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主讲:马振芳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一、盆地勘探概况

(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

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

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沉积岩厚度

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

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分六个阶段:

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

(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4.1980 年~1989 年:调整稳定阶段,在三角洲理论指导下找油,为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期。

5.1989 年~1999年:油气并举,协调发展阶段。

6.1999 年~现在:油气快速发展阶段。

二、天然气勘探成果:发现古生界靖边气田、榆林气田、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子洲气

田、胜利井气田等8个气田1.4万亿m3,其中下古生界0.43万亿m3,上古生界1.00万亿m3。可采储量

0.913538万亿m3。

1. 靖边气田:构造位置为伊陕斜坡中部,地理位置为靖边、横山、安塞。发现井为陕

参1井,也是长庆天然气的发现井,为岩溶古地貌气藏。探明储量4699.96X 108谥,

控制储量1046.66 X 10京,预测储量1588.03 X 10京,三级储量7334.65 X 10宥。

2. 苏里格、乌审旗气田:构造位置为伊陕斜坡中西部,地理位置为乌托克旗、乌审旗。发现井为桃5

井、苏6 井,主要为盒8、山1岩性气藏。探明储量5916.66X 108m3,控制储量1698.84 X 108m,预测储量2548.20 X 10京,三级储量10163.50 X 10肓。

3. 榆林、子洲气田:构造位置为伊陕斜坡东部,地理位置为榆林、子洲、米脂。发现

井陕141井,主要为山2砂岩岩性圈闭气藏。探明储量2730.08 X 10京,控制储量

381.44 X 108m,预测储量388.77 X 10宥,三级储量3500.29 X 10宥。、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1.下古生界成藏地质特征:下古生界为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主要沉积物为碳酸盐岩、泥页岩、风化壳

岩溶孔洞发育。马二、马四、马六段以灰岩为主,正常海相沉积;马一、马三、马五段以白云岩为主,蒸发相沉积。其中马一、马二、马三段在盆地许多地区没有沉积,马四段以后大范围沉积。主要气层分布在马五段顶部。由于测井解决不了低渗透问题,只能依靠钻井取心,因此现场钻井取心主要卡取马五1~

马五2气层段。(注意现场见显示取心时,显示不能超过2m, 一般气测显示峰值/

基值在8~10 倍,钻时在10min 以内或见明显气测异常即可取心)。

1.1. 马五段又细分为十个亚段:

14

1)马五1:灰岩、凝灰岩。马五1 又分为四层:马五11~马五14。

1

a. 马五11:3-9m 。第一个尖前。

b. 马五12:5-8m ,两层白云岩夹一层泥质夹层。

c. 马五13:3-5m ,灰褐色、浅灰色纯细晶云岩,整个盆地稳定。溶蚀孔洞储层(马

五11~马五13)。

d. 马五14:底部为深灰色灰岩、凝灰岩,最厚也就70-80m ,深灰色、像页岩样、片

状是马五14底部。马五14中间有2-5m 厚的白云岩,晶间孔储层。其凝灰岩的特征是:高声波低电阻,高伽马低Pe-Pb。两个双尖。

2)马五2:分为两个小层。

a. 马五21:顶部2-3m白云岩,底部2-3m泥质白云岩。下来一凹一尖底。

b. 马五22:褐色纯白云岩,岩屑呈陀螺状,有石膏假晶。为晶间孔储层。凹结束。

2

3)马五3:依据岩石成分、结构分三个小层,一般12-25m ,马五32有白云岩。整个马五

3 由上到下:颜色逐渐变深,泥质含量逐渐增加,角砾(为泥质)结构逐渐发育,曲线伽马锯齿状高

值,电阻不明显,声波高值。

4)马五4:分三个小层,厚20-30m ,纯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底部为一层灰绿色凝灰岩,层理不发育,厚1-3m ,高伽马高声波,低电阻低Pb-Pe。

5)马五5:纯灰岩,平均厚度25m,一般21-28m。部分地区白云化,曲线声波、伽马低平段,值变化小,高电阻高密度,Pe值〉4, R> 1000Q・。分两个小层,马551:3m 左右灰岩,马552: 20m 左右灰岩夹一层泥岩。灰岩块状致密。

6)马五6:海退期,白云岩夹石膏,局部夹盐岩,以蒸发环境为主。北部发现了工业气流

马五7 :灰岩为主,一般20-40m,夹薄层白云岩。

马五8:海退期,白云岩夹石膏,局部夹盐岩,以蒸发环境为主。

马五9 :灰岩为主,一般20-40m,夹薄层白云岩。

马五10:海退期,白云岩夹石膏,局部夹盐岩,以蒸发环境为主。

1.2. 下古生界烃源岩条件:马五段沉积时,发育蒸发潮坪和膏盐湖沉积,西部仍为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

有利相带主要为中东部含膏云坪。

1)烃源岩条件:奥陶系下统(01 )泥质碳酸盐厚度100~300m,有机碳0.2%~0.4% ,

平均R o>2%具有一定生烃能力。在盆地西南及中部生烃强度大于8X 108nVkm2。

2)储层特征:①准同生白云岩溶孔型储层,孔隙类型以膏盐矿物溶孔为主,孔隙度

5%~10%,渗透率(0.2~2 )X 10-3。②成岩白云岩晶间孔型储层(马五4),

孔隙类型为晶间孔、溶孔,孔隙度4%~9% ,渗透率(0.3~5)X 10-3艸2。③裂缝。

3)盖层特征:石炭系~二叠系泥质岩类封盖性能好。

4)气藏类型:主要为地层—岩性复合圈闭。盆地中东部地区以地层—岩性(古地貌)为主的圈闭;盆地西部以构造及地层气藏为主。

2.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上古生界包含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海陆过渡相—河流三角洲相。其地

层自上而下分为:

石千峰组P3q :千1 、千2 棕红色泥岩,含钙质结核,与上覆刘家沟组肉红色块状砂岩明显区分;千

4、千5 以浅灰色、灰白色砂岩为主,很脏,长石含量高,达20%, 石英v 60%。

石盒子组P2h :紫、紫灰、紫红、棕红色。盒1为硅质层;盒5为桃花泥岩层;盒8

被称为骆驼脖子砂岩,浅灰—灰白色,长石含量递减,石英含量递增。

山西组P ls:泥岩变成深灰、灰黑色,砂岩为浅灰色、灰白色。山1砂岩白云母含量

高,岩屑含量高;山2 以灰白、浅灰色粗粒砂岩为主,煤层发育,一般1-3 个煤层, 煤层单层厚约

1m。

太原组P it :顶部有一套灰岩(有时先是泥岩再是灰岩),灰岩泥质含量5%~10% ,

具动物化石;砂岩为灰白或浅灰色,如为深灰色则物性差。煤层具臭味。

本溪组C2b :顶部有一套煤层,俗称9号煤层,3-9m,少数达10m,具臭味。砂岩为石英砂岩, 分布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厚度变化大;底部是褐铁矿层或铁铝岩层(铝土矿层),是奥陶系顶部风化的产物。

1 )烃源岩条件:本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包括煤、暗色泥岩、碳酸盐岩三类,其中煤和暗色泥岩有机质含

量高, 分布范围广, 是主要的烃源岩类型。特点一是广覆式生烃, 盆地总面积25 X 104km{,烃源岩面积就有23X 10*卅,且盆地在23X 10*卅见到气层或含气显示。特点二是近距离运移。西缘

和北缘甲烷含量小于90%,占气井的72%;

东部甲烷含量在90%~95%,见凝析油的井占到35%;南部甲烷含量大于90%,为干气。

2)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本溪—太原浅海陆棚与近海沼泽交替的海陆过渡环境。进入山西期,盆地由北向南发育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西南缘和东南缘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下石盒子沉积期北部古陆进一步抬升,物源充足,形成米脂、靖边、苏里格和石嘴山四个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发育平凉和韩城两个三角洲。

3)砂体展布: 盆地上古生界继承性发育六大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是有利储集砂

体的分布区。较典型的有山1、山2 和盒8。本溪组和山23段以石英砂岩为主;太原组、山22

段、山21段及山1 以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盒8段~盒5 段以

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 长石含量明显增高, 发育有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从岩屑成分结构看,从本溪组—石千峰组物源没有太大变化,上石盒子—石千峰组的高变质岩屑含量略有增加的趋势。

压裂对纯石英砂岩影响较小,对岩屑砂岩的损害较大。

4)储层特征: 次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 火山碎屑物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

因素。溶孔成因与同沉积期火山作用提供的易溶组构有关。粒间孔22.8%,次生溶

蚀孔51.1%,晶间孔25%,微裂缝1%。

本溪组:

岩性: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局部为岩屑石英砂岩。

填隙物:以高岭石为主,硅质胶结。

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高岭石晶间孔为主,见少量颗粒溶孔。

太原组:

岩性:粗粒、中粗粒岩屑砂岩为主,局部为岩屑石英砂岩。

填隙物:以伊利石为主,硅质胶结。

孔隙类型:以颗粒溶孔及杂基微孔为主,见少量粒间孔。

山2段:

岩性:粗粒石英砂岩为主,次为岩屑一石英砂岩。

填隙物:以伊利石、高岭石为主,硅质胶结。

孔隙类型:以颗粒溶孔、粒间孔为主,见少量高岭石晶间孔。

榆林地区山2储层以高石英含量砂岩为特征,是含气有利地区。石英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

好。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孔隙度6%~10%,渗透率(0.5~10)X 10-3卩矗。

山1段:

岩性:中粗粒岩屑砂岩为主,少见石英砂岩。

填隙物:以伊利石为主,次为高岭石,局部见较高的钙质胶结。

孔隙类型:

石盒子组:

岩性:粗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

填隙物:高岭石、伊利石为主,粘土及硅质胶结。

孔隙类型:以颗粒溶孔及粘土杂基微孔为主,含少量残余粒间孔。

盒8段砂体厚20-35m,最大48m, —般由4-8个砂层组成,单层最厚达12-15m,砂体具有北厚南薄、层数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

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为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为粒间孔、次生溶蚀孔为主,孔隙度8%~12% , 渗透率(0.5~10 )X 10-3卩『。

石千峰组:

岩性:粗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为主,部分长石岩屑砂岩。

填隙物:伊利石为主,粘土胶结,相对较疏松。

孔隙类型:粒间孔为主,少量颗粒溶孔及填隙物溶孔。

本溪组、山23、石盒子、石千峰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其余层段以次生孔

隙为主。在溶蚀孔隙类型分布中,岩屑溶孔在各个层段都有发育,所不同的是从盒6开始发

3.气藏特征:除山23气藏规模较大外,其余层系都为规模较小的岩性气藏; 山2、盒8及太原组砂体钻遇机率较高,获工业气流相对高,是东部地区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段。

4.气层纵向展布特征: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含气显示普遍,气测异常活跃,气层纵向上分布跨度大。气层、含气层呈串珠状分布。

5.气层平面展布特征:一般沿主砂体展布,但受砂体成因、储层物性等因

素控制,平面上变化大。千5气层分布有一定局限,属次生气藏,气源为山西煤成气。

纵向上各层系含气相对集中地区如下:

6•圈闭类型:发育大面积砂岩岩性圈闭。

7.气藏类型:盆地西缘以构造气藏为主;中部以大型岩性气藏为主。

四、沉积相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体系:是指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沃尔索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详尽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早古生代早期(€—01)陆外为坪,坪外有滩,滩外为海,海外有槽。

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先后经历了三次海进和三次海退,海进和海退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三次大起大落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完整的旋回。

东部马一期沉积厚度一般为20—50m。马二期在马一期的基础上范围进一步扩大,主要为深灰色粉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含云石灰岩等。马三期出现振荡性海退,主要为膏盐沉积,岩性有盐岩等。马四期开始海侵。马五期又发生海退。马六期又进一步发生海侵。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主讲:马振芳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一、盆地勘探概况 (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 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 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沉积岩厚度 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 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分六个阶段: 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 (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4.1980 年~1989 年:调整稳定阶段,在三角洲理论指导下找油,为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期。 5.1989 年~1999年:油气并举,协调发展阶段。 6.1999 年~现在:油气快速发展阶段。 二、天然气勘探成果:发现古生界靖边气田、榆林气田、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子洲气 田、胜利井气田等8个气田1.4万亿m3,其中下古生界0.43万亿m3,上古生界1.00万亿m3。可采储量 0.913538万亿m3。 1. 靖边气田:构造位置为伊陕斜坡中部,地理位置为靖边、横山、安塞。发现井为陕 参1井,也是长庆天然气的发现井,为岩溶古地貌气藏。探明储量4699.96X 108谥, 控制储量1046.66 X 10京,预测储量1588.03 X 10京,三级储量7334.65 X 10宥。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一、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 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 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编辑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目录 1命名 1.1 从地理位置 1.2 从所跨地域 1.3 从地质特性看 1.4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2资源 3地质历史 3.1 地台基底雏形阶段 3.2 华北地台形成 3.3 盖层发展阶段 3.4 陆表海沉积 3.5 坳陷盆地 3.6 现代地貌形成 4勘测历史 4.1 从地质特性看 4.2 从构造特征看 4.3 石油勘探未果 4.4 有微小发现 4.5 开辟油田 4.6 全国推广 4.7 突破新高 4.8 发展乐观 1命名 从地理位置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

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

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1]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所以多称为陕甘宁盆地,而且在地质学中,特别是在长庆油田的石油勘探开发中,一直都称这一地区为陕甘宁盆地,从来不称鄂尔多斯盆地。 从地质特性看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以及奥陶系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2]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聚宝盆之誉。 2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其天然气、煤层气、煤炭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资源、地热、岩盐、水泥灰岩、天然碱、铝土矿、油页岩、褐铁矿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资源分布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资源量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陕西占总储量78.7%,甘肃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以内的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盆地基本概况,油气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类型、烃源岩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其具有与我国东、西部明显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因而有着独特的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①古生界以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较稳定;②古生界以生气为主,而中生界以生油为主,油、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③盆地主体部分地层平缓(地层倾角<1°),构造简单,并少见断裂,储集岩物性较差,因此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定源(烃源岩评价)-定时(生烃高峰或关键时刻)-定灶(生烃中心或生油洼陷)-定向(油气运移方向)-定位(油气运聚单元),下面根据这一原则,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予以初步分析。 烃源岩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存在J 2, T 3 , C—P,O2四套烃源岩,其中几湖相泥 岩和C一P系煤系泥岩是两套主要的烃源岩。 1.下古生界气源岩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一般在0.12 %—0.33 %之间,平均为0.21% —0.22 %。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产于中奥陶统平 凉组和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乌拉力克组,分布于中央古隆起西缘或南缘。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4%—0.5 % ;泥灰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大多在0.2%—0.5 %,最高达1.11 %。干酪根镜检、干酪

根碳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为海相腐泥型生烃母质,即以I—II ]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大多已进人高成熟阶段,故以生气为主。 2.上古生界烃源岩 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主要是一套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下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总体上分布较广。煤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暗色泥岩分布于山西组、太原组。石灰岩主要发育于太原组中上部,本溪组中也有分布, 但分布较局限,厚度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比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5 2 % —7.19 % ,平均为2.7 1 % ,有机碳含量在2 % —4 %之间,地区间差异不大。太原组生物灰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11 % —4.16%,平均为1.0 %,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91% —1.52%,个别生物灰岩可达4%—5% ,氯仿沥青“A”平均为0.0735%。根据有机显微组分研究,石炭一二叠系煤主要显微组分为镜质组,属腐殖型;暗色泥岩一般为腐殖型,少量本溪组、太原组泥岩干酪根为腐泥型。根据碳同位素特征及干酪根研究,煤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主体为腐殖型,石岩的母质类型较煤和暗色泥岩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一腐殖型和腐殖腐泥型。盆地南部富县一带热演化程度最高, R 2.2 %以上,局部达 2.8 %以上。盆地中东部,以这个地区为中心, 向四周均有所降低。盆地东北部热成熟度最低(R o <1.0%),盆地西缘 天环坳陷中部R 0在2.0 %左右,但西南部由于深陷,R o 可达4.0%以上。 西缘逆冲带则为上盘成熟度低、下盘成熟度高。根据有机质性质及热成熟度,可以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属于一套生气为主的烃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1.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2.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 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地形成阶段 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 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 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综上所述,早古生代构造格局的发育特点是:继承和新生构造的复合,在两期隆起复合部位仍保持险起状态(乌兰格尔隆起、坏县一庆阳隆起),在隆起与凹陷的复合部位形成鞍部(抉池凹陷与米脂凹陷间的鞍部),在两期凹陷复合部位仍保持为凹陷状态(昂苏庙一接池凹陷、米脂凹陷)。 晚古生代一早、中三叠世 从上述可以看出,该阶段的构造特点是:初期(即石炭纪)以继承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为主,表现为南北隆、东西凹、中间行一鞍部。东西两凹的沉降幅度和构造活动性差异很大,在中石炭世呈明显的分割状态,仅在晚石炭世初期两凹的海水才与中间鞍部连通。西缘凹陷是早古生代剪切—张性裂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由于南北边缘不均衡俯冲和碰撞所形成的楔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面积约37万K㎡。(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 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 1 、(北部)伊盟隆起 2 、(南部)渭北隆起 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 4 、(东部)晋西挠褶带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陆相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接黄土高原,西邻阿尔泰山脉,南邻大漠戈壁,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地质变迁和构造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本文将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浅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古生代是盆地形成的时期,中生代是盆地的扩张和演化时期,而新生代是盆地的最终定型和稳定时期。以下将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 古生代阶段: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始于古生代,大约在6亿年前的太古宙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地壳增生和改造时期。地壳增生和改造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期,地壳增生是指陆壳的形成和演变,改造是指陆壳的变形和变质过程。在这一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大陆东缘的古老太古宙陆架上,沉积了大量的古生代地层,形成了盆地的初步地质架构。 中生代阶段:中生代是盆地扩张和演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和地质事件。在侏罗纪时期,盆地发生了剧烈的构造活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断裂,盆地地表出现了大量的岩浆岩和变形构造。随后,在白垩纪时期,盆地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碰撞构造运动,形成了花岗岩和变质岩,同时盆地的北部和南部发生了深层构造活动,促使盆地逐渐扩张和演化。 新生代阶段:新生代是盆地最终定型和稳定的时期,盆地的地质构造逐渐趋于平稳,地层沉积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在新生代时期,盆地地表经历了强烈的风蚀和水蚀作用,形成了广泛的黄土和河流沉积。盆地地下深层地层经历了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到了晚新生代时期,盆地的地质构造逐渐趋于稳定,形成了当今的地质格局和地质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这一地区的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盆地的地质历史和演化过程,为盆地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和地质特征,为盆地地质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苏里格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

苏里格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 苏里格大气田位于中国西北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整装气田之一。研究苏里格大气田的成藏地质特征对于了解鄂尔多斯盆地乃至中国西北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储量评估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苏里格大气田所处的地质背景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华北板块、松辽盆地等多个地质构造单元。盆地内的地层发育完整,自上而下分别为新生代河湖相沉积、中生代岩浆岩和古生代变质岩。地形地貌以沙漠和戈壁为主,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苏里格大气田的成藏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油气层分布:气田内的油气层主要分布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中,其中以二叠系龙潭组和三叠系延长组为主要储层。这些储层具有较好的物性和含气性,是天然气的主要聚集区域。 地质构造特征:苏里格大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受板块运动影响,盆地内发育了一系列褶皱和断裂。这些地质构造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油气运移方向:根据构造运动和模拟研究,苏里格大气田的油气主要从西向东运移,沿着断裂和裂缝向上运移至储层聚集。

聚集形态:天然气在储层中主要呈大面积、高孔渗、高丰度、低渗透的聚集形态,这为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苏里格大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地质勘探:通过地震、钻探等手段,对气田内的地质构造、储层分布等进行详细勘探,绘制地质图件和建立地质模型。 资源量评估:根据勘探结果,评估气田的天然气资源量,包括探明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等。 开发模式:根据气田的地质特征和资源量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开发模式。苏里格大气田采用丛式井开发模式,可有效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钻探技术:针对苏里格大气田的地质特点,采用先进的钻探技术,如水平井、大位移井等,以实现高效开发和低成本开采。 苏里格大气田作为中国最大的整装气田之一,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未来苏里格大气田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油气勘探和开发前景:在继续深化苏里格大气田勘探和开发的基础上,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石油,最早进入现在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大草原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

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中国民族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聚宝盆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与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与成因 【摘要】地层水分布与矿化度特征、煤层Ro测试资料证明,晚侏罗-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自南而北发生过构造热事件,最高温度可达160℃-280℃,不仅导致了甲烷的生成,还导致了地层水的汽化和异常高压的形成。异常高压促使地层产生裂缝,岩石产生微裂隙,储集层(砂岩)与盖层(泥岩)之间的分割性被破坏,甲烷和蒸汽水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一起运移和成藏,并扩散温度和压力,导致大型封存箱内流体势能逐渐统一,高压岩性气藏逐渐转化为特高压深盆气藏。晚白垩~古新世盆地区域性抬升剥蚀导致煤系埋藏变浅,地温梯度降低,高温高压深盆气藏中的液态水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逐渐气化,形成只有气(汽)态流体的深盆气藏。当压力降至30Mpa以下、温度降至120℃以下时,气藏中的水蒸气开始液化,气体比重下降,形成负压深盆气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水相态地层水矿化度封存箱压力异常深盆气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在近六万平方公里的伊陕斜坡上钻井只见气而很少钻遇地层水,现有苏里格、神木、榆林等气田的气层温度低、压力系数低,均无边低水。巨量的地层水哪里去了?难道都被天然气排驱到盆地边缘地区了吗?这是无法认同和无法想像的事情,毕竟地层中的含水量远比有机质要丰富的多。本文依据气水分布倒置、立体含气、区域性流体压力负异常和区域性地层水矿化度低等特征,认为该盆地具有形成特大气藏的特殊地质背景,经历了特殊的成藏过程。 1 气藏特征 1.1 天然气分布特征 图1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上古生界煤层Ro等值线与气、水分布示意图,图中黄-红色为现今含气领域(Ro=1.4%~3.0%),它们占据了构造下倾方向的绝大部分,流体压力表现为负压(黄色,压力系数0.95~0.85)和超负压(橘黄色,压力系数0.85~0.76);浅黄色为气-水过渡带(Ro=1.4%~1.2%,压力系数0.95~1.0),这里的井气、水同出;浅蓝色为含水区(Ro<1.2%,压力系数1.0),位于构造斜坡的上倾方向。气-水分布与现今构造形态无关,而严格受煤层热变质程度Ro的控制。由此推断,古地温应该是天然气成藏的重要因素。 含气区域内上石盒子组厚层泥岩之下的石炭-二叠系剖面钻井只见气而不见水,各种岩性都是含气的,既包括孔隙性砂岩的层状含气,也包括泥页岩、灰岩的裂隙含气,以及煤层颗粒的吸附气和裂隙气,只不过不同岩性因空隙率不等含气密度不同罢了。由各种岩性组成的立体式含气共同体依靠发育的网状裂隙沟通,实现生产井孔隙型砂岩体的产气和围岩的补充气。含气范围内气藏没有边界,储盖层不分,不见边底水,广义上可称作深盆气藏,局部可看作为“甜点”气藏或致密气藏。

16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席胜利刘新社 (陕西西安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710021)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截至2004年底共探明8个气田,探明地质储量 11955.56×108m3,可采储量7082.56×108m3。天然气藏主要以地层—岩性气藏为主,具有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等特征。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古生界,有C-P和O两套主力产层,勘探面积25×104km2。其中上古生界预测资源量 8.59×1012m3,有利勘探区带资源量为3.92×1012m3;下古生界预测资源量为 2.36×1012m3,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1.16×1012m3。煤层甲烷资源主要分布在C-P 和J,预测煤层气资源11.2×1012m3,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4.4×1012m3;另外盆地中生界还包括油田伴生气资源3416.94×108m3。因此,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雄厚,资源配置合理,后备资源充足,预计到2010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可达15000×108~ 20000×108m3,可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资源战略接替基地。 主题词: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发展前景,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为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37×104km2。自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在陕北钻探成功以来,已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可谓勘探历史悠久,然而对于天然气勘探来说,仍可看作是一个新的地区,因为盆地天然气大规模的研究、勘探和开发仍比较滞后,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等4个上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才发现。因此,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储量发现率低,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大。 1 天然气勘探历程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含气层系多,自下而上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均见到工业气层。目前已发现的气藏主要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意义-精品文档资料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意义 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相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沉积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相,亚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湖和浅湖,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滨湖砂坝、滨湖泥湾和浅湖泥湾;各微相在空间上相互叠置,复合加积;各微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造成微相在沉积物成分和组构上各异,导致其成岩作用不同;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处密集形成相互叠置的大面积骨架砂体,构成区内主砂带,成为天然气优质储集层,是有利勘探相带;沉积相明显控制优质储集层的分布,进而影响着天然气的富集成藏。总之,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优质储集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0引言 沉积相研究是沉积岩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沉积岩古沉积环境,判定沉积岩沉积体系类型及其能源矿产赋存规律的重要依据,也是重塑岩石沉积与古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相互耦合关系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沉积相研究主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有效利用沉积岩的组分、颜色、结构、构造、古生物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相标志,推断(或反演)沉积岩古沉积环境,进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近年来,沉积相研究已向多技术、多方法的定量化与精细化研究领域发展,如相标志量化法、相标志内部层次结构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水槽试验法、计算机模拟法等[18]。这些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沉积相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已成功应用于油气成藏分析及古环境反演。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 沉积期的沉积环境,目前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杨西燕等认为该层段属于滨浅湖滩坝沉积[9];付锁堂等认为该层段是湖泊三角洲沉积[10];郭英海等认为该层段属于河流或三角洲沉积[1112];杨俊杰等认为该层段为大型缓坡型三角洲沉积体系[1314];徐蒙等认为该层段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15]。但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实以上观点并不符合该区的实际情况。由于沉积相类型认识不清,沉积相带展布规律不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进展。笔者深入剖析了该区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分析沉积相时空展布规律,研究沉积相对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该区天然气地质,并对下一步天然气勘探进行指导。 1区域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板块西端的次级构造单元,其形成演化既与太平洋板块和古亚洲洋盆俯冲隆升有关,也与特提斯洋壳和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 力 王禹诺;任军峰;杨文敬;赵伟波;丁雪峰;黄正良 【摘要】Natural gas is rich in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in the center and east parts of Ordos Basin.Based on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croscopic control of tectonic evolution on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gas accumula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od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ing Majiagou cyclic reservoirs and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s as source rock is the cause of present multi-bedded gas-bearing reservoirs and wide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at the uppermost part of Ordovician strata.It is convinced that the Lower Paleozoic marine source rocks are of a certain hydrocarbon potential.It is emphasized that longitudinal or lateral migrations of Ordovician gas are important to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Majiagou Assemblages,in which the potential structural-lithologic combined traps can be predicted to be prospective in recent.%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古隆起的演化对储层发育及天然气聚集的宏观控制作用,提出储层旋回性的发育及其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较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形成多层系含气并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大面积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强调了奥陶系生成的天然气垂向或侧向运移对马家沟组中下组合成藏的重要性,预测中下组合中的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寒武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特征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及其周缘形成的寒武系风化壳一直都是该盆地油气勘探重点关注的目标,并取得了重要的油气勘探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快该领域天然气勘探的进程,在系统分析该盆地西南部寒武系风化壳源储配置及圈闭类型的基础上,评价了该盆地西南部寒武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潜力以及有利的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盆地内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是主要的气源岩,与寒武系储层形成“上生下储”型源储匹配关系; ②寒武系风化壳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以白云岩晶间(溶)孔型及岩溶缝洞型为主,其发育分别受控于颗粒滩沉积微相和风化壳期岩溶作用;③寒武系风化壳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地层圈闭,形成于燕山期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抬升的构造背景,上倾方向存在着岩性及地层遮挡的地质条件,有利于天然气近距离运移与聚集成藏。结论认为,该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东侧环县—正宁地区是寒武系风化壳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中寒武统张夏组及上寒武统三山子组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西南部;寒武系;风化壳;气藏形成;岩溶作用;上生下储;岩性—地层圈闭 0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发育于太古代—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的多旋回的克拉通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是该盆地碳酸盐岩主要的发育层系[1-3]。自20世纪末期在该盆地中部发现靖边气田以来,该盆地中东部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持续取得突破,天然气探明储量不断攀升,证实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整个勘探历程,最早发现的靖边气田主力气层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顶部的马五1+2小层,储层类型以风化壳溶孔型储层为主,圈闭类型是地层圈闭的一种特殊类型——岩溶古地貌圈闭[4-8]。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探明和高效开发,靖边气田提交了天然气探明储量近2 000×108 m3;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靖边气田的地质研究和勘探不断深入,提出“含膏云坪相带控制储层发育,风化壳岩溶古地貌控制圈闭成藏”的地质认识[9-10],靖边气田东侧和西侧油气勘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天然气探明储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接近翻番。随后针对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开展了细分小层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11],认为中央古隆起东侧是有利的岩性圈闭成藏的大区带,并在2010年实现了古隆起东侧中下组合的天然气勘探新突破[12-13]。目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