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一、行为主体——学习者

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表述时应该表述为“学生要……”而不是“教师教会学生……”。同时要注意,在表述过程中不能出现“使、让”类动词,比如:“让学生学会……”。

二、行为活动——具体行为

这种表述一定是具体可操作的,一般来说以动宾短语为主来进行表述。如:“书写6个汉字的字形”、“能操作计算机”等。

三、表述条件——限制或范围

一般来说表述条件的限制和范围存在四种情况: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字典”;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在给定的段中,能够找出描写春天的句子”;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2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四、表述标准——最低表现水平

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怎样”等问题有关。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等。

行为目标有着它独特的优点,能够准确的给学生以明确的目标,让其产生具体的行为变化。但是它也存在着不足,它只片面的强调了外在的行为变化,但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应该考虑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

表述。这样不仅能够关注外在行为变化,也能结合其内在的体验、感受,将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协调起来。

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和三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 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 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 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 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 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其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我们并不陌生,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双基”教学,就是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与过去教学大纲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在过去的教学中也客观存在。所谓“过程与方法”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2. 行为动词 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3. 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 4. 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既提供的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四个单词”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三维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一般是相辅相成的,动词表达具有可操作性一般即具有可测评性,反之亦然。但两者在侧重上又有区别。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都注重对外显动词的选择,可测评性还要求行为条件的情境化和表现程度的具体化,即上文所说的第三、第四点。 下面主要列举一些常用的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仅供大家参考。 学习水平 常用行为动词 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技能: 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推展、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是指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定的明确的、具体的、可衡 量的目标。它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一、知识维度 在知识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体现学生所需学习 的具体内容。通常可以按照层次结构进行表述,从简单到复杂,从基 础到拓展。同时,教学目标的表述还应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 规律,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二、能力维度 在能力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体现学生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教学目标应明确能力的要求,如分析、解决问题、表达、合作等。同时,还可以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所需的具体技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维度

在情感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要求。 教学目标可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 能力,如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团队合作、自信等。 四、价值维度 在价值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体现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教学 目标可以明确所需树立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公正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五、可评价性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备可评价性,即能够明确目标的完成程度和 评价标准。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的表明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习 效果,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可 以明确指导学生使用什么方法来达到目标,如阅读、实践、实验、讨 论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七、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的联系

教学目标撰写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撰写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它明确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达到的学习成果。教学目标的撰写需要关注四个关键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 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教学目标中的学生或教师。在撰写教学目标时,要明确指出主体是谁,以确保教学目标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教学情况。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那么行为主体就是学生;如果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那么行为主体就是教师。 2.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指的是教学目标中描述学生或教师行为的词语。这些动词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学生或教师的预期行为。例如,“理解”、“掌握”、“运用”等词语可以用来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层次的行为。同时,动词应该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汇,如“了解”、“掌握”、“努力”等。 3.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的是学生或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特定条件,如时间、地点、资源、经验等。在撰写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到这些条件,以确保目标能够实现。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在一个学期内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那么行为条件就是学生在一个学期内使用指定的教材,每周接受一次英语老师的辅导。 4. 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指的是学生或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时所应有的表现程度,如态度、方式、水平等。在教学目标中,表现程度应该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表现程度可以是“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起到组织、协调和领导作用”。 总之,教学目标撰写的四要素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在撰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这四个要素的明确性和具体性,以确保教学目标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实际教学情况。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当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当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学习程度。 (一)对象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对象,即说明教学目标是针对谁提出来的。目标的对象可以是全班学生,也可以是部分学生。例如:“每个学生都要……”、“已经能背诵课文的学生要……”。 (二)行为 说明一个学程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形成怎样的技能,产生哪些行为,这是目标的基本成分。目标行为应该是可观察到的,必须用能精确、具体地描述行为的动词来表达。描述行为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内容。例如“描述的特征”、“……解释……的含义”。 (三)条件 条件是学习者表现行为的情景因素,指出了学习过程中学生行为表现的条件。它包括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问题明确性的因素等。例如:“……从具体事例中……”、“……通过实验……”。 (四)程度 教学目标中的程度指出了学生成绩的最低水准,并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它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如何”、“在什么时间内”、“质量要求如何”等问题有关。例如:“……记住……主要部件名称”、“……至少正确解答的题目”。 在一条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程度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因为,一是教学中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强调特定的条件。例如:“背诵课文第三小节”;二是教学中学生的行为结果不必都用定性或定量的词来精确地表达。例如:“能根据密度公式导出求质量、求体积的公式”。至于教学对象,由于教学面对特定的班级和学生,只要不是特别强调某一部分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对象,也没有必要写出来。 表7-2教学目标模式例表 目标要素问题例子 对象谁初中二年级学生 行为做什么应能将卷云、层云、积云、雨云标记出来 条件在什么条件下做在观察实际的云或看图片时 程度做得如何至少有80%的云的实例标记正确 浙江师范大学学记网站版权所有

描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

描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的四要素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要素进行详细描述。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它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在制定知识目标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相关概念。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中,知识目标可以包括学生掌握平方根的计算方法、理解平方根的意义等。 二、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技能。它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技能目标时,需要明确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和学生需要具备的技能。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中,技能目标可以包括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等。 三、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调整。在制定情感目标时,需要考虑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例如,在一堂历史课中,情感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等。

四、价值观目标 价值观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在制定价值观目标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方法。例如,在一堂生命教育课中,价值观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等。 教学目标的四要素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具备的技能、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2. 行为动词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3. 行为条件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4. 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既提供的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四个单词”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为了操作上的方便起见,而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犹如鱼水一样,和谐地和合在—起的,落实目标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元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过程中的一种感受和反映,包括感知、理解、审美、体验四个方面。“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存在于“过程和方法”之中,“过程和方法”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它的对象、要素、结果,都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构成的,无法离开“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独立存在。因此,三维目标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和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从过程和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

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 素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阿姆斯特朗和赛维吉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了ABCD目标陈述法。A即Audience,指行为主体;B即Behavior,指行为动词;C即Conditions,指行为条件;D即Degree,指表现程度。从这四个方面可以把教学目标清晰地陈述出来,能清楚地告诉教师与学生目标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 1.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2.行为动词 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3.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

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 4.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既提供的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四个单词”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三维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一般是相辅相成的,动词表达具有可操作性一般即具有可测评性,反之亦然。但两者在侧重上又有区别。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都注重对外显动词的选择,可测评性还要求行为条件的情境化和表现程度的具体化,即上文所说的第三、第四点。 下面主要列举一些常用的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仅供大家参考。 常用行为动词: 知识方面: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 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达教学目标; 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 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小学语文《田忌赛马》教学目标设计经过 一稿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本课生字、新词。 2.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求学会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会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二稿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稿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忌、膑、瞪、惑、讥、讽、蔑、序。 2.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数学七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表述不正确)。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目标1“了解”冲突)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目标难度大,无法测评)。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核心素养目标以及教学目标四要素以及制定目标的基本思路

核心素养目标以及教学目标四要素以及制定目标的基本 思路 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四要素: 1. 目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 目标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和与他 人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3. 目标水平: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后,达到一定的思维水平、创新水 平和合作水平。 4. 目标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制定目标的基本思路: 1. 确定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 力为核心素养目标。 2. 分析教材内容:根据所教授的具体教材内容,分析其中涉及到的问 题解决、知识创造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要求。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一系列旨在培养学生思维、创 新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4. 制定具体目标:根据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具体的目标内容、要求、水平和评价方法。 以下是一个全面详细的教学示例:

一、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四要素: 1. 目标内容: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创造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合作能力。 2. 目标要求: -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 学生在创造新知识时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 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时能够主动交流、有效协调,并共同完成任务。 3. 目标水平: - 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后,达到一定程度上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水平; - 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后,达到一定程度上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独特见解的水平; - 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后,达到一定程度上主动交流、有效协调并共同完成任务的水平。 4. 目标评价: - 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 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设计四要素

教学目标设计四要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的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有四个要素需要考虑,分别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个要素是知识。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内容。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指出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具体知识内容,以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知识目标的设计要考虑知识的层次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二个要素是技能。技能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具备和发展的操作、实践、分析、判断等能力。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指出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具体技能,以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目标地进行练习和实践。技能目标的设计要结合实际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技能。 第三个要素是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形成的情感和态度。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指出学生需要培养和形成的情感态度,以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情感态度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情感体验,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个要素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形成的价值判断和价

值取向。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指出学生需要培养和形成的价值观,以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要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设计一个完整和有效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这四个要素的相互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地设置目标的层次和难度,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1.应说明学习行为的主体; 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构造短语表达教学目标; 3.要说明到达该目标的条件; 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小学语文"田忌赛马"教学目标设计经过 一稿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本课生字、新词。 2.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求学会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会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二稿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稿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忌、膑、瞪、惑、讥、讽、蔑、序。 2.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展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数学七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表述不正确〕。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目标1“了解〞冲突〕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目标难度大,无法测评〕。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目标四要素

教学目标四要素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够明确教学的方向和具体要求。它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指导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包含四个要素,即内容要素、认知要素、技能要素和情感要素。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要素进行详细阐述。 1. 内容要素:内容要素是教学目标的基础,它明确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具体知识、技能和情感。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要素的明确对于指导教学非常重要,它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认知要素:认知要素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学生在认知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这包括学生能够掌握的理论知识、思维力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认知要素的明确有助于引导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认知上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 技能要素:技能要素是教学目标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这包括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技能要素的明确对于指导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实践训练、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感要素:情感要素是教学目标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学生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包括学生需要形成的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情感要素的明确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情感体验、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明确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和要求。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引导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年级,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环,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生物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而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的描述上往往出现了笼统、模糊、大而空。即“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具体、行为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确切”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一、行为主体 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需要改变为“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行为动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

统应用的“了解”“掌握” 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而“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 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 三、行为条件 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 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四、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