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氨磺必利片

氨磺必利片

氨磺必利片
氨磺必利片

氨磺必利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氨磺必利片

英文名称:Amisulpride T ablets

【成份】

氨磺必利

【适应症】

用于治疗精神疾患,尤其是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例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和/或阴性症状(例如:反应迟缓,情感淡漠及社会能力退缩),也包括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病患。

【用法用量】

通常情况下,若每天剂量小于或等于400mg,应一次服完,若每天剂量超过400mg,应分为两次服用。阴性症状占优势阶段推荐剂量为50至300mg/天。剂量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最佳剂量约为100mg/天。阳性及阴性症状混合阶段治疗初期,应主要控制阳性症状,剂量可为:400-800mg/天。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剂量至最小有效剂量。急性期治疗开始时,*可以先以最大剂量400mg/天进行几天肌肉注射,然后改为口服药物治疗。*口服推荐剂量为400-800mg/天,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200mg。然后*可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维持或调整剂量。任何情况下,均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将维持剂量调整到最小有效剂量。肾功能不全:由于氨磺必利通过肾脏排泄,故对于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为30-60ml/min 的患者,应将剂量减半,对于肌酐清除率为10-30ml/min的患者,应将剂量减至三分之一。由于缺乏充足的资料,故氨磺必利不推荐用于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肌酐清除率【不良反应】

经常发生的不良反应:-血中催乳素水平升高,可引起以下临床症状:乳溢,闭经,男子乳腺发育,乳房肿胀,阳痿,女性的性冷淡。停止治疗,可恢复。-体重增加;-可产生锥体外系综合症(震颤,肌张力亢进,流涎,静坐不能,运动功能减退)。使用维持剂量时,这些症状通常处于中等程度,无需停药,使用抗胆碱能类抗震颤麻痹药物治疗,症状即可部分缓解。以50-300mg/天的剂量治疗优势缺失综合症,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很低(剂量依赖型)。临床研究显示,接受氨磺必利治疗的病人比接受氟哌啶醇治疗的病人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的几率小。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嗜睡;-胃肠道功能紊乱,例如便秘,恶心,呕吐,口干。极少发生的不良反应:-可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眼球转动危象,牙关紧闭等症状)。无需停药,只需服用抗胆碱能类抗震颤麻痹药物即可恢复。-曾有报道,服用氨磺必利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尤其是延长服药后,主要症状为不自主的舌或脸部运动。抗胆碱能类抗震颤麻痹药物对此种症状无治疗作用,还有可能加重症状。-曾有报道,服用氨磺必利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曾有报道,服用氨磺必利可引起QT间期延长,极少情况下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见注意事项)。-过敏反应。-曾有报道,出现惊厥。-曾有报道,出现恶性综合证(见注意事项)。

【禁忌】

本品不能用于下列情况:*已知对药品中某成分过敏者;*有报道:接受抗多巴胺能药物(包括苯丙酰胺类药物)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曾出现过严重的高血压;因此对于已知患有或怀疑患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不应开具含有此药的处方。*由于没有相关的临床数据,15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服用本药。*哺乳期妇女;*已知患有或怀疑患有催乳素依赖性癌症的病人,例如:催乳素分泌性垂体腺瘤和乳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注意事项】

警告*恶性综合症:与其它精神抑制类药物合用时,可产生恶性综合症(高热,肌肉强直,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意识障碍,磷酸肌酸激酶含量升高)。高热时,尤其对于那些服用高剂量药物的病人,应停止抗精神病治疗。*延长QT间期氨磺必利延长QT间期,与剂量相关。这种作用可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例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若有心动过缓,低钾血症,先天性或获得性QT间期延长(合并用药也可延长QT间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如果临床情况允许,给药前应先确定病人没有以下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存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由于尚未确定氨磺必利在青春期至18岁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氨磺必利用于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资料有限,所以,不建议在青春期至18岁的青少年中使用氧磺必利:青春期之前的儿童禁用氨磺必利(见【禁忌】)。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在动物中,氨磺必利没有显示生殖毒性。观察到与药物药理作用(调节催乳素的作用)相关的生育力下降。没有发现氨磺必利有致畸作用。妊娠期妇女暴露于氨磺必利的临床资料非常有限,因此,妊娠期使用氨磺必利的安全性尚不确定。除非益处超过潜在风险,否则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如果在妊娠期间使用氨磺必利,新生儿可能显示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因此应该考虑进行适当的监测。哺乳由于没有该药是否通过乳汁分泌的资料,所以,哺乳期闻应禁止服用本药。

老人注意事项: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高敏感性(可产生镇静或低血压症状),所以老年人服药时应特别注意。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年龄高于65岁的老年人,单次给药50毫克,其Cmax、T1/2和Auc的值可升高10~30%。

【药物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1.可能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奎尼丁、氢化奎尼丁、丙吡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伊布利特。-某些精神镇静药物,例如硫利达嗪,氯丙嗪,左美丙嗪,三氟拉嗪,氰美马嗪,舒必利,硫必利,舒托必利,匹莫齐特,氟哌啶醇,氟哌利多。-其他药物,例如苄普地尔、西沙必利、美沙酮、二苯马尼、静脉用红霉素、咪唑斯汀、静脉用长春胺、卤泛群、喷他咪丁、司氟沙星、莫西沙星。2.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和精神镇静药物之间有相互拮抗作用。3.除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患者外,本品禁止与左旋多巴以外的多巴胺能激动剂(金刚烷胺,无水吗啡,溴隐亭,卡麦角林,恩他卡朋,利苏力特,培高利特,吡贝地尔,普拉克索,喹那高利,罗匹尼罗)联合应用。多巴胺能激动剂与精神镇静药物具有相互拮抗作用。遇到由精神镇静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症状时,不要使用多巴胺能激动剂治疗,而要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不推荐的联合用药:1.氨磺必利可能增强酒精对中枢的作用。2.增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风险或者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a)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例如β-阻滞剂,引起心动过缓的钙通道阻滞剂,例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可乐定、胍法辛;洋地黄。b)引起低血钾的药物:降血钾利尿剂、刺激性泻药、静脉用两性霉素B、糖皮质激素、替可克肽。应纠正低血钾。c)精神镇静类药物,例如匹莫齐特、氟哌啶醇:丙咪嗪抗抑郁剂:锂。需慎重考虑的联合用药: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2704912.html,S抑制剂,包括阿片类麻醉药、止痛药、H1抗组胺镇静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其他抗焦虑剂、可乐定和衍生物。2.抗高血压药物和其他降血压药物。

【药理作用】

药效学特征氨磺必利为苯胺替代物类精神抑制药,选择性地与边缘系统的D2、D3多巴胺能受体结合。本品不与血清素能受体或其它组胺、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动物实验中,与纹状体相比,高剂量氨磺必利主要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此种亲

和力可能是氨磺必利精神抑制作用大于其锥体外系作用的原因。低剂量氨磺必利主要阻断突触前D2/D3多巴胺能受体,可以解释其对阴性症状的作用。在与氟哌啶醇进行比较的双盲试验中,共入选191名患有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与氟哌啶醇相比,氨磺必利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继发性阴性症状。临床前安全性研究结果氨磺必利的毒理学特性主要是与此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有关。重复给药未发现与毒性相关的靶器官。此化合物无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动物致癌试验显示:在啮齿类动物中可产生激素依赖性肿瘤。但在人体上无临床相关性。【贮藏】

避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

18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13230

【说明书修订日期】

2012年02月21日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济南市高新区中心区新泺大街317号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8T15:38:06.4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1期作者:李韧娇 [导读] 对比分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9)和研究组(n=29)。参照组实施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实施氨磺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与参照组对比,具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与参照组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氨磺必利效果优于利培酮,两组用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特点,患者群体多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属于缓慢性或者亚急性发病,会对患者的感知、情感、思维及行为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在临床中有妄想、意志消沉、幻觉、认知减退等表现。关于该疾病治疗的药物较多,患者使用中会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依赖性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对此本研究主要对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展开分析,现总结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对象为治疗时间段为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的58例患者对象,将选取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对象。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为36-53岁,平均年龄为(44.5±2.57)岁,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2±2.39)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为36-55岁,平均年龄为(45.5±2.49)岁,病程为1-3.5年,平均病程为(2.25±2.4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中各观察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实施利培酮治疗,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利培酮药物(规格:1mg,国药准字:H20050160,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药物使用剂量和方法为,初次使用时剂量为一日1mg,服药至第三天起,将药物剂量增加至一日2mg;服药至第五天起,将药物剂量增加至一日3mg;服药至第七天起,将药物剂量增加至一日4mg。持续8周的用药的治疗周期[1]。 研究组实施氨磺必利治疗,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氨磺必利(规格:50mg,国药准字:H20113230,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药物治疗,药物使用剂量各使用方法为,初次使用时药物剂量控制在一日200mg,一日一次,于服药第3d起将药量增加至一日 400mg,随后在400mg剂量服药两天后,根据疾病酌情将药量增加至600mg,在开展持续2天的治疗,随后将药量增加至一日800mg。持续8周的用药治疗周期[2]。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前者对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全称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以阳性症状为主的Ⅰ型精神分裂症及以阴性症状为主的Ⅱ型精神分裂症为区分,共30个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5.0,其中包括计量资料(PANSS评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PANSS评分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与参照组患者比较存在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存在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参照组患者为24.1%%,差异不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时,具体的临床表现为抑郁、焦虑及失眠等症状,对于该疾病的患者应及早进行治疗,并加强对心理方面的治疗,以患者病情程度为基础合理选择用药,能够避免在延迟治疗后带来的痛苦,缓解临床症状。由此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对患者使

氨磺必利(小剂量)、利培酮联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首发)患

氨磺必利(小剂量)、利培酮联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首发)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08T15:07:12.3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期作者:胡北军[导读]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社会功能逐渐的衰退,导致了患者对于人际关系、职业、婚姻等出现严重危机[1]。 (贵州省贵航贵阳医院贵州贵阳 550009) 【摘要】目的:对比氨磺必利、利培酮联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首发)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PANSS)、Simpson椎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PANSS)、Simpson椎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利培酮联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首发)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83-02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社会功能逐渐的衰退,导致了患者对于人际关系、职业、婚姻等出现严重危机[1]。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越来越深,从而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目的[2]。利培酮联合氨磺必利均属于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阴性症状、锥体外系反应、认知功能都可得到较好的改善,因此,本次主要研究对比氨磺必利、利培酮联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首发)患者治疗效果观察[3]。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为(75.34±1.64)岁,女16例,男24例,病程为4~24月,平均病程为(16.57±1.67)月;患者的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为(75.87±1.24)岁,女15例,男25例,病程为3~24月,平均病程为(16.24±1.87)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用法用量:1天1毫克,1~2周之后加至1天4毫克左右。 研究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进行治疗,用法用量:氨磺必利:1天0.05克,早晨口服,1周后加至1天0.2克。两组患者用药4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进行对比。 1.3 评价标准 Simpson椎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标准为:5为重读,4为中度,3为轻度,2为可疑,1为无。 1.4 统计学意义 本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其中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 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PANSS)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主要临床症状时意志缺乏、思维贫乏、情感冷谈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原发性因性症状和继发性阴性症状,对于继发性阴性症状而言,临床症状是与情感相关的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妄想、幻觉等,而原发性因性症状则是患者处于“不足”状态。原发性阴性症状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效果不显著[4]。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4T13:32:41.0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2期作者:段钧淏胡国波[导读] 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实施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祁阳澍康精神康复专科医院有限公司湖南永州 426100)摘要: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实施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则取其中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研究组(予以氨磺必利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阴性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治疗有效率、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 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能有效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可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在青壮年群体中最为常见,具有迁延性和隐匿性,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功能及其生活质量,因此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临床有研究指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因此,本文就选取我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采用该方法治疗,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证实,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段选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其中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2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中“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研究组3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18~58岁,平均(38.3±11.2)岁,病程1~4年,平均(2.5±0.6)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7~60岁,平均(38.5±11.6)岁,病程1~4年,平均(2.5±0.5)年。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国药准字:20010309;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mg/片),每日2~6mg,分1~2次口服。起始剂量为1mg,1周左右增加到2~4mg/天,第2周开始增加为4~6mg/天,之后维持该剂量或视个人情况逐步调整剂量,但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连续用药6周。 研究组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国药准字:H20113231;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g/片)。对于阴性症状患者每日口服剂量为50~300mg。剂量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阳性症状患者每日剂量为400-800mg。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剂量至最小有效剂量,通常情况下,若日剂量不足400mg,应一次服用,若日剂量超过400mg,分两次服用。连续用药6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阴阳性症状评分(PANSS)、治疗有效率、社会功能(SSPI)和副反应。 PANSS评分量表共由33个项目组成,其中包括7个阴性量表、7个阳性量表16个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和3个补充项目,均采用7级评分制,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2]。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分为痊愈、显著进步、好转和无效。PANSS总评分减少≧70%为痊愈;PANSS总评分减少50~69%为显著进步;PANSS总评分减少30~49%为好转;PANSS总评分减少≦30%为无效[3]。治疗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好转)/100*100%。 1.4统计学方法 表1 两组PANSS评分分析(分)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王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王晶 发表时间:2016-11-29T15:43:30.7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2期作者:王晶[导读] 对照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重庆市精神病院重庆 400000)【摘要】目的:对照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用药不同将6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4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均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其中氨磺必利在改善患者抑阴性症状、抑郁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有效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080-0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属于属于精神疾病常见类型之一,缓慢或亚急性起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病程迁延、症状表现各异。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该类病症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精神科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9例,均为首发,病程<3年,经专科检查并确诊,符合国际通用ICD-10和国内常用CCMD-3相关诊断标准[1],PANSS评分>60分;经系统查体和病史查询,将存在先天精神发育缺陷、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器质性功能障碍以及患有躯体性和已接受相关药物治疗患者予以排除,均有家人陪护,且获得同意。 根据用药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共35例,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0~58岁,平均年龄为(36.7±6.2)岁,平均病程为(1.7±0.4)年,平均PANSS评分为(75.8±10.2)分;B组共34例,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0~57岁,平均年龄为(36.8±6.3)岁,平均病程为(1.8±0.3)年,平均PANSS评分为(75.9±10.1)分。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和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氨磺必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231,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英文名称:Amisulpride Tablets),根据症状表现,分别确定用药剂量,呈阴性患者,初始剂量为50mg/d,逐渐增加药物用量,最大剂量不宜超过800mg;呈阳性患者,初始剂量为400mg/d,逐渐增加药物用量,最大剂量不宜超过1200mg。B组给予利培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309,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英文名称:Risperidone Tablets),初始剂量为3mg/d,之后酌情调整给药剂量,最大剂量控制不宜超过10mg/d。 1.3 评价指标 持续观察患者治疗情况,采用PANSS量表和CDSS量表对其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参照一般病理症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减分率,设定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评价标准,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50%~75%为显效,25%~49%为有效,<25%为无效[2]。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涉及血压、脉率、心电图、血糖。泌乳素和EPS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述数据输入SPSS 16.3统计学软件中,对其进行双侧分析,统计值分别以标准差(x-±s)和率(%)表示,对前者进行定量分析,采用t值检验,对后者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有效性分析 A组PANSS总分减分和CDSS减分均高于B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1;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 >0.05),见表2。 2.2 安全性分析

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疗效

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疗效 发表时间:2016-01-05T15:52:30.7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3期作者:侯颖 [导读] 湖南省株洲市三医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疗效基本相似,但氨磺必利能较好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情感症状,发生的不良反应少.湖南省株洲市三医院湖南长沙 411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43)。试验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对2组患者分别治疗8周。利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反应,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PANSS量表减分以及CDSS减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疗效基本相似,但氨磺必利能较好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情感症状,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对患者体重以及泌乳素影响较小。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2]。本研究通过对比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探讨临床上治疗首发精神病分裂症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43)。2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PANSS≥60分。2组患者均无躯体疾病史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试验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7例;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29.8±1.7)岁;平均病程(24.6±1 2.5)个月。试验组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27.6±1.3)岁;平均病程(2 3.4±11.2)个月。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用药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808),起始量为1mg/d,逐渐增加至3~6mg/d,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配合使用苯二氮卓或抗胆碱能药物[3];试验组患者用药氨磺必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13230),起始量为100mg/d,根据患者用药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加至300~800mg/d[4]。 1.3 疗效评价标准利用PANSS总减分率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标准为:PANSS总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效;30%~49%为好转;<30%为无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采用PANSS阴性量表和CDSS量表评价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抑郁症状;采用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0.93%,治疗有效率为86.05%;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5.58%,治疗有效率为88.37%。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基本相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失眠症状,1例患者恶心,6例患者锥体外系反应,3例患者体重增加,3例患者泌乳素升高,共有17例患者出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3%;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失眠症状,1例患者恶心,5例患者锥体外系反应,1例患者体重增加,1例患者泌乳素升高,共有11例患者出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体重的增加以及泌乳素升高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关国外研究显示,这2种药物在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比较确切。国内研究者发现氨磺必利对于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而利培酮对患者代谢和内分泌方面的影响也受到极大的关注。氨磺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2、D3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低剂量使用氨磺必利药物时[5],药物对突触前多巴胺D2、D3有较强亲和力,间隙中多巴胺增加,有效改善了原发性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6];高剂量使用氨磺必利药物,对突出后多巴胺D2、D3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减少多巴胺的结合位,改善阳性症状、减少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7]。 抗精神药物可以通过对K﹢通道的阻断来延长心房复极,在心电图上可以表现为QT间隔延长,是猝死和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危险信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