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考试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考试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考试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考试样题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

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倍倍

倍~1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0.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

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

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代谢类型多样化

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E.具有多种酶系统

11.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12.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

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20min)破坏

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

13.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

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

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

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

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

14.消毒是指:

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D.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15.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

℃,15~20min ,15~20 min

℃,10 min ,10 min

℃,2h

16.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

A.破坏酶系统

B.损伤细胞膜

C.干扰DNA复制

D.干扰蛋白质合成

E.干扰肽聚糖合成

17.细菌毒力岛:

A.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染色体DNA片段

B.往往位于r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

C.是较稳定的DNA区域

D.毒力岛与该菌染色体DNA的密码使用有明显差异

E.毒力岛两侧均有同向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

18.细菌间的转导是:

A.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B.通过普通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C.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

D.以烈性噬菌体为媒介

E.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

19.白喉棒状杆菌由无毒株变成产毒株的原因是由于:

A.溶原性转换

B.接合

C.转导

D.转化

E.转座

20.细菌DNA的转化是否成功与哪一项无关:

A.受体菌是否处于感受态

B.转化的DNA片段的大小

C.供体菌DNA的浓度

D.体体菌DNA片段是否与受体菌基因组有同源性

E.进入受体菌的转化因子应是双链DNA

21.有关“接合”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

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

’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染色体基因和F质粒’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失去F质粒

+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F+菌不变为F-菌

22.有关“细菌毒力增强或减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一般因光滑型菌落变成粗糙型菌落而增强

B.通过易感动物传代而减弱

C.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传代而减弱

D.失去形成菌毛的能力而增强

E.溶源性转换后,可能减弱

23.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

A.由抗生素诱导产生

B.较易在细菌之间转移

C.多为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

D.不稳定

E.发生耐药性变异的是群体中的全部细菌

24.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

D.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

E.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

25.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结核分枝杆菌

族溶血性链球菌

2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生化机制主要是:

A.产生灭活酶

B.靶位改变

C.减少药物吸收

D.增加药物排出

E.旁路代谢

27.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

A.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B.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

C.使用广谱抗生素

D.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E.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

28.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

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

E.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29.条件致病菌感染:

A.均为内源性感染

B.均为医院感染

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

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30.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

B.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

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

D.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

E.多由耐药菌引起

31.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

B.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

C.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

D.病原体来源广泛

E.病原菌常具有耐药性

32.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才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B.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

C.仅需10-12mol就能诱发免疫应答

D.具有毒性作用

E.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3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34.可侵入人体血液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35.有关“抗感染免疫”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菌感染

B.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

主要阻挡致病菌定植

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胞外菌

E.血-脑脊液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36.有关“T oll样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跨膜蛋白

B.表达在感染早期直接接触病原体的细胞

C.不能诱导凋亡信号

D.能调控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

E.能特异性识别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

37.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

A.伤寒与白喉

B.破伤风与波状热

C.破伤风与结核病

D.白喉与破伤风

E.百日咳与白喉

38.注射或接种哪一项而获得免疫的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A.破伤风抗毒素(TA T)

B.卡介苗(BCG)

C.百日咳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E.白喉类毒素

39.有关“核酸疫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途径多种

B.由免疫原编码基因与载体(如质粒)组成

C.免疫维持时间短

D.可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E.安全性好

40.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用于人工主动免疫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防过敏反应

41.直接涂片镜检:

A.不能快速诊断细菌感染

B.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

C.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

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

E.以上都不是

42~47.下篇短文中,每一段可能有1处或多处明显错误。每读完一段后,请选择可能存在的错误数(注意:整篇短文有13处明显错误)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放大1000倍左右才能看到。粘肽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青霉素能干扰交联桥的形成,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可导致细菌死亡。而人体细胞中含有青霉素酶能分解青霉素,故青霉素通常不会损伤人体细胞。42.

多数细菌细胞壁受损后,在低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仍能缓慢生长而成为细菌L型。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态性,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L型的子代细菌仍保有亲代的遗传特性,去除抑制物后能返祖而恢复原有的形态。某些细菌L型仍有致病力,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有关,并常在使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链霉素、青霉素等)治疗过程中发生。43.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和机体的免疫力。侵袭力和毒素构成细菌毒力,其物质基础是细菌的菌体结构和代谢产物。粘附是细菌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与粘附有关的菌体表面结构主要有性菌毛和毛发样突出物,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例如:肺炎球菌常侵犯血管内皮或脑膜,而与其生物学性状相近的淋球菌常选择泌尿生殖道或眼结膜。有些细菌能产生侵袭性酶,能促进细菌的直接扩散,如A 群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扩散因子、链激酶和链道酶等。许多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的菌体结构,如肺炎链球菌的荚膜、A群链球菌的M蛋白、破伤风梭菌的芽胞、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等。

44.

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均不耐热,在60~80℃下作用30分钟即可破坏,注入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外毒素的毒性远比内毒素强,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病变。各种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由类脂A、非特异性核心多

糖和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毒性作用由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决定,因此,由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大致相似。内毒素只有当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它可经甲醛液脱毒形成类毒素。

45.

总之,所有病原菌进攻人体不外乎利用侵袭力和毒素。多数病原菌同时具有侵袭力和毒素,如霍乱弧菌;有的病原菌以产生毒素为主,如破伤风梭菌侵袭力很弱,但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不需任何突破机体防线的侵袭力;有的以侵袭力为主,如肺炎链球菌不能产生毒素,但能凭借荚膜冲开吞噬细胞的防线,主要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由于细菌菌体结构、代谢产物、以及生长繁殖所需条件的不同,各种细菌的致病性有很大的差异。

46.

47.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感染具有病灶局限化的特点,原因在于该菌能产生:

A.溶素

B.肠毒素

C.透明质酸酶

D.血浆凝固酶

E.链激酶

48.风湿热患者的心脏瓣膜损伤主要原因是:

A.抗链球菌溶素O循环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B.链球菌溶素O介导的毒性作用

蛋白的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D.化脓性链球菌在受损心脏瓣膜上大量繁殖

蛋白的毒性作用

49.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粪肠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白假丝酵母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50.区分肠杆菌科中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动力试验

D.革兰染色法

E.血清学试验

51.未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过的伤员,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最好立即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白百破三联疫苗

D.抗生素

E.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52.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53.下述哪一项检查不能协助临床诊断:

A.末梢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找到疏螺旋体

B.咽拭子涂片找到细胞内革兰阳性双球菌

C.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D.脑脊液涂片找到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

E.假膜中找到具异染颗粒革兰阳性棒状杆菌

54.细菌与所致疾病正确组合的是:

A.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感染

B.布鲁菌━回归热

C.炭疽芽胞杆菌━气性坏疽

D.流感嗜血杆菌━流感

E.脑膜炎奈瑟菌━乙脑

55.在发病第一周常规血培养是阳性结果,该患者所患疾病很可能是:

A.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

B.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C.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炎

D.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

E.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

56.能引起食物中毒,但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鼠伤寒沙门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肉毒梭菌

E.副溶血性弧菌

57.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A.登革出血热

B.波浪热

C.回归热

D.沙眼

E.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58.具有特殊发育周期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肺炎衣原体

C.恙虫病立克次体

D.肺炎链球菌

冠状病毒

59.病原性钩端螺旋体的培养特性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长缓慢

B.常用Korthof培养基

C.培养基中需加血清

D.最适生长温度为37℃

E.最适~

60.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黄曲霉素损害人体的主要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造血器官

D.中枢神经系统

E.皮肤

61.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

A.可通过细菌滤器

B.寄生在易感的活细胞内

C.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D.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对抗生素不敏感

62.病毒核衣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A.核酸

B.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脂蛋白和糖蛋白

E.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63.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方式是:

→RNA∶DNA杂交体→ds DNA→整合于细胞DNA→转录mRNA

→RNA∶DNA杂交体→ds DNA→转录mRNA

→转录mRNA

→RNA∶DNA杂交体→转录mRNA

→RNA∶RNA→转录mRNA

64.有关“病毒的早期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的结构蛋白

B.在病毒子代核酸复制前合成

C.能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

D.为病毒转录所需的调控蛋白

E.为病毒核酸的复制提供酶

65.病毒衣壳的功能不包括:

A.保护内部核酸

B.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

C.具有特异抗原性

D.有辅助感染的作用

E.承受内部5~20个大气压的渗透压

66.有关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哪一项是正确的:

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B.有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对热的耐受性强

C.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

D.脂溶剂能破坏所有病毒

E.病毒对抗生素敏感

67.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汉坦病毒

E.狂犬病病毒

68.不能引起垂直传播的病毒是:

A.乙型肝炎病毒

B.风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艾滋病毒

E.乙型脑炎病毒

69.慢发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A.潜伏期很长

B.必有原发感染

C.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

D.不出现症状

E.多为进行性、亚急性,并往往造成死亡

70.不能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B.动物接种

C.细胞培养

D.鸡胚接种

E.器官培养

71.肿瘤病毒致肿瘤作用的关键是:

A.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整合

B.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

C.使正常细胞带上肿瘤抗原

D.病毒带有RNA和逆转录酶

E.改变细胞膜表面的正常抗原

72.有关“干扰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病毒基因编码

B.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C.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D.能限制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E.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73.清除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是:

A.干扰素

B.杀伤性T细胞

C.非中和抗体

D.中和抗体

E.补体

74.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

A.直接杀死病毒

B.阻止病毒的生物合成

C.阻止病毒吸附

D.通过调理作用增强机体的吞噬功能

E.阻止病毒脱壳

75.使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哪一项不属于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A.回复为有毒力病毒

B.进入人体非寻常部位引起并发征

C.活化其它潜伏病毒

D.引起持续感染

E.对宿主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

76.下列“抗病毒药物-疾病”组合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达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B.无环鸟苷(ACV)-单纯疱疹

C.齐多夫定(ZDV或AZT)-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拉米夫定(3TC)-乙型肝炎

E.丙氧鸟苷(GCV)-巨细胞病毒感染

77.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来说,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A.用干扰素

B.疫苗接种

C.用免疫血清

D.隔离治疗带毒者

E.使用核苷类药物

78.最易发生变异而造成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D.流行性感冒病毒

E.流感嗜血杆菌

79.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双链DNA病毒

B.可用V ero E6细胞培养

C.病毒颗粒外形如冠状

D.可能通过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E.有家庭聚集和医院聚集传播的特点

80.在我国引起婴幼儿秋季流行性腹泻的病毒主要是:

A.杯状病毒病毒

C.轮状病毒

D.柯萨基病毒

E.肠道腺病毒

81.患者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饮水,甚至闻水声等轻微刺激均可引发痉挛,

该疾病是:

A.破伤风

B.鼠疫

C.狂犬病

D.肉毒中毒

E.流行性脑膜炎

82.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内的e抗原(HBeAg)的编码基因是:

基因基因

基因+PreC基因基因

基因+PreS1基因+PreS2基因

83.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

B.性接触

C.母婴传播

D.节肢动物叮咬

E.输血和共用注射器

84.除了HBV感染,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可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85.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特点不包括:

A.基因重叠

B.完全闭合的环状双链DNA

C.易发生基因突变

D.能与肝细胞DNA整合

E.能编码具有反式激活功能的蛋白

86.有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在易感细胞中培养时,能形成包涵体

B.主要引起人体腰部以上粘膜或皮肤的局部疱疹

C.与唇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D.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

E.潜伏期用常规方法能分离培养出病毒

87.某患者疑为HIV感染,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还需做哪一项试验方可确证:

种Gap蛋白(如P16/17)抗体阳性

种Gap蛋白(如P16/17和P24/25)抗体阳性

种包膜蛋白(如gp120)抗体阳性

种包膜蛋白(如gp41)抗体阳性和1种Pol蛋白(如P32)抗体阳性

种Pol蛋白(如P32和P51)抗体阳性

88.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有包膜病毒

B.含逆转录酶的DNA病毒

C.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

D.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E.易发生变异

89.在我国,列入法定管理和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有8种,其病原体可能是下述哪一组:

A.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白假丝酵母菌

B.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杜克嗜血杆菌

C.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皮肤癣菌、人乳头瘤病毒

D.巨细胞病毒感染、皮肤癣菌、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

E.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90.有关“朊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对蛋白酶有抵抗力

B.对核酸酶敏感

C.对干扰素不敏感

D.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

E.病理改变部位多在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部分B型选择题

(由5个备选答案和若干个题干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20个选择题)

91-93

A.蚊

B.蚤

C.蜱

D.虱

E.螨

91.登革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

9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

93.鼠疫的传播媒介是:

94-96

A.间隙灭菌法

B.流通蒸气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巴氏消毒法

94.常用于生理盐水和手术器械等耐热物品灭菌的方法是:

95.啤酒和牛奶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哪一项处理:

96.常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生物药品等的除菌方法是:

97-99

A.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变性坏死

B.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浓度升高,促进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C.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

D.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E.抑制多种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97.白喉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98.霍乱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99.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100-102

A.钩端螺旋体

B.痢疾志贺菌

C.霍乱弧菌

D.伤寒沙门菌

E.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下述临床表现,最可能由上述哪种病原体引起:

100. 一印度工人,突发大量水样泻,由于每小时约液体的丢失,患者很快出现紫

绀及重度脱水症状,肠鸣音减弱,低血压,血容量减少,其排出物呈等渗,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逗点状微生物。

101. 一个4岁女孩在随母亲旅游中,吃小店出售的汉堡包,回家3d后,出现剧烈腹部痉挛疼痛和多次血便,伴发热、呕吐。入院后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常规粪便培养发现有革兰阴性杆菌,有动力。

102.一四川农民,因发烧、周身无力,鼻出血3d而入院。3d前开始周身无力,肌肉痛,特别是腓肠肌痛,?病情逐渐加重,卧床不起,近日流鼻血多次不止。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细链状微生物。103-105

A.咽漱液

B.粪便

C.血液

D.脑组织

E.尿

103.分离狂犬病病毒最好采取:

104.分离SARS冠状病毒最好采取:

105.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好采取:

106-108

多聚酶酶

聚合酶酶

E.逆转录酶

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主要原因是HCV的哪种酶缺乏5'→3'校正功能:

突变率较一般DNA病毒高,主要是因为HBV哪种酶在DNA复制的逆转录过程中缺乏校正功能:

具有十分高的变异率,比DNA病毒高100万倍,这是由哪种酶所引起的:

109-110

A.巨细胞病毒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人乳头瘤病毒

E.人类嗜T细胞病毒

109.与鼻咽癌有关的病毒是:

110.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有关的病毒是:

第三部分病例分析题

(由一个典型的病例和若干问题组成,在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40个选择题)

111~1113.

一名刚从海地移民到美国的5岁男童因发热、腹泻、腹部痉挛及压痛而就诊。大便检查为粘液血便,镜下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大便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不发酵乳糖,无鞭毛。

111.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

A.空肠弯曲菌

B.伤寒沙门菌

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痢疾志贺菌

112.病程第5日,婴儿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主要起因于:

A.志贺样毒素

B.耐热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不耐热肠毒素

E.内毒素

113.患儿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可因下列哪组病原菌感染所致:

A.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或痢疾志贺菌

B.痢疾志贺菌或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C.伤寒沙门菌或痢疾志贺菌

D.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或结肠弯曲菌

E.溶血性弧菌或痢疾志贺菌

114~118.

一个23岁男子因尿痛、尿频,尿道有黄绿色脓性排出物或分泌物而入院。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显示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其内有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114.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杜克嗜血杆菌

C.溶脲脲原体

D.淋病奈瑟菌

E.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115.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该病原体时,应注意的事项中正确的是:

A.标本要保湿冷藏,立即送检

B.采用鸡胚培养法或组织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

C.最适宜培养基是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D.应选用高渗、含10%~20%血清、低琼脂培养基

E.初次分离培养时不需供给5% CO2气体

116.治疗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与强力霉素联用

C.强力霉素

D.磺胺药物

E.万古霉素

117.该病原体在缺乏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具有抗吞噬作用,这主要是由哪种抗原所致:

A.荚膜

B.菌毛

C.外膜蛋白蛋白酶

E.脂多糖

118.如果在患者脓性分泌物中查不到病原菌,你认为尿道炎最常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A.溶脲脲原体

B.梅毒螺旋体

C.单纯疱疹病毒

D.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E.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1、L2或L3

119~122.

一个27岁妇女手臂上有一个浅蓝色溃疡,查体发现伤口周围有许多小水泡,感染部位的软组织出现脓肿、水肿,最后形成坏死、溃疡并形成特有的黑色焦痂,伴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问及近期活动时,患者说刚从墨西哥和美国中部旅游回来,她买了许多纪念品,包括一些皮革制品和一件羊皮夹克衫。119.患者最有可能感染了哪种病原体:

A.产气荚膜梭菌

B.布鲁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鼠疫耶氏菌

E.单纯疱疹病毒

120.患者最有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A.接触动物皮毛

B.消化道

C.吸入含病菌的尘埃

D.与患者皮肤接触

E.鼠蚤叮咬

121.如何进一步确诊:

A.直接涂片镜检,查找革兰阳性大杆菌,是否伴有杂菌感染

B.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病原菌IgM抗体

C.直接涂片镜检,查找有荚膜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D.噬菌体裂解试验

E.用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病毒,并观察特征性细胞病变

122.该病原体能否用作生物武器:是否属于人兽共患的病原体:

A.能是

B.能不是

C.不能是

D.不能不是

123~134.

主诉:女性,30岁,恶心、呕吐三天。

病史:病人1周前发现其双手手指僵硬、肿胀、持续数天。4天前,开始感到不适、疲劳、厌食、次日出现恶心、呕吐,持续至今。无呕血,无腹泻。昨天开始上腹部疼痛。食物气味能引起恶心。今日发现尿的颜色比过去深。

该病人是一名侍者,每天抽2包烟,饮6罐啤酒。在过去的3个月中,她有过5位性伙伴。近期无旅游、输液或静脉吸毒史。她认识的人中没有类似症状者。

查体:T37℃,BP130/80mmHg,P80次/分,R12次/分。相关发现包括:皮肤:无黄疸、瘀斑或蜘蛛痣。眼睛:巩膜黄染。腹部:右上四分之一区用力按时有触痛,肋弓下4cm处可触及肝脏边缘,且有触痛,脾未触及。无包块。未见腹部膨胀。直肠:大便色浅,隐血试验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压积40%;WBC:8,200,分类:分叶核50%,淋巴细胞45%,单核细胞5%。尿:除胆红素试验阳性外无异常。生化试验:总胆红素4mg(直接胆红素3mg,间接胆红素1mg);丙氨酸转氨酶600mg%;碱性磷酸酶(ALP)100mg%;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问题:

123.能够引起该患者疾病的病毒中不包括:

A.巨细胞病毒

B.黄病毒

C.肝炎病毒病毒

E.轮状病毒

病程记录:血清学试验结果如下:抗-HA V IgM(-),HBsAg(+),抗-HBc IgM(+);抗-HBs(-)。124.鉴于上述结果,患者所患疾病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急性甲型肝炎

C.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D.亚临床型乙型肝炎

E.原发性丙型肝炎

125.该病痊愈后,机体内针对HBV的保护性抗体可对下列哪种病毒产生免疫保护:

A.甲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丁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庚型肝炎病毒

126.如果另一位黄疸患者的试验结果是:抗-HA VIgM(-);HBsAg(-);抗-HBcIgM(+);

抗-HBs(-),你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A.急性乙型肝炎早期

B.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

C.急性乙型肝炎趋向恢复

D.丙型肝炎

E.慢性乙型肝炎

127.如果另一位黄疸患者的试验结果是:抗-HA VIgM(-);HBsAg(-);抗-HBcIgM(-);

抗-HBs(+),你又如何解释:

A.慢性乙型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

C.急性乙型肝炎趋向恢复

D.病毒携带者

E.非甲非乙型肝炎

128.对于病史开始描述的关节痛,你的解释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病毒直接损伤关节处组织

129.病例中患者很可能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患病的:

A.性接触

B.输血

C.共用注射器

D.消化道

E.昆虫叮咬

130.在我国,感染HBV的高危人群主要是:

A.输血中的受血者

B.传染病科医务人员

C.新生儿

D.静脉注射药物者

E.接受放射治疗者

131.目前常用于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

A.阻止病毒吸附

B.干扰前基因组的合成和DNA复制

C.阻止cccDNA的产生

D.阻止病毒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

E.干扰病毒装配与释放

132.该病人痊愈,血清检查结果为:HBsAg和抗-HBc阳性,抗-HBs阴性,极可能发展成:

A.非霍奇金淋巴瘤

B.肝硬化、肝细胞癌或两者兼有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肝脓肿

E.猪霍乱沙门菌二重感染而导致贫血

病程记录:病人的症状在随后的3天加剧,在后来的2周内逐渐恢复,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而病人的HBsAg在出院后的3、6、12月内仍呈阳性,未检测到抗-HBs。

问题:

133.对上述HBsAg结果,你如何解释:

A.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B.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肝炎

C.病毒发生变异,导致抗体不能产生

D.肝硬化

E.肝癌

134.如果该患者已怀孕,为保护新生儿不受感染,应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新生儿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B.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C.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

D.不要哺乳

135~141.

主诉:男性,20岁,咳嗽数周。

病史:病人是新近来自东南亚的移民,大约在1个月前逐渐开始疲乏,食欲缺乏。过1周左右,他感觉发热并开始咳嗽,起初为干咳,但过去的1周,他每天咳几勺绿色带血丝的痰。在过去的1个月内,他体重减轻了10磅。患者不吸烟,没有接触过工业呼吸道污染物。

查体:T38℃,BP120/70mmHg,P80次/分,R16次/分。患者非急性病病容。右上肺叶可闻及啰音。叩诊无浊音。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压积38%;WBC:11,000,分类:杆状核3%,分叶核63%,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4%。胸部X光:右上肺叶后段浸润提示空洞。

痰的革兰染色显示无优势细菌的混合菌群。抗酸染色有大量细长、粉红色杆菌。痰标本送去做培养。

问题:

135.鉴于上述结果,引起该疾病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流感嗜血杆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大肠埃希菌

E.嗜肺军团菌

136.有关该病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细胞壁

B.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液或血清

C.感染机体后可激发细胞免疫和速发型超敏反应

D.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

E.生长缓慢

137.在实验室培养该菌所采用的培养基是:

A.巧克力培养基

B.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养基

C.罗氏培养基

D.吕氏血清培养基

E.伊红美蓝培养基

138.可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

A.异烟肼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链霉素

D.利福平

E.乙胺丁醇

139.该病原菌对常用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主要是:

A.基因突变质粒接合转移

C.转座

D.转导

E.转化

140.目前常用的该菌快速诊断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血清学试验

C.结核菌素试验技术

E.分离培养法

141.目前预防该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接种灭活疫苗

B.接种类毒素

C.接种减毒活疫苗

D.接种亚单位疫苗

E.注射DNA疫苗

142~146.

病史:某医院收治了一名中年男性“肺炎”患者,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一个月后,又因“感冒引起肺炎”而入院。

查体:体温~39℃间,已持续一周,无明显诱因,乏力,伴有腹泻,后转入传染科治疗。转科不久,医生发现其全身淋巴结肿大,背部出现皮肤kaposi 肉瘤,视力下降,后左眼失明,体重减轻。

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减少,CD4+/CD8+为(正常范围为~)。

六个月后患者死亡。病史记载患者生前于5年前被派往非洲工作,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或静脉吸毒史。

问题:

142.患者死于何种疾病:

A.肺炎

B.白血病

C.艾滋病

D.肺结核

E.梅毒

143.目前确诊该疾病的常用方法是:

A.分离培养病原体法

C.放射免疫法法

E.免疫印迹试验

144.患者是如何感染上该疾病的:

A.输血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性交

D.饮用消毒不彻底的水

E.皮肤接触感染

145.近年治疗患者所患疾病常用齐多夫定(ZDV)与indinavir联用,后者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病原体的蛋白水解酶

B.抑制病原体的逆转录酶

C.阻断DNA聚合酶的焦磷酸结合位点

D.作为离子通道阻断剂,阻止病原体侵入易感细胞

E.作为核苷类似物阻断病原体复制

146.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是间质性肺炎,其病原体主要是:

A.鼠弓形体

B.隐孢子菌

C.鸟-胞内结核分枝杆菌

D.卡氏肺孢菌

E.巨细胞病毒

147~150.

病史:患者,男性,21岁,因咳嗽、咳痰、发热而入院治疗,静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每天6g,连用4d无效。第4d换用林可霉素、病毒唑治疗,患者突然出现寒战、烦躁不安,继而出现意识障碍,开始出现腹痛,大量水样腹泻,逐渐频繁,并见大量白色膜状物。

查体:T40℃,P124次/min,R26次/min,BP9/6KkPa,谵妄,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丘疹,右腋区散在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右上肺少许湿啰音,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粪便镜检:WBC++/HP,RBC0~2/HP,涂片染色见大量革兰阳性大杆菌。

问题:

147.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A.休克肺

B.食物中毒

C.假膜性肠炎

D.细菌性痢疾

E.霍乱

148.引起患者该疾病的病原体是:

A.痢疾志贺菌

B.霍乱弧菌

C.艰难梭菌

D.蜡样芽胞杆菌

E.大肠埃希菌O157∶H7

149.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中,不包括:

A.立即停用目前所用抗生素

B.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C.滴注第四代头孢菌素

D.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可使用微生态制剂

150.治疗该疾病首选抗生素是:

A.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B.干扰素

C.第四代头孢菌素

D.四环素或强力霉素

E.氨基糖苷类

(完)

标准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A

2、E

3、C

4、A

5、E

6、A

7、D

8、E

9、E 10、B

11、B 12、D 13、C 14、C 15、B

16、C 17、D 18、C 19、A 20、E

21、D 22、E 23、E 24、D 25、E

26、B 27、E 28、C 29、C 30、A

31、B 32、A 33、C 34、C 35、D

36、C 37、D 38、A 39、C 40、E

41、D 42、C 43、B 44、D 45、C

46、B 47、D 48、C 49、D 50、B

51、E 52、D 53、B 54、A 55、D

56、D 57、E 58、B 59、D 60、B

61、D 62、C 63、A 64、A 65、E

66、A 67、D 68、E 69、E 70、A

71、A 72、A 73、B 74、C 75、E

76、A 77、B 78、D 79、A 80、C

81、C 72、B 83、E 84、B 85、B

86、E 87、D 88、B 89、E 90、B

二、B型选择题

91、A 92、E 93、B 94、C 95、E

96、D 97、E 98、B 99、D 100、C

101、E 102、A 103、D 104、A 105、B

106、A 107、C 108、E 109、B 110、D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A.个体微小 B. 种类繁多 C. 分布广泛 D. 可无致病性 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 噬菌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5.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单细胞 B. 有细胞壁 C.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等 D. 对抗生素敏感 E. 繁殖方式 6.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细菌 E. 以上都不是 7. 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8.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柯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英国的李斯特 E. 荷兰的列文虎克 9. 下列哪种不属于1973年以来发现的感染人类的新病原 A.嗜肺军团菌 B.幽门螺杆菌 C.埃博拉病毒 D.伤寒杆菌 E.阮粒 10. 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B.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C.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D.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E.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11. 严格说来,结核分枝杆菌在分类上属于 A . 放线菌B. 衣原体C. 支原体D. 螺旋体E.立克次体 12.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含有核酸 A.朊粒 B.小病毒B19 C.巴尔通氏体 D.伯氏疏螺旋体 E.汉坦病毒 13.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致死性破坏的病原体是 A.轮状病毒 B. 疱疹病毒 C. HIV D. HAV E. TSST-1 14. 谁首次分离出黄热病毒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 Robert Kock D. Walter Reed E. Alexander Fleming 15. 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Robert Kock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的基本营养条件,熟悉培养基的种类,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了解实验室和医院空气的有菌环境,加强消毒灭菌的观念;掌握医院病房空气的细菌检测方法;掌握空气的卫生细菌学监测指标及意义; 4.了解人体体表的有菌环境,加强消毒灭菌的观念; 5.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 6.掌握几种常用的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讨论及用途; 7.掌握血浆凝固酶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及判断; 8.掌握抗菌素敏感性试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9.掌握玻片凝集反应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及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培养基的制备:试管架、移液管、棉塞、牛皮纸、手套、石棉网、橡皮筋、蒸馏水、天平、称量器皿、药勺、锥形瓶、量筒、电炉、试管、洗耳球、干粉培养基。 2.细菌的分离培养: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碘酒棉球1瓶,酒精棉球1瓶,眼科镊子2把;伊红美蓝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5个。 3.细菌的纯培养: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本,载玻片4张,显微镜,革兰氏染色试剂6组,染色架8个。 5.细菌的生化试验等: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镊子2把,兔血浆,生理盐水。 6.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玻片、志贺菌诊断血清,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A )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 A 卷 /B 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 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 个选择题) 1. 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疯牛病C. 结核病E.体癣 B.梅毒D.沙眼 2.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单细胞 C.对抗生素敏感B.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 肽聚糖含量少C.对溶菌酶敏感 B.缺乏五肽交联桥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 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 干扰细胞壁的合成C. 影响核酸复制E.损伤细胞膜 B.与核糖体 D.与核糖体 5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3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 不直接引起疾病 C. 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7.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 倍 B.100 倍 C.400 倍 D.900~ 1000 倍 E.10000 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 A. 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 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进一步加快基础医学改革发展步伐,根据《大连医科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院现状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是全校设立院、系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10年所属的预防医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教研室从学院分离。 基础医学院目前是学校本部最大的二级学院,下设12个教研室,5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现拥有辽宁省重点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个、二级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截至2011年10月,在编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147人(教授44人、副教授43人),实验技术人员51人(高级实验师20人,实验师27人),行政管理及其他人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3人,博士在读者2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4人。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0人。学院现有博士80人、硕士研究生195人,全日制本科生1641人。 目前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各专业130余门课程,同时还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高职、卫校等各层次的授课任务。 二、学院“十一五”发展回顾 1、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4个。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入选“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科5个,其中“提升学科”1个、“特色学科”1个、培育学科3个。新增辽宁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 2、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出色完成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相关工作。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新增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综合真题-2015

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药学综合 第一部分:药理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表观分布容积 2.调节麻痹作用 3.允许作用 4.耐受性及耐药性 二、简答题(任选3题) 1.简述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特征 2.简述阿托品对心脏及血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相关不良反应 3.简述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合用抗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4.简述卡托普利治疗CHF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三、简答题(任选2题) 1.试述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2.试述各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根据抗菌药物抗菌的强度和作用快慢分类,并阐明各类配伍注意 3.试述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新的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药物分析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Chp 2.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 3.International nonproorietary Names(INN) 4.标准品 二、简答题(任选3题) 1.在选择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适当方法时,分别考察那几个效能指标 2.请介绍中国药典(2010)重金属检查第二法 3.中国药典中的检查项目包括那四个方面,请依次简要介绍 4.中国药典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鉴别项目时,其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简答题(任选2题) 1.请比较原料药与制剂在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异同 2.请从药物分析角度,谈谈中药现代化。 第三部分:药剂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临界胶束浓度(CMC) 2.休止角 3.触变性 4.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二、简答题(任选3题)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30分) 【A型题】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 三带喙库蚊 B. 伊蚊 C. 蜱 D. 虱 E. 蚤 2.肝炎病毒中核酸类型属于DNA的是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3.易发生整合感染的病毒是 A. 流行性感冒病毒 B. 轮状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鼻病毒 E. 冠状病毒 4. 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A. 光学显微镜观察 B. 电子显微镜观察 C. X线衍射法 D. 超速离心法 E. 超过滤法 5. 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 刺突 B. 衣壳 C. 包膜 D.核酸 E. 核蛋白 6. 干扰素的本质是 A. 病毒抗原 B. 受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 C. 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

D. 抗病毒化学制剂 E. 受病毒感染后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7. 抗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 激活补体杀伤靶细胞 B. 降解病毒核酸 C. 病毒失去血凝 性 D. 病毒失去感染性 E. 病毒失去免疫原性 8. 内毒素是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 D. 淋病奈瑟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 杀细胞性感染 B. 整合感染 C. 稳定状态感染 D. 侵袭感染 E.免疫病理作用 10. 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核酸杂交 B. PCR C. ELISA D. 血凝试验 E. PFU 11. 现已用于临床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是 A. 基因工程疫苗 B. 抗独特型疫苗 C. DNA疫苗 D. 抗病毒血清 E. DNA重组疫苗 12. 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选用 A. 吲哚试验 B. 尿素分解试验 C. 乳糖发酵试验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日期 2016年5月22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基本形态。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6、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7、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天平、称量纸、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15支试管、试管架、试管筐、5ml 刻 度吸管、平皿、洗耳球、酒精灯 2、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伊红美兰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2个,伊红美蓝 平板2个,接种环,酒精灯 3、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题目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成绩 实验者 作者:马浩楠 3140020007 参与者名字:马浩楠 丁超 王尧鑫 桂文茁 年级专业 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 指导老师 罗军

4、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 本,载玻片4张,染色瓶,染色架 5、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 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眼科镊子2把 6、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称量干粉培 养基(g) 水量(ml) 煮沸(次)分装(ml) 备注 营养琼脂11.4 300 3瓶,500ml 瓶,平板 营养琼脂 2.7 70 3 5 14支×3,中试管,斜面 营养肉汤 1.3 60 1 3 20支×2,小试管,肉汤 半固体琼脂 1.7 60 3 4 14支×3,小试管,高层 (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1.4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300ml蒸馏水,分2瓶装,用于倒平板。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斜面):称量2.9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75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3)肉汤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液体培养基):称量1.1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煮沸1次,分15支小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4)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7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4ml。 2、细菌的分离培养 平板划线分离法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考试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考试样题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 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

1、疯牛病的病原体是(e) A、细菌 B、病毒C、类病毒D、卫星病毒 E、朊粒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b) A、脂蛋白B、磷壁酸C、核酸D、脂多糖E、肽聚糖 3、a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 A、外膜B、脂磷壁酸C、核酸D、壁磷壁酸E、肽聚糖 4、e质粒是细菌的(e) A、核质DNAB、胞质中核蛋白体C、异染颗粒 D、中介体 E、核质外(或染色体外)DNA 5、下列关于细菌芽胞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是某些细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B、是能形成芽胞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C、具有多层膜结构 D、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E、芽胞是细菌的一种休眠状态 6、关于革兰染色操作步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标本涂片干燥固定 B、结晶紫初染 C、碘液媒染 D、75%酒精脱色 E、稀释复红复染 7、保存病毒最适温度是 (b) A.37℃ B.4℃ C.室温 D.-20℃ E.-70℃ 8、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d) A.破伤风痉挛毒素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9、类毒素是(b)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

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0、下列哪种不属于垂直感染病原体传播的方式(e)A.胎盘B.生殖细胞C.产道D.产后哺乳E.血液 11、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属于(c) 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C.潜伏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12、有关于潜伏感染叙述正确的是(c) A.血中可持续检测出病毒B.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C.原发感染后,潜伏在机体某些组织,一定条件激活而致疾病复发 D.潜伏期短、发病急E.病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1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a)A宫颈癌B.Kaposi肉瘤C.原发性肝癌D.B细胞淋巴瘤E.鼻咽癌 14、6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少患病毒性传染病是由于来自母体的(b)A.IgA B.IgG C.IgE D.IgM E. IgD 15、条件致病菌是:(b)A.正常时不存在于机体内的非致病菌B.正常时存在于机体内而不引起疾病的细菌C.从外部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的病原菌D.恢复期病人排泄的病原菌E.以上都不是 16、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本科)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正常菌群菌群失调症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病毒干扰素院内感染人工自动免疫垂直传播 二选择题(单选) 1 下述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 单细胞生物 C 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D 体形小于1um的生物 E 以上均是错误的 2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D A 衣原体 B 支原体 C 放线菌 D 病毒 E 真菌 3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E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二分裂方式繁殖 C 有细胞壁 D 对抗生素敏感 E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4 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E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放线菌 E 病毒 5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E

A 磷壁酸 B 外膜 C 脂多糖 D 蛋白质 E 粘肽 6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E A 物质交换 B 呼吸作用 C 合成和分泌作用 D 物质转运 E 维持细菌的外形 7 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C A 较疏松 B 无磷壁酸 C 肽聚糖含量多 D 有脂多糖 E 有脂蛋白 8 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为:C A 芽孢B细胞壁 C 荚膜 D 鞭毛 E 细胞膜 9 青霉素类抗生素杀菌机理为:E A 破坏磷壁酸 B 损伤细胞膜 C 干扰核糖体上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D 破坏肽聚糖骨架 E 抑制四肽侧链与甘氨酸交联桥之间连接 10 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时,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A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质 E 以上均可 11 有关质粒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D A 为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 具有自我复制的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医学微生物学 球菌(一)——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葡萄串珠状排 列,会发生L型转 换(变成G—)G+,链状排列,早 期有荚膜(后期消 失) G+,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 对,尖端向外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血液、葡萄糖培养 基,血清肉汤培养 基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光滑,边缘整齐, 不透明,金黄色, 有β溶血环灰白色,表面光 滑,边缘整齐,有 较宽的β溶血环 (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 陷,有自溶酶分泌 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触酶 (+),血浆凝固 酶(+)不分解葡萄糖,不 被胆汁溶解,触酶 (—) 被胆汁溶解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与 IgG结合抗吞噬, 荚膜多糖,多糖抗 原多糖抗原,菌毛样 M蛋白抗原、P抗 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 耐盐,耐干燥,易 发生耐药性不耐热、耐干燥, 对一般消毒剂、抗 生素敏感 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 弱 致病物凝固酶(使血液凝 固),葡萄球菌溶 素(插入破坏细 胞),肠毒素(引 起食物中毒),表 皮剥脱毒素(引起 剥脱性皮炎),毒 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黏附素、抗吞噬M 蛋白、肽聚糖、致 热外毒素、链球菌 溶素(抗O试 验)、透明质酸 酶、链激酶、链道 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 壁酸、神经氨酸酶 致病化脓感染、食物中 毒、烫伤样皮炎综 合征、毒性休克综 合征化脓感染、猩红 热、风湿热、急性 肾小球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 管炎、败血症、继发炎症

医学微生物学题库完整

医学微生物 1.医学微生物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活细胞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等作用. 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μm。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7.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是革兰阴性菌。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3%琼脂,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0.2-0.7%琼脂。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20-30分钟,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18-20小时。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动力。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和粘液型菌落。 18.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19.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 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6,最适温度为37℃,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8.4-9.2。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对数期。 24.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三.单项型选择题 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E )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生长繁殖; 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 3. 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4.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 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E ) A.核蛋白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 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 A.鞭毛; B.菌毛; C.纤毛;D荚膜;E轴丝 7.与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 )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C )

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考试卷含答案

药理学复习题 药理学, 复习题 药理学复习题 1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是 A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B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C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以上均不是 2 下列关于药效学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研究药物的量效关系 B 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过程 C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D 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E研究药物的毒性 3 药物的作用方式是 A 局部作用 B 全身作用 C 直接作用 D 间接作用 E 以上全是 4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 A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B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C 药物的基本作用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药物作用的方式 5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过敏反应是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B 注射青霉素前应进行过敏试验 C 注射青霉素前应备妥肾上腺素,供抢救用 D为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率,应适当减少青霉素剂量E 过敏反应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6 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用药剂量过大B药理效应选择性低C患者肝肾功能不良D血药浓度过高 E特异质反应 7 药物的最大效应称为 A 效价强度 B 极量 C 耐量 D 效能 E 治疗指数 8 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兴奋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 药物的作用强度B药物的剂量大小C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 药物是否具有效应力(内在活性) 9 药物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发剂量 11 图中所示甲乙丙三药,其效价强度比较为

A 甲>乙>丙乙 B 甲>丙>乙甲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E 丙>乙>甲 剂量 12 ED50是 A 引起50%动物有效的剂量 B 引起动物有效的药物剂量的50% C 引起50%动物中毒的药物剂量D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E以上均不是 13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 A 半数有效量 B 最小有效量 C 最大有效量 D 半数致死量 E 极量 14 关于治疗指数的计算式是 A LD50/ED50 B LD1/ED99 C ED50/LD50 D ED1/LD99 E ED1/LD50 15 下述哪些是不正确 A药物副作用是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不可逆性的反应 B药物治疗指数愈大,表示药物愈安全 C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 D极量是指不会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大治疗量 E 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ED95~TD5之间的距离 16 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A耐受性B耐药性C习惯性D脱敏E适应性 17 长期用药,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发挥疗效的现象,称之为 A耐药性B耐受性C成瘾性D快速耐受性E特异性 18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称 A体内过程B消除过程C作用过程D转运过程E扩散过程 19 大多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B 简单扩散C 易化扩散D 滤过E 胞饮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 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D.索状因子E.硫酸脑苷脂

南方医科大学高级病理生理学中期考核历年试题

1.试述内毒素休克过程中MAPK通路和NF-κB通路的激活在内毒素休克过程中的作用 (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通路):MAPKs是一个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蛋白激酶家族。该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激活多种 转录因子,也可以在胞质内活化某些转录因子,进而调控TNF-α、IL-1β、IL-8、IL-10、IL-12、iNOS、MCP-1、ICAM-1等炎症介质的 表达。脂多糖(LPS)被先天性模式识别受体所识别,TLR4主要识别革兰阴性菌,TLR2主要识别革兰阳性菌,由此将LPS等信号从细胞膜 转导人细胞内,激活酪氨酸激酶(TK)、蛋白阳性酶C以及P42、P44、P38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进一步使核因子 (NF-KB)、NF—IL一6等转录因子激活和核易位,从而使效应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 (2)核因子-kappaB信号通路(NF-κB通路):休克病因可以激活细胞内的抑制蛋白家族I-kB(inhibitor-kappaB)激酶,从而使I-kB 的丝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并从NF-kB的复合物中解离出来而被蛋白酶降解,而NF-kB迅速从胞质向胞核移位,结合至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基因启动子区的kappaB位点而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活性,导致炎症介质泛滥。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急性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 2.什么是蛋白质组学举例说明蛋白组学对于认识疾病的研究有哪些帮助。 蛋白质组学是对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与调控的活动规律。 举例: (1)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肿瘤发病机制、寻找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标:如对膀胱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的蛋白质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膀胱癌病人的尿液中找到包含银屑素在内的四种与膀胱癌相关的蛋白质,其中银屑素只存在于膀胱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组织及尿液中,在移行细胞癌中难以检测其表达,因而认为银屑素是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控的指标。 (2)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肿瘤相关抗原:例如突变的抑瘤蛋白P53可在20%-40%的肿瘤患者诱发自身抗体,高表达的癌蛋白L-Myc,C-Myc亦可在某些肿瘤患者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 (3)肿瘤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可用于发现肿瘤药物作用的靶点,可用于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刷选。 (4)揭示心衰的发生机制: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结果,应用蛋白质组学有助于了解心衰时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及代偿发生的分子机制。已知临床上治疗心衰的主要手段——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能够降低胞内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因而,研究PKC在心衰中所起的作用将可能会揭示心衰的发生机制。最新有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心衰与未心衰细胞蛋白质的变化,利用该技术,首次明确了心肌细胞膜蛋白成分和心衰细胞膜蛋白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们在疾病中的作用。 3.简述血管通透性变化对休克的影响及其机制 (1)血管通透性变化对休克的影响:微循环淤血加重,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升高,红细胞聚集,白细胞嵌塞,血小板粘附,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甚至瘀滞,使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2)机制:休克所导致的组织缺氧、内毒素激活补体系统所形成的C3a和C5a以及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变应原等可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使得微循环前阻力血管强烈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升高;细菌内毒素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激肽释放酶等也具有扩张小血管和使血管通透升高的作用;缺氧组织内的代谢产物对微血管有扩张作用;缺氧时内啡肽可以使心肌收缩力下降,血管扩张。 感染性休克——LPS(脂多糖)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细胞信号机制:内毒素休克的发生过程中,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内毒素,或称脂多糖(LPS)作用于炎性细胞和内皮细胞,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包括出血、白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血浆蛋白渗出、水肿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是最终引起中毒性休克,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损害的关键原因。 烧伤性休克与血管通透性的变化: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引起烧伤病人体液外渗,血容量下降,导致烧伤性休克的主要因素。 过敏性休克:机体受到变应原致敏以后,产生抗体IgE,IgE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血小板)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度进入机体后,与IgE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并释放补体、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类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使微血管广泛扩张,外周阻力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容量增加,血压迅速而明显地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形成过敏性休克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4.钙信号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其对机体多种功能调节的 (1)Ca2+作为细胞信使的基础,是胞浆Ca2+与胞内钙库或胞外Ca2+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当某种刺激使胞内Ca2+浓度大幅度增加时,就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Ca2+本身的特性更有利于和靶蛋白结合,从而传递信息。 (2)Ca2+在细胞内外保持动态平衡,依赖四个主要系统维持:1、电压依赖性钙通道;2、受体或神经递质操控的钙通道;3、钙泵;4、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