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3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方法-沪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3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方法-沪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3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方法-沪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3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方法-沪教版

一、考点突破

此部分内容在中考化学中的要求如下: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难点:根据某些商品标签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精讲:

考点一:计算物质的化学式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量又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说明:化学式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一个比值,不能用“g”或“kg”作单位。

【难点剖析】

计算化学式量时相同元素原子之间用乘法,不同元素原子之间用加法。

思考:某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

55H

70

MgN

4

O

6

,其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为___________。

答案:相对分子质量为12×55+1×70+24+14×4+16×6=894

易错点:加法和乘法要分清楚。

【重要提示】

化学式中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计算时可先求出一个原子团的式量,再乘以其个数。

例如:Ca(OH)

2

化学式量为40+(16+1)×2=74

考点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要点诠释】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原子个数之比

例题

2

CO中C和O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

易错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不是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重要提示】

可以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求化学式

例题已知某铁的氧化物中Fe、O元素的质量比为7:3,求化学式。

思路分析:设铁的氧化物中Fe、O的原子个数为x、y,

则由Fe、O元素的质量比为7:3,得:

56x:16y=7:3

解之得:x:y=2:3

则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

2O

3。

考点三: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例题(泰州)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

15H

10

O

2

)具有

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 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 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

思路分析:A. 异黄酮由异黄铜分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异黄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5=18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 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

D. 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B 【重要提示】

可以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求化学式。

思考:某物质的化学式量为160,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化学式为 。 【推导公式】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例题 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各种疾病。根据如图某补锌口服液的标签回答:

(1)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 个原子。

(2)每支该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 毫克。

思路分析:(1)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 12H 22O 14Zn ,故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共有原子的数目为12+22+14+1=49;

(2)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5

100%1212122161465

?=?+?+?+ 14.3%。因此每支该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

的质量是6.5mg ÷14.3%=45.5mg 。

答案:(1)49;(2)45.5mg 。

技巧点拨: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则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提分宝典:

【方法提炼】

有关物质组成的计算是中考中的命题重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计算题中。解此部分习题关键是要理解并记熟、运用有关公式:

1. 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易错提醒】

1. 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不用“g ”或“kg ”作单位;

2.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不是化学式中右下角数字之比。 【矫正训练】

例题 2012年5月山东媒体报道称,一些菜贩使用有毒物质——甲醛(化学式为CH 2O )对长途运输的大白菜保鲜。关于甲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氧化物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为1:2:1

D.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g 错解:误选C 或D

错因:把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与化学式中右下角数字之比混淆,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g ,只注意到了计算结果30正确。

思路分析:A. 甲醛(化学式为CH 2O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 由甲醛的化学式可知,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 由甲醛的化学式可知,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

氧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不是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6=30,但是不能以”g”为单位。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B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一、选择题

1.蔬菜、水果中大多含有维生素C(C

6H

8

O

6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属于化合物

B.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1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2.胞嘧啶(C

4H

5

N

3

O)是DNA的水解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胞嘧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胞嘧啶分子中共有12个原子

B. 胞嘧啶中含有C

4

分子

C. 胞嘧啶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

D. 胞嘧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3.草莓、香蕉等水果都具有芳香的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

4H

8

O

2

等物质。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是化合物

B. 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4个原子

C. 其中C、H、O元素质量比为2:4:1

D.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4.实验测得某(NH

4)

2

SO

4

化肥的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8.7%,则其中可能

混入了()

A. NH

4HCO

3

B. CO(NH

2

2

C. NH

4

NO

3

D. NH

4

Cl

*5.有一包混合物中含有Cu、CuO、Cu

2

O中的两种或三种,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关于这包物质的组成,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组成中肯定含有CuO

B. 可能是Cu、CuO、Cu

2

O的混合物

C. 可能是Cu、Cu

2

O的混合物

D. 可能不含有单质Cu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两个氮分子:2N

B. 钙离子:Ca+2

C. 两个氢原子:2H

2

D. 氧化镁:MgO

二、填空题

7.为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C

5H

12

O

5

)代替蔗糖。

(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有个原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至0.1%)。**8.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样,有些物质能危害健康,现代社会中,毒品的危害并未完全消除,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依然存在,香烟的产销量依然巨大。“珍爱生命,远离有毒物质”,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理念,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将二百多万斤英国走私鸦片全部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和坚决禁毒的坚强意志。鸦片的主要

成分罂粟碱(化学视为C

20H

21

O

4

N)中,C,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

为。

(2)近期,关于某地农户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进行大姜种植的报道引

人注目。“神农丹”的主要成分是涕灭威(化学式为C

7H

14

O

2

N

2

S),在涕灭威中,

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3)香烟中的尼古丁(化学式为C

10H

14

N

2

)是一种剧毒物质,下列有关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①吸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②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③被动吸烟无害健康;④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诱发癌变;⑤吸烟能防治H7N9禽流感。

A. 只有①⑤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③⑤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解析:A. 维生素C 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 维生素C 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6=7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8=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96,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维生素C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 1个维生素C 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2. C 解析:A. 由胞嘧啶的化学式C 4H 5N 3O 可知,1个胞嘧啶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13个原子,故错误;

B. 由胞嘧啶的化学式C 4H 5N 3O 可知,该物质是由胞嘧啶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胞嘧啶中不含C 4分子,故错误;

C. 由胞嘧啶的化学式C 4H 5N 3O 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 由胞嘧啶的化学式C 4H 5N 3O 可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5+14×3+16=111,故错误。

3. C 解析:A. 乙酸乙酯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 1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 乙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4):(1×8):(16×2)=6:1:4,故选项说法错误;

D. 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12×4+8+16×2=88,故选项说法正确。 4. A 解析:先根据(NH 4)2SO 4化学式进行计算,如果(NH 4)2SO 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比18.7%大,应该混入一种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氮肥;如果(NH 4)

2

SO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比18.7%小,则应该混入一种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

氮肥,据此计算分析知:424(NH )SO 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21.2%,所以应该混入一种氮元素。质量分数较小的氮肥,经计算,A :43NH HCO 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17.7%;B :42CO(NH )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42.5%;C :43NH NO 中氮元素质

量分数35%;D:

NH Cl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26.0%,故选A。

4

5. C 解析:A. 因为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Cu

O中铜元素的质量

2

分数为88.89%,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0%,要使固体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组成中肯定含有CuO,故A正确;

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8.89%,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B. Cu

2

如果在加入单质铜,铜元素总的质量分数就会大于80%,可能达到85%,故B正确;

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8.89%,如果在加入单质铜,铜元素总的质

C. Cu

2

量分数就会大于88.89%,不可能达到85%,故C错误;

D. Cu

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8.89%,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2

二者适当混合,铜元素总的质量分数就会达到达到85%,所以,可能不含有单质Cu,故D正确。

6. D 解析:A. 由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个氮分子表示

,故A错误;

为:2N

2

B.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因此钙离子表示为:Ca2+,故B错误;

C.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C错误;

D. 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D正确。

二、填空题

7.(1)152;(2)22,5:12:5;(3)39.5%。

解析:(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12+16×5=152;

(2)一个木糖醇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有22个原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12:5;

(3)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152×100%≈39.5%。

8.(1)5:1;(2)氢;(3)D。

解析:(1)由罂粟碱的化学式可知,1个罂粟碱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因此C,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

为20:4=5:1。

(2)该物质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7=8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4=14,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2=28,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2,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化学知识:①吸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②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4+14×2=162;③香烟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危害更大,而不是无害;

④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诱发癌变;⑤吸烟不能防治H7N9禽流感。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州国际学校穆楠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分三节, 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 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 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综合练习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综合练习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122630 反应中的质量/g9223b 反应后的质量/g0a3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丙一定为催化剂C.a等于10 D.b等于12 2.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 2.41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0.05mol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A.3.21 B.3.59 C.4.01 D.7.41 3.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2 D.C3H8 4.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丁的式量为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5.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 B.15.2g C.20.0g D.40.0g 6.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 bH2O↑+cCO2↑+dY↑取45g 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9g,另取45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31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气体Y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 A.CO2的质量为22g B.气体Y的质量为14g C.化学方程式中b∶c=1∶1D.气体Y可能为甲烷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热棒足量 新丝路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 姚波学生: 年级: 日期: 2

3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 电解水 2H 2O ==== 2H 2↑ + O 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 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 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 2 === CO 2 2H 2 + O 2 === 2H 2O S + O 2 === SO 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 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 2 === Fe 3O 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 2 === 2Al 2O 3 2Cu + O 2 === 2CuO (黑色固体) 3.CO 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 2俗称 CO 2化学性质: H 2O + CO 2 === H 2CO 3 (CO 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用石灰水检验CO 2) CO 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 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 2H 2O 2 === 2H 2O + O 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 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 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点燃 加热 MnO 2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性质】 (1) 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又叫触媒) (2)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氯酸钾--( 加入) 二氧化锰( 并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 是基本反应类型 (2) 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装药品 (3) 定:固定试管 (4) 点:点燃酒精灯 (5) 收:收集氧气( 利用排水法) (6) 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 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沪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一模计算部分

2012年初三化学计算部分专项练习 一、结合“物质的量”、“化学式”进行简单换算 公式:N=n*6.02×1023;M=m/n;(其中N表示微粒个数,n表示的量,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静安)23.核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化学式是C5H10O5。核糖由(10)种元素组成,碳、氧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1);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2)(精确到0.1%);0.2 mol 该物质中约含有(13)个碳原子。 (崇明)46、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嘉定)46.把2mol碳在1.5mol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燃烧后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则生成的CO2和CO总的物质的量是 A. 1.5mol B. 2mol C. 1mol D.大于1.5mol,小于2mol 43.1mol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C H2CO CH4热量(KJ)393.5 285.8 282.6 890.3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分析,等质量的上述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最多的是() A.C B.H2C.CO D.CH4 46、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 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物质的 化学式可能是() A、CO B、CH 3OH C、C 2 H 2 D、C 2 H 4 二、结合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求样品的纯度 (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解题过程) 40.化学科技小组同学将13.9g含杂质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5g 稀盐酸相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反应时间t/s t0t1t2t3t4t5t6 气体质量m/g 0 0.88 1.76 2.64 3.52 4.4 4.4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单元测试题(B卷)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单元测试题(B卷)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用镁和铝分别同稀硫酸反应,若要各制得10克氢气,则需要用去的镁和铝的质量比是A.4∶3 B.8∶9 C.3∶1 D.1∶3 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17:24 3.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14.4g,将其充分还原后,将所得固体加入到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与单质铜的质量比为()A.1:1 B.5:7 C.5:4 D.4:7 4.实验时有一块未知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含杂质20%,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向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在样品质量分数为() A.20% B.40% C.50% D.80% 5.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为4:3 C.物质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6.取NaCl、NaOH、Na2CO3固体混合物28.6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充分反应后,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将溶液蒸干,得无水固体33.4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 A.8.4g B.10.0g C.11.7g D.13.6g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 点燃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CO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2H2O2 === 2H2O + O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 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 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 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 吸进试管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 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 CO2实验室制法 加热 MnO 2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S :32 N :14 Fe : 56 Zn :65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D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河水 B 干冰 C 煤 D 纯净的空气 3实验室用试管收集CO 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 ) A B C D 4今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我市有关部门呼吁我市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 、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 、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 、洗莱、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5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A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分别通人到澄清石灰水中 C 、闻气味 D 、看颜色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下表是北京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 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8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保护和隔热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石墨 ( ) A 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 C 具有可燃性 D 具有稳定性 9在烤肉中含有某种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 20H 12,有关该物质的正确说法是: (A )该物质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0:1 (B )该物质共有34个原子 (C )100克该物质含氢5克 (D )它是由氧气氧化生成的一种氧化物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单元测试题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4:11 C.丙的化学式为CH3O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 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165.6 B.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36∶142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8∶40,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 4.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2 D.C3H8 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6.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 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 7.对化学反应:M+H2SO4=CaSO4↓+2N的认识,错误的是() A.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M>N C.M可能是CaO D.N可能是HNO3 8.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 子质量为1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2 B.44 C.88 D.92 9.现有一包碳酸钙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21.2g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33.3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 A.52.8%B.47.2%C.36%D.64% 10.实验时有一块未知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含杂质20%,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向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在样品质量分数为() A.20% B.40% C.50% D.80% 11.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得到0.6gD,则需要A的质量为() A.5.6g B.16.8g C.22.8g D.无法计算 12.将6.05g的铁、锌混合物中加入到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A.0.1g B.0.15g C.0.2g D.0.25g 1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一种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气体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W氧气氮气水蒸气 前质量/g6810022 反应后质量/g X458110 A.X的值应为0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 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 2 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茅天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卷 考试范围:上册;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6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I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机器人“变”形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口可乐 B.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少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 ..的是( ) A. 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5、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D.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及时去掉了表面的煤灰 8.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 ..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XX)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 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X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X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食盐、蔗糖、食用油、泥土分散到水中的现象。 2、讨论掌握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掌握溶液概念。 3、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为什么食盐、高锰酸钾、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4、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热量变化。 5、通过活动探究,了解水溶液与纯水的性质是不同的,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后水的沸点、凝固点 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归纳、类比的能力和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溶液的基本特征,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水溶液与水性质的不同。 2、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课时一] 第§-1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解 1 2、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可溶性的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到水中均能形成溶液;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分散到水中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5、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要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如硝酸铵。 [课时二]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性质要发生改变: 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2、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导电性会发生改变。 例如:食盐水能导电,而水则不能导电。――原因:食盐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金属导体能导电是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3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方法-沪教版

一、考点突破 此部分内容在中考化学中的要求如下: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难点:根据某些商品标签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精讲: 考点一:计算物质的化学式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量又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说明:化学式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一个比值,不能用“g”或“kg”作单位。 【难点剖析】 计算化学式量时相同元素原子之间用乘法,不同元素原子之间用加法。 思考:某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 55H 70 MgN 4 O 6 ,其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为___________。

答案:相对分子质量为12×55+1×70+24+14×4+16×6=894 易错点:加法和乘法要分清楚。 【重要提示】 化学式中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计算时可先求出一个原子团的式量,再乘以其个数。 例如:Ca(OH) 2 化学式量为40+(16+1)×2=74 考点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要点诠释】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原子个数之比 例题 2 CO中C和O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 易错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不是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重要提示】 可以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求化学式 例题已知某铁的氧化物中Fe、O元素的质量比为7:3,求化学式。 思路分析:设铁的氧化物中Fe、O的原子个数为x、y, 则由Fe、O元素的质量比为7:3,得: 56x:16y=7:3 解之得:x:y=2:3 则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 2O 3。 考点三: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例题(泰州)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 15H 10 O 2 )具有 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 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 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3:化学计算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3:化学计算 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 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2.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应处理后排放。32g硫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3.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取6.5g锌粒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50g。请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在100 g的某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为AgNO3+HCl=HNO3+AgCl↓,至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质量为28.7 g的AgCl沉淀,求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6.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实验员用以下方法制取了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低温下,向56.4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钡(Ba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aO2+H2SO4=BaSO4↓+H2O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3g沉淀。计算: (1)加入BaO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医用双氧水常为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将(2)中所得溶液稀释到医用双氧水浓度,计算需加入水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液中含稀盐酸,需先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后进行处理。(杂质不参加反应) (1)实验时需配制50g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来配制,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2)取20g废液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6g。计算废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溶液所含粒子数目关系:Na+_____Cl-。(填“>”、“=”或“<”)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 1. 现象:△ 现象原因 1.变化 3.性质 4.能量变化 空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 2—78%O 2—21%稀有气体—0.94%CO 2—0.03%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 2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3.洁净物、混合物 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P 137 燃烧匙:用来做燃烧实验的。蒸发皿:蒸发、结晶和浓缩。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和质量(固体的),量程100g ,精准度0.1g 铁架台:支撑和夹持物体。酒精灯:加热。研钵:研碎药品。 试剂瓶:粗口叫广口瓶,装固体药品;细口叫细口瓶,装液体药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集气瓶:收集气体,作反应容器。 烧杯:装药品作反应容器,稀释药品,溶解药品,用于加热(垫上石棉网)。锥形瓶:作反应容器,装药品。试管刷:刷试管的。 O 2 CO 2H 2O 点燃 现象:少于 5 1大于 5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