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8.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8.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8.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物理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①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②预习新课

二、教学课题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三、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2.教具准备: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3.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并填写学案

四、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交流讨论、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器材,请同学配合,指导他们完成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游戏里面的科学道理。

器材:细线、小钢球、铁架台

实验:拉开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以“勇敢”学生的鼻尖为初始位置释放,观察该同学的反应,小球能否碰到该同学的鼻子呢?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并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三)、进行新课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机械能

1)概念:物体的动能、势能的总和,即E=E

K +E

P

1)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需要设定势能参考平面)

3)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观看视频资料:荡秋千、翻滚过山车、撑杆跳高、瀑布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各种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教师:我们先来看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加速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动能是增加的;而随着高度的减小,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减少的。

教师:在竖直上抛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在竖直上抛过程中,先是物体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然后是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教师:我们下面再看这样一个例子:

(演示:如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不能摆到C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教师:在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

实验证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二者的总和不变。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现在我们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为例,从理论上探究势能与动能之间发生转化,机械能的总量遵循什么规律?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A 点自由下落,经过离地面高 度为h 1的B 点时速度为v 1,下落到高度为h 2的C 点时速度为v 2,试写出物体在B 点时的机械能和在C 点时的机械能,并

找到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论推导过

程物体只有重力做功

根据动能定理得:

21222121mv mv W -= (1) 又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到:21mgh mgh W G -= (2) 由(1)(2)两式可得

2121222

121mgh mgh mv mv -=- (3) 移项得:

2212222

121mgh mv mgh mv +=+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上面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等号的左侧表示末态的机械能,等号的右侧表示初态的机械能,表达式表明初态跟末态的机械能相等。即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提问:此表达式具有普遍意义吗?还是仅在只受重力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成立?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竖直上抛、平抛的过程是否成立。

引导学生分析在上述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

的情况下,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拓展: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牨体系统内呢?

课件展示:展示弹簧振子的运动情况,分析物理过程.

对弹簧与小球的运动过程简要分析,得到动能

与势能的转化关系,并明确:在只有弹力对物

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通过上面只有重力

做功与只有弹力做功两个部分的推导,师生总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 k2+E p2=E p1+E k1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突出强调守恒的受力前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守恒的条件。

守恒条件是否是只受重力或弹力还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讨论: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还包含这样的意思:可能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教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应该怎样表述呢?举例说明。

学生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可以表述为:

1.只受重力(弹力),不受其他力。

2.除重力(弹力)以外还有其他力,但其他力都不做功。

例题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小球运动到最底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小球摆动过程中,是否满

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解:(略)A C

O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修正,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教师: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你能够得到什么启发呢?

学生: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学生: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必须明确初末状态机械能,要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教师:下面大家总结一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对象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

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零势能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初末状态的机械

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并求解。

四、作业:P78 1、2

五、板书设计:

8.4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P76 表达式:2212222

121mgh mv mgh mv +=+ 2、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

3.应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六、教学反思

继动能定理以后,我们又学习用能量方法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

点,在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能够从各种不同的例子中体会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内部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之间当然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相应的重力做功或者弹力做功。在教学中利用例题让学生自己总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由于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所以记忆当然深刻。在教学中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安排较难的题目供他们选择,也可以让他们分别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同样一个问题,以便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8.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8.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物理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①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②预习新课 二、教学课题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三、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2.教具准备: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3.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并填写学案 四、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交流讨论、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器材,请同学配合,指导他们完成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游戏里面的科学道理。 器材:细线、小钢球、铁架台 实验:拉开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以“勇敢”学生的鼻尖为初始位置释放,观察该同学的反应,小球能否碰到该同学的鼻子呢?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并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三)、进行新课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机械能 1)概念:物体的动能、势能的总和,即E=E K +E P 1)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需要设定势能参考平面) 3)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观看视频资料:荡秋千、翻滚过山车、撑杆跳高、瀑布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各种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4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4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从不同角度处理力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通过学习,学生不难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简单问题,但对守恒条件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对条件的理解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科学思维: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基本思路 科学探究:运用动能定理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体会做功在能量转化过程的用途。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机械能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 3、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4、动能定理:合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我们已学习了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所受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初位置的重力势能与末位置重力势能的差。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本 节课我们就来定量地研究它们间相互转化时遵循的规律。 【新课教学】 (一)追寻守恒量 1.学生阅读课文P89问题。 2.课件展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3.质疑讨论 (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增大,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在不断减小,而由于其运 动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在不断增大。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引入(40 字)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这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为我们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100 字) 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是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会了解到机械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同时,学生还将通过实例学习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100 字)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在中学物理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力学概念和公式,例如速度、加速度、功率等。因此,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然而,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学生可能对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此外,学生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梳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学目标(100 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掌握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 掌握计算机械能的方法和公式; -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00 字) 教学重点: -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机械能守恒 定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100 字)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首先,我将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激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然后,我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表来解释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接下来,我将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实践来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500 字) 7.1 导入(60 字) 首先,我将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 明站在一座高楼上,手中拿着一颗小石头,如果小明把这颗小石头扔下去,它会掉到地面上。现在,我问大家:小石头为什么会掉到地面上?请大家思考一下。 7.2 呈现(100 字) 在同学们思考完之后,我将给出答案:小石头会掉到地面 上是因为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这里,我们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概念:重力和势能。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能是指一个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等因素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分为势能和动能两个部分,其中势能是由外力对物体进行的位移所做的功,而动能则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高中物理必修2名师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名师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案讲义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张文静 一、教学任务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运动范围内的具体体现,是能量守恒的特殊形式,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机械能守恒定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同时通过学习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手段──理想实验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 3.会用光电门传感器和E_cel表处理数据和完成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现代化技术处理实验数据,观察、想象、推理,获得机械能守恒定律,感受理想实验方法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2.通过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归纳,经历在不同的现象中寻找共性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验理想实验是探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 2.通过将科学技术与物理课堂结合,提高自身做物理实验的科学素

养。 3.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有所得的快乐,并感悟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运用理想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难点: 归纳出只有重力做功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资源 DIS实验系统(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毛巾斜面、橡胶斜面、玻璃斜面各一块,小车一个,铁架台一个,直尺一把。 六、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情景引入──探究实验──验证结论──条件归纳──应用和小结”的教学流程:从过山车模型中发现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提问在转化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量(机械能)是否相等,进而引出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斜面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图象),猜想、讨论、分析、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从方法论上影响学生;之后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动能定理验证结论,将理论和实验推理很好的相结合;在条件讨论过程中设计多个情景,通过不同情况下让学生寻找力做功的共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重点、难点分析篇一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 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 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说明篇二 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同样,机械能也应是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必过份强调这点,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理解为是对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一种简便而通俗的说法。 教学目标篇三 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篇四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或动量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篇五 演示物体在运动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器材包括: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 主要教学过程篇六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在初中学习时我们就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我们观察演示实验中物体 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情况。[演示实验]依次演示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 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变化情况,教师小结: 物体运动过程中,随动能增大,物体的势能减小;反之,随动能减小,物体的势能增大。 提出问题:上述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这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从理论上分析物理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情况。先考虑只有重 力对物体做功的理想情况。 1.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 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处速度为v1,下落至高度h2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由h1下落到h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高中物理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4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二册

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 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 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应用机 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一、追寻守恒量 能量:伽利略实验表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就是能量. 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重力势能与动能:只有重力做功时,若重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若重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弹性势能与动能: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时,若弹力做正功,则弹簧弹性势能减少,物体的动能增加,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机械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统称,表达式为E=E k+E p.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E k2+E p2=E k1+E p1或E2=E1 . 思维辨析 (1)通过重力做功,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 (2)弹性势能发生了改变,一定有弹力做功.( ) (3)机械能守恒时,物体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 ) (4)合力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

(5)合力做功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6)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 提示:(1)√(2)√(3)×(4)×(5)×(6)√ 基础理解 (1)毛泽东的诗词中曾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试分析成吉思汗在弯弓射雕过程中,涉及机械能中哪些能量之间的转化? (2)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B→C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动能及机械能如何变化? 提示:(1)箭被射出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箭上升过程中,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又向动能转化. (2)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 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问题导引 如图所示,过山车由高处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飞奔而下.(忽略轨道的阻力和其他阻力) 过山车下滑时,过山车受哪些力作用?各做什么功?动能和势能怎么变化?机械能守恒吗? [要点提示] 过山车下滑时,如果忽略阻力作用,过山车受重力和轨道支持力作用;重力做正功,支持力不做功,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保持不变. 【核心深化】 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新人教版《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材: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机械能过程,认识对物理现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的分析提出假设,再进行理论推导的物理研究方法。 2.经历概括归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归纳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惊险”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科学的无穷魅力。 2.通过机械能守恒,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对称美、和谐美。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 细线、小球、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趣味实验:小球是否会碰到鼻尖

实验激凝,拉开细线悬挂的小球,让它摆动几个周期后停下,请一位勇敢的 同学一起完成下面的实验。 再次拉开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以“勇敢”学生的鼻尖为初始位置释放,摆动。引导学生观察小球摆回的高度是否与初始位置相同。 学生观察实验,应发现小球不会碰到“勇敢”学生的鼻尖。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勇敢”学生看到小球向自己摆动过来,出于本能,很可能会向后仰头,但发现小球是乎碰不到自己,所以当小球再次摆动过来的时候,他就有心理 准备了,本实验趣味性强,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教师提出;看了刚才的实验,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小球为什么不会碰到同学的鼻尖呢?要想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地研究一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1:小钢球自由下落(演示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应能得出:由于小球的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说明重力势能在减小,速度增大说明动能在增加,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在向动能转化。 演示实验2:演示弹簧振子(用弹簧振子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师:在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生1: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杆的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4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 2、科学思维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 3、科学探究 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条件。 (2)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四、教学方法: 演绎推理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悠悠球、平抛运动实验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温故知新(屏幕投影) (1)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各怎么表示? (2)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3)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4)弹力做功与弹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指导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巡视观察,并给予指导。 师:大家都写的很好,说明以往知识掌握得不错,作为奖励,下面观看精彩视频和表演! 2、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试着分析下面几种情况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①视频1:伊辛巴耶娃撑杆跳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师:这短片怎样?太平淡?那来点刺激的! ②视频2:高山滑雪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师:精彩是精彩了,可毕竟离我们有点远,还是不过瘾,要不来段真人秀?ok,有请自称“悠”灵杀手的小范同学! ③真人秀:悠悠球表演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上面几种情况都是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像这种不同的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但转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实验探究 1、探究机械能守恒的成立条件 (师:下面有请一位同学上来和老师一同完成这个实验) 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 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记住它向右能够达到 A 的最大高度C点。(用同学鼻子作为参考点) 得出结论:机械能守恒。 师:思考这个时候小球的受力? 【演示实验2】把小钢球换成乒乓球,重做这个实验。师:请再借鼻子一用 得出结论:机械能不守恒。 师:思考这个时候小球的受力?这一次多受了空气阻力机械能为什么就不守恒 了呢?能否由此推测出机械能守恒的成立条件?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生:两次重力都做功,绳子拉力都不做功,而第二次空气阻力做了功,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8.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XXXX中学 XXX) 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来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4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 知道机械能守恒条件并会判断。 能力与方法 1. 掌握研究物理过程的方法: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应用并领悟物理规律; 2. 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机械能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 点 1.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 2. 认识并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难 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2. 学会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教学媒体与资源多媒体课件、过山车模型、重力加速度测试仪、计时计数测速仪(MUJ-5C)、通用电脑式毫秒仪(HMS-2)、WL-05型物理天平、砝码、小球。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 设计思想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过山车视频,并提出问题:翻滚过山车为什么能完成 一系列有惊无险的运动呢?为了便于研究山车的运动情 况,同时演示模型实验。 演示实验时,适当引导学生给出探究方向:小球在运动中, 那些能量发生了变化? 通过学生的回答很好的解释了“翻滚过山车为什么能完成 一系列有惊无险的运动”这一问题。 进而设置问题:既然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转 化的过程中其总和机械能是否发生变化呢? 活跃课堂气 氛,集中学 生注意力。 引发学生思 考,请一位 同学回答 (小球的重 力势能转化 为动能)。 引入课题 二、设计实验探究规律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分析物体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与 动能都发生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物体的机械能是否也 会发生变化呢? 鉴于同学们各执己见,不防提出猜想:假设其机械能保持 不变。 实验探究: 提问:欲探究机械能的大小需测量哪几个物理量? 选用仪器: 依据m、v、h这三个参量,选用:物理天平、重力 加速度测试仪、计时计数测速仪、通用电脑式毫秒仪、砝 码、小球等器材。 实验原理: 将重力加速度测试仪的电磁铁与通用电脑式毫秒仪连接, 通过供电磁铁吸住小球,断电后小球做落体运动。 有的学生认 为变化,有 的认为不 变。 给学生灌输 一种提出问 题验证猜想 的思想。 通过分析与 思考得出: m、v、h。 观察实验仪 器,认真听 讲,思考其 功能与作 用。 学生利用提

8.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8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必修2模块中“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主题下的内容,要求为: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对该条目的解读为: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要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所描述的系统对象;领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体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它建立的是两个状态的联系,对这两个状态之间过程的分析仅用来判断该过程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并不涉及机械能守恒的方程表达式。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学生第一次经历守恒定律的定量运算,感受守恒定律对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所作的铺垫。本节内容将加深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理解,也为学生从能量角度处理力学问题提供了途径。教材从伽利略斜面的实验讨论开始,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化量与不变量,讨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推理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推理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生活经验积累大量的能量转化实例,例如跳水运动员、蹦极运动、射击比赛等。这些实例使得学生对不同能量可以发生转化以及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守恒有了初步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但学生的认识是定性的、表层次的,是一种模糊的心理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高度,没有达到定量认识。教学在学生定性认识基础上,结合各种案例分析,利用动能定理定量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全面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在第3节学习后可以熟练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各种案例,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于高一上学期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能量守恒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能量观念、体会物理学中的守恒思想。 2.学生能用能量观念分析具体实例中动能与势能(包括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 4.学生会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 有关问题,体会用能量守恒观点解决问题的便利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判断研究对象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物理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①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②预习新课 二、教学课题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三、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第八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2.教具准备: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3.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并填写学案 四、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交流讨论、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器材,请同学配合,指导他们完成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游戏里面的科学道理。 器材:细线、小钢球、铁架台 实验:拉开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以“勇敢”学生的鼻尖为初始位置释放,观察该同学的反应,小球能否碰到该同学的鼻子呢?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并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三)、进行新课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机械能 1)概念:物体的动能、势能的总和,即E=E K +E P 1)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需要设定势能参考平面) 3)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观看视频资料:荡秋千、翻滚过山车、撑杆跳高、瀑布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各种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用投影片出示复习思考题: 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2、学生答:

①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1212222 121mgh mv mgh mv +=+ 2222P K P K E E E E +=+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板书: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新课教学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的例1和例2。 (2)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①两道例题中在解题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例1中如果要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该如何求解? ③你认为两种解法解例1,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 (3)学生阅读结束后,解答上述思考题: 学生答:课文上的两道例题的解题方法上的相同之处有: a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例1中以下滑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例2中以小球作为研究对象。 b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例1中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例2中的小球受到重力和悬线的拉力。 c 、判定各个力是否做功,并分析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例1中的物体所受的支持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例2中的小球所受的悬线的拉力始终垂直于小球的运动方向,不做功,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 、选取零势能面,写出初态和末态的机械能,列方程解答有关物理量。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功”、“动能”、“势能”、“机械能”等物理概念,具备“具有能量的物体可以对外做功”,“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等感性认识。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矢量的等效分解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等规律,并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深入理解功和能及其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一、认知基础 1.丰富的“前概念” “功”和“能”是两个在生活、生产中经常出现的概念,例如“事倍功半”、“劳而无功”、“能源危机”、“节约能源”等概念和词语在生活中经常被用到,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前概念”一方面使学生对本章的学习产生亲近感,而另一方面,一些含义不同的生活用语却会干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正确理解。比如:学生普遍认为当某人提着重物沿水平地面前行时,因为用力、且感觉到疲劳,所以人应该是对重物做了功的;再比如:生活中经常提到“节约能源”,使得学生普遍认为做功的过程是消耗能量的过程。本章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 2.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经历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功的概念,并掌握了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情况下功的计算方法,力和位移的方向垂直情况下力不做功。通过《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又掌握了矢量的分解法则,理解了等效替代思想,这些知识和方法为研究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力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时功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基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便可推导出力对物体做功的一般计算式,并在推导过程中实现科学推理能力的提升。 在学习瞬时速度时,学生体会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在学习向心加速度时,运用“极限”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为学生理解瞬时功率提供了思维方法的保障。 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学生体验了“微元法”思想,这为学生理解重物沿竖直面内的曲线运动时重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提供了支持。 3.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 初中物理学习已经使学生对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等物理概念具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够列举出多种能量发生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的物理现象,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些学习体验为学生分析解释各种有关功的数学关系式中蕴含的物理意义,进而发现具体形式能量的数学表达式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学生们在生活中使用机械的生活体验,例如:汽车上坡时增加发动机功率增加牵引力,或在发动机达到额定功率情况下通过减小速度来增大牵引力等,为学生理解提供了感性认知基础。

高中物理_8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B 点的机械能等于22 22 1mgh mv + (2)在小球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若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则说明物体的机械能减少,若重力势能的加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则机械能保持不变,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则机械能增加 由动能定理:W 合=△E K 得: ()12E W mg h h K G ∆==- 又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到: []12()G P P G W E E W mg h h =-∆⇒∆=-=-- 由分析可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所以A 、B 两点的机械能相等. 即:12 12222 121mgh mv mgh mv +=+ 由于A 、B 是任意两点,所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但总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即守恒. 【探究归纳】对比三种不同情景 O B A G F N 【探究结论】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物体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提出问题:如果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其它的外力,那么物体机械能也是否守恒?如果守恒需要什么条件? 提出问题: 1.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此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2.如果沿着不光滑的斜面下滑,情况又是如何? 听讲并熟悉证明是否守恒的方法. 分析在这两种情况下机械能是否守恒,并归纳总

2.(多选)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 .在有阻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不等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B .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C .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其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D .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3.(多选)两质量相同的小球A 、B ,分别用线悬在等高的O 1、O 2点,A 球的悬线比B 球的长,把两球的悬线均拉到水平后将小球无初速释放,则经过最低点时(以悬点为零势能点,如图所示)( ABD ) A.A 球的速度大于B 球的速度 B.A 球的动能大于B 球的动能 C.A 球的机械能大于B 球的机械能 D.A 球的机械能等于B 球的机械能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段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半径OA 在水平方向,一个小球从顶端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轨道半径R =10cm ,不计摩擦,求小球刚离开轨道底端B 点时的速度大小?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1.文字描述:在只受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数学表达式:12 12222 121mgh mv mgh mv +=+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4.在具体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基本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过程

8.4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8.4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2.能准确判断具体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具体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在初中已经知道,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只有它们相互转化,尽管各自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才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呢?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机械能守恒? 二、新知学习 (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例 (1)自行车下坡时,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2)荡秋千过程中,向上摆动时,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向下摆动时,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3)撑杆跳高过程中,脱离杆之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在相互转化,脱离杆后,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在相互转化。 2.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的特点:重力或弹力做正功时,势能向动能转化,做负功时,动能向势能转化。 3.实验探究 (1)实验装置:将螺母用细线挂在铁架台上制成单摆。 (2)实验步骤:把螺母拉起一个较小的角度,放手后,它能摆至另一侧的等高位置;在铁架台的杆上固定一个夹子,当螺母摆到最低点时,细线被夹子挡住,但螺母仍能摆到另一侧的等高位置。

(3)实验结论:忽略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做功时,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总量不变。 4.理论探究 (1)探究情景:物体做抛体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 (2)推导过程:A 位置的机械能 E A =mgh 1+12mv 21。 B 位置的机械能 E B =mgh 2+12mv 22 对A 至B 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mg (h 1-h 2)=12mv 22-12mv 21 即mgh 1+12mv 21=mgh 2+12 mv 22,E A =E B 。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E p1+E k1=E p2+E k2。 (3)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想一想】 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说明两种条件的含义是否相同? (1)只受重力。 (2)只有重力做功。 提示:两种条件下机械能均守恒,但两种条件的含义不同。只有重力做功时可能物体只受重力,也可能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都不做功。 (三)关于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验观察 1.摆球实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8.1功与功率 ................................................................................................................... - 1 - 8.2重力势能 ................................................................................................................. - 11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 20 - 8.4机械能守恒定律...................................................................................................... - 29 - 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40 - 8.1功与功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 方向一致,则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 移动距离的乘积。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 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 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这时应当怎样计 算功呢? 【教师引导】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计算公式和 做功条件 (1)表达式W=FS。 (2)做功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 移,两者缺一不可。 讲授新课: (1)功 【教师引导】当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 角度时,如图,可以把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与 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 1 F,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 2 F。 学生观察图片 思考讨论 学生经过老师 引导,体会力 与物体位移方 通过回顾 初中学过 的知识,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引出本节 课题 通过联系 之前已知 的知识,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