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

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

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

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

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由千里光次碱和千里光酸构成,具有较强的毒性。我国至少有50多种常用中药和民间草药含有,如千里光、款冬花、佩兰、软紫草、硬紫草、菊三七等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及相关机制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及相关机制 药物性肝损伤是如何分型的?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如果以谷丙转氨酶升高(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通常提示肝细胞有损伤,ALT升高幅度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为肝细胞损伤型。如果以碱性磷酸酶(AKP)和/或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AKP升高幅度超过2倍正常上限时,为胆汁淤积型。有些患者,既有ALT升高的表现,也有AKP或GGT升高的表现,为混合型. 哪些指标异常预示严重的肝损伤? ALT/AST、ALP/GGT等酶学指标升高的幅度越大,通常反映肝脏的损伤也越大。此外,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明显的异常,比如总胆红素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通常意味着肝脏的损伤更严重,肝脏的真正功能受到了损害。临床上,出现“胆酶分离”(转氨酶水平下降,但总胆红素却明显升高)时,往往是严重肝损伤的特征,这些患者的预后不良,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风险增加,此时的转氨酶下降并不是好事情。在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中,如果ALT水平超过3倍正常上限,同时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倍正常上限,那么,这些患者的预后同样不良,死亡率可高达10%。 前言 由于许多种药物有潜在的肝毒性,所以肝脏是较易受损害的脏器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至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在美国,50%以上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在我国,药物性肝炎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此外,有研究发现,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成人中有10%-50%是由药物引起的。因此,在临床医务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药物所引起的肝损害。 定义及流行病学 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为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DILI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特异质或意外反应所致。同扑热息痛药所诱导的依赖过量药物所致的肝毒性相比,人们传统上认为特异质反应呈剂量非依赖性。然而,具有良好记载的致特质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诸多药物已被证明有剂量依赖组分,对大多数药物而言,肝毒性是非常罕见的,据估计,其发生率在1/10000 - 1/ 100000范围内, 在大多数临床药物试验中,因所包含的患者人数最多不超过10000,而且药物的肝毒性几乎都是在上市阶段才得以发现的。所以,对多数药物而言,使用者用药后发生DILI的频率仍是未知的,在这方面,大多数流行病学的研究受到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在既往报道的许多研究中,药物与肝损伤的关系尚不确定。大部分流行病的逻辑研究是回顾性的,且缺乏标准化的诊断检查以排除引起肝损伤的其他原因。而且,许多研究来自于三级转诊中心,且许多研究有偏倚,药品不良反应少报漏报情况人所共知,当然DILI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对DlLI真正发病率情况,仍然知之甚少。到目前为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 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俗话说:“是药三分 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 结构的改变。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 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 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 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 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

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 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楝子、苦 楝皮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正常剂量既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出现黄疸、 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 苍耳子、雷公藤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苍耳子所含的 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 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肝炎。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 苍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 子和雷公藤。 五倍子、石榴皮这些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 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蝮蛇抗栓酶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一般患者在用药10~14天时,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 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 一时一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 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

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 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 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 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 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 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 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性的中药缺如,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 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发表时间:2013-08-13T15:26:03.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曹凤丽[导读] 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曹凤丽 (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医院 165201)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99-02 【摘要】目的讨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关键词】中草药肝损害随着中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发展,应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我国相当普遍。在国外,植物药因被认为来自自然,又不需处方就可以买到,使用量也相当大。据估计,美国有3%的成人用过植物药,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植物药价值达27亿美元之多。一般而言,若能正确地服用,中药是较为安全的。然而,近年来发现,因中草药及其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多之势,国内外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不乏报道。已经发现一些中草药制剂能够引起肝脏损害,其肝毒性疾病谱较广,从仅有轻度肝功能异常的亚临床肝病到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暴发性肝衰竭。虽然尚不清楚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率,但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毒性作用正在受到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了培植药材中农药的残留及品种混淆等外,中草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亦不可忽视。对我们肝病医学工作者来说,更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本文介绍常见的中草药及其生物碱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一、损害肝脏的中草药 有一些中草药如欧苍术、欧撷草、欧洲小檗、印度楝、康复力、巴拉圭茶、阿开木果、天芥菜、三指拉瑞阿、美洲擦木及婆婆纳等明显地参与诱导肝病。近来国外文献报道认为金不换、麻黄、白藓皮、钍丹皮、黄芩、柴胡及小柴胡汤等中草药可能具有损害肝脏的副作用。国外已多次报告服小柴胡汤的患者发生肝损伤。长期服用某些中药也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2例银屑病患者常量服用克银丸,2-3个月后出现乏力、纳呆、目黄、尿黄、皮肤瘙痒伴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诊断为药物性肝炎。经停药休息、保肝治疗后诸证较快恢复正常。长期服用复方青黛丸也能引起过敏和药物性肝炎。此外,一些外用中药误服后也可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鱼胆、鱼藤、海兔、雄黄、薄荷油、生棉子油、桐子及桐油等。过量内服樟丹致铅中毒和肝脏病变,出现恶心、呕吐、目黄、肤黄,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 二、发病原因和机制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常见原因是由于医生或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时间过久,或偏信单偏方而服后中毒。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以“植物与动物之战”学说较为盛行。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这些化学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生物化学靶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供治疗使用,或者可能导致细胞死亡。而许多动物具有清除或代谢这些生物碱的机制。关于细胞色素P450的多样性进化学说是指这些酶参与清除有毒的植物生物碱。然而,这种生物转化战略存在其内在性问题,就是制造了这些生物碱的有毒性的中间代谢产物。肝脏作为机体处理化学物的工厂,清除和代谢亲脂性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有可能接触到反应性的中间代谢产物。当谷胱甘肽的防护受到抑制(如极度消耗)、共价结合,以及蛋白质(包括细胞骨架蛋白质)巯基的消耗,伴随着氧化应激的脂质过氧化和其他表现,便可导致细胞膜起泡、细胞死亡和特异性功能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中草药致肝毒性的病理谱类似于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的所有形式,包括急性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血管损害、慢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和肝脏肿瘤。掌握不同中草药的特殊损害部位的知识,对于确认某些中草药引起的病理学和生物化学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急性肝细胞损害 婆婆纳、三指拉瑞阿、阿开木果、番泻叶、麻黄及金不换等中草药引起急性肝细胞坏死的症状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其特征是ALT 和AST的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而胆红素增多则差异较大。有些中草药如婆婆纳、三指拉瑞阿、薄荷油及欧苍术引起肝脏大块坏死而表现为暴发性肝衰竭。 (二)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是由于胆汁分泌减少或胆道系统阻塞而使胆汁流通减少。其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瘙痒、恶心、不适和疲乏等。生物化学特征为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5′一核苷酸酶和胆管损害的其他指标均升高。有报道,金不换引起急性胆汁淤积。还有报道,甘草酸可以引起胆管消失综合征。 (三)慢性肝炎 一些中草药如婆婆纳、三指拉瑞阿及金不换可引起慢性肝脏损害,其表现可能类似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四)血管损害 中草药可能损害肝脏血管如肝窦、肝静脲和肝动脲。报道较多的是肝静脲闭塞综合征,它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脲和小叶下静脲受损伤而发生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脏损害的形式。如果短时间内服用大量含有吡啶双烷生物碱的中草药如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康复力和巴拉圭茶等,便会出现急性肝脏损害的形式,起病急骤,腹痛、腹胀、肝肿大、腹水和水肿。病情可能好转,但也偶尔导致死亡。而如果小剂量长期服用这些中草药,则产生慢性肝脏损害的形式,起病隐匿,出现腹水和门静脲高压,可进展为肝硬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末端肝小静脲管腔的非血栓性闭塞、肝窦扩张、肝脏淤血和出血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后期出现纤维化、肝硬化和门静脲高压。 (五)肝脏肿瘤

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

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 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 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很多中草药具有保肝作用,但延边大学药学院在对50余种中草药进行保肝药物筛选工作中却不测发现,覆盆子、夏枯草和阴行草等能加重小鼠CCl4(四氯化碳)性肝损伤。为知道这三种药材本身的毒性,研究人员又进行了这些药材水提物对正常小鼠血清丙氨酸基移换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基移换酶(AST)影 响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小鼠随机分为药材组、药材CCl4组、空白组和CCl4组,每组12只。药材组和药材CCl4组用药材水提物灌胃(Q,2毫升/10克体重),天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给药4天,其他两组给同体积自来水。于第5天灌胃两小时后,药材CCl4组和CCl4组腹腔注射0.1%CCl4色拉油溶液(O.1毫升/10克体重),药材组和空白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24小时后(取血前禁食12小时)从眼眶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ALT和AST。 结果发现,覆盆子和阴行草水提物对小鼠ALT和AST无显著性作用,而夏枯草水提物使小鼠ALT值明显升高(lt;0.05),并使AST值升高非常显著(lt;0.01)。覆盆子CCl4、阴行草CCl4、夏枯草CCl4及CCl4组ALT值和AST值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lt;0.05~0.01),且覆盆子CCl4、阴行草CCl4和夏枯草CCl4组较CCl4组ALT和AsT值也有明显升高(lt;0.05~0.01)。 日前认为,CCl4通过破坏肝细胞及其内膜结构,损伤或杀死肝细胞,致使胞浆中的酶如ALT、AST等溢至血中。因此,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凹凸可以敏感地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本实验表明,夏枯草水提物使小鼠ALT和AST值明显升高,说明夏枯草有肝脏毒性作用。别的,覆盆子CCl4、阴行草CCl4和夏枯草CCl4组较CCl4组ALT值和AST值也有明显升高,提示这三种中草药可加重CCl4性肝脏损伤。“***有”版权所 国内的资料显示,中草药引起的肝病在我国药物性肝病中占有不小比例。国外中药安全性探讨中,中药性肝损害也是重点涉及内容。而日前国内文献多数侧重病例的报告和总结,中药安全性研究较少,故应重视中药性肝病或肝损害的研究和防治。本实验提示,夏枯草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肝脏毒性,所以临床应用中应注重用法、用量,从而幸免引起中药药源性疾病。当然,此次研究仅对夏枯草的肝毒性进行了初步知道,对其肝损伤机理和病理变化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别的,当今中西药联合使用日趋普遍,中西药合理的联合应用可以增效或减毒,而不合理的合用可能造成更多的不良反应,包罗肝损伤等。本研究揭示,覆盆子和阴行草本身对小鼠ALT和AST没有影响,但却加重小鼠CCl4性肝脏损伤,故也应重视联合用药的毒理学研究。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 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楝子、苦楝皮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正常剂量既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出现黄疸、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 苍耳子、雷公藤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苍耳子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肝炎。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子和雷公藤。 五倍子、石榴皮这些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蝮蛇抗栓酶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一般患者在用药10~14天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铅丹、铅粉、密陀僧常用于治疗癫痫、银屑病、精神病等。因含有氧化铝等物质,可致铅中毒,表现为腹痛、肝肿大、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等。 黄药子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药,但却含有薯蓣皂甙等毒性物质, 使用两周后有可能引起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也可出现腹水或肝昏迷。 蓖麻子是常用的泻下药,因其含有蓖麻毒蛋白,易伤害肝脏而致中毒性肝炎。 千里光、农吉利、天芥菜因含有吡里西啶类生物碱而具有迟发性肝毒性,长期使用可导致肝静脉闭塞,出现黄疸和腹水。 望江南、马桑、广豆根内服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致肝细胞损害。 半夏、蒲黄、桑寄生、天花粉、山慈菇如长期服用可致肝功能损害。 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头茶、千里光这些中草药中含有黄樟醚、青木香、淮木通、硝石等硝基化合物,如使用不当,不但损害肝脏,还有诱发肝癌的可能。

中药对肝脏的损害及相关指标的分析

中药对肝脏的损害及相关指标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07T14:02:04.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熊晓滨1 姜绍伟2 [导读] 检索有关文献资料中中药肝毒性的报告及其与中药药性、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 熊晓滨1 姜绍伟2(1烟台荣昌制药有限公司 264006;2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50076)【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073-02 【摘要】检索有关文献资料中中药肝毒性的报告及其与中药药性、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中药药性及其有效成分与肝毒性有一定相关性。肝毒性主要集中在寒、热类,苦、辛类,归肝、脾、肾经类和有效成分中碱、甙类药物方面。配伍、炮制可降低药物肝毒性。掌握中药致肝毒性损伤的途径、靶点,对临床早期诊断与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肝毒性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 肝脏既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重视和正视中药的肝损害,探讨中药的肝毒性,对深入开展中药肝损害研究及防治,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和杜绝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 引起肝损害的常用中药 中草药所致的肝损伤没有特异性,其临床表现与常见肝病相似,停药后,多数肝脏损害可逆转。据文献报道[1],引起肝损害的常用中药有:黄药子、雷公藤、苍耳子、麻黄、何首乌、苦楝子、川楝子、苍术、金不换、番泻叶、槲寄生等。 2 引起肝损害的中成药 中成药引起肝毒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黄疸、皮肤瘙痒、肝区疼痛、肝肿大[2]。中医主要辨证分型为湿热壅盛、蕴蒸肝胆;湿热内蕴、肝脾失调两型。实验室检查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但不乏以ALP和谷氨酰转移酶(γ2GT)明显升高的胆汁淤积型肝炎。 复方制剂引起的肝损害以壮骨关节丸报道居多, 其次是治疗皮肤病的克银丸、消银丸、消银片、消癣宁等,其他常见中药复方[3]如小柴胡汤、复方青黛丸、华陀再造丸、大活络丸、追风透骨丸、天麻丸、润肤丸、脑安、益脑宁、脑力衰、消石丹、复方咳喘散、化淤丸、松刚益肝丸、昆明山海棠、消渴丸、消石丹、天麻丸、首乌片、消咳喘、安络丸、华陀再造丸、大活络丸、牛黄解毒片等多有报道。 3 中药药性与肝毒性的关系 宋秉智等[4]对55种中药肝毒性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与肝毒性有一定相关性:寒性、热性药肝毒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平性及无药性记载的药物;苦味、辛味两类药物肝毒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归肝、脾、肾经三类药物的肝毒性明显偏高。由于中药的药性是通过推理、感官功能证实和临床经验验证得来的,因此中药的药性对肝毒性可能有直接的影响。 4 中药有效成分与肝毒性的关系 中药发挥药效或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一般认为含生物碱类、苷类、毒蛋白类、萜类及内酯类、蒽醌衍生物类及重金属类中药,其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比较集中[5],并且含有碱类、苷类成分的药物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含有其他成分的药物[4]。 5 肝损害中药的减毒研究 5.1炮制减毒:常用的中药炮制减毒的方法有净制法、浸法、漂法、清炒法、加辅料炒、沙烫法、复制法、去油制霜法、水飞法、煅法、焙法、提净法等。中药炮制减毒的方法多种,其配伍减毒的机制也有多种。如川乌头加水、加热或蒸法、煮法,促使其毒性成分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水解,水解产物苯甲酰单酯和乌头原碱的毒性较少,以此来减少川乌头的毒性。大戟中所含有毒的三萜类化合物与酸作用后的衍生物可消除其刺激作用,故大戟经醋制后,即可解除该物质的毒性[6]。 5.2配伍减毒从古至今,“相畏”、“相杀”都是在复方中应用毒性中药配伍减毒的根本依据,使用配伍减毒可提高应用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代研究不仅吸收了古代医家的宝贵经验,而且又有许多创新。 如苍耳子的肝毒作用机制是抑制了机体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酶系和非酶系,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引起细胞损伤,而配伍黄芪后,因黄芪具有抗自由基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内降低MDA的含量,且可提高GSH-Px和GST的活力,从而降低其对肝脏的毒性作用[7]。 6 正确认识中药药物性肝损害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具有药物的双重作用,即在治病的同时产生毒副作用。对于中药的毒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不能认为中药是天然药材,没有毒副作用;也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发现的越来越多,就夸大它的毒副作用而禁止使用。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中药毒性,引导人们合理有效地使用中药:第一,现有文献所载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研究多为中药的生药研究,而临床所用中药多为炮制过的中药,其毒性成分含量降低或化学结构改变,其毒性作用已减弱或消失。第二,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讲究辨证、动态地看问题,而单味药研究的孤立、静止、片面性与中医治则相违。中医经过几千年来用药经验的积累,有着严格的配伍用药规律,“十八反”、“十九畏”就是良好的经验总结,另外中医配伍用药有些不但能减毒还能增效。第三,合理使用中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服药的剂量过大,还是服用的时间过长,发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都会增加。临床医生一定要合理、规范用药,结合病人体质、年龄、病症、病情辨证施治。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毒性,通过合理的炮制、配伍、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来降低或消除毒性,就能够使中医药发挥其独到的治疗效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一凡,蔡皓东.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27-32. [2]金安萍.黄药子引起肝功能异常1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77. [3]邓培媛,傅琪.116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8,7:142-145. [4]宋秉智,施怀生.肝毒性中药及其与药性和有效成分的关系——对55种中药肝毒性文献资料的分析报告.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1):18-19. [5]丁涛.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24. [6]刘树民.中药药物性肝损害.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3-59. [7]刘树民,姚珠星,张丽霞.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1):17-20.

中药会引起肝损害 一定要慎服

目前临床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中药类占24%,为各种导致肝损伤药物种类之首,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些中药会引起肝损害一定要慎服(图片来源:东方IC) 常引起肝损害的中药可以分为几下几类: 1)植物类 黄药子、川楝子、望江南子、油桐子、苍耳子、蓖麻子、雅胆子、雷公藤、龙葵、番泻叶、大黄、泽泻、山道年蒿、红茴香、桑寄生、姜半夏、棉籽、薄黄、千里光、紫金牛、农吉利(野百合)、白芨、元胡、防已、金不换、艾叶、虎杖、石榴皮、酸枣根皮、五倍子、巴豆、相思子、贯众、欧亚薄荷、地榆、水田七、土三七、苏铁、芸香、冬青叶、四季青、桑树、丁香、合欢皮、土荆芥、大枫子、天花粉、猫尾草、肉豆蔻、麦角、商陆、罂粟、乌头、常山、石蒜、麻黄、黄芩、广豆根、芫花、蛇莓、白果、及已等。 2)动物类 红娘子、鱼胆、青娘子、斑蝥、蜈蚣、穿山甲等。 3)矿物类 胆矾、黄丹(密陀僧)、硫磺、雄黄、砒霜等。 4) 中成药 壮骨关节丸、大活络丸、六神丸(蟾素)、首乌片、复方青黛丸、小柴胡汤、蟾皮胶囊、牛黄解毒片、疳积散、百消丹、消核丸等。 5)注射液 参麦、复方丹参针、双黄连等注射液均有报道致肝损。 6)外用药

虎杖、老虎节、石榴皮、黄沧叶、按叶、地榆、酸枣根皮、五倍子等实验对肝脏有严重损害,有报道老虎节引起重肝5例,故外用药也不容忽视。 一、中草药因素 (1)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这些化学物可能直接作用于生物化学靶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供治疗使用,或者可能导致细胞死亡。肝脏作为处理化学物的工厂,发挥其清除和代谢亲脂性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的作用,有可能接触到反应性的中间代谢产物,导致损伤。 (2)传统上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3)中草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等之别,广防己临床报道有肝、肾毒性。 (4)药物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 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5)中草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中药栀子常规剂量为3~9g,倘若服用30g甚至更高的剂量,可能会导致 肝脏的损伤。 (1)因患者自服、误服或迷信某些有毒的中草药、中成药或秘方、偏方;或由于医生或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的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2)因年龄或健康状况不同, 如老人、小儿、体弱、孕产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都较易引起中毒反应。 (3)少数人因个体差异的原因,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机体对中草药或其代谢产物的特异质反应和过敏反应,即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损害肝脏。 二、机体因素 (1)因患者自服、误服或迷信某些有毒的中草药、中成药或秘方、偏方;或由于医生或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的肝毒性的认识, 因而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中药决明子提取物对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综 述 中药决明子提取物对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暴 昕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吉林 吉林 132000) do:i10.3969/.j issn.1672-0369.2011.08.086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1)08-1020-02 决明子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谓其 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 。 日华子本草 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末涂,消肿毒,贴太阳 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药性论 说其:利五脏,除肝家热。决明子也叫草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为豆科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查阅文献总结决明子提取物对肝损伤的实验研究,现介绍如下: 1 中药决明子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致肝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四氯化碳(CC l 4 )致肝损伤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经典的实 验性病理模型[1],其主要机制是CC l 4 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下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可损伤肝细胞膜,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最终导致肝细胞肿胀坏死。有研究显示,决明子活性成分SC I(蒽醌类物质为主)和SC II (多糖类物质为主)均能显著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ALT、A ST、ALP及肝匀浆MDA含量、肝脏指数的升高,显著 增加肝匀浆SOD、C HO的含量,并能显著地减轻CC l 4 引起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2]。也有研究显示,决明子乙醇提取物能 显著降低CC l 4 所致小鼠血清A S T、ALT含量的升高;并能升高SOD的活性,降低M DA含量,减轻对肝细胞的病理性损害[3]。以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的5种决明子提取物中,除石油 醚部分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降低CC l 4 导致肝脏损伤作用,均有显著的降低转氨酶活性作用;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均有显著的降低转氨酶活性作用;决明子的生、炒两类炮制品也同样有显著的降酶作用,但生品略优[4]。 2 中药决明子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致肝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D-氨基半乳糖可增加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镁离子浓度,而钙离子增多可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激活磷脂酶,分解膜磷脂,破坏溶酶体膜,释放出蛋白水解酶,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加速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加剧对肝细胞的损伤[5]。金香子等研究认为,决明子水提物显著降低因D-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的升高;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S OD、GS H-PX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及降低M DA的含量,认为决明子水提物的保肝机制与其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6]。而崔香玉则认为,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可显著抑制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 S T质量浓度的升高,并提高血清及肝线粒体SOD、G S H-PX活性,降低M DA含量[7]。 3 中药决明子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有试验结果表明,决明子提取物能有效拮抗乙醇所致的肝损伤,抑制肝脏指数的增大,降低血清中的TG和肝匀浆中的TG水平。决明子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使血清TG含量降低使肝脏TG降低;病理学检查显示,决明子高、中、低剂量组肝细胞胞浆内被染成黄褐色的脂滴数明显减少[8]。 4 中药决明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实验研究 有资料显示,决明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喂饲高脂饲料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肝脏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ALT和A ST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改善肝脏的病理损害[9]。 5 中药决明子提取物对多因素诱导的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有报道[10]采用高浓度酒精灌胃合并高脂饮食饲养和注射10%四氯化碳多因素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决明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治疗。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肝酶活性升高;决明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肝酶较模型组下降,优于东宝肝泰组。 参考文献 [1] 陈秋东,徐 蓉,徐志南,等.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及其生 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2): 120. [2] 杨永久,刘安军,曹东旭,等.决明子活性成分对四氯化碳肝损 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3):155. [3] 林冬静,金 政.决明子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 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14-215. [4] 田立元.决明子的不同提取物及炮制品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 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2005- 2006. [5] 徐 萍,刘华屏.常用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 杂志,1995,11(4):447. [6] 金香子,金 政,蔡英兰.决明子水提物对D-半乳糖中毒大鼠 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582 -583. (下转第918页)

保肝护肝的中草药

保肝护肝的中草药 1,抑制肝炎病毒复制的中药:这类中药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体外有抑制作用,如大黄、黄连、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黄柏、虎杖、半枝莲、贯众、升麻、牡丹皮、金钱草、大青叶、败酱草、地榆等。 2,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质的中药:这类中药有活血、补益的作用,如党参、灵芝、阿胶、白芍、白术、大枣、当归、鸡血藤、熟地、肉桂等。 3,抑制免疫反应的中药:这类中药用于免疫反应异常的慢性肝病,主要有甘草、黄芩、当归、山楂、牡丹皮、麻黄、桃仁、红花、坤草、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鸡血藤、泽兰、丹参、三七等。 4,促胆汁分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中药:肝病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原因诱发黄疸,这类中药主要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之功效,如茵陈、青蒿、柴胡、栀子、蒲公英、黄芩、黄柏、赤芍、大黄、大青叶、金钱草、姜黄、郁金、泽兰、龙胆草等。 5,除炎症、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中药:这类中药多属消热解毒类中药,常用的有鱼胆草、杭菊花、金银花、连翘、败酱、板蓝根、大青叶、栀子、虎杖、垂盆草等。 6,抑制肝脏纤维增生的中药:这类中药有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之功,主要有当归、红花、柴胡、川芎、夏枯草、丹参、红花、川楝子、三棱、莪术、鳖甲、龟板等。 以上中草药为众多肝病患者送去了福音,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和信赖。对于这些中草药,各种肝病患者都可根据自身体质酌情选择适量服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具有养肝保肝的中草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细数如下丹参:丹参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的作用。 白芍:白芍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有明显对抗作用,可降低SGPT,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从而达到保肝作用。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 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 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 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 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 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 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 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楝子、苦

楝皮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正常剂量既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出现黄疸、 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 苍耳子、雷公藤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苍耳子所含的 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 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肝炎。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 苍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 子和雷公藤。 五倍子、石榴皮这些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 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蝮蛇抗栓酶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一般患者在用药10~14天时, 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铅丹、铅粉、密陀僧常用于治疗癫痫、银屑病、精神病等。因含有氧化铝等 物质,可致铅中毒,表现为腹痛、肝肿大、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等。

易导致肝损伤的常见药物总结

易导致肝损伤的常见药物总结 人类处在各种化学物质的威胁下,这些外因性化学物质多在肝脏各种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强的物质由肾脏排出。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因而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许多药物可导致肝损伤,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100种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及保健药也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中,抗生素类占24%~26%,解热镇痛药占5%~19%,抗结核药占8%~13%,神经系统药占5%~6%,麻醉药占6%~11%,代谢药占4%,激素类药占3%,其他药物占3%。现分类列举如下,供大家使用时参考: 抗菌药物: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氨苄、安灭菌、氨曲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新生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磺胺甲基异唑、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乙胺丁醇、呋喃妥因、呋喃唑酮、两性霉素B、异烟肼、利福平(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使用时比单独使用异烟肼时更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抗肿瘤药:①烷化剂:如苯丙氨酸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硫代鸟嘌呤、达卡巴嗪等。②抗代谢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吉西他滨等。③抗生素类:阿霉素、柔红霉素、博来霉素、放线菌素等。④铂制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了。⑤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等。⑥其它抗肿瘤药:紫杉醇、左旋门冬酰胺酶等。 抗风湿及痛风药:甲氨蝶呤、来米氟特、柳氮磺胺吡啶、别嘌醇、苯溴马隆、苯碘达隆、苯酰香豆酮等。 抗寄生虫药:氯喹、酒石酸锑钾、甲硝唑、砷凡纳明、四氯乙烯、四氯化碳等,这些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在日常服用的时候需警惕。 抗结核药:服用利福平数天到数月后有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可能,若与异烟肼合用,可加重对肝脏的损害。有文献报道,服用异烟肼后有0 1%~1%的黄疸发生率,有10%~20%引起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大多数能恢复。 激素类药物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氯磺丙脲、氟甲酰胺、丙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达那唑、曲格列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解热镇痛消炎药物:乙酰水杨酸、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双氯灭痛、保泰松、别嘌呤醇、辛可芬、丙磺舒、散利痛等,曾有患者由于对镇痛药哌替啶过敏而导致药物性肝炎。 神经精神系统药物及麻醉药:氟烷、氯丙嗪、甲哌氯丙嗪、硫利哒嗪、三氟拉嗪、氟哌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分析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分析 以往认为,中药(包括草药及中成药)为天然药品,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安全无毒。但是随着中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的进展,国外对中药疗法的广泛应用, 中药不良反应报道的日益增多,以及我国对中药毒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中药也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及药物性肝炎。为了更深刻地了解中药引起肝损害的特点,我们对近年来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病例来源于1983?1998年国杂志上公开发表的病例报告共 55篇,去掉重复报告的病例共318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992?1998年收到的病例报告共108例,和地坛医院1983?1998年收治的病例共107例。三者去掉重复报告的病例后总共427例。通过对中药引起肝损害病例的发生情况、原发病的分布情况、引起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及各类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的调查,分析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并找到较好的防治方法。 2?结果 2.1中药引起肝损害发生的年代分布 427例患者中1983?1988年6年间报告的病例为30例,1989?1994年5年报告病例72例,1994?1998年5年报告病例325例。可以看出,近5年来中药引起的肝损害骤然上升。地坛医院 1983?1998年共收治药物性肝炎328例,其中中药引起的肝炎107例,占32.6 %。 2.2引起肝损害的中药与原发病之间的关系 本组病例中,有原发疾病记载的共344例。这些患者的原发病的分类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骨关节病、肾脏疾病、皮肤科疾病的中药最易引起肝损害。 表1 2.3引起肝损害的常见中药的分布: 本组患者因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布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引起肝 损害的单味中药以雷公藤和黄药子最为常见,中成药中以壮骨关节丸最常见,其

易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常用药物

造成药物性肝损的常用药物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免疫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诸如临床上几乎所有的抗肿瘤药物(顺铂、卡铂、阿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等)、精神科用药(氯丙嗪、氟哌啶醇、卡马西平、地西泮等),心脑血管科的部分用药(阿司匹林、硝苯地平、普萘洛尔等)和内分泌科部分用药(甲亢用药)等均能导致肝脏的损害。 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如不及时进行,会导致重症的药物性肝损伤,其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所以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已成为目前临床用药关注的焦点。 西药: 苯妥英、华法林、利福平、对乙酰氨基酚、烟酸、阿莫地喹、环磷酰胺、白消安、异烟肼、丹曲林、酮康唑、特比萘芬、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别嘌呤醇、卡马西平、保泰松、普鲁卡因胺、布洛芬、吡罗昔康、哌克昔林、硝苯地平、地尔硫卓、他莫昔芬、大环内酯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依那普利、氯丙嗪、氟氯西林、卡莫司汀、甲基睾酮、丙氯拉嗪、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奎宁、红霉素脂、左旋门冬氨酸等。 中药: 山慈菇、三棱、莪术、元胡、款冬花、独活、淫羊藿、金不换、五倍子、密陀僧、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石蒜、佩兰、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千里光、防己、土荆芥、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紫草、石榴皮、苦楝子等。 中药复方制剂: 逍遥丸、大活络丹、消咳片、华佗再造丸、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复方青黛胶囊(丸)、克银丸、消银片(丸)、消核片、白癜风胶囊、白复康冲剂、白蚀丸、六神丸、疳积散、麻杏石甘汤、葛根汤、大黄牡丹皮汤、防风通圣散、湿毒清、血毒丸、追风透骨九、消咳喘、壮骨伸筋胶囊、骨仙片、增生平、牛黄解毒片、天麻丸、复方丹参注射液、地奥心血康、昆明山海棠片、银屑散、六神丸、疏风定痛丸、消癣宁、壮骨伸筋胶囊、养血伸筋胶囊、甲亢宁胶囊、妇康片、化瘀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片、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葛根汤、增生平、穿山甲片等。 心脑血管:降压药---吲达帕胺片(利尿剂) 硝苯地平、氨氯地片、左旋氨氯地片(钙拮抗剂)卡托普利(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