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第一章-绪论

01-第一章-绪论

01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C.人体细胞的功能 D.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骨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软骨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C.阈电位 D.阈强度 E.动作电位 4.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组织的 A.静息电位减小 B.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阈强度减小 D.阈强度增大 E.反应性增大 5.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低于正常 C.高于正常 D.等于正常 E.无法测出 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血浆 E.细胞外液 7.生物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 C.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兴奋 D.正反馈 E.负反馈 9.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反射弧 E.突触 10.关于反射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E.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11.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A.风沙入眼引起眼泪 B.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C.天气炎热引起出汗 D.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心跳加快 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 12.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 B.伤害性刺激引起肢体屈曲 C.疼痛引起心跳加快 D.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 1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强光照射引起瞳孔缩小 B.叩击股四头肌引起小腿伸直 C.情绪紧张引起心跳加快 D.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E.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 14.维持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有赖于 A.条件反射 B.反射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正反馈调节 1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

第1章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 试述下列各组概念: ⑴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 ⑵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⑶数据类型、数据操作 ⑷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参考答案: 略 2.试述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操作)。 3.试述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四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特性。 参考答案: 集合结构: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特性外,数据元素之间无其它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性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终端结点,开始结点没有前趋但有一个后继,终端结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趋,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此结点无前驱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所有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后继。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在这种数据结构中任何结点都可能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4.设有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a1,a2,…,a n}, R={| i=1,2,…,n-1},请画出此逻辑结构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0 1 2 … n-2 n-1 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 5.设一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请写出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 图第5题的逻辑结构图 参考答案: 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k1,k2,k3,k4,k5,k6,k7,k8,k9}, R=,,,,,,,,, }。 6.设有函数f (n)=3n2-n+4,请证明f (n)=O(n2)。 证明:因为存在c=6,N=1,对所有的n≥N ,0 ≤3n2-n+4≤6×n2都是恒成立的,所以由书P16的定义可得f (n)=O(n2)。 7.请比较下列函数的增长率,并按增长率递增的顺序排列下列函数: (1) 2100 (2) (3/2)n (3) (4/3)n (4) n n (5) n2/3 (6) n3/2 (7) n! (8)n (9) n (10) log2n (11) 1/log2n (12)log2(log2n) (13)nlog2n (14) n log2n 参考答案: 按增长率递增的排列顺序是: 1/log2n< 2100

基础工程课件第一章

绪论 0.1地基和基础 一、地基和基础的概念(插图) 1地基:受建(构)筑物荷重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2基础:支撑上部结构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层中地基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3直接支撑基础的地基称为持力层,在持力层下方的地层称为下卧层。4基础分类: 埋深不大于5cm或埋深与基础底面宽度之比小于1、只需简单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埋深较深,且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如桩基础、墩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筏板带桩基础、箱基带桩基础等。 5地基分类: 地层包括岩层和土层,因此地基有岩石地基和土质地基之分。由于人们对选定场地的土质条件无法选择,只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处理。 对于开挖基坑后就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对那些

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二、地基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为了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下列两个基本条件: 1地基的强度条件:要求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得超过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地基不发生整体强度破坏;地基的土(岩)体必须稳定,保证在建(构)筑物使用期间,不发生开裂、滑动和坍塌等有害现象。 【沉降量、沉降差】 2地基的变形条件:控制基础的沉降不超过地基的容许变形值,保证建(构)筑物不因地基变形而损坏过影响其正常使用。【倾斜、局部倾斜】在荷载作用下,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上部分互相制约、共同工作。对于特定的建筑物,采用何种类型的地基、配合何种形式的基础,是建筑物设计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设计时应根据当地地质勘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与当地施工水平及场地施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护环境的地基基础方案。 0.2基础工程的作用 一、基础工程的学科地位: 基础工程是以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为专业基础,研究在各种可能荷载及其组合作用及一定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地基基础受力、变形稳定新装的变化规律及各种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检测与维护的专门学科,是土木工程学科的

0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习题与答案 1. 填空题 (1)计算智能是 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受到 的启发而设计出的一类算法的 。 (2)计算智能中的优化算法是已知 ,依据一定的判 定规则,通常称为 ,或者称为 ,在某种搜索机制的引导下在解空间寻找 的过程。 解释: 本题考查计算智能的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1)人工智能,大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统称 (2)所有解(解空间),适应度函数,目标函数,最优解 2. 如何理解最优化问题? 解释: 本题考查最优化问题的形式和实质。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最优化问题就是在一个给定的变量空间内,依据一定的判定条件,在多个已知解中选择最优解的问题。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形式为:12min ()[(),(),,()] ()0,0,1,,s.t.()0,0,1,,n m i j F f f f g i p h j q ∈==???==??X R X X X X X X ≤,其中 ()12......m f f f X ,是目标函数,()i g X 和()j h X 是不等式约束条件和等式约束条件。

T 12(,,,)n n x x x =∈X R 为已知解, 12,,......,n x x x 为设计变量。 例如:123 12123min ()x +x 20x ,x ,x 2f X x x x =++≤????≤≤??,1230x x x ===时,即X =(0,0,0),()f X =0为最小值。 X =(0,0,0)为最优解,()f X =0为最优函数值。 3. 简要叙述最优化问题的分类及依据。 解释: 本题考查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依据最优化问题要素的不同特点,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对最优化问题进行分类。(1)根据目标的数量,最优化问题可分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问题又可分为二、三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和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2) 根据设计变量是否连续,最优化问题可分为连续变量优化问题和离散变量优化问题;(3)根据是否约束条件,最优化问题可分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和约束优化问题。 4. 简要介绍传统优化方法与计算智能方法的各自特点。 解释: 本题考查传统优化方法与计算智能方法的特点。 具体内容人工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传统优化方法具有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然而,传统优化方法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1)单点计算方式大大限制了计算效率的提升。传统优化算法是从一个初始解出发,每次迭代只对一个点进行计算,这种方式难以发挥现代计算机高速计算的性能。

绪论及第一章

实用标准文案 绪论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加工设备的基本的一些分类、结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问题。 橡胶、塑料和化学纤维都是高分子材料,其成型加工设备有相似之处,有一些设备是通用的,如密炼机、压延机;但也有一些设备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挤出机、注射机等。 课程进程安排 绪论2学时 聚合反应器2学时 化纤机械10学时 塑料加工设备8学时 橡胶加工设备6学时 课程复习2学时 答疑2学时共32学时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概述 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所需设备一般可分为两种,传递过程设备(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等物理过程设备)和化学反应过程设备。完成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成为聚合反应器。

1、聚合反应器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聚合物反应特点: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聚合反应机理复杂,且随反应进行,系统的粘度急剧上升,因此聚合反应器的设计具有特殊性。 典型的聚合反应器包括: 釜式反应器:多设有搅拌装置,称搅拌釜反应器。它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广,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亦可用于连续操作。主要用于乙烯、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的聚合,也可用于丁苯橡胶、氯化橡胶和顺丁橡胶的反应。 管式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多用于粘度较高的均相反应物料,它属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部物料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返混程度不大。主要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分段控制反应温度。典型的反应体系有: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本体聚合、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等。 特殊反应器: 对于高粘度体系,如本体聚合或缩聚反应聚合后期,反应物体系粘度可达 500-5000 Pa.S, 为此需要特殊反应器。如尼龙的后缩聚反应可采用双螺杆型反应器,聚酯生产中的后缩聚采用的表面更新型反应器。 2、化纤生产设备 化纤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重点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地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 (3)人工地基:若地基软弱、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4)基础:将结构承受的各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第二章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1)土体的三相体系: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和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2)粒度:土粒的大小。 (3)界限粒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4)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5)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6)土中的水和气(p9) (7)工程中常用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来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 不均匀系数u C 反映了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曲率系数c C 描述了级配曲线分布整体形态。 工程上对土的级配是否良好可按如下规定判断: 1.对于级配连续的土:5>u C ,级配良好:5

2.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上呈台阶状(见图曲线C ),采用单一指标u C 难以全面有效地判断土的级配好坏,同时需满足5>u C 和3~1=c C 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颗粒分析实验:确定土中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称为土的颗粒分析实验。对于粒径大于的粗粒土,可用筛分法。对于粒径小于的细粒土,则可用沉降分析法(水分法)。 (7)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三个基本实验指标 1.土的天然密度ρ 土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密度(单位为33//m t cm g 或),即V m =ρ。 () 2.土的含水量w 土中的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含水量, 即%100?=s w m m w 。 () 3.土粒相对密度s d 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称为土粒相对密度,即 1 11w s w S s s V m d ρρρ== () 反映土单位体积质量(或重力)的指标 1.土的干密度d ρ 土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部分的质量,称为土的干密度,并以d ρ表示:V m s d = ρ。 () 2.土的饱和密度sat ρ 土孔隙中充满水的单位体积质量,称为土的饱和密度sat ρ, 即V V m w V s sat ρρ+=, () 式中w ρ为水的密度,近似取3/1cm g w =ρ 3.土的有效密度(或浮密度)ρ' 在地下水位以下,单位体积中土粒的质量扣除同体积水的质量后,即为单位土体积中土粒的有效质量,称为土的有效密度ρ',即V V m w s s ρρ-= '. () 反映土的空隙特征、含水程度的指标 1.土的孔隙比e 土中空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孔隙比e ,即s V V V e =。 ()

第一章 绪论和第二章浅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基础工程:研究下部结构物与岩土相互作用共同承担上部结构物所产生各种变形与稳定问题。持力层:在地基基础设计时,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土层。 (持力层受附加应力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当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满足一定条件时,此时深度为持力层底面) 下卧层:承受压力的这一部分为持力层; 持力层以下部分为下卧层。(注:根据承受荷载不同,持力层和下卧层也不同) 地基: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 地基可分为:①天然地基:开挖基坑后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 ②人工地基: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 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 基础的作用:扩散压力;传递压力;调整地基变形;抗滑或抗倾覆及减振。 基础可分为:①浅基础:指埋深不大的基础(d<5m); (1)采用常规施工方法修建; 大开挖——降水——建造基础——回填土 (2)不计基础侧面的摩擦力。 ②深基础:对于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处良好地层; (1)采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建造的基础; (2)计算承载力时需要计入基础侧面的摩擦力。 ③深浅结合的基础:桩——筏基础、桩——箱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①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优先选用)——天然地基 ②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 ③天然地基上的深基础 ④深浅结合的基础(桩-筏基础、桩-箱基础) 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地基承载力要求 ②地基变形要求 ③基础强度、刚度、耐久性要求 ④对坝基,有抗渗要求。 基础分类: 地基液化:——液化层常采用原位测试方法来判别。

地震液化在地质上有如下的宏观现象: ①喷水冒砂:土体中剩余孔隙水压力所产生的管涌所导致的水和砂在地面上喷出。 ②地下砂层液化:地基中某些砂层,在其上虽覆盖有一定厚度的非液化土层, 但当地震烈度大于7度时,地下饱和砂层可发生液化,地基的强度降低。 液化土层的判别: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振动强度、透水性、密度、粘性、静应力状态等。当地基内存在如下土层特点时应注意: (1)若土的密度大,振动下体积收缩的趋势小,不易液化。 (2)土的渗透性不好,则不易排水,孔隙水压力得以增大,易于液化。 (3)土的粘性大,则在有效应力消失时土粒可以依赖粘聚力来联系,粘性大的土不易液化。(4)若土的有效应力大,或土埋深大,则液化需要较高的孔隙水压力,比受力小的难液化。(5)振动强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液化。 一般经验认为: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的地区很少发现液化造成的喷水冒砂现象。 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补救困难);造价高(20%)。解决地基基础问题的合理途径: 勘察(室内,原位试验)—设计(理论,经验)—施工//检测(评价设计的合理程度, 信息化施工,判别安全度) 成功的基础工程需满足的8个要求:(2埋深;3体系;1经济,沉降,环保) ①埋深应足以防止基础底面下的物质向侧面挤出; ②埋深应在冻融及职务生长引起的季节性体积变化区以下; ③体系在抗倾覆、转动、滑动或防止土破坏方面必须安全; ④体系对土中有害物质所引起的锈蚀或腐蚀必须安全; ⑤体系足以应对以后在场地或施工几何尺寸方面的某些变化; ⑥基础应是经济的; ⑦地基总沉降和沉降差应为基础构件和上部结构所允许; ⑧基础及其施工应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01第一章 绪论-习题与解答

1-1 什么是电力系统,电力网?电力系统运行有那些特点? 1-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 电能质量指标主要指哪三个?各自允许的波动范围是多少? 1-4 根据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一般将符合分成那三类?怎样保证供电? 1-5 变电所有那些类型?其作用是什么? 1-6 举例说明为什么在同一电压等级下,各种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不一样? 1-7 根据电压高低电力网分为哪几种类型?配电网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8 试标出图1-17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1-9 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输电电压的确定要考虑那些因素? 1-10什么是接地保护,工作接地? 1-11电力系统中性点有哪集中运行方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 1-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消护线圈对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有哪几种?一般采用哪一种?为什么? 1-1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是为什么能继续运行,能否长期运行?

1-1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的电气装置连接而成的整体,它完成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任务。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统一体,称为电力网。 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1. 电能生产、输送与使用的同时性; 2. 与生产及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3. 过渡过程的瞬时性。 1-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1. 满足用电需求; 2. 安全可靠地供电; 3. 保证电能质量; 4.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 电能的质量指标主要是电压、频率和波形。 电压容许变化范围为额定电压的%5±; 频率的允许偏差为Hz )5.0~2.0(50±; 波形应为正弦波,畸变率要十分小。 1-4 将负荷按重要程度分为三类:一类负荷、二类负荷、三类负荷。 一类负荷——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电源供电,电源间应能自动切换,以便在任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对这类用户的供电不致中断。 二类负荷——需双回线路供电。但当双回线路供电有困难时,允许由一回专用线路供电。 三类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允许较长时间停电,可用单回线路供电,但也不能随意停电。 1-5 变电所类型及其作用: 一、按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1. 升压变电所:将发电机电压变化成35KV 以上各级电压利用高压输电线路把电能送到需要地点,向用户供电。 2. 降压变电所:将输电线路的高电压降低,通过各级配电线路把电能分配给用户。 (1) 枢纽变电所 (2) 中间变电所 (3) 地区变电所 (4) 终端变电所 二、按电压高低划分: 1. 大型变电所 2. 中型变电所 3. 小型变电所 按变电所的结构型式划分: 1. 屋外式变电所 2. 屋内式变电所 3. 地下式变电所 4. 箱式(变电所) 1-6 如图所示,设发电机在而定电压下工作,给电力网AB 供电。由于线路电压损失,所

数值计算方法第一章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以误差为主线,介绍了计算方法课程的特点,并概略描述了与算法相关的基本概念,如收敛性、稳定性,其次给出了误差的度量方法以及误差的传播规律,最后,结合数值实验指出了算法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1 引 言 计算方法以科学与工程等领域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为求解对象,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利用有限的计算工具计算出模型的有效解答。 由于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是各种各样的、复杂的. 复杂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求解系统的规模很大,多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耦合,海量的数据处理等等,这样就使得在其它课程中学到的分析求解方法因计算量庞大而不能得到计算结果,且更多的复杂数学模型没有分析求解方法. 这门课程则是针对从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中抽象出或转化出的典型问题,介绍有效的串行求解算法,它们包括 (1) 非线性方程的近似求解方法; (2) 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3) 函数的插值近似和数据的拟合近似; (4) 积分和微分的近似计算方法; (5)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6) 优化问题的近似解法;等等 从如上内容可以看出,计算方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近似”. 之所以要进行近似计算,这与我们使用的工具、追求的目标、以及参与计算的数据来源等因素有关. 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数据,只能区分、存储有限信息,而实数包含有无穷多个数据,这样,当把原始数据、中间数据、以及最终计算结果用机器数表示时就不可避免的引入了误差,称之为舍入误差. 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得到运算结果,就需要将无穷的计算过程截断, 从而产生截断误差. 如 +++=! 21 !111e 的计算是无穷过程,当用 ! 1 !21!111n e n ++++= 作为e 的近似时,则需要进行有限过程的计算,但产生了 截断误差e e n -.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1),它必须具备(2)这三个特性。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4.一个算法应该是()。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A和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 (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 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 10.以下属于逻辑结构的是()。 A.顺序表 B. 哈希表 C.有序表 D. 单链表 11.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时间复杂度为() for(i=1;i<=n;i++) for(j=1;j<=n;j++) x=x+1; A. O(2n) B.O(n) C.O(n2) D.O(log2n) 12.程序段 for(i=n-1;i>=1 ;i--) for(j=1;j<=i;j++) if (a[j]>a[j+1]) A[j]与A[j+1]对换; 其中 n为正整数,则最后一行的语句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是() A. O(n) B. O(nlogn) C. O(n3) D. O(n2) 13.连续存储设计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A.一定连续 B.一定不连续 C.不一定连续 D.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 14.以下数据结构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树 B.字符串 C.队 D.栈 15. 下列数据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栈 B. 队列 C. 完全二叉树 D. 堆 16.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内表示时,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相同并且是连续的,称之为()。 A.存储结构B.逻辑结构C.顺序存储结构D.链式存储结构17.非线性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 A.一对一关系B.一对多关系C.多对多关系D.B或C 18.除了考虑存储数据结构本身所占用的空间外,实现算法所用的辅助空间的多少称 为算法的()。 A.时间效率B.空间效率C.硬件效率D.软件效率

基础工程

第一章:绪论 地基——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 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 基础设计需满足的三个基本要求: (1)强度要求: 不能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并有足够安全储备。 (2)变形要求: 特征变形(如基础沉降)不能超过建筑物的允许值; (3)上部结构的其他要求: 满足上部结构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要求。 第三章:浅基础 浅基础:通常把位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 柱基或墙基) 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m, 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 如箱形基础), 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优点:埋置深度较浅,用料较省,无需复杂的施工设备,在开挖基坑、必要时支护坑壁和排水疏干后对地基不加处理即可修建,工期短、造价低。 浅基础的设计内容及步骤 1选择基础的材料和类型,进行基础平面布置; 2确定地基持力层,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 4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必要时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地基验算(包括变形与稳定性验算); 5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内力分析、截面计算、同时满足构造要求); 6绘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原则:在满足承载力的条件下尽量浅埋 基本要求: 1.除岩石以外,D大于50cm(表土扰动,植物,冻融,冲蚀) 2.基础顶距离表土大于10cm,保护基础面。 3.桥:要求在冲刷深度以下 变形验算的内容 ⑴沉降量:基础某点的沉降值 ⑵沉降差:基础两点或相邻柱基中点的沉降量之差 ⑶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⑷局部倾斜:砌体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地基净反力的概念 地基净反力是指由基础顶面标高以上部分传下的荷载所产生的地基反力。(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结构设计中,基础内产生内力的是净反力,而基础自重G K 不会产生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 (1)墙体裂缝;(2)梁板拉裂; (3)构配件损坏;(4)影响正常使用。 二、防止的方法 (1)采用筏基或箱基;(2)采用深基础; (3)地基处理;(4)建筑结构和施工方面采取措施。 刚性基础设计步骤: 1. 确定基底面积B×L 2. 选刚性基础类型 3. 按宽高比决定台阶高度与宽度——从基底开始向上逐步收小尺寸,使基础顶低于室外地面至少0.1m,否则应需修改尺寸或基底埋深。 4. 基础材料强度小于柱的材料强度时,应验算基础顶面的局部抗压强度,如不满足,应扩大柱脚的底面积。 第五章桩基础 桩基础的适用性 1、桩基础的优点 (1)承载力高 (2)沉降量小且沉降均匀 (3)能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 (4)可以减小机械基础的振幅、减弱机械振动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5)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6)便于实现基础工程机械化和工业化 2、采用桩基的条件 (1)高层建筑 (2)重型工业厂房和荷载很大的建筑物 (3)沉降量过大的建筑物 (4)软弱地基和某些特殊土上的永久建筑物 (5)高耸构筑物(受水平力和上拔力作用) (6)需要减弱其振动影响的动力机械基础 (7)有可能被水冲刷的桥梁基础 (8)需穿越水体或软弱土层的建构筑物基础 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所有桩基础均计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桩端为软弱土的一、二级建筑物桩基桩端为粘性土、 粉土或存在软弱下卧层的一级建筑物。 桩基设计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单桩承受的竖向荷载不宜超过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 (3)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稳定性验算。 还应考虑特殊土对桩基的影响。“减沉桩”数量按沉降控制条 件确定。 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1)选桩基础的数量和几何尺寸。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3)确定桩基础的数量、间距和布置方式。 (4)验算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值。 (5)桩身结构设计。 (6)承台设计。 (7)绘制桩基础施工图。 单桩竖向承载力:指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失去稳定,也 不产生过大的沉降时,所承受的最大荷载。 桩基础沉降 计算桩基础沉降时,最终沉降量宜按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 算。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宜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按 下列方法计算: (1)实体深基础(桩距不大于6d); (2)其他方法,包括明德林应力公式方法。 负摩阻: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和桩端土将产生压缩变 形,如果桩周土层由于某种原因而下沉,并且它的下沉量大于桩 身的下沉量时,在桩侧将会产生向下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产生负摩阻力的原因 (1)桩周地面大面积堆载、填土或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 长期荷载; (2)桩基场地降低地下水位; (3)自重欠固结土层的桩基;新填土,灵敏土; (4)沉桩严重扰动桩周土后引起土的固结;砂土液化、冻 土融解 (5)桩穿越厚层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进入相对较硬 土层 减小负摩阻力的工程措施 (1)对预制桩:利用沥青减少摩擦 (2)对灌注桩:利用膨润土泥浆产生滑动层 (3)对干作业成孔:采用塑料膜减少摩擦 桩的平面布置原则 平面布置:对称式、梅花式、行列式、环状等 间距:3.0~4.0倍桩径 一般原则: (1)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3.3.3的规定;当施工中采 取减小挤土效应的可靠措施时,可根据当地经验适当减小。 (2)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 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 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 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3)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 于0.4d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 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入平整、 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应小于 0.2m。 桩承台的设计 承台作用:连结各桩,转换、调整、分配荷载。 桩基承台可分为柱下独立承台、柱下或墙下条形承台(梁式 承台)、筏板承台、箱形承台。 各种桩基承台均应进行受弯、受冲切、受剪切和局部承压承 载力计算 桩基础设计基本资料 (1)建筑本身的资料; (2)建筑场地、建筑环境资料; (3)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4)施工条件和桩型条件; (5)供设计比较用的有关桩型及实施的可行性的资料 桩基础设计基本内容和步骤 (1)收集设计基本资料,包括提出勘察要求并实施勘察。 (2)持力层选择和桩型选择。 (3)确定单桩承载能力。 (4)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初步确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 置,初步确定承台尺寸与埋置深度。 (5)验算作用于单桩的荷载,若不符合要求,需调整平面 布置与承台尺寸再进行验算,直至满足要求。 (6)验算群桩承载力和变形,若不符合要求则返回第4步 修正设计,直至满足要求。 (7)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8)承台设计和计算。 (9)绘制桩位、桩身结构和承台结构施工图,编制设计说 明。 第十章基础抗震 振动对土体性质的影响 (1)振动对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 砂土的内摩擦系数将随着振幅的增大而减少 砂土的内摩擦系数随着振动加速度增大而减小 粘性土的抗剪强度一般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加大而减小 随着土所具有的粘聚力的增加,振动对土的力学性质变化的 影响将减小 (2)振动作用下土的压密 在动荷载作用下,地基的沉降比只有静荷载作用时的沉降要 大,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将产生振动附加沉降。 但在法向压力作用下,只有当振动加速度大于某临界值(通 常为0.2g~0.3g)时才出现振动附加沉降,其值随振动加速度的 增大而增大。 地基震害 1、震陷 在地震时,地面的巨大沉陷称为“震陷”或“震沉” 震陷原因有多种: (1)松砂震后密实而沉缩; (2)饱和砂土振动液化后涌向四周洞穴中或从地表裂缝中 逸出而引起地面变形; (3)淤泥质粘土经震动后结构受到振动而强度显著降低, 产生附加沉降 2、液化 地震引起的振动使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导致孔隙水压 力急剧增加。这种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应 力减小,当有效应力完全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 状态。形成“液化”现象。 天然地基抗震措施 (1)地基为软弱粘性土 采用桩基础或各种地基处理方法。 (2)地基不均匀 地基处理,填平沟、坎。 (3)可液化地基 地基处理,加强地基整体性和刚度 (4)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 第九章特殊土地基 膨胀土(岩)的特点 1、概念 膨胀土是指粘粒成分主要有亲水性粘土矿物组成,同时具有 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粘性土;膨胀岩是指 含有较多亲水矿物,含水率变化时发生较大体积变化的岩石,其 具有遇水膨胀、软化、崩解和失水收缩、开裂的特性。 2、膨胀土的物理特征 天然状态下,膨胀土呈坚硬或硬塑状,有黄、红、灰白等颜 色。我国膨胀土的粘粒含量一般很高,粒径小于0.002mm的胶 体颗粒含量超过20%,w L大于40%,I p大于17,多在22~35之间, 膨胀土的天然含水量接近或略小于塑限,液性指数常小于0,土 的压缩性比较小,多属于低压缩性。 3、膨胀土(岩)地基的工程措施 (1)设计措施 建筑场地选择、建筑措施、结构处理、地基处理 (2)施工措施:排水、防水。施工中尽量减小地基中含水 量的变化。 红黏土的形成与分布 炎热湿润气候条件下的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系出露区 的岩石在长期的成土化学风化作用(红土化作用)下形成的高塑 性粘土物质,其液限一般大于50%一般呈褐红、棕红、紫褐色等 色,称为红黏土。 覆盖于碳酸盐岩系之上,其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高塑性粘 土,应判定为原生红黏土。 原生红黏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其液限大 于45%的黏土,可判定为次生红黏土。 红黏土地区的岩溶和土洞 溶洞顶板塌落造成地基失稳,尤其是一些浅埋、扁平状、跨 度大的洞体, 其顶板岩体受数组结构面切割,在自然或人为的作 用下,有可能塌落造成地基的局部破坏。 土洞塌落形成场地坍陷,实践表明,土洞对建筑物的影响远 大于岩溶, 其主要原因是:土洞埋藏浅、分布密、发育快、顶板 强度低,因而危害也大。有时在建筑施工阶段还未出现土洞,只 是由于修建筑物后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条件才产生土洞和 地表塌陷。 溶沟、溶槽等低洼岩面处易于积水,使土呈软塑至流塑状态, 在红粘土分布区,随着深度增加,土的状态可以由坚硬,硬塑变 为可塑以至流塑。 基岩岩面起伏大,常有峰高不等的石芽埋藏于浅层土中,有 时外露地表,导致红粘土地基的不均勻性。常见石芽分布区的水 平距离只有lm、土层厚度相差可达5m或更多的情况。 岩溶水的动态变化给施工和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雨季深部 岩溶水通过漏斗、落水洞等竖向通道向地面涌泄,以致场地可能 暂时被水淹没。 红黏土地基稳定性评价 红粘土在天然状态下,膨胀量很小,但具有强烈的失水收缩 性,土中裂隙发育是红粘土一大特征。坚硬、硬塑红粘土,在靠 近地表部位或边坡地带,红粘土裂隙发育,且呈竖向开口状,这 种土单独的土块强度很高,但由于裂隙破坏了土体的连续性和整 体性,使土体整体强度降低。当基础浅埋且有较大水平荷载,外 侧地面倾斜或有临空面时,要首先考虑地基稳定性问题,土的抗 剪强度指标及地基承载力都应作相应的折减。另外,红粘土与岩 溶、土洞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基岩岩溶发育,红粘土常有土 洞存在,在土洞强烈发育地段,地表塌陷,严重影响地基稳定性。 红黏土地基的工程措施 1 、根据红粘土地基湿度状态的分布特征,一般尽量将基础 浅埋,尽量利用浅部坚硬或硬塑状态的土作为持力层,这样即充 分利用其较高的承载力,又可使基底下保持相对较厚的硬土层, 使传递到软塑土上的附加应力相对减小,以满足下卧层的承载力 要求。 2 、对不均匀地基,可采用如下措施: (1)对地基中石芽密布、不宽的溶槽中有小于《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规定厚度红粘土层的情况,可不必处理,而将基 础直接置于其上;若土层超过规定厚度,可全部或部分挖除溶槽 中的土,并将墙基础底面沿墙长分段造成埋深逐渐增加的台阶状, 以便保持基底下压缩土层厚度逐段渐变以调整不均匀沉降,此外 也可布设短桩,而将荷载传至基岩;对石芽零星分布,周围有厚 度不等的红粘土地基,其中以岩石为主地段,应处理土层,以土 层为主时,则应以褥垫法处理石芽。 (2)对基础下红粘土厚度变化较大的地基,主要采用调整 基础沉降差的办法,此时可以选用压缩性较低的材料进行置换或 密度较小的填土来置换局部原有的红粘土以达到沉降均匀的目 的。对地基中有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岩溶和土洞也应进行处理。

01--第一章 绪论(多)

第一章绪论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2、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 4、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 A、规模 B、工作总量 C、强度 D、水平 E、密度 5、对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统计指标是()。 A、该市职工人数为400000人 B、某企业职工人数4000人

C、该市设备台数75000台 D、全市产值40亿元 E、某企业产值20万元 6、统计基本概念中的标志()。 A、都只能用数值表示 B、有一部分可用数值表现 C、都只能用文字表现 D、有一部分可用文字表现 E、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 7、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8、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A、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是每个国有企业 B、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C、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是每一吨农产品 D、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是每元货币 E、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9、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数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10、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机床台数 B、学生人数 C、耕地面积 D、粮食产量 E、汽车产量 11、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基础工程复习

《基础设计》复习大纲 绪论 1、基础工程的研究内容; 2、地基基础的概念,基础类型 第一章工程地质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 2.为什么勘察要分阶段进行一般建筑物的勘察分为哪几个阶段 3.如何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等级为一级或二级时各应符合什么条件 4.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布置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5.何谓技术探孔鉴别探孔确定勘探孔深度的主要依据 6.在何种情况下需进行施工勘察 7.常用的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是什么坑探与钻探的优缺点是什么 8.动力触探和动力触探的主要区别. 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章刚性基础和扩展浅基础 1、理解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各种地基基础方案;了解天然浅基的设计内容。 2、了解浅基础的几种结构类型特点(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等);了解基础材料(如砖,砂浆,混凝土)的最低标号要求,灰土基础的做法。 3、了解影响埋深选择的因素。 4、理解地基承载力的概念;了解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哪些;掌握规范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步骤,会用公式2—13;理解按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地基承载力;了解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 5、掌握中心及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尺寸的确定方法(包括计算公式);何时需进行软弱下卧 层验算应满足什么要求如何计算 6、地基变形计算的要求;不同建筑物主要变形特征;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 7、从建筑、结构、施工方面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8、刚性基础的适用条件;破坏形式;剖面设计要点(刚性角的限制);会按刚性角设计基础 高度。 8、扩展基础的适用条件;(1)柱下钢混单独基础的破坏形式,冲切验算应满足的要求、何位置易发生冲切破坏,计算基础内力时应如何选取最不利截面(2)墙下钢混条形基础剖面设计有何要点联合基础的适用条件;设计原则;基底尺寸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桥梁明挖扩大基础 1、明挖扩大基础的基础形式及常用材料; 2、明挖扩大基础埋置深度的影响因素;

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加工设备的基本的一些分类、结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问题。 橡胶、塑料和化学纤维都是高分子材料,其成型加工设备有相似之处,有一些设备是通用的,如密炼机、压延机;但也有一些设备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挤出机、注射机等。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概述 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所需设备一般可分为两种,传递过程设备(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等物理过程设备)和化学反应过程设备。完成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成为聚合反应器。 1、聚合反应器 聚合物反应特点: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聚合反应机理复杂,且随反应进行,系统的粘度急剧上升,因此聚合反应器的设计具有特殊性。 典型的聚合反应器包括: 釜式反应器:多设有搅拌装置,称搅拌釜反应器。它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广,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亦可用于连续操作。主要用于乙烯、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的聚合,也可用于丁苯橡胶、氯化橡胶和顺丁橡胶的反应。 管式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多用于粘度较高的均相反应物料,它属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部物料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返混程度不大。主要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分段控制反应温度。典型的反应体系有: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本体聚合、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等。 特殊反应器: 对于高粘度体系,如本体聚合或缩聚反应聚合后期,反应物体系粘度可达500-5000 Pa.S, 为此需要特殊反应器。如尼龙的后缩聚反应可采用双螺杆型反应器,聚酯生产中的后缩聚采用的表面更新型反应器。 2、化纤生产设备 化纤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 设备按产品类别可分为:长丝和短丝纤维生产设备。 按加工方法可分为:湿法、干法和熔法生产设备。 本课程按照生产过程将化纤设备分为: 纺前准备设备 纺丝设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