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预分解窑

中国预分解窑

中国预分解窑
中国预分解窑

中国预分解窑(旋窑)的发展与机立窑的淘汰

一、世界水泥行业概况

水泥生产是物理化学过程,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在水泥窑中完成的。

水泥从1824年投入工业生产以来,水泥窑的发展经历了立窑、干法中空窑、湿法窑、悬浮预热器窑、预分解窑五个阶段。我国所说的新型干法窑是对悬浮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的总称。

二、中国水泥工业概况

中国的第一袋水泥是1892年由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生产出来的,中国是

亚洲最早生产水泥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水泥工业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1949~1995年,这是个高速发展时期,45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17.5%,创世界水泥发展速度之最。在这个时期内,按投资性质分类,大致又可分三个阶段:

1950~1979年为第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依靠中央投资为主,以引进东欧设备为主,以行政区域布局为主,以发展湿法回转窑为主,建设了一批中型水泥厂,成为我国国有水泥企业的主体。1979年末全国旋窑水泥的产量占60%。

1980~1992年为第二个阶段,主要特点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水泥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各行各业、各级政府、民间集资办水泥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立窑得以爆炸性的发展,中央投资只是围绕确保国家重点工程所需水泥的目的,建设了几个大中型水泥厂。

1993~1995年为第三个阶段,即从小平南巡讲话到亚洲金融风暴,是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建设水泥厂的最活跃时期。在这期间由中央批准建设的大中型水泥项目中,90%以上是“三资”企业。

1995年末,全国有水泥企业8435个,水泥窑9093座,其中立窑占89 %,预分解窑只有86座,仅占1%;水泥生产能力5.93亿吨,产量4.76 亿吨,立窑水泥占81%,500号及以上水泥仅占9%。

1996年,中国水泥工业进入了第二个历史时期,即结构调整时期,或稳定发展时期。6年来,年均增长速度5.6%;累计淘汰小水泥窑4894 座,淘汰生产能力9450万吨,新增预分解窑生产线84条,熟料生产总能力已经达到7790万吨,全行业规模以上水泥企业4507家,总生产能力7. 18亿吨,产量6.4亿吨。

中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是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和应有的市场份额,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集中度太低2000年世界水泥产量16.5亿吨(含中国2亿吨),1470家水泥厂(含中国1 50家),150家粉磨站,其中前5名企业Lafarge、Holcim、Cemex、Heidelberg、It alcementi的产能占世界产能的37%。

日本水泥年产量8330万吨,只有19家企业,太平洋公司就占40%左右。印度水泥年产量10400万吨,前五家企业的产量占总量的47.6%。泰国水泥年产量4780万吨,只有6家企业,平均规模是800万吨。韩国水泥年产量5990万吨,只有10家企业,“东洋”与“双龙”两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占总量的48%。台湾岛内水泥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300万吨,而消费市场的容量只有1800万吨左右,目前尚有两条7000t/d生产线正在建设,年内投产。中国水泥行业前10名企业的年产能只占全行业的6%,占预分解窑产能的50%。由此可见,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不要说与发达国家比,就是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与周边国家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低标号水泥比重过大2001年我国按新标准42.5号及以上和特种水泥的产量只占总量的15%,其中还有20%出口了,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建筑材

料的标准和质量与国际水平的差异巨大,更重要的是看出我国建筑业市场和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三是技术装备落后我国2001年预分解窑的产能占全行业的13.8%,而日本占96%、印度80%、泰国90%、韩国100%、我国台湾90%,而日本水泥窑平均规模达128万吨,相当4000t/d的能力,韩国、泰国的平均规模还要大,我国台湾也在调整结构,正在拆除立波尔窑,建设两条7200t/d预分解窑生产线,年内可投产。我国预分解窑不仅比例低,平均规模也太小。

三、中国预分解窑的开发与发展

中国对预分解窑的研究开始于1970年,与德国和日本是在同一个时期起步的。

1976年我国在吉林四平建成第一条360t/d烧油的预分解窑,标志中国预分解窑的研制与开发完成了工业试验。1986年由我国自己设计、主机设备自己制造的2000t/d生产线在江西万年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自主开发的预分解窑开始产业化。1995年,吉林双阳水泥厂2000t/d建成投产,投产后3个月内就达产达标,标志着中国自主开发的预分解窑技术已经成熟。表5 2001年末中国的预分解窑

1999年国家决定将发展新型干法窑列入国债贴息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2001年有30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1540万吨,标志着中国预分解窑发展进入快车道。

四、预分解窑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1.未来10年全社会对水泥需求预测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教授认为,人均钢筋混凝土占有量的累积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换算到建筑材料上就是人均消费水泥量的累积。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国家的水泥都有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一般情况下,

当人均消费水泥累积达到20~22吨的时候,即进入稳定消费或消费开始回落时期。图2收集了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水泥人均消费累积变化情况。

我国台湾的水泥消费从1950~1993年为持续高速增长时期,这期间人均消费水泥累积接近19吨,1 993年是消费量的峰顶,人均消费水泥达 1350公斤。从1994年开始回落,1995年以来仍维持较高的消费水平。日本从1950~1991年人均累积消费水泥20吨,1991年是日本水泥消费量的峰顶,人均消费接近700公斤,这一年被日本称之BubbleEconomyBurst,从1992年开始回落,亚洲金融风暴以后,消费量继续大幅度下滑。德国从1950~1982年人均累积消费水泥18吨。

不仅是上述国家在发展中出现相似的轨迹,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前苏联等东欧国家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崛起的国家水泥发展轨迹也大致相同,只是消费峰顶出现的年代和峰值大小略有差别。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希腊、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均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出现消费峰顶,人均消费最大值在600~700公斤。

前苏联、民主德国、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消费峰顶,人均消费最大值一般在650~780公斤。韩国、新加坡等新崛起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消费峰顶,最大值都在人均1吨以上。惟独美国与众不同。二战以后,美国的水泥消费水平一直保持在200~400公斤这个低水平线上平稳增长,近20年间平均年增长1.3%。究其原因:一是二战的战火没有烧到美国本土;二是美国钢结构建筑物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国家。“9〃11”事件以来,水泥又悄悄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水泥生产商抓住这个机遇,纷纷投巨资对老厂进行改造或扩建,到2002年末,新增生产总能力将在 4000万吨以上。

中国虽然2000年人均消费水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过美国,但是1950年以来的人均消费水泥累积仅5.97吨,相当我国台湾的1/4。况且在本世纪前50年人均消费水泥累积的总水平更低。若按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来预测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规律,即按人均消费水泥累积达到20~22吨的时候才到峰顶,在宏观经济保持5%~6%增长速度条件下,中国水泥消费的峰顶预计会在2015~2018年期间出现,年消费量最大值预计会在90000±5000万吨(即人均600公斤左右)。

国外经济学家发表在联合国《世界经济评论》上的文章指出,在未来10年中,中国GDP若保持6%~7%的增长速度,水泥工业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3%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根据以上两种观点来预测2010年的水泥消费量,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到2010年水泥需求量预计在 80000±2000万吨。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定量分析及数学模型》中对2010年中国水泥需求的预测结果是8500±300万吨,与上述预测结果很相近。

中国水泥消费市场容量从2001~2010年增加了2亿吨,新增的市场空间当然希望全部由预分解窑生产的产品去补充。那么,预分解窑的发展速度必须达到年均增长2000万吨才能满足需要。

2.湿法窑改造已势在必行2001年末,中国还有各类湿法窑200座,总生产能力5000万吨。随着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到位,煤炭价格逐渐趋于合理,湿法窑的竞争能力每况愈下,沿海地区的湿法窑企业已经纷纷改造,即使是地处山西、贵州这样煤炭之乡的湿法窑企业也抗不住煤炭价格不断上扬,正在探讨用新型干法技术来改造湿法窑。

3.淘汰立窑是历史的必然,立窑是生产水泥最原始、最古老的技术和

设备,在大多数国家已经销声匿迹,即便是发展中国家,多数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明确其属限制或禁止的技术。在我国,由于立窑工艺简单、造价低、建设周期短、广大农村对水泥质量要求不高,因此就成为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佳选择。

她的历史性贡献在于:一是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广大农村市场对水泥的需求;二是为农民营造了15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三是为许多地区和农村的经济腾飞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但是,由于立窑自身的缺陷,过度发展也给社会和人类带来诸多问题:一是约80%左右的立窑企业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其主导产品是低标号水泥。近一个时期,各地桥垮楼塌事故时有发生,只要认真查一下,凡是发生类似事故的建筑物,其使用的材料质量档次肯定不会高。可以预言,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那些用低标号水泥建设起来的建筑物必定使各级政府和广大业主陷入“炸掉可惜,保留危险,维修使用又耗资巨大”的“三难”尴尬境地。二是90%以上的立窑企业收尘设备简陋,粉尘排放严重超标。石灰石和粘土矿山规模小,还有相当一批企业没有自己的矿山,依赖民采,乱挖滥采十分严重。立窑给社会带来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各界高度重视。三是众多的立窑企业在市场上的无序竞争,造成水泥优质不能优价,致使全行业效益低下。

加快淘汰立窑的速度,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上海、青岛、大连、珠海等大中城市,率先决定把立窑淘汰出局;杭州、济南、苏州等城市决定对那些建在旅游风景区内的立窑要限期拆除;江苏北部、浙江东部等无石灰石地区的地县两级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欢迎大水泥企业兼并本地立窑企业,拆除立窑并将水泥厂改造为粉磨站。地处西部的四川省,虽然立窑生产仍十分活跃,立窑企业仍然是当地政府的一大税源,但为克服立窑

水泥的缺陷,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等部门联合发文,限制立窑水泥进入国家和省的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的重点部位。所有这些已经出台的政策表明,在中国曾经风靡一时的立窑将逐步退出市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将立窑全部淘汰出局是一个历史过程,发达国家大致用了50年,在中国可能用更长的时间。专家们预测,立窑退出的顺序依次为大中型城市、风景名胜地区、无石灰石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最后的阵地是西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

国家计划在今后10年中再淘汰1亿吨立窑生产能力,是比较保守的,这个计划能否实现,关键在于预分解窑的发展速度能否满足生产需求。立窑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快于旋窑,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逆转,可到今年上半年,当水泥市场需求旺盛时,立窑的发展速度又重新快于旋窑,而且已经被淘汰的立窑有死灰复燃之势。

4.预分解窑的发展空间①大量发展预分解窑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技术已经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投产就能达产达标;二是单位投资已经降到300~500元/吨,投资回报率一般能达到13%以上;三是全社会民营资本的积累已初具规模,民营资本投资建设预分解窑空前活跃。

②预分解窑的发展空间表明,2001年中国消费水泥6.3亿吨,其中预分解窑水泥只有8000万吨,其它旋窑水泥为1亿吨,立窑水泥高达 4.5亿吨。到2010年,预计水泥消费总量要达到8亿吨,今后9年中总需求增长1.7亿吨的市场空间完全由预分解窑水泥去占领。这9年中随着立窑和其它各类小旋窑、湿法窑及立窑的逐步淘汰,必然会腾出一部分市场空间,而这部分市场也应由预分解窑水泥去填补。若按国家经贸委计划每年再淘汰1000万吨小水泥,那么,预分解窑的总生产能力必须达到 3.7亿吨,其

中新增2.9亿吨,平均每年应增长3000万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到2010年,能否再淘汰1亿吨各类落后的水泥窑生产能力,关键是预分解窑的发展速度是否能够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若预分解窑的发展速度满足不了市场增长的需要,不仅再淘汰1亿吨的任务要落空,而且已经淘汰的小厂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水泥生产预分解窑的统一操作的意义

水泥生产预分解窑的统一操作的意义 0、前言 在现代化水泥生产中,预分解窑具有窑温高、窑速快、产量高、熟料结粒细小、负荷重、系统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其操作控制应该是根据预分解窑的工艺特点、装备水平,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正确处理系统关系,统一操作。 1、统一操作的必要性 预分解窑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通工艺、懂机电,熟悉现场环境,具有协调指挥能力,随时掌握系统状态,熟练掌握窑系统各点参数的变化情况,对每一个参数发生偏离都要进行分析,找出变化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使系统尽快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在三班统一操作的基础上,稳定窑系统热工制度,提高运转率,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和长期、安全、连续运转的目的。 操作上的随意性是预分解窑热工制度不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强化统一操作的系统性,统一操作标准,规范程序控制。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无论做任何事,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 统一思想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才能得到希望的结果。具体到窑系统的生产操作,应以窑为纲,

实现三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操作。统一思想使操作认识一致化,有明确的方向;统一指挥使操作规范化、有序化;统一操作使行动连续化,避免随意性。 2、怎样实现统一操作 窑系统操作是整体操作,要求集中思想统一操作。就像汽车上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不能乱行,否则就要出事故。要稳定窑系统热工制度,统一操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在系统有问题、不稳定的时候,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要做到统一操作,首先,要有领导上的统一,在意见繁杂的时候,有人来管理队伍,和行军打仗一样,整齐划一才能形成共振的合力,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最终还必须遵章守纪,统一操作;其次,人员的统一,特别是相关操作岗位人员,必须高度统一,认识不同是技术层面上的事,统一操作则是管理层面的内容,窑系统工艺复杂,操作上涉及到的方面、单位、事务多,必须有统一的管理,特别是在困难、有问题的情况下,高度统一的队伍才能打硬仗、打赢仗,才能够使生产稳定运行;第三,统一操作是管理上的需要,也是技术上的需要,其最大好处就是不论方法的对与错,都能够容易得出结论。 3、统一操作的特性 3.1 统一操作具有连续性 窑操作是典型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岗位,要求集中思想、行动快捷;是一个应具有广泛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复杂的操作技术与高科技知识相结合的特殊工种,稳定窑况、优化参

预分解窑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预分解窑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1)窑尾和预分解系统温度偏高 1)检查是否生料KH、SM值偏高,熔融相(A1203和Fe203)含量偏低;生料中是否f-Si02含量比较高和生料细度偏粗。如若干项情况属实,则由于生料易烧性差,熟料难 烧结,上述温度偏高属正常现象。但应注意极限温度和窑尾O2含量的控制。 2)窑内通风不好,窑尾空气过剩系数控制偏低,系统漏风产生二次燃烧。 3)排灰阀配重太轻或因为怕堵塞,窑尾岗位工把排灰阀阀杆吊起来,致使旋风筒收尘效率降低,物料循环量增加,预分解系统温度升高。 4)供料不足或来料不均匀。 5)旋风筒堵塞使系统温度升高。 6)燃烧器外流风太大、火焰太长,致使窑尾温度偏高。 7)烧成带温度太低,煤粉后燃。 8)窑尾负压太高,窑内抽力太大,高温带后移。 (2)窑尾和预分解系统温度偏低 1)对于一定的喂料量来说,用煤量偏少。 2)排灰阀工作不灵活,局部堆料或塌料。由于物料分散不好,热交换差,致使预热 器C1出口温度升高,但窑尾温度下降。 3)预热器系统漏风,增加了废气量和烧成热耗,废气温度下降。 (3)烧成带温度太低 1)风、煤、料配合不好。对于一定喂料量,热耗控制偏低或火焰太长,高温带不集中。 2)在一定的燃烧条件下,窑速太快。 3)预热器系统的塌料以及温度低、分解率低的生料窜入窑前。 4)窑尾来料多或垮窑皮时,用煤量没有及时增加。 5)在窑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又增加窑头用煤量,结果窑尾温度升高,烧成带温度反 而下降。 6)冷却机一室篦板上的熟料料层太薄,二次风温度太低。 (4)烧成带温度太高 1)来料少而用煤量没有及时减少。 2)燃烧器内流风太大,致使火焰太短,高温带太集中。 3)一二次风温度太高,黑火头短,火点位置前移。 (5)二次风温度太高 1)火焰太散,粗粒煤粉掺入熟料,入冷却机后继续燃烧。 2)熟料结粒太细致使料层阻力增加,二次风量减少,风温升高;大量细粒熟料随二次 风一起返回窑内。 3)熟料结粒良好,但冷却机一室料层太厚。 4)火焰太短,高温带前移,出窑熟料温度太高。 5)垮窑皮、垮前圈或后圈,使某段时间出窑熟料量增加。 (6)冷却机废气温度太高 1)冷却机篦板运行速度太快,熟料没有充分冷却就进入冷却机中部或后部。 2)熟料冷却风量不足,出冷却机熟料温度高,废气温度自然升高。 3)熟料层阻力太大(料层太厚或熟料颗粒细)或料层太容易穿透(料层太薄或熟料颗粒 太粗),这样熟料冷却不好,出口废气温度升高。

分解窑操作注意事项

分解窑操作注意事项 1.看“黑影”。要求看清“黑影”和稳住“黑影”位置,维持一定的烧成温度,控制来料均匀,以达到快转率高的目的。 2.看熟料的提升高度和翻滚情况,判断烧成带的温度是否适当。当烧成温度正常时,物料随窑灵活的翻滚,提升高度也适当;温度过高时,熟料提升得高,而且成片地向下翻滚。 3.看熟料粒度,要求熟料颗粒细小均齐。当熟料粒度变粗,火焰发白时,表示窑内温度升高,应酌情减煤。 4.看火焰的颜色。正常的火焰颜色是微白色,此时,熟料的颗粒细小均齐并有一定的立升重。当火焰发白时,表示烧成温度过高,应减煤。火色带红,表示温度低,应加煤。物料的耐火程度不同,控制的火色也应不同。即物料较耐火时,火色应控制比较白,否则反之。 5.看来料多少,切实掌握来料变化情况,便于及时而又准确的加减煤粉,以控制烧成带温度。在生料进入烧成带时,若火焰缩短,则表示物料由少增多,这时应适当加煤。若后面的火色发红,在烧成带的料子也不多,则应逐渐加煤;如果加煤后,后面很快发白,说明温度增高,则应及时减煤。当后段发亮,火焰伸长,“黑影”走远或没有加煤,火色转亮,物料又翻滚得快时,表示来料减少,应及时减煤。 6.看风煤。在正常操作中,如果风煤配合适当,则火焰保持平稳,形状完整,分布均匀,活泼有力。当煤多风少时,则火焰细长无力;若煤少风多,则火焰混乱且不集中。若一、二次风温高时则火焰短;当一、二次风温低时火焰则长。煤风管靠外时,火焰短;煤风管靠内时,火焰就长。应根据具体情况使风煤配合合理,保证煤粉燃烧完全和火焰形状良好。 7.看烟色。从烟囱废气的颜色,判断窑内燃烧情况和烧成的好坏。烟色如果是白色,表示窑内燃烧完全;如果是黑烟、乌烟,说明煤粉没有完全燃烧。这时,应及时减煤或适当打小慢车。当烟色浓而且发黄时,说明窑内有结圈的可能。 8.看废气温度,要求尽可能稳定废气温度,使其波动范围愈小愈好。若废气温度有所上升或下降,应及时调整风煤,并注意窑内是否有结圈。 9.看窑皮,要求操作中控制窑皮平整、厚度适中,以保证窑的安全运转。但发现窑皮有深坑、剥蚀、局部脱落或冷却水有烫手感觉时,应立即通过调整生料成分、下料量、窑速、冷却水或煤粉咀位置等措施及时粘补窑皮。 10.看喂料量,要求严格控制窑速和喂料量,以保证入窑生料的均匀和窑

新型干法水泥预分解窑中控操作员(讲课精简版)

预分解窑中控操作员精细操作讨论(讲课精简版) 讨论的背景与目的 预分解窑发展迅速,经济指标相差较大,操作员水平参差不齐。运转水平高者不多,带病运转者不少。与国际平均水平有差距。 新型干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操作技术相互封闭,缺乏培训与交流机会。 企业重发展,疏管理。认为是都已掌握的…下里巴人?技术,无潜力可挖。实际存在不少误区。企业技术力量不足,员工培训质量不高。 (谢:中国的水泥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年产水泥约大于14亿吨,第二名是印度,年产约4、5亿吨,但评价一下我们水泥技术的实际情况,在成本消耗和环保上还是与世界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5000吨生产线每公斤熟料消耗700大卡,国内普遍在750~800大卡,大水是770大卡、110公斤标煤,要把能耗降下去,这是降成本的最重要的一条,要把经济指标搞得最好。 降能耗不是降员工的工资,反而要想办法提高员工的待遇,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人是第一位的,能够节能降耗的员工是我们企业最需要的!很多企业都缺少搞技术的人。) 序:用什么衡量运转水平 (谢:江西亚泥一条生产线转400多天,窑砖没换,运转率几乎月月100%,个别的时候也在99%以上。我们要客观地区分差别,我们要提前判断窑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就像人要定期体检一样。我们只有区分了现状生产水平之后,明确了差距,才会找到努力的目标,措施才有针对性,而且采取措施越早越有效。)

(一)、提高运转水平的意义 1、企业提高效益的途径: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增加生产规模;挖掘企业内涵。 挖掘企业内涵就是提高运转水平:与增加生产规模应当是企业腾飞的两只翅膀。 (谢:企业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得挣钱,挣钱有几个方法,所有的企业家对于“利用国家政策”都会,这没多大潜力。最大的潜力不是增加生产规模,) 2、我国新型干法生产线现状 目前,全国预分解窑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大致分为三类:精细运转(<10%)、正常运转(60%)、带病运转(>30%)。 差距产生在何处: 国内水平国际水平 设计方面相差不大 装备方面仪表及个别设备依靠进口 施工质量相差不大 企业管理刚起步高 现场操作深受其它窑型影响成熟 带病运转的产生原因: (1)投产后就带病运转:多属设计、设备、施工质量; (2)运转一年后带病运转:多属资金或人员培训不足所致; (3)运转数年后带病运转:多属管理与操作不善造成。 (二)、衡量运转水平的指标 1、能耗指标的实现水平; 2、环保治理的水平; 3、劳动生产率水平;(上述具体指标后续分解) (三)、什么是精细运转

预分解窑的规格

预分解窑的规格 《新世纪水泥导报》2000年第3期 成都建材设计研究院(610051)杜秀光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预分解窑规格的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几个新的计算方法,这对指导新型干法窑的选型和降低新型干法窑的投资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单位截面积热负荷、断面风速、停留时间、斜度、转速 前言 目前的预分解窑设计中,窑规格的确定一直沿用早期设计的一些生产线的平均水平进行统计回归得到的计算公式进行的。由于回归公式受到这些生产线水平比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采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也必然是低水平上的重复,造成有些指标甚至远远低于湿法窑,这就造成了窑和分解炉及预热器的匹配不和理,使窑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造成了窑的能力的浪费。因此,有必要根据预分解窑的发展状况,对预分解窑规格的计算公式进行重新分析,确定更加准确合理的计算方法,以适应预分解窑技术发展的要求。 1.窑直径的确定 窑的直径主要影响窑的单位截面积热负荷和断面风速,这也是预分解窑与其它窑型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指标。单位截面积热负荷是衡量窑的发热能力和热力强度的最主要的指标,这一指标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窑的产量;而窑内断面风速的高低主要影响窑内传热效率的高低,过高的断面风速回带走窑内过多的物料、削弱传导传热、增大阻力、破坏窑内正常工况。根据目前国内外比较典型的几种窑型中不同规格的窑的设计和生产水平计算的单位截面积热负荷和断面风速列于表1,其中预分解窑的窑头用煤量按40%计算,燃料燃烧生成的废气量按0.335Nm3/1000kJ计算。

注:表中带“*”的数据为国外某公司最新的设计资料,带“**”的数据为日本住友公司赤穗厂生产数据,带“***”的数据为拉法基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1998年的生产数据,该公司计划1999年将产量提高到50-55t/h,这样一来,该窑的单位截面积热负荷和断面风速将分别达到15.5-17.05和1.32-1.45。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单位截面积热负荷还是断面风速,都是湿法窑最高,预热器窑次之,预分解窑最低,而湿法窑的历史最长,技术也是最成熟的,湿法窑的这两个指标才是窑的热力强度的真实反映,从表中带“*”和“**”的两个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表明,我们过去在预分解窑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当时的水平所限,对窑的发热能力估计不足,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从表中的两个先进数据可以看出,经过努力和对预热器及分解炉的优化设计,预分解窑的指标是可以得到提高的,达到湿法窑的水平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因此,我们认为,过去的一些预分解窑的回归计算公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技术水平的要求了。笔者根据分析对预分解窑的直径计算提出以下公式: D i=6.325(Qlq/πq f)1/2 (1)式中:D i--窑内径(m); Q --设计系统产量(t/h); l --设计窑头燃料比例(%); q --设计单位热耗(kJ/kg.cl); q f--单位截面积热负荷(kJ/m2.h),可取16-19kJ/m2.h,小规模的取低值,规模大的取高值。 计算出窑的直径后,可根据具体情况乘以1.05-1.10的富余系数,以保证系统的生产能力,避免给操作造成困难。然后再核算窑内的断面风速,窑内的断面风速一般可取1.4-1.8 Nm/s,且不宜超过2.0Nm/s,小规模的取低值,规模大的取高值。 2.窑的斜度和转速 目前,无论是干法窑还是湿法窑,窑的斜度一般均为3.5-4%,预分解窑的转速一般运行在2.5-3.2r/min范围内。这两个参数主要影响物料在窑内的运动速度,目前几种典型的预分解窑的物料运动速度列于表2,其中窑的斜度按3.5%计算,转速按2.8r/min计算。窑的斜度越高,物料流速越快,物料在窑内的翻滚次数越少,物料与气流的接触次数和时间也就越少,因此,过快的窑速引起热交换效率降低;窑的转速不仅影响物料的运动速度,还影响了物料被带起的高度,窑速越高,物料被带起越高,它与窑内热气流的接触越好,传热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我们认为,在保证物料运动速度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窑的斜度,提高窑的转速,可以提高物料的翻滚次数和被带起的高度,这对于提高窑内的热交换效率是有益的。我们推荐窑的斜度为2.5-3.0%,窑转速为3.0-4.0r/min. 窑的长度主要影响物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在窑内物料运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窑的长度越长,物料的停留时间也就越长。保证窑内足够的停留时间,也

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窑尾预热器与分解炉系统设计

1前言 1.1水泥产业发展概述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水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水泥工业正面临着更好更快地发展、完善自身、节能环保的重任[1]。 水泥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环节是将化学成分合格的生料煅烧成既定矿物组成的熟料的过程[2]。此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包括旋风筒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和篦冷机等,这些设备即为构成窑尾系统的主要设备。伴随着水泥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熟料煅烧设备经历了立窑、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立波尔窑、预热器窑以及预分解窑的变化。对于水泥工业窑炉,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均依据水泥熟料形成热、动力学机制,研究水泥窑炉工艺过程,并对各设备子系统工作机理和料气运动、换热规律进行探讨[3]。通过建立单级和多级粉体悬浮热交换器热力学理论模型和分解炉系统热稳定性理论模型,建立全系统的热效率模型,系统研究了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的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悬浮预热器系统特性组合流程、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的合理分布和碳酸盐分解及固液相反应动力学特性,并以此为理论指导,开发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技术装备[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TDF分解炉,具有三喷腾和碰顶效应、湍流回流作用强、固气停留时间比大、温度场及浓度场均匀、物料分散及换热效果好、阻力系数低等特点[5]。交叉料流型预分解法在保证全系统固气比不变的前提下,可使每级预热器单体的固气比提高,从而提高系统的热效率。采用这种生产方法可提高生料入窑分解率,降低预热器出口气体温度及分解炉操作温度[6]。整个系统在相对低温下操作可以减少钾、钠、氯盐及一些低熔点矿物形成,有利于系统稳定操作,减少预热器及分解炉结皮堵塞。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徐德龙院士团队发明的悬浮态高固气比预热分解技术[7]。以Prepol和Pyro?clon型炉[8]为代表的管道式分解炉,主要依靠“悬浮效应”加强气固换热,炉内湍流强度较小,一般以增大炉容为主要措施,保证分解炉的功效发挥,故其单位容积热负荷及单位容积产量相对其他炉型来说,都是比较小的。三菱公司设计的N一MFC预分解系统所用的旋风筒则采用了出口内筒加装导向叶片的方式,以减少循环气体量,从而在不降低收尘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旋风筒阻力损失。由于采用了这种低阻旋风筒,其五级旋风预热器的阻力损失相当于或略低于四级旋风预热器的水平[9]。

1200td预分解窑操作用风控制的体会

1200t/d 预分解窑操作用风控制的体会 2008-11-6 作者: 向安斌,青松建化集团 我厂1200t/d 熟料新型干 法水泥生产线,生料采用石 灰石、砂岩、粉煤灰、河泥、 风积沙和硫酸渣六组分进 行工艺配料,熟料烧成系统 采用成都院带CDC 分解炉 的单列五级低压损预热器 窑、回转窑规格为Φ3.3m ×52m ,设计熟料生产能力为1200t/d ,熟料冷却系统采用LBTF1400型第三代控制流篦冷机。现结合生产实际,对RF5/1200预分解系统、LBTF1400篦冷机和Φ3.3m ×52m 窑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用风控制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主要工艺设备配置 主要工艺设备配置见下表1。 表1 主要工艺设备配置 序号设 备 名 称 及 主 要 技 术 参 数 单位 数量 1 中卸式生料磨机 型号: Ф3.5m×10m 台产:90t/h 功率:1250Kw 台 1 2 生料磨系统风机 型号:M6-29No.26.5F 处理风量:150000m3 /h 全压:8000Pa 功率:450Kw 台 1 3 回转窑 台 1

2 预分解窑系统总风量的操作控制和要求 2.1 系统总风量的操作控制主要依据窑炉耗煤量的大小和熟料产量的高低 系统总风量的操作控制主要依据窑炉耗煤量的大小和预分解窑熟料产量的高低。在实际生产中,注意以下要点:

1)在投料初期或熟料产量低于设计能力阶段,为保证预热器各点风速高于最低允许值,用风控制要求适当加大空气过剩系数,提高气固比(1.8Nm3/Kg生料以上),此时不要过分追求风、煤、料的配合比例关系。 2)投料前将C1级筒出口负压拉到3300~3500Pa,即采取大风量投料操作的用风控制方法,初始投料量为95t/h,在投料正常之后不需要对用风进行过多的调整、便可以满足用风要求。 3)在熟料产量达到或超过设计值时,由于上升烟道缩口(有效内径Φ1140mm)、三次风管内径(有效内径Φ1300mm)在设计时均以固定,预分解窑系统用风控制,主要以头尾煤完全燃烧所需要空气量为标准,这时候过剩空气量不要太大。 2.2 系统总风量的操作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提高头尾两煤的燃尽率,尽可能降低C1级筒出口废气温度。2)根据各级旋风筒进出口的温度、负压值以及锥体的温度、负压值,并结合窑尾高温风机进口温度来综合分析和判断风量是否匹配,以此来调节系统总风量和窑头篦冷机的用风量。 3)通过高温风机的电流值,计算拉风量,再计算出单位熟料产生的废气量,由此判断用风操作的合理性。 3 窑头操作用风及一次风量的控制 窑头操作用风控制的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窑系统能否长期稳定安全运转,为了灵活调节窑内火焰的形状、强度、长度及规整性,适当减少窑头一次风的用量,应重点控制好一次风量、

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生产中重点监控的主要工艺参数

预分解窑生产中重点监控的主要工艺参数 一、烧成带物料温度二、氧化氮(No x)浓度三、窑转动力矩四、窑尾气体温度 五、分解炉或最低一级旋风筒出口气体温度六、最上一级旋风筒出口气体温度七、窑尾、分解炉出口或预热器出口气体成分八、最上一级及最低一级旋风筒出口负压九、最下一、二旋风筒锥体下部负压十、预热器主排风机出口管道负压十一、电收尘器入口气体温度十二、窑速及生料喂料量十三、窑头负压十四、篦冷机一室下压力 预分解窑工艺控制的自动调节回路 1、窑头负压∽篦冷机余风排风机风门开度; 2、篦冷机一室下压力∽篦床速度 3、分解炉加煤量∽最下一级旋风筒(或分解炉)出口温度 4、增湿xxxx压力∽增湿xx出口阀门开度 5、增湿塔出口气温∽增湿塔水泵回水阀门开度 6、窑尾主排风机风门开度∽最上一级旋风筒出口气体O 2含量及压力; 7、电收尘器进口风压∽电收尘器出口风机风门开度; 8、喂料称测重负荷传感器∽喂料仓自动调节计量阀门开度 9、生料计量标准仓重量∽均化库出口阀门开度 10、其他可根据需要设置; 预分解窑系统的调节控制原则

从悬浮预热器窑到预分解窑生产的客观规律可以看出,均衡稳定运转是悬浮预热器窑及预分解窑生产状态良好的重要标志。运转不能均衡稳定,调节控制变化频繁,甚至出现恶性“周期循环”,则是窑系统生产效率低、工艺和操作混乱的明显迹象。因此,调节控制的目的就在于使窑系统保持最佳的热工制度,实现持续均衡稳定地运转。 对水泥窑的调节控制,概括地说,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将烧成带温度作为调节控制的主要依据。通过风、煤(或其他燃料)料以及窑速等调节,来达到保证烧成温度正常的目的。这是一种不完备的调节方法。其缺点在于调节控制只注意烧成带温度,而忽视了预烧带的状况,忽视了全窑系统的热力平衡分布,容易导致恶性“周期循环”。第二种,对全窑系统“前后兼顾”,从热力平衡分布规律出发,综合平衡,力求稳定各项技术参数,做到均衡稳定地运转。例如,当烧成带温度降低,需要增加燃料喂入量时,同时要考虑燃料能否完全燃烧,以及对窑系统各部位热力平衡影响等。 在现代化水泥企业中,窑7系统一般是在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自动调节,并且同生料磨系统联合操作。窑系统各部位装有各种测量、指示、记录、自控仪器仪表,自动调节回路,有的则是用电子计算机监控。指示和可调的工艺参数有几十项,从各个工艺参数的个别角度观察,这个工艺参数是独立存在的,各有作用,但是从窑系统整体观察,各个参数又是按热工制度要求,按比例平衡分布,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因此,实际生产中,只要根据工艺规律要求,抓住关键,监控若干主要参数,便可控制生产,满足要求。就是采用计算机对窑系统自动控制,其输入的应用程序设计,也是按此指导思想进行。 控制方式及内容 一、控制方式 全厂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即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该控制方式是集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的各自优点,即系统功能分散设备分散,又有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易扩性,并可实现全厂计算机管理。 二、控制内容

中国预分解窑

中国预分解窑(旋窑)的发展与机立窑的淘汰 一、世界水泥行业概况 水泥生产是物理化学过程,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在水泥窑中完成的。 水泥从1824年投入工业生产以来,水泥窑的发展经历了立窑、干法中空窑、湿法窑、悬浮预热器窑、预分解窑五个阶段。我国所说的新型干法窑是对悬浮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的总称。 二、中国水泥工业概况 中国的第一袋水泥是1892年由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生产出来的,中国是 亚洲最早生产水泥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水泥工业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1949~1995年,这是个高速发展时期,45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17.5%,创世界水泥发展速度之最。在这个时期内,按投资性质分类,大致又可分三个阶段: 1950~1979年为第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依靠中央投资为主,以引进东欧设备为主,以行政区域布局为主,以发展湿法回转窑为主,建设了一批中型水泥厂,成为我国国有水泥企业的主体。1979年末全国旋窑水泥的产量占60%。 1980~1992年为第二个阶段,主要特点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水泥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各行各业、各级政府、民间集资办水泥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立窑得以爆炸性的发展,中央投资只是围绕确保国家重点工程所需水泥的目的,建设了几个大中型水泥厂。 1993~1995年为第三个阶段,即从小平南巡讲话到亚洲金融风暴,是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建设水泥厂的最活跃时期。在这期间由中央批准建设的大中型水泥项目中,90%以上是“三资”企业。

1995年末,全国有水泥企业8435个,水泥窑9093座,其中立窑占89 %,预分解窑只有86座,仅占1%;水泥生产能力5.93亿吨,产量4.76 亿吨,立窑水泥占81%,500号及以上水泥仅占9%。 1996年,中国水泥工业进入了第二个历史时期,即结构调整时期,或稳定发展时期。6年来,年均增长速度5.6%;累计淘汰小水泥窑4894 座,淘汰生产能力9450万吨,新增预分解窑生产线84条,熟料生产总能力已经达到7790万吨,全行业规模以上水泥企业4507家,总生产能力7. 18亿吨,产量6.4亿吨。 中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是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和应有的市场份额,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集中度太低2000年世界水泥产量16.5亿吨(含中国2亿吨),1470家水泥厂(含中国1 50家),150家粉磨站,其中前5名企业Lafarge、Holcim、Cemex、Heidelberg、It alcementi的产能占世界产能的37%。 日本水泥年产量8330万吨,只有19家企业,太平洋公司就占40%左右。印度水泥年产量10400万吨,前五家企业的产量占总量的47.6%。泰国水泥年产量4780万吨,只有6家企业,平均规模是800万吨。韩国水泥年产量5990万吨,只有10家企业,“东洋”与“双龙”两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占总量的48%。台湾岛内水泥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300万吨,而消费市场的容量只有1800万吨左右,目前尚有两条7000t/d生产线正在建设,年内投产。中国水泥行业前10名企业的年产能只占全行业的6%,占预分解窑产能的50%。由此可见,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不要说与发达国家比,就是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与周边国家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低标号水泥比重过大2001年我国按新标准42.5号及以上和特种水泥的产量只占总量的15%,其中还有20%出口了,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建筑材

预分解窑操作体会

预分解窑操作体会 1、看火操作的具体要求 1)作为一名回转窑操作员,首先要学会看火。要看火焰形状、黑火头长短、火焰温度及是否顺畅有力,要看熟料结粒、带料高度和翻滚情况以及后面来料的多少,要看烧成带窑皮的平整度和厚度等。 2)操作预分解窑窑坚持前后兼顾,要把预分解系统情况与窑头烧成带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要提高窑的快转率。在操作上,要严防大起大落、顶火逼烧,要严禁跑生料或停窑烧。 3)监视窑和预分解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废气中O2和CO含量变化和全系统热工制度的变化。要确保燃料的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尽量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 4)严格控制熟料F-CaO含量小于1.5℅,立升重波动±50g/L以内。 5)在确保孰料产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降低燃料消耗。 6)确保烧成带窑皮平整,厚薄均匀,坚固。操作中要努力保护好窑衬,延长安全运转周期。

2、预热器系统的调整 2.1撒料板的调节 撒料板一般都置于旋风筒下料的底部。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排灰 阀的物料都是成团的,一股一股的。这种团状或股状物料,气流不能带起而直接入旋风筒中造成短路。撒料板的作用就是将团状或股状物料撒开,是物料均匀分散地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口管道的气流中。在预热器系统中,气流与均匀分散物料间的传热主要在管道内进行的。尽管预热器系统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但下面一组数据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旋风筒进出口气体温度之差在20℃左右,出旋风筒的 物料温度比出口气体温度低10℃左右。这说明在旋风筒中的物料与 气体的热交换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撒料板将物料散开程度的好坏,决定了生料的受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热交换效率。撒料板的角度太小,物料分散不好不好;反之,板易被烧坏,而且大股物料下塌时,由于管路截面较小,容易产生堵塞。与此同时,注意观察各级旋风筒进出口温度差,直至调到最佳位置。 2.2排灰阀平衡杆角度及其配重的调整

1200td预分解窑操作用风控制的体

1200t/d预分解窑操作用风控制的体会 我厂12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生料采用石灰石、砂岩、粉煤灰、河泥、风积沙和硫酸渣六组分进行工艺配料,熟料烧成系统采用成都院带CDC分解炉的单列五级低压损预热器窑、回转窑规格为Φ3.3m×52m,设计熟料生产能力为1200t/d,熟料冷却系统采用LBTF1400型第三代控制流篦冷机。现结合生产实际,对RF5/1200预分解系统、LBTF1400篦冷机和Φ3.3m×52m窑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用风控制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主要工艺设备配置 主要工艺设备配置见下表1。 表1 主要工艺设备配置

2 预分解窑系统总风量的操作控制和要求 2.1 系统总风量的操作控制主要依据窑炉耗煤量的大小和熟料产量的高低 系统总风量的操作控制主要依据窑炉耗煤量的大小和预分解窑熟料产量的高低。在实际生产中,注意以下要点: 1)在投料初期或熟料产量低于设计能力阶段,为保证预热器各点风速高于最低允许值,用风控制要求适当加大空气过剩系数,提高气固比(1.8Nm3/Kg生料以上),此时不要过分追求风、煤、料的配合比例关系。 2)投料前将C1级筒出口负压拉到3300~3500Pa,即采取大风量投料操作的用风控制方法,初始投料量为95t/h,在投料正常之后不需要对用风进行过多的调整、便可以满足用风要求。 3)在熟料产量达到或超过设计值时,由于上升烟道缩口(有效内径Φ1140mm)、三次风管内径(有效内径Φ1300mm)在设计时均以固定,预分解窑系统用风控制,主要以头尾煤完全燃烧所需要空气量为标准,这时候过剩空气量不要太大。 2.2 系统总风量的操作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工作总结 水泥厂预分解窑岗位工作经验总结范本 精品

水泥厂预分解窑岗位工作经验总结 在水泥厂中,烧成车间相对而言要比其它车间复杂得多。这主要是熟料烧成有严格的热工制度,要求风、煤、料和窑速进行合理匹配,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整。否则,短时间内影响一点产质量事小,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出现红窑或预分解系统堵塞等问题。通过生产实践体会到,当一个好的窑操作员,既要在中控室操作自如,判断正确、果断,又要解决好烧成现场出现的实际问题,实属不易。下面就预分解窑的操作谈一些体会。 1、作为一名回转窑操作员,首先要学会看火。要看火焰形状、黑火头长短、火焰亮度及是否顺畅有力,要看熟料结粒、带料高度和翻滚情况以及后面来料的多少,要看烧成带窑皮的平整度和窑皮的厚度等。 2、操作预见性要好、要坚持前后兼顾,炉窑协调,确保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工制度的合理与稳定。要把预分解系统情况与窑头烧成带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要提高快转率。在操作上,要严防大起大落、顶火逼烧,要严禁跑生料或停窑烧。 3、监视窑和预分解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废气中O2和CO含量变化和全系统热工制度的变化。要确保燃料的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尽量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 4、严格控制熟料fCaO含量低于1.5%,立升重波动范围在±50g/L以内。 5、在确保熟料产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降低燃料消耗。 6、确保烧成带窑皮完整坚固,厚薄均匀,坚固。操作中要努力保护好窑衬,延长安全运转周期。 7、预分解窑的发热能力来源于两个热源,即窑头和分解炉,对物料的预烧主要由分解炉完成,熟料的烧结主要由回转窑来决定。因此在操作中必须做到以炉为基础,前后兼顾,炉窑协调,确保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工制度的合理与稳定。调节分解炉的喂煤量,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在870~900度,确保炉内料气的温度范围,保证入窑生料的分解率。影响煤粉充分燃烧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炉内的气体温度;二是炉内氧气量;三是煤粉细度。因此,一要提高燃烧的温度;二要保证炉内的风量;三要控制煤粉的细度。在燃烧完全的条件下,通过分解炉加减煤的操作,控制分解炉出口气体温度。如果加煤过量,分解炉内燃烧不完全,煤粉就会带入C5燃烧,形成局部高温,使物料发粘,积在锥部,到一定成都造成下料管堵塞。相反,如果加煤过少,分解用热不够,导致分解炉此刻气温下降,分解率低,导致窑热负荷增加,熟料质量下降。在具体操作中,要避免上述两种情况,要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8、合理调节窑头的喂煤量:窑头喂煤量是否合理,可以通过观察窑头火焰情况和分解炉出口温度的稳定性。如果窑头喂煤偏少,窑口发暗,火焰发红,分解炉出口温度不稳定,分解炉喂煤量频繁加、减;如果窑头喂煤过多,窑口火焰白亮,分解炉出口温度不稳定,分解炉喂煤量不稳定,这种情况也不利于操作。出现以上两种情况要及时对窑

RF窑尾预热器系统安装使用

2RF5/5000窑尾预热器系统安装、使用 2018-8-13作者: c ) 有利于烧成制度地稳定; d ) 便于烧劣质煤,单位熟料地热耗较低; e ) 对于含碱、氯和硫较高地原、燃料适应能力强; f ) 排放废气中地 NOX 含量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小; g ) 利于旧窑地技术改造,占地面积小,设备费用较低,产量可成倍增加。 鉴于上述优点,预分 解窑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我院在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地基础上 ,结合本院长期地工程经验,现已开发设计出预分 解窑、预热器窑、立筒窑等新型干法生产线及湿磨干烧窑尾系统 ,以满足国内外用户地不同 需^<。 本说明书是5000t/d 双系列窑尾预热器系统地安装、使用说明书。 1.用途 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共同完成水泥生料地预热和碳酸钙地分解任务 ,入窑生料分解率可达 90%以上,回转窑主要完成烧成 <煅烧)功能,因此回转窑地规格可大大减小。正因为如此 , 旋 风预热器和分解炉是水泥熟料煅烧地关键设备 ,它直接关系到烧成制度地稳定和产、质量地 提高。它与回转窑、冷却机组成水泥熟料生产地三大主机设备。 2?主要技术性能 2RF5/5000窑尾预热器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产量 <t/d ) 5000 系统阻力<Pa ) 4500?5000 生料入窑分解率<%) >90 出一级筒废气温度<C ) 340 南京施立議型机械 * - 前言 旋风预热器带分解炉是水泥熟料煅烧 地主要设备之一,是预分解窑系统中地 重要设备,它已被世界水泥同仁公认为 水泥工业地新技术,被称为新型干法生 产设备。 预分解窑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a ) 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窑地产量; b ) 能减轻窑烧成带地热负荷,因而延长 了衬砌地使用寿命和提高了运转率;

提高早期预分解窑产量的措施

提高早期预分解窑产量的措施 摘要:提高早期预分解窑产量的措施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和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预分解窑生产线,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其中有的已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如原来的预分解窑设计为烧油或优质煤,因此分解炉偏小,许多厂已将分解炉加高加大,以改善煤粉特别是劣质煤的燃烧条件;对分解炉内气流的流速、流场分布、燃料的悬浮和燃烧,生料的悬浮和分解的研究和认识也已深化,生料入窑的分解率也逐渐提高。但有些生产线至今仍沿用老的喷煤管,回转窑仍维持着原来较低的转速。据报道[1],广东地区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建设的4家预分解窑的转速分别为2.87r/min、2.5r/min、3.0r/min 及2.5r/min,明显低于当今预分解窑3.0~3.5r/min的水平。当时的喷煤管虽也是三风道的,但其一次风大多数在15%左右,而目前的三风道喷煤管的一次风量多在10%以下,一般为5%~6%。由于一次风量减少可提高火焰温度,即提高熟料煅烧温度,而窑的转速提高可提高回转窑的产量。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改用一次风量小的大推力高风速喷煤管和提高回转窑转速可提高早期建设的预分解窑的产量。 1 提高预分解窑转速的技术可行性 早期建设的预分解窑窑速可以提高,其关键是目前的许多技术使预分解窑的火焰温度提高,另一个因素是分解炉技术成熟,生料入窑分解率提高。 1.1 更换新的喷煤管,火焰温度可以提高 早期建设的预分解窑所用的喷煤管一次风量占总风量的15%左右。当今的喷煤管多为大推力、小风量、高风速的三风道或四风道喷煤管,其一次风用量最少的只占总风量的5%~6%,煤风的风速约为20m/s,而内、外风的风速达170m/s,国外有些喷煤管的外风风速更高,甚至高达350m/s,加上结构合理,黑火头短、火焰短粗、火焰温度高。由于一次风温只有50℃左右,而二次风温一般都在1000℃以上甚至更高,一次风的减少将提高火焰温度。加上火焰短粗,热力集中,物料煅烧温度提高,熟料形成反应速度加快。据文献[2],熟料烧成阶段,C3S的形成主要是CaO在高温液相中溶解以Ca2+ 形式在液相中向C2S扩散来完成。C3S形成过程中,Ca2+的扩散系数为(2.62~5.31)×10-5cm2/s,C3S 的结晶速度为5×10-5cm/s,CaO的溶解速度只有(6.95~22.5)×10-6cm/s,因此C3S的形成被CaO的溶解过程所控制。CaO的溶解和Ca2+的扩散均与温度有关。温度提高CaO的溶解速度加快,Ca2+的扩散速度也加快。当煅烧温度从1400℃分别提高到1450℃和1500℃时,0.1mm粒径的CaO的溶解完毕的时间从15min分别降至5min和1.8min;0.05mm粒径的则从5.5min分别下降至2.3min和1.7min;而 0.025mm粒径的则从1400℃的3min下降至1450℃的1min。从上述数据估计,温度每提高50℃,CaO溶解时间约减少66%,即溶解时间减少至原来的1/3。由于CaO溶解时间缩短,C3S形成速度将大为加速。煅烧温度提高,也使Ca2+的扩散速度加快。如当煅烧温度从1400℃提高至1450℃时,Ca2+在饱和溶液中扩散系数从3.77×10-5cm2/s增大至5.31×10-5cm2/s,增大了40%,这意味着Ca2+在液相中扩散时间缩短了40%,也就意味着C3S形成速度加快。C3S形成时间缩短。因此,物料在窑内停留的时间可以缩短,回转窑的转速可以加快。目前,新设计的预分解窑正常运行转速多在3.2r/min,甚至高达3.5r/min。 1.2 篦冷机用厚料层,提高一室风压使二次风温提高,从而提高火焰温度 篦冷机用厚料层操作,并将一室或二室的风压提高,可提高二次风温。例如,广西鱼峰水泥有限公司[3]将篦冷机二室的风压从原来的5.6~5.9kPa提高至7.8kPa,二次风温达1000℃,三次风温达850℃。江西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4]4号窑曾出现黄心料,采用厚料层并将一室风压从4.2kPa提高至4.6kPa,提高了二次风温,解决了产生黄心料的问题。二次风温提高,使火焰温度提高,从而为加快窑速提供条件。 1.3 生料入窑分解率提高 早期建设的预分解窑,由于对分解炉内燃料的悬浮、燃烧以及生料的悬浮分解技术认识不够,致使当时的生料入窑分解率要求只大于85%即可。随着对分解炉技术认识的深入,分解炉的操作技术日趋成熟,现在生料入窑分解率都在90%以上,不少已达95%以上。生料入窑分解率的提高,将有利于窑的转速提高。

预分解窑操作要求的特点

预分解窑操作要求的特点 1. 前言 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全系统主要包括几个变化和反应过程:一是燃烧,二是各种气、固、液的化学反应,三是传热过程,四是物料的运输过程,五是冷却过程等。每个过程及其相关的因素皆对窑系统的政常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操作上要求保持发热能力与传热能力平衡与稳定,以保持煅烧能力与预热预分解能力的平衡和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操作时必须做到前后兼顾,窑炉协调,需要风、煤、料及窑速的合理配合与稳定,需要热工制度的合理稳定。 2. 预分解窑的用风特点 2.1 预分解窑系统的用风特点 2.1.1 预热预分解系统由预热器、分解炉及上升管道组成。其传热过程主要在上升管道内进行,以对流传热为主。物料通过撒料器,被上升烟气吹散并悬浮在烟气中迅速完成传热过程,而且预热器的悬浮效率由0.4降到0.1时,物料的预热温度就下降39.9℃,既增加废气温度。因此对于上升管道的风速,要求能吹散并携带物料上升进入预热器,同时风速的大小影响着对流传热系数,风速低达不到要求造成管道水平部位粉尘沉降,极易造成塌料、堵塞;风速过高又造成通风阻力过大。因此,在上升管道中风速一般为16~20m/s。 2.1.2 预热器的主要作用是收聚物料、实现固气分离,其分离效率和它的进风口风速及筒内截面风速有关,风速也影响着旋风筒的阻力损失。但不同形式预热器的风速范围是不同的,一般截面风速为3~6 m/s,而入口最佳风速为16~20m/s。 2.1.3 分解炉中,物料、燃料与气体必须充分混和悬浮,完成边燃烧放热,边传热。边分解过程,达到温度及进分解炉的燃料、物料、空气、烟气动态平衡。其中物料及燃料的分散、悬浮和混合运动需要合适的风速。燃料燃烧和物料分解速度也受风速的影响,而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煤粉燃尽率及分解炉通风阻力更受风速的直接影响。 2.2 窑内用风的特点 窑内用风主要是一次风与二次风。二次风量受一次风量和系统拉风等影响。一次风由于窑头煤粉的输送和供给煤粉中的挥发份燃烧所需的氧,以保证煤粉的燃烧需要。低温的一次风量占入窑空气量也不易过多,否者增加热耗。根据资料,当一次风量增加到总空气量的10%时,废气温度将上升4度,相应热耗增加58.5KJ/kg。对于较难着火的煤粉,应采用较低

预分解窑系统结皮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

预分解窑系统结皮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 摘要 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演变,水泥生产方法已经进入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结皮是悬浮预热器窑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和防止的重要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结皮就会引起整个窑系统热工制度紊乱,物料不畅通,甚至堵塞,从而使生产不能顺利的进行。本论文分析了结皮的特性、化学成分及形成结皮的原因和针对形成结皮的因素的解决措施。严格控制原燃料的有害成分可适当的避免结皮的出现,以及严格分析煤的质和控制煤的量,加强对窑尾系统的密封,优化回转窑操作。最后对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革新以及设备改造,还有再利用劣质燃料时对设备进行合适的选择的论述。可以使预分解窑系统的结皮得到很好的治理。 关键词:预分解窑,结皮,原燃料,硫、碱、氯循环

THE MAIN FACTORS CRUST AND PREVENTION OF KILN SYSTEM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evolution in recent years, cement production methods have entered the new dry cement production line dominated era. Crust is the suspension preheated kiln operatio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ust pay attention to and prevention of important issues must be given adequate attention. Once the crust can cause the entire kiln system thermal system disorders, materials are not smooth, and even blocked, so that production can not proceed smooth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kin closur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rusts and crust formation factors for the solutions. Strict control of the original Fuel may be appropriate to avoid harmful ingredients Crust occur, and rigorous analysis of the coal the amount of coal quality and control, strengthen the kiln sealing systems, optimizing kiln operation. Finall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new dry cement equipment modification, and reuse of low-grade fuel suitable choice of equipment exposition. Making the kiln system of governance crust well. KEY WORDS: kiln,crust,raw fuel,sulfur、alkali、chlorine cycl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