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2.2.1对数(1)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

2. 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会根据对数的概念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62页至63页例2,探究并思考:

1.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

请问:(1)问题具有怎样的共性?

(2)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怎样求呢?例如:由1.01x m =,求x .

2.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

记作 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试试:将问题1中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3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并把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 在科学技

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

试试:分别说说lg5 、lg3.5、ln10、ln3的意义.

4.思考:

(1)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

0,1a a >≠时,x a N =? . (2)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3)log 1a = , log a a = .

(4) log ____;n a a = log _____a N a =

5.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

216=; (2)3

1

3

27

-=

; (3)520a

=; (4)10.452b

??= ???

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5log 1253=; (2)

log

32=-;

(3)lg 0.012=-; (4) 2.303=.

小结: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合作探究】

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2log 64; ⑵2

1

log 16

; (3)lg10000;

(4)3

1log 27

3

; (5

)(2log (2 (6)21log 52+

2.求 x 的值: ①33

log 4x =-; ②()2221log 3211x x x ?

?

?

?

?

-+-=. ③3log 35

x =-

【目标检测】

1.将5

3243=化为对数式

2.将4771.0lg =a 化为指数式

3.求值:(1)3log 81 (2)

0.45log 1

4求下列各式中的x 的值:

(1)642

log 3

x =; (2)log 86x =-; (3)lg 4x =; (4)3ln e x =.

※ 知识拓展

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初是谁首创“对数”这种高级运算的呢?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的发明者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Napier ,1550-1617年)男爵. 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 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 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他多年潜心研究大数字的计算技术,终于独立发明了对数.

课外作业:第74页第1、2题

2.2.1 对数(2)

【学习目标】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 2.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些法则和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64页至65页例4,探究并思考: 1.复习:幂的运算性质. (1)m n a a =g ;(2)()m n a = ;

(3)()n ab = .

2.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

设log a M m =,log a N n =,试利用m 、n 表示log (a M ·)N .

3.能否从问题2出发,探讨log (a M ·)N 和log a M 、log a N 之间的关系?

4.类比问题3,能否得出以下式子?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则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5.写出对数三条运算性质。

自然语言如何叙述三条性质? 性质的证明思路?(运用转化思想,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运算性质进行恒等变形;然后再根据对数定义将指数式化成对数式 【合作探究】

1.计算:(1)lg 14-2lg 18lg 7lg 3

7

-+;2lg 2lg 3(2)

2lg 0.362lg 2+++; (3)2

lg 5lg 2lg50+?

※2.设lg lg 2lg(2)a b a b +=-, 求:4

log a

b

的值 分析:本题只需求出a b 的值,从条件式出发,设法变形为a

b

的方程。

【目标检测】

1.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222log (35)log 3log 5÷=- B .222log (10)2log (10)-=- C .222log (35)log 3log 5+=g D .3322log (5)log 5-=-

2. 用lg x ,lg y ,lg z

表示:2

lg yz

3求值:(1

)52log (48)?

(2)52lg 4lg

8

+

4. 已知lg 20.3010,lg30.4771≈≈,求lg1.44的值(结果保留4位小数):

课外作业:第74页第3、4题

2.2.1对数3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对数运算的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66页至67页例6,探究并思考:

1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

一般地,例如:由1.01x m =,如何求x .

2.对数换底公式log _______a N =,如何推导?

试试:利用对数换底公式和计算器或常用对数表解决问题1. 3.由换底公式可得以下常见结论(也称变形公式): ① log log ___a b b a ?=; ② log _______m n

a b =;

③ log log ____b a a x =g

. 4.换底公式的意义是把一个对数式的底数改变,可将不同底问题化为同底,便于使用运算法则,所以利用换底

公式可以解决一些对数的底不同的对数运算.

5.计算

(1)83log 9log 32?

(2)427125log 9log 25log 16??

(3)

483912

(log 3log 3)(log 2log 2)log ++-

【合作探究】

1.已知18log 9,185b

a ==,用,a

b 表示36log 45

2. 研究教材66-67页例5、例6。

1.利用换底公式计算: (1)25log 5log 4?

(2)235111log log log 2589

?? 2. 设45100a b

==,求122()a b

+的值。

3.计算:

2lg 4lg5lg 20(lg5)++

4..如图,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89442亿元.如果我国GDP 年均增长7.8%左右,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在2000年的基础上,经过多少年以后,我国GDP 才能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o

120000

课外作业:第74-75页第9、11题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课题: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学习目标】1.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 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 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70页至71页,探究并思考: 1.上节2.2.1例6,t 与P 具有怎样的关系?

(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

通过对应关系log t P =,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

新知:一般地,当a >0且a ≠1时,函数______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自变量是__; 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 注意:

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22log y x =,5log (5)y x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0a >,且1)a ≠.

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2)试试: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2log y x =;0.5log y x =.

3)反思:

(2)底数大小对图像有何影响?

4)log (21)2(01)a y x a a =-+>≠且恒过定点________.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log a y x =;(2)log (3)a y x =-;

(3)y =

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值的大小. (1)22log 3log

3.5和;(2)0.70.7log 1.6log 1.8和; (3)log 5.1,log 5.9a a .(4)23log 3log 2和.

【目标检测】

教材第73页练习1、2、3

课外作业: 教材第74页习题7、8

课题: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学习目标】

1. 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

2. 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学习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能够在同一坐标上看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性质.

【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 72~ P 73,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且图象和性质.

log a b 的符号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如何由2x y =求出x ?

反思:函数2log x y =由2x y =解出,是把指数函数2x y =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对调位置而得出的. 习惯上我们通常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函数,即写为2log y x =.

(01)x y a a a =>≠指数函数且与__________________互为反函数.

3.试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2x y =及其反函数2log y x =图象,发现什么性质?

反思: (1)如果000(,)P x y 在函数2x y =的图象上,那么P 0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在函数2log y x =的图象上吗?为什么?

(2)由上述过程可以得到结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合作探究】

1.(教材72页例9)溶液酸碱度的测量问题:溶液酸碱度pH 的计算公式lg[]pH H +=-,其中[]H +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摩尔/升.

(1)分析溶液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2)纯净水7[]10H +-=摩尔/升,计算其酸碱度.

2.[]2114

4

()(log )log 5,2,4.f x x x x =-+∈已知函数求()f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目标检测】

1. 函数0.5log y x =的反函数是( ). A. 0.5log y x =- B. 2log y x =

C. 2x y =

D. 1

()2

x y =

2. 函数22log (1)y x x =+≥的值域为( ). A. (2,)+∞ B. (,2)-∞ C. [)2,+∞ D. [)3,+∞

3. 不等式的41

log 2

x >

解集是( ). A. (2,)+∞ B. (0,2)

B. 1(,)2+∞ D. 1

(0,)2

4. 右图是函数1log a y x =,2log a y x =3log a y x =, 4log a y x =的图象,

则底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课外作业:

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

课题: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3)

【学习目标】

1. 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2. 能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自主学习】

1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填空.

① 已知函数2log y x =,则当0x >时,y ∈ ;当1x >时,y ∈ ;当01x <<时,y ∈ ; 当4x >时,y ∈ . ② 已知函数13

log y x =,则当01x <<时,y ∈ ;当1x >时,y ∈ ;当5x >时,y ∈ ;

当02x <<时,y ∈ ;当2y >时,x ∈ .

2.求函数y =的定义域.

3.求函数2

23

()3x

x f x -++=的值域和单调区间.

【合作探究】

1. 求函数20.2()log (65)f x x x =-+的单调区间.

变式:求函数2()log (45)f x x =-+的单调区间.

小结: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求法及规律:“同增异减”.

复合函数(())y f x ?=的单调性研究,遵循一般步骤和结论,即:分别求出()y f u =与()u x ?=两个函数的单调性,再按口诀“同增异减”得出复合后的单调性,即两个函数同为增函数或者同为减函数,则复合后结果为增函数;若两个函数一增一减,则复合后结果为减函数. 我们可以抓住 “x 的变化→()u x ?=的变化→()y f u =的变化”这样一条思路进行分析

2.判断函数12

1()log 1x

f x x -=+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目标检测】

1. 函数log a y x =在[2,4]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1,求a 的值.

2.函数2()lg(8)f x x =-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

3. 求函数23log (610)y x x =++的值域和单调区间.

4. 将20.3,2log 0.5,0.5log 1.5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

课外作业:教材75页B 组1、2、

4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课题: 2.2.2 幂函数及其性质(3)

【学习目标】

1.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及蕴含其中的对称性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自主学习】

探究任务一:幂函数的概念

问题:分析以下五个函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1)边长为a 的正方形面积2S a =,S 是a 的函数;

(2)面积为S 的正方形边长12

a S =,a 是S 的函数; (3)边长为a 的立方体体积3V a =,V 是a 的函数;

(4)某人ts 内骑车行进了1km ,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1/v t km s -=,这里v 是t 的函数; (5)购买每本1元的练习本w 本,则需支付p w =元,这里p 是w 的函数. 新知:一般地,形如_________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α为常数.

试试: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幂函数.

①1

y x

=;②22y x =;③3y x x =-;④1y =.

探究任务二: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问题: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 x =;(2)1

2

y x =;(3)2y x =;(4)1y x -=;(5)3y x =. 从图象分析出幂函数所具有的性质.

x y = 2x y = 3x y = 21

x

y = 1-=x y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单调性

定点

小结:

幂函数的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_____;

(2)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0,)+∞上是___函

数.特别地,当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01α<<时,

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___函数.在第一象限内,

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

+∞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

【合作探究】

1.函数32

x -的定义域是_____

2. 已知幂函数2

23()()m m f x x m z --=∈为偶函数,其图像与x 轴,y 轴都无交点,试求()f x 的解析式。

3.比较大小: (1) 1.5

(1)a +与 1.5

(0)a

a >; (2)22

3

(2)

a -

+与23

2-

; (3)12

1.1-

与12

0.9-

.

【目标检测】

1. 若幂函数()f x x α=在(0,)+∞上是增函数,则( ). A .α>0 B .α<0 C .α=0 D .不能确定

2. 函数4

3

y x =的图象是( ).

A. B. C. D.

3. 若112

2

1.1,0.9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

(1)112

2

1.3_____1.5; (2)225.1______5.09--.

5. 已知幂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2,4),则它的解析式为 .

课外作业:教材79页2、3

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课题: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

【学习目标】

1. 掌握零点的概念,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2. 培养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进一步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86~87页,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试说明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及其对应的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象

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二: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的________,也就是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

点的_________.即:

方程0)(=x f 有实数根

?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函数)(x f y =有零点.

【合作探究】

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2

()56f x x x =--; (2)3

()9f x x x =-

2.判断函数2

()1()f x x ax a a R =-+-∈是否有零点,若有,请指出零点的个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1 . 函数2

()56f x x x =-+-的零点是 ( )

A (2,0)

B (3,0) C(2,0),(3,0) D 2,3

2 若函数()(0)f x ax b a =+≠的零点为2,试求函数()2()0g x ax bx b a a =++-≠的零点。

3 若函数1)(2--=x mx x f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求m 的值.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课题: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2)

【学习目标】

1. 掌握零点存在定理,掌握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的方法;

2. 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观察函数的图像,判断函数的零点大致所在的区间。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87页探究至88页例1并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函数3

()33f x x x =--有零点的区间是 ( )

A.(-1,0)

B.(0,1)

C.(1,2)

D.(2,3)

问题二:函数()f x 是定义域内的单调函数,则函数)(x f y =至多有______个零点。

【合作探究】

1. 若函数)(x f y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为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0)()(>b f a f ,不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

B .若0)()(

C .若0)()(>b f a f ,有可能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

D .若0)()(

2.若函数()2

()0f x ax bx c a =++≠满足()0,()0,f m f n m n ><<,则方程()0f x =在区间(,)m n 内的

零点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不能确定

3.试探究合作讨论函数()ln 2f x x x =-+的零点个数?

1.方程3lg x x =-的解所在的大致区间为 ( )

A.(0,1) B.(1,2) C.(2,3) D(3,4)

2.方程0lg =-x x 根的个数为( )

A .无穷多

B .3

C .1

D .0

3.若方程2

210ax x --=在(0,1)内恰有一解,求a 的取值范围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课题: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学习目标】

1 掌握求函数的零点的近似值的方法,即二分法,总结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

2 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养成总结规律的习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89页至9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一条高压电缆上有15个接点 ,现某一接点发生故障 , 如何可以尽快找到故障接点?

2、试用计算器完成课本89页求函数62ln )(-+=x x x f 在区间(2,3)上近似解的过程,体会用二分法的思想,

并试着对二分法下一个定义。

3、给定精度ε,写出用二分法求函数)(x f 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合作探究】

1 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 732=+x x

的近似解(精确到1.0).

【目标检测】

2、已知用二分法求方程0833

=-+x x

在()21,∈x 内的近似解过程中得:()()(),,025.105.101<>

A.(1,1.25)

B.(1.25,1.5)

C.(1.5,2)

D.不确定

3.已知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0(2,3)x ∈,在用二分法求精确度为0.01的0x 的一个值时,判断各区间中点的函数值的符号最多( ).

A. 5次

B. 6次

C. 7次

D. 8次

4.用“二分法”求方程3250x x --=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为0 2.5x =,那么下一个有根的区间是 .

作业:91页第2题

课题: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C )

(A )

(B )

新人教B版必修1高中数学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

高中数学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 关系,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加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 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弄清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重难点,精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各小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活动一】 想一想: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1,2,3}A =,{1,2,3,4,5}B =; (2)}167|{班的同学级为国际学校x x C =;}67|{D 级的同学 为国际学校x x = (3){|}E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 x x =是等腰三角形 【小组活动二】 1.阅读教材10---12页,完成下列表格:

(1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例1、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

例2 、说出下列每对集合之间的关系 (1)A={1,2,3,4,5} B={1,3,5} (2)P={1 x}Q={1 |2= x x} x | ||= (3)C={1 x x} |≥ |> x x} D={2 跟踪练习: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⑴___{0} ? ⑵2___{(1,2)} ⑶?___2 ∈+= x x {R|20} ⑸{3,5}___N ⑹{(2,3)}___{(3,2)} ⑺ {(1,2)}___2 -+= x x x {|320} ⑻{1,2}___2 -+= x x x {|320} 例3、设{|13},{|} =-<<=>,若A B,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A x x B x x a 跟踪练习:1.已知集合A=},5 + ≤ ≤ {- =m x m x B且 x}1 {≤ | 2 | < -x 1 2 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B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1 任意角 【学习目标】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正确理解正角、零角、负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并能判断其为第几象限角,熟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表示 【学习重点、难点】用集合与符号语言正确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自主学习】 一、复习引入 问题1:回忆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学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在体操、跳水中,有“转体0 720”,怎么刻画? 720”这样的动作名词,这里的“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建构数学 1.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______绕着它的_____从一个位置_____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射线的端点称为角的________,射线旋转的开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称为角的______和______。 2.角的分类 按__________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_________。 如果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_________,它的______和_______重合。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终边相同的角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_________ ,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 4.象限角、轴线角的概念 我们常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使角的________与__________重合,角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合。那么,角的_________(除端点外)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1)新人教A版必修1.doc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 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2~ P 3,找出疑惑之处) 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 8 月 15 日上午 8 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 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 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 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 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 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 探究 1:考察几组对象: ① 1 ~ 20 以内所有的质数; 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③ 所有的锐角三角形; ④ x2 , 3x 2 , 5y3 x , x2 y2; ⑤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 ⑥方程 x2 3x 0 的所有实数根; ⑦隆成日用品厂2008 年 8 月生产的所有童车; ⑧ 2008 年 8 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试回答: 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 新知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set ) . 试试 1:探究 1 中①~⑧都能组成集合吗,元素分别是什么? 探究 2:“好心的人”与“ 1,2,1 ”是否构成集合? 新知 2:集合元素的特征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 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 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

【人教A版】2018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精品学案全集(含答案)

§2.3 幂函数2学习目标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求幂函数的解析式(易错点).2.结合幂函数y=x,y=x,1123 y=x,y =,y=x的图象,掌握它们的性质(重点).3.能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x小(重点).预习教材P77-P78,完成下面问题:知识点1 幂函数的概念α一般地,函数y=x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预习评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1)函数y=x是幂函数.( ) 5x-(2)函数y=2是幂函数.( ) 12 (3)函数y=-x是幂函数.( ) 45 -提示(1)√ 函数y=x符合幂函数的定义,所以是幂函数;x-(2)× 幂函数中自变量x是底数,而不是指数,所以y=2不是幂函数; 12α (3)× 幂函数中x的系数必须为1,所以y=-x不是幂函数.知识点2 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五个幂函数的图象:(2)幂函数的性质:1231-幂函数 y=x y=x y=x y=x 2 y=x (-∞,0)∪定义域 [0,+∞) R R R (0,+∞) *0,+∞) 值域 [0,+∞) {y|y∈R,且y≠0} R R 偶奇奇偶性奇非奇非偶奇 x∈[0,+∞),增增单调性增增 x∈(0,+∞),减 x∈(-∞,0],减x∈(-∞,0),减公共点都经过点(1,1) 【预习评价】5 3 (1)设函数f(x)=x,则f(x)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33--(2)3.17与3.7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1)易知f(x)的定义域为R,又f(-x)=-f(x),故f(x)是奇函数.13-(2)易知f(x)=x=在(0,+∞)上是减函数,又 3.17<3.71,所以

高中数学 必修三 导学案:3.3

§3.3 几何概型 课前预习案 教材助读 预习教材P135-P136,完成以下问题。 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1)________________性,(2)_________________性. 课内探究案 一、新课导学 1.模拟方法:通常借助____________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用模拟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重复试验,对于某些无法确切知道概率的问题,模拟方法能帮助我们得到其概率的近似值。 2.几何概型: (1)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内随机地投掷点M,若点M落在的概率与G1的成正比,而与G的、无关,即P(点M落在G1) = ,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中G也可以是或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或 。 二、合作探究 探究1:飞镖游戏:如图所示,规定射中红色区域表示中奖。 问题1:各个圆盘的中奖概率各是多少? 问题2:在区间[0,9]上任取一个整数,恰好取在区间[0,3]上的概率为多少? 问题3:在区间[0,9]上任取一个实数,恰好取在区间[0,3]上的概率为多少? 新知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1)_______________性,(2)_________________性. 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P(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型例题 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例2 如图,假设你在每个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则图1、图2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选讲)在区间[-1,1]上任取两个数,则 (1)求这两个数的平方和不大于1的概率; (2)求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的概率。 例3 取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大于1米的概率是_______. 三、当堂检测 1、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a 2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为)(a r r 的硬币任意掷在这平面上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第1章 集合 复习课 Word版缺答案

必修一集合 一、知识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 对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三个特征:、、.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或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____;正整数集____(或____);整数集____;有理数集____;实数集_____.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 ★注意空集的特殊性: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若A?B,则需考虑A=Ф和A≠Ф两种可能的情况.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 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 若A?B,且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但x A,则A是B的真子集; 若 A?B,B?C则A C. 若A中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A的非空子集有,A的非空真子集有个. (2)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 .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 ={x |x ∈A ,或x ∈B };交集:A ∩B = ; 补集:C U A = .U 为全集,C U A 表示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2)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A ∪?= ;A ∪A = ;A ∪B = ;A ∪B =A ? . 交集的性质:A ∩?= ;A ∩A = ;A ∩B = ;A ∩B =A ? . 补集的性质:A ∪(?U A )= ;A ∩(?U A )= 二、典型例题 例1、课本19页,第14题 变式:1、已知集合}54{≤≤-=x x A ,}242{-≤≤-=a x a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范围? 2、已知集合A ={-1,1},B ={x|ax +1=0},若B ?A ,则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____. 例2:已知集合A ={x |0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恒等变换中角的变换的技巧 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此三角恒等变换离不开角之间的变换.观察条件及目标式中角度间联系,立足消除角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改变角的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沟通条件与结论使之统一,或有利于公式的运用,化角是三角恒等变换的一种常用技巧. 一、利用条件中的角表示目标中的角 例1.已知cos ? ????π6+α=33,求cos ? ??? ?5π6-α的值. 分析.将π6+α看作一个整体,观察π6+α与5π 6 -α的关系. 解.∵? ????π6+α+? ?? ? ?5π6-α=π, ∴ 5π6-α=π-? ?? ??π6 +α. ∴cos ? ????5π6-α=cos ???? ? ?π-? ????π6+α =-cos ? ????π6+α=-33,即cos ? ?? ??5π 6-α =-33. 二、利用目标中的角表示条件中的角 例 2.设 α 为第四象限角,若sin 3α sin α =13 5 ,则tan 2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求tan 2α的值,注意到sin 3α=sin(2α+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代入到sin 3αsin α=13 5中,首先求出cos 2α的值后,再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出tan 2α. 解析.由sin 3αsin α=sin (2α+α)sin 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 sin α =2cos 2 α+cos 2α=135 . ∵2cos 2 α+cos 2α=1+2cos 2α=135.∴cos 2α=45. ∵α为第四象限角,∴2k π+3π 2<α<2k π+2π(k ∈Z ), ∴4k π+3π<2α<4k π+4π(k ∈Z ),

人教版B版高一数学必修三导学案

人教版B版高一数学必修三导学案 导学案:3.4概率的应用 一、【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导学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二、【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的有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的有关问题,并用概率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自主学习 例: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的 方法: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 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水库 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 五、合作探究 1、李炎是一位喜欢调查研究的好学生,他对高三年级的

12个班(每班50人)同学的生日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每班都有三位同学的生日相同,难道这是一种巧合吗? 2、你能设计一个摸奖方案吗? 某食品公司为新产品问世拟举办2004年国庆促销活动,方法是买一份糖果摸一次彩,摸彩的器具是黄、白 两色乒乓球,这些乒乓球的大小与质地完全相同。另有 一只棱长约为30厘米密封良好且不透光的长方体木箱(木箱上方可容一只手伸人)。该公司拟按中奖率1%设 大奖,其余99%则为小奖,大奖奖品的价值为400元,小奖奖品的价值为2元。请你按公司的要求设计一个摸彩 方案。 六、总结升华 1、知识与方法: 2、数学思想及方法: 七、当堂检测(见大屏幕) 导学案:章末复习 一、【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导学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高中数学 新人教A版必修4导学案全套

任 意 角 高中数学 1.1.1任意角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 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定义。2.会写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且会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判断任意角所在的象限。 二、重点、难点:任意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重点,用集合和符号来表示终边相同的角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知识链接: 1.初中是如何定义角的? 2.什么是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 四、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1-3页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按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 - 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作____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零角的与重合。如果α是零角,那么α= 。 问题2、 问题3、象限角与象限界角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总是把任意大小的角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加以讨论,具体做法是:(1)使角的顶点和坐标重合;(2)使角的始边和x轴重合.这时,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的角(有时也称这个角属于第几象限);如果这个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那么这个角就叫做,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问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420o (2) -75o(3) 855o(4) -510o

问题6、以上各角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这些有相同的始边和终边的角,叫做 。 把与-32o 角终边相同的所有角都表示为 ,所有与角α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 在内可构成集合为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 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例1. 在0?~360?之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分别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480; (2)?-760; (3)03932'?. 变式练习 1、 在0?~360?之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分别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420 o (2)—54 o18′ (3)395o 8 ′ (4)—1190o 30′ 2、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把集合中适合不等式-720 o β≤<360o 的元素 写出来: (1)1303o 18, (2)--225o 问题8、(1)写出终边在x 轴上角的集合 (2) 写出终边在y 轴上角的集合 变式练习 写出终边在直线y =x 上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 ≤β<720o 元素β写出来。

高中数学必修1幂函数学案

幂函数(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幂函数的概念,能区分什么样的函数是幂函数; 2.体会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 3.借助解析式研究幂函数的性质,并能根据性质作出幂函数的图象; 学法指导 自学课本108页——109页例1上方。 通过课本引例,体会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 特别强调:指数决定曲线的趋势。 ; 自学检测 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α为常数. 注:幂函数的定义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为“形式”定义。 练习1: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幂函数 . ①1 y x =; ②22y x =; ③3y x x =-; ④1y = ; ⑤x 2.0y =;⑥5 1x y =; ⑦3x y -=; ⑧2x y -=. ` 练习2:已知某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2(,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函数3 22 )1()(-+--=m m x m m x f 是幂函数,求其解析式。 | 2.根据课本引例,你能总结出幂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吗 (1)0<α<1时, (2) α=1时, (3) α>1时, ` (4) α<0时, 4.研究函数1 2 132x y ,x y ,x y ,x y ,x y -=====的性质,完成下表:

课堂小结 幂函数的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 ; (2)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 ,并且在区间[0,)+∞上是 (增、减)函数.特别地,当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0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 (3)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 (增、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形状类似于x y 1 =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 能力提升 求出下列幂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其奇偶性、单调性,并且作出简图。 (1) 32 x y =(2)23x y =(3)5 3x y =(4)0 x y =(5)3 2-=x y (6) 2 3x y - =(7)5 3- =x y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4全套导学案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平行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难点: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自主学习】 1.向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量的表示: (1)图形表示: (2)字母表示: 3.向量的相关概念: (1)向量的长度(向量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 (2)零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共线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等向量与相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起点是原点的单位向量,它们的终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____ (2)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量“共线”与几何中“共线”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例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 (2)平面内的向量单位只有一个; (3)方向相反的向量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反向量; b c,则a和c是方向相同的向量; (4)向量a和b是共线向量,//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70页)——————————————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 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 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 6.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 Z 有理数集,记作 Q 实数集,记作 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 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 的顺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 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 ——————————————第 2 页(共70页)——————————————

高中数学必修四学案及答案(人教B版)

2014级必修四 编号:4001 课题:角的概念的推广 编制人:李敏 审核人:王国燕 编制日期 :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 会判断角的大小; 2. 能够会用集合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3. 会用集合表示表示象限角区间角以及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二、自主学习 1、回忆初中所学的角是如何定义?角的范围? 初中所研究的角的范围为 . 2、举例实际生活中是否有些角度超出初中所学的范围? ①体操比赛中术语:“转体720o ”(即转体 周),“转体1080o ”(即转体 周); ②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需将分针怎样旋转?( 时针旋转 度) 如果慢了5分钟,又该如何校正?( 时针旋转 度) 3、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角显然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认识范围. 如何重新给出角的定义?研究这些角的分类及记法? 4、如何将角放入坐标系中讨论? 角的顶点与 重合,角的 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象限角的定义: 5、终边相同的角 与60°终边相同的角有 , , …都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 . 与α终边相同的角如何表示? 6、终边在以下象限中的角如何表示? 第一象限角: 第二象限角: 第三象限角: 第四象限角 三.尝试练习 1、基础过关 (1)(A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填序号) ①三角形的内角必是第一二象限角 ②始边相同而终边不同的角一定不相等 ③第四象限角一定是负角 ④钝角比第三象限角小 (2)用集合表示下列各角:“第一象限角”、“锐角”、“小于90o 的角”、“0o ~90o 的角” 2、难点突破 (A) (1)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把集合中适合不等式-360°≤α<720°的元素α写出来. -15° 124°30′ (A) (2)求所有与所给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求出其中的最小正角,最大负角: 210-; 731484'- . (B) (3)若α是第二象限的角,试分别确定2α, 2α,3 α 的终边所在位置. (B) (4)如果α是第三象限的角,那么—α,2α的终边落在何处? 四.巩固提高 (A)1、下列角中终边与330°相同的角是( ) A .30° B .-30° C .630° D .-630° (A)2、-1120°角所在象限是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B)3、已知A={第一象限角},B={锐角},C={小于90°的角},那么A 、B 、C 关系是( ) A .B=A ∩C B .B ∪C=C C .A ?C D .A=B=C (B)4、已知角2α的终边在x 轴的上方,那么α是 (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一、二象限角 C .第一、三象限角 D .第一、四象限角 (B)5、若α是第四象限的角,则α- 180是 . A .第一象限的角 B .第二象限的角 C .第三象限的角 D .第四象限的角 (C)6、设集合{} Z k k x k x A ∈+?<<+?=,30036060360| , {} Z k k x k x B ∈?<<-?=,360210360| , 求B A ,B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