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1.意识流电影(

意识流包括感觉、思维、记忆、幻觉‘联想等。而在电影的特定时空中,充斥着随意的跳跃、非理性的怪诞、无逻辑的闪接。

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有《野草莓》、《八部半》、《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

2.人本主义心理学:应是文本中人物性格之生成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是马斯洛,这个学派被看做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判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与动物相等同,以刺激反应的公式取代人的内在心理历程的研究,批判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把病人与正常人相等同,以潜意识的功能取代人的整个心理生活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研究活生生的、健康的人,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主张

(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可能增加一个求知需要)

(2)高峰体验学说: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人在实现自我的创造性过程中所处的一种短暂的最佳状态。高峰体验的饿时候,是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快乐至极的感觉。

4.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格”理论与影视创作主体心理分析的关系

(1)中西方人格学说述评

弗洛伊德提出的以本能理论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对弗洛伊德这种以泛性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进行了修正。他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2)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划分(简答,论述)

创作主体的人格可以划分为享乐型(冠希?)、理智型(主旋律?)和理想型(文艺片?)。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在其人格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

创作主体的人格还可以划分为道德自我完善与审美型。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特征还可以分为内倾向型与外倾型。

外清型的影视创作主体:向外发展,他们乐观开朗,喜欢交际、冒险、遇事果断,适应能力强,善于应付环境的变化,经常表现出一种客观的形态。

作为创作者和作为普通人的这些人格的二重性,表现在许多创作主体的身上,也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方式。

5.皮亚杰学派:影视创作欣赏中的“同化”和“顺应”

(1)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缘起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缘起于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2)“同化”和“顺应”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在认识客观事物之前,都有一个认知心理结构或经验图式,一切外在的刺激都只有经过主体“图式”的“同化”或“顺应”才能被认识。“同化”和“顺应”是两种对立统一的心理机制。“同化”是指主体在认识客观的过程中,将客体纳入主体原有的“图式”之中,使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和丰富,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指主体面对不能“同化”的客体,则改变原有的图式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使图式发生质的变化。

6.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理解)

“后现代主义”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中叶在建筑学中最先使用的概念。

后现代主体思潮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是近二十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

7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德文“Gestalt”音译,这个词在德文中指“整体”,也被用作“形式”或“形状”的同义词。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的这种整体感知的能力,并认为人脑或心灵天生有这种将零碎、片段进行“完形”,主动综合成整体的能力,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电影、电视中充满的是一系列时空的片段,是众多个别画面,但在观众的头脑里,一个个完整的、严密的而又令人信服的情节和事件从这些片段和分离的画面组合中产生出来,而且情节、事件的内涵远远大于个别成分相加之和。心灵的感知能够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或者可以反过来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心理感知能力的新发现。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的。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有三位代表人物:一是这一学派的创始者马克思*惠特海默;二是这一学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顿悟学说”的提出者沃尔夫冈*苛勒;三是这一学派理论最主要的宣传者库特*考夫卡。

8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1)直接经验

这里的直接经验其实就是意识。

(2)格式塔定律

a.接近律。

b.相似律:这些相似的元素可以是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

c.方向的连续性:知觉的这种能力也使得我们可以令人迷惑的背景中找出有意义的形状来。

d.求简律:也称简单原则。

e.图形—背景感知:证明了意识的存在和力量。一般来说,对象中被知觉为图形的那一部分有分明的轮廓,封闭得比较好,范围较小,常在背景的上面和前面。而背景常常是没有明确界限的空间和时间,显得不那么确定而且没有清楚的结构,背景所包含的范围也较大,好像在图形的后面以一种连续不断的方式展开。拍摄照片时,很多情况下利用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来突出主体。

f.闭合律。

g.好图形律。

h.大小恒常性。

(3)格式塔疗法为解开“顿悟”之谜提供了一种思索的途径。

“顿悟”四个特点:

a.顿悟严重依赖环境条件

b.顿悟跟随在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

c.顿悟是一种质变,它无需要的积累

d.顿悟是可以迁移的,特别是在类似课题中可以高度迁移

9 创造性思维。

10 整体原则

知觉不是感觉诸要素的总和,而是对客观食物的一种整体的把握。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

11 格式塔理论对审美心理研究的贡献

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写出了《电影:一次心理研究》

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

1963年,法国的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

11精神分析法

精神结构的组织原则是较高水平总是包含较低水平,因此,人的各种高级或复杂活动实际上包括了简单的动物本能,即生的本能或死的本能。

巴黎派认为: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由是心理因素,并和性有密切关系。

12 研究方法概述(解读作品,人格分裂)

(1)自由联想法。

(2)梦的解析法—释梦

梦可以满足人的一些愿望,有些梦满足的是简单的肉体需要,但许多的梦满足的愿望要复杂深奥得多。深藏在无意识中的一些愿望,在睡眠的轻松状态下想要闯入意识。如果这些愿望成功了,意识就会被压抑,这会唤醒睡眠者。未来保护睡眠,无意识的思维会制造一些干扰因素将这些愿望伪装起来,变成一些不太刺激的因素。如果通过自由联想,就可以将梦的内容回想起来,就是可以识别躲在意识之后的真实内容,进而刺探到无意识世界。

(3)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13 (1)潜意识理论

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

潜意识: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2)本能理论。

(3)心理结构和个人行为的形成

a.本我是人格中原始的。

b.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心理结构。

c.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监督组我的。

弗洛伊得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P114页

(4)自我防御的方法

对焦虑的自我防御方法的阐释,是由弗洛伊得和他女儿共同完成的。最常见的防御方法有八种,分别是: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否认(文饰)、转移、自居作用、升华、倒退。

14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还有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情节: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独立单元,本书就带有强烈的情绪,能在个体内部产生独特的驱动力。虽然情节是潜意识的,却能够影响意识的活动。情节的形成依赖集体潜意识、原型和个人的经验三方联系。

15 心理结构理论

(1)意识

(2)个体潜意识

(3)“集体潜意识”在荣格的心灵结构图中,集体潜意识位于最深层得那一部分,是人类共同的先天遗传,是从人类祖先就开始的经验积淀,是变异极其缓慢因而也是个体始终都无法意识却又始终都在影响个体人格形成和行为方式的心理内容。荣格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分析和各种各样的深化研究,本能不是弗洛伊德说的本能,而是指先天的行为倾向,人类的先天思维倾向则是原型。

16 电影研究从经典理论进入现代理论阶段

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将他们的理论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相结合,创造了电影第二符号学。麦茨的代表作是1975年发表的《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拉康的著作是《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17 麦茨和《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

克里斯蒂安*麦茨是法国学者罗兰*巴特的学生,当代法国最有影响的电影理论家,迄今为止最深刻的一位电影理论家。

18 电影和电视中的四种时间(简答)P178

(1)电影放映、电视观看的时空

(2)主体感受到的时空

(3)屏幕上展现的电影时空

(4)通过同其他人或同诸个事件的交互作用而导出的时空,增强或减弱其心理体验

19 银幕与屏幕:不同传播途径之接受心理(P243)

20 幻想世界与纪实空间:影视信息接受的不同心理过程

21 影视受众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思考

(1)影视受众环境

(2)影视受众心理

(3)影视受众的群体活动

(4)影视受众心理表现

(5)受众群体力场

艺术心理学论文

色彩与心理----色彩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张萌萌(200830909009) 08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2010年6月 摘要: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也正是色彩与色彩有这么密切的联系,色彩与心理的关系已经被很多行业重视并运用起来,比如服装业中每年衣服的流行色就和色彩心理有关;还有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有色彩变化搭配的食物容易增进食欲,而单调或者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则使人倒足了胃口;设计色彩与消费心理等等,在本文中我要讲的是和我专业有关系的色彩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具体从色彩对空间设计影响和色彩对不同人群房间设计的影响两方面来论述。 关键字:色彩心理室内设计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色彩(注释1)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刘勰在《文心雕龙》(注释2)中曾说:“物色之动,心也摇焉。”它道出了色彩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作用于我们的行动。其实,对色彩的认知和把握,包豪斯(注释3)的色彩教学中也十分强调对色彩的科学分析与心理体验相结合。康定斯基、克利、伊顿(注释4)等人把色彩理性化、抽象化,然后再通过处理色彩几何形去把握对色彩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人们对色彩的认识、运用过程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所谓理性色彩,就是借助人所独具的判断、推理、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将从大自然中直接感受到的纷繁复杂的色彩印象予以规律性的揭示,从而形成色彩的理论和法则,并运用于色彩实践。于是乎色彩与心理的关系走进了室内的装潢设计之中。具体表现有以下来两个方面: 一、色彩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1、色彩可以规划空间 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

影视艺术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一 四种屏幕宽高比 电脑数据信号普通电视信号4:3电影DVD高清晰电视16:9 二 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三 似动现象:通过自身的视觉感知习惯和生活经验,对间断的画面进行主观的心理补偿,从而使其看起来象是连续运动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似动现象。 四 对幻觉和运动两大技术本性的理解 幻觉作为心理的效果实际上具有某种“自愿受骗”的性质。运动实质有一张张静止照片,连续播放,在视觉上产生视觉停滞而产生的连续运动画面; 五 影视艺术的美学本性:在你给新居选择窗帘时、挑选观看哪部好莱坞大片或透过取景框拍照片时,你可能在有意识地做出关于美的决定。这类或任何其他种类的决定,要求你知道有什么可以供你选择,要求你懂得一些能够帮助你花费最少努力而达到最好效果的指导原则和规律。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影视广告人,你需要超越日常生活事件,并且以专业的眼光追寻和探讨创造性的问题。同时你也要发展一种敏锐的视觉,并学会如何赋予你所看到的东西更有意义的形式,从而你可以与你的人类朋友去分享它。你的工作要求你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学观念。 六 广告情境分类1、按情境感知的难易度可分为:可见情境与经验情境。2、按消费者需求可分为:知识情境、功利情境、审美情境。 第二单元 形象叙事与文字叙事的比较: (1)文字叙事间接;形象元素的叙事直接。 (2)文字叙事抽象、概括;形象元素的叙事具体。 (3)文字作为一种概念首先作用于大脑;形象元素首先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形象、文字表意在形态上的区别: (1)文字可以越过叙事层面直接表达思想,而且表达出来的思想很明确。 (2)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是强制性地传达给读者的。 (3)文字表达思想时,读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节奏三要素:单位元素的周期性重复——它包含了某个单位的重复;力的轻重交替——它包含了某种力的周期性变化;占用时空间的等值尺度——包含了一段时间的尺度。 视觉节奏三要素:可比形相的重复;形相重力的强弱交替;占用空间的等值尺度。 影视艺术五维要素:光线(布光—影视照明、色彩—影视美术);区域(构图);深度与体积(镜头—景别与机位);时间(蒙太奇—影视编辑);声音(声画结合—影视音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01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B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斯多得 D.冯特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C ) 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C ) 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A ) 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6.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 C )恐惧。 A.本能 B.怕生 C.预测 D.经验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A) 8.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 )

A.家庭教育方式 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 D.家庭文化背景 9.在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 A ) A.一小时 B.一周 C.一天 D.一个月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B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B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12.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 ) 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C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 C )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特曼 D.比纳 15.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荣格 D.斯普兰格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D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艺术心理学 第一章

《艺术心理学》导言 艺术心理学产生于心理学与艺术学的结合。这两门学科的联姻,并非始于今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经历了一个悠久的艺术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这一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至艺术现象产生之时。 比较而言,西方艺术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过程要早于中国。虽然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与先进的艺术心理学思想,但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现代中国艺术心理学,是在吸取与借鉴了许多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逐步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由于世界古代(尤其是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是在东西方两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的,表现为各自不同的研究特点,并影响至今。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是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支撑的。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如人的感觉是怎么工作的?(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人如何在信息加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我为什么会这样做?);人那么有“个性”是怎么回事?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吗?(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都可归因为“性”。)人只要有意识存在,就有心理学问题的存在。有人总结,世界有三大谜:物质起源之谜;生命起源之谜;意识起源之谜。 二、近代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科学心理学1879年产生于德国,到20世纪中叶,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我国近代的心理学研究起步不算晚,1900年在京师大学堂就已开设了《心理学概论》的课程。 三、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关键词:科学的、行为、个体、心理)心理学的目标:描述发生中的事;解释发生中的事(为什么会,动机);预测将要发生的事(以预测的结果来决定接下来的行为);控制发生的事(对许多心理学家来说,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励人心的目标) 四、心理学与艺术 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活动决定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一定有他独特的个性,而个性就是不同于他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历史上的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莫奈,雷诺阿,凡高,高更。 第一章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 西方艺术心理学与哲学、美学、艺术学同源。古希腊、古罗马关于文艺学、美学的观点产生中都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心理学思想,是艺术心理学的萌芽阶段。 第一节艺术心理学的萌芽 一、古希腊 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末、以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

设计心理学论文参考

设计心理学论文参考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下面是设计心理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产品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满足生理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设计理念也从以机器为本转换为以人为本。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宗旨,因此,设计心理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外的学者对设计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国外,设计师已经从设计的各个角度出发,为设计心理学编写了一些基本的定义。 心理现象的学者之一赫伯特A西蒙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提出,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机科学的心理学,从而使设计领域将设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加以关注。在国内,江南大学教授李彬彬是我国最早进行设计心理学研究的

学者之一,在她XX年出版的《设计心理学》中指出,设计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在工业设计活动中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遵循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规律,设计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以此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有很多学者认为,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所有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指导设计师如何把握人们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他们的消费心理。同时,研究设计师在设计活动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产品对社会的影响,并使这些分析结果为设计服务,使设计能更好地反映和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 对于设计心理学的定义,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尚无定论,但可归纳出设计心理学的4个基本特征:①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②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形成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③设计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更好地遵循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开展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从而提高产品的真实需求度;④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可提升设计师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研究阶段,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设计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通过描述、预测和理解等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洞察

经典心理影视人物剖析期末作业

经典心理影视人物剖析期末作业 学院:专业: 学号:姓名: 一请推荐一部你最喜爱的电影(课堂讲过的除外)!具体要完成以下内容(50分) 1电影概览(5分)名称,拍摄国家,导演,主演,上映时间,所获奖项等信息 答:《喜剧之王》中国香港 导演:周星驰、李力持 上映时间1991-2-13 200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演员(提名)张柏芝 2推荐理由及电影内容简介(500字内)(5分) 答:《喜剧之王》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星爷的电影。“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这句经典台词不知激励了多少人,让许多懦弱者勇敢,让脆弱者坚强,让迷茫者找到出口。过了很多少年,当我再细细地看一遍这部电影,心里对星爷的奋斗史又多了一些敬佩。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醒。在这个空虚的世界,只有梦想在陪着自己。只有这样,自己,永远不会倒下。而通往梦想大陆道上的机会,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剧情:尹天仇(周星驰饰)一直醉心戏剧,想成为一名演员,

平时除了做跑龙套,还会在街坊福利会里开设演员训练班。此时舞小姐柳飘飘在妈妈桑的带领下来到这里要求学做戏,原来柳飘飘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在尹天仇对她帮助的过程中,柳飘飘对尹天仇渐生情愫,同时她也成为了夜总会里当红的小姐。尹天仇受到了极多白眼之后,终于得到了大明星鹃姐(莫文蔚饰)的赏识,提携他担任新戏中的男主角,但没想到突然把他的角色换掉了,令他失望不已。在片场当场务的卧底警员(吴孟达饰)的身份被识穿,尹天仇阴差阳错的帮忙破了案。之后尹天仇继续活跃在街坊福利会的演员训练班里。 3电影人物的分析(三个问题都要完成)(30分) A 主要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状态及成因分析 答:尹天仇。这个人物毫无疑问也是个小人物,这个人物突出的一个性格特征就是执着、单纯和善良。例如,他仅仅只是一个临时演员,却总是抱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对于出演机会一次一次的争取,一次一次的失败,甚至一次一次的被人羞辱,最后他仍然坚持他那句:“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B 电影人物之间关系的脉络分析 答:现实与梦想的冲突是本片着力体现的一环,周星驰用两条平行的线索交错叙述柳飘飘在酒吧被富豪殴打和伊天仇在发布会现场尽显风光的场景。一边,柳飘飘身处下层,想听从自己心的呼唤却被狠狠创伤,受尽折磨;一边,伊天仇身处珠光宝气的发布会现场却显得格格不入。小人物总显得辛酸无限。小人物最终会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心理学论文

人格形成研究 中文摘要 一个人的魅力最基本的构成就是他的外表和人格,长得好看的人,大家都喜欢,可哪里会有那么多美女帅哥,大多数人还是长相普通。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如果一个人长的那么丑还有那么多的朋友,那只能是人格魅力了。我们可能没有美丽的外表,可我们可以拥有人格魅力。本文主要论述人格的形成和培养。 关键词:人格的定义影响因素培养健全人格 绪论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决定了人的健康程度和发展水平。心理作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为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心理素质越高、越优化,心理潜能就越容易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展,从而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成功人生的取得提供更大的可能。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力只起小部分作用,还有一大部分取决于你的人格魅力,所以培养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人格?又如何培养健康的人格呢?这是本文主要论述的中心点。 第一章人格的定义 人格,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喜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心理。人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心理学家关于人格的定义有很多,黄希庭在综合各家定义的基础上认为,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说到人格,大家肯定会想到“个性”这个词。个性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 ”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人格,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个性是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如果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性、独特性的整体特征,那么个性这个术语可以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但是个性和人格是有区别的。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1)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但人格还有整体性等特点。(2)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人自然也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对其他事物和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人格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人是由某些其他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复杂的交织而成的,其中既有人格所独有的,也有与他人相似的或共同的。人格这个概念比个性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简而言之,个性主要指个体差异性,与供性对应;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性格(或品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尚。它是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方面、意志方面、情绪方面、理智方面。 第二章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心理学家已达成共识: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主体的生物遗传、自我调控和客观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自然物理、学校教育等因素。概括起来,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大概有六个: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以及自我调控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学家艾森克经研究得出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此外,双生子研究也表明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情况下表现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比如,天生的盲人不能成为画家,生来聋哑的人不能成为歌唱家。 (2)社会文化因素: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体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终生。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

电影心理学

电影心理学 有人认为,对于一部影片说来最重要的不是情感传达,而是戏剧性。如果有了一个戏剧性很强的故事,必然能牢牢地吸引观众从而取得成功。但是,什么是戏剧性呢?《戏剧技巧》的作者贝克曾经为它下过一个后来人常常引用的定义:“以虚构人物的表演,通过感情的渠道,使场内普通观众发生兴趣,这就叫做戏剧性。”所以,他说:“戏剧,乃是在观众中能够激起剧作家所要求的那种类型和那种分量的感情反应的,一人或多人的表演。”看来,一个剧作最终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它的情感表述呀!从本质上说,电影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就是人类的情感互动。那么,情感互动为什么会给人带来审美的快感呢? 情感力量和感情分享 黑格尔在讨论审美快感产生的原因的时候,曾经举过一个很有趣的小例子,他说,小孩子将一块小石子扔到水中,当他看到水中溅起的浪花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原因便是那个浪花其实是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者说是物化),他的本质力量原来是抽象的,不可直观的,现在对象化作了那个小小的浪花,便得以直观,因此在他的心里产生了快感,于是他觉得那浪花就分外的美。因此黑格尔便得出了一个结论:审美快感产生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尽管对于审美快感的成因理论界的观点纷繁复杂,但黑格尔所说的这个观点依然是大家普遍接受观点之一。人的本质力量包括了那些内容?我认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便是情感力量。一个人能对眼前的事物产生深切的情感反应,取决于他的社会经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等等。总之,情感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的社会修养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面对交响乐无法产生情感反应的人,常常会在那些如醉如痴的人面前感到自卑,其原因便是他的情感能力的匮乏暴露出他综合社会修养的贫瘠。正因如此,人类就有着这样的本能:希望能将自己的情感力量对象化,从而得以直观。电影创作和欣赏活动便提供了电影作者和电影观众将自己的情感力量对象化为银幕形象的机会。因此,也可以说,在电影剧作中,具有戏剧性的情节便是作者情感的一次物化,一个载体。情感是情节的灵魂! 巴普洛夫认为,动物具有着类生活本能。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这种本能更加明显。人永远有着趋向同类的特点。正是这个原因,使人类具有了感情分享的本能。感情独享是违反人的本性的。即便是李清照在体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那种孤独情感的时候,也期望完成感情分享,否则她就不会将它写作词。电影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活动,就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而言,便是情感的诉说和倾听,这是一种感情共享;就观众与观众的关系而言,这更是一种一目了然的感情共享活动。 在任何一次影片的创作和欣赏活动中都存在着情感的环形流动,剧作者情感通过剧本传达给导演,再由导演传递给演员,演员则将其传达给观众(在电影艺术中,导演并非总是通过演员将情感传达给观众的,这一点我们在稍后来讨论),而观众的情感最终反馈回编剧和导演……因此,电影的创作和欣赏活动实际上便是一次情感传递的接力赛。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这种传递进行得是否流畅。我看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让十位观众排成一排,让他们用耳语方式将一句话传给下一个人。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惊讶的,最初的那句话是“你通知他明天不用去开会。”可传达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却变成了“他说买东西不用排队。”这个游戏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一句意义明确的话语在传递中尚且不能保持不变,完成一次朦胧复杂的情感传递将又是多么困难啊!

艺术心理学 7第七章 人格和人格从测量

第七章人格和人格测量 1、“人心不同,个如其面”。这里的“心”和人格具有相同的含义。 2、人格和能力的差别: (1)、能力方面的差异现象较为具体,可用成就或性向之类的统一标准鉴别个体能力的高低,做成常态分配。人格方面的差异,虽然目前存在,但却不能在统一标准下,鉴别高低。(2)从心理学研究法的观点而言,人格方面的研究,较之能力方面的研究更为困难;但从理论和实际的观点看,对人格的理解比对能力的鉴别更为重要。 第一节人格及人格的形成 人格的界定 一、人格:三种解释:1、人品,与品格同义,社会上的一般解释;2、指权利和义务主体的 资格,是法律上的一般解释;三指个性,与性格同义。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其一切环境中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个体的性格是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由逐渐发展的心理特征构成。具有相当的统合性和持久性。 二、性格和心理特征 1、性格:这一词较为符合心理学的语义,指的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 2、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关系: (1)性格是由个人多种心理特征所构成 心理特征:个人的性格绝非只有一个,而是由多个特征所构成,为了表示其在 心理学上的意义,统称为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相对。在人格这个主体下的心 理特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和自我观念等。 (2)个人的性格表现在对人对己对环境的适应 (3)个人的性格表现具有统合性和持久性,突然改变性格而且长期不再复原,就有可能心理异常。 三、人格的形成 1、先天,凡是基本的而又和身体或生理有关的人格同志,受遗传影响较大,动机和情 绪等; 2、后天,属于较复杂的人格特征,诸如兴趣、态度、价值观念等,形成则受环境较大 的影响 第二节人格理论:精神分析论和人本论 看幻灯:从木子美到芙蓉姐姐的网络现象,看佛罗伊德理论的一些部分。 人格理论:指的是心理学家对人格这一概念所做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解释。 一、精神分析论及其演变 此处所指的精神分析论,既包括佛氏理论,也把开佛罗伊德学派分化出来的其它理论。 (一)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1、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佛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 的人格的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作用的观念,解释人格结构中3 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我(id):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从出生之日已经存在,构成本我的充分是人类 的基本需求(饥、渴、性),佛氏称为生之本能(life instinct),佛氏称为艾洛斯,(Eros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促使个体求生活动的内在力量,即称为欲力(libido)。 本我中的死之本能(death instinct),包括攻击和破坏两种原始性的冲动,佛氏称为 死神散那拓斯(Thanatos)。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即本文我出生需求,个体要 求立即满足。

浅析艺术设计心理学论文

浅析艺术设计心理学论文 《基于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研究》 摘要:色彩是颜色混合总称,不同颜色之间相互搭配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不同的效果,色彩的变化在影响着人们视觉体验的同时也会产生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色彩心理学是一 种对客观世界的展现,人们常常通过色彩心理学去感受艺术,色彩与形状、明暗、机理等 艺术元素之间对比,能够凸显出色彩的艺术性。为了提升色彩欣赏与艺术修养,需要通过 对色彩的运用进行艺术设计,使抽象与具体结合。因此本文对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进行 研究。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艺术设计;研究 前言:人们对色彩的感知首先通过视觉,然后在心理产生对不同颜色的心理暗示,"红、橙、黄"是暖色心理,"蓝、绿、灰"是冷色心理,暖色能够让人产生激动、兴奋的感觉,冷色让人产生平静、消沉的感觉。在进行艺术设计时,根据人们的色彩心理表现结合 色彩心理学,设计出符合心理需求的产品。 1.艺术设计色彩对比 1.1色相对比 不同颜色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色彩呈现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色相。色相对比所 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包含原色对比、间色对比、邻近色对比、类似色对比、补色对比。例 如将两个图案相同的橙色花分别放在红色、黄色背景中,对两个背景中的图案颜色进行观察,发现红色背景中的橙色花偏黄,而黄色背景中的橙色花偏红。造成这样视觉颜色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红色和黄色按照比例进行调和,最终得到的综合颜色就是橙色;而在统一 背景颜色中,具有相同颜色成分被调和,而相异部分被凸显,效果颜色增强。在自然界中 我们总会看见绿色叶子、紫色花,绿色、紫色、橙色都是不同颜色想混合而成的间色,这 些间色在色相的对比上比较柔和,且间色之间对比比较活泼,具有天然美的视觉色彩效果。临近色的对比是指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之间对比,这些颜色的色谱临近,区别较小, 色相较近,对比范畴比较小。在红与橙的对比中,红色中带有橙的因素,橙色中带有红的 因素,这些颜色相互渗透,但是在颜色对比上的对立性依然很强,具有统一性[1]。 1.2明度对比 色彩的明度对比是指,由于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中,可以 通过色彩中包含白色或者黑色的多少或者色彩本身纯色的明度,来进行明度的判断。纯色 颜色的明度不同,例如柠檬黄的明度最大,紫色的明度最小。将两个颜色相同的灰色布置 于黑色和白色的背景中,发现在黑色背景中,灰色给人的视觉感觉更加明亮,而在白色背 景中却给人一种较暗的颜色对比。由此可见,不同明度中的相同颜色呈现有所不同,不同 的配色结果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对比,例如明度比较大的颜色会给人一种不安感。将色彩的

艺术心理学 第五章 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

第五章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 第一节对于变态心理的一般理解 变态心理是与常态心理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说来,常态心理,是指人们按照现实事理逻辑进行思维的心理状态;而变态心理,原是精神病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其意是指由于心理失调而导致的幻觉、妄想、人格分裂、思维离奇、情绪亢奋等“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诊断症状。 变态心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虚实不分、真假不辨、混淆现实与想象或幻想的界限,把想象或幻想当成真实,把心理的东西当成物理的。他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建立了一个“现实世界”,亦即幻象世界。他生活在自己心造的这个世界里,人们所理解的现实的共同因素对他来说却是不真实的。他根据自己的感知觉来解释一切事物,而不顾也不了解真实的实际情况。 这种现象在正常人的生活中也会发生。例如,一个孤独寂苦的人可以视动物为知音,可以把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一切有生之物和无生之物作为抒情对象,对月伤情,临风流泪。从实质上说,变态与常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世界上没有绝对常态的人,也没有绝对变态的人。任何常态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都会表现为几分变态,而任何变态的人也都有几分常态。这是因为: 1.心理内容来说,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是没有绝对区别的,变态并没有特殊的不同于常态的心理内容。 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常理的表现和非常理的表现;大众化的表现和非大众化的表现) 2.同样的心理现象,因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而有不同的含义。 3.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由于人们的思想基础不同,社会观念及进步程度不同,也会对常态与变态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对行为艺术的看法) 第二节艺术创作中的变态心理 因为心理变态的典型标志在于抹去了现实与幻景的界限,全神贯注,心驰神往地投身于想象中的世界,物我两忘,如醉如狂。这也正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心态。正是借助这样一种心态,艺术家的感知中才会出现花鸟知春,草木赋愁,高山起舞,大海歌唱,万物皆有灵性的“真情实感”。艺术家的笔下也才会出现子虚乌有却又令人陶醉的风光、栩栩如生的动物、呼之欲出的人物等。具体说,艺术创作中的变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错觉和幻觉。每个人都能感知错觉;在一些不寻常的情况下,个体的意识会发生歪曲,也就是看到或听到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幻觉是在并没有物理刺激(刺激物的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的活灵活现的知觉,他们是个体改变现实的一种心理构建。与错觉形成对照,幻觉是个体体验,并不与情景中的其他个

舞蹈心理学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4篇)

舞蹈心理学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4篇)舞蹈心理学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4篇) 第1篇:舞蹈演员二度创作的心理学组构 二度创作对于舞蹈表演来说是不可忽略的必要环节,创作是舞蹈作品的根本属性,而二度创作则是舞蹈的生命载体。本文所讲的二度创作,是指在舞蹈艺术中,舞蹈演员在出色地完成编导制定的舞蹈动作和技术技巧之后,在不改变编导创作主调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运用积累的经验、情感和表现力为剧中人物注入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内容和情节和谐统一,达到完善作品的目的。当舞蹈演员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后,会对提前构思的肢体动作做出微调,修改或者补充,直至角色升华,至此,便完成了舞蹈演员二度创作的整个过程。 一、何为舞蹈心理学,为何研究舞蹈心理 舞蹈心理学是研究舞蹈活动过程(包括创作,欣赏和教学过程等)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舞蹈心理学必须以人为物质支撑,来平衡心理学和美学之间的关系,它既是艺术学和舞蹈学的一个门类,又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舞蹈心理学既可以从舞蹈艺术与舞蹈教育的环节来建构它的学科体系,也可以从普通心理学的角度来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艺术作品包含着人们的心理与精神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禁锢在狭小圈子里的被遏制的某种欲望,是艺术在当代社会里比较显性的特征,舞蹈艺术亦是如此。这类需要和欲望的距离是心理距离的内涵和根源,人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人还生活在理想和未来里,艺术无法集中或批量地密集化生产,需要通过客体单位拉近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从想象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心理距离产生的心理机制的问题,明白了这个问题,对舞蹈表演与再创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舞蹈编导、舞蹈演员、以及舞蹈观众而言,都涉及舞蹈的心理问题,本文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1.意识流电影( 意识流包括感觉、思维、记忆、幻觉‘联想等。而在电影的特定时空中,充斥着随意的跳跃、非理性的怪诞、无逻辑的闪接。 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有《野草莓》、《八部半》、《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 2.人本主义心理学:应是文本中人物性格之生成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是马斯洛,这个学派被看做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判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与动物相等同,以刺激反应的公式取代人的内在心理历程的研究,批判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把病人与正常人相等同,以潜意识的功能取代人的整个心理生活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研究活生生的、健康的人,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主张 (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可能增加一个求知需要) (2)高峰体验学说: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人在实现自我的创造性过程中所处的一种短暂的最佳状态。高峰体验的饿时候,是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快乐至极的感觉。 4.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格”理论与影视创作主体心理分析的关系 (1)中西方人格学说述评 弗洛伊德提出的以本能理论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对弗洛伊德这种以泛性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进行了修正。他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2)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划分(简答,论述) 创作主体的人格可以划分为享乐型(冠希?)、理智型(主旋律?)和理想型(文艺片?)。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在其人格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 创作主体的人格还可以划分为道德自我完善与审美型。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特征还可以分为内倾向型与外倾型。 外清型的影视创作主体:向外发展,他们乐观开朗,喜欢交际、冒险、遇事果断,适应能力强,善于应付环境的变化,经常表现出一种客观的形态。 作为创作者和作为普通人的这些人格的二重性,表现在许多创作主体的身上,也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方式。 5.皮亚杰学派:影视创作欣赏中的“同化”和“顺应” (1)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缘起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缘起于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2)“同化”和“顺应”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在认识客观事物之前,都有一个认知心理结构或经验图式,一切外在的刺激都只有经过主体“图式”的“同化”或“顺应”才能被认识。“同化”和“顺应”是两种对立统一的心理机制。“同化”是指主体在认识客观的过程中,将客体纳入主体原有的“图式”之中,使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和丰富,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指主体面对不能“同化”的客体,则改变原有的图式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使图式发生质的变化。 6.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理解) “后现代主义”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中叶在建筑学中最先使用的概念。 后现代主体思潮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是近二十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

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体现在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 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①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极其规律 这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获得知识的影响因素,如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教学评价、课堂管理及学习策略) (2)学科性质不同 普通心理学属于基础理论学科,教育心理学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3)侧重点不同 普通心理学侧重一般人,教育心理学侧重特殊的学生群体。 联系: 最大的联系都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普通心理学侧重一般规律,教育心理学侧重教学活动。 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发展心理学按年龄阶段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年龄特征; 教育心理学把儿童作为受教育对象研究。 联系:都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是相互交错,互为补充的。 教育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学校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及领导心理等。这里的对象包括领导者、教师、学生及工作人员,是学校系统中的所有人。而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前者对象广,后者对象窄。管理心理学强调行为效率,而教育心理学强调学业效率。

联系:研究过程的某些内容是交叉的,如教育心理学也研究课堂教学管理,这是保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落实的第一步。 代表性著作和著名的心理学家, 1879年冯特,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 年〈教育心理学〉,1868年,俄罗斯乌伸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和理解 记忆、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社会性、社会性认知、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人格、认知方式 关于如何解答案例题举例。 例如:请你利用所学过的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和做法。 李小辉怎么了? 李小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 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诊断: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 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设计心理学论文

从设计心理学看设计分析及解决

摘要 随着设计向纵向发展,设计师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唐纳德诺说心理学是‘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以及反馈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计其实是一种沟通,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使用者并与之沟通。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以人为本、色彩、绿色设计 一、设计的概念与作用 设计是一种学问,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人成为设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人不仅要求获得商品的物质效能,而且迫切要求满足心理需求。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型设计理论学科。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调整的因素。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师们就意识到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性,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去沟通去协调,例如通过消费者意见反馈消费者信息,以达到设计物与使用者的协调,从而来设计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向海边弥漫雾气中的灯塔,给人一股温暖和信息的力量。其并不是在讨论某一问题和某一设计的秘诀和方法,而是在传递一种希望透过表象,一种直达用户内在需求的关怀,抓住本质,抓住用户需求和事物发展的本源。 设计是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有种让产品更美的崇高使命感,然而更多的产品脱离现实和用户,设计师的任务是用设计引导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而不是表达自己的理念。然而还有一种极端,就是为了易用性、科技的局限性而牺牲的绝大部分审美。例如诺基亚和苹果的例子,手机屏幕诺基亚坚持了多久?难道是诺基亚的技术不行吗?当然不是,那又为什吗是苹果先推出retina显示屏那?因为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