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教结合”几点思考

“体教结合”几点思考

“体教结合”几点思考
“体教结合”几点思考

关于“体教结合”的几点思考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是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的核心问题,是颇受体育教育界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随着国家上层的不断重视和相关文件的出台,”体教结合”发展模式必有较大的施展空间。如何实施”体教结合”开展,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谈几点认识。

1.面临的问题

体校的生存和发展早在几年前就面临着艰难和瓶颈,不少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仍是困扰体校发展的三大问题。从目前看: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处境好些,中西部落后省市差些。在”三大难”问题下,体育界率先提出”体教结合”的新政策实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体育系统当前遇到的难题,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教育部门执行”体教结合”是为了解决教育的缺位问题或尝试新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中小学搞传统项目学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校体育政策与经费支持,提高升学率;教练员进学校是出于政策要求;运动员进学校是面临就学压力;目前”体教结合”虽然目的明确,但处于分散状态,这是当前”体教结合”难以有质的突破的主要原因,当务之急是要有上下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不能”一头热”,必须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改变当前局面,早日真正实现”体教结合”。

2.”体教结合”是必然选择

对高校实施“体教结合”模式的分析

对高校实施“体教结合”模式的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体教结合”的内涵、模式、国外经验借鉴等主要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阐明了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正确领悟内涵,明确主体,科学制定政策,发挥体育院系作用,建立由政府投入、体育部门管理、学校建设的运行机制,着力推进综合类院校的运动队建设,冷静对待重点大学办队等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高等教育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体教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钟秉枢认为:”教育有教育的培养体系,体育有体育的培养体系,这两方面并行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结合方式。”对高校“体教结合”中的问题,苏长青认为:“一些运动员同时成了‘大学生’,但仍往往很少‘光顾’学校,只是到最后拿到一个‘注水’的文凭。“体教结合”,仍是只‘体’不‘教’,体育、教育两张皮。”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看法,透视出“体教结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且是影响理想目标实现的根本。 一、高校“体教结合”的现状 (一)内涵与体系 当前普遍的观点,“体教结合”就是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即运动员应该在接受运动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纳入教育体系,使竞技体育与教育充分融合,共同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从其内涵的本质属性中可以得出高校“体教结合”中的对象类有:体育院校、普通高校的体育院系、高等院校办队、由体育部门主办的属大专层次“运动技术学院”四类,形成高校“体教结合”的完整体系。从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是关于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将其理解为高校非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2005年虽有“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也是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但目前办队的235所高校中有体育院系的还不足25%,而其主体还是高校非体育教育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育院系的教育模式在实施“体教结合”战略的地位和作用依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可见对“体教结合”的内涵和完整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我国有北京体育大学和15所地方性的体育学院,一所解放军体育学院,近

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与思考

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与思考 主要对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比较。希望在与国外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时能发现国内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加以改进,挖掘国内教学管理模式的长处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了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融合、国际性和中国特色等建议。 标签: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是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而对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与外国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寻找到我国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独有的特点。不足之处要进行改进,而独有特点要发扬光大。 一、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异同点探寻 对各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会发现一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改正自身错误更好地向前发展。 从时间的发展顺序看中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发展,会发现有着明确的阶段性变化。反观国外亦是如此。又因为地域、观念的不同,各地又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但仔细观察研究会发现现存不同教学管理模式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多或少又都遵循着同一条规律发展。只要摸清了这条规律,就能在我们自身发展中做到有所借鉴,少走弯路。 国内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有一种较多人提及的分类方法是以理论基础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把我国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分为经验型、行政型和科学型等三种。而国外现有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因各国历史、地缘等多种原因又有不同的分类:以英国为代表的社团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以欧洲大陆(法、德)为代表的科层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国外最为明显的三种分类。两者表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联系,用心比较思考会发现其中的微妙关联。本文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比较。 (一)经验型教学管理模式与社团型管理模式 虽然这两者一个是从管理理论理念命名,一个是以管理者命名,但深究其本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共同点。两者可以说都是最早出现的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经验型早于其他两者最早出现在中国高校中;而社团型更是可以说有着最悠久历史的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管是人类思维模式大致相同,还是各种社会发展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都选择了大致相同的起点。之所以说两者是大致相同的可以从分析其本质见得。 所谓经验型教学管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以经验为中心的教学管理

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综析-2019年文档

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综析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是教育部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打造的每四年一次的品牌赛事,堪称体育教育的“奥运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数据统计法,对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比赛内容体现了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特征;参赛高校比赛结果显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与区域间不平衡的态势;参赛学生知识结构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参赛高校竞争优势多元化特征明显。 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育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展现当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检查、评估于2003年始,前三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5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院校举行。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于5月23日至30日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全国共23所学校组队参加了本次大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相关 文献,如其历史变迁、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课程设置等,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 数据统计法收集参加本次比赛的各参赛高校的相关材料,包括地域范围、学校类别以及本次所有参赛队伍的比赛总成绩和分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本届基本功大赛的特点 2.1.1 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专 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发展和壮大体育教师队伍,提升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竞争力,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是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性因素。此次比赛的举办,正值“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大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关键年头”,大赛意义特殊。 此次比赛体现了基本功大赛的竞技多元化功能。通过竞赛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各学校教学、训练和科研水平;通过竞赛杠杆作用拓宽培养人才的途径,并从

体教结合工作总结

用爱心托起“追梦人”的未来 ------xx学校体教结合之路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总结Xx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淝河之滨,位于淝河镇境内,是包河区一所规模较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2.6亩,拥有38个教学班,1756名学生。学校先后获得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全国中语会阅读项目推广试点校等荣誉称号,被评为“老百姓身边满意学校”。 2014年,学校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就是安徽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操队和武术队的孩子们。23名体操队和11名武术队健儿,和xx学校的孩子一道,坐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体验学习生涯的酸甜苦辣。同时,他们的到来也促使xx学校校领导思索“体教结合”的方法,走出一条体教结合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新思路。 一、让运动运们读好书。 他们是一群追梦的孩子,他们从小就离开家乡,离开了父母,来到安徽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体育训练。他们是职业运动员,背负着父母的厚望,省队的希望,甚至于国家的期望。运动员文化课成绩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不正确的培养目标所误导;二是他们自身产生的对学习重视不够、思想松懈所致;三是对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当。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对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课余时间的管理采取了如下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加强综合管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觉性。这些体校运动员,上午来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所以抓好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理所当然的重点。为此,我校成立了由学生处、班主任、课任教师、体校生活辅导员组成的学生运动员管理小组,并建立沟通机制,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管理。在具体进行文化学习管理时,以班主任为主,课任教师、体校生活辅导员紧密配合,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摸清班级中每个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每学期召开联席会,班主任、课任教师介绍学习情况,使大家做到对每个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便于齐抓共管。遇到困难,班主任们就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分析总结文化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修改文化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树立搞好文化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运动员真正体会到大家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爱护,同时体会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2014年元旦,学校张琴校长带领班主任们来到省体院参观慰问学生运动员,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2015年中秋,省体院二队刘弢主任带领教练员和体校生活辅导员来到我校,参观交流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情况。 2、精心组织辅导辅差工作。由于体院体操和武术队的孩子每天只有半天的时间在校学习,再加上夏季赛事较多,冬季集训任务重,有时一连好几天不能正常上课,连作业也没有时间完成。所以,提高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抓好他们课外辅导和赛后辅导是重要的一环。我们采取了灵活的方式,合理的安排和落实辅导的时间,训练休整期增加课时数,比赛结束后为参赛队员“开小灶”,做到机动灵活,见

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 在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关系着高校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高校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期在创新发展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教学管理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分析,提出高校教学管理的发展模式与新的方向,从而提升高校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标签:高校教学管理;管理新方向;发展模式 一. 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情况 通常来说,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即过程管理与计划管理,它与学生未来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将会由大众化教学模式取代精英化教育模式,为此,高校无论是生涯结构还是招生数量均产生了一些变化。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管理的管理制度与行政机制并未给予及时的创新与完善,传统精英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依然存在,社会发展需求与教育发展之间也将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教学中实施的管理工作效率并不能达到预期要求,这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高校招生的总人数也持续增加,教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管理工作人员较为欠缺,而一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缺乏致使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同时,由于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还未形成规范性的标准,不恰当与不合理的问题也将由此体现,最终阻碍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高校教学管理的新方向 (一)创新教学理念,强调分级教学管理。 各高校要想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到位,首要条件是与时俱进,对教学管理理念加以创新,使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让教师与教学计划设定者提升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以此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统一好战线后才能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工作才能落至实处。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开展于教研室,所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重心则需放在专业考研室上,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运用分级教学管理的方式让高校教师以主体的地位呈现于教学管理中,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可更好的增加教师的感染力,学生则能更加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高校队伍建设,展开民主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持续扩大在提升其管理工作效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须强调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以集中培训的基本方式提升管理人员互相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此来提升高校教学

体教结合在高校中的发展探析

体教结合在高校中的发展探析 1 前言 我国探索体教结合的道路已有20余年,但在专业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仍然是从专业队出来的运动员,与此同时,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学训矛盾也并未消除。体教结合的道路仍处于概念化的探索阶段,同时专业体校的存在也导致各个集团为了自身利益消极贯彻体教结合这一政策,导致体教结合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在这一背景下,文章通過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在校园网络图书馆查阅资料对中美体教结合加以比较分析,结合国情校情对高校开展体教结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策略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2 高校体教结合发展的进程 在体教结合的不断探索下,我国学者现阶段对体教结合的模式研究主要以一条龙模式、校体联合模式、训练中心模式、社会化模式为主。而他们在对比研究的過程中对国外该模式的引用较为直接,对国内高校教育体制的考虑有待提高,对专业队的存在问题上仍有所保留。本文结合国内教育行政体制,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以“统筹兼顾、主次分明、相互支持、有效兼并”为原则,进一步对高校发展体教结合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3 中美体教结合运行机制与分析 3.1美国体教结合的运行机制 美国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主动吸收为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最多可能接受到50多所高校的招募,他们的体育系统大体上就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干,以学校体育多样化发展为分支。以NCAA规定为例,在文化学习上中学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各科平均成绩达到c并在SAT中获得700分,才有资格进入高校运动队。在运动时间上中学生每天下午参加与体育活动有关的活动至多为4个小时,每周下午的运动时间要超過20个小时,并且每周还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不参与任何赛事。

2018-2019-在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在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精选范文:在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共2篇) 在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今天区政府在这里召开体教结合会议,推进我区的体教结合工作,这 是我区体育、教育工作上的一件大事。刚才,孙峰副区长就下一步如何开展体 教结合工作作了明确部署,市体育局的领导、区政府的王采顾问也提出了很好 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会后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谈2个 方面的意见:一、充分认识体教结合工作的重要意义体教结合工作的试点最早 出现在上海市,其内涵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培训结合起来,构建 起以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为依托,以体育特长生为基础,以 培养体育人才、增强青少年体质为目标,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体教结 合机制,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实际上,我区在这方面很早就作出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天我们再次强调,是因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体教结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需要。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和国民体 质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 出要以举力20xx年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开创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并明确学校体育为群众性体育的4个发展重点之一。 实行体教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工作,有利于推进我区的全民健身计 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城区综合实力,并培养出一支体 育后备人才队伍,为国增光。二是进一步增强我区教育工作特色,建设教育强 区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灵魂,任何工作都贵在 创新。体教结合是我区教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多年来已培养出一批尖子运动员,当中不乏全国冠军。我们一定要巩固好这个教育特色,为建设荔湾教育强区增 添新的光采。三是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生 的需要。青少年是我们祖国和荔湾的未来,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还要有 强健的体魄。体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许多学校都有良好的体育设施,体校则拥有经验丰富的教练,通过开展体教结合,有利于加强资源共享, 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益,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 建设栋梁。四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需要。体育产业是第 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体教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设施的综合功能,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各有关部

“体教结合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体教结合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探究 摘要: “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最根本的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育教育;全面发展;人才培养 1、“体教结合型”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内涵 1.1“体教结合”,顾名思义是指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即“教育与体育并轨,学习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运动员应该在接受运动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体教结合”意味着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是一般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所应当完成的不仅是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方面的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运动员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解决对“人”实施教育的缺失。 1.2“体教结合”是体育教育的一种崭新的理念,培养和选拔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共同责任。教育部门具有文化教育、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体

育部门具有专业教练和训练经验的优势,两者结合,既能推动学校体育的普及,又有利于竞技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竞技体育和教育它们需要相互依赖、相互维持,共同依附在“学校”这个支撑点上,也就是说,“学校”是它们相互作用的载体。 1.3“体教结合”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完美体系。它要求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结合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实行在行政上的分工合作,资源上的优势互补,结构上的相互结合。而不是初期的“体教结合”,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自顾自建立本部门各自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门利用降分特招等政策自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系统内的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部门利用单招等特殊政策自办以中专为主体向两头延伸的各级运动学校。 1.4“体教结合型”竞技人才的含义 “体教结合”是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尊重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需要,是科技兴体战略的具体落实,是我国竞技体育向集约型发展的战略之举,是体育院校以体为本,突出行业特点,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体教结合型”竞技后备人才是指接受与社会同等文化教育,具备与社会同等文化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 2.“体教结合型”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发展现状分析

大连大学 体育教育学位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发展现状分析 学院:体育学院 专业班级:09级体育教育1班 指导教师:李冬梅 学生姓名:于金海 完成日期:2012年06月19日

目录 摘要---------------------------------------------------3关键词-------------------------------------------------3 1前言-------------------------------------------------4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5 3结果与分析-------------------------------------------5 3.1“体教结合”的概念------------------------------5 3.2体教结合的内涵----------------------------------6 3.3体教结合的发展现状------------------------------6 3.4“体教结合”的意义------------------------------8 3.5对“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9 3.6现代体育的发展亟待培养高素质人才----------------9 3.7“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高素质人才-------------10 3.8现阶段制约我国”体教结合”发展的主要因素--------10 4结论与建议-------------------------------------------12参考文献-----------------------------------------------14致谢-----------------------------------------------15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摘要:家庭教育是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里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有计划与无计划相结合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养成行为习惯的场所。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学前儿童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规,思想观念以及积极的情感、行为与品格,引导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且,由于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心目中特有的神圣权威的地位,来自幼儿教师的各种引导与影响更容易被个体接受。因此,可以说,角之其他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无疑在个体社会化发挥着核心主导的作用。 正文:随着社会竞争逐日上升,人们面临了许多问题,比如说:房价高、物价高、就业难,凡是家中有工作的人没人按时上下班,没有工作的人就想着出去打工或是其他出路。这样一来幼儿就被爷爷奶奶带在身边,几乎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就成了温室的花朵,不停地有人去浇灌,生怕孩子得到的不够多。有的父母上班忙碌,下班回家就想着休息一下,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学前儿童说都是很重要的。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有其父必有其子【《学前教育学》P69】

晚饭出奇地顺利,小毛豆笔直地坐在餐椅上,不晃也不闹,说话很少,很快吃完了一餐饭。不像平时,坐姿懒撒,话也说个没完,等到我们要收拾碗筷,他才吃到一半。仔细观察,原来今天我先生起了变化,因为嗓子疼,所以整餐饭他都没怎么说话;因为天气热,后背出了汗,所以只好不在往椅子背上靠。所以,小毛豆也有今天的好表现。 以前,因为小毛豆吃饭时话多,且在餐椅上没有坐相,说过多次,屡教不改。最多当时有一点点用,挪挪屁股,很快又恢复原样,很让人伤脑筋,加上吃饭有磨蹭,吃到最后,只能等他。 曾经威胁他,如果再慢,我们吃过之后就收拾,不在等你了。说到做到,还真的有一次他还没吃完,我们就收拾了碗筷。因为事先跟他打过招呼,所以他的反应也不算强烈,眼睁睁看着我们全部拿走了,但其实他也并不挨饿,他还可以跟着爷爷奶奶去吃,或者去幼儿园。 我们生的坐姿,平时虽然也有些懒散,但也并觉得有什么不妥。家,应该是一个人感觉最舒服的地方,他在外面很辛苦,回来放松放松也未尝不可啊。可是,没想到小毛豆竟跟他学起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子。 难怪怎么说小毛豆,他都改不掉坏习惯,原来症结都在我们大人。只要大人改正,他自然也不消多说。

体育生体教结合教学反思

体育生体教结合教学反思 体育生体教结合教学反思 体育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如何利用一切有利时机,科学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特别是调动这个群体中各个个体内的积极因素,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育德”,是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探讨的课题。 体育生较之同龄的.其他同学,身体的发育更趋成熟,但在抽象思维的发展上较之同龄的其他同学又似缓慢一点,大多数体育生有较强的表现欲,但在体育训练上的坚忍、顽强、勇敢、坚毅与在学习上的懒散、疲沓、畏惧、自卑及行为上的松懈、拖沓、粗野、放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何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如何把他们坚忍顽强的体育精神引导到学习中去如何把他们融入到学校、班级的大熔炉中去一是点拨他们学会做人 对体育生的教育,切忌简单粗暴,或拳脚相加、或恶语相讥,此类教育只会激起他们心中的反叛情绪,滋生他们以牙还牙、以打还打的思想。教育者宜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抓住身边的小事点拨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鼓励他们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消除人们对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激认识。 二是点引他们勤奋学习 教育者可围绕“体育生怎样为学校、班级争光”,“体育生如何做到学习锻炼两不误”,“怎样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体育生”等话题展

开讨论。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初中阶段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尽管自己“特”在体育方面,但与其他同学一样,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 三是点亮他们志存高远 体育生大多数目光短浅,对前途充满了迷惘和恐惧。教师要合理引导,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榜样示范对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有效的德育方法。启发他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斗不止。 四是点透他们科学训练 体育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它渗透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之中,落实在严谨科学的管理之中,隐藏在教育者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里。 体育训练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教育者要科学安排好训练的进度和时间;调节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合理指导和安排好他们的饮食起居;保证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文化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去。而教育者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爱生如子的师德风范都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总之,只要抓住了他们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营造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就能使体育特长生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思考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二项就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笔者认为,在工作实践中要真正坚持好这项基本原则,就必须认真贯 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把“德育为先”落到实处,形成 制,努力提高“三支队伍”的基本素质,进一步增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 制.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学校教育,学生为本”。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是价值引导和自我构建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应该是在能培养教育对象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习惯、自我教育意向和动机,使教育对象在多元化的开放社会中依据教育者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自我选择和自主构建,并对自己的选择切实地承担选择的责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出发,把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做到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或根本目的,也是他们自身内在的需求或根本利益;把德智体美等有机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既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他们 自身素质应对21世纪发展挑战的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把党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自己的

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

探析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 李倩(浙江省义乌工商职业学院322000)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给教学管理理念、方式 等提出了诸多问题。高校教学管理的缺陷也日益显现,如何树立新教学管理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监控等方面,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eaching is the university's management center in the college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With the expansion of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teaching management concepts,methods and so on many issues.Teaching management is also increasingly apparent defects,how to establish a new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teaching,improve teaching quality,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and monitoring,etc.,follow the trend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双师型教师Keywords:college teaching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teacher development;dual-qualified 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6-0067-01 政治 思政探讨一、高校教学管理界定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具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等特征。高校的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依据教学规律,按照教学任务的目标、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的内容分为计划管理和过程管理。 二、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缺陷 首先,教学管理行政机构和制度不完善,造成教学过程管理效率低,同时缺乏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为了适应教学变化,需要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本专业需求和发展方向法。 其次,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文件不规范。我国高校教育发展速度快,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也没有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学校为迎接教学检查和评估,导致教学管理文件的临时性而缺乏连续性。 再次,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教学工作的疏忽都会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学管理人员缺少协调和联系,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许多教学管理人员只想着怎样使自己的工作不出差错。 最后,课程结构改革相对滞后。我国高校课程现阶段的设置主要以学科内容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专业技能训练面过窄,不能及时更新内容,缺乏选课机制,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分级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的实施者是教师,而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专业教研室,因此应将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使专业教研室处于教学管理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使学校的教学目标能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二)强化教学管理的民主和规范。加强管理队伍水平建设,有计划的对教学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交流学习。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开展教学管理的研究。引进人才充实教学管理队伍,逐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加强管理队伍制度化建设,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踏实作风,制定奖罚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环节的相对稳定性下,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使教学需要与实践情况一致。 (四)要有效性地进行教学管理,形成管理新理念,并与社会相 适应,须从以下方面进行: 1.加强师资建设,师资队伍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加强现有的师资能力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稳定的师资结构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以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做为培养重点.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 2.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高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要规范和稳定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和完善专兼职教师的比例。 3.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突出技能培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实习、实训、课外技能性实践活动等。 (五)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和反馈,确立两方面机制:1.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和评估监控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建立实践教学考评体系。通过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可以有效地检测到教学的薄弱环节.实施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2.建立督导制度。聘请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督导,对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每天随机听取教师讲课,在对学生学习效果测评的基础上,对教师做出量化评价;对新进教师进行试讲评议;帮助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核心,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制定和运用现代化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工作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最直接、快捷的途径,是现代教学管理发展的趋势,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和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德广.文化视角中的教育创新.SH: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江燕,建立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 [4]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2006-4-20 67--

2020-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一、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 通常人们以数量指标来衡量某些或某地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之所以把人、财、物等资源的增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发展的尺度,是因为数量指标是硬件,容易测定,也因为数量的扩张和规模的膨胀给人的感受更直觉、更可观也更急功近利。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教育资源的丰富,也可以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数量的增长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它不能直接导致质量的提高,数量增长反映的只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表层,属于“外延式发展”。而质量的提高才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层,属于“内涵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须转移工作重心、健全工作机制,要把工作的重心全面转移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无数量的质量,也没有无质量的数量,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高是目的,没有数量增长就没有质量的提高,但有了数量的增长不一定能提高质量,没有质量保证的数量增长是没有意义的,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影响体育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多,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反映体育

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指标。例如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而内涵式发展则是指学生的身心、个性、能力等内在品格和机能上的质的变化。从学校体育工作过程看,学校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场地器材建设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表现为数量,而体育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管理体制、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则表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内容看,体育教学内容或课时的多少、组织群体活动或竞赛的次数多少、参加体育社团或运动队训练的人数多少等都表现为数量,而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的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等则表现为影响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体育教育结果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毕业率、运动成绩高低以及奖牌榜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数量,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综合素养的提高、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则直接反映出影响学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和效果。所谓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抓住体育的本质属性,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切入点,拓展体育教育范畴和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过程。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一)正确把握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人的发展是学校教育自

体教结合综述

1、概述 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最根本的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它不仅仅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资源的整合,不仅仅关注于学生的训练和比赛,而且是文化素质和体育素质上联合培养。 2、体教结合模式 2.1体教结合模式理论和实践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的发展,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相对独立性,运动员文化程度低,影响竞技水平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差,就业困难。身体活动与文化知识教育活动的不协调,影响到运动员的进一步发展。著名体育理论专家马特维也夫认为,未来运动成绩的提高,不能仅靠挖掘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还要靠挖掘运动员的智能。研究和完善体教结合,是体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体教结合政策是一项重要的体育政策,其制订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国家利益,保护体育从业人员的合法利益;注重体育与教育系统协商一致,有利于体育与教育事业的长期协调发展;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适合我国体育和教育条件,切实可行;有利于调动体育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 2002年,中共中央8号文件提出,在申办奥运成功的新的历史发展期,“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的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增加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普遍开展。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体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国家体育总局现行政策提出,要贯彻科教兴体方针,促进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要在2010年前,初步形成体教结合共同培育高水平后备人才体系;建设若干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的训练基地。加强体教结合,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培育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3.结合模式发展现状 3.1体育、教育两大系统的整合 体育与教育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素质的基础。在客观上,在政府的心目中,在群众的心目中,体育是无法和教育部门相比的。学校体育只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完全可自成体系,不需要体育部门插手,照样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体育部门则不然,离开教育部门的配合,业余训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饮。体教结合是带有方向性的事业,必须根椐社会的发展,大力推进。 3.2教育改革与观念转变。 管理者工作不主动、有畏难情绪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有的至今还没有行动起来,主动与教育部门沟通的少,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体教结合”工作,没有出台“体教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体教结合”工作领导机构形同虚设。学校领导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上、口号上,而应该落实在具体措施上,应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有专人负责,要有相应的制度,同时要积极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有关文件,引导教职员工在教育教 学实践中重视此项工作。 3.3运动员输出与输入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几乎都能通过政策性安置实现。改革开放以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精细化二级学院管理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二级学院管理 学校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大众化教育的需求,二级学院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必将取而代之,二级学院成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担负着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摆脱传统的影响,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创建新型模式,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心。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细化、规范化,必将成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主流。 标签:管理;精细化;二级学院;创新;模式 高等教育正向着大众化教育变革,办学规模扩大,教学管理规模也随之在扩大。在学生增量的现实基础下,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管理的重点。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的不断更新,意味着教学管理趋向于多样化,教学管理的制度制订、过程监控、方式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大众化教育的需求,二级学院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必将取而代之,二级学院成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担负着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因此,二级学院管理的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心。 很多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但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二级学院管理职能弱化的现象严重而普遍,有责无权,工作无法独立展开,始终受着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影响和制约,上下关系很难协调。加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成立较晚,体制尚不成熟,需要大大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创建新型模式。 一、精细化管理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细化、规范化,精细化教学管理强调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其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管理的井井有条,井然有序。包括学院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协调与沟通,学院职能的强化,各个功过环节之间的关系等等。其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职能与目标的明确化,各岗位职责的明确化,每一项工作任务的细化等等。管理工作明确到位,责任到人,有条不紊,精细化管理必将成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主流。 二、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

论文关键词:体教结合;教体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 论文摘要:“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看似文字表述上的一点点差异,其内涵却截然不同,它们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论文在辨析两个概念本质差异和各自产生的根源基础上,论证了推行“教体结合”模式的意义,认为:“教体结合”模式下的学校竞技体育是当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双赢发展模式。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是当今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牵动中国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问题。“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看似文字表述上的一点点差异,其内涵却截然不同,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差异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即:以体育系统为主通过体工队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以教育系统为主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的“教体结合”模式。 1 “体教结合”的提出 我国自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中央体训班”开始,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优秀运动队,大力发展竞技运动。进入20世纪60年代,政府凭借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建立了高度集中和封闭的从“业余体校→省市体工队→国家队”的运动员培养“三级训练体制”。到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三级训练体制”造成的学训矛盾、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等诸多问题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忽视文化教育导致运动员片面发展、学历层次低、成材率低、出路不畅、后备人才短缺等等。基于此,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主要措施一是体工队学院化;二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三是加强体校与普通中学的合作和在普通中学试办二线运动队;四是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 2 “体教结合”的尴尬 由于现阶段竞技体育在凝聚社会力量、提升民族自信心方面的显性作用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体育部门为主建立的“体教结合”的目标取向不可避免地向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倾斜,其做法和观点是从竞技体育的目标价值观出发,因循竞技体育的规律,使运动训练效果最大化,学训矛盾得不到彻底解决[1],“体教结合”也因此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基本上成了口号。 其实,提出“体教结合”的初衷是解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训矛盾,“体教结合”被赋予的涵义是“专业化的竞技运动和教育机构结合”[2],也就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结合。然而,近2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矛盾始终难以得到很好解决,“体教结合”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体工队学院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秀运动员的一纸文凭,但其“金牌”、“锦标”主义的功利目的导致了运动员实际文化素养与所获得文凭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固疾在于运动员的来源,初期,高校走入了招收国家或省市体工队退役或现役运动员的误区,后来的“共建”、“挂靠”等模式虽然为高校赢得了一些声誉,但其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只有在比赛时才是“学生”的运动员所获的文凭名不副实,这种“注水”文凭不仅没能摆脱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和继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还影响了学校系统“一条龙”培养体制的构建和以输送人才为己任的中小学课余训练的积极性。另外,实行“体教结合”的中学有的由教育部门认证和管理,有的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认证和管理,多头管理带来的是管理的失位,出于竞技体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最终依然由体育部门承担了主要的管理任务[1],学训矛盾依然如故。 3 “教体结合”的提出及释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