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传播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相应的隔离措施。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目的是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洗手的指征包括接触病人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洗手程序包括双手掌心相互搓擦、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背,然后交换、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手的消毒的目的是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在医疗环境中,正确的手卫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以及需要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正确的手卫生程序包括卫生洗手和使用消毒剂。在进入隔离单位、接触隔离病人或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工作服时,需要穿特定规格式样的外衣,即隔离衣。避污纸的使用可以避免双手或物品被污染,从而省略消毒手续。戴手套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替代洗手。

在使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和敷料等医疗器械时,应注意消毒和避免污染。用过的被服、敷料和污物袋等应正确分类和标记,并送出病房焚烧。正确的手卫生和污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合理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和物品的危险性选择合适的浓度、时间和方法进行消毒。同时,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消毒剂,遵循必要、合理、少用的原则。消毒剂应具有杀菌力强、有效浓度低、对物品腐蚀性小、易除去残留毒性、无害于环境与人体安全等特点。在消毒物品时,应根据物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剂。高度危险性物品需要灭菌,中度危险性物品需要高效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可以进行清洁或低水平消毒。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时间和方法应科学合理。

1) 在使用原液时,必须按照要求准确配制消毒液,严格按照有效成分含量计算,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浓度过高或过低,或者没有使用量具进行配置,会导致随意性很大。

2) 经常出现消毒时间低于规定消毒时间的情况,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3) 使用消毒液时,有两种方法:浸泡消毒和喷雾消毒。在连续使用过程中,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会不断消耗,因此需要注意有效成分浓度的变化,并及时添加或更换消毒液。同时,还要注意消毒液是否被污染,以避免疫源性感染。使用普通喷雾器喷出大液滴的消毒液,只能杀灭地面的病毒和细菌,无法消毒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使用不正确的方法不仅不能消毒空气,反而会使人们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

4) 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格的消毒剂,定期测定消毒液的浓度,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注意妥善保管消毒液,不要随便将两种消毒剂混合使用,加强消毒技术知识的研究,及时处理问题,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期和保存方式,配制要清洁消毒,定时更换消毒液。

5) 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常见医院感染在护理方面的预防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

为了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动被单等。

2.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3.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扣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4.接触黏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

5.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个病人、

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6.原则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

7.直接接触下呼吸道黏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法

处理。

8.雾化器中使用无菌溶剂。在同一个病人每次雾化后,须

对雾化器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或空气干燥。不同病人使用同一雾化器前,须对雾化器进行灭菌或高效消毒法处理。

9.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备用的氧气湿化瓶干燥保存,每周消毒一次。

10.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应定期更换。管路上湿化及雾化用水必须使用无菌液体。正确调整冷凝水收集瓶的位置,防止冷凝水流入气道。

11.尽可能早地拔除气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须将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12.进行胃肠内营养的患者,抬高床头30°-45°;确保胃肠营养管放置正确。

13.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4.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在气切部位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覆盖切开部位的双层无菌纱布应保持干燥。

15.树立“待气管如血管”的观念。

尿路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

为了预防尿路感染,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导尿操作前后要洗手。

2.插管导尿采用无菌技术。

3.留置导尿最好用气囊导尿管,采用密闭式集尿系统,保持通畅的动力引流,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4.无泌尿系感染的病人,留置的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更换频率目前无统一标准。

5.用含有抗菌药物的药液冲洗膀胱不应列入预防感染的常规,只限于各种原因造成堵塞的情况使用。

6、在进行中段培养时,应当避免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来取标本。相反,应该在导尿管的末端进行消毒后,使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尿液进行送检。

7、在进行尿液采集时,必须做好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消毒和皮肤护理,同时保持床单干燥整洁。

四、医院中心供应室灭菌质量的保证措施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中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及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

一)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要求

中心供应室应该接近临床科室,周围环境应该清洁、无污染源。同时,应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组织内部工作流水线,避免外部干扰。通风采光必须良好,墙壁及天花板应该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应该光滑,有排水道。

二)中心供应室内部区域的划分

从微生物观点出发,中心供应室应该按照清洁度的不同进行划分,包括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

三)灭菌质量的保证

1、对待灭菌物品的要求

1)应尽量将同一类物品同一批灭菌,并避免将器械包直接接触棉织品包。

2)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

3)物品包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卡。

2、对灭菌后物品的要求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灭菌后的无菌包应该干燥。

3)应该在开包前和开包后分别检查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和包内化学指示剂是否已达到灭菌的状态。

4)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登记,并将记录纸归档备查。

3、灭菌质量的监测

必须做好记录和资料保存。

五、医院空气净化及污物、污水的处理措施

一)医院空气净化

1、自然通风换气

对流通风,每天两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可显著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是最简便有效的空气净化手段。

2、空气过滤

1)层流净化

2)空调净化

3、空气消毒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3)熏蒸或喷雾消毒

二)污物、污水的处理

1、污物的处理

医院污物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医疗垃圾必须经过消毒毁形后方可运出医院(直接送焚烧者除外,条件是储存及运送必须可防渗漏并耐刺)。

2、污水处理

医院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排放。医院污水消毒常用氯化消毒法或臭氧消毒法。

六、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该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对于普通病房,要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各项监测。患者的安置原则应该是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病房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感染时即刻消毒。病人的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1-2次,

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应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注意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

小时后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有序排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和换药车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和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的顺序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理后应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拖清扫。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

平方米,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5-1平方米。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

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服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

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

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

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手术室内的表面应光滑、无裂隙,方便清洗和消毒。同时还应配备良好的排水系统。

三、手术室内应设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并且每个手术间只能放置一张手术台。

四、手术器具和物品必须经过一次性使用或者灭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是首选,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应避免使用。备用器具可以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五、手术用器具和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详见第五章第三节。消毒供应间的管理要求详见本章第八节,并且应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六、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同时,必须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七、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必须湿式清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并且每周固定卫生日。

十、手术室内人员数量必须严格限制。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三、手术废弃物品必须置于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见附录四)。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三、内部布局应合理,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三个区域之间应有实际屏障,并且路线和人流、物流应由污到洁,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四、消毒供应室应配备所需的设备和条件,包括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和发送。

五、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应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详见本文第四章第二节。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并且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每天都应进行清洗消毒,并分区存放。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在拆除外包装后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并且使用和管理详见第五章第四节。

七、必须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包括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同时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测,确保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符合标准。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传播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相应的隔离措施。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目的是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洗手的指征包括接触病人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洗手程序包括双手掌心相互搓擦、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背,然后交换、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 机构环境、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因素引起的感染。院感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健康威胁,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医疗费用。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院感控制措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 本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的目标是降低院感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三、具体措施 1.建立院感控制委员会 成立院感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院感控制策略、指导和监督院感控制工作,并 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1)开展院感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2)加强手卫生培训,包括正确洗手方法、消毒技术等; (3)定期组织院感控制知识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知识。 3.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1)建立标准化的清洁消毒操作规范,包括清洁频率、清洁剂选择等; (2)加强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ICU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3)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并建立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 4.规范使用抗生素 (1)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包括抗生素使用指南、抗生素审批制度等; (2)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的情况。 5.加强患者感染监测 (1)建立患者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2)开展患者感染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工作,为院感控制提供依据; (3)加强患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感染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6.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1)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制度; (2)加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废物无害化处理。 7.加强患者与家属教育 (1)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防控意识; (2)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宣传资料,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8.加强感染控制设施建设 (1)优化医疗机构的空气流通系统,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2)建立隔离病房和隔离措施,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四、监测与评估

院感防控方案

院感防控方案 一、背景介绍 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感染。院感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病情恶化的风险,还会给医疗机构带来负面影响,如声誉受损、医疗纠纷等。因此,制定有效的院感防控方案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 - 减少院感的发生率; - 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 - 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科学、规范、系统; - 多学科、多部门合作。 三、院感防控措施 1. 感染监测与报告: - 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对医院内各类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 - 及时报告院感疫情,提供数据支持。 2. 感染预防与控制:

- 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废弃物处理等; -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 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保持医疗环境的洁净。 3. 患者感染防控: - 对高危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 严格执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 做好患者感染的追踪和隔离措施。 4. 医护人员管理: - 建立健全医护人员的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其防护能力; - 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团队,负责院感防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5. 设备和设施管理: -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 加强对消毒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证消毒效果; - 定期检查和更换老化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四、评估和改进 1. 感染控制评估: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3篇)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____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____小时____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____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____%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____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5篇)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为贯彻执行____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控制方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医疗环境。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____建设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业务院长担任感管委主任、医务部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护理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各临床医肢及相关职能部门科主任(副主任)及重点科室护士长提任委员。感染管理科由____名专职人员组成,一名副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各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一名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使管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感管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院工作进行布置,____制定医院及各科室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进行质量监督评价,提出措施及建议。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全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感染病例上报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奖惩制度,一次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和保洁制度,建立消毒制度,规范消毒液的使用浓度、更换时间等,输液反应的登记上报制度,各科室空气、物表和消毒液监测制度,消毒机监测登记制度等,并定期检查,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如无菌器械合格率,消毒液合格率、感染率、漏报率、切口感染率、药敏检测及抗生素使用率等。及时反馈,与目标责任制及奖惩挂钩,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医院感染的监控 1、开展感染率及漏报率的监测,由感管科每月对全院进行前瞻性调查,进行重点科室目标性监测。各管理小组填报感染病例报表。感管科统计全院的感染率,部位感染率,漏报率及科室感染率、漏报率。每月进行双向反馈,漏报率必须控制在≤____%,院内感染率 ≤____%。 2、抗生素使用率及病原学检查监测。每月及季度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反馈。及时通报到各科室,逐步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____%以下;微生物送检率达到____%以上,规范标本的收集方法及细菌培养。 3、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监测。定期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监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输液反应或重大事件,由科室及时上报医务部、药剂科、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预防及有效的控制措施,并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 三、微生物学监测 1、每月对全院的空气、灭菌物品、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问题严重的到科室召开专题讨论会,提出整改措施,并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工作质量检查(1-____次/周)。各科进行消毒液浓度监测。每月进行上述相关项目检测。重点科室重点监测,各项指标必须达标。 2、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器械科购置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感管科监督检查“三证”,并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其供货质量,使用后集中回收率____%。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方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更加关注,院感控制成为了医疗机构 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也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运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方案。 首先,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医务人员是院感控制的第一道 防线,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预防院感至关重要。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消毒灭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能够提高自己的意识和素质,减少院感的发生。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监测是院感控制的基础, 只有通过监测,医疗机构才能了解院感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院感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院感控制工作。 第三,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环境是院感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首先,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清洁和消毒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的规范和有效性。其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清洁和消毒工作的质量。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安全和有效。 第四,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管理和隔离措施。患者是院感传播的重要来源,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隔离措施。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患者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登记、就诊流程、病案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单间隔离、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通过加强患者管理和隔离措施,医疗机构能够有效减少院感的传播。

院感控制措施

院感控制措施 病房院感控制措施 一、患者的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二、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打扫,遇感染时即可消毒。 三、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四、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五、弯盘、治疗碗、治疗盘、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即可消毒。 六、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消毒管理。 七、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八、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九、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分明,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一、垃圾置塑料袋内密闭运送,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室院感控制措施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止血带一人一用一灭菌,未经消毒不得使用。 五、治疗室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一小时,并登记。 六、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两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七、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常用无菌敷料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贮槽中的灭菌物品(棉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实施方案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实施方案【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感染新病原体的情况,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为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在医院各临床科室中做好感染防控工作,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无菌,纠正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感染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责任部门和人员 1. 感染防控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防控相关政策、制度和目标,并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 临床科室主任:负责指导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感染防控措施,确保工作的落实。 3. 医务人员:负责具体执行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等。 四、具体措施 1. 手卫生措施:

a.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合 适的消毒洗手剂。 b. 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消毒剂,并做好定期检查和维护。 2. 环境清洁措施: a. 每日对临床科室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对常接触患者的区域和 设备进行重点清洁。 b. 定期对医院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包括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 区域。 3. 医疗器械消毒措施: a.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b. 医疗器械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和储存,避免二次污染。 4. 隔离措施: a. 对患者进行分类隔离,根据感染性病原体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等。 b. 医务人员在操作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如外科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培训和宣传 1.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防 控意识和操作能力。

院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院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加强新冠防控救治工作,本方案针对我院实际情况,结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制定以下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成立院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 2.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 3.成立专家会诊、转诊微信工作群,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 二、具体措施 一)严格掌握中高风险地区范围。 按照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各地中高风险地区名单,安排专人及时更新相关信息,随时掌握疫情变化,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实时告知全院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掌握中高风险地区范围,不随意扩大范围,不降低防控标准,不遗漏人员筛查。

二)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1.严格按照分类处置、重症优先、绿色通道、个性安排、 缓冲隔离、加强防护等措施,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2.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理由,随意停止手术、延误治疗、推诿拒收急危重症患者。 3.设置应急隔离区或缓冲区,用于暂未取得核酸检测结果 等情况下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救治。 4.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核酸检测的绿色通道,加急出具检测 结果,加强设置急诊的医疗机构急诊服务管理,实现急诊与住院有效衔接。 5.做好急救保障,市急救中心对全市中高风地区居民的急 救呼叫服务,及时响应提供服务。 三)加强住院服务管理。 1.设立住院患者综合过渡、缓冲病房,由院领导负责,依 据患者病情做好分级分类筛查,优先用于急危重症入院患者过渡期安置,待排除新冠感染后,再转至常规病房做下一步治疗,降低潜在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2.严格落实隔床收治或1室1患等措施,床位使用率不超 过75%。 四)加强应急手术管理。 建立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消化道大出血、高危孕产妇等急危重症患者手术的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对急需手术治疗、短时间不能排除感染风险的患者,可通过设置过渡缓冲病房、负压手术室、提升医护人员防护等级等措施,及时妥善开展应急手术等救治服务。 五)做好血液透析患者服务。 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确保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1.根据应检尽检要求,为有指征但暂未排除新冠的患者或 处于隔离期的中高风险地区患者开设专门时段和区域进行血液透析,并进行核酸检测。 2.对处于隔离期的透析患者进行摸排,确定专人负责并对接,确保血液透析治疗不延误、不中断。 3.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确保医院内部不发生感染事件,并加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措施: 1、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化脓性感染者禁止入内; 2、进入手术室必须戴消毒口罩、帽子、更衣换鞋; 3、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的流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4、手术室工作人员因事外出,必须更衣或穿外出衣; 5、严格执行外科消毒、穿衣、戴手套等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二)、病人管理措施: 隔离病人: 1、当传染病或感染性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在隔离手术间手术,手术间外应有隔离标志; 2、在室内应有巡回护士,如需要从外面拿取物品时,应有外面巡回护士送给; 3、术后手术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各种用物及时专用容器收集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4、医疗废物严格规范密闭收集处置。 (三)、消毒灭菌管理措施: 1、各种灭菌容器中的消毒液,根据其效能定期更换和检测; 2、经常启盖的灭菌盒,每天更换消毒灭菌,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包定期清理灭菌,注意更换标记; 3、过期敷料或可疑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 4、库领各种未经灭菌处理的橡皮类、硅管、内固定器械,送消

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备用; 5、体外循环用的各种塑料管、袋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保存使用; 6、高压蒸汽灭菌必须定期测定灭菌效能; 7、无菌手术、污染手术要分开进行,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8、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周、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定期做好监测工作; 9、特殊感染或传染患者手术后按特殊感染或传染污染处置要求进行消毒处置; 10、手术备皮尽可能在术前短时间内进行。 集中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消毒供应中心室布局设施:符合卫生部相应规范要求: (1)供应室工作流水线:物流路线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即遵循:“接收——清洗——检查、打包、灭菌——储存——分发和敷料制作——灭菌——储存——分发”,未经灭菌与灭菌后的物品严格分开,消毒物品和污染物品不交叉迂回传递; (2)划区:污染区——将接收的各种用物进行分类、初步处理和清洗;清洁区——进行手术器械检查、器械及敷料包装、消毒灭菌处理、储存和发放。 2.供应室主要工作程序: (1)清洗:尽可能机械自动清洗系统完成,锐利器械必须机械自动清洗,如超声清洗机清,常规清洗时,先用洗涤剂浸泡擦洗后以含酶清洗液清洗,以去除物品上的油污、血垢,然后流水冲洗,具有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 引言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医疗机构内部传播的病原体感染,是医疗安 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医院需要制定有效的感染质量控制方案。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的内容。 正文内容: 1. 人员管理 1.1 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包括感染预防知识、 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1.2 人员流动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人员流动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调 动和流动,避免感染源的传播和扩散。 1.3 健康监测: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包括定期体检、疫苗接种等,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感染控制要求。 2. 环境管理 2.1 消毒灭菌: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制度,对医疗器械、病房、手术室 等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操作,确保环境的清洁与无菌。 2.2 空气净化:医院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对病房、手术室等空气进行净化处理,降低空气中的病原体含量。 2.3 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 收集、处理,避免废物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3. 患者管理

3.1 感染筛查:医院应对患者进行感染筛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2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医院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3.3 个人防护:医院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提醒患者正确佩戴和使用,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感染监测与报告 4.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风险。 4.2 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确保信息的畅通和上级部门的监督。 5. 质量评估与改进 5.1 质量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质量评估,评估感染控制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经验总结:医院应定期总结感染控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5.3 持续改进:医院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优化感染控制方案,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总结: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患者管理、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质量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的措施,医院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然而,感染控制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现患率≤10% 2、清洁切口感染率≤1.5% 3、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重点部门洗手正确率达95% 。 5、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逐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液透析相关血液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6、医院感染暴发为“0” 7、医院感染漏报率<10% (三)保证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发挥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位质控医师

和质控护士。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目标监测等。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利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干预,采集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度向全院反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至少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即将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微生物室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感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主要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者培养由微生物室负责。院感科将监测结果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做好记录。 (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为了保障我院消毒物品及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根据《医院感染管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你所接触过的措施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篇1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严格执行消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