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应要求是:“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教材通过“超级水稻种植试验的统计分析”、“陈婷植树”、“乘法表”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程序,介绍了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和Do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二、设计思想

⒈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展示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造性设置,突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对比和实践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理解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执行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循环语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掌握根

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来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⒈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教学系统、VB6.0、课件。

七、教学过程

3

3 2. 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

DO循环执行过程板书

引导

分析

观察

思考

理解

思考

学会

明确学习

内容

教授新课:

二、循环结构应用举例

例1:S=1-1/2^2+1/3^2-1/4^2+……+1/99^2

试编写程序求S的值

分析问题:此问题是一个有限数列求和问题。

此问题的求解要首先写出通项公式。循环次数已知,应使

用FOR循环完成。

设计算法:

①I=1

②S=S+(-1)^(I+1)*1/(I*I)

③I=I+1

④若I值小于99,返回第②步

⑥输出S的值

⑦结束

6左右

2

3

9编写程序

For循环部分

For i = 1 To 99

S = S + (-1) ^ (i + 1) * 1 / (i * i)

Next i

完整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n = InputBox("请输入")

For i = 1 To n

If i Mod 2 <> 0 Then sum1 = sum1 + 1 / (i * i) Else

sum2 = sum2 + (-1) * 1 / (i * i)

Next i

Sum = sum1 + sum2

Print Sum

End Sub

调试运行

例2:π/4=1-1/3+1/5-1/7+……

利用以上公式求π的近似值,直到发现某一项的绝对值

小于10-6为止。(该项不累加)

分析问题:此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有限数列求和问题。

循环控制条件到某一项的绝对值小于10-6为止。循环次

数不定,应使用DO循环完成。

程序设计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Long, pi As Single, s As Single, n As Double

i = 1

Do

n = (-1) ^ (i + 1) * 1 / (2 * i - 1)

s = s + n

演示

分析

指导

引导

师生

协作

小结

分析

讲解

分析

指导

布置

理解

思考

上机

实践

探究

归纳

思考

学会

思考

实践

探究

通过流程

图加深理

解,突破

难点

通过实例

突出重点

分层教学

加深理解

知识目标

学习

通过实践

加深理解

分层教学

pi = 4 * s

i = i + 1

Loop Until Abs(n) < 10 ^ (-6)

Print pi

End Sub

调试运行:

案例3:小球弹跳问题

小球从10米高处自由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当小球弹起的高度不足原高度的千分之一时,小球会停止跳动。

(1)计算小球在整个弹跳过程中所经历的总路程。

(2)计算第10次小球落地时经历的总路程。

分析问题:此问题本质上累加求和问题。

(1)循环控制条当小球弹起的高度不足原高度的千分之一时,小球会停止跳动。循环次数不定,应使用DO循环完成。

(2)循环次数已知,应使用FOR循环完成。

程序设计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D As Single, U As Single, S As Single

S = 10

D = 10

Do

D = D * 0.5

S = S + D * 2

Loop Until D < 10 / 1000

Print "小球移动的总路程是:"; S; "米"

End Sub

调试运行:

例4:编写程序:输出2~10000以内的完全数。

完全数:因子(不算自身)之和等于它本身的数称为完全数。如28的因子是1,2,4,7,14,且1+2+4+7+14=28,则28是完全数。

分析问题:应先设计出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完全数的程序,再使用嵌套循环完成出输2~10000以内的完全数。

程序设计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m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Sum As Integer

For m = 2 To 10000

i = 0: Sum = 0

Do

i = i + 1

If m Mod i = 0 Then Sum = Sum + i

Loop Until i = m-1

If m = Sum Then Print m; "是完全数"

Next m

End Sub

调试运行

3、三、不同循环语句的比较

⒈For循环语句和Do循环语句的比较

For 循环语句:适合于描述预先知道重复次数的循环,是一种计数循环。

Do循环语句:适合于描述难以预先确定重复的次数的循环。

四、总结归纳:

如果一个算法涉及到循环结构,一定要分析以下几点:

⒈分析循环次数:已知或未知

⒉分析进入和退出循环体条件。

⒊分析循环体内容:①需要重复的内容

②改变循环变量值的方法。

不同问题,用同一种循环语句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循环语句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程序的循环结构学情分析

__《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反思

《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很好。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引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化。然后再让学生完成读图思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3、根据"相互联系的水体"来说明水循环过程,并注重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绘图、回到课前问题"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并引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流不尽?"导入水循的意义,并据此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水循环持续不断更新?学生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应的概念,学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具体的水循环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画三种水循环的示意图,并标出每种循环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一重点内容。 4、学习延伸设计:收集家乡河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也培养了学

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本节课注意多媒体技能和地理课堂的有机融合,整个课堂结构清楚明确,共分为四大模块:三维目标、重难点内容、知识体系、分组讨论、各抒已见及课外拓展,使用多媒体壮大的信息功效为学生们提供了富厚的学习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课堂效率很高,知识容量也很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1、如板书不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似乎是一个电脑操作员,只是在机械地操作,板书不够多,学生学起来缺乏真实感。 2、教学历程中的过渡不够吸引人,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等。 授课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永远没有完美的止境。以后还需要不懈地努力,不停前进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自己 对于现阶段考核知识内容而言,主要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强调记忆,而程序性知识强调运用运用。实际上,高中阶段有大的程序性知识,如何学习该部分知识更有效?我感觉在教学中应该两条腿走路: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抓住理解地理过程的关键点,把握地理过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地理现象,并把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其次,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指在学习新课时)可先督促学生将知识点机械地记忆下来。通过各种变式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及其运用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这两种办法仍不能得到较好学习效果的。之后的问题留到今后再逐步消化。 2014.12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反思

很长时间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了,今年下了高一。我将带领四个代课老师和两个正式在编的教师完成高一的政治教学任务,很长时间以来,对政治课教学缺乏有效的思考,一直是用自己对政治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和对课堂的执着来感染着学生学好政治。 这次上xx当指导教师的时间中,在批阅老师们的作业和在学习这次省远程培训的相关文本的时候,发现自己确实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总结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首先,最大的收获是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对教材的综观思维。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的宏观思维、中观思维和微观思维给了自己很好的启示。 其次,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选择,这需要我们统筹考虑。 再次,如何切实搞好教学的微观设计,我们必须学会将教学知识问题化,将问题情境化,将情境活动化,将教学活动序列化,从而有效的完成微观教学设计。

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如何去考虑以上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活动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消费活动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同时也是中学生最熟悉的话题。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首先是一个消费者,这也是我们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把消费作为教材第一单元的原因。本单元的主题知识围绕着消费什么,消费的媒介是什么,什么是消费,消费有哪些类型,我们的消费状况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变化,个体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知识。 其次,在教学微观设计的时候,我们第一单的核心知识点有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等知识。商品的知识包括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商品交换经历的阶段及本质,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发展,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工具与外汇,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与价格),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等知识点,如何将这些知识点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境活动化、活动序列化是我们在以后的集体备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练习

《算法与程序设计》练习 (满分:100分) 说明:本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客观题,含单选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选题30小题,共45分;判断题20小题,共20分。第二卷为操作题,共3题,第1题15分,第2题10分,第3题10分,共35分。 一、单选题 1、(1.5分)下面是4位同学为解决问题编写的程序,完全正确的是( )。 同学1:某同学从17岁开始栽了1棵树,以后每年都比前一年多栽1棵,他要栽够100棵树,最小得多少岁?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Age As Integer,Tree As Integer Do Age=17 Age=Age+1 Tree=Tree+Age(Tree应该是树的累加数,这样合适吗?) Loop Until Tree=100 Print Age & “岁” End Sub

同学2:计算S=1×2×3×4×5×6×7×8×9的值。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S As Integer (S没有初始值,默认为0) For a = 1 To 10(终值设置错误) S = S * a Next a Print “S=” & S End Sub 同学3:求解方程ax+b=0。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A As Single,B As Single InputBox("A=")(从键盘得到的数据赋给谁了?) InputBox("B=") X=-B/A Print X End Sub 同学4:计算S=1+(1+2)+(1+2+3)+…+(1+2+3+…+100)的值。程序如下: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课堂反思性教学是生物教师把教育理论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篇一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

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敬请指导: 1、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2、学生的层次不一,自学自读、讨论学习,能培养所有同学的自学能力吗?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开始倾向过程性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吗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篇二有语云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担任五个班级的生物老师已经有半学期。这半个学期我曾经茫然,曾经沮丧,但是在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慢慢的进入了正轨。 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我在高二(3)班上的一节过关课。本节课重难点是碳循环模型的构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从教学效果来看,能较好达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也做得比较好,课堂效度较高。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学过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以能量流动的三个题目引入本节课,自然过渡到物质循环。不少学生会认为:与消耗能量一样,生物也在不断地消耗着物质,本节的问题探讨便是针对学生这一认识提出的。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存在认知冲突:煤炭、石油等资源难道不能被消耗尽吗?利用课堂中捕捉到这些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煤炭、石油等是人类从事现代工业活动的物质资源,而非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资源;(2)煤炭、石油等资源是有限的,这些资源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消耗它们所需要的时间却要短得多,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物质循环的存在。 碳循环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所以课前先发了一个导学案,让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上引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加以引导,结合课本上碳循环图解进行分析,一步一步展开对碳循环过程核心内容的学习,接下来由学生自己总结并画出碳循环模式图,不少学生都能画出了一个正方形的碳循环模式图,多数箭头也能画出来,但是不全面,比如生产者和消费者指向化石燃料,有些学生都忘记画了。把部分学生的结果用投影仪打出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结果发现,在分析中,由于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学生听的都很认真。给予了评价后我及时提出另一种三角形模式图,让学生分析:这样构建的模式图是否合理?学生讨论后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碳循环模式,要求学生记到课本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突破重点和难点。 温室效应的问题是近年来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学生并不陌生,对于温室效应的原因、后果和对策都有所了解,而且也切身感受到了温室效应的存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很多平时不是很活跃的学生也都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列表比较来学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在教材处理方面,先带领学生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同时注意强调以下几点:(1)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3)碳循环具有全球性;(4)通过碳循环的实例,提示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然后应用物质循环去解决两道思考题,及时评价和纠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教学反思。 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 3.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4. 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 5. 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它可以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6.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

总之,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要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间相互合作进行。它也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反思的常用方法 由于教学反思本身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一般教学反思按反思类型来分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按反思方法来分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在我们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1、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2、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学技巧、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VB部分)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一、单选题 1. 计算机程序的三种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 A.模块结构B.循环结构C.多重循环结构D.IF块结构 2. 是指用户操作引发或由系统引发,能被对象所识别并做出响应的动作。A.任务B.事件C.控件D.过程 3. 在VB中,窗口坐标系的原点在,x轴向右为正,y轴向下为正。A.窗口左上角B.窗口右下角 C.窗口正中间D.窗口右上角 4. 在VB应用程序设计中,通常应对编写程序代码。 A.所有对象B.窗体 C.Timer D.有事件的对象 5.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用来描述对象的特征信息。 A.事件B.方法C.代码D.属性 6. 在VB编程中,如果需要返回鼠标的当前位置,或了解按下的是鼠标哪个键及需要配合键盘上的Shift、Ctrl、Alt键时,应该使用事件。 A.Click B.Change C.MouseDown D.KeyPress 7. 在VB应用程序设计中,如果想让Timer控件每秒钟响应一次,应该将其Inerval属性设置为。 A.1 B.60 C.100 D.1000 8. 下列过程中,是程序开始运行时,窗体一加载就运行的程序段。A.Form_Load B.Form_Click C.Form_MouseDown D.Form_KeyPress 9. 的Visual Basic表达式是。 A.(-b+b^2-4ac)/2a B.(-b+sqr(b^2-4*a*c))/(2*a) C.(-b+sqr(b^2-4ac))/(2a) D.(-b+sqr(b^2-4ac))/2a

10. 在VB系统中,代表内存单元,是命了名的存储空间。 A.变量B.常量C.函数D.字节 11. 语句用于声明变量,并定义变量的数据类型,给变量分配存储空间。A.Sub B.Dim C.Call D.End 12. 在VB程序设计语言中,语句的功能是使系统产生的随机数真正随机化。 A.Rnd B.Circle C.Randomize D.Dim 13. 关系表达式的值为。 A.数值B.字符串C.逻辑值D.逻辑表达式 14. 下列控件中“文本框”是。 A. Label B. TextBox C. OptionButton D. CommandButton 15. 若改变一文本框中所显示文本的颜色,需改变此文本框的哪个属性? A. Caption B. Forecolor C. Backcolor D. Text 16. 在VB环境中,如果设计时将命令按钮的属性设置为False,则运行时该按钮从窗体上消失。 A.Default B.Enabled C.Visible D.DisabledPicture 17.在VB环境中,修改对象的BackColor的属性值,则对象的将发生改变。 A. 文字颜色 B. 背景色 C. 前景色 D. 边框颜色 18.用VB工具箱中的哪个控件可以建立命令控制按钮 B 。 19.在VB应用程序中,修改控制代码,使Command1按钮显示“end”,正确的设置是。 A. Command1.Text=“end” B. Command1.Caption=“end” 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18584084.html,=end D. Command1.Caption=end 20.在VB程序中,当变量H的值等于8时,执行“IF H>8 then R=10 else R=20”语句后,R值为。 A.5 B.10 C.20 D.10或20 21.当a=123: b=Str(a),则 A.a和b均是字符型变量B.a是字符型变量,b是数值型变量 C.a是数值型变量,b是字符型变量D.a和b均是数值型变量 22.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时,如果循环的次数已知,通常采用;当循环的次数未知,需要靠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来决定循环的执行和退出时,通常采 用。 A.For…Next循环、Do…Loop循环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 学反思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教案浙教版 (1)

课题:循环结构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学会用for …next 语句和do …loop 编写简单的程序,并会调试它 教学重点、难点: 1. For –next 语句的用法 2. Do-loop 语句的用法 3. 循环语句的嵌套 教学过程 在用计算机处理问题时,除了分支问题外,还有不少是需要重复执行某一组操作的问题。这就要采用循环结构,VB 中提供了两种语句实现循环结构,For-Next 语句和Do-Loop 语句。 【例6-6-1】求s=1+2+3+……+100 利用赋值语句可写出如下形式的代码: sum=0 sum= sum+1 sum= sum+2 sum=sum+3 …… sum=sum+100 很显然,使用这种形式也能得到结果,但程序很冗长。观察上面的代码可以发现,这段代码实际上重复了同一个操作:sum=sum+I ,只不过是每次相加的自然数不同而已。使用VB 提供的循环语句可以很容易实现这种重复操作功能。具体算法如下: ①设sum=0; ②设i=1; ③若i<=100则转④,否则算法停止,最后sum 中的数值即是自然数列前100项之和; ④将sum 与i 相加,其结果送给变量sum ,即sum+i →sum ; ⑤使i 值增加1,即i+1→i ; ⑥转③。 流程图如图6- 23,程序及运行结果如下: ' 求1、2、3……、100之间自然数的和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um As Integer sum = 0 For i = 1 To 100 sum = sum + i ' 循环体 图6-23 开 始 0→sum 1→i i<=100 sum+i →sum i+1→i 输出sum 结 束 Y N

(完整)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反思

生物必修一教学反思 唐甸深 今年是我人生第一年的教师生涯。这是我第一年的高一生物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高中生物必修模块的教学。基本上结束了高一生物的教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

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回顾 教学环节执行:本课有“温故引入、分析探讨、巩固提炼、应用延伸、回顾总结”五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统计捐款金额,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质疑已有解题方式,教师通过小实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探讨,寻找规律、总结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体验循环思想,构建对循环结构基本要素的理解,渗透不断完善、逐步求精的设计理念,在疏理中提炼、内化知识,在应用中延伸知识,最后通过回顾总结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落实: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中探求,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分析、推理,最后解决问题,作为《循环结构》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达成。 学生活动实施:整节课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在质疑原有解题方式的基础上投入进一步的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探讨,不断地寻找、总结规律,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学生用循环思想描述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一个整理、重现的过程,通过书面练习达到对知识的系统回顾、主动疏理及内化。三是应用延伸环节,从生活中找实例,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发学生思考、比较,加深对“循环”的理解。四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顾总结的环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对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回顾中疏理,在总结中反思,在交流中互补,这也是知识内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学时间分配:“分析探讨”环节时间上略显仓促,从而使得计划中比较紧张的“回顾总结”环节的时间比较充裕。

二、教学效果分析 知识技能落实:“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为:“认识循环结构。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要素。”这个目标是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必须掌握的第三种结构,初识环节,要求学生从认识到了解,然后在以后的课中逐步达到熟练应用。通过本课时,学生了解了循环结构在算法设计中的用处,也了解了循环的基本要素和直到型循环的基本结构。 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头脑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其次是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给学生思考的策略,变教师“奉送真理”为学生“发现真理”,当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及时地搭一步台阶,使学生能成功到达知识的彼岸,再次,还应不断的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实现创新。本课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但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发现原有的解题方法有局限性,从而产生求变、求新的要求,这时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就通过生活化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记录实验步骤,逐步发现规律,获得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质疑、分析、探讨,学生分析、判断、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生规范形成:学生理解了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时应有一定的书写规范,框图和线要准确描绘,内容要准确表达,因为写流程图的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描述不清的话,不利于下一步的编程等等。同时,学生也能意识到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总结,并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有更多的所悟所得。 达成程度分析:本课很“朴素”,但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作为郊区的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差些,学生在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本课时的内容,教师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引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 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 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 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 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 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 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 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 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 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采用问题激发互动来复习生物知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 此时我便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实验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载玻片的边缘来划滤液细线、颜色浓绿的嫩叶可以作实验材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 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新火花” 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景,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学习“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内容时,先结合多媒体图片轻松愉快地介绍:“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 因受具体图片和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 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再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 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时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等资料,讲 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进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这样,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复习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 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回顾 教学环节执行:本课有“温故引入、分析探讨、巩固提炼、应用延伸、回顾总结”五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统计捐款金额,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质疑已有解题方式,教师通过小实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探讨,寻找规律、总结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体验循环思想,构建对循环结构基本要素的理解,渗透不断完善、逐步求精的设计理念,在疏理中提炼、内化知识,在应用中延伸知识,最后通过回顾总结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落实: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中探求,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分析、推理,最后解决问题,作为《循环结构》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达成。 学生活动实施:整节课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在质疑原有解题方式的基础上投入进一步的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探讨,不断地寻找、总结规律,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学生用循环思想描述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一个整理、重现的过程,通过书面练习达到对知识的系统回顾、主动疏理及内化。三是应用延伸环节,从生活中找实例,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发学生思考、比较,加深对“循环”的理解。四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顾总结的环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对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回顾中疏理,在总结中反思,在交流中互补,这也是知识内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学时间分配:“分析探讨”环节时间上略显仓促,从而使得计划中比较紧张的“回顾总结”环节的时间比较充裕。

第 1 页共 5 页 二、教学效果分析 知识技能落实:“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为:“认识循环结构。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要素。”这个目标是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必须掌握的第三种结构,初识环节,要求学生从认识到了解,然后在以后的课中逐步达到熟练应用。通过本课时,学生了解了循环结构在算法设计中的用处,也了解了循环的基本要素和直到型循环的基本结构。 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头脑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其次是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给学生思考的策略,变教师“奉送真理”为学生“发现真理”,当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及时地搭一步台阶,使学生能成功到达知识的彼岸,再次,还应不断的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实现创新。本课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但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发现原有的解题方法有局限性,从而产生求变、求新的要求,这时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就通过生活化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记录实验步骤,逐步发现规律,获得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质疑、分析、探讨,学生分析、判断、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生规范形成:学生理解了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时应有一定的书写规范,框图和线要准确描绘,内容要准确表达,因为写流程图的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描述不清的话,不利于下一步的编程等等。同时,学生也能意识到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总结,并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有更多的所悟所得。 达成程度分析:本课很“朴素”,但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作为郊区的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差些,学生在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本课时的内容,教师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引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应要求是:“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教材通过“超级水稻种植试验的统计分析”、“陈婷植树”、“乘法表”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程序,介绍了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和Do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二、设计思想 ⒈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展示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造性设置,突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对比和实践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理解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执行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循环语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掌握根

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来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⒈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教学系统、VB6.0、课件。 七、教学过程

3 3 2. 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 DO循环执行过程板书 引导 分析 讲 观察 思考 理解 思考 学会 明确学习 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教学实录)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高中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教学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高中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搞形式主义。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问:“你见过蛋白质吗?你知道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质,你认为首先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弯路?”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关于最后一问,学生答到需要知道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排列顺序。过渡:“同学们知道氨基酸吗?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讲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研究蛋白质有什么意义?前后呼应,并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情境创设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思二:多一份创意,少一份随意 情境创设来源于现实生活,但需要高度浓缩和提炼,克服创设的随意性,必要时可以适

当进行加工处理,更能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如“细胞分化”的教学,以德国某体操运动员和她白血病儿子的真实故事导入。教师问:“关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体内的白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教师问:“刚才我们讨论了正常的白细胞产生,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即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内容,如癌细胞的产生、致癌因素、癌细胞的特征以及预防癌症的措施。过渡:“对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学生答到:“化疗和放疗以及移植造血干细胞。” 教师问:“放化疗方案有什么缺陷?”组织学生讨论。过渡:“在药物方面,科学家试图寻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资料,教师问“如何大量繁殖红豆衫满足紫杉醇的用药需求?”此问的意图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渡:“刚才同学提出第二个方案移植造血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体内除了干细胞以外,还有其他的干细胞吗?”播放干细胞视频,组织学生画概念图归纳干细胞类型。再现情境:医生希望给该运动员的儿子移植造血干细胞,但配型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治疗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组织学生讨论方案。此问的意图引出动物克隆,并落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教师总结:“刚才讨论了治疗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所以现在还有许多患者处在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教案沪教版选修

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for…next循环语句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循环结构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循环结构的构建。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 3.灵活运用for…next语句。 技能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会运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流程控制。 情感价 值观 1.通过问题和算法分析过程,促进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 2.通过活动的实践,体验循环结构的构建和实现过程。 3.能够运用循环结构的知识和技能,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关于循环问题的程序。 教学 重点 循环结构的构建,运用循环语句实现对循环流程的控制。 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计算机阅卷及一个简单程序引出循环结构,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分析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气氛活跃,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同学们分组讨论:现在我们很多考试都使用答题卡,都是采用计算机阅卷,那么计算机是怎样阅卷,怎样进行这项重复工作的呢?学生议论纷纷,气氛 活跃 通过身边的事 例引起学生好 奇心,导出新 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题说起: 例1:编写一个程序:打印5行竖排的“*”。 如果是打印10行、100行、1000行甚至更多的竖排“*”,那我们用循环就很容易实现。 学生稍做思考 并编写出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End Sub 复习一下前面 所学内容,从 简单到复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