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有很多相关因素可引起静脉炎,本文重点综述静脉炎的分类、分级、发生原因、预防和护理进展。

标签:中药湿敷;相关因素;静脉炎预防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大多对血管有毒性刺激,加之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机械刺激,容易造成机化、阻塞,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静脉给药治疗给药静脉和临近组织的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

1概述

1.1定义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1.2化学性因素与药物直接毒性作用有关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化疗药物多为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1.3物理性因素穿刺技术不熟练长期化疗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好,而操作者又没能一次穿刺成功,可发生一次给药多次穿刺,而造成血管损伤。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可使血管壁受损,导致或促使静脉炎发生。

1.4分级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我们根据静脉炎的分度不同进行不同的护理治疗。

2方法

2.1选择血管不当操作者为了穿刺方便而选用粗大血管,该血管受到药物的损伤后,可造成其分支末梢血管灌流不畅,待用该末梢血管给药时,就会出现输注缓慢或不滴。如选择的血管已有多个结节、瘢痕、脆性强、弹性差,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

2.2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针头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头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刺激和针眼涌出的高浓度药物长时间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3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压迫的时间少于3~5min,容易出现淤血、肿胀,即使能缓慢吸收,也易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而不利于以后对该血管的利用。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有很多相关因素可引起静脉炎,本文重点综述静脉炎的分类、分级、发生原因、预防和护理进展。 标签:中药湿敷;相关因素;静脉炎预防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大多对血管有毒性刺激,加之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机械刺激,容易造成机化、阻塞,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静脉给药治疗给药静脉和临近组织的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 1概述 1.1定义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1.2化学性因素与药物直接毒性作用有关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化疗药物多为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1.3物理性因素穿刺技术不熟练长期化疗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好,而操作者又没能一次穿刺成功,可发生一次给药多次穿刺,而造成血管损伤。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可使血管壁受损,导致或促使静脉炎发生。 1.4分级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我们根据静脉炎的分度不同进行不同的护理治疗。 2方法 2.1选择血管不当操作者为了穿刺方便而选用粗大血管,该血管受到药物的损伤后,可造成其分支末梢血管灌流不畅,待用该末梢血管给药时,就会出现输注缓慢或不滴。如选择的血管已有多个结节、瘢痕、脆性强、弹性差,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 2.2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针头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头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刺激和针眼涌出的高浓度药物长时间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3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压迫的时间少于3~5min,容易出现淤血、肿胀,即使能缓慢吸收,也易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而不利于以后对该血管的利用。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一、静脉炎的症状 静脉炎症状主要是有:1、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全身无症状。 (一)静脉炎的观察与处理: 可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所进食物应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贫血者,轻者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品,重者应间断输血。若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锌,促进伤口愈合。给予钙剂也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 GAGGAGAGGAFFFFAFAF

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 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 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GAGGAGAGGAFFFFAFAF

血栓性静脉炎都分为几种类型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5888915.html,/ 血栓性静脉炎都分为几种类型 主要分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血栓性深静脉炎两种,前者又分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静脉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后者又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性静脉炎和髂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当根据不同特点仔细诊断。 中医对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认识?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中医脉痹、血痹、肿胀、血瘀等范畴,并为涉及心、脉、肝、脾、肾等。其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者为脾、肾、气、血、阴虚;实者为湿热、气滞、血瘀等。 怎样确诊血栓性静脉炎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相关检查,确诊不难,为确定血栓的存在及其部位,可选择深部静脉造影;如怀疑有胫后静脉、腘静脉和股浅静脉阻塞,可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女性行阴道检查,可在阔韧带基底部或病变静脉处触及硬而有触痛的索状物,检查后24 小时内体温升高,此为急性化脓性髂股静脉血栓静脉炎的特征之一。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静脉康搭档。 静脉康搭档是由静迈舒胶囊和静迈舒大豆纤维复合型医用循序减压袜组成的搭档产品。 该疗法自投入临床以来,成功的攻克了因脉管炎、静脉炎、静脉曲张而截肢的难题,并以不手术,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优点深受医学界专家的好评和众患者的信赖。一般患者服药一周之内即可产生疗效,一个疗程(30天)之内都会有明显效果,远期疗效也很可靠。 在治疗手段上,运用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溶栓通络等方法,采用纯中药方剂治疗周围血管病,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达到全面调理脏腑气血功能、溶栓通络、标本兼治的目的。取得了确切效果。临床结果表明,该疗法能有效抗凝、溶栓,增加肢体的血流量,改善动脉弹性,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经过治疗,下肢静脉炎并发的难治性溃疡愈合了,需截肢的腿保住了,怕冷变色的手足温暖正常了,肢端摸不到的脉有搏动了,被认为不可治的老烂腿也能自如地走路了。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 【英文名】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 【缩写】 【别名】 【ICD号】I80.9 【概述】 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文献报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例中,约11%血栓蔓延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可以迁徙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 【流行病学】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 浅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与浅静脉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等造成的静脉内膜损伤有关;也可因血液淤滞常发生在曲张的浅静脉;部分病例存在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的异常;口服避孕药和妊娠也可能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有关,但尚无确切证据。此外,某些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胆管癌等,已证明能够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发病机制】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瘀斑。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常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血栓性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腔内、静脉、肌肉和口服等方法将化疗药物引入人体内,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但由于治疗恶性肿瘤疗程长,局部静脉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且化疗药物渗透性强、刺激性和毒性大,极易引起静脉发红或发黄,病变血管硬化成条索状,伴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阻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1〕。静脉炎的预防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科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1静脉炎发生机制 1.1机械性损伤 静脉经反复穿刺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过大,血管内皮受损,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2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损伤 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化学性炎症,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达卡巴嗪及丙脒腙等;有的药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常见药物为长春花碱类如NVB,蒽环类如阿霉素及吡南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由于化疗药物刺激

性大,且多为高渗性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2〕,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1.3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90%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3〕,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2预防措施 2.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能力。 2.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4〕,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注射部位一般由远端及近端,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用药,还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 2.3稀释化疗药物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将药物充分稀释。但应根据每种化疗药物药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选用适宜的药物溶媒,不同的溶媒溶解对保护化疗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和降低化疗药物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06-09T13:35:17.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春宁娟 [导读] 尽快发现,急速处理,还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宝鸡市岐山县医院胸外肿瘤外科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722400 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机械刺激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PICC置管病患100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和常规组,一组采取相关预防和护理对策,另一组正常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病概率降低,已病者因处理及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 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 引言: PICC技术是新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总称,其主要是将管由外部的静脉穿刺进内部,然后留置在上腔静脉中,对于肿瘤病人的化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此技术操作工艺并不复杂,危险系数很低,操作一次就可以留置很长时间,对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凡事都有两面性,PICC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伴随着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栓性静脉炎就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目前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科学合理的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一、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PICC置管后引发的静脉炎有很多种,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静脉炎,以及感染或受到药物刺激产生的静脉炎等。 1、机械性静脉炎:此种症状发病前的空窗期比较短,一般在PICC置管后三天 以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导管直径及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一般如果穿刺部位在活动的关节处,如果导管的材质过硬,且管径不合适,加之病患每次活动都会给血管造成压力和摩擦力,反复作用后,血管的内膜就会被磨损,有炎症,最后促使了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 2、血栓性静脉炎:此症状发病的时间比较晚,一般都发生在PICC置管后期的 时候,此病的发生与病人的自身体质和化学刺激有关系,一般在PICC置管之前要将导管在相关的化学溶液里浸泡防治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PICC置管后降低了周围血液的流速,加之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而造成的,化学药品的刺激也会造成局部的炎症。因此病人在进行PICC置管后要适量的活动,切不可过量活动,那样会加速机械摩擦造成血管损伤严重,致使血栓静脉炎发生。另外如果导管穿刺不到位,也会造成静脉炎的发生。 3、过敏性静脉炎:此种症状相对来说,发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且频率较低,一 般是由于患者对于PICC置管技术的导管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生静脉炎。PICC导管是用高级的硅胶制成的,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其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仍会有特殊的病患体质,对此种材料过敏,排斥经内部淋巴等细胞引起表皮产生反应,被我们称之为过敏性静脉炎。 4、在对患者进行PICC导管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遵守流程做无菌处 理,就会造成血管受到细菌刺激,而造成感染,发生炎症。此外,由于患者体质较弱,抵抗力降低,PICC导管过程中,血管受大量化学药品的刺激,再加上每种药物的渗透压的差异,给血管造成很大损伤,导致静脉炎。 二、试验资料与试验方法 1、资料:以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技术文献作为理论基础“国家护理学研究”“护理杂志”等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找出相关知识“PICC置管技术”、“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等。 2、试验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策略,将选取的100例应用PICC置管技术的病患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进行试验,对实验组的病患实施PICC置管后血管性静脉炎预防和护理措施。首先要组织专门的PICC置管静脉炎预防小组和护理小组,选一个小组总组长,然后在选择两个小组小组长。其次总组长组织组员学习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日常护理等相关的知识,提高小组人员的自身水平。最后,要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PICC置管后病患的具体情况及实验成效。常规组正常治疗。 三、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的结果 实验组PICC置管病患,在置管后,经过专业小组人员的科学护理及预防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即使发生此类病症,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了病患的痛苦。且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 四、对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结果的讨论 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充分了解了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导管周边的血液流速减慢,肢体会出现浮肿现象,且伴有疼痛感,皮肤表层温度升高发红,尤其是穿刺的部位疼痛更是剧烈,在对导管进行消毒清洗时,受到阻挠。然后采取相关的预防护理促使,对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PICC置管前期的预防护理措施 首先在PICC置管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血管的承受力等,要仔细检查身体状况和调查以往病历,然后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导管,对导管的直径、柔韧度、和下管前浸泡药品的选择都要合理。导管的合理性对于PICC置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导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PICC置管技术的实际的研究,证明了导管直径的大小,对静脉损伤有关系,直径越大,静脉所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造成的损伤就会越大,从而使血管产生炎症,还会伴有血栓的形成,随着PICC置管时间的加长,血管炎症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一般来说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患有静脉炎的机率比较大,因为,女性的血管比较窄,容易受导管的影响,而老年患者,静脉通常比较细,还有通常都有血管硬化的情况,所以是患静脉炎的高危人群。因此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导管的直径进行选择,在材质上也要符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一般都选择弹性和亲水性比较好的导管,会较少其对血管壁的损伤。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0-10-28T13:38:32.2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修云[导读] 从一般的感冒、发烧到病危抢救,静脉输液已成为护士在临床运用最频繁的治疗手段之一张修云(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巢湖 238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64-01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护理 从一般的感冒、发烧到病危抢救,静脉输液已成为护士在临床运用最频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条静脉血管反复穿刺多次而引起血管严重受损,局部组织红、肿、热、痛,也就是静脉炎,将导致静脉变硬,甚至阻塞,给输液造成极大的困难。由此可见静脉是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静脉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将笔者体会介绍如下。 1 静脉炎的预防 1.1 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强的药物。传统方法只将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充分稀释后应用,但有些浓度大、刺激性强的药物常常不稀释直接应用,如脂肪乳、甘露醇等。我们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入高浓度或刺激性强的药物。这样可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的预防了静脉炎的发生。 1.2 长期使用静脉留置针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无静脉瓣等利于固定的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多,易发生静脉炎,故多选择上肢静脉。输液时应勤于留置针的通畅情况,防止液体过快发生渗漏。一旦渗漏,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即使无异常发生,留置针留置时间也不宜超过一周。 1.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除了配药和穿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外,对于老年患者,因其皮肤较为松弛,须绷紧皮肤后再消毒,以免污垢沉积在皮肤的褶皱里而影响消毒效果,消毒面积也可以更大一些。此外,留置针使用前皮肤消毒范围也应更大一些,一般大于8cm,使用过程中,穿刺部位周围皮肤也应每日用碘伏消毒1次并要盖上无菌辅料,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1.4 尽量编免一条静脉反复穿刺有些患者只用左手进行穿刺,怕穿刺后影响手的正常使用。此时,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说明静脉穿刺后,对手并无影响,应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要尽量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次更换穿刺部位,这样才能利于静脉血管的自行修复,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2 静脉炎的护理 如无法避免长期输液,而导致了静脉炎的发生。可嘱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炎症部位不要挤压,避免栓子脱落,形成栓塞。传统做法是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敷或行超短波理疗。我们可将两法合并进行,将95%乙醇或50%硫酸镁均匀地撒在无菌纱布上敷于患处,同时可行超短波理疗,这样在理疗的同时又对乙醇或硫酸镁起到加热的作用,双管齐下,效果更佳。另外,还可借助于中药,例如:如意金黄散等外敷,每日2次,敷后患者有清凉、舒适感,可起到止痛、消炎的功效。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识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识 *导读: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浅静脉炎。……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 浅静脉炎。 (一)病因病理 关于本病的病因,有不少学说,但尚无一个学说被普遍接受。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变静脉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养出细菌,也有提出与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目前从临床上看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第一,它往往是内脏癌肿的体表再现。且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本病是潜在内脏癌肿的早期表现。原发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胆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别和胰体尾部的癌变有最密切的关系。第二,它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系密切,从目前临床报道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者占30%~50%,且鉴于本病大多是青壮年男性,开始时呈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随后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而认为本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整个病程中病变活动阶段的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其发病机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袭中小浅静脉,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反应的组织学形态,血管内膜下有成纤维细胞浸润,伴继发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机化而再通,静脉壁可

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偶有巨细胞,病变血管附近组织很少有炎症反应,也无脂膜炎。 (二)中医病因病机 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郁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淤血留滞于脉络所致。或因七情所伤情志不舒,气滞血淤,脉道阻塞,积滞不散,脉络淤阻而致。 (三)临床表现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较少见。其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 脉炎也无明显的不同。由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临床上表现往往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多数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和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外形呈线状,一般较短,偶尔有病变的静脉段可长达30cm左右,病变静脉触之是一条坚硬索状物,可分批出现,因此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本病的特征是:结节很快消退,大多数仅持续7~18d后,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着,结节不化脓,不坏死,受累肢体亦无水肿形成。全身可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应,每次结节消退后间歇数周或数年,身体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可同样反应,屡次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布满全身。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静脉防护的主要措施 令狐采学 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的分级(INS) 级别临床标准 0没有症状 1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和/或水肿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66520 宋兰兰陈鹤) 摘要: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注后易导致静脉炎,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总结了静脉炎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性护理化疗 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生物碱制剂,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输注后易导致静脉炎。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总结了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一、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一定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其损伤程度与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 2、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3、解剖因素 由于肘窝、手腕等关节处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导致血管、神经出现肌腱挛缩。指间等处细小血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下肢静脉输液易栓塞,除上腔静脉受损外,一般不宜化疗输液。 4 、技术因素 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发生炎性反应。固定针头位置不当,可加重机械性损伤,使化疗药物外渗,局部血管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无菌操作不严格,也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5 、个体因素 与病人自身情况有关,若为特异性体质,输入博莱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等化疗药后表现出局部过敏反应。最近有报道认为,静脉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有关,其机制有待探讨。 二、化疗性静脉炎的产生机制 化疗性静脉炎是由于长期大剂量输入化疗性药物或反复静脉穿刺等机械、物理、化学等因素造成的静脉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一般刺激性化疗药输液后刺激局部血管发生痉挛致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发生渗漏则引起静脉炎。 三、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针对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预防护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02T14:50:17.68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3期作者:杨静芳[导读]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当中。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 650021 【摘要】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当中。很多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有刺激和损伤导致的化疗性静脉炎,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些药物当中有很多生物碱和化学药剂,而且治疗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这就导致了这样的恶性结果。本文将会讲述可能患上静脉炎的患者如何预防以及患病之后如何护理。 【关键词】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82-01 1前言为了治疗恶性肿瘤而化疗的化疗过程,采用最多的方式还是静脉注射,采用的较少的是口服类化疗。这是有原因的,在静脉注射药物可以迅速起到作用,减少患者痛苦。这样一来,今天所讨论的静脉炎就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在大多数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进入静脉的时候,会发生渗透作用,渗透的药物对人身有害,但大多数的人对皮肤没有做一些及时有效措施,因此会产生皮肤疾病,还有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局部感染和败血症,这暂时无法避免。如此一来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在化疗过程中或者化疗之后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2如何对化疗性静脉炎进行预防化疗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预防主要从化疗护士为主体发出操作,操作如下: 2.1化疗护士需要具备高素质以及做好相关宣教 化疗是一份相当考验人专业知识和责任心的工作。因为化疗的过程持久,专职化疗的护士也比较固定,所以知道患者的血管脉络和特点是该名专职护士的重要内容,专职护士还需要掌握关于化疗的专业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化疗之后预防,包括所采用的化疗方式会导致什么样的并发症,以及在化疗前和化疗中如何预防。静脉注射是当前化疗选用较多的方式,化疗前应当注意到静脉炎的并发症,从24小时内不在同一条静脉中穿刺、穿刺活动要准确到位一次性不给病人二次伤害的化疗频次活动,还要注意尽量不要进行下肢静脉注射。专职护士有责任去告诉患者相关的宣教工作,比如输液过程中的输液有时快有时慢,都会对化疗效果有相关的影响,还有输液渗漏会引发的症状,让患者也有心理准备,肯定也会第一个发现自己所出现的症状。还要让患者学会自我观察,引起患者的注意力,发现自己身上一旦出现专职护士所描述的那些症状,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反应过来,这样并发症就能够早点发现并进行治疗。 2.2合理使用静脉并在穿刺前后进行相应护理 静脉渗漏的状况如果发生在手背和手腕中将会很难处理,尤其其中的有很多细小的韧带和肌腱,一旦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让患者出现残疾,另外下肢也是同样需要注意。因此,穿刺活动中要避开化疗者的一些关键处血管,相对来说,从远端开始、两侧下肢交替穿刺的穿刺活动对患者的局部刺激最少。而静脉插管的使用在患者出现外周静脉压选取困难过程中。PICC留置管的也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方式之一,比之前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一次性穿刺完成、24小时内不在同一处进行穿刺、出现不适及时治疗等在平常的护理当中也极为重要。 3如何对化疗性静脉炎患者进行护理停止给药、抽回针头、穿刺残液等在静脉炎发生过程中护理极为重要,一旦发现了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上述的静脉炎症状就要立马停止输液的动作,然后专业护士把针头抽回来,对里面已经存在输入的药液进行穿刺等操作,做完这些操作才能够将伤害降到最低,对化疗静脉炎护理大致是这样的步骤,下面将要分步骤讲解。 第一步拔针,需要注意冰敷或者冷敷以及按压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更多并发症。 第二步外敷,硫酸镁、肝素钠、中药、红景天加芦荟、维生素B12以及高渗糖等外敷方式都是有很多患者接受并使用的,其中维生素和高渗糖这两种方式是最近见诸媒体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治疗方式,并不是通过实验室研究得出的。 第三步局部封闭,这与第二步同时进行,采用普鲁卡因、酚妥拉明以及透明质酸酶药物方式进行局部封闭活动较为普遍,局部封闭的意义在于可以阻止残液四处流动,防止残液流动导致其他部分也发生静脉炎,使得并发症扩散。 说完护理,接下来是治疗,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局部超短波治疗以及红外线局部照射法,这些治疗方式都是物理治疗方式,因为在之前一直采用注射或者药物外敷,适当采用物理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患者对注射或是药物的依赖。 4小结这些静脉炎等疾病重在预防,因为采用化疗治疗的人随着肿瘤病人的增多而增多,这就意味着扩大了常见并发症的基数,静脉炎概率增加。国外对于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少、发表的论文也少、国内研究提出方法达不到小姑是国内外研究静脉炎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与国外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进行注射化疗有关,因为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化疗的话,所引起的并发症较少,在化疗过程中也更为安全高效,省去了日后的化疗护理等的麻烦。经过一番论证,可以看见,一是深静脉直达方式在强刺激性的化疗过程中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深静脉直达方式深入经脉深处进行注射化疗,这种方式在美国广泛接受化疗的方式,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和不成熟的技术导致的高风险系数的作用让很多中国人在选择的时候都会故意忽略掉;二是专职护士工作要做好,专业知识、责任心和对患者相关教育十分重要,专业知识包括穿插知识、血管走势、基础的静脉炎病征,还有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能力,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三是组合式治疗方式,这就意味着需要掌握物理、中西药结合等方式,多组这方式意味着将各种方式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又不会让其中一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积累到爆发的状态,这样采用的相对平衡有效减缓静脉炎的发生。从这些方式来看,更加根本的是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新型先进注射方式,改进我国现有注射方式才是关键,也是对化疗患者最大的保护。现在我国积累的经验不断增加,病人的乐于接受、药物价格、药物安全等问题都关系到化疗的效果,以及会影响化疗过程中是否产生并发症。处理好这些,对减轻病人痛苦、帮助病人顺利化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30T10:52:45.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伊文杰[导读] 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伊文杰(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150000) 【摘要】目的讨论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输入高渗液体或刺激性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要经常巡视,一旦出现外渗外漏时,一定要更换部位输液。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局部进行处理。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关键词】血栓性浅静脉炎护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继发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严重时可并发脓毒性静脉炎,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一、病因 常见的致病原因是化学性、机械性损伤以及感染。 1.损伤反复的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导管作持续性输液,直接导致静脉壁创伤,形成血栓性炎症;静脉注射高渗性或刺激性药物时,血管内膜因药物的理化性刺激而受损伤及其周围组织可有渗出液,往往累及整条输液的静脉。 2.感染下肢静脉曲张时,静脉血的淤滞,踝部局部营养障碍,慢性感染,都可使静脉遭受缺氧及炎症作用而发生血栓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淤斑。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可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热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3.感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手术后、注射治疗后、损伤或放疗时,以及静脉曲张的隐匿性感染,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重要因素。另一种特殊类型是脓毒性静脉炎,多发生在长期应用静脉内置管输液后,以静脉内化脓为其特点,常与脓毒败血症有关,是一个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征为浅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但最常见在下肢。为一处突然出现发红、条状或网状索条,病变处有压痛,全身反应不明显。 5.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系指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的浅静脉有血栓形成,并继发炎症反应。其特征为局部体检发现触痛、条索状结构,拉紧皮肤或抬高上肢时更为明显。 三、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能发现浅静脉中的血凝块,并了解是否蔓延到深静脉。 2.顺行性静脉造影术能使静脉直接显像,直观地了解血栓的部位、形态和范围,以及侧支循环。X线片上可显示为:静脉内恒定的充盈缺损;造影剂在正常充盈的静脉内截然中断,在血栓近侧再显影;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 四、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于下肢者,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棕色条形表现,其下可触及索条。发生于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物。结合有输血、输液、外伤,牵拉伤病史,即可确诊。 2.辅助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病人。 2.手术治疗药物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行浅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待炎症消退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六、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病人有无外伤、感染史、长期输液史;有无出血性疾病。 2.身体状况 (1)局部:下肢发生胀痛的时间、部位;下肢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小腿皮肤温度和色泽有无改变。 (2)全身:非手术治疗期问有无出血倾向及治疗效果。 (3)辅助检查: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形态等。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慢性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有无引起病人的焦虑与恐惧;病人及家属对预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 2.患肢血液循环包括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有无异常。 3.康复情况局部切口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能否早期离床活动及正常行走。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分级(INS)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

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给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以静脉炎预见性护理,减少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方法:给患者以心理护理、化疗穿刺时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 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的护理等。结果:69例患者通过化疗全过程的细致护理,使他(她)们的化疗得到顺利实行, 并有效地保护了化疗静脉血管,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结论:对恶性肿瘤化 疗患者实施的全面护理,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 护的满意度。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19-02 肿瘤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对患者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进入血管后,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引起局部组织 坏死,即化疗性静脉炎[1]。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造成病人身心痛苦加重。 为了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加强护理,效果较 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遵医嘱需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病人69例,年龄26-73岁。女性43例,男性26 例。病种包括: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等。静脉输入的化疗 药物包括:阿雷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顺铂、卡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 紫杉醇等。 1.2化疗药物输注方法:采用四肢浅静脉滴注或静注给药。 2结果 69例患者通过加强护理,使他(她)们的化疗得到顺利实行,并有效地保护 了化疗静脉血管,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舒适 度和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 3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化疗前,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注意人文关怀。及时的心理支持可以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机能,增强对心理紧张状态的承受能力。 因为患者在化疗期间,除有恶性肿瘤引起的心理问题外,还存在对化疗副反应的 思想顾虑,所以我们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化疗的特点,让他(她)们了解主 动配合和保护静脉系统的重要性,讲明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缓解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2]。教会患者 识别药物的刺激性,化疗当天向患者交待清楚哪一代是一般刺激性的药物,哪一 代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嘱患者勿自行调节速度。患者在输入强刺激性药物时尽 量少去卫生间、就餐或其他躯体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肢体勿负重受压。 3.2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抓好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训练及专业知识学习,加强护士责任心。防胜于治,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输液安全[3]。 因此我们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尊重患者个人意愿的基础 上选择合适的血管。秋冬季节或血管显露差的季节,穿刺前局部热敷10—15min,使静脉充盈扩张,提高穿刺成功率。根据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选择型号合适 的穿刺工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针头和穿刺部位。通常使用最多 的是套管针和普通一次性使用穿刺针。穿刺部位多为单侧上肢,要有计划使用静

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9-16T14:15:46.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3期供稿作者:张会霞 [导读]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以炎症和血栓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状况。它可以发生在深静脉和浅静脉 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星林业局职工医院(153035)张会霞 摘要:血栓性静脉炎系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下肢深静脉。总结我院护理工作经验报告如下。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护理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以炎症和血栓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状况。它可以发生在深静脉和浅静脉。深静脉血栓症影响小静脉如小隐静脉,影响大静脉如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比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严重,因为它影响到了腿部肌肉系统的静脉,腿部肌肉系统的静脉负责腿部大部分静脉的流出。血栓性静脉炎是长期慢慢形成的,它可以导致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通常有自限性,且很少导致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最开始的典型特点是局部的静脉炎,但是这种静脉炎很快地刺激了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的形成很少与静脉炎没有关系。 一、病因 当黏膜上皮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随之纤维蛋白原形成,包裹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和凝血酶聚集后广泛接触,因此血流缓慢的地方很快形成血栓。快速增大的血栓引发血管上皮的炎性改变,并导致纤维化。增大的血块可能部分或全部阻塞管腔,也可脱落并停留在体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可能是原发性,但是常继发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些因素有长期卧床,外伤,手术、分娩,使用避孕药如雌激素。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更可能出现在以下疾病、治疗、外伤或其他因素中。 高凝状态——吸烟;系统狼疮抗凝物;抗纤维蛋白酶Ⅲ、蛋白C或S蛋白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雌激素的使用;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增生病和全身性感染。 内膜损伤——感染、静脉输液、外伤或者静脉穿刺。 肿瘤——肺部、卵巢、胰腺、胃、睾丸或者泌尿道。 手术——腹部、泌尿生殖器、整形外科或胸廓。 骨折——脊柱、骨盆、股骨或胫骨。 静脉淤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脱水、制动、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后恢复期或中风。 静脉炎——贝切特病、高胱氨酸尿症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其他——妊娠或者以前的深静脉血栓症。 二、并发症 肺栓塞。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三、评估结果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和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点与炎症发生的部位和受影响静脉的长度有关。50%的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人可能无症状,但是其他病人主诉受累肢体有压痛、疼痛、发热、寒颤和不适。仔细完成身体各项检查,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检查结果显示受累肢体发红、肿胀、青紫。 部分患有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人可能有霍曼斯(氏)征(足被动屈曲时发生疼痛),但是该症状被认为是不可靠的。 阳性袖带征(向血压表套袖充气直至发生疼痛)可能在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人的肢体中出现。 触摸受累肢体温度暧。 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可能无症状,部分病人主诉血栓部位有疼痛。 检查可以显示受累区域及周围发红、肿胀。 触摸受累肢体暧,病变静脉触之呈坚硬的条索状,并有触痛。 大量静脉受累可能引起淋巴腺炎。 身体检查可以帮助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人进行确诊。最初发现受累区域发红,温暖,触诊或受压时疼痛。 四、诊断测验结果 诊断必须排除动脉阻塞型疾病,淋巴管炎,蜂窝织炎和肌炎。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根据身体检查,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根据以下特征性检查结果。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显示特殊区域的血流减少,静脉血流受阻,尤其是髂静脉和股静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体积描记术显示受累区域远端循环不良,在诊断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时体积描记术比超声波检查更灵敏。静脉造影术可以明确诊断,显示充盈缺损和变向的血流。 4、D-二聚体结果显示非正常的高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反映了身体里血液凝块的形成和分解,但是,它并不能显示发生的部位和原因。 五、治疗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受累肢体;保暖,受累肢体进行湿敷;止痛。急性期过后,病人可以下床走动,同时穿上静脉曲张用长筒袜(下床前穿上)。 冶疗包括使用抗凝血药(最初使用肝素;接着使用华法林)延长凝血时间。然而,术中抗凝剂必须停用,防止出血。部分特殊手术术后,尤其是腹部和骨盆手术术后,预防性地使用抗凝血药可以降低患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急性期过后,如果溶解血栓治疗引起出血的风险较小,则治疗中必须包括使用链激酶和尿激酶。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很少将静脉完全阻塞,如果静脉完全阻塞,需要将静脉结扎、折叠缩短或切断。如果出现肺栓塞和体循环系统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