institute o f Bus i ness and T echno l og y A ug .2010V o.l 24 N o .4 社会保障研究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收稿日期]201006 0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09J K086) [作者简介]何建宁,1971年生,女,天津人,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电子信箱)jiashu w ei 1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7734131.html, 。 何建宁 (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西安710061) [摘 要]通过筛选和分析影响我国走向人口老龄化的各种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概括。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其中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社会公共健康、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延长了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抑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功能。经济生活水平与人口结构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最大,现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即人口惯性)的影响。[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出生率;死亡率;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56(2010)04009305 一、引言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社会经济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老龄化与生育政策的关系、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养老保障与养老保险、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特殊老年群体养老、积极应对老龄化等领域[1] 。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的研究基础。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2] ,其中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 决定因素[3] 。对于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根本原因,西方人口转变理论率先从宏观和微观上做了阐释。美国学者诺特斯坦(F.W.N oteste i n )认为决定生育率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伊斯特林(R.A.E asterli n )强调公共健康的改进、普通教育的提高、城市化、新产品的引入和家庭计划服务(R.A.Easterlin ,1985)是影响 生育率转变的5个基本变量。他们的理论无疑是人口学研究的一大进步,但却对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缺乏解释力。 国内学者在上世纪就建立了人口老龄化评价指标,但只是通过单项指标(老年人口比例)或综合指标(老年人口比例、少年人口比例、老少比与人口年龄中位数这4个指标)来评价或综合判断人口老龄化程度 [4] ,而未对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 素做更进一步的阐释。也有学者从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入手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但多是对某一特殊地区、群体或特殊现象进行研究,不够系统 全面。本文在借鉴文献[5-7] 的基础上,筛选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系统全面地分析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走向人口老龄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筛选与分析 考虑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借鉴国内外相 93

1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

11 一、填空 1.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资源)和技术。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A.)。 3.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S)和(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决定的。 4.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G=S/C)。 5.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6.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在长期,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长期繁荣)。 7.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8.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9.经济增长是指(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0.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11.说明长期中货币决定价格的理论是(货币数量论)。 12.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1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差别首先在于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其次是它考虑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A.)。 15.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16.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7.在人类社会中,货币有两种,即(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 18.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19.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相一致(或G=Gw=Gn))。 20.根据货币数量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 21.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比来表示。 22.在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23.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扩张);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收缩)。 2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自然增长率是由(最适宜的储蓄率(S0))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25.产量和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率是(全要素生产率) 26.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都是从这个公式来分析经济长期增长的条件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C(资本-产量比率))的变动,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分析(S(储蓄率))的变动。 27.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 28.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进行的。 29.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制度上的原因主要包括:()(最低工资法)、效率工资和工会的存在。 30.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31.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32.资本──产量比率是指(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33.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贮藏手段三种。 3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是由(合意的储蓄率(Sd))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 2014-06-05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同时不同类型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结构、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为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缓速发展的新时期,要贯彻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思路,明确不同类型地区的发展定位,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政策,促进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转型缓速发展,分类指导 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和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影。向,目前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尽管“西快东慢”的格局继续强化,区域经济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局面,但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东部地区在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增速下滑较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与要素资源较难匹配,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振兴乏力。因此,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缓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要着力保持区域差距缩小的长期趋势,坚持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思路,推动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发展,增强中西部人力资本和科技支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1.经济总量与增速变化 “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遏制了区域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得到显著增强。 从近十年统计数据来看(表1),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长迅速,占全国的份额逐步提高,而东部地区占全国份额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的份额变化不大。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份额由2003年的55.2%下降至2012年的51.3%,减少了3.9个百分点;同期,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由18.5%、17.2%增至20.2%、19.8%,分别上升了1.7和2.6个百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份额有所下降,由2003年的9.1%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人类一方面要享受它的成果,一方面要接受它带来的危害。自然界养育了人类,同时也随时产生、存在和传播着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气候、气流、气压的突变,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在社会环境中,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进步与人类的健康紧密相连。因此,人类要健康,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和优化环境的工作。 (2)生物因素在生物因素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是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现代医学发现,遗传病不仅有二三千种之多,而且发病率高达20%。因此,重视遗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产生、防治有密切关系,消极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消极情绪如焦虑、怨恨、悲伤、恐惧、愤怒等可以使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可以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疾病。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情绪,能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总之,心理状态是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反映,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

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关,但由于危害人类生命的各种传染病一直是人类死亡的主原因,就忽视了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步发现生后方式因素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 (4)保健服务因素决定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保健服务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卫生保健服务分为初级、二级和三级,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其基本内容是: ①健康教育; ②供给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 ③供给安全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⑤开展预防接种; ⑥采取适用的治疗方法; ⑦提供基本药物。 这些无疑对人类健康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吉化六小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计量经济学及软件应用课程小论文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小组成员学号 雨 呵呵 庞晓雅 晓锐 指导教师:西超

目录 1.背景 (4) 2.模型的建立 (5) 2.1理论模型的确定 (5) 2.2建立初始模型——OLS (9) 2.2.1使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 (9) 2.2.2对初始模型进行检验 (9) 2.3建立修正模型——WLS (18) 2.3.1使用WLS法进行参数估计 (18) 2.3.2对修正模型进行检验 (19) 3.模型经济意义分析与检测 (23) 3.1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结构分析 (23) 3.2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23) 3.2.1被解释变量Y的点预测 (23) 4.结论 (26) 4.1主要结论 (26) 4.2政策建议 (26) 5.参考文献 (27)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三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09年)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劳动力、投资、消费、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

1 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GDP产出模型中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

GDP产出模型中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 GDP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GDP增长的因素很多,分析这些因素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正确认识这些因素,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探索影响我国GDP增长因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GDP产出模型的设定 讨论GDP产出的模型,先从谈起。 就一般而言,的资本存量(K)愈大,资本生产率(g)愈高,产出(Y)就愈多。用公式表示即为, Y=K×g (1) 存货投资(n)的变化制约着资本的运营,影响着的产出。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出现意外的存货投资减少,为满足市场需求,维持正常的存货水平,在报告期就会增加产量,加大固定资本总额的使用,从而提高资本生产率. 资本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单位资本存量创造的产出(通常指GDP)。出现非意愿的存货投资增加,为使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销售相适应,在报告期就会减少产量,从而就导致闲置资本增加,降低资本生产率。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非意愿存货投资的增加,报告期能闲置资本多少呢?这就需要计算出资本—产量比率(U),即生产单位产量(Y)与要用(以货币计算的)几单位资本设备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即为: U=K/Y (2) 闲置资本= U×n, (3) 实际使用的资本总额Ks=Kt-1-ut-1×nt-1 (4) y=gt-1×(Kt-1-ut-1×nt-1). (5) 在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的产出要计算新投资的资本形成额(△K)增加的产量(△y). △y=△K×r (6) r为投资效果系数,即一定时期内单位投资量(资本形成额)的产出。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产出为 Y=gt-1×(Kt-1-ut-1×nt-1)+△K×r (7) 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之总和。的产出水平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与未来政策走向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与未来政策走向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跨区域协调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经济转型在压力中持续推进、区域经济开放性明显增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度将增强,区域经济总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外向性将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趋于优化。要形成这种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在未来的政策方向中,要构建跨区域协调的长效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结构性转变,防范区域经济开放过程中的内部冲突和外部风险,关注边缘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跨区域协调;区域经济转型;区域经济开放;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国和平崛起,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不仅加快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也使得区域经济展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它们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撑带,与原有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交通运输系统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在2020年即将编织完成的全国高铁网,将大大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正是在这样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相应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政策方向和思路也需要进行新的调整。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总的来说,表现为:跨区域协调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经济转型在压力中持续推进、区域经济开放性明显增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等四个特点。 (一)跨区域协调取得实质性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推进跨区域的协调与协同发展,以及其他一些跨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均表明中国跨区域协调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最新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和生活方式占60%。 (一)生物学因素是指遗传和心理。遗传不是可改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可以修改,保持一个积极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三)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四)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在我国前三名死因中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引起的。 2、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健康教育主要措施仍可称为卫生宣教。 区别:(1)比之过去的卫生宣教,健康教育明确了自己特定的工作目标——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2)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和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WHO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5、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要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健康的抉择;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和教育来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康选择的技能,并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的说来30 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 年年中以来扩大 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 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 年之久。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 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 世纪90 年代的财政政策。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2008 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金融工程(2)谭红艳 40421104 金融工程(2) 朱 敏 40421102 一、 问题提出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价格问题由于与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选择市场经济的取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形成。1991~2005年,中国房地产价格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年均增长9.83%,远远超过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因此,房地产价格成为人们经常诟病的主要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房地产价格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从微观视角出发,分析经济变量、区位变量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二类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研究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房地产价格根本上取决于房地产供给和需求,而其供给、需求又受到价格之外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从顾客需求角度,通过分析顾客需求的变化来分析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二、 理论综述及模型的设定。 1. 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开发建设的供出售、出租用的住宅、厂房、仓 库、饭店、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工程及其配套的服务设施。商品房的投资占房地产投资中的绝大部分,且大部分人所关注的房产价格为商品房价格,因此,我们主要研究商品房价格。即以商品房价格作为被解释变量。 2.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房地产需求的正函数,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收 入越高,需求越大,导致房价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所导致的房地产需求增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入的增长加快积累的增长,使得潜在购买力变成现实购买力;二是收入的增长使得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房地产成为重要的消费对象,人们会用更好的住宅来代替原有住宅;三是收入的增长导致财富增长,进而对资产需求增加,刺激投资。房地产通常被看作一种资产,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或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较低时,房地产是良好的投机工具。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作为商品房价格研究的一个解释变量。 3.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迫切需要 发展房地产业,尤其是普通住宅和城市生活配套设施.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之所以成为一对孪生“兄弟”,是因为住宅既是城市的功能要素,同时又是城市市民必不可少的、最昂贵的生活资料.到2001年底,我国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0.8m,但也只相当于10年前中等收入国家的住房水平.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后,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35m 前,该国将保持较为旺盛的住房需求.因此,城市化的进程无疑会影响到我国房地产的价格。对每年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我们用该年城镇人口比上总人口数来衡量,作为商品房价格的第二个解释变量。 因此,我们可以设定初始模型: t 22110t X X Y μβββ+++= 其中,t Y 表示商品房价格,1X 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2X 表示城市化水平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3地理科学2班1307079087 马登科摘要:人口是一个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的变动,影响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以及生产劳动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研究人口增长,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人口政策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医疗、军事因素、文化、教育、、性别比等,自然因素有地质、气象气候因素。 (一)、社会因素,首先来看政治因素。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对人口的在较短时间具有迅速的影响,例如: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尽快的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发起大跃进”运动,基建投资急剧膨胀,不切实际的实现高指标,导致瞎指挥、浮夸风泛

滥,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到工业,广大群众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出现空前未有的饥荒。 中国个别省份人口变动情况: 结果:由表可知,除个别省份,全国大多数省份陷入大饥荒,人口大量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有些省份为负,高达:-42.3‰;达到:-27.66‰;达到-25.79‰;达到:-25.58‰,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有的省份低至两位数,如仅为79元、仅为86元。 政府的政策的影响:政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持久稳定,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控制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 (1965年~2005年省人口变动情况表):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与环境学院 令狐采学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阐发班级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阐发 摘要:变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本文采取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阐发办法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阐发了物质资本、消费、财务支出对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阐发,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财务支出 一、前言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年夜。在实际核算中,常以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暗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身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阐发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办事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的14中,我省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1.5%,综合实力年夜年夜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年夜的提高。可是,我省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缺乏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进行实证阐发,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本文采取了的生产总值等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表如下:

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从1978年—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4倍,年均增长高达9.5%。与此同时,进口增长也保持了强劲的势头,进口额从1978年的108.9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1.0亿美元,增长19.7倍,同期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0位上升到了前10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进口贸易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范围将逐渐缩小以至取消,进口关税率将逐渐地降低,最终与国际接轨,我国在进口体制方面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进口贸易在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重要。因此,影响中国进口贸易因素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它的研究能为我国进口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定量依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内已有学者作了一些工作,姚丽芳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外贸进出口影响的因素;魏巍贤运用协整分析技术与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进口需求的决定因素,等等。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如果是采用截面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要求所选取的样本点(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相同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而这在现实经济中是无法满足的;同时我们知道,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有很多,而不同的因素变量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多重共线性或近似多重共线性关系,对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的变量运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使得模型极其不稳定,且模型往往出现与现实相反的结论,而不能解释所要说明的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消除所选取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但是主成分方法在分析过程只考虑了自变量所包含的信息,而没有涉及因变量的信息;而利用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是把在模型中统计不显著的变量逐一删除掉,用表现统计显著的变量建立模型,这种方法操作方便,但是在建模的过程中删除统计不显著的变量时,同时也把对因变量一些有用的信息删除了,从而不能全面反映因变量的影响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有第二代回归分析方法之称的偏最小二乘(PLS,Partial Least-Squares)回归方法,通过建模分析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一PLS回归建模的原理与方法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是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由H.wold和C.Albano等人提出以后,PLS回归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化学和化工领域。PLS回归方法是一种消除自变量多重共线性的有效方法,从某种意义说,PLS回归方法是改进了的主成分(PCR)方法,但是又不同于PCR方法,PLS在成分提取的过程中不仅考虑自变量(解释变量)的信息,同时考虑了因变量(被解释变量)的信息,在复杂的多变量系统中,PLS方法没有对逐个变量判断其留取与舍弃,而利用信息分解的思路,将自变量系统中的信息重新组合,有效地提取对系统解释性最强的综合变量,排除重叠信息或无解释意义的信息干扰,从而克服变量多重共线性在系统建模中的不良作用,得到一个更为可靠的分析结果。PLS回归方法有单因变量的PLS回归与多因变量的PLS回归,由于研究的问题只涉及到单因变量,因此只就单因变量的PLS回归作阐述。(一)单因变量PLS回归方法建模思路设因变量Y和p 个自变量构成的自变量集合X=[x[,1],…,x[,p]],为了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我们观测了n个样本点,由此构成了n维的因变量向量和自由变量构成的n×p的观测矩阵X=[x[,1],…,x[,p]][,n×p]。PLS回归方法

细说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

细说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 湖南省永州市第二中学 张俊贵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都可以影响种群密度,下面仔细说说这四种因素对种群密度影响。 1、年龄组成—--种群密度的间接影响因素 ⑵年龄组成常常作为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的间接影响因素 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野生种群中,性别比例的变化往往会引起配偶关系及交配行为的变化,从而使种群的繁殖潜力产生差异,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3、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影响因素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变化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4、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的直接影响因素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入使种群数量增加;迁出使种群数量减少,是种群密度的直接影响因素。 5、四种因素对种群密度影响的整合模型 点拨:

⑴种群的数量特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初级种群参数,其中出生和迁入使种群数量增加;迁出和死亡使种群数量减少;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次级种群参数。 ⑵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多时种群密度大;相反,种群密度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种群密度的间接影响因素,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6、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思路 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未来变化趋势。 ⑴年龄组成①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②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稳定;③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少。 ⑵相同年龄组成情况看性别比例①♀﹥♂,种群密度增长快;②♀≈♂,种群密度增长相对稳定;③♀﹤♂,种群密度增长慢。 巩固练习: 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组成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在高等动物的种群中,尤其是人的群体中,雌雄比例大体相当,对一个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显然决定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目前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都属于急剧增长型;美国则缓慢增长;德国属于衰退型,这种增长趋势是由种群的年龄组成特点决定的。本题中人口动态预测的依据是年龄组成。 【参考答案】 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