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发表时间:2013-08-13T15:26:03.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曹凤丽[导读] 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曹凤丽 (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医院 165201)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99-02

【摘要】目的讨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关键词】中草药肝损害随着中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发展,应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我国相当普遍。在国外,植物药因被认为来自自然,又不需处方就可以买到,使用量也相当大。据估计,美国有3%的成人用过植物药,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植物药价值达27亿美元之多。一般而言,若能正确地服用,中药是较为安全的。然而,近年来发现,因中草药及其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多之势,国内外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不乏报道。已经发现一些中草药制剂能够引起肝脏损害,其肝毒性疾病谱较广,从仅有轻度肝功能异常的亚临床肝病到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暴发性肝衰竭。虽然尚不清楚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率,但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毒性作用正在受到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了培植药材中农药的残留及品种混淆等外,中草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亦不可忽视。对我们肝病医学工作者来说,更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本文介绍常见的中草药及其生物碱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一、损害肝脏的中草药

有一些中草药如欧苍术、欧撷草、欧洲小檗、印度楝、康复力、巴拉圭茶、阿开木果、天芥菜、三指拉瑞阿、美洲擦木及婆婆纳等明显地参与诱导肝病。近来国外文献报道认为金不换、麻黄、白藓皮、钍丹皮、黄芩、柴胡及小柴胡汤等中草药可能具有损害肝脏的副作用。国外已多次报告服小柴胡汤的患者发生肝损伤。长期服用某些中药也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2例银屑病患者常量服用克银丸,2-3个月后出现乏力、纳呆、目黄、尿黄、皮肤瘙痒伴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诊断为药物性肝炎。经停药休息、保肝治疗后诸证较快恢复正常。长期服用复方青黛丸也能引起过敏和药物性肝炎。此外,一些外用中药误服后也可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鱼胆、鱼藤、海兔、雄黄、薄荷油、生棉子油、桐子及桐油等。过量内服樟丹致铅中毒和肝脏病变,出现恶心、呕吐、目黄、肤黄,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

二、发病原因和机制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常见原因是由于医生或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时间过久,或偏信单偏方而服后中毒。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以“植物与动物之战”学说较为盛行。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这些化学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生物化学靶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供治疗使用,或者可能导致细胞死亡。而许多动物具有清除或代谢这些生物碱的机制。关于细胞色素P450的多样性进化学说是指这些酶参与清除有毒的植物生物碱。然而,这种生物转化战略存在其内在性问题,就是制造了这些生物碱的有毒性的中间代谢产物。肝脏作为机体处理化学物的工厂,清除和代谢亲脂性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有可能接触到反应性的中间代谢产物。当谷胱甘肽的防护受到抑制(如极度消耗)、共价结合,以及蛋白质(包括细胞骨架蛋白质)巯基的消耗,伴随着氧化应激的脂质过氧化和其他表现,便可导致细胞膜起泡、细胞死亡和特异性功能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中草药致肝毒性的病理谱类似于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的所有形式,包括急性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血管损害、慢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和肝脏肿瘤。掌握不同中草药的特殊损害部位的知识,对于确认某些中草药引起的病理学和生物化学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急性肝细胞损害

婆婆纳、三指拉瑞阿、阿开木果、番泻叶、麻黄及金不换等中草药引起急性肝细胞坏死的症状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其特征是ALT 和AST的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而胆红素增多则差异较大。有些中草药如婆婆纳、三指拉瑞阿、薄荷油及欧苍术引起肝脏大块坏死而表现为暴发性肝衰竭。

(二)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是由于胆汁分泌减少或胆道系统阻塞而使胆汁流通减少。其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瘙痒、恶心、不适和疲乏等。生物化学特征为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5′一核苷酸酶和胆管损害的其他指标均升高。有报道,金不换引起急性胆汁淤积。还有报道,甘草酸可以引起胆管消失综合征。

(三)慢性肝炎

一些中草药如婆婆纳、三指拉瑞阿及金不换可引起慢性肝脏损害,其表现可能类似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四)血管损害

中草药可能损害肝脏血管如肝窦、肝静脲和肝动脲。报道较多的是肝静脲闭塞综合征,它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脲和小叶下静脲受损伤而发生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脏损害的形式。如果短时间内服用大量含有吡啶双烷生物碱的中草药如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康复力和巴拉圭茶等,便会出现急性肝脏损害的形式,起病急骤,腹痛、腹胀、肝肿大、腹水和水肿。病情可能好转,但也偶尔导致死亡。而如果小剂量长期服用这些中草药,则产生慢性肝脏损害的形式,起病隐匿,出现腹水和门静脲高压,可进展为肝硬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末端肝小静脲管腔的非血栓性闭塞、肝窦扩张、肝脏淤血和出血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后期出现纤维化、肝硬化和门静脲高压。

(五)肝脏肿瘤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 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俗话说:“是药三分 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 结构的改变。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 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 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 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 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

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 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楝子、苦 楝皮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正常剂量既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出现黄疸、 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 苍耳子、雷公藤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苍耳子所含的 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 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肝炎。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 苍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 子和雷公藤。 五倍子、石榴皮这些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 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蝮蛇抗栓酶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一般患者在用药10~14天时,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发表时间:2013-08-13T15:26:03.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曹凤丽[导读] 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曹凤丽 (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医院 165201)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99-02 【摘要】目的讨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关键词】中草药肝损害随着中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发展,应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我国相当普遍。在国外,植物药因被认为来自自然,又不需处方就可以买到,使用量也相当大。据估计,美国有3%的成人用过植物药,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植物药价值达27亿美元之多。一般而言,若能正确地服用,中药是较为安全的。然而,近年来发现,因中草药及其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多之势,国内外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不乏报道。已经发现一些中草药制剂能够引起肝脏损害,其肝毒性疾病谱较广,从仅有轻度肝功能异常的亚临床肝病到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暴发性肝衰竭。虽然尚不清楚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率,但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毒性作用正在受到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了培植药材中农药的残留及品种混淆等外,中草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亦不可忽视。对我们肝病医学工作者来说,更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本文介绍常见的中草药及其生物碱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一、损害肝脏的中草药 有一些中草药如欧苍术、欧撷草、欧洲小檗、印度楝、康复力、巴拉圭茶、阿开木果、天芥菜、三指拉瑞阿、美洲擦木及婆婆纳等明显地参与诱导肝病。近来国外文献报道认为金不换、麻黄、白藓皮、钍丹皮、黄芩、柴胡及小柴胡汤等中草药可能具有损害肝脏的副作用。国外已多次报告服小柴胡汤的患者发生肝损伤。长期服用某些中药也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2例银屑病患者常量服用克银丸,2-3个月后出现乏力、纳呆、目黄、尿黄、皮肤瘙痒伴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诊断为药物性肝炎。经停药休息、保肝治疗后诸证较快恢复正常。长期服用复方青黛丸也能引起过敏和药物性肝炎。此外,一些外用中药误服后也可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鱼胆、鱼藤、海兔、雄黄、薄荷油、生棉子油、桐子及桐油等。过量内服樟丹致铅中毒和肝脏病变,出现恶心、呕吐、目黄、肤黄,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 二、发病原因和机制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常见原因是由于医生或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时间过久,或偏信单偏方而服后中毒。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以“植物与动物之战”学说较为盛行。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这些化学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生物化学靶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供治疗使用,或者可能导致细胞死亡。而许多动物具有清除或代谢这些生物碱的机制。关于细胞色素P450的多样性进化学说是指这些酶参与清除有毒的植物生物碱。然而,这种生物转化战略存在其内在性问题,就是制造了这些生物碱的有毒性的中间代谢产物。肝脏作为机体处理化学物的工厂,清除和代谢亲脂性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有可能接触到反应性的中间代谢产物。当谷胱甘肽的防护受到抑制(如极度消耗)、共价结合,以及蛋白质(包括细胞骨架蛋白质)巯基的消耗,伴随着氧化应激的脂质过氧化和其他表现,便可导致细胞膜起泡、细胞死亡和特异性功能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中草药致肝毒性的病理谱类似于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的所有形式,包括急性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血管损害、慢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和肝脏肿瘤。掌握不同中草药的特殊损害部位的知识,对于确认某些中草药引起的病理学和生物化学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急性肝细胞损害 婆婆纳、三指拉瑞阿、阿开木果、番泻叶、麻黄及金不换等中草药引起急性肝细胞坏死的症状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其特征是ALT 和AST的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而胆红素增多则差异较大。有些中草药如婆婆纳、三指拉瑞阿、薄荷油及欧苍术引起肝脏大块坏死而表现为暴发性肝衰竭。 (二)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是由于胆汁分泌减少或胆道系统阻塞而使胆汁流通减少。其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瘙痒、恶心、不适和疲乏等。生物化学特征为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5′一核苷酸酶和胆管损害的其他指标均升高。有报道,金不换引起急性胆汁淤积。还有报道,甘草酸可以引起胆管消失综合征。 (三)慢性肝炎 一些中草药如婆婆纳、三指拉瑞阿及金不换可引起慢性肝脏损害,其表现可能类似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四)血管损害 中草药可能损害肝脏血管如肝窦、肝静脲和肝动脲。报道较多的是肝静脲闭塞综合征,它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脲和小叶下静脲受损伤而发生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脏损害的形式。如果短时间内服用大量含有吡啶双烷生物碱的中草药如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康复力和巴拉圭茶等,便会出现急性肝脏损害的形式,起病急骤,腹痛、腹胀、肝肿大、腹水和水肿。病情可能好转,但也偶尔导致死亡。而如果小剂量长期服用这些中草药,则产生慢性肝脏损害的形式,起病隐匿,出现腹水和门静脲高压,可进展为肝硬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末端肝小静脲管腔的非血栓性闭塞、肝窦扩张、肝脏淤血和出血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后期出现纤维化、肝硬化和门静脲高压。 (五)肝脏肿瘤

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

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 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 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很多中草药具有保肝作用,但延边大学药学院在对50余种中草药进行保肝药物筛选工作中却不测发现,覆盆子、夏枯草和阴行草等能加重小鼠CCl4(四氯化碳)性肝损伤。为知道这三种药材本身的毒性,研究人员又进行了这些药材水提物对正常小鼠血清丙氨酸基移换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基移换酶(AST)影 响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小鼠随机分为药材组、药材CCl4组、空白组和CCl4组,每组12只。药材组和药材CCl4组用药材水提物灌胃(Q,2毫升/10克体重),天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给药4天,其他两组给同体积自来水。于第5天灌胃两小时后,药材CCl4组和CCl4组腹腔注射0.1%CCl4色拉油溶液(O.1毫升/10克体重),药材组和空白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24小时后(取血前禁食12小时)从眼眶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ALT和AST。 结果发现,覆盆子和阴行草水提物对小鼠ALT和AST无显著性作用,而夏枯草水提物使小鼠ALT值明显升高(lt;0.05),并使AST值升高非常显著(lt;0.01)。覆盆子CCl4、阴行草CCl4、夏枯草CCl4及CCl4组ALT值和AST值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lt;0.05~0.01),且覆盆子CCl4、阴行草CCl4和夏枯草CCl4组较CCl4组ALT和AsT值也有明显升高(lt;0.05~0.01)。 日前认为,CCl4通过破坏肝细胞及其内膜结构,损伤或杀死肝细胞,致使胞浆中的酶如ALT、AST等溢至血中。因此,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凹凸可以敏感地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本实验表明,夏枯草水提物使小鼠ALT和AST值明显升高,说明夏枯草有肝脏毒性作用。别的,覆盆子CCl4、阴行草CCl4和夏枯草CCl4组较CCl4组ALT值和AST值也有明显升高,提示这三种中草药可加重CCl4性肝脏损伤。“***有”版权所 国内的资料显示,中草药引起的肝病在我国药物性肝病中占有不小比例。国外中药安全性探讨中,中药性肝损害也是重点涉及内容。而日前国内文献多数侧重病例的报告和总结,中药安全性研究较少,故应重视中药性肝病或肝损害的研究和防治。本实验提示,夏枯草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肝脏毒性,所以临床应用中应注重用法、用量,从而幸免引起中药药源性疾病。当然,此次研究仅对夏枯草的肝毒性进行了初步知道,对其肝损伤机理和病理变化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别的,当今中西药联合使用日趋普遍,中西药合理的联合应用可以增效或减毒,而不合理的合用可能造成更多的不良反应,包罗肝损伤等。本研究揭示,覆盆子和阴行草本身对小鼠ALT和AST没有影响,但却加重小鼠CCl4性肝脏损伤,故也应重视联合用药的毒理学研究。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 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楝子、苦楝皮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正常剂量既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出现黄疸、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 苍耳子、雷公藤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苍耳子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肝炎。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子和雷公藤。 五倍子、石榴皮这些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蝮蛇抗栓酶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一般患者在用药10~14天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铅丹、铅粉、密陀僧常用于治疗癫痫、银屑病、精神病等。因含有氧化铝等物质,可致铅中毒,表现为腹痛、肝肿大、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等。 黄药子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药,但却含有薯蓣皂甙等毒性物质, 使用两周后有可能引起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也可出现腹水或肝昏迷。 蓖麻子是常用的泻下药,因其含有蓖麻毒蛋白,易伤害肝脏而致中毒性肝炎。 千里光、农吉利、天芥菜因含有吡里西啶类生物碱而具有迟发性肝毒性,长期使用可导致肝静脉闭塞,出现黄疸和腹水。 望江南、马桑、广豆根内服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致肝细胞损害。 半夏、蒲黄、桑寄生、天花粉、山慈菇如长期服用可致肝功能损害。 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头茶、千里光这些中草药中含有黄樟醚、青木香、淮木通、硝石等硝基化合物,如使用不当,不但损害肝脏,还有诱发肝癌的可能。

中药会引起肝损害 一定要慎服

目前临床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中药类占24%,为各种导致肝损伤药物种类之首,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些中药会引起肝损害一定要慎服(图片来源:东方IC) 常引起肝损害的中药可以分为几下几类: 1)植物类 黄药子、川楝子、望江南子、油桐子、苍耳子、蓖麻子、雅胆子、雷公藤、龙葵、番泻叶、大黄、泽泻、山道年蒿、红茴香、桑寄生、姜半夏、棉籽、薄黄、千里光、紫金牛、农吉利(野百合)、白芨、元胡、防已、金不换、艾叶、虎杖、石榴皮、酸枣根皮、五倍子、巴豆、相思子、贯众、欧亚薄荷、地榆、水田七、土三七、苏铁、芸香、冬青叶、四季青、桑树、丁香、合欢皮、土荆芥、大枫子、天花粉、猫尾草、肉豆蔻、麦角、商陆、罂粟、乌头、常山、石蒜、麻黄、黄芩、广豆根、芫花、蛇莓、白果、及已等。 2)动物类 红娘子、鱼胆、青娘子、斑蝥、蜈蚣、穿山甲等。 3)矿物类 胆矾、黄丹(密陀僧)、硫磺、雄黄、砒霜等。 4) 中成药 壮骨关节丸、大活络丸、六神丸(蟾素)、首乌片、复方青黛丸、小柴胡汤、蟾皮胶囊、牛黄解毒片、疳积散、百消丹、消核丸等。 5)注射液 参麦、复方丹参针、双黄连等注射液均有报道致肝损。 6)外用药

虎杖、老虎节、石榴皮、黄沧叶、按叶、地榆、酸枣根皮、五倍子等实验对肝脏有严重损害,有报道老虎节引起重肝5例,故外用药也不容忽视。 一、中草药因素 (1)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这些化学物可能直接作用于生物化学靶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供治疗使用,或者可能导致细胞死亡。肝脏作为处理化学物的工厂,发挥其清除和代谢亲脂性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的作用,有可能接触到反应性的中间代谢产物,导致损伤。 (2)传统上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3)中草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等之别,广防己临床报道有肝、肾毒性。 (4)药物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 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5)中草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中药栀子常规剂量为3~9g,倘若服用30g甚至更高的剂量,可能会导致 肝脏的损伤。 (1)因患者自服、误服或迷信某些有毒的中草药、中成药或秘方、偏方;或由于医生或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的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2)因年龄或健康状况不同, 如老人、小儿、体弱、孕产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都较易引起中毒反应。 (3)少数人因个体差异的原因,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机体对中草药或其代谢产物的特异质反应和过敏反应,即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损害肝脏。 二、机体因素 (1)因患者自服、误服或迷信某些有毒的中草药、中成药或秘方、偏方;或由于医生或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的肝毒性的认识, 因而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分析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分析 以往认为,中药(包括草药及中成药)为天然药品,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安全无毒。但是随着中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的进展,国外对中药疗法的广泛应用, 中药不良反应报道的日益增多,以及我国对中药毒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中药也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及药物性肝炎。为了更深刻地了解中药引起肝损害的特点,我们对近年来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病例来源于1983?1998年国杂志上公开发表的病例报告共 55篇,去掉重复报告的病例共318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992?1998年收到的病例报告共108例,和地坛医院1983?1998年收治的病例共107例。三者去掉重复报告的病例后总共427例。通过对中药引起肝损害病例的发生情况、原发病的分布情况、引起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及各类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的调查,分析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并找到较好的防治方法。 2?结果 2.1中药引起肝损害发生的年代分布 427例患者中1983?1988年6年间报告的病例为30例,1989?1994年5年报告病例72例,1994?1998年5年报告病例325例。可以看出,近5年来中药引起的肝损害骤然上升。地坛医院 1983?1998年共收治药物性肝炎328例,其中中药引起的肝炎107例,占32.6 %。 2.2引起肝损害的中药与原发病之间的关系 本组病例中,有原发疾病记载的共344例。这些患者的原发病的分类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骨关节病、肾脏疾病、皮肤科疾病的中药最易引起肝损害。 表1 2.3引起肝损害的常见中药的分布: 本组患者因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布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引起肝 损害的单味中药以雷公藤和黄药子最为常见,中成药中以壮骨关节丸最常见,其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分析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分析 以往认为,中药(包括草药及中成药)为天然药品,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安全无毒。但是随着中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的进展,国外对中药疗法的广泛应用,中药不良反应报道的日益增多,以及我国对中药毒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中药也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及药物性肝炎。为了更深刻地了解中药引起肝损害的特点,我们对近年来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病例来源于1983~1998年国杂志上公开发表的病例报告共55篇,去掉重复报告的病例共318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992~1998年收到的病例报告共108例,和地坛医院1983~1998年收治的病例共107例。三者去掉重复报告的病例后总共427例。通过对中药引起肝损害病例的发生情况、原发病的分布情况、引起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及各类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的调查,分析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并找到较好的防治方法。 2.结果 2.1 中药引起肝损害发生的年代分布 427例患者中1983~1988年6年间报告的病例为30例,1989~1994年5年报告病例72例,1994~1998年5年报告病例325例。可以看出,近5年来中药引起的肝损害骤然上升。地坛医院1983~1998年共收治药物性肝炎328例,其中中药引起的肝炎107例,占32.6%。 2.2 引起肝损害的中药与原发病之间的关系 本组病例中,有原发疾病记载的共344例。这些患者的原发病的分类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骨关节病、肾脏疾病、皮肤科疾病的中药最易引起肝损害。 表1 中药性肝损害的原发病类别 2.3 引起肝损害的常见中药的分布: 本组患者因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布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引起肝损害的单味中药以雷公藤和黄药子最为常见,中成药中以壮骨关节丸最常见,其

正确认识中药的肝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肝毒性 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中药类占24%,为各种导致肝损 伤药物种类之首。林爱金[2]综合了国内1998年至2002年发表的9篇有关药物性肝炎的报道,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占30.00%,74.14%不等,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中药的肝毒性必须正确认识。以前认为中药是“天然的”不是化学合成的药物,因而没有不良反应,可以放心使用的观点,应当予以纠正。王金荣和徐瑞莲[3]认为,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率,正以146.7,的速度递增。笔者认为,对中药的 肝毒性过于夸大也是不恰当的。中药的肝毒性是客观存在早已有之,近年来中药应用的广泛、不正确的使用而增加了肝损伤的发生率。但主要的可能还是临床医生重视此类问题以后,增加了相关的报道,给人以中药引起肝损害的速度正在飞速进展的感觉。 常用中药有数百种,其组成的复方可能数万种,按用途或化学成分可分为好多种类。现研究报告多将中药算作一类,而将西药分成很多类,比较结果,中药致肝毒性的比例自然名列前茅。以《药物性肝损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为例[1],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中药类占24%,激素类引起者为11%,解热镇痛药及抗风湿类药引起的也为11%,如将各种西药也算作一类,则占肝损伤发生的36%,这还不包括24%原因不明的患者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某些中药的肝毒性是存在的,但尚不在药物性肝损伤中占主要地位。只要正确选择、恰当应用中药,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标。 1. 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近年来报道的导致肝脏损伤的中药[4-9],其毒性 物质与其含有的生物碱、甙、毒蛋白、萜、内酯以及金属成分有关[10]。如雷公藤含雷公藤碱[11],黄药子含薯芋皂甙、薯芋毒皂甙,苍耳子含毒蛋白,苦楝、艾叶、决明、贯众等含萜或内酯[12],砒石(红砒、白砒) 成分为三氧化二砷。

中药所致肝损害32例

中药所致肝损害32例 【关键词】肝损害 1997年1月~2005年2月我科收治中药所致肝损害共计32例,现将病例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1)给予药剂后,大约于1~4周内出现肝损害表现,但也可于数月后才出现肝病的表现。少数的潜伏期可更长。(2)初发的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3)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大于6%。(4)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特点。(5)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6)HBsAg、抗-HBc、抗HAV-IgM、抗HCV、HDV、和抗HGV阴性。(7)偶然再次给药后可发生肝损害。如有:(1)加上(2)~(7)条中的任何2条,即可考虑为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病。本组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8~74岁,平均43.4岁。 1.3 中药治疗疾病的种类骨质增生11例,白癜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乳腺增生4例,肥胖4例,银屑病3例。

1.4 服药后出现肝损害时间 2周以内3例,2~4周18例,4~8周8例,8周以上3例。 1.5 临床表现尿黄32例,乏力31例,纳差28例,上腹不适17例,发热14例,皮肤瘙痒12例,呕吐9例,皮疹7例。 1.6 实验室检查ALT44~1250u/L,平均126u/L;AST41~1450u/L,平均164u/L;ALP120~280u/L,平均156u/L;GGT58~1100u/L,平均247u/L;TBIL19.6~407μmol/L,平均87.6μmol/L;DBIL5.8~297μmol/L,平均5 2.3μmol/L。所有病例肝炎病原学均阴性。肝穿肝组织病理检查11例,均提示药物性肝损害。 1.7 服中药种类复方中药汤剂23例,中成药9例。 1.8 转归经入院后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治愈好转29例,无效自动出院1例,死亡2例(年龄在70岁以上,最后发展成重症肝炎)。 2 讨论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药物在肝内经过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