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编制说明

一、背景与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二)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的重要阵地。包括欧、美、日在内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鼓励等综合措施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构建了协调、协作机制。

在规划和战略层面,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实施

“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网联化和自动驾驶为重点发布战略研究计划,并于2016年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欧盟议会早在1984年即通过关于道路安全的决议,并于1988年正式启动了“车辆安全专用道路设施(DRIVE)”项目,持续资助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2015年,欧盟发布GEAR2030战略,聚集汽车、IT、通信、保险和政府等方面,重点关注高度自动化和网联化驾驶领域等推进及合作。日本政府也将自动驾驶和车车通信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通过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VICS)、先进安全汽车(ASV)等项目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2014年,日本发布《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SIP)》,将自动驾驶作为十大战略领域之一。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整车企业,如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日产等已经实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正在普及推动PA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计划推出CA级自动驾驶产品;各国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加强,相互持股与并购的情况日益普遍,通信、信息、电子、整车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美国在网联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芯片技术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产业上、中、下游实力均衡,欧洲拥有强大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日本则在智能安全技术应用上较为领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安排专项资

金组织实施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化专项及“国政府计划”项目等,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和示范推广。2015年5月,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了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将智能网联汽车与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并列作为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我国汽车、电子、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依托各自产业基础和优势,在车载信息服务、车辆自动控制与智能驾驶、车车及车路通信等不同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国内一汽、长安、广汽、吉利等汽车品牌虽已开始装备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产品;众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军汽车行业,阿里与上汽在“互联网汽车”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生态圈,百度、乐视等企业均推出了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或互联网概念汽车等。

(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能有效解决道路安全、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对电子、通信、软件、互联网、交通等产业集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举措。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和信息技术实现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范应用,代表了国际汽车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智能网

联汽车采用先进的探测、控制和通信技术,使得车辆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行业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带动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是信息、通信、互联网等技术应用的新渠道和新平台,涉及电子、通信、互联网、交通等多个行业和产业,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四是改善汽车乃至大交通范畴的安全、运输效率、节能和环保效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仅提升车辆自身的安全水平、运行效率和节能减排,还将促进实现整个大交通系统的安全、有序、高效、节能运行。

二、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概况

(一)主要国家和地区标准法规概况

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于2013年5月发布了《关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政策初步声明》,提出美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研究制定的重点,并于2016年12月发布车车(V2V)通信技术立法征求意见稿,拟推动轻型汽车强制装备车车(V2V)通信设备。

欧盟先后制定发布关于人机界面原则、车载信息与通信系统原则等声明以及ADAS开发、试验操作规范(Code)等重要文件,并于2009年10月授权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子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针对协作式ITS服务制定评价符合性的试验方法等方面欧洲标准(EN)。

日本从先进安全汽车(ASV)项目一直到《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

(SIP)》,都极力推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V2X协同通信和自动驾驶等一系列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研究制定,同时促进国际相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协调与兼容性。

(二)国际标准法规概况

在联合国(UN)框架范围内,道路安全论坛(WP1)对《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中有关限制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要求进行修订,明确将驾驶车辆的职责交给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被允许应用到交通运输中。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设立了ITS/AD非正式工作组,统筹智能交通系统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共性问题和法规协调,并着手修订相关转向法规(UN R79)中关于“禁止使用全动力转向系统”和“禁止10km/h以上车速使用自动控制转向系统”等限制条款,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及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消除法规障碍。

在汽车信息安全方面,WP29成立了专门的汽车信息安全(TFSC)工作组统筹推进相关工作,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就业务范畴达成一致,即联合国汽车信息安全(TFSC)工作组以车辆或车内信息安全为主、避免车辆受外部侵扰,但不涉及车辆外部的网络安全。

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ISO/TC22)、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委员会(ISO/TC204)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积极加强协调,由ISO/TC22侧重基于车辆自身装置而进行的信息采集、处理、决策和行为的车辆技术领域;ISO/TC204侧重基于道路交通设施的信息传递以及交通管理信息化方面;关于车辆与道路交通设施的通信及信息共享方面,则由ISO/TC22和

ISO/TC204两个技术委员会进行沟通与协调。

此外,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等国际、区域标准化组织也在进行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标准研究、制定与协调。

(三)我国标准法规概况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负责我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标准化技术归口和标准制修订组织、管理工作,其下属分委会先后制定出台了《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道路车辆 3.5吨以上的商用车报警系统》《汽车泊车测距警示装置》《汽车用自适应前照明系统》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一系列国家标准,并成立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工作组,近期以ADAS为重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作为归口管理智能运输系统领域标准的标委会,也组织制定了《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智能运输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等标准。

此外,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等也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制定了部分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不同层级的标准。

为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同实施、有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

准体系建设,全国汽标委(SAC/TC114)已正式提出筹建“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统一归口管理和协调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已完成公示,近期可批复筹建。

三、标准体系构建基本考虑

(一)面向未来技术,避免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约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兴产业集群,融合了汽车、电子、信息、通信等不同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技术和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中,智能网联汽车的范畴也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不断扩展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考虑未来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多样性,采取开放、融合的态度,以共性基础、关键技术和较为成熟的产品与技术应用为重点,为未来技术发展预留空间和接口,避免标准体系方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制约。

(二)以智能化为主,同时考虑智能化和网联化两条路径

智能化和网联化代表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两种不同路径,其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网联化”相融合,最终实现替代人类执行全部驾驶任务。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构建,在智能化方面前期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技术和应用为重点,逐步扩展到自动驾驶(AD);在网联化方面以车内硬件、软件接口、车内通信协议为重点,考虑车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协议及界面接口。

(三)立足基本国情,适应我国道路交通特点与产业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应调查研究我国道路交通特点、典型驾驶行为、事故形态、用车方式和商业模式等具体情况,充分

考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及技术发展现状,对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品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中国的技术发展路线和应用场景,提出适用我国国情和产业需求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项目。

(四)科学进行分类,合理确定层级、定位和适用范围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其内容和适用性划分为基础、通用规范、产品和技术应用及相关标准,按照特定系统或技术的工作原理、功能等进行归类;根据性质和层级不同,制定国家标准(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良好配合与衔接;并对电子、通信、互联网及智能交通等相关标准提出需求、为体系间相互协调兼容预留接口。

(五)确定工作进度,加快急需标准项目的研究与制定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聚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较为成熟的产品与技术应用标准为重点,研究制定适用不同产品类别和应用领域的标准要求,依据各种不同场景下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应用前景分析,确定体系建设短、中、长期计划及优先开展项目,有步骤、有计划协同推进具体标准的制定。

(六)强化体系协调,实现与其它相关行业标准的兼容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应强化与电子、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相协调,在满足电子、信息、通信方面通用

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汽车独特的使用条件和技术特征制定车载电子、信息、通信装置及系统的整车级技术标准,并加强与道路设施、交通控制信号等协调,兼容和支撑智能交通及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

(七)坚持开放态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与协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应秉承开放合作态度,加强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联合国(U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和成果,加大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力度,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法规制定,为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战略创造有利环境。

四、标准体系编制过程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根据《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有关精神和要求,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启动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的编制。

在标准体系制定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交通等相关行业的骨干企业、技术机构、行业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成立工作小组,共同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及编制工作。

研究和编制工作主要通过国内外公开信息搜集与梳理、企业走

访和调研、行业技术交流、专家访谈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梳理;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及技术法规、建立方法论、分析技术逻辑结构和产品物理结构,确立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海国际汽车城,以及奔驰、日产、沃尔沃、电装、通用、安吉星、宝马等国内外单位和公司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同时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交通部公路汽车研究院、公安部交通安全中心和研究所、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等电子、信息、通信、交通、公安管理等行业技术机构进行了密切的联系与沟通,保证了标准体系与其他相关技术及行业的兼容。

经过多次专题调研、讨论、座谈和行业研讨,共同确定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在充分听取行业意见的基础上,于2016年提出了我国《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

2017年1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就征求意见稿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共收到来自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工信部科技司、电子信息司、网络安全管理局、信息通信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局等几个部门的意见及需求反馈25条(不含文字编辑性修改)。总体来看,各相关部门非常认可该标准体系,认为指南“以汽车为重点和以智能化

为主、兼顾网联化”的总体思路明确,标准化目标聚焦,提出的基础类、通用规范类、产品与技术应用类和相关类的标准体系框架较为合理;并从加强与车联网、信息通信、智能交通等领域相关标准体系协调衔接角度,对标准体系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和需求。

根据各部门反馈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逐条对照修改完善,明确通信技术和产品并相应增补标准项目,细化车辆与信息通信部分接口、协议及安全标准,提高与信息通信及智能交通等标准体系的兼容性,还对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及标准项目做了优化调整,并积极考虑与其他相关领域标准的协调,最终形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

五、标准体系内容及近期重点工作

(一)标准体系框架

图1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

如图1所示,本建设指南提出的标准体系包括标准95项,涉及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和相关标准等方面。

1)基础(100)类标准11项,包括术语和定义(101)标准3项、分类和编码(102)标准6项、标识和符号(103)标准2项。

2)通用规范(200)类标准28项,包括功能评价(201)标准4项,人机界面(202)标准3项,功能安全(203)标准6项,信息安全(204)标准15项。

3)产品与技术应用(300)类标准47项,包括信息感知(301)标准10项,决策预警(302)标准14项,辅助控制(303)标准13项,自动控制(304)标准4项,信息交互(305)标准6项。

4)相关标准(400)9项,包括通信协议(401)标准3项,界面接口(402)标准6项。

(二)近期重点工作

综合考虑我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应用趋势和产业基础,未来2~3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先开展标准制定:一是支撑整个标准体系的基础类、通用类标准,如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术语和定义、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等;二是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智能网联汽车各类产品和功能标准,如汽车自动紧急制定系统标准、商用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标准;三是与国家战略规划有关的技术、产品标准,如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等。近期拟开展的标准项目制定和研究工作共21项,其中已立项并开展制定工作标准2项;已提交立项申请的标准7项;已组建研究任务组或已

启动项目预研工作的标准12项,拟于近期陆续提交标准立项计划。

六、标准体系贯彻落实举措

(一)组织建设

组织全国汽标委于2016年向国家标准委提出了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的申请,分委会的职责范围主要涵盖汽车驾驶环境感知与预警、驾驶辅助、自动驾驶以及与汽车驾驶直接相关的车载信息服务等。国家标准委于2016年12月15目~2017年1月15日对拟筹建的分委会进行了公示,目前在批复筹建。分委会的建立,将构建以汽车产业为主、相关产业协同的标准协调工作机制,确保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顶层设计科学、层次结构清晰、职责范围明确、合作协调顺畅”。

(二)具体标准研究制定推进

在筹建分委会过程中,组织成立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工作组”,组织和管理基础和急用标准项目的研究制定。工作组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技术和应用为重点,已开展行业亟需的标准研究和制定项目共21个;与此同时,也针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品应用状态进行调查,对道路交通事故形态及分布调查,并据此拟提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推进路线图,明确标准制定优先顺序、进度安排并根据行业发展及时调整。

(三)标准体系的更新与完善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跨界融合的典型,相关

技术及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不断出现。为避免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制约或障碍,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基础共性标准、相对成熟的技术应用或亟待规范的需求为重点,并将根据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不定期更新、修订与完善,从而有效发挥标准对于引导和规范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作用,促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相关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

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无缝链接,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等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和辅助设施组成的智能出行系统,可实现“高效、安全、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 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是信息技术领域和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消除拥堵、提升社会效率,并拉动汽车、电子、通讯、服务、社会管理等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政府也颁布多项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智能网联汽车。其中,以《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意见》最为代表。 《中国制造2025》文件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制定了两步走的目标: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 智能网联汽车(ICV)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车联网体系的一个结点。ICV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互联网等之间的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集中运用了汽车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通信与平台等技术,是一个集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 10 月引引言言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工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全新产物,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也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引发汽车工业,交通形态,社会分工等等方面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必然会对既有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带来挑战。 法律规则建设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许多传统立法的规定不能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甚至会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或运输服务构成限制,需要及时对这些立法做出调整或解释,减少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新业态、新秩序需要新的规则予以调整,科学有效的法律制度供给能够促进新业态的良性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公众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程度。 因此,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做了比较系统地研究,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既需要新的法律规则,同时更需要新的治理理念,以治理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规则之变促进业态之变,使我国能在未来产业

竞争中获得制度优势。 在10 月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我们发布月,沃尔沃汽车公司宣布对其全自动驾驶系10 了《更新而成了. 统造成的人员、财产损伤承担责任,奥迪官方也于表示如果奥迪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公司将承担全部责任。 但规则制定不能倚赖企业的道德责任,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责任,需要区分是否有人为干预,是否存在设计缺陷,算法的合理性,对车辆的可责性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对应的责任规则。 6 二、二、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一)美国(一)美国1.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源于智能交通系统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源于智能交通系统,,成名于自动成名于自动驾驶技术驾驶技术,,正迈向车路协同发展正迈向车路协同发展高级阶段高级阶段。 。 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步于代,当时的重点在于依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发展推进汽车网联化。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编制说明 一、背景与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二)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的重要阵地。包括欧、美、日在内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鼓励等综合措施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构建了协调、协作机制。 在规划和战略层面,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实施

“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网联化和自动驾驶为重点发布战略研究计划,并于2016年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欧盟议会早在1984年即通过关于道路安全的决议,并于1988年正式启动了“车辆安全专用道路设施(DRIVE)”项目,持续资助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2015年,欧盟发布GEAR2030战略,聚集汽车、IT、通信、保险和政府等方面,重点关注高度自动化和网联化驾驶领域等推进及合作。日本政府也将自动驾驶和车车通信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通过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VICS)、先进安全汽车(ASV)等项目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2014年,日本发布《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SIP)》,将自动驾驶作为十大战略领域之一。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整车企业,如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日产等已经实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正在普及推动PA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计划推出CA级自动驾驶产品;各国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加强,相互持股与并购的情况日益普遍,通信、信息、电子、整车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美国在网联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芯片技术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产业上、中、下游实力均衡,欧洲拥有强大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日本则在智能安全技术应用上较为领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安排专项资

探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2324912.html, 探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作者:曹汝浪 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18期 摘 ;要:众所周知,智能网联为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要重点发展的重点产业。目前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面临着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困难,还需要克服诸如怎样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怎样去完善产业发展的战略缺失、怎样才能使得产业的标准更加健全、怎样使得产业的政策更加完善以及怎样完善测试场地和评价标准等诸多的困难。根据调查表明,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发展很难做到,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政府、行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其进行共同合作等,让其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除了共同的合作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外,还需要顶层设计来推动产业标准体的建设。 关键词:智能网联 ;汽车 ;困难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5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c)-0018-02 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的科技改革兴起,我国的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15”和“互联网+”等新型的发展方案。我国新一轮的科技改革正在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快捷的出行方式和全面的解决方案,是国际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许多国家联合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汽车对环境的危害,对燃气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禁止。荷兰对2025年的燃油提出了禁令,印度、英国、法国也将会在2030—2040年全面地对燃油进行禁止出售,当然我国也会相应地出台有关燃油禁令指令。为了解决全球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重要措施之一。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创新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的智能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必然会在发展的路上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全面地对我国现在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产业发展的困难和决策仔细地研究,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1 ;智能网联汽车的含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做出了如下的相关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结合现代的通信与网络的技术,实现车和人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智能网联汽车具有对复杂环境的感知、智能决策、共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还能够安全、舒适、节能地高效行驶,最终能够代替人来对汽车完成相应的操作。

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

一、智能网联汽车基本内涵 1)概念层面的理解 ①汽车是指传统意义的汽车,包含今天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②网联汽车是指在汽车的基础上,彼此能通信的汽车; ③智能网联汽车是指网联汽车基础上,具备智慧(有学习、判断、决策)能力的汽车。 理解: ①汽车还是汽车,这是没有改变的部分; ②智能网联汽车是新时代的汽车,这是变的部分。 ③传统汽车由人驾驶,彼此之间没有“会话”(通信)功能,更没有判断(决策)能力。 2)术语层面的表述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注:硬件系统),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注:对外通信系统),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注:软件系统),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注:功能)。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i)硬件细分3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 ii)软件: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 ②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最终目的是:实现替代人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③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要求:安全、高效、舒适、节能 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位置关系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智能汽车隶属于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图1 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是4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智能交通是一个种概念,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2个属概念, ③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彼此之间有交集,这个部分是智能网联汽车。 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意义 ①智能网联汽车是国际公认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②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有助于减少30% 左右的交通事故,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分别降低5%; ③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完全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30% 以上,并最终能把人从枯燥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 一句话,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四、智能网联汽车4个发展阶段及技术特点 1)自主式驾驶辅助阶段及技术特点 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依靠车载传感系统进行环境感知并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辅助的系统。 (1)技术特点: 环境感知,运用传感系统技术是主要技术特点。 (2)技术分类: 有预警系统与控制系统两大类。 ①预警系统细分: i)前向碰撞预警(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FCW);ii)车道偏离预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LDW);iii)盲区预警(Blind Spot Detection,BSD);iv)驾驶员疲劳预警(Driver Fatigue Warning,DFW);v)全景环视(Top View System,TVS);vi)胎压监测(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等6大系统; ②控制类系统有: i)车道保持系统(Lane Keeping System,LKS);ii)自动泊车辅助(Auto Parking System,APS);iii)自动紧急刹车(Auto Emergency Braking,AEB);iv)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等4大系统。

201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汇总分析

201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汇总 分析 作为汽车产业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技术和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产物界融合的产物,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产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但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仍面临着技术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仍面临着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障碍,迫切需要测试示范区为其产业化提供孵化平台测试示范区为其产业化提供孵化平台。 全国及各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政策汇总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明显提速。自2015年我国明确提出加快汽车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后,2017年工信部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加快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2018年,工信部加快制定《车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涵盖车辆、通信、道路设施等的标准体系。 同时,智能驾驶上路法规也在加紧拟定。2016年9月,重庆出台《重庆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2016-2019)》,确定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的时间表。2018年3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3月,重庆发布《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联合颁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是我国中央政府出台的第一个规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法规文件。

多个城市相继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的有关政策法规,开创了国内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路试的先例,使国内各相关企业可以不必远渡重洋进行路试,即解决了企业的迫切需求,也使企业在此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开放测试环境,使国内各企业能够有充裕的环境开展路试工作。但是,开放路试还仅仅是第一步,今后各地还要根据需求加紧建设测试环境和设施,能够真正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需求环境,同时还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的建设,使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能够有真正政策法规进行规范。 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10个 我国目前正在规划或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示范基地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地方政府批复,由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承担建设的封闭测试场地,目前主要以工信部、交通部为主。自2015年以来,其中由国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行业市场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行业市场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创新战略研究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5) 一、研究原则 (5)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创新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二、研究意义 (8)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9) 第一节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概述 (9) 第二节2018-201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9) 一、国外:操作系统成熟 (9) 二、国内:积极布局 (10) 三、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奠定基础 (11) 第三节201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2) 一、智能网联汽车正驶来 (12) 二、智能网联汽车蓄势待发 (14) 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爆发式增长 (16) 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迎来政策红利 (17) 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取得进展,落地仍面临诸多困难 (19) 第四节“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需抢位 (22) 一、大势所趋,技术演进驱动大变革 (22) 二、审时度势,全新领域孕育大空间 (23) 三、率先抢位,多措并举推动大发展 (23) 第五节2019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行业格局分析 (24) 一、国际巨头企业抢先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 (24) 二、我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整体发展滞后 (25) 三、加快操作系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建议 (27) (一)打造开源生态,加快操作系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27) (二)制定国产化路线,加强对国产汽车操作系统应用推广 (27) (三)强化信息安全,提升国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信息安全水平 (27) 第六节2019-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 (28) 一、行业前景分析 (28) 二、行业发展趋势 (30) (1)人工智能化 (30) (2)网联化 (30) (3)大数据化 (30) 三、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31)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31) (2)行业特有的强制安装制度 (31)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谋篇布局之年。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 (一)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开展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编制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标准化路线图,为实现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强化标

准前期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提高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粘合度;选择典型企业和产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二、推进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研制(一)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进程,加快开展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性评估的通用类标准制定;推进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价类系列标准制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综合评价能力;完成自动驾驶汽车数据记录系统、测试场景、汽车软件升级等关键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网联性能测试评价、测试设备和工具、试验室能力评价方法等标准研究,促进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能力。 (二)发挥标准对产业重点需求及应用示范的支撑作用。面向无人接驳、无人物流等新型产业模式及港口、园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示范需求,完成所需技术标准的立项研究;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标准制定,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应用示范;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标准体系,营造高质量的开发、测试及应用环境,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

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 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一、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的“登月工程” (3) 1.1、做自动驾驶的赋能者,搭建数据、算法、硬件生态圈 (3) 1.2、自动驾驶的大脑:百度ACU,国内首个可量产自动驾驶专用计算平台4 1.3、“Apollo”1.0到2.0:技术快速迭代,目标2020年形成高速、城市全路况自动驾驶 (6) 二、“Apollo”加盟踊跃,产业链或重塑 (10) 2.1、自动驾驶生态系统类似电脑操作系统,占据行业制高点 (10) 2.2、“Apollo”生态初具规模,合作伙伴覆盖面广 (13) 2.3、百度赋能,三天打造自动驾驶 (14) 2.4、Momenta联手“Apollo”1.5实现定车道昼夜自动驾驶 (14) 2.5、金龙客车一周内完成自动驾驶改装 (14) 2.6、三天改装一台自动驾驶汽车 (15) 三、全球科技、车企巨头竞相涌入 (15) 3.1、万亿级市场,巨头同台竞技 (15) 3.2、抱团竞争,格局未定 (20) 四、风险因素 (21)

一、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的“登月工程” 1.1、做自动驾驶的赋能者,搭建数据、算法、硬件生态圈 百度“Apollo”定位为领先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以赋能者的角色参与到自动驾驶产业链中。2017年4月19日,百度发布了一项名为”Apollo(阿波罗)”的新计划,旨在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百度开放此项计划旨在建立一个以合作为中心的生态体系,发挥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Apollo”平台是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和服务系统,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云端数据服务等四大部分。此外,百度还将开放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功能的代码或能力,并且提供完整的开发测试工具。 “Apollo”计划以三种形式开放自动驾驶能力:开放代码、开放能力、开放数据。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表示:“开放能力是基于通过API或者是SDK,可以通过标准公开方式来获取百度提供的能力。开放代码跟一般传统开放开源软件一样,代码公开,大家可以运用可以参与一起开发。我们的开放范围包括感知体系、路径规划、车辆控制体系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任何一个“Apollo”的合作伙伴都可以使用“Apollo”技术,并且他们都有机会对“Apollo”生态做贡献,尤其是贡献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图1:“Apollo”平台架构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一、实施背景 (一)产业发展现状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市场快速发展的双重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2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例超过50%。 首先,产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动力电池产品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取得重大突破,高速电机、电机控制器及高功率电力电子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体系。其次,制造装备及工艺全面升级。企业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性价比进一步提高,自主产品配套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另外,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完善研发管理体制、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差距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整体起步较

晚,研发基础薄弱,车载级环境感知等智能传感器、集成化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落后,面向自动驾驶技术的示范、测试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高性能动力电池及关键制造设备研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新型动力驱动系统集成和控制、功率芯片集成设计和模块封装等方面还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先进材料研制、系统集成、产业链建设等方面需加强协同攻关;整车轻量化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亟需快速提升跨产业、跨学科的汽车轻量化产业水平。 (三)实施必要性 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世界传统汽车强国和优势整车制造企业均已完成战略布局,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持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我委将继续组织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二、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国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最新发展形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动力电池、高性能纯电直驱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车身结构和轻量化等方向,择优支持产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企业能力强的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介绍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介绍 一、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形势 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拥有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从国家顶层设计到企业战略布局及企业技术积累均相比我国有较大优势,在核心芯片、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标准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在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制造上亦相对领先。通用、福特、奔驰、宝马、沃尔沃、丰田、日产等企业已经实现DA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有PA级自动驾驶产品。预计2020年左右,各大汽车企业将会推出CA、HA/FA级自动驾驶汽车产品。 从各国实践看,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一般包括七个步骤:一是形成智库,开展讨论和研究;二是战略部署,确立技术路线;三是政策引导,支持投资;四是开放路测,积累经验;五是审查现行法规,解除束缚;六是调整和制定安全标准;七是开展立法活动,制定新法规。其中前面四个步骤为第一阶段,后面三个步骤为第二阶段。目前,欧

美日等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纷纷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并且已着手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自动驾驶法律框架。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交通、汽车、电子信息等多产业的综合体现,需要积极推动这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其最终目标是解决出行便捷、自动安全驾驶。因此,其技术的爆发更多体现在互联网企业等跨界领域。如苹果、谷歌、英特尔、百度等,利用自身海量数据优势,着手网联化技术研究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着重于智能车载系统的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及整体解决方案。传统车企选择智能化发展路径,渐进式推进并已取得明显成果。如福特计划于2021年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运作;沃尔沃计划于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通用奔驰宝马奥迪等均推进无人驾驶测试。 在测试示范方面,美国、欧洲等车家及地区除允许有条件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以外,纷纷规划建设自动驾驶测试区以更好支撑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其中美国开展得最早、最密集也最成熟。2016年11月美国交通部启动了“自动驾驶测试场试点计划”(Automation Proving Ground Pilot Program),评选出10座交通部指定自动驾驶测试场,提出构建美国国家自动驾驶测试场网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相关技术信息共享,建立测试和示范最佳实践的实践社区,并促进相关方和公众对自动驾驶的认识,加快自动驾驶的安全部署。在测试进度方面,国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整体进度快于国内。美国多个州已经颁布自动驾驶相关行政命令,以加州为例,来自全球的36家企业获得加州政府的无人驾驶路测牌照,在实际道路开展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AUTO AFTERMARKET | 汽车后市场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吉星 李维晋 陕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200 摘 要: 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是指搭载信息化的执行器、控制器以及传感器装置,与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充分融合,实现汽车与云端、路、人的智能信息共享和交换,具有协同控制、智能决策以及环境感知等功能,进而实现“节能、舒适、高效以及安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节能和安全的出行方式,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已经在诸多领域和行业实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科技革命的热潮。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是仅次于智能手机的重要移动终端,并且趋于服务化、电动化、互联化以及自动化趋势发展,汽车的价值核心正在不断改变,共享出行、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开始被更多的人熟知并且认同。智能网联汽车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产物,是互联化和自动化融合的科技体现,其不仅可以带给驾驶员以优质的驾驶体验,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例如减少拥堵、节能减排、保障安全以及改善交通等,拉动社会管理、服务、通讯、电子以及汽车的协同发展。 1 智能互联汽车发展现状 当前,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其是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关联领域多、技术方案多以及功能涵盖多等特点,其关联不同的整车系统,强调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与融合,产业化发展进程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世界多个城市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在不同道路开放了测试权限,例如我国在上海以及北京等城市发布了相关执行细 则。智能网联汽车想要完全实行自动驾驶, 真正达到智慧出行的终极目标,要结合人工 智能、卫星导航以及网络技术,消除驾驶员 对汽车的操控以及干扰程度。应用以及完善 辅助驾驶系统(ADAS ),是实现自动驾驶 的重要基础以及核心技术。 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 2.1 技术定义 智能网联汽车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以辅助驾驶为主,通过利用辅助驾驶系统 (ADAS ),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辅助驾驶, 开始进入自动驾驶测试环节。当前,世界很 多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 的相关研究工作,提出在2025年推动智能网 联汽车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欧洲、日本、 美国以及中国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开始尝试在辅助驾驶系统(ADAS )中融入 其他智能体系,进而提升其智能标准,推动 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例如美国和欧 洲提出在2021年,将11项智能技术融入到 辅助驾驶系统(ADAS )中,实现系统的升 级改造,进而提升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为自 动驾驶提供技术支撑。 辅助驾驶系统(ADAS )属于自动安全 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其系统包含多项先进技 术,以行车安全为核心和出发点,可以有 效解决汽车在行驶中的纵向以及横向安全 问题。在智能物联汽车中,辅助驾驶系统 (ADAS )的主要技术为:第一,传感器技 术,其作为系统的“眼睛”,具有传递诉求 和保证安全的作用,技术组成较为复杂;第二, 集成技术,其可以对转向系统、制动以及动 力进行电控集成,在高安全、高配置的技术 条件下,系统所具备的集成能力可以提升汽 车安全性能;第三,人机互动技术,其是人 工智能的重要体现,良好的人机互动可以提 升驾驶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舒适性,但是 人机互动技术需要将正确的信息及时传递给 驾驶员,并且与车机系统完美融合,进而起 到优化驾驶体验的效果。 2.2技术应用 辅助驾驶系统(ADAS )是智能网联汽 车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基础以及核心,随着 汽车竞争行业的不断加剧,多家大型汽车制 造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在自动驾驶上,并且将 其视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对辅助驾驶系 统(ADAS )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也不断深入, 汽车装配率持续攀升。随着传感技术的快速 发展,消费者对安全驾驶更加重视和关注, 原本在B级别以及C级等高级车型中才会装 164AUTO TIME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一、定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这就是我们联合国内专家得出的定义,这里我们称之为ICV。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欧洲、美国也各有各的分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五级,一级叫驾驶资源辅助阶段DA,第二级是部分自动化阶段PA,第三级是有条件自动化阶段CA,第四阶段是高度自动化阶段HA,最后阶段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叫FA,这个和英文缩写也是对应的。 研究表明,先进驾驶辅助(ADAS)、车-车/车-路协同(V2X)、高度自动驾驶等车辆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可减少汽车交通安全事故50%~80%,提升交通通行效率10%-30%,同时极大的提高驾驶舒适性。 “车联网”与“网联车”等概念辨析 及。“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准确定义是什么?他们与“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相关关系又是如何?在本文的开篇,有必要对上述概念进行一些梳理。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实际上是一个国人自创的名词,与其意义对应的英文词汇包括Connected Vehicles、Vehicle Networking等。国内曾经将“车联网”与“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等同,将车辆

看作一个简单的信息收发节点,只看到了车联网在提供信息服务领域的作用,这是对车联网的片面理解。 实际上,现代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车内网络系统,同时在车与车、车与路侧设施、甚至车与行人及非机动车之间也可以通过专用短距离通信构成移动自组织车际网络。因此,车联网的完整定义应该是: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体系架构及其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移动互联网等)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信息物理系统。车联网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智能动态信息服务、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 舒适行驶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与智能汽车的交集。此外,车联网还能够为驾乘人员提供丰富的车载信息服务,并服务于汽车智能制造、电商、后市场和保险等各个环节。 图1显示了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相互关系。

CATARC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研究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研究

目录 ?智能网联汽车介绍 ?国家政策引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CATARC智能网联相关在研项目介绍?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研发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动态

1.智能网联汽车介绍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 ?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 、控制器、执行器等装 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 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人、车、路、后台等) 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 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 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 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 、舒适、节能、高效行 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 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深度融合,是解决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四大汽车性能的核心技术与国际前沿热点; ?就技术产业成熟度而言,智能辅助驾驶是目前实现电动汽车高安全、高舒适及改善节能环保性能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是未来电动汽车实现无人驾驶的前提和必由之路;

智能网联汽车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及“中国制造2025”两大主线政策交点?“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十大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5项重大工程 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 新等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了中国汽车工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方向和步骤 自动化等级 等级名称 (DA ) 辅助驾驶 (PA) 部分自动驾驶 (CA ) 有条件自动驾驶 (HA ) 高度自动驾驶 (FA ) 完全自动驾驶 2017.06 ?示范区基础建设及道路环境改造 ?路基设备搭建 2020 ?DA 、PA 、CA 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 ?网联式辅助驾驶系统装配率达到10% ?道路交通事故较少30% 2025 ?DA 、PA 、CA 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80%,其中PA 、CA 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25% ?道路交通事故减少60% 2030 ?DA 、PA 、CA 系统新车装配率接近100% ?HA 、FA 级新车装配率达到10% ?道路交通事故减少80%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究报告——附112家关联企业介绍

照 系目录 CONTENTS 行业概况01领域分析02投资动向 03

01 行业概况

微信公众 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架构、5G通信、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并与传统的汽车工业融合创新,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将是继新能源汽车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制高点,产业潜力巨大。一汽、上汽、长安、北汽等主要整车企业都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系统战略。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发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百度也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领域并已经开放其阿波罗平台,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微公众 : 2018年年底,一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文件出台。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从目标、任务、落实等多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出要求,该文件发布后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在汽车领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走向汽车强国的重大机遇;宏观经济层面看,发展智能网联是拉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通道。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汽车产业升级发展至关重要。智能网联时代到来,自动驾驶汽车离成功实现终极目标更进了一步。其次,中国汽车产业一直在向发达国家学习,而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兴技术,中国汽车或许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实现超越。第三,从国家战略来说,我们要建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能国家,智能网联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显然,发展智能网联既有强大社会的需求,也有产业发展升级的需求,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doc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 10月引引言言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工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全新产物,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也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引发汽车工业,交通形态,社会分工等等方面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必然会对既有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带来挑战。 法律规则建设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许多传统立法的规定不能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甚至会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或运输服务构成限制,需要及时对这些立法做出调整或解释,减少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新业态、新秩序需要新的规则予以调整,科学有效的法律制度供给能够促进新业态的良性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公众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程度。 因此,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做了比较系统地研究,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既需要新的法律规则,同时更需要新的治理理念,以治理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规则之变促进业态之变,使我国能在未来产业竞争中获得制度优势。 在10月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我们发布了《更新而成了10月,沃尔沃汽车公司宣布对其全自动驾驶系

统造成的人员、财产损伤承担责任,奥迪官方也于表示如果奥迪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公司将承担全部责任。 但规则制定不能倚赖企业的道德责任,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责任,需要区分是否有人为干预,是否存在设计缺陷,算法的合理性,对车辆的可责性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对应的责任规则。 6二、二、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一)美国(一)美国1.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源于智能交通系统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源于智能交通系统,,成名于自动成名于自动驾驶技术驾驶技术,,正迈向车路协同发展正迈向车路协同发展高级阶段高级阶段。 。 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步于代,当时的重点在于依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发展推进汽车网联化。 在后,谷歌的自动驾驶项目将美国推向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心。 10月,美国交通部在其《准备迎接未来交通:自动驾驶汽车3.0》中认可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人类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安全和高效的作用,并其提出将把车路协同发展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行业调研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行业调研报告 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行业调研报告目录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章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四章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五章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第六章总结及展望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产业发展分析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 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 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 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 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 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 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 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 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

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 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 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 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 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 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 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 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 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 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 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 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 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