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俄罗斯司法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对俄罗斯司法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对俄罗斯司法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对俄罗斯司法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对俄罗斯司法改革的认识和思考余茂玉* 程懿**

(西北政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63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 210045)

【摘要】在当今世界的法律发展中,改革是一种最具普遍性的形式,为了尽快赶上先进

国家或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俄罗斯系统构想司法改革,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具体的经验材料和特殊的理论和实践尽管是在俄罗斯的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但却

是使俄罗斯的法律从历史走向现代的重要因素,这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是大有裨益的。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law,reform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social institution,the russia system conceives of a judicial reform and makes great

performances through many years efforts.although the abundant and concrete

experiences,the spe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generated under the special terms

of russia,they are the criticial factors that change the russia law from ancient to

modern.most of all,it is benefial to our judicial reform.

keywords:judicial reform of russia;change;performance;imitate. 当我

国法学理论和实务界在热火朝天地探讨我国司法改革的同时,我们的邻国——俄罗斯并没有

停滞,它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司法改革。尽管各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司法制度沿革差异大,但并不代表对我们无任何借鉴意义,这种借鉴我们认为不应是照搬照抄,而应是科学的

法律移植。正是基于此,我们拟对俄罗斯司法改革作一点评,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司法改革提

供些许参照和借鉴。

一、俄罗斯司法改革的驱动因素

我们知道,世界各国的法律总体上可为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而俄罗斯的法律

总体上应归入大陆法系之中,因此它具有大陆法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强调议会立法(实

质上是专家立法,只是加盖了议会的橡皮图章)。在司法过程中所适用的法律都是由立法机构

制定颁布的法律、法令,而不像英、美等普通法国家中,法官可以在司法中自己创造新的法律。第二,强调国家法律的法典化。如制订统一的民法典、商法典等。第三,司法中极少遵

从先例。即在审理一个新案时未必要按照别的法院以往对类似案件的裁定作出相似的判决。

法律变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它可以是不同行为主体引进一系列规则的结果,也可以发

生在几种既有法律体制的竞争过程中,还可以强行从外部改变旧的法律制度。前两种均是法

律自然演进型变迁,第三种则为政治过程所决定,具有强制性,是大部分后发国家所普遍采

用的模式,即法律改革模式。它实际上是政府为寻求制度效率改进而进行的一种既有的秩序

治理结构的主动调整,包括大规模的变法、立法及其相关支持制度(司法系统)的改革和完善。经济转轨国家大多采用此种模式。

俄罗斯的法律在转轨时期处于非均衡状态,而且变化迅速。苏维埃政权时期司法机关活动的

主要目的是“保卫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和保障国家利益”。自从俄罗斯联邦获得国家主权之后,

司法权力机关的主要职能是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当然,同时还保留了保护社会和国家利益、确保普通法院在行使司法权时能正确适用法律。计划经济时期的旧的法律已经不适应私

有化之后的商业实践,而新的法律又由于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而难以实施,这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战争”。由于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薄弱,并且形成各种行政法规繁多且相

互冲突的局面。②低效率的司法体系。在俄罗斯有三个相互独立的法院系统:商事法院、仲

裁法院和宪法法院。人们常常搞不清楚到哪一个法院去打官司,法官素质不高而且腐败,同时诉讼费用很高;律师知识结构老化;警察缺乏执行能力,且常常与黑帮串通一气。低效率的司法体系使诉讼的成本高昂,俄罗斯公民和私人团体反而规避官方司法仲裁而求诸于私人仲裁机构甚至黑帮。③漏洞百出和过时的法律。④政府在立法时成为"被俘获"的政府。政府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常常对特殊压力集团或"行贿"的私人团体给予特殊的立法保护,使俄罗斯产生了许多"特殊法",政府的这种立法的随意性为其腐败提供了得以滋生的土壤。

在计划经济或“人治”环境下,很可能只需求极少量的法律,如刑法、婚姻法等。对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要想从字面上死的法条转化为“行动中”的“活法”,就必须创造民众对法律的需求,一般来说,按传统经济学家的观点,法律规则应该由公共部门来供给和实施,但是这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公共部门,对俄罗斯来说就意味着要加强警察、法院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培训法官、警察等及改革政府、法院和公安系统,这是一个成本非常高的改革程序。适应俄罗斯的现实,要想使俄罗斯尽快从私人规则私人实施的混乱局面中挣脱出来,一个相对低成本的局部最优选择是先由政府供给简单明了的法律规则,仍借用先前的司法队伍,鼓励公共法律的私人实施等公共法律慢慢地取得信誉之后,再加强和改革司法等执行系统,过渡到公共法律的公共实施阶段。如此,则法治秩序慢慢建立,合作秩序会拓展生产边界,使政府税源增加,并使政府有能力和有激励去进一步改革政府体制,走上国家治理结构的最优均衡。具体的制度要想在低成本的要求下实行,则需要完善司法,所以低成本、高效的司法改革就成为必需了。

二、俄罗斯司法改革进程、目标和任务

(一)改革进程

司法改革构想是俄罗斯联邦在1991年获得国家主权之后通过的,是一项以法律形式批准的成立作为俄罗斯国家政权三大分支机构(还有执行权力机构和立法权力机构)之一的司法权力机构的计划。《俄罗斯联邦司法改革构想》(以下简称《构想》)的通过,标志着俄罗斯当代司法改革的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发生了剧变,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变化。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作为国家法律改革乃至社会总变革的一部分,与法律改革和总变革在相同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在同一轨道上发展,实现着改革的共同目的,带有社会改革固有的基本特征和缺陷。俄罗斯自上而下的司法改革使其司法状况有了很多新的变化。

第一,俄罗斯已建立起符合所有国际准则的法律基础。最近几年,通过了俄罗斯新的刑事法典、俄罗斯民事法典、俄罗斯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劳动法典、俄罗斯行政违法法典及其他大量法律。俄联邦最高法院的活动符合国际惯例。俄罗斯法院在工作中广泛采用公认的原则和国际法准则以及作为俄罗斯法律系统组成部分的俄罗斯国际条约。第二,俄罗斯司法权力机构拥有一切必要的国家权力标志。对于法院的裁判,所有的国家权力机关、地方自治机关、社会团体、领导人以及其他自然人和法人都毫无例外地必须遵守。俄联邦全境都必须遵守。在负责对法律法规的内容实行监督的同时,俄司法权力机构现在又被赋予一项崭新的权限。法院现在有权积极地影响立法和执行权力机关的行动与决定,发挥“平衡”作用。这大大提高了法院在确保统一执行联邦法律及建立俄罗斯统一法制空间方面的作用。

第三,司法权力机关还可以通过司法确保社会冲突的解决。也就是说,它是国家的一支稳定力量,能够保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并使社会避免社会冲突。法官作为司法权力唯一体现者的地位受到一系列物质和诉讼保障,以便法官保持独立性,不受其他政权分支机构和官员的影响。

第四,俄罗斯对司法系统拨款的办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实施俄联邦政府通过的《2002年至2006年发展俄罗斯司法系统》专项计划拨出448.65亿卢布的财政预算。这项计划已在实

施中。2002年对法院的拨款比前一年增长79%,今年还将增长34%。去年新建了258个法院大楼,修复596座。俄罗斯政府正努力使对法院的拨款足以保障司法工作的独立性和充分性。

(二)改革目标

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俄罗斯已以浓缩的形式规定了司法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

首先是司法权运行价值取向的改变。改革前,司法机关活动的主要价值目标是保护作为社会共同的、平等的利益的代表者的国家及其利益,这与当时的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国家治理方式及法的调控方式是一致的。

浅述我国司法改革现状

浅述我国司法改革现状 【摘要】司法被誉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在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权力本为理念以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我国司法一直处于弱势和落后状态。本文主要从司法改革及其目标,司法改革15年来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浅述司法体制改革的现状。 【关键词】司法改革;独立性;行政权利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战略任务,至今已有15年时间。15年来,中央专门制定了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我国司法领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法官法、检察官法的颁行,统一司法考试的确立,审判制度的变革。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 1.司法改革意义及目标 司法体制改革是指国家司法机关(组织体系)和国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在宪法规定的司法体制基本框架内,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司法体系和司法制度。司法体制改革的概念与内涵,涵盖了国家司法机关(组织体系)、国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宪法规定的司法体制基本框架、司法体制的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司法体系和司法制度等各项要素。[1] 司法改革主要有八个目标,一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机构的生命和灵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和保障,同时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二是有较高的司法效率。只有公正而没有效率也是不行的,有人说:迟来的公正是不公正的。司法体制改革要注意提高司法效率。三是司法机构的设置应责权明晰,干净利落。建国以来,中国司法机构经过变革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司法体系,机构臃肿,程序烦琐复杂。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根据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四是周密,没有遗漏。司法体制改革中要注意对那些应有人管而因立法上的纰漏或机构设置中责权不清的问题造成的不完善加以改革,不能让群众告诉无门,周密与简明是一对相辅相成的问题,要处理好。五是要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敢于打破常规,敢为天下先,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大胆地搞试点,求发展,标新立异,力争有所突破,对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六是扬弃,对古今中外的好作法、成功经验,加以继承、吸收,活学活用。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精华弃糟粕,为我所用。把继承和移植相结合,立足本土、创造性借鉴外国司法体制,是中国司法体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七是便民。司法体制是为人民服务的,其改革设计应方便群众告诉,使群众真正享受到法律的保护。八是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权组织形式及司法体制是在多年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其改革完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2016-08-05 ——那小兵与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话 编者按:俄罗斯人差点就无缘本届里约夏季奥运会,如果不是最后关头271名运动员被放行的话。我们这个爱恨交集的邻居,从来都是在按自己的思路与节奏在前行,但这种“特立独行”毫无疑问在改变,今日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初的苏联。我们特地节选了2014年索契冬奥时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今日俄罗斯、中国的深度解读,或许能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很多事情。 那小兵:您如何评价索契冬奥开幕式中的节目?更进一步讲,您如何解读俄罗斯新的历史观? 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作为一个俄罗斯人,我对索契冬奥开幕式感到非常自豪。可以坦言,俄罗斯终于敢于面对自己的历史了。 这个开幕式与中国2008年奥运开幕式有很大不同,中国奥运开幕式强调"和"的概念,试图把世界放入"和谐框架"中,其中只有中国古代历史,回避了近代和现代中国历史,而俄国此次开幕式突出了"自强不息"的主题思想,从第一个"彼得大帝西征"情节开始,然后进入亚

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情节,之后再进入非常表现主义色彩的"红色苏维埃"时代,最后用幽默的喜剧表现手法进入"新俄国时代",搭配着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乐。 这充分表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他们不再纠结于"黑暗沙俄",也不再忌讳"红色恐怖",更不在乎"改革动乱",俄罗斯终于在精神上解脱了沉重的过去。 那小兵:我注意到此次俄国的历史节目确认了"俄国一千年历史",这比过去苏联教科书中的表述减少了近五百年,为何俄国历史学有了这种改变? 莫洛夫:我认为这是俄国价值观改变所引发的改变。 与中国用"文字出现"作为历史开端的旧史学标准不一样,俄国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如今都采用了"国家体制"为本国历史开端的做法。比如,日本历史从天皇出现算起大概约2000年,美国历史从美利坚合众国开国算起,如此等等,更注重政治文化与体制的传承关系,尤其是主权传承关系。 与中国人崇拜祖先的信仰不同,俄国人信奉东正教,这注定俄罗斯最终要走向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尽管依然受到西方各国的抵制。从这次表演中可以看到,俄罗斯人把"红色恐怖时代"看成了"工业化奴役时代",这是一种微妙的思想更新,从中与西方工业时代在感情上拉近了。

试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及其前景

试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及其前景 王俊莉* [摘要] 从国家权力的配置这一角度来说,司法独立是司法机关监督立法和行政机关的宪法依据。从司法权的价值实现来看,司法独立可以避免司法机关和法官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背离公正原则。所以,为保障司法独立而设置的制度是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尽管各个国家对国家权力的配置有所不同,但在实现司法公正这一价值目标上则是相同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两个部分,分别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来行使,各级法院和检察院由同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所以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司法体制改革前景 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司法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宪法对司法权和司法独立原则的规定符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这种体制主要适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观念和权力配置原则,这些观念和原则不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造成对法律的作用和功能在认识上尚存在某些局限,对法律的社会性和法律原则的科学性重视不够,使得司法制度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确立,现行司法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司法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因此,司法机关的作用显著提高,改革司法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主体和公民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他们对经济利益以及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十分 *作者实习单位: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我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一)

我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一) 司法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立于五十年代初期,适应“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现行司法制度,日益显露出诸多的弊端,影响了司法功能的正常发挥,不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因此,自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后,我国司法机关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司法改革运动。现在刚刚闭幕的十六大又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司法改革的前景令人鼓舞。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有必要对五年多来的司法改革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作出新的部署。一、司法的涵义和当代司法制度的主要特征所谓司法,是指国家适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的活动。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司法是国家“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不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方法”。(参见张文显《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6页。)司法方式解决纠纷,相对于人类早期社会中采用“自力救济”方式解决纠纷,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它属于“公力救济”的范畴。所谓公力救济,即凭借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而不是凭借纠纷当事人自己的力量,对受到侵害的权利进行救济。司法活动是一种国家活动,它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公正性、终局性等显著特点。国家规范司法活动的制度,便是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只要有国家存在,就必然有司法制度。同时,司法制度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它必将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完善。所谓当代司法制度,是指“二战”以后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符合司法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体现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司法制度。一般认为,当代司法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司法的统一性。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国家的司法权统一由法律规定的机关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司法权;二是指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必须适用统一的国家法律,不能各行其是;三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同样的事实适用同样的法律,不同的事实适用不同的法律。司法的独立性。司法独立作为当代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为联合国核准认可的《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所规定。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仅早已载入1982年的宪法,成为一项宪法原则,同时也被执政党的正式文件所确认。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按照西方国家的理解,司法独立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审判,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受其他机关、组织和个人的干涉;二是指每个法院的独立审判,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受上级法院和其他法院的干涉;三是指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受其他因素左右。马克思早就说过,“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在我国,司法独立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俄两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领域,都有十分密切的交往。俄罗斯文化在生活、语言、文学、和艺术等多个方面,都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下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1通过俄国侨民。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俄侨以俄罗斯族人居多。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也主要与他们有关。哈尔滨是俄国侨民在中国东北的最大聚居地,在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通过旅俄华侨。19世纪60年代,清朝在东北地区开禁放垦,大批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北上进入东北地区。90年代,伴随着俄国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一部分汉族移民继续北上,越过边界,进入俄境。有的从山东乘船直接进入俄国在远东的天然良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像闯关东一样,中国人管进入海参崴叫闯崴子。据统计,1900年海参崴共有旅俄华侨36700人。中国人进入俄国还有一种情况,即随着西伯利亚的开发,特别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俄国政府从中国招募了大批华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政府招募华工迅速升温。到十月革命爆发前夕,旅俄华侨已达40万人。生活在俄国的华侨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逐渐学会了俄语,生活习惯也已经大半俄罗斯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娶俄罗斯女人为妻,所生子女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特点。十月革命后,旅俄华侨及其子女大部分回到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由此把俄罗斯文化传入中国东北地区。 3.通过修建中东铁路,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随着中东铁路的建筑,沙俄铁路当局和沙俄资本家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大城镇设立了许多工厂和洋行。1898年,沙俄根据筑路工程的需要在哈尔滨开设了制材厂和中东铁路总工厂。在满洲里、海拉尔等地建立了铁工厂和机器厂。在大连建立了商港修缮工厂、木材厂以及铸铁厂等。沙俄在哈尔滨开办了7家发电厂,垄断了哈尔滨市的电力工业。还在铁路沿线开办了许多轻工业工厂,如面粉、榨油、酿酒、制糖和卷烟等工厂。 4.由于俄国人在中东铁路沿线所处的特权地位,使俄罗斯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处在十分有利的地位。以建筑为例,除众多造型各异的俄罗斯东正教堂外,另有许多哥特式、罗马式建筑,如哈尔滨秋林公司、莫斯科商场(今黑龙江省博物馆)、铁路局招待所以及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石头路面、松花江畔俄罗斯式的木制房屋等,构成了早期哈尔滨建筑的独特风格。俄国人将其生活习惯带到中东铁路沿线之际,通过各种途径,或强制、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东北人 5 1949年10月至1952年末,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向我国提供援建项目42项,其中有30项设于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我国156项建设项目,其中有57项落户东北。这些项目大多数为新建项目。苏联在中国东北援建的57项重大工程,是以重型加工工业(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主,为此,加大了能源(煤炭)和钢铁等原材料大型项目的建设。苏联援建的57项大型建设项目,奠定了现代中国东北工业的基础。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东北出版了许多介绍苏联和翻译苏联的作品。其中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的!毁灭?、!铁流?、!青年近卫军?,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科斯捷米扬斯卡娅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这些苏联作家的作品对中国东北青年 的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联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中国读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20世纪50 60年代中国东北青年学习的教材。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教育和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国东北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踊跃参军,保家卫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前仆后继。

分析俄罗斯的新经济政策

分析俄罗斯的新经济政策 一、“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加入WTO以后,俄罗斯的行业竞争加剧。较强的科研水平和较为雄厚的生产基础,以创新科技占领全球市场;鼓励对创新领域进行投资,一方面特别要扶持国有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俄政府拟借助税收、关税等政策杠杆,引导私营进行投资创新;俄罗斯应具有完整的研发产业链,需要不断发展创新产业链;俄应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普京指出,俄罗斯必须在2020年前拥有数所世界级水平的高校;20XX年前俄政府用于科技创新的投资将增加数倍;到2020年,高新技术行业在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将比目前提高50%。 二、“新经济”政策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资源型经济转型艰难。俄罗斯这十几年的能源原材料产品的大量出口,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基金、外汇储备以及大量进口先进设备及居民高档消费品提供了保障,对于俄罗斯经济的迅速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经济增长基本进入稳定阶段之后,俄罗斯应适时的将发展重点转入创新型经济领域,选择好创新经济的发展路径,使创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因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资源经济与创新经济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等问题,是对俄罗斯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二)创新型经济发展条件不成熟。对现有的创新经济发展思路,俄罗斯国内外观望和质疑者较多,其原因在于:该计划政府主导色彩过于浓厚,市场机制不足,转型缺乏原动力;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以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人才流失严重,国家创新体系受到削弱;产业结构升级缺乏梯次渐进性,没有现代制造业做支撑,高端技术难形成集聚效应;俄创新意识薄弱,开放意识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极易虎头蛇尾;实施现代化的资金由精英集团掌控,投资机制不透明,对私人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明确。按最乐观的估计,俄要实现向创新经济的转型需要10~15年时间,其对经济发展的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 三、结语 普京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安全与自己的政治生命密切相关,更是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就如俄罗斯《专家》周刊3月12日的一期文章中说,“不论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兑现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还是强军,都离不开经济的发

我国司法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司法改革/基本原则 内容提要: 我国司法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实质性的成效不甚明显。从理论上提出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并用以指导司法改革的实践,乃保障司法改革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确立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阐述具体原则的内容、依据等就成为文中应有之意。 司法改革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应有一套贯穿于改革从始至终的基本行为准则。回顾和总结这些年来我国司法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就我国司法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作如下探讨。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司法改革领导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据此,笔者认为,党对司法改革的领导主要应当明确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总揽全局,就是坚持党中央对司法改革全局工作的领导。集中精力抓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在总体上对司法改革工作予以全局指导和宏观决策。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出发,保证改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协调各方,就是从实现司法改革的方案和推进司法改革进程的要求出发,统筹兼顾,规范并协调人大、政府、政协、司法、人民团体以及地方党委、国家专门的司法改革机构等组织在司法改革中的地位、职责及关系,使其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意味着:一方面,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领导,对各项具体改革工作不能随意干涉,要从以前习惯于依靠政策转向依法执政。另一方面,党不应陷入纷繁琐碎的改革事务之中,包办代替司法改革职能部门的工作。而是要支持各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权,确保改革依法进行。 第二,党要充分引导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认识司法改革的必要性,调动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对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决策理应有参与权。而且,实践也证明,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的任何工作都将一事无成。事关全社会的司法改革更应如此。我们必须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司法改革的热情,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司法改革的宣传力度,用正确的改革思想影响群众。收集、反映群众对司法改革的要求,使司法改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同时注意纠正和消除社会中存在的对司法改革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司法改革观。 第三,党在领导制定司法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应注意通过立法程序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法律,使司法改革有法可依。应该认识到,司法改革的方案是由党领导人民制定的,严格执行司法改革的方案本身就是坚持了党的领导。司法改革就是让包含着党的正确主张在内的既定的司法改革方案充分发挥功能,而不是在改革中随时接受党临时提出的各种主张。事实上,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无不希望影响司法,问题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影响。考察各国的情况,不难发现,目前较为通行的方式是政党通过议会等立法机关对司法进行牵制。议会通过立法规定司法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并通过法律的实施贯彻议会的政治意图。而这一切都是由政党来控制的。虽然西方国家的宪法为了显示司法的权威,一般都赋予了司法机关以司法审查权。但宪法同时又规定,议会拥有修改宪法条文的最后权力。如果司法审查权一旦成为了阻止议会法案生效或实施的障碍,议会在必要时则会行使最后的权力,以此来制约司法权,确保议会法案的通过、实施。应当说,这种政党对司法领导的国家化不失为第四,注重司法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充实司法队伍的领导层。这事关司法改革的目的能否实现以及改革后成果能否巩固。 二、坚持司法改革系统性的原则 在司法改革系统性问题上,当前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创立一套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改革理论。这是

普京对中国国际局势的影响

不要对普京抱太多幻想 在俄罗斯,对中国存在着相互冲突的认识。那些亲西方的自由主义人士把中国看做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可怕的邻居,对俄罗斯的利益和主权构成了很大"威胁";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是俄罗斯对抗美国全球扩张的"友邦". 尽管如此,出于现实上的诸多原因,如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以及遏制北约在东部地区的扩张,叶利钦政府还是采取了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策。 但在梅德杰韦夫担任总统期间,其实很多做法偏离了普京的路线,在亲西方的同时,有时并不注重中俄关系,甚至为了讨好西方,而破坏中俄关系。在梅德杰韦夫的任期内,中俄关系一直停滞不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普京的归来,对中国是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国和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中俄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俄罗斯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构成威胁。 中国要分出很精力去应付俄罗斯的强大所带来的威胁,这就削约了中国在其它方面的行动。毫不怀疑,普京的上台,一定会给俄罗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俄罗斯一定会在普京的带领下,实现经济的腾飞,进而带动军事的强大,政治和外交的强势,这所有的一切对中国都是一个挑战。所以,中国必须强大,而要强大就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否则,中国将失去和俄罗斯并肩的机会。 总之,普京的归来,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中国自己要好好把握住这次机会,和俄罗斯联手共同抗击西方对我们的挑衅,使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能占有主动权。 中国必须认清,俄罗斯并非是我们天然的同盟。只有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普京需要中国对抗美国,同样需要印度对抗中国,和印度军事合作很明显对抗中国的,当然从它自身安全考虑的。在南海方面,俄罗斯未必象中国想象的那样会毫不动摇的支持中国,而且很可能和越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丢掉幻想,不要总觉得俄罗斯还占有中国150万领土。俄罗斯人从来不相信你有什么意图,只相信实力。每一寸领土,都需要刺刀和鲜血。 俄罗斯是出尔反尔的国家,俄罗斯曾经多次和最大的对手英国和美国联手(反法战争、一战和二战),而更多时候俄罗斯和英国,俄罗斯和美国都是对手。俄罗斯曾经和普鲁士的德国、希特勒的德国关系都不错,一战和二战却走到了对立面。俄罗斯一直视法国为天然盟友,可是却打败了拿破仑。总之,俄罗斯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国,和大国打交道,中国领导人必须有大国的成熟思维。 无论怎样,普京将给世界带来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我们必须有所心理准备。我们欣喜的看到俄罗斯所能给中国的机会,也应当提防俄罗斯的出卖。中俄的未来,应该是建立全方位的准同盟关系。

反思司法改革

反思司法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项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工程。建设一个权威而公正的司法制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是公民权利免受非法侵害的重要屏障和受到非法侵害时获得救济的有效而最后的途径,也是立法和行政武断、短视、偏差不可愈越的阻碍。当前,没有权威而又不公正的司法,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使群众看不到法治的好处,从而逐渐丧失对法治的信心和追求,也给那些肆意破坏法治的人以借口:以其你胡来,还不如我胡来。因此,司法改革已经成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各方面为推进司法改革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说,“司法改革”已成为目前法学界的强势话语。但总体上讲,司法改革似乎有些内冷外热、上冷下热,虽然学界沸沸扬扬,声势很大,但实际进展却非常缓慢和有限,甚至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司法改革还没有真正开始。究其原因,是推进司法改革的思路很值得认真反思。 一、谁是司法改革的推动者:立法?司法?民众? 司法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实际上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立法、司法、民众各个方面的参与。 立法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权力资源,既有制度创设权,又有物质分配权,可以调动强大力量来推进司法改革,但有三个方面的局限:一是对社会改革要求的反应比较迟缓。因为任何一项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的决定,必须先有社会共识,在对一件新事物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之前,试图依靠民主作出决定,是比较困难的,这是民主比较不易走极端和较少失误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形成社会共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立法对社会改革愿望的回应往往比较滞后。二是对推进司法改革缺乏内在动力。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落实和推进司法独立,但司法独立的落实,既有利于立法、司法共同制衡行政专横,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立法对司法的影响,因此,立法在司法改革方面总是显得犹豫不决,在司法不公、司法腐败还没有严重到威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时,往往缺乏进行改革的内在动力。三是对如何推进司法改革缺乏理性认知。司法制度是一项精巧而复杂的政治制度,需要在理性指引下精心设计,而这方面恰恰不是由民选产生的立法者之所长。 司法的优势是对如何进行司法改革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对落实和推进司法独

俄罗斯进口LPG可行性浅析(改6)

开展俄罗斯LPG进口贸易的可行性浅析 <内部参考> 邱耸 2017年12月12日

结构与提纲 概述:本文的简介和主要研究结论: 正文: 一、LPG介绍:LPG的概念、组分、来源、特性、应用和主要优点;我国LPG发展阶段和特点;LPG主要应用领域概述;LPG国际定价机制。 二、上游资源:俄罗斯LPG的气源、气质、气价情况介绍;俄罗斯远东运输及交通情况;俄罗斯商人的特点。 三、海运情况:俄罗斯远东主要港口介绍;海运航线介绍;海运服务公司和班轮介绍;海运流程;海运流程和俄远东海运存在的问题;远东航线运费分析和比较。 四、下游市场:我国LPG市场特点;LPG民用燃料领域的应用;LPG化工领域的应用;我国中、南部LPG主要流向的变化和影响;LPG在我国未来发展展望。 五、影响因素:LNG对LPG的影响;我国LPG对进口LPG的影响;LPG主要进口国情况。 六、俄罗斯LPG进口贸易SWOT分析。 七、相关结论及建议。 八、参考文献。

概述 本报告结合了近些年来的相关文献,整理了俄罗斯进口LPG的上、下游情况以及海运的相关介绍。分析表明: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LPG气源质量好,由于我国从俄罗斯进口LPG数量不多,与其他国家进口气在价格上无明显优势。俄罗斯远东有比较发达的铁路系统,能够将LPG运往远东大多数主要港口,但这些港口与我国珲春、天津、上海和香港等地有往来航线,但港口均尚无直接起运LPG的基础设施(东方港疑似有天然气或液化气码头)。我国目前正处于用气紧张时期,LNG和LPG的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在传统燃料领域LPG逐渐被天然气所取代,但在化工领域PLG作为化石原料的作用日益凸显,华南、华东等地市场需求量在快速上升,宏观市场环境向好。在此背景下,从俄罗斯进口LPG虽然面临来自国产和他国进口气的竞争,但只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稳定供给局面,相信能够获得丰厚回报。此外,东北使用LPG作为燃料的市场缺口依然很大,凭借地理位置等优越条件,LPG在东北地区可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我司如能牢固控制上游LPG资源,建立稳定的运输渠道,同时,结合北方燃料市场和南方化工市场对LPG的需求,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有较大的获利机会。 由于从俄罗斯进口LPG的相关文献十分有限,所以,部分章节暂时没有全部完成,日后将逐步补充。同时,由于部分文献年代较早,所陈述内容不可避免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本文也将不断修缮。希望本报告能够给公司和领导提供一些参考。

浅谈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及冤假错案的防范

浅谈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及冤假错案的防范 通过这几次对刑事诉讼法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新、旧刑法之间的区别,明确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各地频频爆出冤假错案,如:聂树斌、念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氏叔侄案,它们使得许多无辜的人受到刑事追责,而有罪的人却逍遥法外。形式冤案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破坏的社会的安定和谐,更严重的是使人民群众丧失了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信赖,冤假错案俨然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反思的沉重话题,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明了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为防范冤假错案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强调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并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就是在加强对刑事司法工作人员监督及约束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针对在办案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并造成错案的司法人员,追究其相关违法责任。建立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旨在加强各级司法机关廉政建设,加强办案人员责任,从而提高执法水平,保证办案质量,为司法公正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由于其特定的目标和作用,必然就会有其相应的一些特点。我国如今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司法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期间也滋生出很多司法腐败现象,如此就直接触及了国家法律的权威,影响了司法公正。由于近年来冤假错案持续发生,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不合理运行的一些弊端也显现出来,甚至出现了背离其初衷的负面作用。考虑到提升司法队伍整体水平,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制度保障,因此有必要考察我国现行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不断对其加以完善。制定错案责任追究的统一法典势在必行,为制度顺利运行提供法律依据和全面保障;应当转变以实体错案为标准的错误观念,树立以过错责任为基础的错案责任追究理念;明确刑事错案的认定机构及错案责任追究机构;划定错案责任承担范围和追究程序;保障司法人员合法权利,建立审查听证和异议申诉程序。总之,就是要全面构建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体系,为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司法人员办案水平,维护司法公正,重塑司法权威提供制度保障。

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21世纪的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决定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的调整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成果,便是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后,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基本因素,特别是国家利益、内外环境、综合国力等最重要的因素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因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会实现跨世纪的发展。 那么国际格局具体的变化是什么?美欧日等西方国家集体陷入困境与新兴大国的群体强劲崛起,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平衡。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返亚太”,推动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复杂变化引发国际秩序与规制之争,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国际格局演变带来深刻长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加速发展,围绕国际秩序与规制建设,新老力量展开激烈斗争,这将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深刻复杂的影响。简单地说,就只以下四点:西

方国家遭遇集体性下沉,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上升,国际秩序与规制之争日趋尖锐,世界面临新的不稳定因素。 从目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俄罗斯仍然面临着北约东扩的挑战,中国正受到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加强所造成的外部压力。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西部边界不断向俄罗斯挤压和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战略遏制政策,必将继续推动中俄两国在建立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和新干涉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准则,反对北约东扩等问题上进行联手合作。虽然俄罗斯在经济上有求于西方,但安全利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严重相悖,不可能为了发展俄美关系而恶化对华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俄罗斯仍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坚持不同台湾建立官方的国家关系,并且明确提出了“四不两反”的新的主张。中国则坚持不介入俄罗斯的国内问题,对涉及俄罗斯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此外,为了维护中亚的稳定和战略平衡,中俄还需密切合作以共同对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向中亚地区的渗透和跨国民族问题。至于朝鲜半岛问题,中俄两国都希望该地区继续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因面也持有更多一致的观点。 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中俄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两国经济上的互补关系,对扩大贸易和进行经济合作都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另外,中俄之间实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还体现在中俄经济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浅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

浅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内容提要: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弊端导致司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两大部分来论述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第一部分,详细分析我国现行司法制度所存在的六大弊端。第二部分,提出了针对司法制度改革完善的具体措施。那么,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到底存在哪些弊端?司法制度改革完善的内容和具体措施是什么?本文正试图把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能为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国外先进经验和基本符合国情的具体改进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的司法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日益显露出诸多的弊端,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不利于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司法改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所谓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表现出的强烈不满,为司法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动力,司法改革已经成为时下整个社会的强烈期待。因此,尽快改革司法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职能为市场经济服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现行司法制度的弊端 前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大法官”论坛上,作了首场题为《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的报告。他曾坦陈了

中国现行司法制度的缺陷,并将现行的司法制度的缺陷概括为“三化”,即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权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另外,笔者认为,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审判方式的陈旧落后,审判流程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执行难现象,“人情案”“关系案”,甚至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个别司法裁判不公,使公众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信任危机”。而这些情况的存在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司法改革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司法权力地方化 所谓司法权力地方化,是指从司法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其他国家机关与组织,特别是由于地方司法机关受制于地方政府,地方权力机关和党委,由此导致了司法权的地方化。我国按照宪法规定实行多级政权体制,每一级政权都设有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除了乡镇政权外,其他各级都设有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现行的人事财政体制也以分级管理为主,法院的产生,法官的任免,司法人事,司法经费都在同级地方控制下,这就导致了司法权力的地方化。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张卫平曾针对这种状况说,司法地方化适得司法不是以国家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规为裁判依据,而是以是否符合地方法律机关和行政机关领导人的意志为标准。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解决案件时受地方政府的干涉或者潜在的威胁。其后果是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丧失了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应有的中立性而沦为保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司法工具,

论域外司法改革经验之借鉴

论域外司法改革经验之借鉴 徐劲草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司法改革,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诸多的事实也昭示,我国的司法改革还存在很多现实难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不断地反思和完善、推进和深化。当今世界,各国司法制度在回应社会需要、独立的价值追求和自身的发展规律等方面已有趋同之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司法改革是一个借鉴的过程,然更重要的是借鉴的过程中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笔者拟从我国司法改革的现实趋势出发,着眼于域外司法改革经验的汲取,不以之为模版,惟期为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基层法院的现实工作提供可能的参考思路。 一、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兼顾 很多国家都面临过或正面临着诉讼大爆炸的考验,在我国司法改革中有着重要影响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其最初的现实动力,也正是经济交易活动的频繁与公众权利意识的勃兴所引起的受案数量激增和法院负担加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法官人数的增加远远落后于案件数量的增长,案多人少的矛盾在我国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长期存在。因此,如何在坚持公正底线的同时,追求效率价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检视国外关于提高司法效率的典型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大力发展诉讼外解纷机制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系起源于美国的新型争议解决方式, 1998年10月通过的世界第一部专门ADR立法《替代性纠纷解决法》,规定联邦地区法院应当允许在所有案件中使用ADR。在美国,民事诉讼证据开示程序、审前会议、公共政策性案件等使美国的法官已从超然裁判者,转变为类似于行政人员的“案件管理者”。虽然ADR语词初源于美国,然以非诉讼方式解决各种民事纠纷却是一个“古老而普遍的存在”1,仍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并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其他类型纠纷领域深入。 (二)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实体公正的绝对追求 如美国的辩诉交易,它是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每年90%以上的刑事案件都是以辩诉交易的方式结案解决的。这种方式尽管备受质疑,但是它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并且已由美国推广至英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家。 (三)简化常规程序或在常规诉讼程序外设置特殊程序简化案件审理程序是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应对诉讼迟延问题的一个较为直接的方式,包括对常规程序本身的简化以 1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4期,第29页。

十月革命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十月革命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发生在俄国的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当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无论是对俄国还是对整个世界来讲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对于俄国的邻国中国的影响更是异常巨大,毛泽东评价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的一句话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面就说一下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十月革命使得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获得解放的希望,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性,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可以说是十月革命影响了中国,在中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也直接促使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这些人看到了工农群众中蕴藏着的伟大的革命力量,也使得这些人认识到了积极的组织群众进行斗争的必要性,从而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推动了知识分子从纯理论到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同中国的工农群众的结合,从而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并且对建党后的革命斗争道路的选择影响非常大。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毛泽东曾经进行了概括:“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

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十月革命的简介 十月革命是怎么回事?十月革命是1917年11月7日发生在俄国的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这一天是俄历10月25日,因此称之为十月革命。这是一次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次革命开辟了人类的新纪元,对俄国和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十月革命是怎么回事。 1917年的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异常的尖锐,这个时候的俄国处于封建专制王朝沙皇的统治之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争中失败,这使得俄国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获得了比较充分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已经逐渐的壮大起来,同时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也已经在列宁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成熟。俄国国内的革命形势逐渐的成熟,于是爆发了二月革命。二月革命之后资产阶级窃取了政权,建立起了临时政府,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结束俄国的战争,而且也没有能够及时的出台有利于缓和国内矛盾的政策措施。因此列宁敏锐的决定发动十月革命。 于是1917年11月7日,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起义,通过武力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且发布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同时全国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 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俄国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世界上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