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
1、认识协调,智力正常
2、情绪积极稳定,情感丰富深刻
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
4、个性完整统一,积极和谐
5、正确恰当的自我意识
6、善与人处,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7、社会适应良好,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8、心理活动特点符合年龄、性别和角色特征
9、无心因性生理异常现象
10、发挥潜能,追求成功
出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把握》何光耀
二、
柯尔曼:人的行为是否与所处环境相协调,或者说他的人际关系是否恰当,他对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的态度是否符合社会标准
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乐观,意志健全,行为协调,注意集中度,统一的人格,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度,适度的反应能力,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自我认知,创造性,成就感。
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曼(Mittelman)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1条标准: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
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
3、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
6、有自知之明;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10、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11、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五、
罗杰斯认为机能健全者有如下五个特征:
对经验的开放性、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自我关注、与他人和睦相处
六、
A·艾森柏格和H·艾森伯格(ArleneEisenbe,Howar-dEisen,1979)所描绘的成熟人的特征(即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我感;独立和自治;相互依存;适应性和灵活性;接受和应付现实的能力;现实检验,而非迷信权威或者随大流;接受别人对现实的不同理解;有目标;适度的延迟满足;果断执行;积极回应他人;对别人的移情;交流的能力;给予他人的能力;爱和被爱的能力;控制情感的能力七、
泰勒和布朗(1988)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积极的自我评价;适度的控制和主导感;切合实际的乐观;关心他人的能力;幸福和满足的能力;热心于建设性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八、
哈里斯(1989)认为心理健康者的通常特征是:
通情达理和平衡;自我成长感;爱的能力;获得和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接受现实的限制和变化之可能;追求适应自己天赋工作的能力;保持内心宁静、有效实现以能更好生活的能力九、
张春兴和杨国枢(1980)的心理健康标准:
了解并接受自己;认识并面对现实;工作休闲并重;主动参与社会活动
十、
王极盛(1984,1999)和李春荣(1984)的心理健康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而愉快;行为协调;反应适度;人际关系适度;心理特点和年龄相符合。十一、
江光荣(1995)归纳心理健康评价维度为:
自我认识和自我态度、人际态度和社交能力、生活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结构的内在协调性。[13]主观经验的总结,是一种个性化、主观的标准。
以上几个出自: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杨槐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成都610068
十二、
美国学者坎布斯(http://www.wendangku.net/doc/2915188297.html,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4种特质: (1)积极的自我观念;(2)恰当地认同他人;(3)面对和接受现实;(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十三、
我国黄希庭教授等曾提出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5条标准:
(1)个人的心理特点是否符合相应的心理
发展的年龄特征;(2)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3)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4)个人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5)有没有完整的人格
十四、
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等曾提出8条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
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以上出自:心理健康标准探析
简华 (毕节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毕节551700)
十五、
张海钟: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