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包容性竞争及发展

包容性竞争及发展

包容性竞争及发展
包容性竞争及发展

包容性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

在场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101034班的陈祥乐,很高兴能够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站在这里讲话,心里有点紧张,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言归正传,昨天收到演讲题目的时候我很是迷惑。首先,包容的字面意思是宽容、容纳。书上说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那和发展有什么联系?于是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关于包容性发展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包容性发展”是胡锦涛主席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并且被选定为2010年年会的主题。该主题的含义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包容性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我所理解的包容性竞争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前提下,还要顾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固然重要,它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了经济基础,其他的都是天方夜谭。但是过于激烈、无序、残酷的强调经济发展,势必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动荡、对抗,最终也无多少和谐可言,甚至可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陷入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之险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包容性”的态度看待问题。我们不只要做到经济上与发达国家比拼、抗衡,还要拿出一部分经历来投入到我们的生态环境,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上来。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更是体育竞技乃至更高的体育精神上面的竞争。这一点我们国家做的非常出色,2008年奥运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还有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核武器方面的研究等,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然而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例如科技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等等,然而这些方面的竞争同样的也都体现了竞争的包容性,因此我们也要在这些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争取更全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竞争的包容性不止体现在我们要包容竞争的客体,我们还要重视包容竞争的主体。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的差距,因此我们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同样也要注意到欠发达国家以及弱势群体的发展。例如我们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原则,也就是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的人及地区也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原则就体现了我们在竞争主体方面的包容性。这正好与2010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提出的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这一包容性发展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上,我们作为学生本身一直都是竞争包容性的很好见证。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面互相竞争,还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体现的是竞争客体的包容性;另一方面,我们在竞争的同时,还要做到互帮互助,团结一心实现共同进步,这正是竞争在主体包容性的体现。因此,我们还要继续贯彻落实竞争的包容性,在自己做到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他人做到共同进步,从而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实现包容性地发展。

2012年3月16日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答案

单选题 1 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 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 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 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 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我的答案:B 2 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 A、 核心主题与分支 B、 关键词与联系线 C、 颜色与图形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 包容性思维的长处主要是()。

明辨是非、做出评判 B、 避免冲突、多元思考 C、 整合歧见、统一认识 D、 折中妥协、不偏不倚 我的答案:C 4 关于头脑风暴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头脑风暴法以8人~12人为宜 B、 头脑风暴的时间不宜太长 C、 如果有人的想法非常荒谬应该及时指出 D、 头脑风暴的结果应该及时整理 我的答案:C 5 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B、 其本质是二元联想

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 D、 是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方法之一 我的答案:A 6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批判性思维已有统一规范的定义 B、 批判性思维强调质疑与求证,进行理性思考 C、 批判性思维要求进行合符逻辑的分析与推理 D、 批判性思维并不等于一味否定 我的答案:A 7 关于强制联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在两个看上去无关的事物之间寻找内在联系 B、 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细致拆分,再进行强制连接 C、 用两个词进行自由发散联想,然而再进行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与重组D、 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

我的答案:A 8 本课程涉及了哪些内容() A、 创新的定义、原理、方法、练习等 B、 批判性思维、平行思维和包容性思维 C、 创新情境、创新人格、高峰体验 D、 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9 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 A、 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B、 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C、 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D、 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 我的答案:D 10 阻碍我们创新的根本原因是()。

包容性增长(what is inclusive growth)中文翻译

什么是包容性增长 本文目的在于定义“包容性增长”这个词语。“包容性增长”常和其他一系列词语互相换用。包括“广泛基础增长”,“共享型增长”和“利贫增长”。本文在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相似之处。 本文认为,在集中研究增长的速度与方式方面,有关包容性增长的分析有着明显的特点。传统意义上,贫穷与增长的分析都是被分开处理的。本文描述了旨在结合以上两种分析的概念要素,并且确认和有限发展国家特定约束的可持续包容性增长。 定义包容性增长 快速且可持续的减贫需要包容性增长来使人民对经济增长既有所贡献也有利可得成为可能。毫无疑问地,快速增长对于可持续减贫是必要的。但从长远看,若要让这种增长保持可持续性,它必须是跨越各种行业具有广泛基础的。也必须是包括了国家绝大部分劳动力的。这个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定义意味着增长的宏观和微观决定因素之间的直接联系。增长的微观层面指明了经济多元化和竞争的结构转变的重要性。这包括工作和公司的创造性破坏。 包容性增长涉及到了增长的速度和方式两个方面。这两者是相关联的。因此,也必须放在一起处理。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对于高速持续增长、减贫来说都至关重要。这个结论与《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策略(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委员,2008)》里的结论是一致的。委员会指出,作为容括公正、公平与机会的概念,同时也是市场与就业转型的保障,包容性是任何一个成功的增长策略所必需的因素。 包容性增长着眼于长远,因为它关注的是生产性工作而不是给受排斥群体增加收入而进行的收入再分配。短期内,政府可以用收入分配方案来减小作用于起动增长穷人收入的政策产生的负作用。但是长远看来,转移支付方案是不可能起作用的。即使在短期内也可能问题重重。在贫穷的国家中,像这种方案将会给已经吃紧的财政预算来来负担,而且理论上说来,年平均收入低于700美元的国家来说,通过收入分配来减贫是不可能的任务。最新的OECD 研究表明,即使在发达国家,收入再分配也不是针对特困人群贫困率上升的唯一解决办法。 包容性增长与“利贫增长”的绝对定义相一致,但与其相对定义不同。在绝对定义下,只要穷人获益了,那增长就是利贫的。而在相对定义下,只有在穷人的收入增长比总人口的收入增长要快的情况下,不平等才会逐渐减少,这时增长才是利贫的。然而,由于绝对的利贫增长可能是直接收入再分配的成果,因为这种增长是包容性增长,必须提高生产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简而言之,包容性增长是提高增长速度,扩大经济规模的增长,也是公平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的增长。 就不平等而言,无论是贫困还是非贫困家庭,相对定义带来的可能不是最好的结果。举个例子,在相对定义下,若一社会想实现利贫增长,那么以下这种结果是最好的:平均收入增长2%,贫困家庭收入增长3%。而以下这种结果则不是很好:平均收入增长6%,贫困家庭收入增长4%。虽然增长的分配形态倾向于前者,但在后面一种情况下,无论是贫穷还是非贫穷家庭,它们的境况都变得更好了。因此,相对定义才是最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用绝对定义来提高增长率,从而最快速地减少贫困。

(完整word版)创新思维训练期末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 分) 1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2.0分)2.0 分 A、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B、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C、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D、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 我的答案:D 2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合创新的情境?()(2.0分)2.0 分 A、宽松愉快的 B、和谐平等的 C、认真思考的 D、庄重严肃的 我的答案:D 3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2.0分)2.0 分 A、批判性思维已有统一规范的定义 B、批判性思维强调质疑与求证,进行理性思考 C、批判性思维要求进行合符逻辑的分析与推理 D、批判性思维并不等于一味否定 我的答案:A 4本课程涉及了哪些内容?()(2.0分)2.0 分 A、创新的定义、原理、方法、练习等 B、批判性思维、平行思维和包容性思维 C、创新情境、创新人格、高峰体验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5进行强制联想的目的是()。(2.0分)2.0 分 A、追求事物的新颖性 B、喜欢别出心裁 C、突破思维定势 D、把两个不同事物重组在一起 我的答案:C 6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应该()。(2.0分)2.0 分 A、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B、掌握创新思维的原理、方法,经常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C、发现适合自己的创新情境并让自己置身其中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7包容性思维的长处主要是()。(2.0分)2.0 分 A、明辨是非、做出评判 B、避免冲突、多元思考 C、整合歧见、统一认识 D、折中妥协、不偏不倚 我的答案:C

包容性竞争及发展

包容性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 在场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101034班的陈祥乐,很高兴能够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站在这里讲话,心里有点紧张,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言归正传,昨天收到演讲题目的时候我很是迷惑。首先,包容的字面意思是宽容、容纳。书上说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那和发展有什么联系?于是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关于包容性发展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包容性发展”是胡锦涛主席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并且被选定为2010年年会的主题。该主题的含义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包容性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我所理解的包容性竞争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前提下,还要顾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固然重要,它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了经济基础,其他的都是天方夜谭。但是过于激烈、无序、残酷的强调经济发展,势必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动荡、对抗,最终也无多少和谐可言,甚至可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陷入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之险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包容性”的态度看待问题。我们不只要做到经济上与发达国家比拼、抗衡,还要拿出一部分经历来投入到我们的生态环境,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上来。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更是体育竞技乃至更高的体育精神上面的竞争。这一点我们国家做的非常出色,2008年奥运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还有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核武器方面的研究等,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然而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例如科技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等等,然而这些方面的竞争同样的也都体现了竞争的包容性,因此我们也要在这些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争取更全面的发展。

《创新思维训练》单选题(含答案)

《创新思维训练》单选题 1.包容性思维的长处主要是(C )。 A、明辨是非、做出评判 B、避免冲突、多元思考 C、整合歧见、统一认识 D、折中妥协、不偏不倚 2.创意的萌芽阶段需要(D )。 A、严密的分析与推理 B、大量的知识储备 C、周密的计划与实施 D、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 3.创造性天才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C )。 A、智商超过常人很多 B、体力超过常人很多 C、思维方式与众不同 D、情商高于常人 4.关于包容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异同,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 A、包容性思维从肯定合理部分开始,批判性思维从质疑开始 B、包容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都强调逻辑与证据 C、包容性思维容易变成是非不分 D、批判性思维有可能滑向论辩式思维 5.关于创新人格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A ) A、创造性天才大都是情商很高的人 B、创造性天才失败几率不比普通人少 C、创造性天才大都比较自信 D、创造性天才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6.关于打破规则的描述哪一项是最准确的?(D ) A、很多时候遵守规则是必要的 B、打破规则有利于实现创新与突破 C、当制定规则的基础已经变化,可打破规则 D、以上都对 7.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B ) 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8.关于了结需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 A、了结需要越高的人越容易创新 B、了结需要是指我们总希望尽快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不能忍受暂时的模糊混沌状况 C、了结需要是一种心智枷锁 D、了结需要让我们倾向于接受单方面信息 9.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 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B、其本质是二元联想 C、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 D、是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方法之一 10.关于六顶思考帽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 A、六顶思考帽就是用六种颜色的帽子代表六个不同的思维角度或思考方向

包容性发展理论

包容性发展理论 “包容性”已成为我国新阶段中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关键词。包容性发展要求机会供给、竞争参与及收益分享的有效协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将会停滞不前。但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30年前,我们感叹中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过低,还不到0.3,那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30年后,我们又进入到了另一种不正常状态,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一跃而成为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锐变对于形成一个稳定的经济体是极其不利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结构在这种状态下其实并不稳定。 理论上看,一个国家内部最为稳定的结构被认为是椭圆形的社会阶层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资源性的收入能够很好地补偿低收入群体。而现在来看,巨大的基尼系数使我们相信中国的社会结构似乎和金字塔模式更为接近。在金字塔模式下,国家所能获取的资源并不能很好地维系金字塔底部庞大人群的更好的需求,也难以创造足够的机会使金字塔底部人群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推进这种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金字塔底部的人群在不受制度限制的情况下,进入到椭圆形的中部去,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要课题。 如果单纯依靠政策的补给,显然是力不从心和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的是基于自然生存法则的、能让每一个自由人都有机会受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原先的发展模式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包容性的发展模式被认为是中国未来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11月,胡总书记出席新加坡亚太经合组织第1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就世界经济增长

关于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方案实践研究

关于“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最早是在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展望亚洲发展的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指出“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随后各国政要开始频繁使用“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但是,真正使“包容性增长”为国人所熟知的则是胡锦涛主席在各种国际会议上的讲话。例如,在2009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倡导“包容性增长”;此后,在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再次使用“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内涵丰富,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它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包容性增长倡导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 核心词对教育教学价值的思考: 1公平合理分享成果:机会均等,公平参与,关注需求,成果分享,各得其所。 2 幸福而有尊严地生存:享受学习,激发兴趣,满足需求,个性发展。 3 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能力,掌握方法,产生愿景,渴望提高。 一什么是“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 包容性: 本研究涉及的是学生,面对来自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与基础、性格差异与适应能力不同、有各种不同需求以及发展目标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积极评价不同的地域文化与个人生活背景对他人的影响,吸纳一切先进文化元素,尊重差异,鼓励竞争,“和而不同”,体现出首都教育的公平、公允的容纳特点。 主要特点应表现为:接纳、认同、完善、提高、发展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答案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5,共分) 1有人说“学校扼杀创造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分)分 A、 强调统一化培养目标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压缩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 B、 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与大纲,让学生思维和眼界受限,容易产生权威型心智模式 C、 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D、 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2富莱利用胶水的不强特性发明了便利贴,这是运用了()。(分)分 A、 逆向思维 B、 侧向思维 C、 转换思维 D、 直观思维 我的答案:B 3“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形成雪崩的效应,改变整个局势。”指的是()。(分)分 A、 木桶效应 B、 墨菲定律 C、 蝴蝶效应 D、 马太效应 我的答案:C 4怎样突破定势思维(分)分 A、 转变思考方向 B、 软性思考 C、 强制联想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5六顶思考帽法中代表希望、创意创新的思考方式的颜色是()。(分)分A、 红色 B、 黄色 C、 白色 D、 绿色 我的答案:D 6下列不属于连接思维的是()。(分)分 A、 挤牙膏器 B、 政务超市 C、 用电视节目的方式上课 D、 瀑布上的房子 我的答案:A 7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分)分 A、 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思维 B、 怎样突破创新的思维障碍 C、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D、 尝试学会改变 我的答案:B 8创新的目的是()。(分)分 A、 为自己赢得荣誉 B、 挣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C、 为社会创造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 D、 转变思维方向 我的答案:C 9齐白石(1864-1957)画虾的特点表现的是一种()。(分)分 A、 具体思维

包容性社会发展:从理念到政策

包容性社会发展:从理念到政策 提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回顾了包容性社会发展相关理念的历史演进和理论脉络,对包容性社会发展的概念、政策要素和战略路径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我国关于包容性发展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实践。文章指出,包容性社会发展第一次提出了独立的社会发展计划,是真正以社会自身为政策目标的发展理念。在战略层次上,“包容性”作为社会发 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不仅应该成为社会发展主流范式的核心理念,更应该操作化,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政策体系。关键词:社会包容包容性发展包容性社会发展一、引言 在战略层次考量社会发展范式,不仅是社会政策的基本视角,更是社会理论的内在企求。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主要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更加美好的发展,一直是政策制定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所在。冷战结束后,“包容性”理念和政策逐 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青睐。不过,关于“包容性”的含义众说纷纭,其政策赋值更是取决于不同 的发展语境。因此,不仅是实践领域,理论界对包容性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也莫衷一是,不同的学科背景往往有不同的取舍。这些主要由国际机构提出的概念,比如“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不可避免地体现了建言者的机构宗旨和诉求,将“包容性”镶嵌于经济增长的话语体系中,进而受到经济发

展理论和政策体系的接纳和推崇。在社会学话语体系中,“社会包容”并不是一个经典的概念范畴,尽管其思想源远流长。所以,社会学家们并未对国际机构提出的“包容性社会发展”概念有敏锐和充分的解读。但从现实经验看,包容性社会发展理念正逐步成为社会政策规划的主流思想。因此有必要对“包容性”相关概念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渐进的实践形式进行回顾和梳理。二、理念及相关概念发展包容性社会发展(inclusive social development)具有深厚的理论思想渊源。早期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对于“团结”的界定,以及后来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所言的“人类发展”,都从不同方面为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溯源和实质机制。可以说,包容性早就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议题。从社会学视角看,包容性社会发展的理念来源于社会整合、社会融合、社会凝聚等众多概念和思想。(一)理念来源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是个含义丰富或者说语焉不详的概念。兰德克曾指出,无法给出一般意义的社会整合概念,但可将其分为四类:文化整合、交流整合、功能性整合和规范性整合(Landecker,1951:332-340)。社会整合的内涵连续来源于社会学的宏大叙事,诸多经典社会学理论包含了社会整合元素,如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以及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等等。斯宾塞通过类似有机体生长

2016尔雅创新思维训练课后答案

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 B、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C、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 D、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实用价值才算真正的创新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中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无需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才需要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3 人人都有创造力,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有些人表现出来了而已。()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未来属于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创新思维只是少数尖端人才有需要,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 我的答案:× 1 阻碍我们创新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储备不足 B、心智模式 C、思维定势 D、心智枷锁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 A、打好知识基础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突破定势思维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心智枷锁往往不容易被发现。()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创造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的多寡。()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内行的创造力一定强于外行。()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关于了结需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了结需要越高的人越容易创新 B、了结需要是指:我们总希望尽快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不能忍受暂时的模糊和混沌状况 C、了结需要是一种心智枷锁 D、了结需要让我们倾向于接受单方面信息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2 有人说“学校扼杀创造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A、强调统一化培养目标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压缩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 B、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与大纲,让学生思维和眼界受限,容易产生权威型心智模式 C、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心智模式很容易发生改变。()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知识与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可能变成心智枷锁。()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有时候,实事求是也会成为一种心智枷锁。()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 关于头脑风暴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头脑风暴法以8人~12人为宜 B、头脑风暴的时间不宜太长 C、如果有人的想法非常荒谬应该及时指出 D、头脑风暴的结果应该及时整理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头脑风暴时不应邀请非专业人士参加。()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3 有时危机反而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智慧墙有助于打破从众思维。()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头脑风暴时不仅要追求点子的数量还要追求点子的质量。()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多元文化文献综述定稿

多元文化文献综述 【引言】 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自诞生起一直广为国内外学者关注,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下,人们对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也不同。多元文化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人们思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承载体,一种特定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因此,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对于多元文化的研究更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开始注意此问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直到今天,多元文化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知网上已载的论文数量看,自90年代初至今天,关于多元文化的研究论文整体上呈现一种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在我国融入全球化浪潮的2000年以来,更是达到了研究多元文化的高峰。从搜集到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将多元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状态的专著及研究较少,国内学者主要集中于对多元文化内涵的解读和多元文化的应用研究。 (一)关于多元文化概念的研究: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学者对多元文化这一概念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来分析的。在宏观上,大多学者把多元文化理解为一种不同于以往单一文化而是多向发展,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的总体形态。例如,郑荣双(1999)认为,“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集团群体、社会共同体、区域联合体等系统中共存的, 并且在系统结构中存在着一定相互联系的几种文化,即它必须是相互联系的文化。”在微观上,多元文化指的是“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①也有学者通过对多元与文化两个词的解释来分析,例如,陈平(2004)认为,“元”,“始也”,“端也”。②即每个元,都是一个开始和起端。从字面上看,多元文化,是指具有不同起始端点的文化。③多元文化早已成热门话题,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多元文化既包括文化形式上的相互联系,也包括内容上的多样融合,但其准确内涵究竟是什么,迄今并无定论。 (二)关于多元文化的比较研究: 多元文化起源于西方,虽然我国对其研究起步晚,但研究者在利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对多元文化作了充分的探讨,尤其注重对“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的比较研究。例如,刘曙辉(2008)认为“文化多元主义是一种针对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情境为克服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等偏见和歧视而强调不同文化独特性的事实描述或政策”④;王希(2000)提出,“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历史观、一种文艺批评理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一种意识形态”⑤;韩家炳(2006)认为,“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义”以及“多元 ①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②《中华大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02页。 ③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④刘曙辉:《文化多元主义的宽容困境》,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卷第3期。 ⑤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载《美国研究》2000 年第2 期。

北京包容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北京包容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在厘清包容性发展维度的基础上,制订了北京包容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权重,计算出北京包容性发展的具体分值。从深层次反映北京包容性发展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指标体系;经济发展 一、北京包容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包容性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它主张实施一种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加和谐的发展路径,有着丰富的理论内容。这就需要从发展的主体、过程和结果等几个方面去考察包容性发展的要素结构和逻辑框架(见图1)。 (一)发展主体的普遍性是包容性发展的逻辑起点 发展主体的普遍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口构成、发展机会与参与程度。这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发展主体的普遍性程度。 1. 人口构成 人口构成是人口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它是指依据人口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特征(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理)来描述人口内部关系。人口构成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口构成要与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无论是人口总体还是人口主体部分的劳动力人口,都必须与包容性发展保持着一种协调。如果这种协调被打破,人口构成将会影响到包容性发展的运行条件,阻碍包容性发展的实现。根据反映人口性质的不同标志及人口构成因素的特点,可以将人口构成分为三大类: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和人口的地域构成。 人口的性别结构和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人口自然构成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发展方式是影响人口自然构成的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个体的经济参与度高,出生率低,年轻人口比重较低,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人口,其性别比较低;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个体的经济参与程度有限,人口出生率高,年轻人口比重较大,同时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难以跟上实际要求,女性死亡率较高,男女平均预期寿命较接近,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其性别比较高。① 人口的产业结构和文化结构是人口社会经济构成的两个主要方面。人口的产业结构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行业的就业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关系,人口的产业结构是由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而变化。包容性发展下人口产业结构体现出第一产业人口较少,第二产业人口稳定,第三产业人口比重较大的特点,物质生产领域人口与非物质领域人口比重均衡。

尔雅创新思维训练2016年考试答案

1 关于强制联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2.0分 ?A、 在两个看上去无关的事物之间寻找内在联系 ? ?B、 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细致拆分,再进行强制连接 ? ?C、 用两个词进行自由发散联想,然而再进行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与重组? ?D、 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关于了结需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2.0分 ?A、 了结需要越高的人越容易创新 ?

?B、 了结需要是指:我们总希望尽快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不能忍受暂时的模糊和混沌状况? ?C、 了结需要是一种心智枷锁 ? ?D、 了结需要让我们倾向于接受单方面信息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 包容性思维的长处主要是()。 2.0分 ?A、 明辨是非、做出评判 ? ?B、 避免冲突、多元思考 ? ?C、 整合歧见、统一认识 ? ?D、

折中妥协、不偏不倚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关于打破规则的描述哪一项是最准确的?()0.0分 ?A、 很多时候遵守规则是必要的 ? ?B、 当制定规则的基础已经变化,可以打破规则 ? ?C、 打破规则有利于实现创新与突破 ? ?D、 以上都对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 5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 2.0分

?A、 打好知识基础 ? ?B、 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 ?C、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D、 突破定势思维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关于六顶思考帽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0.0分 ?A、 六顶思考帽就是用六种颜色的帽子代表六个不同的思维角度或思考方向? ?B、 六顶思考帽一般适合于团队思维时使用 ? ?C、

包容性

“中国梦”为何极具包容性? “中国梦”就是“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所以“中国梦”很美,她美在包容。所谓包容,就是不一定以完美的秩序发端,但演化越深,就越包容和谐、就越接近美好的梦想。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做人如此,发展也是如此。“包容性发展”就是容得下不同的思想,容得下不同的利益,她尊重差别,却从不放弃“大同”的理想;“包容性发展”既强调机会的平等,又兼顾结果的平等,她追求公平正义,但又不急于求成。 “中国梦”有一个“包容性发展”的内核。李克强总理说,“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无论是“约法三章”让政府过“紧日子”,还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看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都是为了抑制畸形利益格局的自我强化,都是为了打破基本生产要素的垄断,都是为了弥合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都是为了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缺位”……这是一种倡导机会平等的发展,是一种让人们积极参于其中、又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梦想。 “中国梦”有一个包容并蓄的文化基因。文化凝聚着价值观念、物质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是中华民族获得认同感的根系,是我们国家维系统一的纽带。“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想要复兴一个民族,一定离不开繁荣她的文化。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其精神实质就是包容。“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千年来,源于印度的佛教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传统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个支柱;百年来,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文化,成为我们建党建国、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文化容得下一切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需求的多样文化。对比其他文明古国,唯独中国文化绵延不绝,这归因于中国文化的包容。对比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梦想,唯有当前的“中国梦”前途远大,这归因于“中国梦”的包容。 “中国梦”有一个渐趋成熟、日益包容的发展过程。建国以来,我们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尊重彼此不同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始终尊重彼此不同的发展道路;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我们凝聚了“中国梦”的共识,“中国梦”淡化了意识形态,力图让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用于民生,这是对中国人民幸福的负责,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所以说,“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很少有一个梦想像“中国梦”这样包容。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1如何理解社会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概念(杨菊华,2009),是“一个综合而有挑战性的概念,而不仅仅具有一个维度或意义”(张文宏、雷开春,2008) o社会融合是迁入人口在迁入地逐步接受与适应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并以此构建良性的互动交往,最终形成相互认可,相互“渗透、交融、互惠、互补”(周皓,2012)o 二、社会融合相关的国内外理论 许多研究在归纳总结“社会融合”理论渊源时认为,在众多流派中,“融合论”(Assimilation)(也称“同化论”)、“多元文化论” (Pluralism or Multiculturalism) 和“区隔融合论” (SegmentedAssimilation)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理论(张文宏、雷开春,2008;杨菊华,2009) o西方关于社会融合的理论主要分为“同化论”、 “多元论”和“区隔融合论”三种。 “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有克雷夫科尔、特纳、帕克以及戈登(黄匡时, 2010; Park, 1924;马戎,2004)。①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对象提出来的。这是一个族群内部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外部主流文化不断侵入的过程 (Simons 1901; Leonard & Kitsuse 1955 Spiro, 1955)。②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它地方,真正意义上的同化始终没有出现。“多元论”是相对于“同化论”提出的。它主张各群体内部应该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同,保存原有的种族和族群文化(Berbrier, 2004)。③经验研究中,多元融合原本以种族移民为研究对象,之后扩展到妇女、同性恋、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Berbrier, 2002)④ 其最初是一种政治主张,目的是对抗具有明显种族歧视的同化论。它强调当移入地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时,新移民会倾向于维持原有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和经济秩序(Portes, 1980)。⑤“区隔融合论”主要是针对移民二代的融合而提出。它认为,移民的人力资本(教育、技术、文化)及他们在流入地最早遭受的待遇与社会融合模式之间存在互动(Portes 1995)o 三、社会融合的相关测量维度

包容性增长

论包容性增长与城市经济发展 [摘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重要场合发表了关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讲话,引起全国上下广泛学习包容性增长的现象。本文针对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对包容性增长进行释义;随即讨论包容性与城市发展关系,进而讨论包容性增长的实践问题,为中国包容性增长的现实意义做出探讨。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城市经济贫富差距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 2010年3月,联合国人居署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主办了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论坛主题即为城市权利促进城市平等。在城镇化进程中,并非所有城市人口和团体、社会群体都享受到同等的发展机会,同样享受到同等的城市服务。针对以上问题,论坛提出了六个讨论的议题,包括如何促进城市的权利,如何促进城市的平等、建设包容性的城市,如何平等地获得住房和基本城市服务的权利,如何面对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治理和公众参与,以及如何建设可持续的城市。 同年9月,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指出,“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包容性增长达成共识,提出要更好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创造就业机会,造福广大民众。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提倡将包容性增长加入“十二五”规划内,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由此,中国国内开始了对于包容性增长广泛的学习和探讨。 包容性增长提出的意义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一个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随之而来土地、户籍等诸多问题,对社会经济已经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制度问题也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瓶颈。同时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目前贫富差距十分悬殊,这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产生的最根本弊病之一。社会发展的成果不能为广大百姓所共享,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经济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更少。如果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势必会

2019创新思维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5,共分) 1下列对自由联想发散法描述正确的是()。(分)分 A、想到哪儿记到哪儿 B、不受限制 C、主要用于创意思考时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分)分 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我的答案:B 3思维导图做记录的优点()。(分)分 A、不易偏题,紧绕主题 B、促进多方面思考 C、避免从众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移植与借鉴思维是指()。(分)分 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对接起来 B、将一个事物的原理、方法运用到同一领域的其它地事情上 C、将一个事物的一部分挪到另一个事物中去 D、将一个领域的原理、方法或构想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之中 我的答案:D 5在创意的萌芽阶段的思维方式一般为()。(分)分 A、逻辑思维 B、软性思考 C、硬思维 D、定性思维 我的答案:B 6下列不属于连接思维的是()。(分)分 A、挤牙膏器 B、政务超市 C、用电视节目的方式上课 D、瀑布上的房子 我的答案:A 7富莱利用胶水的不强特性发明了便利贴,这是运用了()。(分)分 A、逆向思维 B、侧向思维 C、转换思维 D、直观思维 我的答案:B 8关于强制联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分

A、在两个看上去无关的事物之间寻找内在联系 B、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细致拆分,再进行强制连接 C、用两个词进行自由发散联想,然而再进行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与重组 D、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 我的答案:D 9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分 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B、其本质是二元联想 C、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 D、是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方法之一 我的答案:C 10美国创造协会会标体现了()。(分)分 A、线性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越界思维 我的答案:D 11下列对心智模式描述错误的是()。(分)分 A、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 B、心智模式会妨碍我们产生新的思维 C、心智模式就是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方法 D、每个人都具有心智模式 我的答案:B 12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分)分 A、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 B、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C、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 D、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实用价值才算真正的创新 我的答案:C 13六顶思考帽法的缺点是()。(分)分 A、没有告诉我们怎样解决问题 B、只能运用于团队创新 C、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整合不同观点 D、不利于转变思考方向 我的答案:C 14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分)分 A、打好知识基础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突破定势思维 我的答案:D 15将出声的头脑风暴法转变为不出声的头脑风暴法指的是()。(分)分 A、智慧墙法 B、比较思维法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与包容性发展

收稿日期:2011-04-21 作者简介:刘甜(1985-),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20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哲学。 代价是始终存在于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矛盾现象。所谓代价,是指人类社会在实现发展进步的实践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以及所造成的一系列消极后果。从代价的角度可将社会发展分为三种形态:无代价的发展、 高代价的发展、低代价的发展。无代价的发展是指在发展过程中,不付出任何代价的发展,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发展模式,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实践中只存在高代价和低代价两种发展模式,这两种发展模式都是在一定的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传统发展观是一种高代价发展观,近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也就是包容性的发展观,这是一种低代价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代价理论。 一 把社会历史发展与代价联系起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所坚持的一贯方法,这一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揭示了代价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导致的伦理道德败坏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深刻地揭示了代价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首先,在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社会制度也相应地得到调整和改变。但与此同时,与资本主义相伴相随的为富不仁、劳资对立、贫富悬殊的这一社会代价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为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了“物的世界的增殖和人的世界的贬值”等论述。这表明了社会历 史发展所具有的 “悲剧”性质。然而“喜中有悲,悲中有喜”这一二律背反现象反映了历史自身的辩证逻辑,即历史总是通过自我否定乃至对抗来达到自我肯定和进步。其次,自工业革命以来,在西方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人类改造大自然过程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急剧恶化,人口膨胀、 资源面临枯竭、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 其次,它提出了评价代价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代价的产生和付出总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发展付出代价又是以历史前进作为补偿的。马克思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 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 这揭示了代价是社 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再次,提出了扬弃代价的正确途径。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异化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他指出在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人类总体对自然界的支配能力越发展,人类个体的发展就越片面,自我异化就越严重。但是,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发展也创造着最终扬弃异化的条件,他坚信:“自我异化的 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2]最后,还提出了以最小的代价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进步要付出代价,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但是,我们不能借口代价与发展的统一性来否定、 忽视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因为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 可见,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历史发展与代价联系, 浅析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与包容性发展 刘 甜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包容性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代价理论,指出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走低代价的发展道路的一些措施。包容性发展奉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代价论;包容性发展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3-025-02 第29卷第3期Vol.29,No.3西安社会科学Xi'an Social Science 2011年6月June.,2011 2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