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肝常不足样常有余

浅谈肝常不足样常有余

浅谈肝常不足样常有余
浅谈肝常不足样常有余

【实用】-肝硬化护理常规

肝硬化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病史:询问有无肝炎、胆道疾病等;有无接触疫水、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史;是否长期使用损肝药物、酗酒等。 2.肝功能损伤表现:消瘦、乏力、低热、浮肿、恶心、呕吐、腹胀、黄疸、出血倾向和贫血、内分泌紊乱、精神症状等。 3.心理社会反应:病程长、预后差,易出现消极悲观、绝望的心理。 4.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有损害。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 2.体液过多 3.活动无耐力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对人物、时间、地点的定向力,有无浮肿,皮肤黄染及出血倾向,有无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 2.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易消化饮食。血氨高者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钠限制在每日500-800mg,进水量限制在1000ml左右。禁烟和忌食刺激怀、粗糙的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并注意细嚼慢咽。 3.休息:代偿期可参加轻便工作,减少活动量,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 4.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和支持,使其保持愉快心理,安心休养,有助于疾病的缓解。 5.腹水的护理: 5.1休息大量腹水者取半卧位,可抬高下肢,以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运动,减轻呼吸困难和心悸。 5.2避免腹内压突然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

5.3皮肤护理每日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衣着柔软宽大,床铺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皮肤瘙痒者避免抓挠。 5.4控制水钠摄入,措施见饮食护理。 5.5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以观察腹水消退情况,体重减轻以每日不超过0.5kg为宜。 5.6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护理术前说明注意事项,测量体重、腹围,生命体征,排空膀胱以免误伤,术中及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术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激部位,腹带加压包扎以免腹内压骤降,记录腹水的量、颜色和性质,标本及时送检。 6、作好并发症的护理,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见相关章节。 【健康指导】 1.护士应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树立治病信心,保持愉快心情。 2.保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应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生活起居有规律,活动量以不加重疲劳感和其他症状为度,注意情绪的调节和稳定。 3.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切实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和计划,安排好营养食谱。 5.按医嘱服药,向病人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6.家属应理解和关心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及早识别病情变化,例如当病人出现性格、行为改变等可能为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时,或消化道血血等并发症时,就及时就诊,定期门诊随诊。 【护理评价】 1.患者获取适当的营养,饮食合理,符合要求。 2.患者皮肤保持完整,降低护理并发症发生。 3.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了解出血,肝性脑病先兆,积极预防配合处置。 4.病情变化发现及时,积极处置,做好各种急救用物及药品的准备,患者发生意外时,抢救及时。

肝硬化 病人的护理 教案

课题: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授课教师:龚晶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措施。 2.熟悉肝硬化病人的护理目标。 3.了解肝硬化病人对症护理评估。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护理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病人关心和爱护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肝硬化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用药护理;健康指导。 教学难点:肝硬化病人的对症护理。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相结合。 2. 多媒体。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黄女士,49岁,干部。于2 年前因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卫生院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住院20天,症状改善出院。此后腹胀反复发作。近2个月来又感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近1周来有畏寒、腹部隐痛、食欲明显减退,腹胀迅速加剧,并逐渐出现气急。 如您是该病人的责任护士,该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讲授新课】 一、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造成肝脏弥漫性损害。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毒性肝炎是国内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2.慢性乙醇中毒 3.药物或化学毒物

三、病情判断 1、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二期 (1)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2)肝功能失代偿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2、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2)肝性脑病 (3)感染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肝功能 (3)腹水检查 四、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2. 体液过多与低蛋白血症、钠水潴留有关。 3. 黄疸、紫癜、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蜘蛛痣和肝掌。 五、护理目标 1.能认识合理营养对疾病的重要性。 2.能主动配合治疗,按时休息。 六、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有无出血、黑便;有无少尿、水肿。 2、生活护理 (1)休息可减轻肝脏负荷,减少能量消耗,增加肝脏血流量。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有腹水者限制水、钠摄入;戒烟戒酒。 3、用药护理 (1)避免使用一切损肝、损肾药物。 (2)利尿剂应少量、间歇使用。

肝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乃元代医家朱震亨,他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明确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目前对“肝主疏泄”功能的认识,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肝气的疏泄作用,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机能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肝气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气的疏泄功能,对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维持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形体、官窍等的功能活动也稳定有序。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称为肝失疏泄。根据其所致病证的不同表现,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常因抑郁伤肝,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形成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称为“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两乳或少腹等部位胀痛不舒等。二是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常因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导致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称为“肝气上逆”,多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头痛,面红目赤,胸胁乳房常走窜胀痛,或使血随气逆而吐血、咯血,甚则卒然昏厥,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 肝气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及肝气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是维持肝脏本身及相关脏腑的功能协调有序的重要条件。肝气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有赖于气机的调畅。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使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达有序。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故说肝气的疏泄作用能促进血液的运行,使之畅达而无瘀滞。若气机郁结,则血行障碍,血运不畅,血液瘀滞停积而为瘀血,或为★癥积,或为肿块,在女子可出现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等。若肝气上逆,迫血上涌,又可使血不循经,出现呕血、咯血等出血,或女子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等症。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故说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津液的输布代谢,使之无聚湿成水生痰化饮之患。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结,亦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出现水肿、痰核等病症。因此,疏肝理气是治疗瘀血内阻和痰饮水湿内停的常法,而相对于健脾升陷是治疗下出血的常用方法,平肝降气是治疗上出血的首要方法。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和。脾胃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脾胃之气的升降相因,平衡协调,这与肝气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肝气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因为胆汁是参与饮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精汁”。胆汁乃肝之余气所化,其分泌和排泄受肝气疏泄功能的影响。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全身气机调畅,胆汁才能够正常的分泌与排泄。如果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

朱丹溪_阳有余阴不足论_的形成及其启示_毛德西

?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y? 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的形成及其启示 The Form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Zhu Danxi’s Argument of“An Excess of Yang with A Deficiency of Yin” 毛德西Mao Dexi 河南省中医院The TCM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摘要: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汲取了宋代理学思想,有着鲜明的哲学观点。他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的质疑,是在临床实践中产生的。其代表作《格致余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至今仍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对中老年养生保健,仍被中外医家推崇,并遵循之。 Abstract:Zhu Danxi’s argument of“An Excess of Y ang with A Deficiency of Y in”was derived from the rationalistic Confucian philosophical school of The S ong Dynasty and was a distinctive philosophical idea.His doubt about Tai Ping hui Min J u Fang came from his clinical practice.His work G e Zhi Yu Lun served as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CM.His academ2 ic thought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s very practical even today,especially in health keeping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关键词:朱丹溪;理学;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摄生;保健 K ey w ords:Zhu Danxi;the rationalistic Confucian philosophy;G e Zhi Yu Lun;J u Fang;health keeping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22.19 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 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2-6839(2004)01-0009-03 金元时代是我国医学流派的繁荣时期,其学术特点为承 前启后、立论明确、重视实践、各有发挥,其中朱丹溪的养阴 “阳有余阴不足论”尤为突出。今就其形成因素及其启示阐 述于后,供同道参考。 1 师许谦读《素问》,立志业医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生活于公元1281~1358年,元 代浙江义乌人。家居丹溪,故学者尊之为“丹溪翁”、“丹溪先 生”。丹溪幼年好学,日记千言,文章词赋,一挥而就。30岁 时攻读《素问》,36岁时闻朱熹四传第子许谦在东阳八华山讲 学,于是就学于许公。坚持数年,学业大进,成为东南大儒。 此时,有人劝他应举以步仕途,而他却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 趣。为什么在对理学有所成就时反而改学岐黄?有主客观 两方面因素。丹溪幼年丧父,30岁时老母患胃疾,诸医盲目 套用《局方》,毫无效果。此事对他影响很大,使他感悟到“医 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1]于是,立志学医,“遂 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2]以前,他曾读过《素问》,但 只是作一般典籍去读。而此时研读,竟把老母的痼疾治愈 了。此事本应庆喜,然而却勾起追念之情,父亲患内伤,伯父 患瞀闷,叔父患鼻衄,弟弟患腿痛,妻子患积聚,病非难治之 疾,却一一死在庸医之手。回溯往事,历历在目,深虑过去对 《素问》明了太少。恰时许公又患顽疾,对丹溪期待有望,道: “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 艺医乎?”[3]于是他摒弃一向所习的“举子业”,一心致力于医 学。 2 求学于罗知悌,得辨证真谛 丹溪所以成为一代名医,并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与 当时的医学状况及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宋代大观中奉朝廷之命,由陈师文和裴宗元编辑成册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盛行两百余年,成为临 证方剂手册与药局的配方蓝本,甚至形成一种不问病证的虚 实寒热,只依《局方》治病的风气。书中所辑之方虽然有一部 分实用价值较高,但大多数是比较固定的成方,不利于辨证 选用,且尚有偏于芳香温燥之弊。丹溪认真研读此书,悟之: “掺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2]认为《局方》“集前人 已效之方,应今人无限之病,何异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冀其 偶然中,难矣!”[4]怎样才能解决古方与今病不尽相合的矛 盾?又怎样去认识先于丹溪之名家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 的不同学术观点?除认真攻读《素问》、《伤寒杂病论》以及 刘、李、张的著作外,只有经实践、拜名师,才能拨开迷雾、惠 识真谛。于是,丹溪治装出游,几年间渡浙江、去吴县、出宣 城、抵丹徒、达南京,一路风尘仆仆,餐风宿露,直到泰定二年 (公元1325年),丹溪44岁时,才在武林(今杭州)闻有名医 罗知悌者。罗氏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是刘河间再传弟子, 曾做过御医,不仅通晓刘河间之学,而且旁及李东垣、张子和 两家之论。他在杭州名气很大,但性格孤僻,不肯将医术传 授于人。丹溪欲求拜谒,“十往返不能通,先生志益坚,日拱 立于其门,大风雨不易。”[5]有人告知罗,来人是许谦的学生, 你这样冷落他,是会引起非议的。至此,罗氏始肯会朱,谁知 一见如故。丹溪从此就学于罗,成为他唯一的弟子。罗说: “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 《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 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长沙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 伤,必两尽之,治疾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且杀 人。”[5]作为名师,罗氏这番话,对丹溪学术思想的形成有着 ? 9 ? 2004年2月第1期 No.1 Feb. 2004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OF CHINESE MEDICINE 第19卷总第110期 Vol.19Serial No.110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班级:11级骨伤A班姓名:张卫成学号:111505073 摘要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是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的,常态意义上是指一切生命活动有赖于“阳”对“阴”的动用,病态上的“阳有余阴不足”实质是指人身精血正气耗损,真阴真阳俱不足,水火俱虚。朱丹溪的“养阴”思想和“滋阴降火法”实质也体现了对真阴真阳双方互根互生的重视。 关键词阳有余阴不足阴阳互根朱丹溪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被崇为“滋阴派”的开创者。后世多以擅长滋阴概括其学术思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被视为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并非“过分强调人体‘阳常有余’的一面而不知阳亦有亏损的时候”[1]。丹溪学术思想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蕴含了深刻的阴阳之道,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基本关系出发,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和经验。 1 朱丹溪学术思想以阴阳之理为根基,重视阴阳互根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总纲,是中医理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2]。对阴阳之理的深刻理解是朱氏学术成就的根基。戴良《丹溪翁传》所载,朱丹溪“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旨,以寻其指归”,达到“以阴阳造化之精微与医道相出入者论之”的境界,其所论的“阴阳造化之精微”根源于

《内经》和理学太极论。朱丹溪从医之路就是从自学《内经》三年治愈母亲“脾痛”开始的,从医后更是反复研读,指出“素问,载道之书也”,“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格致余论·序》),可见其对《内经》的尊崇。另一方面,朱丹溪理学素养深厚,引儒入医,始创将“太极之理”引入医学。在《相火论》的开头直接引用周敦颐《太极图说》论相火,在《吃逆论》中又指出“先儒谓物物具太极,学者其可不触类而长,引而伸之乎”。太极之理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已经积淀于心,在无形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3]。 中医学的“阴阳”内容极广,气血、形质与功能、水火即阴精和君相二火等均在其中,就“阴”与“阳”本身的含义而言,相对模糊而不确定,但“阴”与“阳”之间的基本关系却是相对清晰而明确的。朱丹溪的学术思想扎根于《内经》和理学太极论,而二者对阴阳基本关系的认识是相通的,即互根互用、消长共存。《内经》对阴阳的论述极为丰富,《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等篇对阴阳理论作了系统论述,其他涉及阴阳的主要篇章有数十篇。“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生气通天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论述,强调的都是阴阳基本关系。在理学方面,周敦颐明确指 出了阴阳互为一体,互生互用,不可分割,“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

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不足阴无余论探微_金丽

5 肝以气病为先,既可见气病及血,亦可见气病及水 肝木性升散,司疏泄,然疏泄之职必适度,不及与太过,均非所宜。疏泄有度,则气机条畅,不及则气机郁阻不畅,而为肝气郁;太过则气机升发过甚,而为肝气逆(可上逆和横逆)。以上皆为肝之“气病”,其证见“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 为餮泄、为疒贵疝,皆肝气横决也”(《类证治裁?肝气》)。是故,肝以气病为先,若气病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血行和水运。盖肝之疏泄与藏血功能密切相关,即疏为藏使,藏为疏守,两者相得益彰。若疏泄太过,气火上逆,则血气升,血决外溢,而 为吐衄、薄厥等,如《类经》有“暴怒则肝气逆而血乱”之语;若不及而气郁,可致血滞成瘀,而为疒徵积、闭经等, 如《金匮 翼?气积篇》有“气滞成积也……”之语。此皆气病及血也。 肝司气机,通三焦,与肾经之直脉相连;其经脉交足太阴脾经之后,支脉注肺,故肝之疏泄失调可影响三焦水道及肺、脾、肾之司水液代谢之功,可引起气滞水停,而为癃、为淋、为饮、为喘嗽、为涌水(肾之水泛上涌于肺)等。若水凝为痰,为痰核、为瘿瘤等。此皆气病及水也。 (收稿日期:2000-03-07) 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不足阴无余论探微 金 丽 (福建中医学院 350003) 摘 要 本文分别从“阳有余阴不足”论及“阳不足阴无余”论的着眼点及立言之由的不同,辨析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朱氏的“阳有余”,概偏指病理的妄动之相火,而相火损耗阴精,故云“阴不足”;张氏的“阳不足”指人体的真阳易于损耗,而阴阳互根,故曰“阴无余”。“阳有余”之“阳”亦有指“生阳之气”的生理成分,但其内涵小于真阳。丹溪与景岳二说可并存,景岳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 关键词 “阳有余阴不足” “阳不足阴无余” 丹溪学说 阴阳论 中图分类号:R2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45(2001)01-0006-02 元?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为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阳 有余阴不足”论的提出,源于朱氏浓厚的理学思想。其以天地、日月论,天与地为阳,地与月为阴,由于天大于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由于“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氏还引经文证之,“经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朱氏此论,实则运用了“天人相应”的观点,但以日喻人体之阳,并不太贴切,因朱氏所言之“阳”,虽有指人体“生阳之气”的成分,但主要是指妄动之相火。此外,朱氏引《素问》言证已论,未免断章 取义,为我所用,有失严谨。以日恰喻人体之阳气者,当推明?张介宾《类经附翼?求正录》中的《大宝 论》。其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且就生化之机言,“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故曰“阳常不足,阴本无余”。 朱氏“阳有余阴不足”论,内容包括生理与病理两个方面,且有年龄不同的分别。成年以前,“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阳气始成,而可与阳为配,……可见阴气之难于成……”(《格致余论》)这是成年以前的生理现象,阴精之成与形体之长较速,相比较为晚,故为“阳有余阴不足”。不过,此时阳指“生阳之气”,阳生才能阴长,无论阳有余,阴不足,都 6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Jo urnal of T ianjin Co llege o f T r aditio na l Chinese M edicine 第20卷第1期2001年3月V ol.20N o.1M ar ch.2001 X 作者简介:女,医学博士,讲师,从事医学史及临床文献研究。

阳有余阴不足立论

阳有余阴不足立论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学术思想齐聪作者简介张景岳(-)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 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景岳生平张景岳祖上以军功起家“食禄千户”家境富裕。 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 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 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京畿名医金英学习。 青年时博览群书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对医学领悟尤多。 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 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 五十七岁时返回南方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 崇祯十三年去世终年岁。 学医经历景岳早年推崇丹溪之学后摈弃。 朱丹溪处于《局方》盛行的时代医者每多滥用辛热燥烈药物而致伤阴劫液故朱氏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

明代医学界河间、丹溪的火热论相火论占统治地位更有时医偏执一说保守成方不善吸取精华反而滥用寒凉多致滋腻伤脾苦寒败胃成为医学界的时弊。 私淑温补学派薛己(-)。 善用熟地与温补人称“张熟地”薛己身为明太医院使主要为皇室王公等贵族诊病病机多见虚损故喜用补。 景岳出身贵族交游亦多豪门大贾故法从薛氏力主温补。 针对朱丹溪之“阳有余阴不足”创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学说创制了许多著名的补肾方剂。 张氏学说的产生出于时代纠偏补弊的需要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因其用药偏于温补世称王道其流弊使庸医借以藏拙产生滥用温补的偏向。 著书立说张氏中年以后著书立说著作首推《类经》。 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 ”成书于天启四年()。 《类经》分经文为十二类根据相同的内容拟定标题题下分别纳入两经原文后详加注释并指出王冰以来注释《内经》的各家不足之处。 理论上有创见注释上有新鲜编次上有特色是学习《内经》重要的参考书。 张景岳对《内经》研习近三十年认为《内经》“经文奥衍研阅诚难”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为最有影响的大家但王氏未注《灵枢》而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模块二 任务3-11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女士,47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年,肝功能检查:反复有异常。乏力、纳差2个月,腹胀、少尿半月。体检:生命体征无异常。消瘦,神志清楚,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肝掌(+),左侧面部和颈部可见蜘蛛痣,腹部明显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初步诊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思考: 1. 针对该患者病情观察重点注意哪些? 2.合并腹水患者如何进行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为患者进行皮肤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肝硬化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配合医师穿刺放腹水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上,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 二、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1.病毒性肝炎:主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或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经过慢性活动性肝炎逐渐发展而来,称为肝炎后肝硬化,而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不演变为肝硬化。 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是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的病因。 3.胆汁淤积:持续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存在时,高浓度的胆汁酸和胆红素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逐渐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4.循环障碍:多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等,可致长期肝细胞淤血,肝细胞缺氧、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逐渐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

-肝硬化护理常规 (2)

肝硬化护理常规 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皮肤和粘膜:有无肝病面容、黄染、出血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显露。 1.2意识状态。 1.3评估营养状况:是否消瘦、有无水肿,体重的变化。 1.4呼吸的频率、节律。 1.5大便的性质、颜色,小便的颜色及量。 1.6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1.7肝脾的大小、软硬度及有无压痛、腹水。 2.护理问题 2.1活动无耐力 2.2营养失调 2.3体液过多 2. 4有感染的危险 2. 5焦虑 2. 6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 3.护理措施 3.1休息与活动代偿期病人无明显精神、体力减退,可参加轻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视病情适量活动,活动量以不加重疲劳感和其他症状为度。

3.2饮食原则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软食为主。有腹水者要限制水钠,应低盐或无盐饮食,钠限制在每天500~800mg(氯化钠1.2~2.0g),进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l左右。避免摄入粗糙、坚硬、过烫及辛辣食物,戒酒。宜细嚼慢咽。 3.3体位:平卧位有利于增加肝、肾血流量,可抬高下肢,减轻水肿。大量胸腹水者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运动,减轻呼吸困难和心悸。 3.4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消长,准确记录出入量,测量腹围、体重。 3.5用药护理:使用利尿剂时应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0.5kg为宜。 3.6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护理:术前说明注意事项,测量体重、腹围、生命体征,排空膀胱;术中及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术毕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缚紧腹带,以免腹内压骤然 下降;记录抽出腹水的量、性质和颜色,标本及时送检。 3.7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或使用有刺激性的皂类和沐浴液,皮肤瘙痒者给予止痒处理。选择棉质、宽松的衣服,避免袜口过紧。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3.8心理护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指导病人注意情绪的调节和稳定,遇事豁达开朗,树立治病信心,保持愉快心情。 3. 9并发症护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大小便情况,对症处理。 3.10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低温软食,腹胀者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血氨升高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禁饮酒。根据自身体力情况安排适当的活动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熬夜,保持情绪稳定;准时按量服药,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按时复诊,不适随诊。 4.健康教育要点 4.1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合理进食。

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余天泰

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余天泰(353000) 近读《伤寒质难》,深受启发,获益良多。尤其是为祝味菊先生“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伤寒质难.退行期及恢复期篇第七》)惊世之语所振撼,并由此产生共鸣。今余不揣谫陋,试就此结合个人点滴感悟作一初步探讨。 阴阳有余不足自古就有争论,笔者以为,不管其结论如何,均与该医学家之所处时代、地域环境、当时居民体质、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疾病谱构成和流行状况,以及个人学识、行医经历和感悟等密切相关。复习阴阳学说,不由发觉,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向来重视阳气,故祝味菊先生感言:“重阳之说,由来久矣。”早在《易经》就明确指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者,阳也。万物之始赖此,统领天道者也;坤者,阴也。万物之生赖此,顺从天道也。很显然,这充分体现了“阳”为主导,“阴”为从属的重视阳气思想。《内经》中突出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强调“阳主阴从”思想,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医圣张仲景堪称重阳典范,其不朽名著《伤寒杂病论》之所以冠以“伤寒”,意在示人阳气至重而易伤,应时时顾护阳气,因而书中姜、桂、附的使用频率极高。 后世崇尚重阳思想医家辈出,并代有发挥。例如宋代医学家窦材就非常强调人身阳气的重要性,指出“……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扁鹊心书》)。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反对“阳常有余”之说,写出《大宝论》等以阐明阳非有余,认为“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试以太阳证之,可得其象。”“……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孰谓阳常有余,而欲以苦寒之物,伐此阳气,欲得生者,

滋阴派---朱丹溪.docx

滋阴派 --- 朱丹溪   朱丹溪( 1281~1358 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 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 丽的小溪,名“丹溪” ,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 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 、“朱半仙”。倡导“阳 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 火的方药,为“滋阴派” (又称“丹溪学派” )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 ,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别名 “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 朱丹溪 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 为丹溪村。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

医家”。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 岁师从理学家许谦。43 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 成。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 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 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 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 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 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他心情焦急,请了 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 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 效果也没有。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 (《格致余论》序)。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以前,他也曾读过《素问》,觉得“词简而义深,去 古渐远,衍文错简” ,然后“茫若望洋,淡如嚼蜡” 。罗(知悌)精于医学,其学宗法刘河间, 旁通于张子和、李东垣二家之说,认为:“学医之要,必本于 《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朱丹溪得罗氏 之传,又续加发挥。其主要著作有《格致余论》 (1347)、《局方发挥》 (1347) 、《本草衍义补遗》、《金匮钩玄》 3 卷(1358) 。其门人整理编纂的《丹溪心法》可以体现他的医疗经验,对后世影响较大。童年磨难

-肝硬化护理常规

肝硬化 【定义】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者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组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引起的以门静脉压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 【临床表现】 以门静脉压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 一、肝功能代偿期:病人易疲乏,食欲减退,可伴有腹胀、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 二、肝功能失代偿期: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全身多系统症状和体征 1、肝功能减退: (1)全身表现:面色晦暗,精神不振,消瘦乏力,皮肤干燥,低热,水肿 (2)消化系统表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黄疸等 (3)出血倾向和贫血: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胃肠出血倾向及不同程度的贫血 (4)内分泌紊乱:男性病人性欲减退、毛发脱落,女性病人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病人面、颈、上胸、肩背处出现蜘蛛痣,肝掌 2、门静脉高压症: (1)腹水:这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失代偿期病人75%以上有腹水 (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静脉曲张易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腹壁静脉曲张在脐周和腹壁可见迂曲的 静脉,痔静脉曲张易形成痔核 (3)脾大:晚期脾功能亢进而呈全血细胞减少 (4)电解质紊乱:低钾和低钠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现象 【护理问题】

一、营养失调:与肝功能减退,胆汁分泌不足有关 二、体液过多:与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浆白蛋白低等因素有关 三、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利尿、大量放腹水、主动摄水量不足有关 四、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营养不良、全身水肿及长期卧床有关 五、气体交换受损:与大量腹水、肺部感染有关 六、潜在并发症: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关 【护理措施】 一、卧床休息,有腹水时可协助安排舒适的半卧位,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协助患者抬高下肢,以利 于水肿消退,注意患者安全 二、饮食护理,1对于无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的肝功能代偿期的患者可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食和软食,避免食用刺激性调味品和油腻食物。每4-5餐有利于提高营养摄入量2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或少渣软食 3对于胸腔积液的病人应采用低盐饮食 4对于肝功能明显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征兆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 一、皮肤护理,1保持床单位清洁及衣物清洁,如穿着柔软内衣、避免衣着过紧 2按时翻身按摩,预防压疮 3修剪病人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4对严重瘙痒的病人,按医嘱使用止痒水等 四、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以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 五、严格准医嘱用药,将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减到最小量 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七、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处于肝炎活动期,应实施隔离措施 八、肝功能不全或有肝昏迷前期症状出现时,不能随意使用镇静药和麻醉药 九、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和忧虑,增加与病人交谈的时间,在精神上给予病人真诚的安慰和支持

朱丹溪_格致余论_学术思想探析_闫平

第8卷 第4期2006 年7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 F LI AON I NG UNI VERSI TY OF TC M V o.l 8 No .4 J u.l ,2006 #历代医家# 朱丹溪《格致余论》学术思想探析 闫 平1 ,朱文玲 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2.泰安市中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 要:朱丹溪是金元时期养阴派的代表,《格致余论》是其代表著作,其中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反 映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明清医学。 关键词: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 中图分类号:R 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231(2006)04-0032-02 收稿日期:2006-01-29 作者简介:闫平(1977-),女,山东泰安人,中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藏象理论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是金元时期养阴派的代表和杂病治疗大家。他曾研读《内经》,师承于著名医家罗知悌。罗知悌为刘完素的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故丹溪学说渊源于《内经》,并继承了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诸家学术思想。他对上述各家著作叹为/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0(《格致余论#序》),并进一步发展了/湿热相火为病甚多0的观点。《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文章反映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着意阐发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精为摄生之根本。并且他曾师从理学大师许谦,其思想还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在医理之中贯穿了/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0、/吉凶悔吝皆生乎动0以及/动而中节0等理论。现就朱丹溪的主要学术思想作一简单探讨。1 阳有余阴不足论 /阳有余阴不足0是丹溪阐述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他以《素问#太阴阳明论篇》/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0等作为立论基础,以天地、日月为例说明之。他认为:/阳有余阴不足0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整个自然界都处在阳有余阴不足的状态中。故曰:/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0丹溪从天地、日月的观察中直觉到天大属阳、地小属阴,日属阳而常满、月属阴而常亏,联系到人体的生理变化。根据/天人相应0的理论,故《阳有余阴不足论》开篇即指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血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0人身同样是阳有余而阴不足,/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0。丹溪这一学术观点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1.1 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 朱丹溪的动静观是其参太极之理论述医学思想的基础,其思想来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建立起明确的医学教育制度。医学生有120人,按摩生有100人。并设有药园,有药园师之职[2]。5 隋朝医学校的始建与发展)))太医署 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准创建医学教育机构教授学生,同时还设立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到了公元6世纪的隋朝,创立了/太医署0这样一个机构,主要是一些太医们集中在一起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医学教育行政机构。隋/太医署0直属太常寺领导。/太常寺0是掌管当时礼乐、郊庙、社稷等一些事的。隋/太医署0教学人员,据《隋书》说,有主药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博士2人,咒禁博士2人。但是隋/太医署0的规模不大,设置不全,所以只能算是医学校的初级阶段,并不能算正规的医学校。但应该确认/太医署0的创建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教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见于记载的、规模宏大的官办医学教育。太医署除进行专门的医学人才的培养和从事皇室的医疗事业外,且/太仆寺又有兽医博士员120人。统骅骝、乘黄、龙厩、车府、典牧、牛羊等署。各量令2人。乘黄、车府则各减1人。丞2人。乘黄则1人。冉牧牛羊则各3人。0很明显兽医博士及其随员还要培养兽医方面的人才[3]。总之,当时太医署的良师、医正、医工不仅要负责教育与训练医生,而且必须参加医疗工作,并且还要把医疗成绩作为医学教育课程考试的依据。6 专业设置与医学教育分科 在专业设置当时实际上已有了医和药的分工, 药园师和主药主要负责药物的收采种植,炮制贮存,以备应用。医学方面,也可以看出主要由三类不同的专业分工所组成。6.1 医科 主要是疾病的防治。隋朝还没有单独设立针科,当时的针灸是由医博士教授的。医科课程规定,学生必须先学《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甲乙经》之基础课程,然后再学习临床之内科、儿科、外科、耳鼻口齿科及拔火罐科。6.2 按摩科 主要由按摩博士和按摩师教授/消息导引0的方法。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就有关于导引方法的详细记载。当时折跌损伤的手法整复治疗也属于此类,可见正骨起源于按摩。6.3 祝禁(咒禁)科 隋文帝和隋炀帝都很迷信佛教,文帝之初即普诏天下,任听出家,营造保护佛像,并由官府写经置寺内。当时医学受宗教迷信影响很大。咒禁博士主要教授学生利用宗教的仪式和符咒等,再扒上一些民间的疗法,以祓除邪魅鬼崇以解除疾病[4]。 虽然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从后来唐朝的医学教育来看,无论是教学组织、专业设置等都是受隋朝影响并以隋朝的方法为基础的。所以,对隋朝的医学教育史料,今后仍有进一步加强研究之必要。s 参考文献: [1] 龚纯.中国历代卫生组织与医学教育[M ].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1998 [2] 王艳.论隋唐实科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2004,3:28[3] 薛瑞泽.论隋朝的学校教育[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8 (4):49 [4] 朱潮.中外医学教育史[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 32

肝硬化护理常规

肝硬化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有无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有无特殊嗜好。 2.评估患者有无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呕血、出血倾向、肝掌、蜘蛛虑、门静脉高压症等表现。 3.了解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结果。 4.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代偿期患者应适当减少活动,从事轻劳力工作;失代偿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3.以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严禁饮酒。肝功能显著损害、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以软食为主;腹水明显者应限制钠盐,给予无盐或低盐饮食,入水量限制 1000ml/d左右,腹水减退后,仍需限制钠的摄入,防止腹水的再次出现。 4.遵医嘱使用利尿、护肝等药物,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体重减轻不超过0.5kg/d,下肢水肿者不超过1kg/d,禁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5.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以便及时做好抢救准备。

6.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情况,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每日测量腹围,体重。 7.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8.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避免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指导患者沐浴时应注意避免水温过高,或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皂类和沐浴液,皮肤瘙痒者给予止痒处理,嘱患者勿用手抓挠,以免皮肤破损。 3.指导患者家属理解和关心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4.活动与休息的指导。 四、出院回访 1.询问患者有无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呕血等不适。 2.了解患者休息及生活起居情况,并予以指导。 3.了解患者是否正确遵医嘱服用药物。 4.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