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射诊断学》学习指南

《放射诊断学》学习指南

放射诊断学课程学习指南

本课程分为《放射诊断学一》和《放射诊断学二》两部分,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及学位课程,它是医学影像学的核心与基础。本课程包含常规放射诊断学、CT诊断学和MRI诊断学课程内容。放射诊断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的临床诊断学,是现代医学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放射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已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作用重大,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放射学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它临床学科的发展,使医疗事业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放射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诊断上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放射诊断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帮助临床各科解决诊断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1.熟练的运用放射学中不同成像原理和影像分析方法,并按诊断步骤,求得合理诊断。

2.熟悉各种影像诊断的检查方法及其使用原则,以求得影像诊断能正确的为临床医疗服务。

3.必须正确理解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像表现,以及在病理情况下的基本影像表现。

4.必须正确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急腹症)、泌尿生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5.应当知道影像诊断学中各种诊断方法的互相关系和未来的发展。

放射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一门临床科学,它是一门集X线、CT、MRI、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临床学科。因此,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医学影像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的联系。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临床病例,提供影像图片,设置问题,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学生需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可以通过实验室以及医院科室的影像图像与传输系统(PACS)调阅所有影像资料、临床病历、内窥镜图像和病理图像,通过影像、临床与病理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联系临床,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中,将CT诊断学、MR诊断学课程并入放射诊断学课程教学内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结合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兼顾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和核医学的结合与渗透。

学生阅片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的临床技能培养内容。医学影像学各种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但影像资料都存在着“同影异病”

和“同病异影”的特点,而且各种影像技术之间具有互补性。学习中要通过各种影像表现如同一病例的放射学表现、CT表现和MR表现等进行对照比较,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基本性能、检查方法,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影像学解剖及常见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可通过课间见习、临床实习,不断培养和锻炼全面观察的能力,识别正常和异常,不遗漏各种阳性征象;并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放射诊断学》学习指南

放射诊断学课程学习指南 本课程分为《放射诊断学一》和《放射诊断学二》两部分,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及学位课程,它是医学影像学的核心与基础。本课程包含常规放射诊断学、CT诊断学和MRI诊断学课程内容。放射诊断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的临床诊断学,是现代医学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放射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已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作用重大,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放射学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它临床学科的发展,使医疗事业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放射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诊断上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放射诊断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帮助临床各科解决诊断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1.熟练的运用放射学中不同成像原理和影像分析方法,并按诊断步骤,求得合理诊断。 2.熟悉各种影像诊断的检查方法及其使用原则,以求得影像诊断能正确的为临床医疗服务。 3.必须正确理解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像表现,以及在病理情况下的基本影像表现。 4.必须正确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急腹症)、泌尿生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5.应当知道影像诊断学中各种诊断方法的互相关系和未来的发展。 放射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一门临床科学,它是一门集X线、CT、MRI、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临床学科。因此,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医学影像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的联系。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临床病例,提供影像图片,设置问题,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学生需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可以通过实验室以及医院科室的影像图像与传输系统(PACS)调阅所有影像资料、临床病历、内窥镜图像和病理图像,通过影像、临床与病理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联系临床,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中,将CT诊断学、MR诊断学课程并入放射诊断学课程教学内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结合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兼顾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和核医学的结合与渗透。 学生阅片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的临床技能培养内容。医学影像学各种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但影像资料都存在着“同影异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课程介绍: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运用X线、CT、MRI等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的一门学科。随着医学影像医学检查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亦在不断丰富和更新,成为包括超声、X线、CT、MR、ECT、PET 和介入放射学等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反映国内、外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和成熟的观点外,还兼顾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系统为主线,在每系统中均以总论、正常X线、CT、MR表现和基本病变的表现为主,适当地编入了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以保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忌片面求新求深。 本课程讲授中,为适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查阅外文文献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学习中还需讲授重要名词和术语的英文单词。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 和疾病诊断合理方法的选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基础(包括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3、能够运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安排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掌握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了解本专业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二大模块。 在理论课中按系统分为11个部分共78学时,实践课教学分为实验课、见习和实习3个部分。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 本课程教学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下的目的: 1.根据各系统的特点掌握该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的评价。 2.掌握各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应疾病的比较影像学。 3.熟悉各种影像中的脏器形态、密度和信号,掌握在不同图像中人体解剖及疾病的影像特点与辨别方法。 二、理论教学内容 共分8个章节,160学时。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要求:熟悉X线、CT、MRI、DSA等成像原理与特点并了解相关防护知识。 二、主要内容 1.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1)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2)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3)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1)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3.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1)医学影像诊断原则;(2)医学影像诊断步骤。 4.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三、学习重点 重点:X线、CT、MRI、DSA成像原理与X线特性。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颅内肿瘤:(1)神经上皮瘤;(2)脑膜瘤;(3)垂体腺瘤;(4)颅咽管瘤;(5)松果体瘤;(6)听神经瘤;(7)脑转移瘤。 6.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2)弥漫性脑损伤;(3)颅内血肿;(4)硬膜下积液;(5)脑外伤后遗症。 7.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2)颅内出血;(3)脑血管畸形;(4)颅内动脉瘤。 8.颅内感染性疾病:(1)颅内化脓性感染;(2)颅内结核;(3)颅内寄生虫病。 9.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1)头颅先天性畸形;(2)脑先天性发育障碍;(3)神经皮肤综合征。 10.新生儿脑疾病。 11.脑变性疾病:(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2)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12.脱髓鞘疾病:(1)先天性髓鞘形成缺陷;(2)获得性髓鞘脱失。 13.脊髓和椎管内疾病:(1)椎管内肿瘤;(2)脊髓外伤;(3)椎管内血管畸形。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外伤、血肿、胶质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梗塞、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膜瘤、转移瘤、椎管内肿瘤和脱髓鞘等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第三章头颈部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头颈部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X线、CT、MRI 表现,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颅底:(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颅底先天发育畸形;(6)颅神经病变;(7)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8)颅底骨折。 2.眼和眼眶:(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眼部炎性病变;(6)视网膜母细胞瘤;(7)泪腺肿瘤;(8)脉管性病变;(9)神经眼科病变;(10)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11)眼部异物;(12)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 3.鼻和鼻窦:(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后鼻孔闭锁;(6)鼻窦炎性病变;(7)鼻和鼻窦肿瘤;(8)鼻和鼻窦骨折。 4.耳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

经典放射诊断学入门书籍四大系列推荐

经典放射诊断学入门书籍四大系列推荐 放射科是医院中最为重要的辅助科室之一,能为临床科室提供极为重要的影像学信息,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定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 例如,增强的 CT/MR 会对某些肿瘤的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准确的显示,可以直接对肿瘤进行TNM 分期,进而对临床选择手术/放化疗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是放射诊断学是临床上较难入门的学科之一,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还需要对各种疾病的影像学图像其特点、鉴别诊断胸有成竹。要成为一个合格放射科需要医学生以及低年资医师付出极大的努力。 当然,一些入门级别的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推荐心目中的经典放射诊断学入门书籍。 1. 解剖学系列 《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是我国自编的第一部供全国高等及中等医学院校、各医药卫生学习班和各医疗单位使用的彩色图谱。本图谱自1986 年出版以来,迄今已逾 20 年,承蒙广大读者的支持,现已重印多次。无论是外行还是内行,看后都十分有收获,属国内目前在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中的上乘之作,首先推荐。

解剖学,尤其的断层解剖学是放射影像学最为重要的基础知识。因为人体是三维结构,而放射诊断,尤其是在CT 和MR 诊断上面对的是二维的断层图像。两者之间的切换对于初学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一本正确而精细的断层解剖图谱是必不可少的。 《影像解剖学》这本书是从英国权威医学出版公司引进,收集的影像诊断方法较齐全,各种影像的图片都有,涵盖全身各个部位,图片清晰,各部位都用线条标出,再用注释注解,是影像必备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他两本《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或《CT 与MRI 断层解剖速查图谱》是专业的断层解剖术,选其一即可。 2. 教材部分 《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医学影像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学分:896学时,75.5学分。其中理论授课312学时,实践课56周,56学时。集中实践(56周):见习2周,实习54周。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同济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三、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医学影像学的范畴包括放射学、超声学与核医学三大学科的诊断及治疗,统称医学影像学。其中放射学又分为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学分为超声诊断学与介入超声学;核医学分为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由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故教学大纲得分为三大部分编排。编写的内容分别由三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与主讲教师撰写。 放射诊断学:按人体解剖部位分成六大系统,即:骨与关节、胸部、心脏大血管、消化、泌尿生殖、中枢五官等器官疾病的诊断。 放射技术学:按仪器结构分为三大部分:X线、CT、MR。 介入放射学:按解剖部位分为二大部分: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 超声学:按人体解剖位分五个部分:腹部、胸部心血管、介入超声、妇产科、小器官等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核医学:按实验诊断方法分为二个部分: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对人体器官的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二)基本技能:学习各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检查方法。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 学、断面解剖学、人体图像学、电子学。临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 六、教材、参考书、文献及网站 1、教材 放射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吴恩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医学影像学专用,2002年7月第一版。 超声学: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新房、张青萍。北京2000年。 核医学: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张永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005年8月第1版。 2、参考书 放射学: 曹来宾著《实用骨关节影像学》、王云钊著《骨关节影像学》、李景学著《骨关节X线诊断学》、《心血管病CT诊断学》戴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胸部X线、CT、MRI诊断学》周燕发主编,科学出版社、《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刘玉清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放射诊断临床指南漆剑频王承缘主编科学出版社、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郭俊渊主编科学出版社 超声学: 张青萍、王新房:B型超声诊断学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2 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核医学:

医学影像报告解读指南

医学影像报告解读指南 一、引言 医学影像报告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进行各种 影像检查并解读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得出疾病的诊断、评估疾病的程 度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然而,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医学影像报告中的 术语和表述常常让人不易理解。本指南将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学影 像报告,并提供一些解读的方法。 二、常用医学影像术语解读 1. 体位与位置:医学影像报告中常使用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 和位置(如上腹部、胸部)来描述患者的姿势和检查部位,以确保报 告的准确性。 2. 强化剂:某些影像检查需要使用强化剂(如造影剂)来突显器官 结构或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 影像表现:医学影像报告中常用的词语包括肿块、结节、囊肿、 溶解、增强等,用于描述影像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疾病征象。 4. 结构或器官:医学影像报告中涉及到各种器官或结构的名称,如 肺部、肝脏、心脏等。患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结构的基本解剖和功能,更好地理解报告中的描述。

5. 异常结果与临床意义:医学影像报告中所描述的异常结果往往需要与患者的临床情况相结合来进行解读。患者应了解不同异常结果可能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并与医生进一步讨论治疗方案。 三、解读医学影像报告的方法 1. 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医学影像报告的解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患者在阅读报告后可以咨询医生,解答疑问并获得更准确的解读结果。 2. 结合临床病史:患者在阅读报告时要将自身的临床病史与影像结果相结合,理解报告中的评估与诊断。 3. 注意关键信息:患者在阅读报告时要注意关键信息,如报告中强调的重要病变、建议的后续检查或治疗等。这些信息对于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4. 多学习医学知识: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医学知识,了解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报告。 四、结论 医学影像报告对于患者的健康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指南的介绍,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报告中的术语和表述,进一步提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和理解,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并与医生保持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最终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放射科考证与继续教育指南

放射科考证与继续教育指南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放射科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放射科医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考证和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为您介绍放射科考证的相关内容,并提供继续教育的指南,以帮助放射科医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一、放射科考证 放射科考证是评估医师在放射科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也是医师执业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我国,放射科医师考证分为多个层级,如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放射专科医师资格考试等。各级别的考试 要求和内容有所区别,但总体上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放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放射学原理、放射病理学、放射诊断学 等方面的知识,考察医师对放射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影像学技术:包括各种放射影像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各类医学影 像学的解读和分析,考察医师对影像学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放射病理学:主要包括各类放射病理学的疾病影像学特征和诊断 依据,要求医师能够准确判断和诊断影像学表现。 4. 放射治疗学:主要包括肿瘤放射治疗学、介入放射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医师了解相关技术和操作,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考取放射科考证对医师来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专业声誉的重要 途径。通过考证,医师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职称和待遇,还能够在临 床实践中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继续教育指南 放射科医师在考取证书之后,需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以保持 自己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继续教育对于放射科医师来说, 是保持专业素养和适应医疗科技发展的必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建议和 指南,帮助放射科医师有效参与继续教育: 1. 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最新 的放射科技术和研究进展,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2. 学术期刊和专业书籍:定期阅读专业期刊和书籍,了解前沿的研 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加深对放射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进修培训课程: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技术和操作,提升自己在放射科领域的实践能力。 4. 学术讲座和在线教育:定期参加学术讲座和在线教育活动,通过 听取专家的授课和讲解,了解最新的诊疗方案和技术应用。 5. 学习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平台,如学术论坛、专业社交 网络等,与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 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放射科医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

《诊断学》第一篇诊断学绪论

《诊断学》第一篇诊断学绪论 第一篇诊断学绪论 诊断学(diagnostics)是运用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等课程,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问诊采集病史,全面系统的掌握患者的症状。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仔细了解患者所存在的体征,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以及心电图、X线和超声等辅助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阐明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pathophysiogical basic),并提出可能性的诊断。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一、诊断学的内容 1.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即问诊,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只要患者神志清晰,无论在门诊或住院的场合下均可进行。许多疾病 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配合系统的体格检查,即可提出初步诊断(primary diagnosis)。 2.症状和体征症状(symptom)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瘙痒、疼痛、心悸、气短、胀闷、恶心和眩晕等,这种异常感觉出现的早期,临床上往往尚未能客观地查出,但在问诊时则可由患者的陈述中获得。症状是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症状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对作出初步诊断或印象(impression),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和肺部啰音等。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

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能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 l、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掌握并运用现代影像医学诊断技术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始终以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和社区健康利益,较好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3、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并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7、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 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 2、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3、掌握人体各阶段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生理及心理状态。 4、掌握人体各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具有综合医学影像学知识和合理选用疾病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能力;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一影像、临床一影像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综合医学影像学知识并能合理应用各项影像检查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7、掌握疾病预防、保健、康复、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8、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9、掌握一般危急重症的诊断、处理知识。 专业技能要求: 1、具有全面、系统、正确采集病史的能力。 2、具有系统、规范、准确进行查体及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4、具有规范的医学影像设备操作技能和影像报告书写能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专业基地细则与入轮转科室教育指南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2022年版) 放射科专业基地细则 一、基本条件 (一)所在医院基本条件 L应为各相关三级学科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法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放射诊疗许可证》。 2.总床位不少于800张,年门诊量不少于750000人次,年急诊量不少于25000人次。 (二)放射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 1.科室规模 放射科影像年检查数量(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病人)不少于75000例次,具体要求如下。 (1)普通X线年检查数量不少于35000例次。 (2)CT年检查数量不少于40000例次,且CT图像后处理不少于1200例次。 (3)M R年检查数量不少于12000例次。 (4)介入诊断和治疗年检查数量不少于500例次。(5)X线造影年检查数量不少于500例次。 2.诊疗疾病范围 放射科应按人体解剖系统设置亚专业组或按影像设备分类开展临床与教学工作。亚专业组设置包括胸部影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等)、腹部影像(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等)、神经头颈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头颈及五官)、骨骼肌肉系统、介入放射治疗等。按影像设备分类包括X线诊断、X线造影、CT诊断、MR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o (1)影像诊断的疾病种类和例数要求,见表1。 表1疾病种类与例数要求 疾病种类最低年完成例次 神经系统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等GO 颅内肿痛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转移痛•神经鞘瘤等50 颅脑外伤脑挫裂伤.各种颅内出血,等so 颅内感染脑脓肿•脑囊虫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等35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IO 椎管内肿瘤脊膜瘤•神经鞘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35 头颈五官 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等5θ 中耳乳突病变急慢性中耳乳突炎•外伤35 鼻窦病变炎症•肿瘤等35 眼眶病变外伤.眶内常见肿瘤•等15 呼吸系统 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CCOVlD-19等)*5市60脓肿♦肺结核♦等 肺内肿瘤肺癌*错构瘤”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转移瘤■等60 弥漫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积症等T5 气道病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COPD等35 纵隔病变胸内甲状腺•胸腺瘤.淋巴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 20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等5。 循环系统心脏病变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35 心包病变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15 主动脉病变真性及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30 肺动脉病变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等15 其他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50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imaging) 课程编号:111046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 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 总学分: 3 理论课:2.5 实验:0.5 总学时:72 理论课:42 实验:30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和特点: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使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2.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程以讲授X线、CT及超声诊断为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模式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影像学知识;教学内容上特别在本学科与临床和病理知识的结合点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基本技能、思维和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2)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3)了解CT、MRI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重点学习各系统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介绍一般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课程教材选用《医学影像学》(全国高校医学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8 孟悛非主编。 3.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II 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总论(5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放射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2)了解放射诊断学的价值、限度和地位。 (3)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 (4)了解放射诊断学的方法和原则。 (5)了解CT、DSA、USG、MRI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限度。 二、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放射技术年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4篇)

放射技术年度工作总结 放射技术年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4篇) 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为此要做好工作总结。好的工作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射技术年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放射技术年度工作总结1 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宗旨,经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收入及工作量 我科全年收入突破千万,达10199792.00元,DR47091人次,造影1836人次,乳腺1780人次,体检11163人次,门诊和住院收入9571423.00元,体检收入628369.00元。日均接待人数超过200人次。 二、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科内各项工作分工明确,操作规程严格规范,每天工作都有专门的统计及记录。严把质量关,严格质量管理,不断改善工作流程,使之更为行之有效的为患者服务,满足患者的要求。各项检查诊断报告都有副主任医师资格人员签发,避免医疗差错,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严格按照教学医院的标准要求和管理。 三、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严格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定期开展科内专业技术讲座,坚持科内的疑难病例讨论,坚持早阅片制度,做好典型病例的随诊工作,并有专门人员负责资料的记录和管理。加强年轻人的培养,强化年轻人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使他们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 四、存在的问题 1、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基本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唯有造影检查人次较20xx年下降了6%左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的和临床科室

2022放射科技术人员年终总结范文(精选14篇)

放射科技术人员年终总结 2022放射科技术人员年终总结范文(精选14篇) 放射科技术人员年终总结篇1 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宗旨,经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收入及工作量 我科全年收入突破千万,达10199792.00元,DR47091人次,造影1836人次,乳腺1780人次,体检11163人次,门诊和住院收入9571423.00元,体检收入628369.00元。日均接待人数超过200人次。 二、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科内各项工作分工明确,操作规程严格规范,每天工作都有专门的统计及记录。严把质量关,严格质量管理,不断改善工作流程,使之更为行之有效的为患者服务,满足患者的要求。各项检查诊断报告都有副主任医师资格人员签发,避免医疗差错,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严格按照教学医院的标准要求和管理。 三、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严格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定期开展科内专业技术讲座,坚持科内的疑难病例讨论,坚持早阅片制度,做好典型病例的随诊工作,并有专门人员负责资料的记录和管理。加强年轻人的培养,强化年轻人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使他们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 四、存在的问题 1、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基本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唯有造影检查人次较20xx年下降了6%左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的和临床科室沟通、交流,争取更好的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 2、床头机器老化严重,大部分CR胶片质量不能保证。 3、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缺编,部分人员耐心不够,服务态度不好,今后要加强思想教育,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出现。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篇一:《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十堰市人民医院购书目录 篇二:医院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有效、合法、规范。 二、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三、医院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四、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六、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八、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 1.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核医学最新整理指南

总论概念 1、基本概念:①核医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 学学科。②核素n 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③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④ 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⑤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⑥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 l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 一类特殊药物。⑦SPECT :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丫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 ⑧PET :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⑨小PET :即经济型PET, 也叫SPECT_PET_CT,是对SPECT进行稍加工后,使其可行使PET的功能。⑩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指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11)放射性核素纯度:也称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质的量有关;(12)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闪烁现象(flare phenomenon):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 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前哨淋巴结:肿瘤区域内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称为该肿瘤的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术前明确SN内有无肿瘤转移对决定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淋巴清扫范围有着重要意义。 2、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加速器生产11C、13N、150、18F, 67Ga,111 In ,,123 l,,201TI, 、反应堆生产或者从裂变产物中提取(131 l,.133Xe,,89Sr)、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99mTc钼锝发生器) 3、核衰变的类型和用途:①a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a射线的衰变,射程短,穿透力弱,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因此在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有潜在优势;②B衰变:指原子核释放出B射线的衰变,穿透力弱,可用于治疗;③正电子衰变:原子核释放出正电子(B +射线)的衰变,可用于PET显像;④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可能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因此可用于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和放射性核素治疗;⑤丫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丫光子的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穿透力强,电离作用小,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 3、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 答: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和动物PET的应用. 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 治疗两部分组成. 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如1131治疗甲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