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磺草酮(物化性质,毒性毒理,生产方法,厂家以及原料等资料)

磺草酮(物化性质,毒性毒理,生产方法,厂家以及原料等资料)

磺草酮(物化性质,毒性毒理,生产方法,厂家以及原料等资料)
磺草酮(物化性质,毒性毒理,生产方法,厂家以及原料等资料)

【中文名称】2-(2-氯-4-甲磺酰苯甲酰环己烷-1,3-二酮;磺草酮;

【英文名称】

sulcotrione;Mikado;2-(2-chloro-4-mesylbenzoyl)cyclohexane-1,3-dione;2-(2-chloro-4-(methylsulfonyl)benzoyl)-1,3-cyclohexanwdione

【CAS 登录号】

99105-77-8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328.8

【熔点(℃)】139

【蒸气压(Pa )】小于533.8nPa(25℃)

【毒性LD50(mg/kg)】

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兔急性经皮LD50(24h)大于4000。对兔皮肤无刺激,对兔阻睛有中度刺激,元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性状】

原药为淡褐色固体.

【溶解情况】

25℃水中溶解度为 165mg/L ,溶于丙酮和氯苯。

【用途】

本品是一种用于防除玉米田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的酮类除草剂。芽后施用,用量为300~400g(a.i.)/ha ,可防除马唐、血根草、锡兰稗、洋野黍、藜、茄、龙葵、蓼、酸膜、叶蓼等大部分杂草。由于其作用于类胡萝卜素合成,从而排除与三嗪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可单用、混用或连续施用防除玉米田杂草、剂量高达900时,对玉米也安全,未发现任何药害,但生长条件较差时,玉米叶会有短皙的脱色症状,对玉米生长和产量无影响。在正常轮作下。对冬麦、大麦、冬油莱、马铃薯、甜菜、豌豆和菜豆等安全。 O O O C l

S O 2C H

3

【制备或来源】

以对甲苯磺酰氯和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反应制得。

【其他】

在水中、日光或避光下稳定,耐热高达80℃。在肥沃砂质土壤中DT50为15d,细沃土中DT50为7d。

恶二唑酮类和三唑啉酮类

噁二唑酮类和三唑啉酮类 1、噁草酮又叫噁草灵,商品名农思它、农使友等,属噁二唑酮类除 草剂,为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适用于水稻、大豆、花生、向日葵、甘蔗、棉花以及果园、茶园,能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水田稗草、鸭舌草、矮慈姑、水马齿、节节菜、水苋菜、陌上菜、千金子、草龙、泽泻、繁缕、鱧肠、水芹、苦草、四叶萍、茨藻、水绵、尖瓣花、牛毛草、水莎草、球花碱草、日照飘拂草、蒲草、具芒碎米莎草、萤蔺、种子发芽的扁秆藨草等; 旱田的稗、藜、苋、蓼、鸭跖草、铁苋菜、反枝花、马齿苋、皱果苋、苍耳、龙葵、田旋花、灰灰菜、荠菜、婆婆纳、通泉草、酢将草、狗尾草、牛筋草、小画眉草、半夏等几十种草,杀草谱很广。 噁草酮是选择性除草剂,芽前和芽后都可使用,可在水、旱田用于土壤处理。主要由杂草幼芽吸收药剂,幼苗和根也能吸收,积累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并抑制其生长,使杂草腐烂坏死。在杂草萌芽至2~3叶期施药,除草效果最好随杂草生长除草效果下降,对成株期杂草基本无效。在杂草出土后施药,要在有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杀草作用。噁草酮产品有12%、12.5%、13%、25% 乳油。 噁草酮在稻田怎样使用? 噁草酮在水稻秧田、移栽田和直播

田都可使用。 ①移栽田在最后一次整地后,趁水浑浊时使用。亩用12% 乳油100~150毫升(南方)、200~250毫升(北方),直接用原瓶均匀甩洒或对水喷雾或拌细土撒施。施药时田间有3厘米左右水层,并保水层2一3天。提倡移栽前用甩瓶法施药,若栽前未来得及施药,可在栽后用喷雾法或毒土法施药。 ②秧田湿润育秧和旱育秧田都可使用,亩用12%乳油65~ 100毫升(南方)、100~150毫升(北方)。湿润秧田一般在落谷前2天,用甩瓶法、喷雾法或毒土法施药。落谷时和落谷后田面保持湿润状态,切勿渍水,以防产生药害。 旱育秧田。先播种,盖土O.5~1厘米,再喷雾法施药,盖膜,畦面切不可渍水。 ③旱直播田据试验,在水稻旱种或陆作稻田,在播种盖土 后(不能有露籽)出苗前,亩用12%乳油150~200毫升,对水喷雾土表。 噁草酮在移栽田使用,弱苗、小苗或水层淹过心叶,均易出现药害。秧田和直播田使用,不能播催芽谷种,否则易发生药害。 施药后,若由于某些原因造成防效不好,可在直播田秧苗1~2叶期,或移栽田第一次施药后8~10天,补施1次,用药量为前次的一半。 噁草酮在旱作物地怎样使用?噁草酮在旱作物地使用,以13%或25%乳油为宜。如选用含水面扩散剂的12%乳油就会增加不必

急性毒性毒理

实验一、LD50的测定 [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 [材料] 小鼠50只(体重17-25g,雌雄各半) 注射器及针头鼠笼普鲁卡因 溶液(本实验以普鲁卡因为试验药物)苦味酸溶液 [方法] 根据试验设计要求不同,下列步骤要求略有不同。 探索剂量范围 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按组腹腔注射和灌胃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进行正式试验 在预初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各组动物的只数应相等或相差无几,每组10只左右,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LD50测定中应观察记录的项目: 实验各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室温,检品的批号、规格、来源、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及所用浓度等;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药物的绝对量与溶液的容量)和给药时间等。 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从给药到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时间);中毒现象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亡集中时间;末只死亡时间;死前现象。逐日记录各组死亡只数。 尸解及病理切片:从给药时开始记时,凡两小时以后死亡的动物,均及时尸解以观察内脏的病变,记录病交情况.若有肉限可见变化的则需进行病理检查.整个实验一般要观察7-14天,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并与中毒死亡鼠尸解情况相比较。当发现有病变时,也同样作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改变及恢复情况。

毒理学评价

食品毒理学 苏 丹 红 安 全 性 毒 理 学 评 价 组员:李润之周丹罗慧沈永 娟郭丽伟管健王申 杰

班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5-2 指导老师:郭东起老师 苏丹红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李润之周丹罗慧沈永娟管健郭丽伟王申杰 指导老师:郭东起 摘要本试验用昆明种小白鼠对苏丹红Ⅰ进行了较系统的毒理学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在对小鼠进行以苏丹红Ⅰ绝对致死量(LD100)和最大耐受量(LD0)测定的基础上制定急性毒性试验用药剂量范围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并确定苏丹红Ⅰ的半数致死量(LD50)参照小鼠1/7-1/28 LD50确定试验用药最高剂量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苏丹红Ⅰ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肝、脾、肾的毒性和的损伤作用并对其毒性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全面评价苏丹红Ⅰ对哺乳动物的毒理效应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苏丹红Ⅰ能够导致小鼠肝、脾、肾各织织发生损伤使其生理机能降低。不同剂量苏丹红Ⅰ染毒后病理组织结构变化的差异为判断和分析苏丹红Ⅰ中毒效应提供了充分的形态依据。 关键词苏丹红Ⅰ小鼠;半数致死量;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 1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己成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3年至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己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03年4月16日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工作迈入了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新阶段也表明了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然而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依然不断阜阳劣质奶粉、致癌毒大米、山东“掺胶”龙口粉丝、苏丹红致癌、南京冠生园月饼。在我国无论食源性疾病还是化学性污染物对公众健康的危害都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苏丹红系列染料是人工合成亲脂性偶氮化合物。因其对光线的敏感性不强物品被染色后能长期保持颜色不容易褪色所以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才禁止苏丹红的使用。而后苏丹红做为化工染料主要用于彩色蜡、地板蜡、油脂、汽油和鞋油等的增色添加剂还可以用于焰火礼花的着色[1]。 研究表明苏丹红Ⅰ可引起大鼠肝脏癌变但对小鼠没有致癌性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体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其1999年公布的对人致癌性总评价表中将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定义为对人致癌性尚无法分类的物质[3]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苏丹红的致癌作用进行了分析评价将其归类为三类致癌物但这种致癌物进入人体后代谢为二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物。 1995年欧盟(EU)国家己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添加。1996年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也禁止将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1]。但由于其染色鲜艳、价格低廉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添加苏丹红。2003年初欧盟(EU)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中检出苏丹红Ⅰ同时在一些其它食品中也检测到这种物质为此欧洲委员会(EC)于2003年6月底发布禁止进口含有苏丹红Ⅰ的红辣椒及红辣椒制品的禁令[4]12月EC的禁令产品从苏丹红Ⅰ扩大Ⅰ、Ⅱ、Ⅲ和Ⅳ四种[5]。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亨氏、联合利

毒理

1.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2.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Orfila。 3.生物学标志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4.反应分为量反应、质反应。 5.剂量-反应曲线有S形曲线、直线、抛物线。 6.安全限值有每日容许摄入量、最高容许摄入量、阈限值、参考剂量。 7.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8.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9.外源化学物主要经过简单扩散的方式经生物膜转运。 10.简单扩散的条件是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外源化学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学物是非解离状态。 11.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可用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 12.化学物质经皮吸收的限速屏障是表皮的角质层。 13.机体可作为贮存库的组织通常有血浆蛋白质、肝和肾、脂肪组织、骨骼组织。 14.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反应一般分为两大类,称为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15.排泄的途径通常有经肾脏(尿)排泄、粪便排泄、经肺(呼气)排泄、其他途径排泄。 16.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生物系统、外源化学物的氧化还原代谢。 17.细胞内Ca2+的持续升高可导致以下有害作用能量储备的耗竭、微丝功能障碍、水解酶的活化、ROS和RNS的生成。 18.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的毒性是对位>邻位>间位,分子对称的>不对称的。 19.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增加。 20.化学物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 21.PCBs和二恶英的联合毒性,多呈相加作用。 22.马拉硫磷与苯硫磷的联合毒性,呈协同作用。 23.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利用了化学物的拮抗作用。 24.不同的LD50计算方法对动物组数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为4~6组。大、小鼠等小动物每组数量通常为10只,犬等大动物为6只。 25.急性毒性试验求出LD50(LC50)值,通过LD50(LC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26.不论我国或国际上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都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急性毒性试验时,除报告该毒物的LD50值和急性毒性级别外,还应对中毒和死亡特征加以报告。 27.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有蓄积系数法、生物半减期法。 28.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9.化学致癌物诱导生成DNA加合物的数量与致癌性有密切关系,故DNA加合物可作为人类接触环境致癌物的标志。 30.化学致癌机制,与突变有关。突变的出现是损伤-修复-突变模式。 31.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有石棉、激素、免疫抑制剂、多氯联苯、TCDD。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术语: 1、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Toxicology=Toxikon(毒物)+Logols(描述) 2、食品毒理学:从毒理学角度出发,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对动物的毒作用机理,检验评价食品、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安全 动物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毒物 poison or 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损害或者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①毒物是个相对概念 马杜霉素 5mg/kg 6 mg/kg 10 mg/kg 导致低钙F是必须微量元素,过多抑制骨磷酸化酶,在骨骼中形成CaF 2 血症,氟斑牙。 ②毒物分类:世界登记的化学物有500万种,人类接触的有6~7万种。 工业化学品:生产原料中间,副产品,废弃物。 食品中有毒物质:添加剂,防腐剂,着色(苏丹红) 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汞,砷)(水侯病) 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杀虫剂,洗涤剂(含磷的洗衣粉→赤潮) 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保鲜剂 军事毒物:芥子气(伊拉克战争起源) 4、毒素(toxin)是一类特殊毒物,由活机体产生,其化学结构不清楚。 5、中毒(tocication)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病变,根据病变发生快慢分为急性,亚慢性,慢性中毒。 二、毒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 1、最早记录毒物学知识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诗经》。 2、汉朝,刘安撰写《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 3、汉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毒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4、明朝《本草纲目》收载多种毒物,如:砒霜,乌头,蓖麻,涉及毒物吸收及人体中毒症状。 (二)国外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理学家、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提出毒物剂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质都有毒,提出环境毒理学,职业中毒。 2、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创始人,提出化学分析鉴定中毒个体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基础。 (三)近代毒理学发展 1、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化学毒剂出现,萌发了军事毒理学。 2、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推动毒理学发展,宏观方面,生态调整,流行病调查,微观方面,中毒机

毒理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分泌物质 D、体代物 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 )和慢性毒性。A、致突变毒性B、生殖毒性C、免疫毒性D、亚慢性毒性 18、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9、.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丙炔氟草胺综述

丙炔氟草胺 1 简介 丙炔氟草胺(flumioxazin)是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发现、开发的一个N-苯基邻氨甲酰亚胺类除草剂。 1.1 性质 丙炔氟草胺化学名:2-7-氟-3,4-二氧-3-桥氧基-4- (2-丙炔基)-2H-1,4-氧氮杂萘-4,5,6,7-四氢-1H-异吲哚-1,3-二酮。英文名:Flumioxazin。别名:Valor(美国,用于大豆和花生);Pledge(法国,用于葡萄)。Sumisoya(拉丁美洲,用于大豆),Sumimax(南非,用于大豆),速收等。分子式C19H15FN2O4,分子量:354.3318,CAS号:103361-09-7。密度:1.48g/cm3,沸点:644.4℃at 760mmHg,闪点:343.5℃,蒸汽压:1.69E-16mmHg at 25℃。其分子结构为: 丙炔氟草胺纯品为白色晶体,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烷烃、芳烃等溶剂中溶解度较小,不溶于水。丙炔氟草胺为低毒除草剂,其大鼠急性口服LD50>5000 mg/kg,急性吸皮LD50>2000 mg/kg。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兔眼睛有中等刺激作用,无慢性毒性。 1.2 作用机理 丙炔氟草胺属于酞酞亚胺类除草剂,也是典型的触杀型除草剂。丙炔氟草胺被认为抑制了原卟啉原氧化酶(PPO)这个在植物叶绿素合成中十分重要的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用丙炔氟草胺处理后原卟啉在敏感植物的体内聚积,导致了光敏作用和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这造成了细胞膜功能和结构不可逆的破坏。在大田中,茎叶处理后敏感杂草的茎叶坏死,日光照射后死亡;土壤处理后敏感杂

草的芽坏死,在短暂的日光照射后死亡。其作用方式如下图所示: 用丙炔氟草胺处理土壤表面后,药剂被土壤粒子吸收,在土壤表面形成处理层,等到杂草发芽时,幼苗接触药剂处理层就枯死。茎叶处理时,可被植物幼芽和叶片吸收,在体内进行传导,在敏感杂草叶面作用迅速,引起原叶琳积累,使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敏感杂草的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施药后,杂草叶面出现枯斑症状,杂草常常在24~28小时内由凋萎、白化到枯死,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使用剂量为50-100g/hm2。 1.3 发展背景 上个世纪末,世界三大农药的平均比例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分别占46.7%、28.9%、19.30%。截止2004年,世界三大农药的平均比例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分别占47.7%、25.0%、23.9%。近年来,杀虫剂的比例不断下降,除草剂稳中有升,而杀菌剂上升较快,并有可能取代杀虫剂居三大类农药的次席。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农药的开发难度也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是新农药的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共开发了2000个左右的农药产品,只有少量是生物农药,化学农药仍是主体。在新的农药品种中,含氟农药迅速发展,杂环农药是新农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中国农药市场还处于发育成长期。近年来国内农药发展缓慢仿制依然是研发的主体,老产品居多,品种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中国通过对病虫草的防治,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150亿千克,但仍有100-150亿千克的农作物受损于病虫草等危害。因此农药无疑是挽回损失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世界农药市场正在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大批新型农药纷纷涌

毒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名解:毒理学(toxicology)、毒物、毒性、毒效应、LD50、LD100、LOA EL、NOAEL、毒效应普、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急性毒作用带(Zac)、慢性毒作用带(Zch) 简答: 1、化学物对机体有选择性毒性的原因;P 15 2、简述毒理学研究领域;P1 3、简述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P4 4、剂量—反应的曲线类型有哪些;P13 5、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P16 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名解:生物转运(biotransportation)、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蓄积(accumulation)、消除半减期、代谢灭活、代谢活化、终毒物、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简答:1、列举Ⅱ相反应;P35 2、简述外源化学物吸收入机体的主要途径;P24 3、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P32 4、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P32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及机制 名解:血/气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简答: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P42

2、简述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P53 3、简述联合作用的类型P50 第四章毒理学试验基础 名解: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品系(strain) 简答:1、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P61 2、人体观察必须遵循的伦理学原则;P60 3、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P62 4、毒理学试验设计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P65 5、简述试验染毒的途径P67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名解: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蓄积作用、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简答:1、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P74 2、短期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P83 3、简述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要素;P75 4、简述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试验设计:P84 5、一般毒性作用包括哪几种类型P74 6、LD50的意义P78 第六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名解:Ames test、碱基置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简答:1、简述遗传学损伤的类型及突变的不良后果;P90、P95 2、简述基因突变的类型;P91 3、简述染色体畸变的类型;P91

除草剂分类大全

除草剂分类大全 (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二)、按使用方法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 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 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作物苗前”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 (三)、按传导性能分类 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是外伤,药效表现迅速,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 1、触杀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均匀。如百草枯,如果只覆盖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慢慢恢复生长能力。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传导,药剂能到达未着药部位,甚至传遍全株。如草甘膦,可以由杂草茎叶吸收,经传导到达其余的部位,甚至

毒理学名词解释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毒性: 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 选择毒性: 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毒作用(毒效应): 是毒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 靶器官: 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指各种环境因子对生物机体作用所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水平的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观测值的改变,也包括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可检测指标。 剂量: 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 反应: 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类。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量反应关系 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质反应关系 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群体中发生的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上两者统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阈剂量: 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区别于LOAEL,阈剂量观察不到) 毒作用带: 是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

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循环的过程。 血/气分配系数: 当分压差达到平衡时,血液中的浓度与肺泡中的浓度之比为血/气分配系数。 分布: 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流或淋巴液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再向亲和力大的组织转移,这种现象就叫再分布。 排泄: 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是生物转运的最后一个环节。 自由基: 外层轨道上有单个不配对价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稳态: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化学致癌作用: 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 化学致癌物: 是指具有化学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终毒物: 可以与内源性靶分子相互作用,使整体性结构或功能改变,从而导致毒性作用。 蓄积系数: 在一定的期限内,以低于一定的致死剂量(小于LD50),每日给实验动物染毒,计算多次染毒使半数实验动物出现毒性效应(或死亡)的总累积剂量与一次染毒该化合物产生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即LD50)之比值。 K=LD50(n)/LD50(1) 亚慢性毒性: 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接触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外源化合物所引起的毒性效应。 慢性毒性: 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丙炔氟草胺合成新工艺

第41卷第3期 世 界 农 药 2019年6月 World Pesticides ·51· 作者简介:尹凯(1983—),男,硕士,浙江宁波人,主要从事农药及中间体的合成研究。E-mail :ykgoal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8654649.html, 。 收稿日期:2019-03-26。 丙炔氟草胺合成新工艺 尹 凯 (浙江南郊化学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369) 摘要:目前合成丙炔氟草胺的路线较多,但收率均不高。为了提高收率,降低成本,以2,4-二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经硝化、醚化、加氢还原关环、丙炔化、苯酐酰化等5步反应合成了丙炔氟草胺,每步收率均大于90%,总收率60%以上,含量98%以上。该路线原料易得,操作方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丙炔氟草胺;2,4-二氟硝基苯;合成 DOI :10.162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8654649.html,31-1827/tq.2019.03.09 中图分类号:TQ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485(2019)03-0051-03 New Synthesis Process of Flumioxazin YIN Kai (Zhejiang Nanjiao Chemicals Co., Ltd., Shaoxing 312369,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 There are many routes to synthesize flumioxazin at present, but the yield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reduce the cost, 2,4-difluoronitrobenzene was used as starting material to synthesize propargyl fluorochlor through five steps of reactions: nitration, etherification, hydrogenation, epipropynyl and phthalic anhydride acylation. The yield of each step was more than 90%, the total yield was more than 60%, and the content was more than 98%. This route could be used for industrialization because the raw materials are facile and the process is easy to conduct. Keywords : flumioxazin; 2,4-difluoronitrobenzene; synthesis 丙炔氟草胺是1993年由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上市的N -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大豆、甘蔗、棉花等作物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丙炔氟草胺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主要市场均有销售,虽受到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冲击,但它对转基因棉花和大豆田的草甘膦抗性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近年销售额逐步上升。 丙炔氟草胺的合成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⑴ 采用间氟苯酚为原料,经氟水解、硝化、环合、丙炔化、苯酐酰化等5步反应制得。⑵ 采用间2,4-二氯硝基苯为原料,经氟水解、缩合、环合、硝化、丙炔化、硝基还原和苯酐酰化等7步反应得到。⑶ 采用间2,4-二氯硝基苯为原料,经氟水解、缩合、环合、硝化、硝基还原、苯酐酰化和丙炔化等7步反应得到。 方法⑴中采用的原料间氟苯酚价格昂贵;硝化 反应条件剧烈,容易造成醚键断裂;采用铁粉进行氢化还原,收率较低,且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铁泥。方法⑵合成路线中,需要两次氢化还原,极大地提高了成本,不利于项目的开展;中间体先接上丙炔基后再进行硝化还原,很难选择性还原硝基,容易生成难除的杂质。方法⑶条件与方法⑵相似,最后一步接丙炔基需要用到氢化钠,收率不高且杂质难除。现有工艺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针对上述工艺合成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了新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解决了上述工艺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2,4-二氯硝基苯为原料,经硝化、醚化、加氢还原关环、丙炔化、苯酐酰化等5步反应,合成丙炔氟草胺。每步收率均大于90%,总收率60%以上,含量98%以上。

丙炔氟草胺综述教学教材

丙炔氟草胺综述

丙炔氟草胺 1 简介 丙炔氟草胺(flumioxazin)是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发现、开发的一个N-苯基邻氨甲酰亚胺类除草剂。 1.1 性质 丙炔氟草胺化学名:2-7-氟-3,4-二氧-3-桥氧基-4- (2-丙炔基)-2H-1,4-氧氮杂萘-4,5,6,7-四氢-1H-异吲哚-1,3-二酮。英文名:Flumioxazin。别名:Valor(美国,用于大豆和花生);Pledge(法国,用于葡萄)。Sumisoya(拉丁美洲,用于大豆),Sumimax(南非,用于大豆),速收等。分子式C19H15FN2O4,分子量:354.3318,CAS号:103361-09-7。密度:1.48g/cm3,沸点:644.4℃ at 760mmHg,闪点:343.5℃,蒸汽压:1.69E-16mmHg at 25℃。其分子结构为: 丙炔氟草胺纯品为白色晶体,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烷烃、芳烃等溶剂中溶解度较小,不溶于水。丙炔氟草胺为低毒除草剂,其大鼠急性口服 LD50>5000 mg/kg,急性吸皮LD50>2000 mg/kg。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兔眼睛有中等刺激作用,无慢性毒性。

1.2 作用机理 丙炔氟草胺属于酞酞亚胺类除草剂,也是典型的触杀型除草剂。丙炔氟草胺被认为抑制了原卟啉原氧化酶(PPO)这个在植物叶绿素合成中十分重要的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用丙炔氟草胺处理后原卟啉在敏感植物的体内聚积,导致了光敏作用和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这造成了细胞膜功能和结构不可逆的破坏。在大田中,茎叶处理后敏感杂草的茎叶坏死,日光照射后死亡;土壤处理后敏感杂草的芽坏死,在短暂的日光照射后死亡。其作用方式如下图所示: 用丙炔氟草胺处理土壤表面后,药剂被土壤粒子吸收,在土壤表面形成处理层,等到杂草发芽时,幼苗接触药剂处理层就枯死。茎叶处理时,可被植物幼芽和叶片吸收,在体内进行传导,在敏感杂草叶面作用迅速,引起原叶琳积累,使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敏感杂草的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施药后,杂草叶面出现枯斑症状,杂草常常在24~28小时内由凋萎、白化到枯死,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使用剂量为50-100g/hm2。

毒理学

毒理学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 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是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毒理学研究方法整体动物试验(in vivo) 体外试验(in vitro) 人体观察(Human Toxicology) 流行病学研究(Epidemiological Study) ●毒理学主要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直接研究的是毒性 鉴定(毒性实验),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还可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和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毒理学方法的替代与更新(3R原则) 第一个“R”是替代试验(Replacement),即利用简单的生物系统如培养的细菌,哺乳动物和人的组织、细胞以及特殊的动物器官或非生物构建体系等方法取代动物试验 第二个“R”是减少动物的使用数量(Reduction),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动物和方法,改进实验设计,减少动物用量 第三个“R”是精化和改良技术(Refinement) 《取代replacement》,尽量减轻实验过程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第四个“R”责任(Responsibility),主要是增强人们的伦理观念,不仅对动物负责,更要对人类负责,保证各类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正常和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对消费者无伤害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Basic Toxicology Terminology) ●毒物(toxicant / pois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毒效应: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称为毒效应。即毒作用 中毒(poisoning):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是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由于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不同,可引起机体多种变化 ●选择性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是指在接触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化学物对某种生命物质的毒性较大,而对另一种生命物质的毒性较小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有毒作用的现象 靶器官(target organ)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镉的毒性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2Chin J Ind Hyg Occup Dis,Febru ary1998,Vol.16,No.1 述 评 镉的毒性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刘杰 镉(Cadmium)是一种重金属,它与氧、氯、硫等元素形成无机化合物分布于自然界中。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镉对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均可产生毒性,被美国毒物管理委员会(ATSDR)列为第6位危及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环境中的镉不能生物降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污染环境中的镉含量也逐年上升。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毒物。镉在肾脏的一般蓄积量与中毒阈值很接近,安全系数很低。在60年代提出了镉污染与日本“痛痛病”的因果关系后,环境中的镉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有关镉毒理学研究的文献每年超过600篇(Medline检索)。美国目前有大约100个关于镉与健康的研究课题,涉及各个领域。国内对镉的毒性和毒理学的研究开展得也比较广泛,其中一些在中毒机制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有的学者甚至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研究。 镉的毒性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镉污染与人类健康 1.环境中的镉:对环境中镉污染的早期关注局限于锌、铜、铅矿的冶炼。后来注意力转为镉在工业中的应用,如电池、电镀、合金、油漆和塑料等工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外对职业劳动中接触镉的卫生保护已大大加强。近年来,对环境中的镉通过食物链对一般人群的潜在危害已受到高度重视。随着含镉磷肥的施用、污水灌溉等,土壤中镉含量增加,继而被某些植物摄取而进入食物链。1997年国际地球生化学会在美国加州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出版了专著;国际环境科学委员会(SCOPE)则进一步将土壤中镉的来源、价态、食物链中的转化以及对一般人群健康的影响定为目前镉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2.镉的摄入及监测:职业人群镉暴露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镉的浓度进行监测并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是保护工人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一般人群来说,镉暴露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吸烟。人们每日可从食物中摄镉30~50 g,但仅有1%~3%被肠胃吸收。因此,对镉的胃肠吸收、体内分布和排泄的影响因素一直是镉毒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中,镉与金属硫蛋白(m etal-lothio nein,MT)的结合,及镉与锌、钙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镉体内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因素。血镉的含量可用来评价近期的镉暴露,尿镉含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镉性肾损伤和体内的镉负荷。尿中的 2-微球蛋白和尿M T的含量已作为镉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二、镉的毒性研究进展 1.镉的肾毒性:肾损伤是慢性染镉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一般认为镉所致的肾损伤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很多学者认为:镉所致的肾损伤是由在肝脏形成的镉-金属硫蛋白(M T)复合物(CdM T)引起的。因此,一次性大量注射CdMT造成肾损伤的动物模型用来研究镉的肾毒性机制已达20年之久。最近,用删除了M T的转基因动物的实验结果表明:镉所致的肾损伤并不一定依赖于CdM T的形成,无机镉亦能直接造成肾脏损伤。一次性注射CdM T主要造成肾小管细胞的坏死,而慢性染镉造成的病理改变则波及整个肾脏,包括肾小球的损伤和肾间质的炎症。慢性染镉 作者单位:66160美国堪萨斯城,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药理毒理系

丙炔氟草胺防除棉田杂草的应用研究

丙炔氟草胺防除棉田杂草的应用研究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全国种植面积广泛。目前,我国棉田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大多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棉田仍缺乏一种防除阔叶杂草效果理想的土壤除草剂。 丙炔氟草胺是以原卟啉原氧化酶为作用标靶的一种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N-苯基肽酰亚胺类除草剂。本文采用温室盆栽法,结合大田试验,对丙炔氟草胺的杀草谱、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安全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丙炔氟草胺和二甲戊灵混配的联合作用及在大田中的除草效果、对棉花安全性做了相关试验及评价,以期为评价丙炔氟草胺在我国棉田的应用前景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温室盆栽法对丙炔氟草胺的杀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丙炔氟草胺对棉田常见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有较好除草活性,当用量为有效成分15 g/hm~2时,对马齿苋、反枝苋、鳢肠、藜、小藜等杂草的鲜重抑制率均高于90%,对野油菜、苣荬菜、小飞蓬、龙葵及部分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等的鲜重抑制率均高于80%。 二甲戊灵(有效成分185.6 g/hm~2)对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鲜重抑制率较好,对部分阔叶杂草鲜重抑制率则较差,两者的杀草谱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丙炔氟草胺对与二甲戊灵混用,可有效扩大杀草谱。 2.针对鲁棉研28号、鲁棉研37号和鑫秋4号3个棉花品种以及马齿苋、反枝苋、龙葵和藜等4种常见棉田阔叶杂草,测定了丙炔氟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棉花和杂草间的各选择性指数。结果表明,对于供试的3种棉花品种,丙炔氟草胺的选择性指数均高于二甲戊灵,且两种药剂各自的选择性指数相近。 3.通过温室盆栽法测定了丙炔氟草胺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