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化教学设计初中历史

信息化教学设计初中历史

信息化教学设计初中历史
信息化教学设计初中历史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有所帮助,同时希望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规划,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起来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初中历史《1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 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贯穿了“走进圣贤,汲取智慧”的设计思想。 1、“一条线索”: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人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种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研究 廖威华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研究廖威华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于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运用 于课堂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化教学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化 引言: 初中历史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复杂,就以往的教学经验 来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 背景下,更需要教师紧跟教育改革的潮流,积极创新,改善以往教学的不足,要 着力解决信息化问题,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为 初中历史教学开创新的教学之路,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过于 依赖教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新的教育背景下已经凸显弊端。学生长期 处于被动式的课堂教学中,只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 信息化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信息技术可以重现历史篇章 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抽象化的内 容转变为相对直观、形象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进而掌握相应的知识。 (二)节省时间,充实内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板书的方式教学,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我 们发现有些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而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中就能 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将计算机作为辅助的教学设备,只需要在课前制 定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制作精美的课件,课堂中通过投影仪展示。这样不仅 能节约传统的课堂板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也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三)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后,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初中历史新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 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一 个思维较为敏捷,并且想象力丰富的阶段,若在这一时期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创新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符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是“二维”的,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聆听为主,这 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 对那些本身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来说,更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样表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因特网等。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等等。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记忆并为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 见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信息化教学设计讲解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解的实训教学为《凸轮轴的检测》,我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为教学分析: 《凸轮轴的检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一个实训项目。用时3课时。 授课的对象为汽修专业一年级一班的学生,该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较差,善于使用手机、电脑,对QQ、微信操作熟练。前期已经掌握凸轮轴检测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尚未进行实际操作。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学情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其中教学重点为规范、熟练的进行凸轮轴轴颈失圆度、凸轮桃尖高度、轴颈直径的检测。教学难点为检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策略为 课前,课后,利用QQ、微信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上,利用学生喜爱的手机、电脑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仿真软件模拟,教师现场演示,学生实训,实现“做中教,做中学”,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小组合作,创造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表现,及时评价、表扬,以激励学生学习。实现学、教、练、评深度融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取的策略为,一是利用仿真软件引导;二是教师现场演示;三是学生对照微课练习;四是小组合作探究;五是教师一对一指导。 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实施,课后提升三个环节。 课前我将本次课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上传到QQ学习群中,在群中与学生交流,引导学习。要求学生把学习情况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发送到群中,以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课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3课时的课堂实施过程,划分为7个环节。 环节一,实训导入 通过情景短视频,提出问题。 而后回顾凸轮轴检测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实训任务。 环节二,模拟实训 首先,教师模拟示范操作过程、讲解要点。 而后学生通过模拟操作熟悉操作过程、要点。在此期间教师随机调取学生的模拟软件作业表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环节三,教师演示 教师现场演示规范的操作过程,同时投影播放事前录制的操作微课 环节四,分步练习 教师将操作微课发送到学习群中,学生手机下载后,对照微课,一步步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操作过程,规范操作要点。 在此期间,教师巡视全场,对个别学生手把手教学。 环节五,小组合作 在此环节,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组,分配待检凸轮轴。向每个组发放实训工单,给出凸轮轴的各项标准值和使用极限值,让每组学生,检测判断凸轮轴是否合格。 每组学生一起互相帮助,规范动作,完成实训工单。教师查看全场,帮助检测有误的小组查找问题,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环节六,成果展示 每组学生将检测工单分享到学习群中,并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 1 / 2

初中历史研修学习作业信息化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学生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读过《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 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2、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严力学校:椑南中心校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 第__5__节(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0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或史料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引领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史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会“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 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课文标题及行文重心确定本课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因为第一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第二,它与本单元后续内容构成因果联系,起 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因为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重大决策,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政策才得以实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才取得巨大成就。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主要依据以下三点:第一,本课的核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它的召开历经波折,关键点在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打破了“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禁区,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与思想解放运动。第二,这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提升。第三,其对于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等内容密切相关。 教学策略 时事导入。由今年两会的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由1977 年恢复高考,被称为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号角。引出当时人们对改变文革错误与两个凡是的矛盾。, 由新闻导入,用几个新闻报道来串起本课的内容,导入的问题进行首尾呼应。 4. 用浅显的事例,糖果的味道来让学生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用“按图索骥”的 成语来解释教条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新闻: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 教学题《山居秋暝 语学时安课201 所选教语文出版赵大鹏主《语文(基础模块)上 设计依 依语文课程标学习者特征分现代教育技术理建构主义学习理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生从感受秋天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秋景走入诗中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将生从诗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 .学习目 )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实现学助教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和心灵的塑造 .学习内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课,前课是宋词五首,后课是唐诗六首。本课是唐诗六首中的最后一首共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最美意境合作协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学习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最美男声(女声”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习结果: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完成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灵的塑造.学习重点及难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问题设情的关系,请学生-引导学生思索画—语—“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诗之声”环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之意”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用哪句话来概括人何种心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环节“诗之为主题设计居室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嘈杂的 场二、学习者特征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级的学生教学对象是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专201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2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首,中学学生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武凤彦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仁:你们好! 谢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幸运的向大家传达,我们几位同事于2017年4月8、9日两天在齐齐哈尔的学习情况。我不是学的最好的也不是运用最佳者,我只是个认真探索者,努力把学到的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这两天学习的课表是这样的,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晰。 钟洪蕊教授讲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用了一天时间,我认为有用的只有“什么是微课?”“微课用来做什么?”“怎样做微课?”因此我借给大家讲这三个问题。 微课是用于帮助学生学习的短视频及辅助资源。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自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那怎样做微课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手机录制,(请看视频)。还可以两个同事配合,一个边写边讲,一个用手机录。第二种简单的方式是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钟教授推荐的是“超级录屏”软件,自己可以从网上下载。我用的是Camtsia studio9。(请看讲解) 4月9日,刘晓斌教授先给我们讲了“资源检索与加工”他引用了伽利略的话:你无法教会一个人所有的知识,但你能帮助他自己去发现知识。网络资源检索就可以帮助你发现你需要的知识。主要的搜索途径有以下几种:1.关键词的组合搜索。2.””””引号的作用(英文状态下的引号)3.Sites站内查找:复制网址+sites+内容点回车。

4.intitle:查找高度相关信息即粘贴网页标题。 5.查找文档用:filetype:doc/ppt/pdf 如果你还没记住,我还下载了老师的讲义,你也可下载学习。 刘教授第二项给我们讲的是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这是我在慕课学习收集的思维导图图片,是不很吸引人,这就是思维的可视化,自己制作过程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整理知识的过程。 这个是我用百度脑图制作的过程;(看视频)这个是我安装的软件“Freemind”。(看视频) 还有ppt中的Smart Art,也给大家看看。(看视频) 刘教授第三方面给我们讲的就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教学设计,而不是媒体传播,现在有很多种电子子白板,我校用的是鸿合电子白板,它与其它白板比较,优势在于学科性比较强,可惜没有历史学科。(现场演示) 现在给大家看一下它的功能和工具,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进行实际的操作与运用,不过你设计使用时得选好时间,否则学生看到就失去意义了。 刘教授最后讲的是移动终端的学习,H5课件的设计与开发,PP匠,还有一键投影,我上课没用过“一键投影”,但我知道怎样使用。(看视频) 以上是我在齐市学习的内容,还有我在平时用的,我在PPT课件使用的是“101教育PPT”,这里的课件资源丰富,学科齐全;另外还有我们“一师一优课”的平台,登陆后有资源和微课,可以为我们提供资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三峡初中何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掌握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通过“联系实际,谈本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最早国家、标志、发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联系实际,谈本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影响”来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的巨大进步。辩论:“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充分认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议一议:两次科技革命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认识科技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诞生。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电力的许多优点,很快取代蒸汽力,成为工厂机器生产的主要动力。第二,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从教法上,学习本课新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相关旧知识。然后指出,这节课要学的是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至今仍然起着重要作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材和教法分析《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是八年级历史岳麓版第四单元第16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后。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仅能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也在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组内讨论交流,再分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肯定、补充和点评。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探究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铺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驶主权及港澳回归的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①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②②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想象抓本质的能力过程方法:①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俄基本方针,加深对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②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目标:①“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

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②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学习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学习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教学方式讨论法、学生自讲法课型新课教具与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播发的歌曲《七子之歌》齐唱,之后问同学们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创作的?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3月创作的,诗人以比拟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感受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提问: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重大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领土除台湾和其他一些海岛及香港、澳门等地外,全部获得解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党和政府是怎样谋求解决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唱歌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齐唱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温故知新 二、进入新课,自学探究(一)“一国两制” 的构想与实践问题探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祖国统一大业并未完全实现,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历代领导人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哪些大量工作?学生自学、探究、讨论、展示教师用多媒体显示:①毛泽东、周恩来的肖像及其关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主张②《告台湾同胞书》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思索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信息技术;历史教学 G63 A 1673-9132(2018)10-0171-02 DOI10.16657/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165180.html,ki.issn1673-9132.2018.10.10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8年版)在教学建议一栏中明确提出“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2018年12月初,永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校举办,进行了以“学科信息化教学模式”为主题的研讨课交流,我有幸执教了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深切感受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

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因此,我将本课的核心内容提炼为“一一、二二、三三”,即一场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一种战争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两个侵略集团――三国协约、三国同盟,两个战争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三个战争特点――时间长、破坏性大、规模大,三点消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高效地吸收这些内容?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实物展台,展示预习成果 我市重视教育,积极推进信息化教育工作,我校更是积极响应,更新各种辅助教学的硬件、软件,各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的全套设备。其中,实物展台的安装方便教师将讲义、实物、资料等展示给学生看。这节课前,我编写了“导学案”,梳理、整合本课的基础知识,设置了课前预习部分。课堂中我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利用投影,由学生边讲解,边展示,起到检查预习情况和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的双重效果。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口头回答方式相比,更直观形象地突出历史专有名词的书写,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采用微课教学,转换教学模式,突破本课重难点 “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时间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的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上我们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着,但我们有喜有忧,喜的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要应用好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忧的是我们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课上得很不尽如人意。那么怎样进行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好一节课的开端:一节课的开端,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联旧引新、制造悬念、故事激趣、渲染气氛、描绘形象、激发情感、设疑问难、直观演示、解题释意、引用资料、联系已知、启发谈话、概括提示、寻找发现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不同年级采用不同要求和方法:如初中只讲基本的史实,而且于种种原因,学生掌握的并不太牢,所以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时适当补充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趣闻、小轶事等,还可以编排一些历史剧,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真实的感悟历史情景,提高学生上高的积极兴,使他们对历史课有所期待。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3、不同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如选择、判断、材料分析等。并在训练 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重要措施。 4、动、静结合起来,如既有情景剧、竞赛等让学生兴奋的活动,又有默写、分析等让学生安静的活动。 5、多种互动的形式相结合,如师生、生生个人、小组集体互动相结合。(强调一下,在师生互动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和学生融为一体。) 6、旨在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和旨在提高分析能力的活动相结合。近 年来无论是初中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中,都注重材料分析的能力, 材料分析会出现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可以利用书 本上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一切条件进行训练。 7、教师控制的练习和学生自由运用材料活动相结合。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历史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 析历史案例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 梁翠珍 教学案例与分析不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而是一个真实而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既有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也有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和分析。此次征集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要能反映这个教学案例的主题。2.针对问题:这个教学案例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什么问题。3.案例:包括背景,即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细节或情节,即故事发生的过程,如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措施;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等。4.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一步:课件展示一些宗教人物:学生知道猪八戒戒、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唐僧、丘处机等这些在影视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人物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能辨别出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这种学习的方式贴进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第二步:展示与这两种宗教有关的俗语:转世投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人生无常,修身养性,清净无为,

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炼制丹药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俗语来源于哪种宗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更正,指出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宗教与这些俗语有关,这节课主要了解佛教和道教。让学生对这两种宗教的教义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至少在有限的课堂中了解这两种宗教的教义。 教师板书:佛教道教要求学生找出以下知识点: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要求学生区别于道家学派。 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宗教的教义,并要求学生思考佛教广泛传播和道教兴起的原因。 第三步:教师讲解佛教起源传说和故事,并强调佛起源于印度在西汉的末年传入中国。道教的兴起与道家学派的区别。 提问:佛教道教的哪些说法满足了统治者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教师小结:佛教由于宣传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消磨了人们的反抗意志,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广泛传播开来。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老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只能对两种宗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可能作更深入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调查。 第四步:要求学生实地了解一下,我们附近有没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要想教得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要做好。下面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关于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 (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 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 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 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洋务派如此积极地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最终目的何在呢? (维护清朝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人呢?大家看书,

信息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讲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信息化教学设计(讲义稿) 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洪新华 ◆内容提纲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及内涵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案例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1.1政治需要层面 ◆“实现教育信息化手段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框架: 1.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 2.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 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是教育理念、手段和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安徽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革命性影

响。——《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1.2社会发展层面 ◆信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随着信息时代、创感时代的到来,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突飞猛进、信息指数增长,它必将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柯达的衰亡、阿里巴巴神话、翻转课堂、可汗学院、2011慕课(MOOC)元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在创新的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中国教育再不变革,中国人种将会退化!”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再次给予我们选择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 ◆我们要努力寻找理想教育的“马屁股”(教师的思维惯性,内隐理论)。 ◆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发展到相对丰富的水平后更多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物质的审美上。众所周知的美国苹果公司,他们不断开发出的Macbook、iPod、iPhone和iPad等知名产品,受到全球的热烈追捧。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创新,研发出高科技的产品,让其他国际生产同种数码商品的公司望尘莫及。2015年,无人汽车将被允许上路,2028年,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美国人在做什么,他们在用右脑,让亚洲人做左脑(即“路径依赖”)的事情,一种新型的殖民革命在悄然发生。这意味着左脑统治的思维方式的“信息时代”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注重右脑的、综合的、创造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