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单元、学案 各课时习题 单元测验

第五单元、学案 各课时习题 单元测验

第五单元、学案 各课时习题 单元测验
第五单元、学案 各课时习题 单元测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学法导航】

[知识要点]:

1777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提出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经拉瓦锡提出后,这一定律得到举世公认。质量守

恒定律将使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展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两个原则: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最小公倍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配平方法。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

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学法点击]: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质量守恒定律”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

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第二部分

“化学方程式”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这是本单元的中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a.他要求是在

一个密闭的系统环境中;b.他只适用于化学变化的范围内;c.了解探究定律的几个实验;

d.理解定律的微观解释;

e.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定律进行解释;

f.多思考,

多观察,多实践,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2)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之一,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

学好化学,其重要性可想而知。a.要知道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b.配平化学方

程式的方法;c.化学方程式表示的三个意义;d.化学方程式的几种读法;e.化学方式的

应用等等。

(3)有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它是化学方程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a.

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b.带入化学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质的量,不能含

有杂质。C.多思考,多和生产实际相联系,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指导意义等。

【资源链接】

1、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以C+02====C02为例:

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

化碳。

量的方面: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各微粒的个数比。即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

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②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

间的质量比。 C + 02===CO 2

点燃 点燃

12:32:44

表示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注意:若化学式的前面有系数,则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之比。

2、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只能在化学式前面配系数,不能改动化学式右下角表示原子或原子团个数的小数字或添加小数字;二是配平后的系数间应是最简整数比。

常用的配平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系数和该生成物的系数。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系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系数,直至配平。

(2)最小公倍数法:①配平时找出方程式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差较大的元素,找出其最小公倍数;②进一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系数。

(3)奇数配偶法:①看: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②定:从含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人手,进行配平;③配:由已推求的系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使两边各原子个数相等。

(4)待定系数法:①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武系数;②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不变的原理列出方程组;③解方程组,并以最小整数代表其中任一未知数而求得其他未知数的数值;④将各未知数的数值代人原化学方程式中。

注意:配平时要先注意观察,如果反应中有单质,最后配单质中含有的元素(单质的化学式前面添加系数不影响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这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3)相对分子质量或质量总和求错

例如2H20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2×(1×2+16)=2×18=36;常见的错误算法是2×l×2+16=20

(4)把不纯物质的质量直接代入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指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若题目中给出的质量为混合物的质量,应将其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然后再代入到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5)把体积代入计算,如上所述,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为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而不是体积比,因此若题目中给出一种物质的体积,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必须先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公式M=p﹒v,将体积转化成质量,再代入计算。

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探究质量守恒的定律的实验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能将所有的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质量包括在内,否则会产生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的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如在锥形瓶中将白磷点燃的实验中,如果玻璃管上没有系小气球,则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的空气以及反应中生成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可能在受热的情况下逸出,外部的空气也可能进入锥形瓶内,导致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发生改变。其次,要注意该实验装置,在锥形瓶的底部铺了少量的沙子,其作用在于防止白磷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热,使锥形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

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盟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做了类似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后来,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直到1912年,科学界才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6、分清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实际质量

当题目中给出了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之比时,是指物质的一个分子之间的质量比,不包括系数;而如果题目给出的是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或各物质的实际质量(g),则是指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之间的比值。

7、运用题给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

近年来在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和各省、市的中考试题里出现的信息题中,要求学生通过题给的信息写出并配平教材中尚未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应答此类题目呢?

首先应仔细阅读试题,在题目中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所需的条件,正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并进行配平,配平时先观察,再逐一对不同的元素配平,注意把握这样一个技巧:单质中的元素最后再配平。

如下题: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NH3)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题意可见,该题是要将一氧化氮这种有害气体反应掉,反应物为一氧化氮和氨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反应条件为400℃,写出下面的反应式:

NO+NH3=====N2+H20

400℃

观察该反应,可以发现其中氮、氧原子数已经相等,只要将氢原子进行配平即可,可以采用最小公倍数法,最后配平氮原子,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6NO+ 4NH3===== 5N2 +6H20

8、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过量的方法

400℃

求得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由质量关系可了解反应中的过量问题。遇到过量问题时,必须首先分析哪种物质完全发生了反应,利用完全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进行计算。判断物质是否过量的方法有:(1)观察法:看是否符合比例关系;(2)代人计算法:将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代人,求题给的另一种物质的质量。若求得的结果大于题给数据,说明另一种物质能完全反应;若小于题给数据,说明另一种物质过量。(3)十字相乘法:2A + B===2C+3D

质量比:M N

题给质量: a b

若:①N×a=M×b;则A与B恰好完全反应;

②N×a>M×b;则A过量,B完全反应;

③N×a

即交叉相乘后,乘积较大的数所对应的正上方的物质过量。如上述第二种情况,正因为题给数值n偏大,导致Nx q数值偏大,丽不是因为N偏大,因为N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同时,计算中要注意不能用过量的物质进行运算,而要用完全反应的物质。如上述第2种情况中,若需要求得生成的C或D的质量,应代人题目中给的B物质的质量进行求算。

9、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

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反应前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指纯净物之间的,即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比例关系求得的数值,均为纯净物的质量;同理,我们

在进行计算时,也必须代入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这就需要用到纯净物和不纯物之间的质量换算:

不纯物质量×纯度=纯净物的质量

将以上计算式进行转化,还可以求得不纯物的质量或求得物质的纯度,即在不纯物中,纯净物所占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纯度=[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100%10、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方法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什么样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如果题目中给出的两种反应物没有符合方程式中的质量比,那么可以肯定,其中必有一

种物质是过量的,即反应后会有剩余。

遇到这种问题时,必须首先分析哪种物质完全发生了反应,利用完全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代人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在解题中还要仔细审题,灵活运用。

11、解题时要善于发现物质间量的关系,尤其是要注意揭示隐秘量的关系。这在解题中很重要

如果题目给出的是反应的表达式(用A、B、C、D等符号来表示的),要首先找出相关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再代入计算。

如题目给出的均为物质的实际质量,分析一下它们是不是在一次反应中,用一次反应的

质量和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再进行计算即可。

再如题目给出的是许多物质反应前后的实际质量,一定注意,反应前有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反应物,要分析一下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即用反应后某物质的质量-反应前该物质的质量),如果反应后质量增加了(为正值),则该物质为生成物,如果反应后质量减少了(为负值),则该物质为反应物,同时,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的量就是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自我评价台]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碳和9克氧气直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2g

B.11g

C.44g

D.22g

3.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

B.元素的种类是一样的

C.各种原子的总数是一样的

D.物质的分子的个数是一样的

5、下列变化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的是( )

A.10 g水变成10 g冰B.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C.9 g水完全电解生成l g氢气和8 g氧气 D.5 g糖放入25 g水中得到30 g糖水

6、在化学反应A+B=C中,l.5 g 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 g c,则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 A.3 g B.9.5 g C.8 g D.4 g

7、已知48 g镁与32 g氧气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 g氧化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5 g镁和5 g氧气生成10 g氧化镁B.6 g镁和4 g氧气生成10 g氧化镁C.3 g镁和7 g氧气生成10 g氧化镁D.4 g镁和6 g氧气生成10 g氧化镁

8、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⑥

9、化学方程式2H2+02=====2H2O所表示的意义是( )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水②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两个水分子③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②

10、在化学方程式aC2H6+b02====mCO2+nH20中,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3m=2n D.2b=m+n

11、加热辰砂和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到汞和硫化亚铁(FeS),试分析辰砂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汞B.汞、铁、硫C.汞、硫D.硫

12、将4.6 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13、下列叙述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2 g碳与4 g氧气反应生成6 g二氧化碳

B.5 g酒精与5 g水混合得到10 g酒精溶液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分离液态空气时,液态空气的质量等于得到的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14、在反应4NH3+5O2===4M+6H2O中,M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D.N2O4

15、24 g碳在80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88 g B.72 g C.104 g D.110 g

16、化学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

①反应条件②哪些物质是反应物③哪些物质是生成物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某物质1.6 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C、H元素B.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化学式为CH4D.化学式为C2H6O

二、填空题

18、在A+B==C+D的反应中,5 gA物质跟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 gC物质和克D物质,这是根据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19、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为。

20、在A+B==C+D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4:3,当生成物C与D共2.8 g时,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g。

2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锥形瓶底要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CH4+2O2==CO2+2H2O反应中,每________份质量的甲烷(CH4)跟_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就生成___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

23、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个同学分别作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城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和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2)造成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正确地反映了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用实验来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容器中进行。

2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四、简答分析题

25、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6、早在三百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在一只敞121的容器中加热金属,反应后他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质量增加了。这一实验导致波义尔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你能说说波义尔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吗?

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化学方程式为a C2H6+b O2==m CO2+n H2O, 下述各式物质间计量数关系正确的是()

A.2m=a

B.3n=2a

C.3n=a

D.2b=2m+n

2.下列4个反应中,生成物均为Z,若Z的化学式为XY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3XY2+Y2==2Z

B.2XY2+Y2==2Z

C.3XY2+Y2==2Z

D.XY2+2Y2==2Z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H 2+O 2===2H 2O

B .4Fe+3O 2=====2Fe 2O 3

C .2H 2O 2=====2H 2O+O 2↑

D .S+O 2====SO 2↑

4.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是 ( )

A .2:l :2

B .1:8:9

C .4:16:32

D .2:32:18

5.有x 、Y 两种元素,已知12 g X 2与XY 3反应生成24 gC ,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2+XY 3==3C ,则x 、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

A .1:1

B .1:2

C .3:l

D .3:4

6.在反应2X+Y===2Z 中,已知1.2 gx 完全反应生成2 gZ ,若已知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2

B .34

C .40

D .80

二、填空题

7.科学家用自然界存在的N 2制造出N3,1998年又制造出N5。

(1)N2、N3、N5在物质分类中都属于 ;

(2)N5分子极不稳定,需在-80 ℃下保存。在通常情况下,它采取的爆炸式的反应生成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 2Ba 4Cu 6O 12)是以Y m O n 、BaCO 3、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高温超导物质(Y 2Ba 4Cu 6O 12)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Y 呈 价,Y m O n 的化学式为 。

(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另外一种常见气体,该物质是 。

9.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计量数写在括号里,1也要写入) (1)( )CH 4+( )O 2====( )CO 2+( )H 2O

(2)( )FeCl 3+( )NaOH===( )Fe(OH)3↓+( )NaCI (3)( )FeS 2+( )O 2====( )Fe 2O 3+( )SO 2 (4)( )Fe 3O 4+( )CO=====( )Fe+( )CO 2 (5)( )HgO====( )Hg+ ( )O 2↑ (6)( )WO 3+( )H 2=====( )W+( )H 2O

点燃 MnO 2 点燃

高温

高温

点燃 点燃

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用H2作“零污染汽车”的燃料

(2)灯泡里放极少量的红磷来延长白炽灯泡的使用寿命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铝在氧气中燃烧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11.一些豆科植物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农作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其反应可以看作是氮气、碳、水在根瘤菌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12.在3Fe+2O2====Fe3O4反应中,份质量的铁跟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13.高级汽车中常配置有一种汽车安全气袋,内部贮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在高速行驶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与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袋。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撞的林肯牌轿车的乘员正是由于这种安全气袋填补在自己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才没有受伤。请给出:

(1)NH4NO3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此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为。

1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硫磺、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请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15.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证明是否为砒霜(As2O3)中毒。将锌和盐酸与试样混合在一起,若试样中含有砒霜,则会发生反应,生成砷化氢(AsH3)、氯化锌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纳米材料”特指粒子直径为1~100 nm(1nm=10-9 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之一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分别是和。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学习目标: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 △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探究过程,并掌握该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活动一:类似相似多边形,我们如何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请用几何语言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 活动二: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内在联系? 活动三:你知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把它写出来。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也有简便的方法。 活动四: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与BC 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式吗? B ’ C ’

活动五 (1)两条直线l 1 , l 2 被三条平行线l 3 , l 4, l 5所截, 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 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猜想 成立吗? 如何来验证你的猜想? (2)你还能写出其他的比例式吗? (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两条直线被一组________所截,所得的________ 线段成比例。 请用几何语言写出定理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L 5 L 3 L 4 A D E F H B L 2 EF DE BC AB L 1

(2)、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4上,如图27.2-2 (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活动五: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 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_. 练习: 如图,在△ABC 中,DE ∥BC ,AC=4 ,AB=3,EC=1. 求AD 和BD. 活动六: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2.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如△ABC ∽△A ′B ′C ′的相似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那么△A ′B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k 1 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四、达标测评 1.如图,△ABC ∽△AED, 其中DE ∥BC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 ∽△AED ,其中∠ADE=∠B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活动七: 活动八: 活动: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间,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此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本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教材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

察的习惯。本单元的篇章页引用了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旨在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4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搭船的鸟》记录了“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主要呈现了“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习作单元的“交流平台”与普通单元不同,重在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要求进行梳理和归纳。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先回顾了两篇精读课文中的观察对象,并小结了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然后回顾了这些观察对象的“特别”之处,并小结:这样“特别”的发现正是源于作者观察的细致。这样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 “初试身手”提供了两则样例,进一步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时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换、用鼻子闻、用嘴尝,并让学生尝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自的意识。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文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读起来使人历历在目。《一面》文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模块二:领悟表达 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读懂课文,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总结各种描写方法,感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一、解读单元导语 自读单元导语,想一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习要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示要求预习课文 (一)预习提示: 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生自主学文 不再出示目标,以提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来自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一个片段。 (1)朗读《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自己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3)分组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那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自由学习《一面》《有的人》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有的人》。 (1)激情导入。 (2)诵读全诗,自由表达。 四、预习与理解检测 1.字词检查,由组长考核。 2.课文大意:写在练习本上,各组交流,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3.质疑与解疑。 各组将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全班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统一讨论。 4.人物初印象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结合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教学设计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的运用. 三、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 2=AD ?A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D=∠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 (4)教材P48的探究3 . 四、例题讲解 例1(教材P48例2). 分析:要证PA ?PB=PC ?PD ,需要证 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略(见教材). 例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DF ⊥AE 于F ,若AB=4,AD=5,AE=6,求DF 的长.

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 、AD 、AE 和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 和△AFD 中,因此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这四条线段对应成比例,从而求得DF 的长.由于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有一对直角相等,再找出另一对角对应相等,即可用“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五、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2)有一个角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六、作业 1. 已知:如图,△ABC 的高AD 、BE 交于点F . 求证: FD EF BF AF . 2.已知:如图,BE 是△ABC 的外接圆O 的直径,CD 是△ABC 的高.

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介绍了: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准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增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能够出看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增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学情分析 1.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水平,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2.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应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个特点,以增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练笔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理解“怒、燥、暮、试、验、证、阅、固、调”等生字,会写“艳、 内、梦、论、试、验、堂、镜、闲”等生字。能准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无论、试验、纸袋、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学习使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5.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水平的试验过程,激发学 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6.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搜集资料的水平。 7.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8.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9.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10.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11.通过“读读认认”,理解“肩、臂、瞠”等7个字。 1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准确, 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2.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相关。 3.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资料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模板(试用) 小学语文第三册集体备课笔记 第五单元 一、年段训练目标: 拼音: 1.在识字、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识记。 2.复习整体认读音节、汉语拼音字母表。 语文水平: 1.学习根据已有经验和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学习分析、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几种基本结构),准确、规范、整洁地书写,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2.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学会倾听,听懂别人说话地大致意思。 4.学习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朗读比较有感情;在阅读、生活情境中积累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 5.理解更多形式的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结合语言环境,能对一些近义词或形近字(同音字)作简单辨析与选择; 有些词语能在生活情境中使用。 6.能根据要求,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围绕一个意思说或写几句准确、通顺的话;对课文典范的句式实行迁移模仿; 初步理解比喻,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能仿照例子说或写这样的句子。7.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8.学习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培养想象水平;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学习的方法。 9.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单元分析: 1、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一个识字、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识字5”选了五条谚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课文《称赞》告诉了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地称赞他人,这样我们就会获得快乐;《蓝色的树叶》一文让学生懂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它引导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从现在开始》告诉我们: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只有相互尊重,世界才会更美好。语文园地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2、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54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在怎样与人相处方面受到一定的启发。积累谚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并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发现别人的有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协助、互相尊重。 3、主要语文训练点: 1)高度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理解60个生字,会写48个生字。 2)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道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主题丛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将相和》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景阳冈》一文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23个生字,读准20个词语,会写34个生词。 2.通过学习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4.通过本组教学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5.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情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语言,分析概括,理解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语言,体悟品质的能力。 6.通过学习口语交际和拓展内容,把《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培养学生改编,语言再创造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四、单元设计策略 我们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如下: 1、本单元字词,《语文园地五》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作为一个学习板块; 2、《将相和》和主题丛书《龙门石秀》作为一个学习模块,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

相似三角形判定导学案(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课前延伸】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用字母表市即可)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图、测量,了解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会灵活选取条件,证明两三角形相似。 3、会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简练地写出证明过程。 【课内探究】 实验与探究: 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角分别为60°,45°,75°。 ①同桌分别量出两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②同桌画的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换另三个角试试? 小组总结: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 小组讨论:两三角形相似一定要三个角相等吗?将你小组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知识应用一: 例: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写出成比例的线段。 知识应用二: 例:在阳光下,为了测量学校水塔的高度,小亮走进水塔的影子里,使自己的影子刚好被水塔的影子遮住,已知小亮的身高BC=1.6米,此时,他的影子的长AC=1米,他距水塔底部E处11.5米,水塔的顶部为点D,你能由此算出水塔的高度DE 吗? 小组总结: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解答,你们发现利用相似三角形可以: 练习: 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画图说明。 2.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画图说明。 【课堂小结】 小组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新丰三小集体备课记录时间12月18日地点大办公室学科语文年级低年级备课内容第五单元主讲人刘爱华参加教师刘爱华 仲秀萍 施卫芳 陈占顺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大海睡了》、《冰花》、《北风和小鱼》三篇课文。《大海睡了》是一首诗歌,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语言流畅、富于想象,课文插图体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冰花》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课文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想象力;《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4.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6.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三、主要措施及策略1.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景文章,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设计时,采用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这美丽的秀色;《大海睡了》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 《冰花》晶亮洁白、千姿百态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体会;《北风和小鱼》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北风、青草、梧桐、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组合方法、迁移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3.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以及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口算并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

创设和谐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本节课我一改往日的教学过程先出示两个例题,让学生进行试算,然后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太集中了,我就让学生根据这两道题再出一些题,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又高了起来,而且出的题也很好。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时数:4课时。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学案

相似形复习课学案 总编号:NO. 22 命题人:陈光双 审核人:初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2.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 课前复习: 比例的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和比性质 等比性质 定义 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 相似三角形 性质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 1. ,两三角形相似 2. ,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 3. ,两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 课中探究: 一.基础巩固(易错点): 1. △ 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ED= ∠ B , 那么△ AED ∽ △ ABC ,从而 AD ( ) =DE BC 2.如图,DE ∥BC, AD:DB=2:3, 则S △ AED:S △ ABC =___. D A C B A B C D E A B C D E 第1题 第2题 第5题

3. 已知三角形甲各边的比为3:4:6, 和它相似的三角形乙的最大边为10cm , 则三角形乙的最短边为______cm. 4.等腰三角形ABC 的腰长为18cm ,底边长为6cm,在腰AC 上取点D, 使△ABC ∽ △BDC, 则DC=______. 5. 如图,D 是△ABC 一边BC 上一点,连接AD,使 △ABC ∽ △DBA 的条件是( ). A.AC:BC=AD:BD B. AC:BC=AB:AD C. AB 2=CD·BC D.AB 2=BD·BC 二·基础巩固(易漏点) 6·D 、E 分别为△ABC 的AB 、AC 上 的点,且DE ∥BC ,∠DCB= ∠ A ,把每两个相似的三角形称为一组,那 么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_______组。 7·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8,点E 在直线AD 上,DE 等于4,连接BE 与对角线AC 相交于点N ,则 NC:AN= 三.跟踪检测: 第6题 8.如图,△ADE ∽ △ACB, 则DE:BC=_____ 第8题 9.·如图若∠1=∠2=∠3,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第9题 10、如图:DE ∥BC, AD:DB=3:4, △ADE 与 △ ABC 的周长比为 , △ABC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的比为 A B E D C A C B D E 2 733 图6 A

第14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案

第14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温故知新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一定要注意三边的对应的关系,不要写错 2.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可以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也可以与三角形的两边的延长线相交,如下图 所示,若DE∥BC,则有AD AB= AE AC , AD DB = AE EC , DB AB = EC AC 课堂导入

一、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之比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 2、应结合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来理解相似三角形; 3、相似三角形应满足形状一样,但大小可以不同; 4、相似用“∽”表示,读作“相似于”;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叫做相似比,书写对应边的比时,一定要找准对应边。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典例分析 例1、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求证:△ABC ∽△BCD 例2、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知 识要点一 A B C D

例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ABC的是() A.∠ABD=∠ACB B.∠ADB=∠ABC C.AB2=AD?AC D.= 例4、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BC=2AD,E是BC的中点,连接AE、AC.(1)点F是DC上一点,连接EF,交AC于点O(如图1),求证:△AOE∽△COF; (2)若点F是DC的中点,连接BD,交AE与点G(如图2),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 举一反三 1、下列四个三角形中,与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A.B.C.D. 2、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同学的观点如下: 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1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2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 的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 似. 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中心发言材料: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教材内容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 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初步感受了汉语的音韵特点。在本单元,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学生初入学,既对小学学习感到新鲜,又可能因学习任务的繁重而存在紧张,畏惧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的特点,尽可能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的读音,让识字教学与拼音有机的结合,达到即识字又巩固拼音的作用。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识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识字的基础上朗读,背诵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 认识65 个生字和10 个偏旁;会写23 个字和2 个笔画。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

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 4.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5.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6.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是: 画 2课时 大小多少 3课时 小书包 3课时 日月明 3课时 升国旗 3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合计 18课时 本单元计划做5次课堂作业,用两周时间完成教学内容。

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学案

§4.6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会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证明角相等或线段成比例,或进行角的度数和线段长度的计算等. 2.了解图形的位似及性质,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在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相等,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是1的两个三角形 是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边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和一条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 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相等,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的比,对应的比和对应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面积的比等于. 4. 位似图形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图形,这个点叫做,这时的相似比又叫做位似比. (二)基础训练 1.如图是小明做的一个风筝的支架,AB=40cm,BP=60cm, △ABC∽△APQ的相似比是() A.3:2 B.2:3 C.2:5 D.3:5 2.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________.

3.如图,D、E两点分别在△CAB上,且 DE与BC不平行, 请填上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_________,使得△ADE∽△AB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B.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C.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D.两个等腰梯形一定相似 5.厨房角柜的台面是三角形,如图,如果把各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三角形铺成黑色大理石.(图中阴影部分)其余部分铺成白色大理石,那么黑色大理石的面积与白色大理石面积的比是() A.1 4 B . 4 1 C. 1 3 D. 3 4 6. 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如果△ABC的周长是16, 面积是12,那么△DEF的周长、面积依次为( ) A.8,3 B.8,6 C.4,3 D.4,6 7.如图,点P是Rt△ABC的斜边 BC上异于 B、C的一点, 过P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条. A.1 B.2 C.3 D.4 二、例题精讲 例1如图,⊙O中的弦AB截另一弦CD成CE、DE两部分,已知AB=7,CE=2,DE=6,求AE长 A E D C B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出 边角关系. 2.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难点: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定全等;()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4)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5)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6)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7)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 ) (8)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2.填空: (1)如图,BE ∥CD ,则△ ∽△ AB AE BE ( )()()==; (2)如图,AB ∥DE ,则△ ∽△ AB BC CA ( )()()==; (3)如图,∠B=∠ADE ,则△ ∽△ AB BC CA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们再来做几个题目,先看一道例题.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出示例题) 例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1)△ACD ∽△CBD ; (2)CD 2=AD ·BD. (先让生尝试,然后师分析证明思路,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在Rt △ABC 中,∠A=90°-∠B , 在Rt △CBD 中,∠BCD=90°-∠B , ∴∠A=∠BCD. 而∠ADC=∠CDB=90°, ∴△ACD ∽△CBD. ∴CD AD BD CD =. ∴CD 2=AD ·BD. (列CD AD BD CD =时,要让学生自己找CD ,AD 的对应边,并强调找对应边的方法)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D ⊥AB 于D. 求证:(1)△CBD ∽△ABC ; (2)BC 2=AB ·BD. D D C A B C D C A D B

第五单元 备课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区别多音字“强”。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及蕴含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区别多音字“强”。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及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找长征资料及陈赓将军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说到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谁能说说你看过哪些电影、电视或读过哪些文章?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评价)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倔强的小红军)大家齐读课题(老师订正读音“倔强”)。 倔强是什么意思? (性格)刚强不屈。 这是怎样一个刚强不屈的小红军呢?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 2、学习课文

⑴检查生字: ①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荒、忍、惫、牵、翘、鬼、吻、递、嘛、港、邦(抽卡片学生读) ②出示易读错音的字,学生辨析: 倔:juè jué(√) ③出示多音字,学生辨析并组词: 薄:bó(薄礼)强:qiáng(强大)挨:āi(挨近) báo(薄嘴唇)jiàng(倔强)ái(忍饥挨饿) ④出示词卡,学生认读: 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 ⑤经过认读,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还有哪个字容易出错,你可以提醒大家。(随着学生说,老师板书生字:荒、薄、忍、港) 如:“荒”字,中间是“亡”,不是“云”,不要多写一点; “薄”字,应注意它的结构是“上下”,不是“左右”; “忍”字,“刀”左侧一点的方向,是“左点”,不是“右点”; “港”字,右下是“巳”,不是横折钩、竖弯钩。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案 谢文广 例1 从下面这些三角形中,选出相似的三角形. 例2 已知:如图,ABCD 中,2:1:=EB AE ,求AEF ?与CDF ?的周长的比,如果2cm 6=?AEF S ,求CDF S ?. 例3 如图,已知ABD ?∽ACE ?,求证:ABC ?∽ADE ?. 例4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3)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例5 如图,D 点是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过D 点画线段DE ,使点E 在ABC ?的边上,并且点D 、点E 和ABC ?的一个顶点组成的小三角形与ABC ?相似.尽可能多地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说明线段DE 的画法.

【知能点分类训练】 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4:5,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8,另外两边长为_________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ABC ABC的两边长分别为1 当△A 1B 1 C 1 的第三边长为_______时,△ABC与△A 1 B 1 C 1 相似. 3.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为4:5:6,三边中点连结所成三角形的周长为60cm,?则原三角形各边的长为(). A.16cm,20cm,24cm B.32cm,40cm,48cm C.8cm,10cm,12cm D.12cm,15cm,18cm 4.△ABC∽△A′B′C′且相似比为1 3 ,△A′B′C′∽△A″B″C″且相似比为 4 3 ,则△ABC与△A″B″C″的相似比为(). A.1 4 B. 9494 .. 4949 C D或 5.若△ABC的各边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 1B 1 C 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C与△A 1B 1 C 1 的对应角不相等 B.△ABC与△A 1 B 1 C 1 不一定相似 C.△ABC与△A 1B 1 C 1 的相似比为1:2 D.△ABC与△A 1 B 1 C 1 的相似比为2:1 6.△ABC与△A′B′C′满足下列条件,△ABC与△A′B′C′不一定相似的是( ?). A.∠A=∠A′=45°38′,∠C=26°22′,∠C′=108° B.AB=1,AC=1.5,BC=2,A′B′=12,B′C′=8,A′C′=16 C.BC=a,AC=b,AB=c,A′B′```` B C A C == D.AB=AC,A′B′=A′C′,∠A=∠A′=40° 7.已知:在△ACB中,∠ACB是Rt∠,M是 A AB中点,MD⊥AB交AC于E,BC 的延长线于D M 求证:AB2=4ME·MD E B C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